曹小琴教学设计公开课
部编小学音乐三年级《音乐实践》欧阳玉盛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试讲比赛教学设计人教

音乐实践教学目标:学会口风琴曲《我会弹琴了》,并且能用正确的指法演奏乐曲,体会歌曲欢快的情绪。
引导学生用合作的方式进行歌曲表演,培养他们合作的能力并把葫芦丝学过的曲子用口风琴演奏。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并能够感受到不同速度的123所表现出的不同情感体验。
本课的重难点:1、能够准确的演奏乐曲《我会弹琴了》,并进行表演。
2、能够有感情的演奏,演唱歌曲,并准确演奏课外音乐《玛丽有只小羊羔》,感受不同速度的123带来的不同情绪。
教学准备:口风琴,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老师提问,同学们见过的吹管乐器有哪些?生:葫芦丝、笛子、唢呐等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准确,这些都是吹管乐器,而且还都是民族乐器,那老师也有一个乐器想给同学们看看,大家仔细观察,聆听。
二、老师吹奏乐曲《我会弹琴了》学生欣赏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老师演奏的这件乐器吗?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生:口风琴,它的音色明亮动听。
师:嗯,没错,你们听的很仔细,形容的非常准确!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口风琴演奏的姿势,老师出示图片。
三、老师介绍口风琴的构造和正确的演奏方法、姿势以及演奏手势。
老师再次演奏乐曲《我会弹琴了》并提问乐曲由那几个音组成,分别是那几个?生:123师:那你们对这个乐曲熟悉吗?生:熟悉,我们葫芦丝吹过。
四、学唱、演奏乐曲。
师:同学们,跟老师的钢琴一起唱一下乐曲的旋律。
生跟唱歌曲。
师:同学们这个旋律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生:活泼欢快,声音要有弹性师:不错,同学们记得真仔细,真认真,那我们用活泼欢快的声音再来唱一遍。
生随钢琴跟唱歌曲。
师:下面老师介绍1、2、3在口风琴的位置和弹奏指法。
师清唱歌谱,学生在口风琴上进行无声弹奏,老师指导指法。
学生用正确的方式演奏歌谱,老师指导。
学生填词演唱歌曲,老师钢琴伴奏。
老师提问:口风琴在为唱歌伴奏时,怎么做才能衬托歌声?生:口风琴要弹得有感情并且轻。
学生分两组,一组演奏口风琴,另一组唱歌。
要有感情。
“消除心理烦恼,快乐成长”课例

“消除心理烦恼,快乐成长”课例发表时间:2016-04-22T17:29:10.87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3月总第236期作者:方芳曹春华[导读] 笔者以鲁教版《消除心理烦恼,快乐成长》课例简要分析了如何让思品课堂充满生命的张力,让德育在润物细无声中植根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快乐课堂中成长。
方芳曹春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255100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生活,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鼓励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和能力,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笔者以鲁教版《消除心理烦恼,快乐成长》课例简要分析了如何让思品课堂充满生命的张力,让德育在润物细无声中植根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快乐课堂中成长。
一、教学设计意图及内容分析“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生活,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鼓励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和能力,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认识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学习消除由这些变化带来的烦恼,掌握调控心理冲动的方法,处理好自己的心理矛盾,克服青春期的烦恼。
青春期生理变化可能会带来烦恼,青春期心理变化同样会产生一些心理的困惑和烦恼。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青春期心理变化并克服由此带来的烦恼,顺利度过青春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弹奏好自己的青春协奏曲”;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怎样正确认识青春期心理矛盾、心理烦恼”;突破难点的关键在于: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全面地认识这些烦恼和矛盾,既要看到它积极的一面又要看到它消极的一面,既认识它的必然存在又要认识到它是能够处理和解决的,使学生坦然接受,正确对待这些矛盾和烦恼。
部编小学音乐三年级《歌表演 对鲜花》于浩侠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试讲比赛教学设计人教

1小学三年级音乐《对鲜花》教学设计伊川县白沙镇白沙小学于浩侠教学内容唱歌《对鲜花》学情分析:我校三年级学生的能力一般,声乐能力不强,节奏感还可以,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设计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本课歌曲《对鲜花》的情绪很活泼,又包含了自然知识,所以,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去体验歌中的情趣,共同去创造和表现歌曲的内容,挖掘学生对歌曲内容及曲调的喜爱的情感,从而唱出歌曲的美。
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在歌曲中,采用了问答的形式介绍了四种花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学生的自然知识,启发学生自己创编歌词,不仅增强了歌曲的趣味性,而且与自然学科也进行了巧妙的综合教材分析2歌曲《对鲜花》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首汉族儿童歌曲。
歌曲者以互相问答、对猜花名的方式比智慧、娱乐嬉戏。
这种一问一答的对唱形式在民歌中是很多的。
《对鲜花》的曲调是五声宫调式,全曲只有一个乐段,分四个乐句,第三、第四乐句各有两小节衬词,使乐句得到了扩充。
如果第一、第二乐句就是乙唱,甲是问、乙是答。
这一点在曲调中充分地体现出来,如甲唱的乐句落在属音sol上,造成一种不断向前运动、要求回答的趋势,而乙唱的两个乐句经过蜿蜒曲折最后稳稳地落在主音do上,做出了圆满的回答。
学习目标通过歌曲《对鲜花》的学习,让学生熟悉对唱的这种形式,了解一些花卉常识,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并能根据自己对花卉知识的了解为歌曲续编歌词。
教学过程一、听歌导入师:请同学们听歌曲《心想唱歌就唱歌》。
提问:这首歌曲与以前所学歌曲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不同?3生:有人问,有人答。
师:这种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叫“对歌”,大家通过对歌,比一比看谁机智、谁的生活经验丰富。
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一首对歌形式的歌曲,名字叫《对鲜花》。
二、学习新歌:1、认识新的演唱形式:对唱。
(多媒体播放《对鲜花》)师:同学们,刚才听的这首歌曲和咱们以前学过的歌曲在演唱形式上相同吗?生:不相同,这首歌曲是有人问有人答。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改进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改进篇曹青【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被洪水卷去的原因,使学生懂得要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大自然的资源。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案重难点】理解村庄变化的原因;理解重点句子,并力图体会其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二课时【教案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个词(板书:故事)。
同学们喜欢听或看故事吗?老师也喜欢。
其实许多故事里都蕴藏着或多或少的人生哲理,它指导着我们怎样去生活,怎样去做人。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故事,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补充课题)2、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题目。
读了题目,你脑海中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二、初读课文1、这个小村庄里面到底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来,打开课文,自由快速把课文读一读。
边读边想:这个小村庄曾经是怎样的?2、师:我想,你们这些爱读书的孩子肯定在书中找到答案了,谁来说一说,这个小村庄曾经是怎样的?(美丽)课文第几自然段告诉我们了?三、感受小村庄的美丽和惊人变迁1、哦,这么美丽的小村庄就藏在第一自然段里,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咱们把第一自然段读一读,看看课文围绕小村庄的美写了哪几种景物?(齐读)2、生回答,师画词语:3、课文又是怎么具体地把小村庄的美描写出来的?4、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怎样?(愉快)那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去读一读这两句话吧5、这么美丽的小村庄,你们喜欢吗?那我们就用喜欢的的语气再来读出小村庄的美吧!6、小村庄是多美啊,同学们还想去看一看吗?过渡: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可真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啊。
可是—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已经被咆哮的洪水冲得无影无踪了。
7.引导质疑:同学们,这个时候你最想问的是什么?过渡: 其实,小村庄被冲毁的原因就藏在课文中,请同学们读一读2—4自然段。
青岛市公开课教案(青岛26中杨璐)

课题:构图法求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青岛26中杨璐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在学习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基础上,探究与特殊角相关的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 通过多种构图方式求15°角的三角函数值,加强了学生的运算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运算技巧。
3. 加强对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边之间存在的比例关系的灵活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2.培养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能力得到提升,小组成员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得以加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利用构图法探究出与特殊角相关的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教学难点:利用构图法探究出与特殊角相关的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教学用具:三角板,圆规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 学习过的三角函数有哪些?2. 直角三角形中三个三角函数是如何定义的?3.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是怎样推导的?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相关知识,为本节课学习作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环节一:利用构图法探究非特殊角15°角的正切值学生课堂上呈现的各种资源:第一类方法:思考问题的角度:30°的一半构建15°.构图方式1:直接构建一个直角三角形,15°是其中一个锐角,通过构建等腰三角形ABD,转化到含有30°的直角三角形中,突破难点,问题得以解决!注明:上图的构图方式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先构建含有30°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延长CD至点B,使得AD=BD,30°即为等腰三角形ADB的外角,从而构建15°构图方式2:构建含有30°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利用作角平分线,30°的一半构建15°第二类方法:利用60°-45°构建15°构图方式1:构建含有30°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将其中60°进行分割,分割成45°和15°两个角,45°是由AC边为起始边,逆时针旋转45°得到,15°在直角三角形AMD中。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让瓶子吹泡泡》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让瓶子吹泡泡》
称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 6
单元《拓展与应用》中的一个实验。本课是通过《让瓶
子吹泡泡》这一有趣的实验小游戏,让学生运用学习过
的知识解释其现象,探究更多的问题。通过这一活动,
要让学生明白这就是“拓展”,并自觉培养自己的这种 教材分析
二、教学过程 1、全班 62 人,分成 12 个小组,四或五人一组, 每组指定 1 人任组长兼汇报一下,1 人任记录员,1 人 任操作员,2 人任观察员 2、教师提出实验要求,简单介绍各器材的使用方 法及功能,并进行演示实验——让瓶子吹泡泡 实验步骤: 1、将吸管相接,形成一个长管; 2、将吸管放入瓶口,用橡皮泥密封; 3、用色素(红墨水)给玻璃杯中的水染色 4、将瓶子置入水槽中,弯曲吸管,使它伸入玻璃 杯的水中 5、向瓶壁浇热水,发现什么? 6、再向瓶壁浇冷水,发现什么? 实验注意事项: 1.橡皮泥要将瓶口堵紧,防止漏气。 2.塑料管接口处要连接紧密,防止漏气。 3.塑料管一端要没入水中。 4.使用热水时注意安全,防止烫伤,玻璃杯轻拿轻 放。
实验记录表 实 验 现 象 实验前
热水
冷水
实验结论
三、拓展 1、要让瘪了的乒乓球饱满起来,要怎么办,利用
了什么气体的什么性质?
2、为什么夏天常常出现爆胎现象?
3、冬天,打足气的篮球第二天为什么瘪了呢?
四、课后思考
生活中有没有热缩冷胀的现象?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那些科学知识?你还想知
意识,让知识积累得更多,本领锻炼得更过硬。
本课教学重点为:能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试验
中的现象,并用自己的话向老师作出回报。
《小花房》教学设计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使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能够客观、公正的评价他人
展示台演示
5
分
钟
拓展
延伸
1.后期管理
过渡:人常说“三分种、七分管”,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管理小妙招。
2.图片欣赏
引导:小花房的植物不止一种植物,还可以进行多种植物的栽培,展示不同的造型,将他摆放在窗台上,书桌上,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亮色。
2.介绍:介绍设计表格的使用方法
3.注意事项
引导:现在各组已经有了初步的设计,如有不完善的地方在制作时再逐步完善。我们在种植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
4.实践
介绍:给每组准备了花盆和不同的多肉植物,大家选择种植小花房。
欣赏作品
交流、讨论、汇报
根据表格梳理设计思路
回答
提醒注意事项
两人一组合作完成一盆的种植
4、通过微课运用,帮助学生了解小花房种植方法。
技术准备:
教师:小花房实物、课件、营养土、花盆、小铲
学生:多肉植物、花盆、抹布、小铲、筷子、水壶
教学目标
1.认识小花房,知道什么样的植物适合小花房的种植,掌握小花房种植的基本技法。
2.经历交流、讨论、体验、合作等学习过程中,学会有序的进行小花房的种植。
3.体验小花房的种植过程,感受种植带来的乐趣,培养有序操作以及做事细心、耐心的良好态度;提升学生的种植技术素养。
Ppt预设情景:你想把花种在花盆的什么位置?
问题三:
引导:如果你要种植两棵或多棵植物好要考虑什么因素呢?
问题四:植物怎么固定
引导:今天我们采用土培的方式固定,怎样解决种植不牢固的问题?
3.看微课梳理方法
(板书种植标准:合理适量正确适当)
2015春公开课方案

洛麦小学公开课活动方案
(2014~2015春季学期)
为了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我校教师的教研能力,特举办我校公开课活动。
一、指导思想
公开课是教师展示教学水平,交流教学经验的平台。
通过公开课活动,以教促学,学用结合,形成学、赶、帮、超的良好教风,提高教学设计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活动主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参加对象:学校科任教师。
四、组织领导:
组长:龙文顺
成员:伍文龙、杨永松、杨永雄
五、活动时间:2015年5月11日~2015年5月22日。
六、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或普通教室。
七:活动要求:
1、各教研组组长、本组教师要高度重视,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认真上好课,起到示范作用。
2、各科任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本班学情,渗透生本理念,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突破口,上出真正的优质课。
3、上课的先后顺序由科任教师抽签产生。
4、活动结束后,上课教师交一份教案及课后反思(可复印)。
5、听课教师,认真做好听课记录,事实求实地评价。
附:洛麦小学公开课教学安排表(以上学期顺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溜索》教学设计
一中初中部曹小琴
教学目标:1.梳理小说的叙事过程,把握情节,感受笔记小说的特点。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映衬等艺术手法,体会环境描写的
作用。
3.细读小说,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体会环境描写对于人物和主题的作用。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主题,领悟主人公的价值追求。
教学方法:朗读法、质疑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展示一组图片介绍“溜索”。
二、课前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磕.()瞟.()腮.()呕.()滇.西()
扭绞.()跺.()蓦地
..()顷.刻()驮.子()
拽.住()咧.嘴()脑髓.()黏.汗()
2.注音并释词。
锱.()铢.():
盘桓.():
千钧.()之力:
战战兢.()兢:
三、整体感知
1.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一个首领带领马帮一起溜索过怒江。
2.请梳理文章的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明确:开端:马帮抵达怒江边,等待溜索过江。
发展:马帮的汉子们决定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高潮:在首领的指导下胆战心惊地溜索。
结局: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3.分析人物形象。
(1)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明确:“稳稳”“笑一笑”,与“我”和牛的恐惧形成对比,衬托出首领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性格。
(2)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
明确:溜索前首领下马用手“敲一敲那索”,体现了他细心、认真、负责的性格特征。
(3)(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明确:带“我”溜索时提醒“我”不要看下面,体现了首领对他人的关爱。
(4)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
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
明确:首领打着尖细的呼哨,“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最后一个溜索,这些行为都表现出首领非凡的身手、粗犷的为人、领袖的气质。
总结:首领是一个认真负责、关爱他人、身手非凡、从容不迫、具有领袖气质的人。
四、总结
五、当堂测
六、作业
思考:文章为了塑造马帮汉子们朴实无畏、沉着干练,除了对他们进行了正面描写,还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请结合文中的语句具体分析。
第二课时
一、课前测
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
二、精读细研
1.思考:除了人物,小说还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3.(1)找出描写人物或者环境(怒江大峡谷、牛)等的段落,进行朗读品味。
(2)分析小说的对比和映衬手法。
(3)分析文中遣词造句的技巧,体会阿城小说的语言特点。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分析这些语句的表达作用。
①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
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
明确: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相结合,写出了怒江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一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方面的细节描写充分抒发了“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惊恐之情,让读者如临其境。
②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
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
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
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
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
明确:牛溜索前“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溜索中“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逼真地描写出牛溜索前后惊恐失态之状,它们和等待溜索的“哀哀地叫着”的牛们一起烘托出峡谷的险恶;而这些牛们又反衬出这些赶牛溜索的汉子们的沉着、果断。
③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急急地要离开这里。
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扩一扩腮,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明确:牛们溜索后急急地要离开峡谷边显示出它们仍然惊魂未定,这里从侧面烘托出怒江峡谷非同寻常的险恶。
总结:本文的环境描写,既有多感官多角度描写,又有对比烘托,既突出了怒江峡谷环境的险恶,又表现出了马帮汉子们的从容不迫、沉着稳重。
3.概括主题。
三、总结
四、当堂测
五、作业
阿城的另一篇小说《棋王》写得也很有意思,有兴趣的同学不妨找来读一读。
六、板书设计
溜索环境:险恶
对比烘托牛:哀叫、恐惧
首领、汉子们:沉着、果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