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预习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

5.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坚持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6.评价:(1)积极方面: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坚持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2)局限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预习单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预习速填】知识点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1.背景: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
2.概况: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起义军称“太平军”。
3.永安建制: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分封诸王。
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
知识点二定都天京1.定都: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作为都城。
2.《天朝田亩制度》(1)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
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2)评价:《天朝田亩制度》虽因带有很大的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但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3.北伐和西征(1)开始时间:1853年。
(2)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3)结果:北伐军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
西征战场则取得重大胜利。
(4)意义:标志着太平天国在进入全盛时期。
知识点三天京陷落1.天京事变(1)时间:1856年。
(2)概况:杨秀清企图篡位。
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
(3)影响:使太平天国。
2.太平天国后期的统治(1)政治:洪秀全封为干王,总理朝政。
(2)军事:提拔陈玉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他们协同作战,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
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年夏,洪秀全病逝。
,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4.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自我检测】1.“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这首《题太平天国战史》对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进行了评价。
1851年,洪秀全发动起义并建号太平天国的地点()A.金田B.南京C.青浦D.慈溪2.《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足口粮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新人教版)

清政府的腐败,外国经济侵 略的加剧,对百姓来说是人祸不断, 可偏偏又逢天灾。1850年前后两广 地区水旱蝗灾不断,广西尤为严重。 天灾人祸使广大农民流离失所处于 破产甚至死亡的境地。一位叫洪秀 全的农民知识分子挺身而出,肩负 起了组织领导民众的重任。早在19 世纪40年代多次科举不中的洪秀全 受西方传教士小册子的影响创立拜 上帝教,宣扬建立“天下有无相恤, 患难相救,门不闭户,道不拾遗” 的大同社会,对农民产生了极大的 吸引力。拜上帝会组织不断壮大, 起义一触即发。
② 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③永安建制(永安 初步建立政权)
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封东、西、南、 北、翼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杨秀清
萧朝贵
冯云山
称号 东王 西王 南王
韦昌辉
北王
石达开 石达开
金田起义
点击图片播放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颁布的目的是什么?它想通过什 么方式达到这一目的?能否实现?
天京变乱后,为振兴太平天国政权;效法西方,实行 资本主义;不能实现。《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 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 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当 时战争环境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民谣
材料一 鲤鱼冲破滩头浪,云雀穿过黑云山;天军 爬过东乡界,一天攻下五六关。
材料二 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 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
这些歌谣描述的情形说明了什么?
这些歌谣描述的情形说明太平军作战英勇,进 军神速,行军所至得到民众的欢迎。
2. 《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预习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道光帝时) 时间:1840.6-1842.8年1、林则徐虎门硝烟(1)原因:鸦片走私造成中国银荒兵弱,吏治腐败,严重威胁清王朝的统治(2)时间; 1839年6月3日至25日(3)影响: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英国发动侵华战争(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原料(2)直接原因(导火线):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3)战争结果:清政府战败求和,1842年8月签订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4)《南京条约》的内容: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②割香港岛给英国;③赔款2100万银元;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5)鸦片战争的影响:①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②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鸦片战争使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烟片战争给我们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6)为什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为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7)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3、补充:(1)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 时间:1856.10-1860.10年(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参战国: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3)结果:①1858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②1858年《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国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③1860年,清政府与英国、法国签订《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一带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课前准备】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和背景。
2. 针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关键内容进行预习,明确学习目标。
【知识回顾】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鸦片战争爆发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真正开始。
【学习目标】1.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和背景。
2. 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
【学习重点】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和背景。
【学习难点】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
【学习方法】阅读、思考和讨论。
【学习过程】Step1 导入新课1. 引入话题:大家知道太平天国运动吗?它对中国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2. 提问:你对太平天国运动有什么了解?Step2 学习新课1. 导入:请大家自主观看一段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视频,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些背景信息。
2. 阅读与讨论:(1) 学生阅读课本P21页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容,并回答问题:a. 太平天国运动的最早活动发生在哪个地方?b. 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是谁?c. 太平天国运动的宗旨是什么?d. 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了中国的哪些地区?e.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2) 学生讨论上述问题,并回答问题。
(3)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逐一解释每个问题的答案。
Step3 拓展与巩固1. 阅读与思考:通过观看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图片和文章,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新的信息,并思考:a.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称为“太平天国”?b. 太平天国运动有哪些重要的事件和影响?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红土地”和“土匪”问题,并就这两个问题交换意见。
3. 教师组织学生发表意见,并给予及时的指导。
Step4 小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和背景,并强调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2.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自主思考一下,自己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有哪些不足之处,并做出改进。
(完整版)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

4、太平天国的领袖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还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5、 19世纪中叶,亚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太平天国运动同波斯、印度、印尼
等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
9、评价和启示: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
但未有实施。 4 、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 上海地方官绅与英、法勾结,组织“洋枪队”。清政府依
靠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5 、天京变乱 6 、失败 1864 年,曾国藩领导湘军,李鸿章率领淮军,加之英国人戈登率领的“常胜军”围攻
天京,天京被围。同年 6月,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未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少必要的社会条件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 知识点
领导人:洪秀全。 一、原因:
1 、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2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 重要原因,“新”的原因
3 、自然灾害严重,农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二、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思想基础:
---- 直接原因
创立“拜上帝会”,以传教为名组织群众。(
洪秀全将中国广大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
理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对广大劳动人民产生很大的号召力)
三、 重大事件
1、金田起义
1851 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
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
军”,洪秀全自称“天王” 2 、定都天京
1853 年春,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与清朝对峙。 同时期颁布 《天朝田亩制度》, 但未有实施。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是本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它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清朝政权的命运,而且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金田起义、太平天国的建立、太平天国的发展和失败。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地展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发展和结果,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太平天国运动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复杂,涉及的人物和事件较多,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记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去理解和分析太平天国运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人物关系、事件发展顺序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顺序,分享学习心得。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二.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过程 (一)起义开始——金田起义
时间: 1851.1.11
领导人: 洪秀全
起义地点: 广西桂平金田村
建号: 太平天国
金田起义(1851)
金田起义浮雕
二.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过程
(二)政权初建——永安建制
北伐失败,全军覆没;西征取 得重大胜利
影响: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二.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过程
(五)天京事变——影响: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1856年
洪
洪秀全相貌复原图
1逼
5
密处 疑
诏 死4
杨
韦
石
2杀
3责
6走
洪
秀
全
翼王石达开
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
二.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过程 政治上 (六)重建领导集团—— 干王新政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冲入城内,天京陷落。
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的失败。
根据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为何失败?
材料一 :占领南京后,太平军应一鼓作气地攻下北京,这样就有可能
推翻清朝。可是林凤祥率主领观之北原伐因军:并非①太战平略军上主力的,失而误是一;支孤军
深入敌境、自取灭亡的偏师。——徐中约主编:《中国近代史》
军事上
洪秀全任洪仁玕为干王, 总理朝政。
洪仁玕 先进的中国人
(1822-1864) 最早在中国提 出的发展资本 主义的方案
提拔青年将领
先后取得浦口 三河大捷,但 未能从根本上 改变军事上的 英王陈玉成 不利局面。 忠王李秀成
没有反映农 民对土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一、预习
2.定都天京(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3.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笔记
一、爆发原因和前期准备工作
1.原因: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②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前期准备:184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二、进程(1851-1864)
1、金田起义——开始
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永安建制——发展【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口诀“东西南北翼,杨萧冯韦石,虽然都是王,皆受东王制”
3、定都天京——壮大【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1)时间1853.3
(2)纲领——《天朝田亩制度》(革命性、空想性、落后性)
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目的:“四有两无”社会
结果:没有实行
评价:①进步性: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②空想性:具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难以实行。
4、北伐、西征——高潮【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5、天京事变——转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56
6、重整国政
(1)提拔洪仁玕总理朝政《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内容: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2)提拔军事将领陈玉成、李秀成等。
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7、天京陷落——失败 1864
三、失败原因
1.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2.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曾国藩——湘军;李鸿章——淮军;华尔——洋枪队】
四、历史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五、启示: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