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咬文嚼字》优秀教案教学讲义ppt课件

合集下载

《咬文嚼字》优秀课件44张

《咬文嚼字》优秀课件44张
《咬文嚼字》优秀课 件44张
目录
• 引言 • 《咬文嚼字》概述 • 汉字基础知识 • 词语基础知识 • 句子基础知识 • 文章基础知识 • 《咬文嚼字》选读1引言目的和背景
提高学生对汉字书写 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 咬文嚼字技巧和方法, 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咬文嚼字》概述
02
《咬文嚼字》的由来
01
创刊背景
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语言文字的规范 使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咬文嚼字》应运而生。
02
创刊时间与地点
1995年在上海创刊,由郝铭鉴先生创办。
03
刊物宗旨
以“咬文嚼字,正本清源”为宗旨,致力于推动语言文字 的规范使用,提高全民语言素质。
•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 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 种主张。
• 应用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国家机关、政党、 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处理各种事物时,经常使用的具 有明道、交际、信守和约定俗成的惯用格式文体。
《咬文嚼字》的意义
01
02
03
语言文字规范
通过纠正语言文字使用中 的错误,推广普通话和规 范汉字,提高语言文字的 规范化水平。
文化传承
作为一本文化类刊物, 《咬文嚼字》在传承和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 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影响
刊物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成为推动社会语言文化进 步的一股重要力量。
《咬文嚼字》的流传和影响
汉字的结构和分类
汉字的结构
分析汉字的基本结构,包 括独体字、合体字等,以 及偏旁部首的概念和作用。

(完整版)《咬文嚼字》优秀课件

(完整版)《咬文嚼字》优秀课件

汉字的演变过程
详细阐述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小 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演 变过程,以及各阶段的字形特点和 代表作品。
汉字的文化内涵
探讨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天 人合一、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以 及汉字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汉字结构特点及规律
汉字的结构类型
介绍汉字的六种结构类型——左右结 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半包围结 构、独体字和特殊结构,并给出相应 的例字。
近义词定义
意义相近或相似的词语。
辨析方法
从词性、词义、用法等方 面进行比较。
运用示例
通过具体句子展示近义词 的细微差别和正确用法。
成语故事及文化内涵解读
STEP 01
成语定义
STEP 02
文化内涵
具有固定结构和特定意义 的词组,通常来源于古代 文献或历史故事。
STEP 03
解读方法
通过讲述成语背后的故事 或典故,帮助学生理解其 文化内涵和正确用法。
授课方式与时间安排
授课方式
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注 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积 极参与课堂互动。
时间安排
本课程共36学时,每周2次,每次 2学时,共18周。具体授课时间和 地点由学校安排。
Part
02
汉字基础知识
汉字起源与演变过程
汉字的起源
介绍汉字的起源,包括结绳记事、 八卦、图画等早期记事方式,以 及仓颉造字的传说。
成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 哲学等方面的意义。
修辞手法介绍与实例分析
01
02
03
修辞手法定义
在语言表达中,为了增强 表达效果而采用的修饰和 调整语言的特殊方法。

咬文嚼字课件完整版课件

咬文嚼字课件完整版课件

咬文嚼字课件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教材第三章“语言的魅力”中的第一节“咬文嚼字”。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咬文嚼字的定义、特点、作用以及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咬文嚼字的概念,了解其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咬文嚼字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

3. 引导学生体会咬文嚼字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咬文嚼字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咬文嚼字的概念、特点、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体会咬文嚼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发他们对咬文嚼字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a. 讲解咬文嚼字的概念、特点、作用。

b. 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咬文嚼字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c. 举例讲解咬文嚼字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魅力。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咬文嚼字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咬文嚼字2. 内容:a. 咬文嚼字的概念b. 咬文嚼字的特点c. 咬文嚼字的作用d. 咬文嚼字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e. 咬文嚼字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魅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请举例说明咬文嚼字在散文、小说、诗歌等不同文学体裁中的应用。

2. 答案:a. 句子运用了咬文嚼字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春风和明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咬文嚼字的概念、特点、作用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进一步体会咬文嚼字的艺术魅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咬文嚼字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题目和答案。

《咬文嚼字》课件25张

《咬文嚼字》课件25张
分析手法需要我们了解各种写作手法和修辞技巧的特点和 使用方法
04
咬文嚼字的运用
文本分析
文学作品鉴赏
通过咬文嚼字,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意象、象征等元素,体 会作者的艺术匠心。
文本解读
从字词、句子和段落三个层面,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挖掘思想 内涵和艺术价值。
文本比较
通过比较不同作者或不同文本之间的语言风格、表达方式、思想 倾向等,认识文本的独特性。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同学过于依赖他人、不 愿意主动思考的问题。这需要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和监 督,促进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互相帮助。
在实际应用方面,还需要加强实践机会和实践指导。通过更多 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指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应用能力,提 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THANKS
感谢观看
《咬文嚼字》课件25张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 咬文嚼字的技巧 • 咬文嚼字的运用 • 总结与反思
01
引言
主题简介
主题背景
介绍《咬文嚼字》杂志的特点、历史背景和影响。
主题目标
说明《咬文嚼字》课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课件目的
1 2
知识传授
通过课件学习,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 和正确使用方法。
语境是理解文本的重要因素,通过语境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作者的表 达
语境包括文本内部的语言环境、时间、地点、社会背景等
把握情感
把握情感是咬文嚼字的重要环节,通过情感的理解可以帮助 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主旨
把握情感需要我们深入文本,了解作者的情感状态和态度
分析手法
分析手法是咬文嚼字的难点,通过分析手法可以更好地理 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优秀课件《咬文嚼字》

优秀课件《咬文嚼字》

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咬文嚼字 可以促进文化创新和发展,为现代文 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弘扬民族精神
通过咬文嚼字,可以深入挖掘和传承 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如爱国主义、 自强不息等。
03
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
精读文本,理解内涵
仔细阅读文本,理解 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探究文本的背景和语 境,深入理解文本的 内涵和意义。
思想。
拓宽文化视野
咬文嚼字不仅关注语言文字本身, 还涉及历史、文学、哲学等多个领 域,有助于拓宽文化视野,增强综 合素质。
培养审美情趣
咬文嚼字注重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和 欣赏,有助于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 修养。
传承中华文化
继承文化遗产
推动文化创新
咬文嚼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于继承和发扬文化遗产具有重 要意义。
词语辨析
选取一组组近义词、反义词或易混词,通 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词 语。
文化点滴
介绍与咬文嚼字相关的文化知识,如成语 故事、文学典故等,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
名句赏析
选取经典的名言警句、古诗词等,通过深 入解读和赏析,让学生领略汉语言的韵律 美和意境美。
02
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分析文本的结构和逻 辑,把握文章的主旨 和要点。
品味语言,感受魅力
欣赏文本中的优美词语、句式和 修辞手法。
体会文本中的情感、意境和韵味 。
领悟文本中的思想、文化和精神 内涵。
积累词汇,丰富表达
掌握文本中的生字词、成语、俗语等 语言知识。
通过模仿、练习和创作,不断积累词 汇和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
写作表达中的应用
锤炼语言
通过咬文嚼字,对语言进行反复推敲和锤炼,使 表达更加准确、生动、有力。

优秀《咬文嚼字》ppt课件

优秀《咬文嚼字》ppt课件

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
中华文化传承与拓展
结合教材内容,设计针对性的语文知识与 能力训练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通过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中华文化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 强文化自信。
02
《咬文嚼字》杂志简介
创刊背景与历史沿革
创刊背景
为满足当时社会对于规范语言文 字的需求,提高全民语言文化素 养。
词语使用错误
褒贬误用
例如,“半斤八两”是贬义词, 用于形容两者差不多,但有人误
将其用于褒义语境。
对象误用
例如,“美轮美奂”用于形容房 屋高大美观,但有人误将其用于
形容其他事物。
谦敬失当
例如,“蓬荜生辉”是谦辞,表 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 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 己非常光荣,但有人误将其用于
荣誉
多次获得国家级优秀期刊奖、编校质量奖等荣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
03
优秀文章赏析
精选文章概述
《咬文嚼字》杂志中 的经典文章,涉及语 言、文化、历史等方 面。
通过对文章的深入剖 析,可以提高学生的 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
文章主题鲜明,观点 独到,语言生动,富 有感染力。
文章风格与特点
敬辞。
标点符号错误
顿号误用
例如,“第一、第二、第三”中 间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书名号误用
例如,将课程名称、会议名称等误 用书名号,应使用引号。
冒号误用
例如,“即”和“也就是”等词语 后面误用冒号,应使用逗号。
05
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建议
提高语言文字规范意识
尊重语言文字
01
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尊重其规范性和约定俗成的用

《咬文嚼字》课件[3]

《咬文嚼字》课件[3]
创新能力。
6
合作交流
鼓励学生之间开展合作 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 体会,共同提高学习效
果。
02
汉字基本知识
2024/1/24
7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汉字的起源
汉字起源于约公元前1300年左右 的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
要标志之一。
2024/1/24
汉字的演变
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 隶书、楷书等阶段的演变,逐渐发 展成为今天我们所使用的现代汉字 。
《咬文嚼字》课件
2024/1/24
1
2024/1/24
目录
CONTENTS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汉字基本知识 • 词语运用与表达 • 句子结构与语法分析 • 文章阅读与写作指导 • 文化背景与语言交际
2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2024/1/24
3
《咬文嚼字》的目的和意义
1 2
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如“语言、文化、火车、电脑”。
2024/1/24
12
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词义
词语所表达的含义,包括基本义 和引申义。
用法
词语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和搭配 关系,如“美丽”可作形容词, 修饰名词;“美丽地”则作副词
,修饰动词。
语境
词语所处的上下文环境,对词语 的意义和用法有重要影响。
2024/1/24
禁忌话题
在交流中,需要避免提及一些敏感或禁忌的话题,如政治、宗教、个人隐私等。同时,也 要注意避免使用不礼貌或冒犯性的言辞。
26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2024/1/24
27
多余成分

《咬文嚼字》优秀课件 (上课)

《咬文嚼字》优秀课件 (上课)

02
咬文嚼字的含义和重要性
咬文嚼字的含义
01 咬文嚼字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深入探究和细致分 析的态度和方法,强调对语言文字的准确理解和 恰当运用。
02 咬文嚼字要求我们在语言文字的使用中,注重语 言的规范、准确、生动和美感,深入挖掘语言文 字的内涵和意义。
02 咬文嚼字需要我们细致地观察、品味、比较和推 敲语言文字,探究其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以及 表达方式的优劣和效果。
详细描述
语法错误在写作中也比较常见,例如将“把”字 句误用为“被”字句,或将动词时态弄错。这些 错误会影响句子的通顺性和逻辑性。
语义不明
总结词
语义不明是指句子或词语的意思含糊不清,让人无法理解或产生歧义。
详细描述
语义不明可能是因为用词不当、句子结构复杂或缺乏必要的上下文等原因造成的。这种错误会 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甚至引起误解。
咬文嚼字与语言学习的关系
咬文嚼字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 和运用规律。
通过咬文嚼字,我们可以发现语言文字中的美感和文化内涵,提高自己的语言审美 能力和文化修养。
咬文嚼字也有助于我们规范、准确地使用语言文字,避免出现语病、错别字等问题, 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严谨性和专业性。
通过口语练习、演讲、辩 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 头表达能力。
课程安排
01 第一阶段
语言文字基本知识的讲解 和练习。
03 第二阶段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进行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练
习。
02 第三阶段
写作技巧的讲解和写作实
践,包括作文指导和修改。
04 第四阶段
语言表达的练习,包括口
语练习、演讲、辩论等形
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幻灯片 13
实例:
郭沫若改字 王若虚改《史记》 韩愈改诗
• 阅读文章6-7段。 • 1、找出其中所举的例子; • 2、思考这些例子的作用(说明什么道理)。
实例:
苏东坡写《惠山烹小龙团》
做诗文的人从古籍中找辞藻、 乞灵
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3、“推敲”的推敲 4、《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 5、“套板反应”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一般认为:一、“敲”字将环境衬托得更为幽静,幽 然之境顿出,孤寂之心情也不言而喻。把诗人的心境 表现得更为透明。 二、诗题是“题李凝幽居”,所叙之事是访友,这个 “门”应是李凝幽居之门,而不是僧(贾岛)自家之门。
《咬文嚼字》优秀教案
字谜:
小老鼠看书
(打一四字成语)
咬文嚼字
一、咬文嚼字释义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 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 可一味地 。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 常 ,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 同一部《水浒传》有时却又不避其繁。
• 看作者写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鼻上一拳, “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 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 来”。眼眶际眉梢又一拳,“打得眼棱缝裂, 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 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太阳上正着, 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 铙儿,一齐响”。
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
朱光潜:(1897--1986) 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我国现 代美学奠基者之一。
代表作:《谈美书简》 《文艺心理学》《论诗》等
座右铭: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朱光潜 (1897-1986)
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文艺 理论家,我国现代美学奠基人之一。 先后就读于6所大学。1922年毕业于 香港大学。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 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 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教授、 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 学部委员等职。他是一位国学根基深 厚,西学素养圆润的博学大家。代表 作有:《文艺心理学》《谈文学》 《西方美学史》等。本文是一篇文艺 随笔。
• “打得鲜血迸流,乌珠迸出,两耳轰鸣”,
• 从味觉写,从视觉写,从听觉写出鲁智深伸张正 义、惩罚恶人时那痛快淋漓劲儿。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 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 情感。
说明:增减文字,繁简不同,意味不同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这”字句与“是”字句的比较:
“这”字句:是坚决的判断,把必须有的 附带语省略。表现强烈的情感,但一般表 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不适宜。
“是”字句:1、表示单纯的叙述语,没 有更多意义,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 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出现。
2、可以含有假定语气,带有“你 不是”的讥刺意味。
举郭沫若的例子,为了说明什么?
郭沫若改字
你是没有骨气的人。--你这没有骨气的人。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不好,“这”字带有贬义。
文字与情感有关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不带感情的判断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语气坚决感情强烈
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 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 里倒涎!你这你这……
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 情感关系密切。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
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
不能复入石矣。
——《史记》李广射虎
改为: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
终不能入。
改为: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视之,石也。
发现错误,惊讶
终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复入石矣。 失望 放弃
关于“推敲”的故事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推——冷寂场合 敲——热闹场合
关于“推敲”的故事
“敲”一定比“推”好吗?(联想意境)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文字与意境有关
• A.世人认为“敲”字好,有动作、形象,有声音。
• B.作者发常人发未发,不走旧路,不恭维定论,独抒 新见,分析了“推”的妙处。他认为哪一种境界是诗 人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就用哪一个字。用 “推”或用“敲”表达各自不同的意境。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 推敲”。(第五段)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 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 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第八段)
文章中心
三、分组合作探究文本
• 阅读文章1-5段。 • 1、找出其中所举的例子; • 2、思考这些例子的作用(说明什么道理)。
• ②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 涎!你这你这……——你是贱人!你是淫妇!你 是你是大虫口里倒涎!你是你是……
• ③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你是与奴才 做奴才的奴才!
• ④你这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 你是个好不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
• ⑤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作者简介
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 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 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 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 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 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 中另一地位去做。
朱光潜的 三此主义
速读全文,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并找出作 者的中心论点。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 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第三段)
文字一增一减 意味不同。
文字与意味有关
• 古人有“用墨如泼”与“惜墨如金” 两种用笔的方法:一部《水浒传》,洋 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 长篇就滥用笔墨。有时用笔极为简省, 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 “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突 出了雪下的力度、密度和速度,一个字 就抵得上千言万语,千军万马。鲁迅先 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