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阶段性总结报告(整理).pptx

合集下载

沉降观测情况汇报材料

沉降观测情况汇报材料

沉降观测情况汇报材料
近期,我们对工程项目进行了沉降观测,现将观测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对观测点进行了选择和布设。

在选择观测点时,我们充分考虑了工程的地质条件、建筑结构和周边环境等因素,确保观测点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观测点的布设包括了在工程建筑物周边和下部设置沉降点,并利用高精度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进行测量。

其次,我们进行了实地观测和数据采集。

观测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和频率进行观测,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在实地观测中,我们对观测点的沉降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并及时处理了可能影响观测结果的外界因素,如降雨、地震等。

随后,我们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得出了各个观测点的沉降情况,并对数据进行了科学的评估。

在评估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观测点的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和工程施工情况等因素,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最后,我们编制了沉降观测情况的汇报材料。

在汇报材料中,我们对观测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评估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呈现了观测过程的全貌和观测数据的真实性。

同时,我们还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后续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综上所述,我们对工程项目进行的沉降观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工程的安全施工和后续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观测点的沉降情况,不断完善观测工作,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也将根据观测结果,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和稳定。

感谢各位的支持和配合,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贡献力量。

沉降观测介绍PPT课件

沉降观测介绍PPT课件

.
6
六、沉降监测网的建立方式
沉降监测网由基准网和变形点测量网组成。 基准网由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组成; 变形点测量网由工作基点和变形点组成。 沉降监测网的建立方式是在全线二等精密高程控
制测量布设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及一般水准点 的基础上,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 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 直位移监测需要。
.
37
4、观测时间及频次要求
(1)桥梁 ①桥梁墩台沉降变形观测 每个桥梁墩台承台施工完成后开始进行首次沉降观测,以后
根据下表中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观测。 墩台沉降观测频次 ②梁体徐变变形观测
梁体徐变变形观测需在梁体施工完成后开始布置测点, 并在张拉预应力前进行首次观测,各阶段观测频次要满 足下表要求。 梁体徐变变形观测观测频次
.
3
三、客运专线沉降观测要求
• 零沉降控制
• 工后沉降是一个允许出现的误差值 • 零沉降的概念 • 工后沉降实际上是零沉降控制基础上的允
许偏差
.
4
四、沉降观测的主要内容
依据的规范、标准
沉降监测网的建立方式
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沉降监测网观测
数据处理
路基沉降观测设计
桥梁线下工程沉降观测设计
双曲线法 、固结度对数配合法(三点法)、抛物线法、指数曲线法 、 修正指数曲线法、沉降速率法、星野法
.
13
(一)一般规定
• 观测的目的
• 路基上无碴轨道铺设前,对路基变形作系统的 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变形满足无碴轨 道铺设要求。
• 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 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
.
25
4、评估标准
① 根据实测沉降观测资料推算的路基工后沉降量不超过扣 件允许的沉降调高量15mm;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总结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总结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总结•相关推荐沉降观测实习报告总结一、实习的任务和目的:任务:对一栋建筑物进行一周的沉降观测进行场地平整测量目的:熟悉沉降观测和场地平整测量的方法提高动手能力二、实习时间和地点:时间:一周地点:学校三、实习组织:根据仪器设备情况,5—6人一组,每组设组长一人,组长负责全组的实习分工安排,负责组内借用仪器工具的安全和管理。

四、实习要求及注意事项:1、实习期间按时出工。

2、爱护仪器,操作仪器要正确,防止发生事故。

3、表格填写要齐全,书写字迹要工整。

五、实习任务:1、变形观测:对建筑物及其地基由于荷重和地质条件变化等外界因素引起的各种变形(空间位移)的测定工作。

其目的在于了解建筑物的稳定性,监视它的安全情况,研究变形规律,检验设计理论及其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和经验数据,是工程测量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变形观测主要包括沉降观测、位移观测、挠度观测、转动角观测和振动观测等。

沉降观测测定建筑物或其基础的高程随时间变化的工作。

建筑物在施工和运营期间,对埋设在基础和建筑物上的观测点,定期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它们的高程,比较观测点不同周期的高程即可求得其沉降值。

沉降观测:对建筑物、构筑物的垂直位移变化所进行周期性的观测。

对埋设在基础和建筑物上的观测点,定期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它们的高程,比较观测点不同周期的高程即可求得其沉降值。

2、场地平整:场地平整就是将天然地面改造成工程上所要求的设计平面,由于场地平整时全场地兼有挖和填,而挖和填的体形常常不规则,所以一般采用方格网方法分块计算解决。

施工测量根据施工区域的测量控制点和自然地形,将场地划分为轴线正交的若干地块。

选用间隔为20~50米的方格网,并以方格网各交叉点的地面高程,作为计算工程量和组织施工的依据。

在填挖过程中和工程竣工时,都要进行测量,做好记录,以保证最后形成的场地符合设计规定的平面和高程。

场地平整计算步骤为:1:划分方格网2:计算各角点的地面标高3:计算各角点的设计标高4:计算各角点的施工高度5:计算零点及绘出零线6:计算各方格内的挖或填方体积7:统计挖填土方量8:调整设计标六、实习心得:通过这次实习我认识到理论知识我实践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我自认为理论知识学的'相当不错了,但是实践的时候仍然是无从下手,在这次的实习中我们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因为是冬天每天都是寒冷的,在寒风中站立这,没有坚强的意志是不可以的。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报告报告编号:【编号】报告日期:【日期】施工单位:【单位名称】工程名称:【工程名称】观测点编号:【观测点编号】一、观测目的本次沉降观测旨在对施工现场周边地基沉降变形进行监测,确保施工过程中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及时发现和解决地基沉降问题。

二、观测点选择本次观测共选择了【观测点数量】个观测点,观测点的选择考虑了施工现场周边土质条件、建筑物结构特点以及与工程施工相关的影响因素。

三、观测仪器与方法1.观测仪器本次观测采用了高精度电子水准仪和自动沉降仪作为观测仪器,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观测方法(1)电子水准仪观测:采用水准测量法对各观测点的高程变化进行观测。

观测周期为【观测周期】,观测时间为每天上午【观测时间】,共观测【观测次数】次。

(2)自动沉降仪观测:安装自动沉降仪在各观测点上,并定时触发观测,实时监测地基沉降变形。

观测频率为每隔【观测周期】触发一次,观测时间为【观测时间段】,共观测【观测次数】次。

四、观测结果与分析经过连续观测和测量,得到各观测点的沉降数据如下:观测点编号观测时间沉降量(mm)【观测点1】【观测时间1】【沉降量1】【观测点2】【观测时间2】【沉降量2】【观测点3】【观测时间3】【沉降量3】【观测点4】【观测时间4】【沉降量4】【观测点5】【观测时间5】【沉降量5】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观测周期内,各观测点的沉降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其中,观测点【观测点编号】的沉降量最大,达到了【沉降量最大值】mm,需进一步关注其沉降变形情况。

2.尽管部分观测点存在沉降现象,但目前还未出现明显的沉降异常情况。

建议继续进行沉降观测,以及持续监测施工现场的地基状况。

五、建议与措施根据观测结果和分析结论,提出以下建议与措施:1.加强对观测点【观测点编号】的沉降变形情况的监测,及时跟踪其沉降趋势,并定期评估其对施工安全性的影响。

2.继续进行沉降观测,增加观测频率,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现场的地基沉降问题。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次数
19
最大值
4mm
最小值
3mm
平均沉降量
3.5mm
沉降速率
0.02mm/d
最大倾斜率
0.05‰
判别依据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使用的仪器设备
水准仪DSZ2
仪器编号:224837
标定情况
建筑物四角各设置一个沉降观测点
沉降观测结论:
4个沉降观测点测量结果显示沉降量分别为4、4、3、4mm,最大差异沉降为1mm,间距为20m,局部倾斜率为0.05‰。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中规定:当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故换流变安装厂房未发生不均匀沉降,且最后的沉降速率显示其沉降已进入稳定状态。
沉降观测报告
工程名称
云广直流输电工程穗东换流变土建工程第4标主控制楼
结构类型
框架
层数
地上2层,
地下1层
面积
1281.7m2
沉降观测起止时间从2008年06月02日至2008年11月30日
沉降观测次数
20
最大值
5mm
最小值
2mm
平均沉降量
3.5mm
沉降速率
0.02mm/d
最大倾斜率
0.06‰
判别依据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沉降观测次数
18
最大值
4mm
最小值
4mm
平均沉降量
4mm
沉降速率
0.02mm/d
最大倾斜率
0‰
判别依据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使用的仪器设备
水准仪DSZ2
仪器编号:224837

最新建筑物沉降观测--ppt课件精品课件

最新建筑物沉降观测--ppt课件精品课件
建筑物沉降 (chénjiàng)观测
PPT课件
1
第一页,共160页。
“楼倒倒”
2009年6月27日,上海的一栋竣工P未PT课交件 付使用的高楼整体倒覆,官方(guānfā2 ng)以 两次堆土施工为缘由,遭网友抨击,故得此称号。
第二页,共160页。
网友的调侃(tiáokǎn)—民众的担 忧!
PPT课件
8
第八页,共160页。
建筑物沉降(chénjiàng)观测意义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和运营使用期间,应对建筑物进行变形观测, 通过对变形观测数据的分析,掌握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以便及时 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同时,变 形观测也可以验证设计是否合理,为今后(jīnhòu)建筑物结构 和地基基础的设计组织交通和桥梁方面专家分析阳明滩大桥引桥垮塌原因,专家表示虽然该段引桥整体倾覆,但桥面并未出 现裂纹,说明整个桥梁质量是合格的。3辆大挂车PP近T课件500吨重量侧压对桥体造成偏载,超出桥梁承载能力5 。—— 我是一座合格的桥,我可能(kěnéng)会塌,大车请绕行。
第五页,共160页。
称为均匀沉降。相反,由于建筑物的地基条件差异、基础
及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瑕疵、各部位荷载差异或者外力干扰
而造成的同一(tóngyī)建筑不同部位在相同时间段内存
在的沉降量差值,称为差异沉降。当一个建筑存在沉降差
异时,往往表现为建筑物出现倾斜,甚至由于结构体纵向
受剪切而出现裂缝,将严重建筑物的安全。沉降观测中,
本项目承担单位(dānwèi)是云南省地震局,采用传统的大地测量方法进行监测,以期查 明昆明市地面沉降的分布范围、总体状况及沉降的量级和速率。
1、水平形变监测是为了探讨监测区内活动断裂是否对昆明地面沉降有直接或间接的制 约作用,测量作业采用美国K+E公司生产的RM-Ⅲ型精密激光测距仪。

沉降观测总结

沉降观测总结

沉降观测总结引言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工作,旨在监测土地和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沉降观测对于土地开发、基础工程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总结了沉降观测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观测结果的分析和应用。

1. 沉降观测的基本原理沉降观测是通过安装沉降点,在一定周期内测量沉降点的高程变化来判断土地或建筑物是否发生沉降。

沉降观测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基准点的选择:沉降观测需要选择一个稳定的基准点作为参照物,常用的基准点包括固定桥墩、混凝土地基等。

•沉降点的设置:根据需要监测的区域或建筑物的特点,确定沉降点的位置和数量。

•观测周期和方法:沉降观测通常采用周期性的测量方法,如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沉降观测。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沉降量和沉降速率等指标。

2. 沉降观测的方法沉降观测的方法主要包括精密水准测量法和全站仪法。

精密水准测量法是最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之一,它通过测量水准仪的高程变化来判断沉降情况。

全站仪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它通过测量全站仪和参考点的距离和角度,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可以获得更精确的沉降数据。

在沉降观测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观测环境的选择:在进行沉降观测时,应选择平稳、安全的环境,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观测仪器的校准:在使用观测仪器前,需要对其进行校准,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观测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观测数据应及时存储,并采用专业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3. 沉降观测结果的分析和应用沉降观测结果的分析和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沉降曲线的绘制:根据观测数据,可以绘制出沉降曲线,直观地展示沉降的程度和速率。

•沉降量和沉降速率的计算:通过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出沉降量和沉降速率,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沉降原因的分析:通过观测数据的对比和分析,可以初步判断沉降的原因,如土质的固结、地下水位的变化等。

•工程设计和调整:根据沉降观测结果,可以对工程设计进行优化和调整,以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报告

实用文档沉降观测报告目录1.概述 (2)1.1工程概况 (2)2.技术要求和观测方法 (3)2.1技术要求 (3)2.2观测方法和要求 (3)2.3精度指标 (4)3.观测过程和结果 (4)3.1基准点和观测点的布设 (4)3.2观测周期和完成工作量 (4)3.3成果汇总 (5)4分析结论 (5)5图表部分见附件附件1.沉降观测成果表附件2.沉降观测点P~t~S沉降曲线图1.概述1.1工程概况1.1.1建筑物基本概况受XXXX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其在XX地块项目建筑工程进行沉降观测。

本测量报告监测范围为在建的XX楼栋。

1.1.2工程地点:拟建项目位于XXX东北侧,西侧为XXX,南侧为XXX,北侧为XX,东侧为XXX。

1.1.3参加建设的相关单位建设单位:XXXX有限公司施工单位:XXXXX有限公司监测单位:XXXXX有限公司1.2观测目的①获取各房地基的总沉降量及各阶段的沉降速率。

②掌握建筑物地基的沉降变化情况,预测沉降发展趋势,当出现总沉降或沉降速率超过各建筑物相关的地基变形允许值时,及时预警,确保建筑物的安全;③为浇筑后浇带提供依据;④作为建筑物主体结构和竣工验收的依据之一。

1.3施测、分析依据①《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②《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③《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④《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J10771-2006)⑤设计单位提供的有关沉降观测要求和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2.技术要求和观测方法2.1技术要求2.1.1变形测量等级:二级。

2.1.2预警值①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的沉降速率超过1mm/d;②竣工验收最后一次观测的平均沉降速率大于0.1mm/d,且最大沉降速率(2处)大于0.12mm/d时;③地基的变形值接近地基变形允许值。

2.1.3稳定标准3.1.3.1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平均沉降速率≤0.06 mm/d,最大沉降速率≤0.08 mm/d(2处),且沉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逐步收敛、曲线的斜率应逐步减少或趋于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