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资料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与文化名人传记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与文化名人传记在中国文化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的思想家和文化名人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仍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将针对春秋战国时期代表性的一些思想家和文化名人进行一些简单的传记介绍。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理念强调通过礼乐规范人类的行为,提倡“仁爱”、“忠实”、“尊敬长者”等传统美德。
孔子的《论语》和《大学》等著作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
他提出“兼爱”、“非攻”等思想,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和平、协作和互相尊重。
墨子的思想和理念对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的法家学派代表人物,是一个富有政治野心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提出了一系列法律和政治理论,例如“量刑”、“以法治国”等,主张强制性的法律制度和衡量罪恶大小的标准体系。
韩非子的思想和理念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后世中国的法律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荀子:中国古代的伟大哲学家和文化名人。
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强调“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只有通过严格的教育和规范才能纠正。
荀子的思想和理念对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王安石:中国古代著名的文人、政治家和改革家。
他是宋朝时期的宰相,提出了“变法”等一系列改革政策,旨在推动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
王安石的思想和理念对中国后来的经济和政治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白居易: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深受人民喜爱。
他的《琵琶行》、《长恨歌》等著名诗歌都是经典之作,并且对中国文学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欧阳修:中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是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其作品涉及文学、历史、政治、音乐等多个领域。
春秋战国与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

孔子被后世尊为“万世 师表”,成为最负盛名 的伟大的教育家。
孟子说:「孔子 作《春秋》而 乱臣贼子惧。」
「述而不作」
“亚圣”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 289年),名轲,字子舆,战 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县 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 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 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 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 被称为“亚圣”
认为世间万物都遵循统一的规律——“道”
主张无为而治。“治大国若烹小鲜”,反 对过多干涉社会的自然运行。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 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 而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老子被道家、道教尊奉为始祖。
道家要求人们顺应自然,顺 应客观规律。这一点对人类 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对于个 人的发展和保持平衡的心态 来说,非常值得借鉴。
孟子的思想
一、性善论
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 他的人类性善论。“性善 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 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 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他认为“仁、义、礼、智” 是人们与生俱来东西,不 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 界所取得的。
二、道德与政治思想
“仁义”是孟子的道德论
的核心思想。仁,就是“人 心”。孟子所说的“仁义”, 是有阶级性的,是建筑在封建 等级社会的基础之上的。但是, 他反对统治者对庶民的剥削, 反对国与国和家与家的战争。
韩非子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以法治国”,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
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 器。
最近召开的十八大四中全会,重点强调 了“依法治国”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们的思想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几位重要的思想家,包括孔子、墨子、老子和庄子,并分析他们的思想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意义。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中,强调了仁爱、孝道、礼制等伦理观念。
孔子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他提倡“仁者爱人”,认为人们应该相互关爱,努力追求道德的完美。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重要基础。
墨子是另一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以“兼爱”为核心的墨家思想。
墨子强调了爱和公平的重要性,主张人们应该相互帮助、平等相待,共同追求社会公正。
墨子的思想对中国的社会伦理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后世思想家关注社会公平与和谐的重要参考。
老子和庄子则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道家思想。
老子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无为而治”等理念,强调了宇宙的无穷与自然的力量。
他主张人们应该顺应自然,摒弃功利主义,追求内心的宁静和个人的修身养性。
庄子则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提出了自由自在、无欲无求的人生观。
他认为,人们应该放下执着,活在当下,追求自身内心的真正欢乐与自由。
这几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的思想在当时并不被广泛接受,但他们的思想与理念却在后世影响深远。
他们的思想成为了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学派的重要理论基础,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观念、政治制度以及文化传承。
这些思想家的影响力甚至超越了中国的国界,对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的思想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总结起来,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孔子、墨子、老子和庄子等伟大思想家的思想与理念,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思想甚至在现代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为人们提供了思考人生意义、社会伦理以及政治制度等问题的思路和启示。
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与思想家

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与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学说是儒家学派,主张礼、仁、义、智、信五德,其中仁者爱人。
孔子认为要使社会和谐,必须有正确的道德规范,同时强调了君子的行为规范。
孔子也提出了“天命之谓性”这个观点,认为个人的道德建立在一个天命的基础上。
他被后人尊为儒家之祖。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是儒家学派继承人之一。
孟子对“仁”这一概念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他认为人性本善,但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人会偏离本性而做出错事。
孟子提出了天赋人权、民主和平等的思想。
对于经济问题,孟子主张要经济平衡和公平,否则社会就不会稳定。
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是道家学派创立人之一。
他的主要思想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就是常识是无法理解道路的真正本质,真正意义上的大道必须通过心灵修炼来领悟。
老子的思想影响了很多人的思想模式,他被许多人尊为中国哲学的鼻祖。
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自然反义词”,即“天下非我也,而成我者”这个概念。
庄子主张要衡量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倡人类应该像自然一样依其本性行事。
他提出了“逍遥游”这个概念,认为人应该追求全面自由,这也是道家学派的一个主要理念。
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0年)被认为是墨家学派的始祖。
墨子认为道德和理性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同时也主张公平和平等。
他提倡人们要爱和平,反对战争和军国主义。
墨子也是中国科学的先驱之一,他提出了“有明水火相戒之书”这个概念,认为充分理解自然规律是科学发展的基础。
总的来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在不同学派和思想方式中探索了新的道路,他们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春秋战国主要人物

春秋战国主要人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件。
在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主要人物,他们各自的事迹与贡献。
1.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创立了儒家学派,被尊为"圣人"。
孔子的思想强调以仁爱、礼治和民本为中心,提倡"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原则。
他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影响至今。
2.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被誉为"第二代圣人"。
他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孔子的思想,强调人性的善良,提倡"性恶论"和"性善论"的辩论。
孟子的思想强调政治伦理道德和君主的德治,对于后来儒家学派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鲁迅(1881年-1936年)鲁迅,原名周樟寿,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的作品以揭露社会黑暗和呼唤民众觉醒为主题,对于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鲁迅的思想主张科学思想、民主政治,他的反对封建主义和儒家思想的立场对于中国思想解放产生了重要影响。
4. 孙子(公元前5世纪)孙子是中国古代军事家和战略家,也是《孙子兵法》的作者。
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军事思想和战略原则,对于中国古代战争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战略思想注重以少胜多、以智取胜,被誉为古代军事艺术的典范。
5. 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荀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的思想强调天命观念,主张君主专制统治,提出了"性恶论"和"性善论"的辩论。
荀子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和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一个思想家辈出、思想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诸如孔子、老子、荀子、韩非子、墨子等思想家纷纷登场,他们通过对社会、人性、伦理、政治等问题的思考和探讨,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孔子与儒家思想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他的思想被称为儒家思想。
孔子提倡“仁义礼智信”五个基本价值观念,认为这是人类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他强调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主张通过教育方式,让世人秉承这些价值观念来达到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目的。
孔子所强调的仁义礼智信,不仅是为了概括社会上流行的“礼不可废”的思想,更是从一种更加普遍、坚实的道德理念出发,来推动人们在道德上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同时,孔子还注重人性的平等和教育的普及,他曾说过“有教无类”,这是儒家思想体系中最为基本和重要的原则之一。
二、老子与道家思想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他的思想被称为道家思想。
老子认为,万物皆由道而生,而又归于道。
他主张排除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和竞争,提倡随缘而安、无为而治、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
老子思想中最为著名的是“无为而治”理念,这种理念是基于对人性、社会和政治现实的深刻理解而来。
它有助于有效地排除认识上的障碍,消除追求权力和物质的社会矛盾,使人们摆脱一切自然限定,使得人们可以自由而意识地履行他们的角色和义务。
三、荀子与法家思想荀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的思想被称为法家思想。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并且认为一切善恶、美丑、真假都是基于利益的考量而产生的。
他依此提出了一套严格的法律制度和行政管理体系,以管理人民的行为。
荀子认为,法律规定的目标是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而不是从社会、道德或者某种更高的价值观念出发。
他认为司法和行政机构应该设法达到生产和保护安定社会所必需的基本标准。
荀子认为,天下大计,必须为之,而后盈底而安稳。
四、韩非子与兵家思想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的思想被称为兵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道家法家等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道家法家等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道家、法家等一、儒家思想的主要特征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兴起并逐渐形成体系,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影响深远。
儒家思想的主要特征如下:1. 仁爱之道:儒家强调“仁”作为核心价值观,追求人们之间的和谐相处。
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仁者爱人”,通过培养仁爱的品质来达到个体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 五伦之道: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伦理以及社会伦理,主张五伦之道,即君臣、父子、夫妻、长幼、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互相关怀。
3. 礼乐之道:儒家推崇礼乐之道,认为礼乐可以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培养社会公德心和个体修养。
通过学习经典典籍和参与仪式活动,人们能够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4. 君子之风:儒家思想崇尚君子之风,主张君子应该以身作则,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行为,以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
二、道家思想的主要特征道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由老子和庄子等人所倡导,与儒家思想形成鲜明对比。
道家主张人们追随“道”的原始自然,寻求超越官方礼仪和规范的境地。
道家思想的主要特征如下:1. 尊重自然:道家思想强调自然的原始和谐,认为世界万物应该依照自然的规律运行,人类不应过多干预自然,而是顺从自然。
2. 返璞归真:道家追求返璞归真的境界,主张人们应该摒弃功利主义和世俗欲望,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3. 混元无为:道家强调“无为而治”,认为最好的治理方式是不干预,通过顺应自然的变化来实现社会的和谐。
三、法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法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由商鞅和韩非等人提出,并在秦朝实际应用。
法家思想的主要特征如下:1. 法治至上:法家强调法律的重要性,主张以法治国,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规章,来保持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2. 功利主义:法家思想强调实际利益的追求,主张以权谋私利,追求政治和个人的利益最大化。
3. 科举制度:法家倡导实行科举制度,通过选拔人才来推动国家的发展和治理。
四、其他思想流派的主要特征除儒家、道家和法家外,春秋战国时期还涌现了一些其他的思想流派,如墨家、兵家、名家等。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简表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简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充满思想争议和学术繁荣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思想家和学派,被统称为诸子百家。
他们以各自独特的见解和理论为世人所熟知。
本文将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以便读者能够对这一时期的思想风貌有所了解。
1. 孔子学派:孔子(551-479BC)被誉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道德。
主张“仁”、“义”、“礼”、“智”以及“忠诚”等美德,提倡通过教育来培养人才,并推崇“天命”和“中庸”的思想。
2. 孟子学派:孟子(372-289BC)是孔子学派的重要继承人,他的学说主张人性本善,但需要通过教育和实践来加以培养和充实。
强调在个人修养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公益、亲民政治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 墨子学派:墨子(470-391BC)提出了墨子学派,该学派反对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主张“兼爱”和“非攻”。
墨子学派注重实用主义,强调推崇工程技术和实用科学,主张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
4. 道家学派:老子(约570-约471BC)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认为,人应该追求自然和谐,摒弃人为的欲望和规范。
主张“无为而治”和“道法自然”,提倡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5. 法家学派:韩非子(约280-约233BC)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学说主张通过严厉的法律和强力的统治来实现社会秩序和国家统治。
法家注重政治实用主义和制度建设,并强调权谋和权力运作。
6. 兵家学派:孙武(约544-约496BC)是兵家学派的奠基人,他的学说强调军事战略和领导能力,主张“以战养战”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兵家学派注重谋略和战斗力的培训,对日后的战争产生了深远影响。
7. 名家学派:名家学派是一个集合了各种思想流派和学说的综合性学派。
名家学派注重讲究言辞和辩论技巧,主张在社会和政治舞台上通过言辞来获得名声和权力。
8. 阴阳家学派:阴阳家学派是一个重要的自然哲学学派,主张通过观察天文、地理、气象等自然现象来预测和控制人事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百家争鸣——法家
韩非主张建立中央集权, 实行严刑酷法,建立法治。
小结:
出现
春秋时期
孔子——儒家思想
战国 出现 儒墨法道等各家百
时期
家争鸣
社会 变革
练习: 快速抢答:
线索1: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 线索2: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线索3:认为“民贵君轻”
答案:孟子
快速抢答:
线索1:这是一部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 学论著 线索2:书中记录的言论并非本人亲自编著 线索3:书中记录了儒学思想 线索4:书中还记录了许多教育学思想
孟子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二、百家争鸣——道家
战国时期道 家代表
庄子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 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 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著名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 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 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 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 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 庄”,他们的哲学被称为“老庄哲 学”。
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 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 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孔子说:“你哭得那 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 “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 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 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 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 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答案《论语》
讨论
你认为治理国家应施行“仁政”还是 “法治”?为什么? 爱心提示:
“仁政”讲求以百姓为核心,民贵君轻, 符合现在以人为本的的理念,如果没有法律的 准绳社会就会大乱。
《老子 》一书中,后人称这部书为 《 道德经 》。
2.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对立面, 任何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它的
对__立__面__发展。
一、孔子
思想主张“仁”,“仁”政。
德治
政治主张
成就:
见利思义
均无贫
教育成就 开创了教育平民化的先河 史学成就:著有《春秋》《诗》
孔子的弟子将他的
言行编成《论语》
墨子故里(位于山东省滕州市东北部)
《墨子》书影
墨子的主要思想: 兼爱 非攻 崇尚节俭
思考:为什么墨子会有这样的思想?
墨子出身平民,可能为手工业 者。所以墨子学说是站在平民的立 场,关注百姓所深以为要的问题。
二、百家争鸣——儒家
战国时期 儒家学派 代表 孟子
孟庙(位于山东省邹城市)
《孟子》书影
二、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 急剧变化。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到处 游说讲学,针对各种社会问题提出自 己的见解,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 不同的派别,史称“百家争鸣”。
阅读课文填好下列表格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
墨家
墨子
《墨子》
兼爱,非攻, 提倡节俭
儒家 孟子 《孟子》 民贵君轻
道家
孔子讲学图
《论语》书影
我所知道的《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句子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百家争鸣——墨家
战国时期墨家 的代表人物
墨 子
墨子姓墨名翟,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
韩非子
《韩非子》书影
韩非,也称韩非子(约公元前280一前233年)战国末期 韩国人(今河南新郑),韩王室诸公子之一,《史记》记载, 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 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 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的书流 传到秦国,为秦王嬴政所赏识,秦王以派兵攻打韩国相威胁, 迫使韩王让韩非到秦国为其效力。韩非在秦国倍受重用,引 起了秦朝李斯的妒忌,李斯在秦王面前诬陷韩非,将其投入 监狱,最后逼其自杀。但他的思想却在秦始皇、李斯手上得 到了实施。韩非的政治思想为中国封建统一事业起了积极的 推动作用,他的哲学思想包含了相互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 想,开拓了人们的思路。韩非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思想 家。
导入新课
2005祭孔大典
同根一脉,两岸祭孔-2006祭孔大典
2007年9月28日 孔子诞辰2558年
民国时期孔孔子邮票
第8课
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
老子 孔子 百家争鸣
老子
填空
老子__春__秋____末年__楚___国人,_儒___
家学派的创始人,学说保存在
《庄子》书影
庄子的思想继承了老子, 主张顺其自然。庄子是主张宇宙中的万 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 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倡 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 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 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 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二、百家争鸣——法家
治家、军事家。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 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 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公元前5世纪初,墨子 出生在一个以木工为谋生手段的手工业者家庭。当时 的社会是一个“处工就官府”的社会,即工匠处于官 府的严格控制之下,隶属和服务于官府,社会地位十 分低下。而当时的工匠是世袭的,因此墨子从小就承 袭了木工制作技术,并由于他的聪明巧思,使他成为 一名高明的木工匠师和杰出的机械制造家,为他后来 的社会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墨子博学多才,擅长 工巧和制作,他曾制成“木鸢”,据说三天三夜飞在 天空没有掉下来。他还擅长守城技术,其弟子将他的 经验总结成《城守》二十一篇。
庄子
《庄子》
顺其自然,无 为而治
法家
韩非
《韩非子》
法治和中央集 权
一、孔子
孔子,字仲 尼,春秋末年鲁 国人,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我国 历史上伟大的思 想家,教育家。
孔子
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 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 “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 “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 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 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 苛政猛于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