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回归自然论文

合集下载

回归自然,回归大地,让学习活起来作文

回归自然,回归大地,让学习活起来作文

回归自然,回归大地,让学习活起来作文阳光温暖而柔软,像棉花糖一样,洒在我的脸上。

风也很温婉,轻柔地吹着我的头发,像妈妈的手一样轻轻抚摸着我。

今天我们到郊外去玩了!小草从土地里钻出来,嫩绿嫩绿的,像刚出生的小蛇宝宝。

花儿也开了,红的、黄的、紫的,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

我见到一只小兔子,它毛绒绒的,眼睛红红的,非常可爱。

它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好像在玩捉迷藏。

我忍不住想,兔子一定很开心,毕竟它可以自由地奔跑,可以呼吸清新的空气。

我摘了一朵野花,把它放进鼻尖闻了闻,一股淡淡的香气,像蜂蜜一样甜。

我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种感觉让我的身体充满了力量。

老师说,大自然有很多神奇的东西,我们可以从它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你看,小草的生命力很顽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迅速生长;花儿总是向着阳光生长,充满着希望。

我忽然间明白了,学习不一定要在教室里,也可以在大自然中。

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用心感受,就能从自然界中获得知识,收获快乐!
回到家后,我总觉得感觉自己变了一些。

我的脑海里充满了大自然的画面,我的心里充满了快乐和希望。

我要把这些快乐和希望带回我的学习中,让我的学习活起来,让我的学习充满阳光和温暖!。

让语文课堂的回归自然论文精品

让语文课堂的回归自然论文精品

让语文课堂的回归自然论文精品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让语文课堂教学的回归自然教学论文精品,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我们现今的语文教学还是或多或少存在费时最多,而收效却不高,教师辛苦,学生乏味,老师讲得多,学生读书少,背书更少。

语文学习实效差,最终形成“课内损失课外补,老师学生都辛苦”的现象。

为提高语文学习的实效,笔者认为教师我们语文教师不妨在读、日积月累上下点功夫。

一、语文课要充分体现“读”的特点。

古人把学习称为“读书”“念书”,实在是抓住了学习语文的关键,只有“熟读”才能“精思”。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是古人读书的经验之谈,至今仍闪耀着生命的光辉。

语文课不能没有琅琅书声,一如鱼儿离不开水。

这几年,语文课模式层出不穷。

殊不知语文课一旦形成某种模式,就没有语文味了。

这是许多语文教师深有体会的。

素质教育呼唤把课堂还给学生,语文课要把语文还给语文课。

从“满堂灌”到“满堂问”“满堂练”,都忽视了“读”这一学习语文的好方法,不是实质意义上的语文教改。

散文要朗读,自不待说,其他文体的文章也离不开读。

例如教远州的《最大的“书”》,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读等形式,读出文章特有的风生,读出富有表现力的祖国语言的语感。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读”的好习惯,不同的课文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读,并逐步提高读的技巧,从而领悟读的乐趣,提高学习语文的自觉性。

美国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提出一个高明的办法——给学生读书听,效果很好。

他说:“我们过去重视孩子如何阅读,而忘记了他们如何自觉自愿地想去阅读。

”这话说到点儿上了,很值得每个语文教师思考。

二、语文学习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内化过程综观我们的语文教学,从“工具性”到“人文性”,再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克服了语文教学指导思想上浮躁与功利的弊病。

因此,语文教学要想方设法使学生保持对语文学习的那份用心和敏感,在生活中用语文、学语文。

让数学课堂回归自然

让数学课堂回归自然

让数学课堂回归自然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一线数学教师应该追求自然的课堂教学。

自然是教学的一种更高境界,更能凸显教育者的智慧!课堂导入应该直白、快捷;别让学生为了“合作”而合作;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回归适度的宁静。

课堂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我口说我心”,多一点真实,少一点虚伪,让心灵体验,让思想碰撞,让精神对话,让课堂回归真实!关键词:数学课堂;回归;真实;自然;心灵体验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教学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详实的多维目标,形式多样的教学设计,动静结合的多媒体设计,热闹异常的小组合作、小组讨论……我们的公开课、展示课、评优课大抵如此。

这些课看似精彩纷呈,但是细细品来,有些“变质”“变味”,并没有真正贯彻课改精神,与真正的有效课堂、本真的数学课堂渐行渐远……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追求真实、自然的数学课堂,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

真实、自然绝不是简单、单一,而是教学的一种更高境界,它折射出老师的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刻的教学思想,它更能彰显教育者的智慧!一节真实、自然的数学课堂应如春风拂面,令人感觉自然、舒心。

我认为自然的数学课堂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课堂导入直白、快捷众所周知,好的课堂导入,是上好课的起点。

我们的老师总喜欢对课堂导入“包装、包装、再包装”(尤其在一些公开课上)。

既要绞尽脑汁设计“精彩”的问题情境,又要竭尽所能设计色彩鲜艳、优美动听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的视觉、听觉都“幸福”起来。

不可否认,老师的设计真可谓“用心良苦”,但是每节课都需要如此“煞费苦心”吗?这样做的效果如何呢?例如:“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有些知识在导入时不需要设计问题情境和过多的知识迁移,此时,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去掉纷繁的外衣,回归数学的简单、明了,让课堂洗去“铅华”,还以“真实”的面貌。

二、别让合作学习成为形式随着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由“知识本位”到“学生本位”的变革,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

让课堂回归自然

让课堂回归自然

让课堂回归自然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是学生作为主体的思想和情感交流场所,是激发其生命活力、凸显其人性、展现其多彩自我的舞台,是师生点燃灵感、激发创新、凝聚智慧的平台。

随着生态学在教育研究领域的影响不断深入,人们开始从生态学的角度关注教育乃至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

具体而言,课堂生态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师生彼此互为参照构成教师生态群体和学生生态群体,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塑造,形成有机的联系,而师生这两个课堂生态主体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又受到课堂生态环境的极大影响,后者以各种方式保持、改变或改造着前者。

所以,课堂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课堂生态系统。

当我们用生态学的观点来认识课堂教学生活,把教师、学生看作在课堂教学这个特殊环境中相互作用的因素,会产生新的思路,朝向更符合生态原理的方面来思考教育教学问题,让课堂回归自然,从而组织一个健康的课堂生态系统。

一、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教育要回归生命本真,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现代教学强调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与传统课堂中死气沉沉,中规中矩的过于关注教师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知识的接受形成鲜明对比。

事实上,师生所投入到课堂中的不仅要有认知,更要有情感、态度、意志等人格因素。

要做到课堂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增强学生生命力,就要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改陈旧的书本知识为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信息。

要让课堂教学回归学生生活世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更多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并了解生活。

体验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景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让教学回归自然作文

让教学回归自然作文

让教学回归自然作文英文回答:Education, traditionally confined within the structured walls of classrooms, has long been criticized for its artificiality and detachment from the natural world. The push for a return to nature-based learning recognizes tha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fers a rich and dynamic context for fostering holistic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By embracing the outdoors, education can reconnect learners with the inherent wonder and interconnectedness of life.The benefits of nature-based learning are undeniabl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exposure to nature improves physical health, cognitive skills, emotional well-being,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hildren who learn outdoors are more likely to be active and engaged, with better attention spans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They develop a sense of stewardship and responsibility for the environment and cultivate a deeper appreciation for the interconnectednessof all life.Moreover, nature provides a wealth of opportunities for hands-on exploration and discovery. Through play and observation, children can delve into the mysteries of science, observe the beauty of nature's artistic expressions, and develop a lifelong love of learn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fers a vast canvas for inquiry, creativity, and imagination, allowing children to connect with the world around them in a meaningful and authentic way.By integrating nature-based learning into the curriculum, we can create a more balanced and enriching educational experience for our children. By embracing the outdoors, we open up a world of possibilities for personal growth, intellectual curiosity, and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t is time to let teaching return to nature and unlock the transformative power of the natural world for the education of our future generations.中文回答:教育传统上局限于课堂的结构化墙壁内,长期以来因其人为性和脱离自然世界而受到批评。

优秀论文 让语文课堂回归生态自然——浅淡小学语文课堂的言语生成教学

优秀论文 让语文课堂回归生态自然——浅淡小学语文课堂的言语生成教学

优秀论文让语文课堂回归生态自然——浅淡小学语文课堂的言语生成教学小论文让语文课堂回归生态自然——浅淡小学语文课堂的言语生成教学理解是内部语言的形成,表达是外部语言的生成,一节语文课要让学生为理解、运用而教,我以为小学语文要回到常态化。

语文课就是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语文的课堂教学不能一味地追求精彩而故意创造“精彩”,基本的读写习惯还是很有必要的,基本的东西是不能丢弃的。

语言始终是和要表达的意思一起共生的,如果单独去一味地讲究文本中的意思,而脱离了语言文字的训练,那样的课不是一节好的语文课;如果只是去搞单独的字词训练,而脱离了孩子的需求,脱离了孩子的情感,脱离了孩子的精神世界,脱离了孩子所要表达的语言意境,这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堂。

我认为一节好的语文课,要上在这个言意共生的节点上,用一句直白的话来说,就是言和意不能分家。

现在的语文课有些老师上成了“万马齐喑”,教师用现成的模型去套给孩子们,从而束缚孩子的想象的空间,绑架了孩子的想象力。

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这样学生才能有精彩的语言发生。

课堂上教师可以“弱势”一点,让孩子“强势”起来,让学生充分得到发挥的空间,体验收获的欲望。

在语文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就要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让个体的精神需求找到合适的表达的意象。

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忽略了个体,忽视了学生对文本个体独到的见解,无异于是对语文课堂的亵渎和谋杀,所以,我们的语文课要上到学生的心里,要让学生充分表达个体对文本的意见,。

语文课是有声有色的,是有血有肉的,语文课是有情境的,语文课不能上得枯燥无味。

就像人们一样都喜欢吃美味的食物,如果一节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学生肯定会喜欢的,学生就有了生生不息的精神,学生就有了生活的情趣。

所以,语文课教的是一种兴趣、是一种动力、是一种对文本的热爱……无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中生成的。

不同的语境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回归大自然.——科学论文doc

回归大自然.——科学论文doc

——还给学生实验的广阔天地摘要:大自然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本来就是十分巨大而多方面的,学习《自然》如果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局限于教室小小的天地,局限于老师有限的知识面,那就太乏味了。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为学生架起学习自然的立交桥,激起学生的情趣,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勇于超越,超越自我,超越现实。

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切实感受学习过程,指导学生自行探索、获取更广泛的知识。

一、大自然是实验的自由天地二、自已到大自然搜集实验材料,主动实验三、利用电教媒体再现大自然的情景关键词:大自然实验能力——还给学生实验的广阔天地大自然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本来就是十分巨大而多方面的,学习《自然》如果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局限于教室小小的天地,局限于老师有限的知识面,那就太乏味了。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为学生架起学习自然的立交桥,激起学生的情趣,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勇于超越,超越自我,超越现实。

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切实感受学习过程,指导学生自行探索、获取更广泛的知识。

一、自由实验的一片天地就是我们的大自然例如:教学《各种各样的花》一课时,我想,我们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我把学生带到野外、田野、果园┅┅去寻找一些花,如:油菜花、桃花等,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各种各样的花。

如看花的颜色、形状、闻花的气味,数花的瓣数,比较他们的不同。

通过观察、思虑、分析,学生各抒己见,他们了解到花的种类很多,五颜六色,千姿百态。

要认识花,必须仔细观察花的特点。

他们知道了辨认花的时候,观察花的形状很重要,如油菜花——有四片花瓣,花瓣两两相对,形状像十字,是十字形花。

找到了规律,同学们很快认识了不少花,并且对课本上的牵牛花(漏斗形)、豌豆花(蝶形)、桃花(蔷薇形),能一眼认出,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

不但达到了学习的目标,还有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郁方方同学,他爷爷是个老中医,他从爷爷那里学到了一些医学知识,并向同学们介绍了几种花的药用价值。

回归自然让学习活起来作文

回归自然让学习活起来作文

回归自然让学习活起来作文英文回答:To make learning come alive, one must embrace the idea of returning to nature. In today's fast-paced and technology-driven world, it is easy to become disconnected from the natural world and lose touch with the wonders it has to offer. However, by incorporating nature into our learning experiences, we can reignite our curiosity and passion for knowledge.Firstly, nature provides a stimulating and immersive environment for learning. When we step outside and engage with the natural world, all our senses come alive. We can see the vibrant colors of flowers, hear the melodies of birds, feel the texture of tree bark, and even taste the freshness of the air. These sensory experiences create a rich and memorable learning experience that cannot be replicated in a classroom or through a computer screen.Furthermore, nature offers countless opportunities for hands-on learning. For example, instead of studying photosynthesis from a textbook, one can actually observe and participate in the process by growing plants and monitoring their growth. By getting our hands dirty and actively engaging with nature, we not only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scientific concepts but also develop a sense of connection and responsibility towards the natural world.In addition, nature provides a sense of calm and tranquility that is conducive to learning.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pending time in nature reduces stress and improves focus and attention span. When we are relaxed and at ease, we are more receptive to new information and are better able to retain and apply what we have learned. Therefore, incorporating nature into our learning environments can enhance our overall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make it more enjoyable and effective.Overall, returning to nature is essential to revitalizing our learning experiences. By immersingourselves in the natural world, we can engage our senses, participate in hands-on learning, and create a calm and focused mindset. So, let's step outside, breathe in the fresh air, and let nature breathe life into our learning.中文回答:为了让学习活起来,我们必须回归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课堂回归自然
(武警指挥学院天津300250)
【摘要】教师生命中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是为课堂而付出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活生生的生命
个性。

提高师生的生命质量,让课堂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充满生命的活力和诗意,正是课堂生态学所关
注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课堂教学生态回归
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是学生作为主体的思想和情感交流场所,是激发其生命活力、凸显其人性
、展现其多彩自我的舞台,是师生点燃灵感、激发创新、凝聚智慧的平台。

随着生态学在教育研究领域的
影响不断深入,人们开始从生态学的角度关注教育乃至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

具体而言,课堂生态主体是
教师和学生,师生彼此互为参照构成教师生态群体和学生生态群体,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塑造,形成
有机的联系,而师生这两个课堂生态主体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又受到课堂生态环境的极大影响,后者以
各种方式保持、改变或改造着前者。

所以,课堂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完
整的课堂生态系统。

当我们用生态学的观点来认识课堂教学生活,把教师、学生看作
在课堂教学这个特殊环境中相互作用的因
素,会产生新的思路,朝向更符合生态原理的方面来思考教育教学问题,让课堂回归自然,从而组织一个
健康的课堂生态系统。

一、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教育要回归生命本真,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
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现代教学强调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与传统课堂中死气沉沉,中规中矩
的过于关注教师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知识的接受形成鲜明对比。

事实上,师生所投入到课堂中的不仅要有认
知,更要有情感、态度、意志等人格因素。

要做到课堂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增强学生生命力,就要
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改陈旧的书本知识为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信息。

要让课堂教学回归学生生活世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更多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并了解
生活。

体验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
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景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识,发展、享
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
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
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体验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对生命的激活、丰富与提升,是以生命的发展为目标的
教学。

实施体验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在体验的课堂中,教师是将其知、情、意的全面投入
的,要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参与。

二、回归教师的教学生活
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是教学回归其生命源点的必然趋势的体现。

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应该成为教师专业素
质发展,成就自我实现的土壤。

教师要从课堂教学中发掘智慧的营养,支持自我意义的建构与提升。

教师
是存在于课堂教学生态关系中的个体,其成长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个原始生态。

而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师培
训体制是以封闭的”学院式”模式为主的,这无疑将教师不知不觉中带入怪圈。

教师未能真正理解新课改的
教学理念、对新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的应用存在误区等问题不断出现。

任何课堂都是由其中具体而独特的生态关系组成的不可替代的
综合体,教师在这个综合体中展开的教学活
动也是以具体的教学生活情境为背景的,而理论与思想的光环若脱离这种背景而突兀地笼罩在教学的上空
,则根本无法自然”降落”到课堂教学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只有
深入课堂教学生态的生活场景,获取有关课
堂活动的复杂联系中存在的问题的第一手资料,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打破传统教师培训的封闭格局,实施教师校本培训,才能让教师认清自身问题,在鲜活的空气中成长。


本培训注重教师的实际需求与发展条件,合理整合各种资源为教师所用,是改善教师教学实践的必由之路。

在多元开放的新培训情境中,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结合专家的理论指导积极进行教学反
思与创新。

贴近教师活动的培训内容与方式能够帮助教师主动建构教学知识与经验,知识在应对亟待解决
的教学问题过程中转化为教师的直接经验。

新的教学理念能否真正改善提高自己的教学不再成为一种疑问
,而是教师的亲身实践。

为教师的教育知识与教育生活搭建融通的桥梁,我们才能看到教师的生命力与教
学激情。

在生命与激情的碰撞中,教师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三、回归真实的和谐互动
知识并不是完全由教师”创造”的,但与学生相比,却又是信息的加工者和积极建构的指导者,学生站在接
受知识的角度并不是被动地”消费”信息,而是对知识信息进行在教师加工基础上的再加工,存在重新建构
,实现知识与已有经验的同化与顺应,进而达到发展和成熟的目
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生态中教师与学生的
关系并不是绝对的。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相比较而言,教师是绝对的知识的化身、道德的权威由此而
导致的是知识的顺向流动,学生的社会化是由以教师为代表的成人影响完成的。

但是,随着知识的普及和
大众传媒的平民化,已经很难说明在知识和信息面前,学生和教师谁的优势更为明显,师生平等、相互交
流已经成为知识发展和普及的必然。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堂困惑和失败的根源就在于,教师忘了上课是师生的共同劳动。

教学的
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师生是”学习共同体”,教师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身份来引领学生
,教学相长。

教师通过平等对话、提问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充足的活动时
间,敞开心扉,自由地做思维体操。

因此,教师的知识形成和再建构必须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分析和理解基
础上的,学生的变化不仅会引起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整,也有包括知识体系、教学心态等一系列变动。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平等对话、提问、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有充足的活动时
间,允许学生敞开心扉,大胆发言,将教学过程变为师生积极主动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形成。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大辞典》第五卷[m],上海教育出版社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57.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8.
[4]王策三.教学认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2:1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