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与哲学》投 稿 指 南

合集下载

《医学与哲学》课件

《医学与哲学》课件
通过研究,医学社会学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帮助改进医 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医学社会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医疗保健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增加,医学社会学的 研究范围和深度也在不断拓展。
未来,医学社会学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心 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视角,对医学领 域中的社会现象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3
医学人文关怀的重视
未来医学将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关注患者的心理 和社会需求,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医学与哲学的未来挑战
医学伦理困境的解决
医学人文教育的普及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出现越 来越多的伦理困境,需要哲学和医学 共同探讨和解决。
为了提高医生的人文素养,需要加强 医学人文教育的普及和深化。
医学与法律、政策的协调
ERA
医学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医学社会学是研究医学领域中社会因素和人类行为的学科, 主要关注医疗保健系统、医疗实践、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社会 学问题。
研究内容包括医疗资源分配、医患关系、医疗伦理、医疗政 策等,以及这些方面与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关系 。
医学社会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医学社会学在医疗保健系统改革、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患沟通等方面有广泛应 用。
医生在处理医患关系时,应遵循医学伦理 学原则,尊重患者的权利和尊严,积极沟 通,建立互信关系。
03
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01
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研究心理状态、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02
医学伦理学

《医学与哲学》投稿要求

《医学与哲学》投稿要求

《医学与哲学》投稿要求《〈医学与哲学〉投稿要求:一场独特的“闯关游戏”》说起《医学与哲学》的投稿要求,那可真是像一场充满挑战却又趣味盎然的闯关游戏。

首先,这就像是一场知识储备大考验。

你得在医学和哲学两个看似距离遥远,实则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领域都有一定的见识。

医学知识要扎实,可不能出那些低级的医疗常识错误。

毕竟这是给专业人士和思想者看的“阵地”。

我记得我第一次准备投稿的时候,觉得自己医学知识还不错,可是深入思考哲学与医学联系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好像迷路的小羊,脑袋里一团乱麻。

就像是你要把人体这个精密仪器和那些玄之又玄的哲学思想缝合在一起,既不能漏针,也不能线条紊乱。

再说说格式要求,这就像给文章穿上一件整齐的制服。

字号、行距、注释的规范这些看似琐碎的东西,就像一颗颗小纽扣,排错了一个,就可能让整个投稿的“军装”看起来歪歪扭扭,失去了应有的精气神。

还有选题,它简直是“选美大赛”的评委们。

你觉得不错的一个想法,也许不符合这本杂志对于话题新颖性、深度性和时效性的多重标准。

曾经我冥思苦想出一个自以为绝妙的选题,信心满满地向朋友分享,朋友却一头雾水地问我:“这和哲学到底有几毛钱关系?和现代医学思潮又怎么挂钩呢?”那一瞬间,我就像被泼了一盆冷水,重新回到“选题图纸”上修改完善。

但其实,仔细想来,这些投稿要求虽然严格,却有着很大的合理性。

就像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必经的九九八十一难一样,每一个难关都是为了让最终呈现给大家的内容是精华。

《医学与哲学》不仅仅是一本杂志,更是一个医学思想和哲学智慧交流的大熔炉。

它通过严格的投稿要求,筛选出那些能够在这个熔炉里熊熊燃烧,照亮医护人员和哲学家思考之路的“火种”。

我们也不应抱怨这些要求,而是把它当成提高自己,从普通投稿者向杰出作者成长的阶梯。

每次成功按照要求投稿之后,那种成就感就像是游戏通关后的兴奋和自豪。

所以,勇敢去接受挑战,逐一攻克这些难关,在《医学与哲学》的广阔舞台上展现自己独特思考的机会才会降临。

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暨《医学与哲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大连隆重召开

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暨《医学与哲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大连隆重召开

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暨《医学与哲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第一
次会议在大连隆重召开
佚名
【期刊名称】《医学与哲学》
【年(卷),期】2017(038)002
【摘要】2016年11月4日-6日,由大连医科大学与医学与哲学杂志社共同举办的"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暨《医学与哲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大连隆重召开。

《医学与哲学》杂志的两位顾问,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韩启德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院长、
中国工程院樊代明院士应邀专程全程出席了本次会议。

【总页数】1页(P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暨《医学与哲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大连隆重召开 [J],
2.关注医学发展方向研究医学发展问题在“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暨《医学与哲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J], 樊代明
3.不忘医学初心发展医学哲学在“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暨《医学与哲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J], 韩启德
4.关注医学发展方向研究医学发展问题在“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暨《医学与哲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J], 樊代明
5.不忘医学初心发展医学哲学在“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暨《医学与哲学》杂志
第四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J], 韩启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欢迎订阅欢迎参与《医学与哲学》杂志2020年征订通告

欢迎订阅欢迎参与《医学与哲学》杂志2020年征订通告

卩欢迎订迎参与■《医学与等声志2020年征订通告《医学与哲学》杂志创刊于1980年,是一本大型的医学人文刊物,本刊致力于全视野、全方位观察、评论医学;对医学伦理、心理、法律、社会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对医学哲学问题、临床思 维和医学方法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总结;促进和繁荣人文医学学科发展。

在与读者、作者共同度过的40年岁月中,《医学与哲学》杂志坚持“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提供方法、促进发展”和“关注热点、挑战现实、放眼世界”的办刊宗旨和编辑思路,已成为人文社会医学界和临床医学界的亲密朋友,获得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同与赞扬,誉满海内外。

2020年《医学与哲学》杂志继续坚持半月刊,更加突出“大型医学人文评论刊物”的定位,具体栏目设置如下。

•标志性栏目:专论一一旨在论述人文医学各种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剖析医学与医疗保健实践中的人文投影;探讨疾病诊疗决策中的难点与新问题,聚焦临床医学领域中的新动向,倡导临床医师的新思维。

•主体栏目:医学伦理学类栏目一一包括医学伦理学理论研究、临床伦理、安宁疗护与死亡伦理、生殖伦理、医学科研伦理、医学高新技术伦理、器官移植伦理、卫生政策与制度伦理、健康伦理、公共卫生伦理、医院管理伦理、伦理委员会建设、护理伦理、医师专业精神。

医学哲学类栏目一一包括医学发展评论、医学哲学理论研究、医学技术哲学、身体哲学与临床、医学中的科学与非科学、临床决策与思维、疾病诊疗哲学、医疗干预与人体自然力、医学技术与社会。

•其他栏目:包括医学人文与人文医学,叙事医学,疾病、健康与心理,患者•医生•医院,医患关系,医学与法,医学思想史,医学社会史,振兴中医药,中医临床与文化,医学教育探索,医学人类学。

2020年,本刊将在以往成就的基础上,突出特色,紧扣现实,精选主题,提升品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我们将和广大读者、作者、编委共同努力,将刊物办得更有看点,更受欢迎。

本刊上半月每月5日出版,下半月每月20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医学与哲学》投 稿 指 南

《医学与哲学》投 稿 指 南

《医学与哲学》投稿指南《医学与哲学》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

半月刊,上半月刊为“人文社会医学版”,每月8日出版,邮发代号:8-122;下半月刊为“临床决策论坛版”,每月23日出版,邮发代号:8-128。

《医学与哲学》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国家中文核心期刊”。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7年发布的最新数据,《医学与哲学》的影响因子为0.726。

1 用稿原则投给《医学与哲学》的文章必须未在其他任何地方、以任何形式发表过。

《医学与哲学》的研究论文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ⅰ) 所有涉及人体试验研究的论文,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并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及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

(纸质版或电子版);(ⅱ) 有创新(新思路、新方法、新认识、新发现等);(ⅲ) 有重要科学意义;(iv) 对本领域或(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2 栏目设置人文社会医学版:专论:根据每期的主题,发表原创性研究论文。

其中包括独具创意的论文、新观点新思维的阐述、调查报告、对不同观点的论战等。

医学人文学与医学人文关怀:以阐述人文医学的历史、内涵、意义、学科群结构、医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人文关怀的实践与现实等为主要内容。

医学哲学研究:以反映生命科学、生物医学、临床医学中的哲学问题为主要内容。

其中包括当代生命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的一般哲学问题,以及认识论、方法论,特别是临床医学哲学、临床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医学伦理学:其中包括高新技术伦理、中国传统文化与生命伦理学、跨文化伦理学、医学伦理思想史、医学伦理文献、公平与保健服务、医学伦理原则与理论等。

医学史:在新的版本中将加大这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近现代医学评论、医学思想史研究、中西医学不同学派研究、医学人物研究、重大医学技术的评论等。

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暨《医学与哲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

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暨《医学与哲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
堕堂
苎 堡 ! 曼 堂皇堑堂 窒查蔓 星塑墨 叁笪 二 童 壅 重堕 墨
医学与哲学 2 0 1 7 年1 月第 3 8 卷第 1 B 期 总第 5 6 5 期
医学 与 人 文 高 峰论 坛 暨 医学 与 哲 学 杂 志
第 四 届 编 委 会 第 一 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会 议 在 大 连 隆 重 召 开
2 0 1 6年 1 1月 4日~6日, 由大连 医科 大学 与 医学 与哲 学 杂志社 共 同举 办的“ 医学 与人文 高峰论 坛 暨《 医学 与哲 学》 杂 志第 四届 编委 会第 一次 会议 ” 在 大连 隆重 召开 。
《 医学 与哲 学 》 杂志 的两 位顾 问 , 全 国政 协副 主席 、 九 三学社 中央主 席 、 中国科 学院韩 启德 院士 , 中 国工 程 院副 院 长、 第 四军 医 大学 西京 消化病 医 院院长 、 中国工程 院 樊代 明 院士应 邀 专 程全 程 出席 了本 次会 议 ; 国家卫 生 与 计划 生 育 委 员会 医政 医管 局李 路平 副局 长 、 中 国 自然辩 证法 研究 会 尚智丛 副理 事长兼 秘 书长 、 大连 医科 大学赵杰 副校 长和 徐 英辉 副 校长 等莅 临本 次会议 ; 来 自全 国各 地 的 4 0 0余名 《 医学 与哲 学 》 杂 志编 委 、 医学 专 家 和人 文学 者 , 大 连 医科 大学 2 0 0多名 学生 代表 , 新华 社 、 《 光 明 日报 》 、 中 国之 声 、 《 文汇报》 、 东 方卫 视 、 《 健康报》 、 《 医 师报 》 、 《 中 国 医学论 坛 报》 、 《 医学 争 鸣 》 等全国 1 2家 媒体 负责 人 、 记者 2 o余 人 , 总计 6 0 0 余 人 出席 了本次会 议 。 会议 的开 幕式 及主 旨报 告 由《 医学 与哲 学 》 杂志 主编 、 第 三届 编 委会 主任 委员 杜治 政教 授 主 持 。他 首先 代表 医 学 与哲 学 杂志 社 向热情 关心本 刊 的顾 问韩启 德 院士 、 樊代 明 院 士表示 热 烈 的欢 迎 , 向来 自全 国各 地 的有 关领 导 、 专 家、 医师 、 学者 和所 有到 会 的同仁 表示 热烈 的欢 迎 。他说 , 这 次会 议 的议 程 分为 两 部分 , 一是 以“ 对 慢性 病 防控 的全 面反思 和 人文 把控 ” 为 主题 的学术 论坛 ; 二 是《 医学 与哲学 》 杂 志 第 四届 编 委会 会议 。第 一 个议 题 安排 了一整 天 , 由 两 位 院士 的主 旨报 告 、 两位 院士 和李路 平 副局长 与全 体 与会人 员 的对话 、 1 O位 专家 的大会 发言 三部分 内容组 成 。 开幕 式首 先 由《 医学 与哲 学 》 杂志 的承 办单位 大 连 医科 大学 副校 长 赵杰教 授代 表学 校致辞 , 他说 , 本次 论坛 的举 行 顺 应 了医学 卫生 事业 健康 发展 的大趋 势 , 将成 为学 校加 强 医学人 文 素质教 育 , 打造人 文“ 大 医” 的又一 高端文 化载 体 。杂志 的 主办单 位 中 国 自然辩证 法 研究会 副 理事 长兼 秘书 长 尚智 丛 教授代 表研 究会 对杂 志的 承办单位 大连 医科 大学 , 杂 志 的历届 编委会 成员 以及 杂 志社 的 同事 给予 充分 肯定 。他 说 , 医学 的哲学 研究 是一个 可 以大有作 为 的研究

医学与哲学2012年度征稿要求

医学与哲学2012年度征稿要求

医学与哲学2012年度征稿要求期刊简介《医学与哲学》杂志创刊于1980年,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医学与哲学》杂志自出版以来,已成为我国医学人文学方面的一份主要刊物,在国际同类期刊中占有重要地位。

并最早被评为“中国核心期刊”与“国家中文核心期刊”,是我国同时获得两种国家核心期刊的惟一人文医学杂志。

同时是国际上仅有的两本同名杂志(另一本为美国的《医学与哲学》)中的一本。

《医学与哲学》[1]自创刊以来,一直遵循“开阔眼界,启迪思维,提供方法,促进发展”方针和“关注热点,挑战现实,放眼世界”的思路,受到各方的热情支持与鼓励,钱信忠、于光远、崔月犁、陈敏章多次撰文给予支持。

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崔月犁在为本刊撰写的发刊词号召“医务人员学点哲学,学会用正确的思维去分析、研究征服疾病的途径和方法。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黄家驷在本刊第一期撰写的文章认为“医学是一门很复杂的科学,既要有科学的分析,又要有哲学的概括。

”白希清、张孝骞、苏德隆、吴阶平、韩启德、吴咸中、吴孟超、汤钊猷、刘德培、陈竺等多位院士和学者在本刊发表精彩文章,国内外成百上千名学者的论著,影响无处不在,意义深远。

26年的历史表明,《医学与哲学》已成为我国医学界和社会有关部门十分关注的一份杂志。

发展历程《医学与哲学》杂志自1980年出版以来,实际上已成为我国医学人文学方面的一份主要刊物,在国际同类期刊中占有重要地位。

并最早被评为“中国核心期刊”与“国家中文核心期刊”,是我国同时获得两种国家核心期刊的惟一人文医学杂志。

创刊以来,钱信忠、于光远、崔月犁、陈敏章多次撰文支持鼓励,黄家驷、张孝骞、吴阶平,韩启德,吴咸中,吴孟超,汤钊猷,刘德培,陈竺等数十位两院院士多次在此发表精彩文章。

影响无处不在。

随着医学的急速发展,月刊《医学与哲学》已远远不能满足众多读者的需求,因此,“加大容量,彰显个性,追求精品”已成为我们新的办刊理念,由月刊改为半月刊,更是《医学与哲学》真诚服务读者的又一次重大举措。

《医学与哲学》读后感

《医学与哲学》读后感

《医学与哲学》读后感篇一《医学与哲学》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叫《医学与哲学》的书,真的让我感触颇深啊!一开始,我以为这会是一本特别枯燥、充满专业术语的书,也许读着读着我就会睡着。

可没想到,一翻开它,我就像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吸引住了,根本停不下来。

书里说,医学不仅仅是治病救人的技术,还蕴含着深深的哲学思考。

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难道医学不是单纯地把病治好就行了吗?原来不是这么简单!医学可能关乎生死,可哲学却让我们思考生死的意义。

这就好比,我们都知道生病了要吃药打针,但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真的就是最好的选择吗?我想起之前有个亲戚生病了,医生给出了几种治疗方案。

家里人那叫一个纠结,这时候不就需要从哲学的角度去思考吗?是选择保守治疗,也许能让病人少受点苦,但效果可能不那么明显;还是选择激进的治疗方式,风险大,但可能治愈的机会也大。

这难道不是一种哲学的抉择吗?也许有人会说,哎呀,想那么多干嘛,医生怎么说就怎么做呗。

但我觉得,这可不行!我们自己也得思考,毕竟这关系到我们的生命和健康。

医学和哲学的结合,让我觉得自己就像在一个迷雾中摸索,可能一会儿觉得找到了方向,一会儿又觉得迷失了。

不过,我觉得这本书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有些地方讲得太复杂,我看了好几遍都没搞明白。

难道作者就不能说得简单点吗?但反过来想,也许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让我不断地去琢磨,去思考。

总的来说,读了《医学与哲学》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看到了一个以前从未注意到的世界。

这一路的阅读,真好!篇二《医学与哲学》读后感哇塞,朋友们,《医学与哲学》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当我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意思吗?结果,一读起来,我就被深深吸引了。

医学,平时咱们都觉得就是打针吃药做手术呗,可这本书告诉我,没那么简单!它和哲学那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就在想,这医学咋就和哲学扯到一块了呢?你看啊,比如说医生在决定治疗方案的时候,这不就像是一场哲学的辩论吗?是选择冒险一搏,还是求稳保守?这难道不是在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吗?我觉得,这就像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选择,只不过这里关乎的是生命的安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与哲学》投稿指南《医学与哲学》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

半月刊,上半月刊为“人文社会医学版”,每月8日出版,邮发代号:8-122;下半月刊为“临床决策论坛版”,每月23日出版,邮发代号:8-128。

《医学与哲学》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国家中文核心期刊”。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7年发布的最新数据,《医学与哲学》的影响因子为0.726。

1 用稿原则投给《医学与哲学》的文章必须未在其他任何地方、以任何形式发表过。

《医学与哲学》的研究论文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ⅰ) 所有涉及人体试验研究的论文,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并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及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

(纸质版或电子版);(ⅱ) 有创新(新思路、新方法、新认识、新发现等);(ⅲ) 有重要科学意义;(iv) 对本领域或(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2 栏目设置人文社会医学版:专论:根据每期的主题,发表原创性研究论文。

其中包括独具创意的论文、新观点新思维的阐述、调查报告、对不同观点的论战等。

医学人文学与医学人文关怀:以阐述人文医学的历史、内涵、意义、学科群结构、医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人文关怀的实践与现实等为主要内容。

医学哲学研究:以反映生命科学、生物医学、临床医学中的哲学问题为主要内容。

其中包括当代生命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的一般哲学问题,以及认识论、方法论,特别是临床医学哲学、临床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医学伦理学:其中包括高新技术伦理、中国传统文化与生命伦理学、跨文化伦理学、医学伦理思想史、医学伦理文献、公平与保健服务、医学伦理原则与理论等。

医学史:在新的版本中将加大这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近现代医学评论、医学思想史研究、中西医学不同学派研究、医学人物研究、重大医学技术的评论等。

医学社会学: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医生、护士、医院、保健组织、患者、医患关系、医患纠纷、医疗诉讼、医患权利等。

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术思想的演进、学派评述、患者心理研究、心理治疗与心理干预、心理与健康和疾病等。

卫生保健政策与管理:其中包括保健政策研究,保健政策中的效率与公平,美国、西欧、中国保健政策的比较,保健政策的改革,保健政策与穷人——富人,城市与农村、老人与儿童及妇女,医院管理思想的历史与现在,医院的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医院的经济管理与医院宗旨、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研究等。

卫生法学:反映卫生立法和执法方面的内容。

医学教育思想研究:主要从医学教育思想的角度介入医学高等教育,不涉及教育的具体改革和教学法等。

其中包括当代医学教育的新潮、教育的新思维、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时弊与不良倾向、研究生教育评论等。

研究生园地:以反映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呼声、意见、动态为主要内容。

临床决策论坛版:临床决策研究:本栏目主要就临床决策中的各种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探讨。

如:对一个患者的治疗决策要考虑哪些方面?当前在临床决策中存在哪些问题?临床决策与卫生政策;临床决策与医生个人经验;临床决策与循证医学;临床决策中的伦理思考;临床决策中的利益冲突;费用在临床决策中的地位;临床决策中的人文关怀;临床决策与诊治个体化;临床决策与患者的文化、信仰、经济背景等。

圆桌会议:这个栏目拟就当前临床中共同关心而又莫衷一是的问题,以讨论会的形式出现。

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适应证的掌握、乙肝治疗的目标定位、腹腔内镜手术的全面评估、肝移植的技术评估等。

圆桌会议可以由某一专家主持,约请国内外的有关专家参加讨论,也可在某医院某科室的范围内进行。

欢迎全国有关专家自选主题或向本刊推荐主题,与我刊编辑部商量约请相关学者参与书面讨论或组织小型讨论会。

诊疗决策论著:就临床中某些疾病诊治中的具体问题,如诊断、治疗方案的最优选择,如何降低医疗费用,疗效的判定,提高生命质量的思考等,以临床实践(包括个人的实践体验、病例统计或个案资料)为基础进行讨论。

主要不是病例观察统计和实验研究的成果报道,而是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就诊治决策的各种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治疗指南点评:就已公布的国内外各种诊治指南进行评介、解析。

比较治疗学:就某种疾病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其中包括手术与非手术疗法的比较、国内外的比较、东西方治疗的比较、中西医学的比较、不同时段(如20世纪前半世纪与后半世纪)的比较;不同地区的医院与不同级别医院的比较。

进展述评:以文献综述的形式出现,介绍当前临床的最新进展,包括新理念、新技术、新疗法。

文章内容要求新、适用。

基础研究与临床决策:以文献综述的形式,介绍某些与临床关系密切的基础研究成果,为临床提供支持。

临床决策与伦理:探讨临床诊治中的各种伦理问题及其对决策的影响。

临床决策与人文关怀:探讨临床诊治中的人文关怀的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决策的影响。

疾病的心理治疗:心身疾病的诊疗及疾病的心理治疗。

临床医生论坛:这是一个为临床医师自由发表意见的栏目,内容比较广阔,包括对临床技术问题、医院管理与临床、临床医师的学习与提高、出国留学、教材、学科建设与发展等各种问题的讨论。

临床经济学:临床诊疗中的经济学问题。

临床决策参考:临床中各种新发现、经验体会、个案报告等为临床某方面决策提供支持的文章。

名医春秋:我们拟以适当篇幅为名医立传。

希望有意为名医作传的同志与我们联系。

名医手札:许多在临床工作中奉献一生的老专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们希望他们以手记或其他活泼生动的形式写出来,传诸后人,使之成为大家的财富。

国外见闻:我们希望留学或在国外做访问学者的同志,将自己在国外所见所闻,且对国内医疗工作有益的医疗活动、事项、制度管理、医师培养等,以通讯、点滴见闻、观感等形式,长短不限,及时寄给我们。

3 写作要求文章应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结构简明;尽量避免使用多层标题;文字、图表要简练,用较少的篇幅提供较大的信息量;论述应深入浅出、表达清楚流畅;专业术语运用准确,前后保持一致。

请参考新近出版的《医学与哲学》,详细了解写作格式。

题目是文章的点睛之处,要紧扣主题,简明扼要,但要有足够的信息,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也方便检索;应避免使用大而空的题目;尽可能回避生僻字、符号、公式和缩略语。

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作者和作者单位在论文中署名的每一位作者都应该是对论文工作有实质贡献的人员,应对文中的论点和数据负责。

作者姓名的书写方式为姓在前、名在后,国外作者的姓和名首字母大写(如Hugh J. Klarke)。

署名单位必须是该项研究的实际完成单位。

单位名要写全称,同时提供单位所在省市名和邮政编码。

如果作者分属不同单位,使用上角数字标示作者所属单位序号,并请提供通讯联系人的电话和E-mail。

摘要应反映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够脱离全文阅读而不影响理解。

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词汇、特殊符号和公式。

摘要的写作要精心构思,随意从文章中摘出几句或只是重复一遍结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摘要中不能出现参考文献序号。

字数要求120字~150字。

英文摘要需包括以下内容:题目,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城市,邮政编码,摘要内容及关键词。

关键词用于对研究内容的检索。

因此,关键词应紧扣文章主题,尽可能使用规范的主题词,不应随意造词。

关键词一般为3个~8个。

基金资助项放在首页脚注,列出资助基金来源,并注明项目批准号。

格式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基金名称要写全称。

图和表应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并置于文中相应位置处。

图的分辨率不能低于600 dpi,图中线条要清晰,图中文字说明请用汉字。

文中图、表务求少而精,图表要有表头和图题。

表格请用三线表,图的外廊以矩形为宜,避免过于扁宽或狭长。

致谢应向对本文有所帮助的人士表示谢意。

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进行文内标注和文后著录,即按正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编号,序号用方括号括起,置于文中提及的文献著者、引文或叙述文字末尾的右上角。

参考文献引用是否得当是评价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如果未能在论文中引用与本项研究有关的主要文献,尤其是近2年~3年内的文献,或是主要引用作者自己的文献,编辑可能会认为对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不多。

对文中所引参考文献,作者均应认真阅读过,对文献的作者、题目、发表的刊物、年代、卷号和起止页码等,均应核实无误,切忌转引二手文献的不负责任的做法。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务职称,研究方向。

4《医学与哲学》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及论文书写规则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和著录格式应根据国家标准GB/T 7714—2005执行。

根据该标准和本刊具体情况提出如下规则。

1. 请尽量引用本刊近两年登载论文作参考文献。

2. 勿引用内部资料。

3. 文献按文中引用先后顺序列出,文内必须在引文处标注参考文献序号脚码,如[1] [2]。

以对应文后的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字连续编码。

4. 责任者或作者、编者姓名,一律姓在前,名在后。

5. 文献作者列出前三位,后加“等”或“et al”。

作者姓名缩写不加缩写点。

6. 期刊刊名可列出全名,也可列出标准缩写刊名。

示例期刊及报纸序号作者. 文章标题[J]. 刊名, 出版年, 卷(期):起止页码.[1]Stokes R H. An improved diaphragm-cell for diffusion studies, and some tests of the method[J]. J Am Chem Soc, 1950, 72(2): 763-767.[2]冉强辉,伍烈尧,何剑秋,等. 对科技期刊学术质量评估体系中参考文献构建指标的调查和研究[J]. 编辑学报,1993,5(4):187-192.图书序号主要责任者. 书名[M].版次(第1版不注).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页码[3]霍斯尼R K. 谷物科学与工艺学原理[M]. 李庆龙,译. 2版. 北京:中国食品出版社,1989:15-20.[4]King C J. Separation process based on reversible chemical complexation//Rowseau R W. Handbook of Separation Process Technology[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1987: 760-774.[5] 徐宗良.生命伦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96.论文集序号作者. 文章标题//编者. 文集名. 版次(第1版不注)[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页码[6]Berezin A B, Podberezney V L, Chernozubov V B. Investigations of heat transfer in a film horizontal tube evaporator for sea water//Delyannis A, Delyannis E. Proc. 6th Intern. Symp. Fresh Water from the Sea[C]. Las Palmas, Spain: Chemical Institute of Spain, 1978: 97-104.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 专利题名: 专利国别, 专利号[P]. 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7]Tachibana R, Shimizu S, Kobayshi S. Electronic watermaking method and system: US, 6915001[P]. 2002-04-25学位论文与科技报告序号作者. 论文或报告名称[文献类型标志].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8]Liu Zheng. The study on a new type of chromatographic electrophoresis[D].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1993.[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actors reg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 Report of WHO Scientific Group[R]. Geneva: WHO, 1970.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 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10]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Inc. History of OCLC[EB/OL].(2000-01-06)[2000-01-08]. http://www. / about/history/default.htm[11] 萧钰. 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 . (2001-12-19) [2002-04- 15]. http:∥/news/ 200112190019.htm.附:文献类型和标志代码:普通图书M,会议录C,汇编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