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校园流行语

合集下载

大学校园流行语说

大学校园流行语说

大学校园流行语说大学校园流行语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既是抒发情感,也是表达态度的工具,更是传递思想的媒介。

在面对山山水水,风风雨雨的大学生活时,我们不禁要借助这些流行语来表达我们的心声。

一、"佛系"“佛系”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个词,它指的是一种传统佛教中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即不会为了一件事情而过分的纠结和抱怨,而是从容面对生活。

在大学校园中,“佛系”这个词体现在有事情不紧不慢的态度上,学生们以一个轻松的心态面对学业和生活。

如:“要佛系一点,不然生活太累了。

”二、"666"“666”是指非常好的事情,这个说法来自网络语言。

在大学校园里,我们常常用“666”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物的赞赏。

例如:“这件衣服好看极了,666!”三、"女汉子"“女汉子”是指在行为举止、性格特质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呈现出与传统女性明显不同的女孩子。

她们拥有男人般的果断、干练和坚毅,同时又保留了女性特有的温柔与细腻。

在大学校园里,“女汉子”这个词语往往被用来描述那些独立自主、自由自在的女孩子。

如:“她是个女汉子,什么都干得来。

”四、"小清新"“小清新”是一个比较新的词语,它常常用来形容表现出脱俗的、自然的、清新的风格,如在穿衣、打扮、文化娱乐等方面坚持简约风格的人。

在大学校园里,“小清新”既被用来形容人,也被用来描述环境。

如:“这间咖啡馆很小清新。

”五、"晒图"“晒图”是指将自己或家里或学校或旅游的照片刊登到网上或自己的朋友圈中让其他人欣赏。

在大学校园中,“晒图”这个词语已经成为了记录生活美好的一部分。

当一件美好的事情或美丽的风景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我们便可以用“晒图”来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分享。

如:“我去旅游了,晒图”!大学校园流行语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它代表了学生们对于生活和世界的态度和想法。

在大学校园中,这些流行语非常的多种多样,既有满足自我情感需要的,也有表达个性和特点的。

社会语言学下的校园流行语

社会语言学下的校园流行语

社会语言学下的校园流行语校园流行语是指在校园中广泛流传并被大量使用的特定词语或短语,它们往往反映了当代学生群体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趋势。

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中,校园流行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介绍一些校园流行语。

1. 形容词和副词,校园流行语中常出现形容词和副词,用于形容人、事物或表达情感。

例如,“酷毙了”、“无敌的”、“超级赞”、“超萌”等,这些词语常用于表达赞美、喜爱或夸张的情感。

2. 动词和短语,校园流行语中的动词和短语通常用于描述行为或表达某种状态。

例如,“装逼”、“撩妹”、“躺枪”、“碰瓷”等,这些词语常用于形容某种行为方式或社交技巧。

3. 缩略词和网络用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校园流行语中也出现了大量的缩略词和网络用语。

例如,“666”表示赞美或敬佩,"233"表示笑声,"orz"表示佩服或崇拜,这些词语常用于网络社交平台或即时通讯工具中。

4. 流行词汇,校园流行语中常出现一些流行词汇,这些词汇通常源于热门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或网络热点事件。

例如,“蓝瘦香菇”、“咸鱼翻身”、“996”等,这些词语常用于表达某种情境、态度或社会现象。

5. 口头禅和口号,校园流行语中的口头禅和口号常用于表达个人或群体的特定观点、态度或口号。

例如,“不怕困难”、“努力加油”、“青春无敌”等,这些口号常用于鼓励、激励或表达团结的力量。

总结起来,校园流行语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学生群体的语言习惯、价值观念和社会关注点。

这些流行语的出现和流行,不仅体现了语言的变化和发展,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年轻人的思维方式。

中学校园流行语的解读与透视

中学校园流行语的解读与透视

中学校园流行语的解读与透视何谓流行语?“流行语”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群体内被人们普遍使用的话语形式。

一般为口语,带有一定的方言性,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并在传媒的推动下盛行的词、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

作为一种交际方式,校园流行语有其特殊的形式和特定的使用范围。

中学校园流行语类型之多,如繁星点点,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天”。

校园流行语涉及中学生活的各个层面,如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消费、时尚等。

校园流行语是现代校园生活的即时反映,也是校园文化的载体之一,有其特殊的使用范围。

校园流行语的流行原因主要是社会文化背景、强势大众传媒、中学生主观条件及心理因素等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它对学生构成了双重影响,我们应当在重视校园流行语的积极影响的同时,对其负面影响进行有效规范,以便为广大中学生所利用。

一、中学校园流行语产生的原因(一)社会背景。

1964年,美国学者布莱特在他的《社会语言学》一书中提出了“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理论,语言作为社会必要的存在条件,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作为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一方面对社会有绝对的依附性,另一方面,它对社会的发展有应变性。

语言要适应社会变化着的交际需要而不断地演变和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必然引起语言诸要素的变化。

目前,中国的社会环境相对松弛,经济、文化都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在不断接受市场经济的洗礼和文化冲击的情况下,青年人全方面、多角度地体验和感受商业浪潮、文化思潮的冲击,思维观念和思维方式都发生相当大的转变,一批批新颖、奇特的校园流行语应运而生。

(二)强势媒体的影响。

青年学生主要接触的媒体有电视、网络及时尚报刊等,这些对学生有着直接且不可估量的影响。

据调查,59.3%的学生选影视明星作偶像,22.2%的学生选择明星作为偶像。

校园流行语的传播是这些强势媒体对校园生活的一种强势介入和覆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青年学生趣味趋同于大众化、时尚化、平面化的结果。

校园流行语研究

校园流行语研究
随后“叉腰肌”在网络上如雨后春笋种源自于日本的网络象形文字(或心情图示)。另一种表示 形式为OTL。
简介失意体前屈,原本指的是网络上流行的表情符号:○| ̄|_ 它看起来像是一个人跪倒 在地上,低着头,一副“天啊,你为何这样对我”的动作,虽然简单却很传神。在初期 ,并没有人对这个符号起个名字,“失意体前屈”这个名字也是后来才出现的。据说是 某个餐厅的座垫上绣著这五个字,至于在这之前又是谁想到的,目前尚未理清真相。
鱼说:你看不到我的泪,因为我在水中…… 水说:我感觉得到你的眼泪, 因为你在我心中…… 鱼说:我要走了,把我忘了吧,因为我不该用泪水 填满你的世界……水说:我会跟随,我是生动的,因为我的世界里已有你的 世界存在…… 此段语句不知揉进了多少写手的文笔,又哭坏了多少美眉的眼睛。这段话的
最早主人当时应该处于热恋,到了2005年底也适用于热恋之后的分手者了, 它的流行像一股势力,在挽救越来越苍白的校园爱情。
走,找校长聊天去 这是电子科技大学校园内的一句流行语。与校长聊天是对学校工作更为严格的 检验手段,沿革于持续热点——校园民主化建设。纵观两年来校规频频触礁和 多起大学生状告母校事件,可以这样分析这句流行语:时代主流话语一方面是 生活主题的表述与集中反映,另一方面,特别是在重要的社会转折时期,它往 往表达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未来趋势,进而通过重构意识形态达到重构规则的目的。
后来,又有人发现,用简单的三个英文字也可以表现这个动作,于是orz就开始流行 了。接下来,更有 orz 的日志软件、日志网站相继出现。在2004年后,于日本、中国大 陆、香港与台湾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化。
这种文字可以写作orz、Oro、Or2、On_、Otz、OTL、sto、Jto、○| ̄|_等,但其 中以“orz”最为常用;并有混合型,如表示无可奈何的“囧rz”。“囧”的原意是光明, 但现在大都不采用原意,而取其形,转为表情符号,表示一脸无可奈何样。

校园流行语的文化浅析

校园流行语的文化浅析

校园流行语的文化浅析——以高校为例校园是学生聚集的地方,在某种情况下可以视为一个具有较为完善体系功能的小型社会场所。

校园,尤其是大学校园,这样的一个场所社会影子倾向更为明显,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有着不同的乡音,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社会见解,不同的兴趣爱好…也许也正是基于各种特定的不同因素而又共同的年龄层次,相似的语言追求,于是校园流行语成了一个让人颇为感慨的语言现象。

高校校园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大学校园里盛行的一种语言形式,是在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中广泛流传和口头使用的语言,是在一定情况下更能表达学生思想的一种语言方式。

当前,校园流行语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准则、审美倾向、行为方式、思维模式构造的重要参数。

可以说,校园流行语除了有着自身的语言基础,物质载体,传播途径,创新传递能力以外,也有着独特的精神基础。

而这个精神基础正是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因素。

无论是哪一个时间阶段的大学生都会有着个性张扬的一面。

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方式来表现自我,传递一定的信息,表现一种独特的主张,追求一种别样的乐趣,也需要一种方式来真正体现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

无疑,校园流行语便成了一种极好的手段。

大学校园流行语来源非常广泛,其中最主要的莫过于以下几种渠道:1.以网络传媒为主体,影视媒体为辅助的现代化来源。

a.腾讯QQ,微信,飞信,微博等网络聊天工具的推广,普及使得聊天呈现出一种跨地域,跨时期,跨年龄的新形势。

而这样的形势不仅为时间上较为充裕的大学生提供了聊天渠道,同时也成了校园流行语产生和传播的重要途径。

“亲”,原是淘宝卖家的一种客套称呼,现在却是代表聊天两人关系的亲密,有着拉进距离,缓和尴尬场面的作用。

“汗”有着被吓到的意思。

“么么”单独看没有任何的语言意义,但是在校园流行语里却是亲吻的意思。

目前要说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莫过于“屌丝”,而它最早出现是在贴吧上。

b.影视传媒也是校园流行语的一个重要来源。

今年,最流行的一句校园语言估计要数“元芳,你怎么看?”而这句话的出处便是央视热播剧《神探狄仁杰》。

从应用语言学角度谈大学校园流行语

从应用语言学角度谈大学校园流行语

从应用语言学角度谈大学校园流行语摘要:本文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大学校园流行语特有的表现形式和特点,讨论了其产生和存在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认为大学校园流行语在丰富校园话语和汉语词汇的同时,部分词语破坏了语言的规范性,我们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在追求创新的同时规范使用语言,从而推动语言文字的创新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校园流行语;表现形式;特点;规范大学校园流行语是在大学校园环境中流行于大学生口语交际中未经规范化的一种语言现象。

它是一定的社会元素在大学生言语中的反映,是校园文化内涵的最重要的表征。

本文将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来浅谈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表现形式、特点、影响及其规范等问题。

一、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表现形式大学校园流行语涉及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反映了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心态。

具体有以下几种:1.旧词新义。

有意利用原有词语的所指,对旧有的词语作新的解释,也就是修辞上的别解格。

比如:“善良”别解为“丧尽天良”,“黄昏恋”别解为“大学快毕业了开始谈恋爱”,“金刚钻”别解为“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的学生”等等。

2.缩略语。

将原来较复杂的语言进行简化,用缩略形式表达复杂的内容,有汉字缩略和英文缩略。

比如汉字缩略:“蛋白质”是“笨蛋+白痴+神经质”,“特困生”指特别爱睡觉的学生,等等;英文缩略语:BF(boy friend),GF(girl friend),等等。

3.仿拟。

仿拟有仿词、仿句和仿篇三种形式。

仿词是更换词语中的某个词或词素,临时仿造出的新词新语。

比如:“校草”仿“校花”,“烟酒生”仿“研究生”等。

仿句指仿照某一名言警句或某句流行歌词而造出的新句。

比如:“有朋自网上来,不亦乐乎”,“该出游时就出游,潇潇洒洒走九州”等。

仿篇是对现成的诗词歌赋或篇章的仿拟,或仿语言,或仿结构,或仿内容。

比如:仿《陋室铭》的《新陋室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精,作弊则灵。

厮守寝室,难忍孤清。

麻将打得好,扑克翻得勤。

关于校园流行语的研究报告范文

关于校园流行语的研究报告范文

关于校园流行语的研究报告范文嘿,伙计们!今天我们要来谈谈校园里那些热门的流行语。

你们知道吗,这些流行语可是咱们校园里的一大特色呢!它们就像是咱们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让咱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好了,不多说了,让我们开始研究这些流行语吧!咱们要说说“佛系”这个词。

佛系的意思就是指那些对事情不太上心,不急不躁的人。

这个词最早是在网络上火起来的,后来逐渐传到了校园里。

咱们校园里的佛系同学可真是不少啊!他们对待学习、生活都比较淡定,不会因为一些小事而烦恼。

这也意味着他们的成绩可能不是特别好,但是他们却过得非常快乐。

所以说,佛系的同学虽然可能在学习上表现得不是特别出色,但他们在生活中却是一种很好的榜样。

接下来,咱们来说说“巨佬”。

这个词是用来形容那些在某个领域非常厉害的人的。

比如说,咱们校园里就有这么一位巨佬,他就是那个篮球队的队长。

他的篮球技术可是一流的,每次比赛都能带领咱们队伍取得胜利。

而且他还是个学霸,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所以说,巨佬这个词在咱们校园里可是非常受尊敬的。

再来说说“沙雕”。

这个词是用来形容那些行为举止比较搞笑、逗比的人的。

咱们校园里也有很多沙雕同学,他们总是能用自己的搞笑行为给大家带来欢乐。

比如说,有一次上课的时候,老师正在讲课,突然有一个沙雕同学站起来大喊:“老师,我要吃鸡!”结果把全班的同学都逗得哈哈大笑。

所以说,沙雕这个词在咱们校园里也是非常受欢迎的。

还有一种流行语叫做“骚操作”。

这个词是用来形容那些非常厉害的操作的。

比如说,咱们校园里有这么一个同学,他的电脑技术可是一流的。

有一次,他在玩游戏的时候,竟然用了一个非常骚的操作,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从那以后,他就成了咱们校园里的电脑高手。

所以说,骚操作这个词在咱们校园里也是非常有分量的。

咱们来说说“搬砖”。

这个词是用来形容那些努力学习、拼搏的人的。

在咱们校园里,有很多搬砖的同学,他们每天都在努力学习,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拼搏。

虽然他们的生活可能比较辛苦,但是他们却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

关于校园网络流行语的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校园网络流行语的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校园网络流行语的调查报告范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校园网络已成为学生们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校园流行语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产生于社会生活中,一旦形成就在传承中体现一定的稳定性,尤其是它的语音和语法;另一方面,当社会生活出现社会革命和科技革命等急剧变化时,语言中的词语往往能极敏感地反映这些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即不断产生出一大批汉语新词汇。

在这些新词语中有一部分由于广泛流行而被称为流行语。

流行语指的是某个时期在社会上或某些人中广泛流行的语言形式。

流行语的生命通常比较短:一般是几年、十几年,最多几十年。

如果几十年还在流行,那就不是流行语,而是固定语了。

流行语可以分为政治流行语、社会流行语和青少年(校园)流行语三类。

在校园里流行的流行语叫校园流行语。

校园是社会的一扇窗口,青少年学生作为里面思想最活跃的一个群体而乐于追求时髦,乐于创造,喜欢标新立异;他们交际面广,交往频繁,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压力大,容易产生群体认同感。

校园流行语的内容很广泛,如“捧场——上课”“特困生——上课时特别爱困、爱睡觉的学生”“名捕——喻指对考试作弊的学生毫不留情地抓住处理的监考老师”“花间派——喻指对感情不专一的男生”等。

校园流行语的内容广泛,但总体来说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网络用语风行。

互联网自20世纪初兴起,至21世纪初,以惊人的速度遍及全球。

至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网络时代,伴随网络的产生,以网络为媒介的人际交流方式出现。

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语言——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产生于虚拟的网络空间,具有便捷、灵活、新颖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学生网上交流的增多,网络词汇大量涌入青少年的口语及书面语中,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

如:登录、在线、聊天室等,又如网虫、网友、黑客等。

这里具体又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网络上的新造词:例如:”菜鸟”是指电脑水平比较差的人;“竹本一郎”是用来形容愚笨者。

(2)旧词新义类新词语:如“冲浪—使用Internet服务浏览信息”这里形象地把在信息的海洋里遨游比喻为在大海的波浪中驾驭自如地冲浪。

(3)创新的新词语:例如“美眉—妹妹”“大虾—大侠”“格格—哥哥”。

这种谐音词比谐音的原词更加形象生动、俏皮亲切,所以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2.缩略新词语。

缩略语的大量出现是学生们追求高效、简洁的体现。

为了省时,一些英文或汉语拼音缩写语应运而生。

(1)英语缩略语:校园流行缩略语很大一部分是对英语的缩略,反映出学生的英语优势。

例如“BBS”指的是“Bulletin Board System 电子公告牌系统或称论坛”、“IT”指的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2)汉语缩略语:基本是传统的拈取部分字的方法。

例如编程(编制计算机程序)、招办(招生办公室)、数控(数字控制)等。

这些缩略语幽默风趣、形象实用,成为校园里学生们的通用语言。

3.外来词运用广泛。

所谓外来词就是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校园里流行的外来词主要是指从英语中借用过来的词语,以音译、意译等方式进入学生语言。

(1)音译词:就是直接模仿英语词的语音形式,用汉语语音加以改造,使它符合汉语语音的特点和规则而产生的新词。

在书面上用音同或音近的汉字来表示。

例如“秀”是英语show的音译,意为演出、表演,现产生出一大批新词在青年中流行:做秀、脱口秀、生活秀等。

(2)意译词:在英语词的基础上,借鉴其意义,然后用汉语的语素根据汉语的构词规则形成的新词。

这类词的特点是直白、形象。

例如“新鲜人”(大学一年级新生)来自英语freshman。

(3)还有一些词语是由英语加上汉字复合而成的,例如“I时代”“IT业”“IP电话”等等,这类词也可以勉强归在这一类。

4.港台话和强势方言挺进势头强劲。

来自香港的“爽”是目前大陆青少年的常用口语,有带劲、好极了、感觉不错等种种含义,学生们在很多场合下都很乐意用它,像“太爽了”“友情送爽”等。

同样也有来自香港的“酷”,是英文cool的发音,表示好、非常舒适之意。

调查显示“酷毙了”位列当今校园流行语排行榜榜首。

由它派生的词还有许多,如酷装(新潮)、长得酷(很帅、很棒)等。

来自粤语的词汇也不少,像“搞掂”“埋单”等。

此外,大量的语气词和感叹词也走进了学生当中,如“吔”“哇噻”“我靠”“郁闷啊”等感叹词此起彼伏;代用语层出不穷,在不少学生的日常用语中,玄机种种,密码多多。

“革命”代上自习,“根号2”代矮个子,“早恋”代早锻炼,“天才”指天生的蠢材,“偶像”则是呕吐的对象等。

对于这些词汇,有些专家称之为“新人类语言”,认为它曲解正常词汇,这种反常规语言会引起语言文字的混乱,而学生对此却见怪不怪。

校园流行语在校园中具有十分大的生命力,有些校园流行语像流行歌曲一样,风靡校园,甚至延及社会。

有意无意间让人触摸到时代的脉搏,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发展。

校园流行语具有如此大的生命力的原因在于:(1)它们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创新时代的折射。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现象层出不穷,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更新,这使得反映新事物的新词语不断出现。

学生们由于思想观念转变快速相对于其他人来说更容易接受这些新词语。

(2)文化交流的增多,众多媒体的推波助澜。

经典电影台词为校园流行语提供了丰富的“弹药”。

“我没发现她是美女,也许是我审美疲劳了”这句话常常从大学生们的嘴里脱口而出,其中提到的“审美疲劳”,意思是看多了就厌了、没感觉了,它的使用率在校园内一直居高不下,其他像“做人要厚道”“人心散了,队伍越来越不好带”等类的话语也比比皆是,这些都源于近年来贺岁影片里面的经典台词。

同时,娱乐性电视节目、时尚杂志和广告也影响着校园。

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流行于校园,被学生们广泛使用。

还有,学生们酷爱的书籍,如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的“灭绝师太”就被简称为“灭绝”,是指古板的女才子。

“东方不败”也来源于武侠小说,是指看上去很女性化的男性。

(3)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青少年更崇尚简洁、方便、快捷,在语言方面,也显示出快节奏的风格,迫切需要缩短表达和写作时间,需要快乐。

(4)青少年求新求异的心态,使他们对新词语充满好感,甚至有不少人把创造新词作为一种时尚。

调查显示,27.9%的学生认为创造新词是一种时尚。

由此看来校园流行新词语的产生与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大学生们思想观念的快速转变和求新求异的心理有关。

促使校园流行新词语产生的这些因素也恰恰反映了新时期汉语词汇产生发展的原因:(1)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随着新时期的到来,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得新事物层出不穷,不适应社会潮流变化发展的旧事物退出历史舞台。

(2)政治环境的逐步宽松、思想观念的逐步转变:政治环境宽松了,人们的思想获得了解放。

尤其是在轻松和谐的大学氛围中,大学生的观念不断更新,对事物的认识也不断更新。

(3)文化素质的提高:随着文化的进步,人们的个性得到张扬,那种亦步亦趋的传统意识正逐步被标新立异的现代意识所代替。

人们的这种求新求异的心理不断反映到词汇上。

伴随着新事物、新观念的出现,旧事物、旧观念的消失和人们不断求新求异的心理的体现,新词不断产生、旧词逐步消亡,汉语词汇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中。

校园流行词语是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也是流行文化渗透校园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但是怎样看待校园流行语对规范语言的影响产生了两方面的争议。

语言学学者认为,流行语对汉语是种污染,是对民族语言的戏谑和反叛,是小群体为了团体交流方便,根据自己的爱好编造出来的,是不健康的苗头。

社会学学者认为,校园出现大量反常规语言,会对语言教育带来消极影响,呼吁学生使用校园流行语要找准方向。

心理学学者认为,校园流行语良莠不齐,尤其是负面词太多,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要净化校园语言。

不少大学教师也认为,年轻人迷恋流行的事物是可以理解的,但要把握好尺度,应该注重自身文化内涵和能力素养的提高。

而持相反观点的一些专家则认为流行语丰富了我们的话语空间,对原生态的生活形式有很强的概括性,又不失幽默意味。

同时认为新词语的活跃程度甚至可以被看作是城市活力的指标。

其实对于校园流行语我们认为其中的大部分词语具有口语化、通俗化、生动活泼形象的特点,它折射出了新时期学生们的精神风貌、心理特征,也同样反映了社会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表现了人们对语言的创新能力。

求新是新鲜词语生命力的体现,只要是反映健康有益的社会现象,文明向上的生活态度,都应该考虑吸收进我们的语言宝库。

但是有一部分校园流行词语不符合正确的构词规律和语法规范,影响了汉语言词汇的纯洁与健康,例如“狂难看”“东东”等。

这部分词语如果“走出校园”,它们的不合语言规范的用法必然要对现实的语言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它们必须接受汉语规范的检验、接受约定俗成的检验,对这部分校园流行词语进行科学的规范是必要的。

对校园流行词语的规范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1)动态规范:校园流行语是在相互沟通、交互作用中动态生成、不断发展、动态完善的,所以不能根据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规范。

(2)分层次规范:不同层次的校园流行语应有不同的规范要求,不能一刀切。

对科学术语的规范要从严,而对一般交际用语应相对从宽。

(3)自然约定与人为引导相结合:自然约定即约定俗成。

动态规范也好,分层次规范也好,“约定俗成”始终起决定作用。

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一些暂时或看似不合理的新词语,随着时间和运用它的人增多,会逐渐被普遍接受,并成为主流词汇;同样,一部分词汇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运用的规范而相继被淘汰。

但是自然约定中也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因素,这就需人为引导。

参考文献:[1]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2]周明强.现代汉语实用语境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耿静静,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