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停云》诗词赏析
和停云相关的古诗词

和停云相关的古诗词一、原诗及解析。
“霭霭停云,濛濛时雨。
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静寄东轩,春醪独抚。
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 解析。
- 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幅阴沉的画面,“霭霭停云,濛濛时雨”,那层层叠叠的云彩停留不动,细密的雨丝纷纷扬扬。
这就像我们心情烦闷的时候,看啥都是阴沉沉的,老天好像都在配合着诗人的情绪。
“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天地间一片昏暗,连平坦的道路都被阻隔了。
这不仅仅是说外面的路不好走,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与友人难以相见的阻碍。
- 然后诗人说自己静静地待在东轩,只能独自把玩着春酒。
“静寄东轩,春醪独抚”,你看,一个人喝酒多无聊,就像我们现在一个人在家喝闷酒一样。
“良朋悠邈,搔首延伫”,好朋友们离得那么远,他只能挠着头久久地等待。
这就很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思念友人的急切和无奈。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
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 解析。
- 这部分再次强调了天气的阴沉,“停云霭霭,时雨濛濛。
八表同昏,平陆成江”,云彩还是那么厚,雨还是不停,天地昏暗得连陆地都好像变成了江河。
这天气是越来越糟糕,诗人的孤独感也越来越强。
-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愿言怀人,舟车靡从”,他又提到了酒,有酒就喝呗,在东窗下闲饮。
心里想念着友人,可是却没有车船能够前往相见。
就像我们现在想找朋友玩,但是没车没船(这里是一种夸张啦,就是说没有办法去),只能干着急。
“东园之树,枝条载荣。
竞用新好,以怡余情。
人亦有言:日月于征。
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 解析。
- 东园里的树啊,枝条繁茂。
“东园之树,枝条载荣。
竞用新好,以怡余情”,这些树都长得那么好,想用它们的新绿来愉悦诗人的心情。
可是呢,树再好也比不上朋友啊。
“人亦有言:日月于征。
安得促席,说彼平生”,人们常说日月不停地运行,什么时候才能和朋友促膝而坐,聊聊过去的事情呢?这就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又加深了一层,诗人看着周围的景色,更加想念能一起分享这些的朋友。
停云原文注释及译文

停云原文注释及译文停云原文注释及译文陶渊明魏晋其一霭霭停云,濛濛时雨(5)。
八表同昏,平路伊阻(6)。
静寄东轩,春醪独抚(7)。
良朋悠邈,搔首延伫(8)。
其二停云霭霭,时雨濛濛。
八表同昏,平陆成江(9)。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愿言怀人,舟车靡从(10)。
其三东园之树,枝条载荣(11)。
竞用新好,以招余情(12)。
人亦有言:日月于征(13)。
安得促席,说彼平生(14)。
其四翩翩飞鸟,息我庭柯(15)。
敛翮闲止,好声相和(16)。
岂无他人,念子实多(17)。
愿言不获,抱恨如何(18)!【注释】:序:停云,思亲友也。
罇湛新醪(1),园列初荣(2),愿言不从(3),叹息弥襟(4)。
这首诗共四章,约作于晋安帝元兴三年(404)春,当时诗人四十岁,闲居于家乡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
“停云”,凝聚不散的云。
本诗和下面的《时运》、《荣木》都是模仿《诗经》的形式,从首句中摘取二字为题,题目与诗的内容无关。
这首诗的内容,就是序中所说“思亲友也”。
诗中运用比兴的手法和复沓的.章法,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烘托描写,和不能与好友饮酒畅谈的感慨,充分抒发了诗人对好友的深切思念之情。
同时,诗中“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平陆成江”等诗句,则暗寓着诗人关怀世难的忧心。
[注释](1)罇(zūn 尊):同“樽”,酒杯。
湛(zhàn 站):沉,澄清。
醪(láo 劳):汁滓混合的酒,即浊酒,今称甜酒或醒糟。
(2)列:排列。
初荣:新开的花。
(3)愿:思念。
言:语助词,无意义。
从:顺。
不从:不顺心,不如愿。
(4)弥(mí迷):满。
襟:指胸怀。
(5)霭霭(āi 矮):云密集貌。
漾檬:微雨绵绵的样子。
时雨:季节雨。
这里指春雨。
(6)八表:八方以外极远的地方。
泛指天地之间。
伊:语助词。
阻:阻塞不通。
(7)寄:居处(chū),托身。
轩: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室。
抚:持。
(8)悠邈:遥远。
搔首:用手搔头,形容等待良朋的焦急情状。
延仁(zhù注):长时间地站立等待。
陶渊明诗文赏析之九《停云》

停云(并序)停云,思亲友也。
樽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
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静寄东轩,春醪独抚。
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
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东园之树,枝条再荣,竞用新好,以招余情。
人亦有言:日月于征。
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
岂无他人?念子实多。
原言不获,抱恨如何!陶渊明诗的杰出成就主要在五言诗,四言诗的价值远不如五言诗高,其中最好的当推《停云》和《归鸟》,尤其《停云》,得到历代学者很高的评价。
《停云》作于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当时陶渊明四十岁。
他辞去桓玄的官职,回到家中隐居,到此时已经三年。
东晋在这个时候即将覆亡,连年战乱给老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陶渊明的家乡寻阳,屡次发生战争,也是多灾多难的地方。
我们要认识陶渊明在这个时候写下的这首《停云》,鲁迅的一段话是很好的指引:“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况,这样才较为确凿。
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七》)。
陶渊明可并非淡然忘世,而是实有志于天下、希望自己能够“大济于苍生的人”。
他在写《停云》几个月以后所作的《荣木》中说:“先师遗训,余岂之坠。
四十无闻,斯不足畏。
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他还想驱车策马,出去发挥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
陶渊明在此时以前,曾任州祭酒,后来又当过桓玄的僚佐。
对于当时政治黑暗,风云变幻和统治集团的相互倾轧厮杀,他是有亲身的体验和认识的。
他在写《停云》的时候,刘裕等发动了讨伐桓玄的战争,而且战火已经燃烧到他的身边,他对时局自然是不能不关心的。
龚自珍很了解他创作《停云》时的心情:“陶潜诗喜咏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舟中读陶诗》)。
《停云》如诗小序所说,是写“思亲友”。
但他关心世乱、满腔悲愤之情,在字里行间奔流着,到诗的结尾,就喷薄而出,岂只是“思亲友”而已。
停云的诗句

停云的诗句
停云是唐代诗人陶渊明的一首诗,全诗共四句,内容如下:
停云,思故乡。
故乡行云是,
行云云我悲。
归乡不及云。
这首诗表达了陶渊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他看到天空中的云彩,想起了自己的故乡。
他认为故乡的云彩和天空中的云彩是一样的,但是当他回到故乡时,却发现故乡已经变了样。
这让他感到非常悲伤。
这首诗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陶渊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他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手法非常巧妙。
2.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天空中的云彩和故乡的云彩进行对比,突出了故乡的变化。
同时,诗中还运用了排比、反
复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3. 语言特点: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表达清晰。
陶渊明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这也是他诗歌的一大特点。
总之,《停云》这首诗歌通过对天空中云彩的描写,表达了陶渊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它语言简洁明了,表现力强,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篇。
陶渊明《停云(二首)》古诗词阅读理解

陶渊明《停云(二首)》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停云(选二首)【东晋】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也。
罇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①,叹息弥襟。
其一霭霭停云,濛濛时雨。
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②静寄东轩,春醪独抚。
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其四翩翩飞鸟,息我庭柯。
敛翮闲止,好声相和。
岂无他人,念子实多。
愿言不获,抱恨如何!【注】①愿:思念。
言:语助词,无意义。
不从:不顺心,不如愿。
①八表:八方以外极远的地方。
泛指天地之间。
伊:语助词。
阻:阻塞不通。
1.按照体裁分册编选诗集,请选出可以与《停云》编入同一分册的作品。
()A.《诗经·氓》B.《蜀相》C.《望海潮》D.《窦娥冤》2.下列选项中哪一项写作手法没有运用在这两首诗歌中?()A.景物烘托B.细节描写C.动静结合D.直抒胸臆3.小验同学想在班级公众号上发布一期“比兴”专题的诗歌推送,并向同学们征集运用比兴手法的诗歌。
你会推荐《停云》中的哪一首充实材料?请你向班级公众号投稿,并说明你的选择和理由。
【答案】1.A2.B3.我会选择第一首。
第一首开头两句比兴连用,既用“霭霭停云”“濛濛时雨”来起兴,引入后面的抒情,又用“霭霭”“濛濛”衬托主人公思念友人而不得见的伤感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体裁特点的能力。
《停云》是四言古诗。
A《诗经·氓》是四言古诗。
B.《蜀相》是七言律诗。
C.《望海潮》是词。
D.《窦娥冤》是杂剧。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A.“八表同昏,平路伊阻”意思是:举目四顾昏沉色,路途阻断水纵横,以昏暗的景物描写烘托人物伤感的心理,属于景物烘托;C.“敛翮闲止,好声相和”,“闲止”静景,“相和”动景,动静结合;D.“愿言不获,抱恨如何”,直抒胸臆。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首先明确所选的篇目,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选用的原因,要突出“比兴”的手法。
我选择第一首诗。
开头两句比兴连用,“霭霭停云,濛濛时雨”,意思是:阴云密密布空中,春雨绵绵意迷蒙。
停云 陶渊明

停云陶渊明前言陶渊明(365年~427年),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士大夫中第一的诗人”,其诗歌清新脱俗,别具一格,被誉为“陶渊明体”。
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文学流派和诗人。
其中,他的《归园田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集合了他对自然、田园和人生的理解和反思。
其中一首诗叫做《停云》,深刻地表达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和感叹。
本文将从注释、解读、感悟三个方面来阐述《停云》这首诗,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诗歌注释原文停云,落月,孤村,群壑,穷巷。
翻译停住的云朵,落下的月亮,孤独的村庄,密集的山峡,幽深的小巷。
该诗共五个词,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出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受。
其中,“停云”“落月”表示自然现象,借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孤村”“群壑”“穷巷”则呈现了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尤其是在东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所处的环境更显得凄凉。
这五个词在构成了一幅朦胧诗意的画面,寓意深远。
诗歌解读自然陶渊明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仰,这在《停云》这首诗中也得到了体现。
停住的云朵、落下的月亮是自然现象中比较引人入胜的景象,这里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此外,云、月是两个富有象征意义的物体,在诗歌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云朵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神秘、玄妙的味道,以至于一些古代文人把它们看作是一种灵物或仙踪;月亮则因其不断变化的形态,被人们视为时光、命运和爱情的象征等等。
因此,在《停云》中出现的云、月,也为这首诗填充了不同的寓意。
陶渊明的诗歌中不仅有对自然的感悟,还有对人生的思考。
在这首诗里,诗人所表达的是一种孤独的感悟。
只见“孤村”“群壑”“穷巷”等不断出现,随之而来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这种感受并不是因为他真的生活在某个孤独的村庄中,而是反映了他对东晋末年的社会状态的反思。
此时期,诸侯割据,战乱频繁,百姓苦不堪言,因此,诗人对这种社会现象的反思也转化为了对人生的思考。
停云陶渊明运用的典故

停云陶渊明运用的典故
停云是陶渊明所著《归去来兮辞》中运用的一个典故。
这个典故出自《庄子·齐物论》中的故事。
故事中说,庄子说出“史可法策驭于尧,吴起守兵于夏,籍没
于繁丝。
彼其世有几希!”的话,引出了一个叫齐物论的问题。
有人问庄子:“何谓齐物?”庄子回答说:“齐物者,凤与鹊;
冯河与郭巨;停云与散雨。
至人无差,大德不逮。
”其中的“停云与散雨”便是陶渊明借用的典故。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运用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无常的思考。
他在诗中写道:“世人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通过停云典故,陶渊明将自己比作停住的云,与众
人追求功名利禄的浊世界相对立。
他认为自己注重内心修养,追求真理和美好,与世事无关,不被世俗所动摇。
因此,这个典故突出了陶渊明独立的精神和对纯洁与高尚的追求,表达了他的孤高情怀和对世俗繁华的嗤笑。
“霭霭停云,蒙蒙时雨。”原文、赏析

霭霭停云,濛濛时雨。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停云》原文停云,思亲友也。
罇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
霭霭停云,濛濛时雨。
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静寄东轩,春醪独抚。
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
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东园之树,枝条载荣。
竞用新好,以怡余情。
人亦有言:日月于征。
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翩翩飞鸟,息我庭柯。
敛翮闲止,好声相和。
岂无他人,念子实多。
愿言不获,抱恨如何!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创作背景:此诗约作于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年)春,当时作者闲居于家乡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
此前一年,桓玄在建康(今南京)篡东晋帝位,这一年二月,刘裕收取京口(今镇江)、广陵(今扬州),进一步攻占建康(今南京)。
桓玄逃经浔阳,挟晋帝走江陵(在今湖北)。
译文《停云》这首诗,是为思念亲友而作。
酒樽里盛满了澄清的新酒,后园内排列着初绽的鲜花,可是我美好的愿望不能实现,叹息无奈,忧愁充满我的胸怀。
其一阴云密密布空中,春雨绵绵意迷蒙。
举目四顾昏沉色,路途阻断水纵横。
东轩寂寞独自坐,春酒一杯还自奉。
良朋好友在远方,翘首久候心落空。
其二空中阴云聚不散,春雨迷蒙似云烟。
举目四顾昏沉色,水阻途断客不前。
幸赖家中有新酒,自饮东窗聊慰闲。
思念好友在远方,舟车不通难相见。
其三东园之内树成行,枝繁叶茂花纷芳。
春树春花展新姿,使我神情顿清朗。
平时常听人们言,日月如梭走时光。
安得好友促膝谈,共诉平生情意长。
其四鸟儿轻轻展翅飞,落我庭前树梢头。
收敛翅膀悠闲态,呜声婉转相唱酬。
世上岂无他人伴,与君情意实难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停云》诗词赏析
停云
魏晋:陶渊明
停云,思亲友也。
罇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
霭霭停云,濛濛时雨。
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静寄东轩,春醪独抚。
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
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东园之树,枝条载荣。
竞用新好,以怡余情。
人亦有言:日月于征。
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翩翩飞鸟,息我庭柯。
敛翮闲止,好声相和。
岂无他人,念子实多。
愿言不获,抱恨如何!
译文
《停云》这首诗,是为思念亲友而作。
酒樽里盛满了澄清的新酒,后园内排列着初绽的鲜花,不过我美好的愿望不能实现,叹息无奈,
忧愁充满我的胸怀。
其一
阴云密密布空中,春雨绵绵意迷蒙。
举目四顾昏沉色,路途阻断水纵横。
东轩寂寞独自坐,春酒一杯还自奉。
良朋好友在远方,翘首久候心落空。
其二
空中阴云聚不散,春雨迷蒙似云烟。
举目四顾昏沉色,水阻途断客不前。
幸赖家中有新酒,自饮东窗聊慰闲。
思念好友在远方,舟车不通难相见。
其三
东园之内树成行,枝繁叶茂花纷芳。
春树春花展新姿,使我神情顿清朗。
平时常听人们言,日月如梭走时光。
安得好友促膝谈,共诉平生情意长。
其四
鸟儿轻轻展翅飞,落我庭前树梢头。
收敛翅膀悠闲态,呜声婉转相唱酬。
世上岂无他人伴,与君情意实难丢。
思念良朋不得见,无可奈何恨悠悠。
注释
停云:凝聚不散的云。
罇(zūn):同“樽”,酒杯。
湛(chén):没,有盈满之意。
醪(láo):汁滓混合的酒,即浊酒,今称甜酒或醒糟。
这个句说酒罇之中斟满新酿之醪。
列:排列。
初荣:新开的花。
愿:思念。
言:语助词,无意义。
从:顺。
不从:不顺心,不如愿。
弥(mí):满。
襟:指胸怀。
霭(ǎi)霭:云密集貌。
濛(méng)濛:微雨绵绵的样子。
时雨:季节雨。
这里指春雨。
八表:八方以外极远的地方。
泛指天地之间。
伊:语助词。
阻:阻塞不通。
寄:居处(chū),托身。
轩: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室。
抚:持。
悠邈:遥远。
搔首:用手搔头,形容等待良朋的焦急情状。
延伫(zhù):长时间地站立等待。
平陆:平地。
靡(mǐ):无,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