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中段学生的习作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中段学生的习作教学———农村习作教学心得

河口中心校

大滩小学:王丽丽

浅谈小学中段学生的习作教学

———农村学校习作教学心得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再加上农村学生知识面窄,所见所闻少,习作也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学生往往谈习作而色变。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也进行了多方的思考与探索。

一.细心观察,积累素材。

心中有物,才能笔下有神。很多学生一看到习作就头痛,很大的原因就是不知道写些什么,换句话说就是心中无物。这和平时的积累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平时积累很重要,因为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怎样才能做好素材的积累呢?

1.课堂积累。在日常的教学中,给学生渗透这种积累的概念,当然教师先给出明确的要求。新人教版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我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摘抄中积累写写作材料。这样坚持下去,学生在写作时就有词可用,有话可说了。

2.课外拓展。课堂教学只是教学的一部分,教师不应该把教学拘泥在上课的40分钟,而是要拓展开来,学生的积累也是如此。我班上有很多孩子喜欢读书,有喜欢童话的,有喜欢历史故事的,有喜欢旅游书刊的。班里的图书角经常围着许多孩子。这些书深深的吸引着孩子,其中又不乏好词好句,何不利用这一机会让学生主动的去积累呢?于是每周四下午活动课上,就选定几位同学讲故事、做导游……。

这样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积累就变成一件很愉快的事了。

3. 留心身边,别样洞天。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为了言之有物,要让学生学会细心观察身边,我经常布置一些需要观察的作业。比如,母亲节前我布置的观察作业:回家后好好的观察自己的妈妈,找到妈妈最突出的特征认真观察。第二天,在课上孩子们个个争先恐后,有的观察的是妈妈的手,有的观察的是妈妈的眼睛……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大脑去思考,去想象,用心灵去体会、感受。其实,我们身边的一切皆可成为笔下的内容。

二.练习说话,锻炼思维。

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在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从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使学生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在我的学生中有一些这样的孩子,平常话特别多,但是一写作文就抓耳挠腮,不知从何下笔。话语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如何让自己说出的话正确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如何让自己的话吸引人,每个人都是在脑海中构思的。所以,让学生练习说话,就是一种思维的锻炼,学习有条理的、正确的表达意思,这样,写出来的句子、文章就会有条理。我的具体做法是:

1.利用自习5、6分钟,可以说说昨天回家或者今天上学路上知道的新鲜事,也可以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等。有一天早上,我刚走近教室,学生就都围上来七嘴八舌的说起话来:原来前一天放学后,村子里的几个年轻人扔石头打碎了我们教室的几块玻璃。孩子们都很气愤,安抚了孩子们的情绪后,就这件事及那几个年轻人的行为

我们进行了一次讨论和评价,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当然,这项活动必须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但要注意不要轻易的对学生的观点论述下结论。

2.抓住时机,适时引导学生深思。学生是活动的、有独立思维的个体,学习是不分时段,不分场合的,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思考。如青海玉树地震,学生从电视上看到许多画面,下课时,很多人围在一起聊。我也坐下来和他们一起,先听他们讲,再提几个问题:那幅画面给你的印象最深?描述一下?画面让你想到些什么?通过这样的引导:一方面,让学生学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另一方面,拓宽学生的思维。

三.利用课堂,读写结合。

作文教学工作的基础是阅读教学。仅依靠那么一两节作文课是不可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的,所以要重视将作文教学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每单元的课文就是很好的习作例文,其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资源。例如,《桂林山水》一文,作者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先总写桂林山水的美,然后分段写漓江水的美和桂林山的美,最后再总结。文章结构清晰,综合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外,还可以让学生认识这样的文章结构有什么好处,运用修辞有什么作用,模仿写一段话,真正的把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四.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作文指导是一种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活动,这种情感交流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共鸣,是课堂气氛是否和谐的主要特征。

教师要想克服学生对作文怕写、厌写的畏难情绪,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就必须创设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写作心理环境。

1.教师的教态影响学生的参与的热情。教师饱含热情的教态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能促使学生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情感是连接知识和信念、行为的桥梁,通过情感作用,把知识活化在人的血肉之中,使之产生内心体验和态度,然后付诸行动。因此,在作文课堂上,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讨论,一起辩论,一起商量,一起研究,甚至是共同开怀大笑、嬉戏欢闹……

2.教师的语言评价影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应巧妙地拨动学生情感思维的琴弦,在潇洒活泼的神态中透出灵气和浪漫;在极其随便灵活的教态的伴随下,用亲切的语气商量的口气同学生侃侃而谈,使每一句话都具有启发性,使人听了感到特别舒服。使学生在课堂上简直看不出明显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简直“融为一体。”学生就能情不自禁地打开思维的通道,情不自禁地习作。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让学生注意积累,善于观察,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对于教师来说,这是一项艰巨并且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

河口中心校

大滩小学王丽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