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宣翻译的策略探微_以浙江理工大学校史翻译为例

合集下载

中国高校对外宣传中的翻译策略

中国高校对外宣传中的翻译策略
2 0 1 3年第 O 3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EDUCAT 1 0NAI . D Tm r I E 0F J / LI N P ROVI NCE
No . 0 3, 2 0 1 3 Vo 1 . 2 9 To r a l No . 3 3 9
音、 必 要 时加 以详 细 阐释 的翻译会 更加 准确 , 也 有利
r e s e a r c h s t a t i o n 等等 , 对于校党政职务也存在不统一
的译 法 , 如“ 校党 委 书 记 ” 一词 , 有 些 学 校译 为 C h a i r o f t h e U n i v e r s i t y C o u n c i l , 也有 S e c r e t a r y o f P a r t y C o n r ・
生 的相 同效果 。 - 3
实力。它与外事工作紧密相连 , 涉及范围广 , 包括英
客观来讲 , 虽然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 的外宣翻译 材料在定稿之前几经修改和斟酌 , 但译文的水准差 异仍然 比较大 , 存在着种种问题。比如 , 有些高校的 英文网站在翻译时只求表 面文字对应 , 文章的可读 性较差 ; 有些在译文的加工方面取舍不当, 译文过于 冗长或存在漏译现象; 在涉及到学科专业 , 尤其是处
作者熟知并运用“ 外宣三贴近” ( 贴近中国发展的实
文主页上显示的是 l e a d i n g u n i v e s r i t y , 还有些学校译
成c o r e u n i v e s r i t y 等; 而“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的英译
也有很多 , 如f i r s t — c l a s s n a i t o n a l k e y d i s c i p l i n e , p r i — m a r y d i s c i p l i n e , k e y / m a i n n a t i o n l a d i c s i p l i n e等 等 ; “ 博士后流动站” 一词 , 译成 c e n t e r f o r p o s t — d o c t o r a l

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看外宣材料的汉英翻译的开题报告

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看外宣材料的汉英翻译的开题报告

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看外宣材料的汉英翻译的开题报告引言在当今国际化、全球化的时代,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跨国交流的日趋增多。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沟通显得尤为重要,而优秀的翻译是跨文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为了有效地进行外宣,吸引更多的海外观众,需要将外宣信息翻译成英文。

然而,由于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的存在,汉英翻译过程中会产生种种问题,不仅需要保证翻译准确无误,还需要注意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

基于这些问题,本文将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外宣材料的汉英翻译方法和技巧,以提高翻译质量,促进文化交流。

一、功能翻译理论1.1 功能翻译理论的概念功能翻译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于德国兴起的一种翻译理论,它以翻译的目的为导向,强调翻译中“翻译前的功能——翻译后的功能”的区别,翻译的根本任务是达到翻译目的。

1.2 功能翻译和文化翻译的区别传统的文化翻译注重源语言的形式和文化内涵,忽略了目标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导致翻译结果与目标文化的期望相差较大。

而功能翻译强调目标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通过创造目标文化读者期望的效果,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

二、外宣材料的翻译方法和技巧2.1 根据功能确定翻译方案在翻译外宣材料时,应根据翻译目的和读者的需求,确定适合的翻译方案。

比如,在强调推广产品的广告宣传中,应采用生动、简单的语言风格,突出产品的各项特点和优势。

而在政治性宣传材料中,则应注意传递政治主张和价值观念。

2.2 翻译词语和表达方式汉英翻译中常见的问题是文化差异和语言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翻译时应考虑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翻译词语和表达方式。

比如,汉语中有些词语会涉及到中国特色,如“人民公仆”、“九九艳阳天”等,翻译时应寻找具有相对等效的英文翻译,体现中英两种文化的特点。

2.3 标点符号和排版标点符号和排版也是影响翻译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汉语中,标点符号的使用相对比较自由,而英语中则较为规范,翻译时应注意使用恰当的标点符号和排版方式,确保翻译的流畅和易读。

基于美学理论的对外宣传翻译策略探究

基于美学理论的对外宣传翻译策略探究
文本 ” 。对 于不 同类 型 的文本 , 译文 既要 内容真 , 又 要有 形式 美 , 达 到 审美主 客体 的辩 证统 一 , 方能显 现美 感 。这就 决定 了在 实 际 的翻 译 过程 中 , 不 同的 文本 类

美学 翻译 理论
1 . 美 学 和翻译 。中 西方 语 言 的 不 同体 系 结 构 , 决 定 了相 同文 本在 不 同国家语 言体 系下被 赋予 了新 型化
学翻 译 原 理 的视 角 下 , 展 开 了文 本 类 型及 其翻 译 策略 的研 究 。在 翻 译 核 心 理 论 的 指 导 原 则 下 , 采 取 多元 化 的 翻 译 策 略 , 包括 增删 、 拓 展 以及 逻 辑 整 合 等 方 面 , 从 而达 到 成 功 宣传 的 目的 。
性 的客 观性存 在 , 这又 会 对 文本 的审 美 解读 造 成 一 定 的干扰 性影 响 , 进 而对 翻译也会 产 生一定 作用 。例 如 ,
3 . 翻译 的核 心指 导原 则及策 略 的多维性 。作 为 翻 译 理论 的核心 理论 , 弗 米 尔 的 目的论对 翻译 起 到 了指 导性 与决 定性 的作 用 。在 目的 的 驱使 下 , 译 者 会 在保 持 原本文 本核 心意 思不 变 的前 提 下 , 对 原 文 文 本 的 内 容 展开 一定 的技术 处理 , 包括 增加 、 取舍 以及 整合等 方 式 。总言之 , 翻译 的方 法 及其 策 略决 定 于 翻译 前 的 目 的及其 功能 。
在 的美学 价值 。基 于美学 理论不 同文 本类 型 的翻译 特
在 翻译 和美学 的结 合 中 , 需 要 注 意 翻译 的审 美 主 体 与审美 客体 之 间的互 动关 系 , 以及 翻译 中 的审 美 活

高校英文网站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高校英文网站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 213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高校英文网站外宣翻译策略研究景德镇陶瓷学院/李君 矫娜【摘要】越来越多的内地高校建立了英文网站,但许多英文网站普遍存在语言质量低,内容枯燥空乏,实用性不强和忽略受众需求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对外宣传的效果。

有关方面急需加强重视,充分利用高校人才优势,多方借鉴,全面提升高校英文网站的质量。

【关键词】高校 英文网站 翻译 策略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在世界范围内各高校之间的国际化交流越来越频繁,留学生也越来越多。

这一趋势使国内高校英文网站在对外宣传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国内高校英文网站的建设,使海外学生和学者都可以有很便利,直观的途径了解中国高校。

高校的英文网站是一个直接的窗口向世界展示学校的的校园历史,校园文化,办学特色,教学科研等信息,其重要性不可小觑;是吸引海外留学生,海外学者来访,加快高校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一步。

国内高校英文网站的建设在形式,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大的进步,但作为核心的外宣翻译方面还有很多问题。

造成翻译质量不高的原因有多方面的,本文从高校英语网站外宣翻译的问题入手讨论翻译策略,以期为高校英文网站建设提供参考。

二、高校英文网站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翻译工作者在翻译实践中多需遵循“信、达、雅”标准,而外宣翻译除了遵循上述基本要求之外,还应遵循“外宣三贴近”的原则,包括“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要,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从而可以使得译入语读者正确地获得信息的主旨。

随着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随着文化传播的国际化发展,使得我们对传统翻译标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有了新的视角。

国内高校英文网站建设已形成趋势,不论是重点大学还是地方院校都已经或开始着手建设英文网站。

高校英文网站属于外宣型网站,版块栏目分类繁杂,内容丰富,文化内涵深刻,政治特色鲜明。

这与国外高校网站内容有颇多不同之处。

目前许多高校的英文网站建设还流于形式,简单模仿国外高校网站,造成高校英文网站翻译存在很多问题。

《2024年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范文

《2024年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范文

《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外宣翻译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外宣翻译的策略。

通过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旨在为外宣翻译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国际交流和合作。

二、跨文化语用学的理论基础跨文化语用学是语言学与文化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运用和交际规则。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还承载着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因此,外宣翻译不仅要关注语言的转换,还要关注文化的传递。

三、外宣翻译的特点与挑战外宣翻译是指将本国信息以恰当的方式翻译成外语,以向国际社会传播本国文化、政策、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信息。

其特点包括信息量大、语言风格多样、文化差异显著等。

在外宣翻译中,译者需要面对的主要挑战包括语言转换的准确性、文化差异的处理、以及目标语受众的接受度等。

四、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策略1. 准确传达信息:在翻译过程中,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避免因语言转换而导致的误解。

这需要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丰富的文化知识。

2. 适应目标语文化: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目标语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以适应目标语受众的接受度。

这需要译者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3. 运用语用策略: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策略的运用对于信息的传递和理解至关重要。

在外宣翻译中,可以运用解释性翻译、增译法、省译法等策略,以帮助目标语受众更好地理解原文信息。

4. 注重语言风格:外宣翻译的语言风格应符合宣传目的和受众需求。

在保持信息准确性的同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表达方式的得体等要素,以增强译文的传播效果。

五、实例分析以某国政府对外宣传某项政策为例,分析如何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视角出发,运用上述翻译策略进行翻译。

首先,要准确传达政策的核心信息,确保语言转换的准确性;其次,要充分考虑目标语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以适应目标语受众的接受度;最后,运用解释性翻译等策略,帮助目标语受众更好地理解原文信息。

外宣文化翻译策略在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外宣文化翻译策略在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 17 -校园英语 / 高等教育研究外宣文化翻译策略在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山东协和学院/辛有丽【摘要】外宣文化翻译在国际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世界了解中国、认同中国的一扇重要窗口。

而高校英语专业作为培养外宣翻译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培养高素质翻译人才并将其输向社会的责任。

因此,本文通过外宣文化翻译策略在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以增强英语专业学生外宣翻译意识,提高学生的外宣翻译整体水平,为国家输送合格的外宣翻译人才。

【关键词】外宣文化翻译 实践教学 英语专业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强,外宣文化翻译作为对外宣传的关键环节,在“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从事外宣翻译人员主要来自于我国各高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因此,高校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对我国外宣翻译人才的整体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提高外宣翻译人员的专业素质,满足我国外宣翻译人才的需求,本文通过加强英语专业学生的外宣翻译意识及中外跨文化差异意识等策略,以提高外宣翻译人员的整体水平。

一、外宣翻译的定义随着中外交流的不断加深,为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信任和支持中国,需要将大量有关中国各种信息,如文化、法律、经济等方面翻译成外文,并通过各种媒介,以及各种国际会议等交流活动对外发表或传播,且内容丰富、文本形式多样化,其中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文献翻译、新闻文本翻译等,且主要出现在各级部门从事对外宣传活动,如对外招商引资、中外旅游交流等外宣翻译活动,其特殊性在于它向对方传达国家和政府的政治观点,立场和方针政策等,是向世界展示良好的中国国际形象的桥梁。

二、高校外宣翻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1.片面性。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本科英语专业必修课主要以“英汉译,汉译英”为主,专业选修课则以“文学翻译、译作赏析”等为主,而对于外宣翻译课程,则只有少数高校研究生英语专业开设,这就导致了大多数高校本科英语专业重文学翻译,轻非文学翻译等问题较为突出,使得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空间受到极大限制,在翻译实践中容易出现如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非文学概念术语译名不统一,不规范、语法错误、忽视目标语观众的认知和接受习惯等,严重影响了英语翻译人员的专业素质。

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方法初探——以《今日中国》英译版为例

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方法初探——以《今日中国》英译版为例

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方法初探——以《今日中国》英译
版为例
陈敏
【期刊名称】《新闻传播》
【年(卷),期】2022()13
【摘要】外宣翻译从本质上讲可以被阐释为传播行为中的一种,它能够把语言层面的信息流动与主体所做的抉择紧密连接。

它将两个层面连接起来的方式较为特殊,因而在国际传播视域下,外宣翻译具有双重属性,即基于语言传达方式背后叠加着的政治传播意图。

纵观当下的中国,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中国与世界的连接愈加广泛而深刻,外宣的意义非同往常,怎样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是我国对外宣传面临的新机遇。

笔者曾在中国外文局供职两年余,从事的是政治文案的翻译工作,其间浅析出《今日中国》的英译版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可为外宣翻译提供可借鉴意义,并尝试用质化研究方法去探寻其可借鉴的传播策略及传播效果。

【总页数】4页(P4-7)
【作者】陈敏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
【相关文献】
1.传播学视域中的外宣翻译研究——以《今日中国》(法文版)为例
2.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外宣文本的翻译补偿研究--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演讲英译文为例
3.外宣翻译视角下中国特色文化表达的英译——以习近平主席讲话稿英译为例
4.外宣翻译视角下中国特色文化表达的英译——以习近平主席讲话稿英译为例
5.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下政治外宣文本的英译——以《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英译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形象与高校官网外宣翻译的策略

大学形象与高校官网外宣翻译的策略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大学形象与高校官网外宣翻译的策略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高三(22)班/吴潼语【摘要】高校官网是大学形象塑造和传播的重要平台,网站中外宣材料的阅读者主要是外国人,外宣材料的翻译策略影响大学对外形象的塑造。

国内多数大学在网站外宣材料的翻译中尊重外国人阅读习惯、注重宣传大学自身文化特色,很好地促进了大学良好形象的塑造。

研究后发现,国内大学外宣材料的翻译需要加强细节打磨,从而传达严谨、踏实的大学风格。

【关键词】外宣材料 翻译 接受者 大学文化当今全球化时代,国内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和国外的联系。

和国外大学的学术交流,接受外国留学生学习都是许多国内大学重视的重要工作。

为此,越来越多的国内大学注重对外塑造良好的形象。

高校官网是传播大学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大学塑造自身形象的重要平台。

国内大学官网中的外文学校简介、校长寄语、校训等内容都是外国人了解大学的重要外宣材料,外国机构、学者、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它们了解相关大学的发展历史、学术研究、招生情况,因此,这些外宣材料的翻译影响大学自我形象的塑造。

国内许多大学非常重视外宣材料的翻译,外宣翻译策略也成为这些大学塑造良好自我形象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国内外11所大学网站的不间断考察,发现尊重受众的阅读习惯和突出大学自身文化个性是国内大学在外宣材料翻译中的两种重要策略。

一、尊重材料主要接受者阅读习惯,塑造热情、友好的大学形象国内大学一般都是在汉语官网首页上设置“English”一栏,点击这一栏才能看到外宣材料。

因为国内读者习惯于通过汉语获取信息,一般不会打开这一栏,打开这一栏的主要是习惯于英语或其他语种获取信息的外国人。

既然外宣材料主要接受者是外国人,翻译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了解大学的情况,因此外宣材料的翻译策略应该包括尊重他们的阅读诉求、阅读习惯。

正是为了尊重外国友人的阅读习惯,借此实现塑造良好大学形象的目的,国内不少大学网站的外宣材料翻译采用了非中国人习惯的表达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4 卷 4 期 2011 年 11 月
中国科技翻译 CHINESE SCIENCE & TECHNOLOGY TRANSLATORS JOURNAL
Vol. 24. No. 4 Nov. 2011
·翻译教学·
高校外宣翻译的策略探微 * ———以浙江理工大学校史翻译为例
潘月明 郭秀芝
( 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杭州市 310018) ( 中国医科大学宣传部 沈阳市 110001)
改译: The Sericulture Academy at first of-
fered a two-year program,extending it to three,
then five years,and recruited students from all o-
ver China.
解释: 西方人在撰写正规文体中,习惯上
少了一份写作上的吸引力) 。
例 1 蚕学馆学制初为 两 年,后改为 三
年、五年,面向全国招生。 獉 獉

獉 獉原獉译: The Sericulture Academy was firstly 2-

year,and then 3-year,and then 5-year,and re-
cruited students from all over China.
而在翻译过程中,郭建中教授指出,译者 的作用主要是操纵语言和文化。因为翻译本身 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译者不仅 需要克服语言的障碍,还要克服文化的障碍, 而后者对译者而言更为困难。郭教授还强调, 翻译中 “意义” 是第一要素,译意是翻译的 核心问题,贯穿于翻译过程中语言操作的每一 个层面。而翻译所求的是概念对等,而不是字 词对应[4]。针对译意概念,方梦之教授进一步 解释为 “当译者经过曲微探幽,需要改变形式 才能忠实再现原文内容时所采用的基本译法之 一”[5]。 3 修改校史翻译中的实例举证
众所周知,翻译国内大学校史,并录制成 电视节目,是外宣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 黄友义释义为 “外宣工作中的翻译……除要遵 循的 ‘信、达、雅’标 准 外,还 要 学 会 外 宣 ‘三贴 近’的 原 则: 即 贴 近 中 国 发 展 的 实 际, 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 众的思维习惯”。[2]
4期
潘月明 郭秀芝: 高校外宣翻译的策略探微———以浙江理工大学校史翻译为例
29
此导致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有明显的不同。许 多中文里约定俗成的词句原封不动地翻译成英 文后,不但难以达到忠实地传达中文原意的目 的,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鉴于此,必须 做到两点: 一是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努力跨越 文化鸿沟; 二是熟知外国语言习俗,防止落入 文字陷阱[3]。
原獉译獉: The University has 15 schools and
teaching departments, 1 civil-run independent
college,47 bachelor-degree majors,2 doctor-de-
* 笔者在美国读博撰写论文时,撰写的格式要严格按照美国 1999 年第 11 次印刷的第四版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ation” 写作手册进行,简称 APA 格式。
针对原译稿件,约翰博士修改最多的是对 “词汇” ( Vocabulary) 的选择。用他的话讲: “That is not quite right in terms of meaning” ( 就 含义而言,用词不对) 。
例 1 ( 从蚕学馆到浙江理工大学,跨越 了三个世纪) ,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原译: leavi獉ng獉gl獉ori獉ou獉s f獉oot獉pri獉nts. 改译: being honored throughout that time. 解释: 此句除了可以修改成上面的短句 外,还 可 以 写 成 “being responsible for many notable achievements”。对于西方人来讲,“glorious footprints” 表达不出 “光辉足迹” 之意, 相反让他们觉得是一种 “grand statement” ( 华 而不实的陈述) 。 例 2 学校拥有一批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
照西方人的理解,就是画蛇添足了。
3. 2 数字表达上存在的差异
众所周知,数字最能直接体现任何一个机
构的成长和壮大过程,所以写电视片脚本同样
也离开不数字这一表达方式。然而,看似简单
的问题,翻译起来却大有学问。就原译时出现
的偏差,约翰博士认为 “It’s not wrong,but it
makes for less attractive writing” ( 不是错,而是
如今,近四年的光阴转眼即逝,约翰博士
也已返回澳大利亚,但他所留下的每一笔修改 还在,他那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尚存,尤其通 过此项工作给笔者最深刻的记忆是,比起英译 汉来,外宣工作中汉译英的难度远比我们想象 的要难, 因 为 要 确 保 将 汉 语 转 变 成 英 语 时 能 “传达 相 同 信 息 质 量 和 专 业 水 平 ”[1], 就 一 定 要做 到 翻 译 时 “贴 近 国 外 受 众 的 思 维 习 惯”[2],既 要 克 服 双 语 中 所 存 在 的 文 化 差 异, 又要掌握两种语言不同的特性和表达方式,包 括要注意不同思维方式的转换。 2 外宣翻译工作的基本特点与原则
把小于 100 的数字,用英文字母写出,而只有 大于 100 的数字才用阿拉伯数字标明,APA*
称之为 “Universally accepted usage” ( 全球普
遍用法) 。
例 2 大学下设15 个学院和教学部、一个 民办独立学院、设有 47 个本科专业、2 个獉獉博 士点、4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0 个二级学獉科硕 士点、8 个獉省级重点学科、2 个省獉级重中之重 学科、一獉个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獉重点研究基地。
摘 要 鉴于外宣工作要本着贴近国外受众思维习惯的原则,本文以 2007 年改译浙江理工大学校史 为案例,探讨和求证高校外宣工作翻译的特点与原则。实践表明: ( 1) 要克服 “华而不实” 的翻译习 惯,注重西方人直接 “切入主题” 的思维方式; ( 2) 在源语使用 “零式指称” 时,要学会在目的语 中运用 “增补主语” 的技巧; ( 3) 要掌握 “零翻译” 策略,注重翻译的任务是沟通,而非误导。 关键词 大学校史 外宣工作 国外受众 汉译英 Abstract In view of realigning the external publicity for foreign audience to their habits of thinking and speech,this paper,showcases the C-E translation of the history of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in 2007 and explores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in depth. The results show that: ( 1) it is necessary to discard the use of“flowery language”for “hit to the point,”as is common in the West; ( 2) it is significant to locate“Zero Anaphora”in the SL so as to make an addition of the“Supplementive Subject”in the TL; ( 3) it is important to use the strategy of“Zero Translation”and to know that the task of translation is not to mislead but to foster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university history external publicity foreign audience C-E translation
1引言 2007 年 10 月 28 日是浙江理工大学 110 周
年校庆,其前身为杭州太守林启创办于 1897 年的蚕学馆。为了配合开展好宣传工作,学校 决定将校史录制成中英文对外宣传电视节目, 并把审查电视片脚本译文工作交给了澳籍外教 约翰博士和笔者。说是二人合作,事实上是笔 者向约翰博士近距离学习,快速提高自身汉译 英能力的最佳良机。经过几个月反复研究、调 整和修订,我们针对译文中所出现的 “不恰当 的用词” ( Improper words) 、 “不正确的语法” ( Incorrect grammar) 、 “不必要的添加” ( It adds nothing to the meaning) 、“不朴实的话语” ( Colorful to the point of being ridiculous) 以及 “不顺畅的流程” ( An awkward flow) 等问题, 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可以说是对原译文进 行了第二次翻译上的 “创作”,圆满完成了任 务。
teachers…
解释: 首先,a number of,也包括 a lot of
在 内,不 适 合 在 正 规 文 体 中 使 用,要 改 成
many。其次,约翰博士认为 meritorious teach-
ers 的表 达 方 式,已 包 括 了 excellent teachers,
academic leading teachers. ,如果面面俱到,按
黄友义强调,由于中西文化存在差异,因
* 本文得到中国翻译协会专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吕和发教授的悉心指导,特此致谢! 本文为浙江理工大学 “校级教改重点项目” 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编号: zd1010,并获 “浙江省英语重点专业建设项 目” 资助。 作者电邮: jimmpan8@ 163. com 收稿日期: 2011-05-10 /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