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教案词语使用

二年级语文教案词语使用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正确使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
2.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常见的词语,增强词语的记忆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区分一些近义词,理解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变化。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教材《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
2. 教具:幻灯片、黑板、课件、字卡。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导入(10分钟):-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将图片中的物品进行命名,要求学生使用自己学习过的词语。
- 老师可以借助课件或者幻灯片,设计游戏性质的活动,让学生尝试用画面联想法引导他们猜测词语的意义。
2. 新课呈现(20分钟):- 老师以情境对话的形式,给学生呈现新的词语。
- 通过故事、图片或实际物品等,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
- 教师运用课件或黑板,将新词语呈现给学生,并加以解释和举例说明。
3. 合作学习(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词语,进行词语的扩展学习。
- 学生可以查阅词典,编写词语的使用方法、造句和短小故事等。
- 学生小组可以相互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互相学习。
4. 拓展活动(20分钟):- 老师设计一些词语拓展的活动,如填词语、找近义词等。
- 学生通过活动巩固所学的词语,并运用这些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 老师可以利用课件或黑板来呈现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
5. 总结归纳(10分钟):- 老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所学的重点词语,并将其写在黑板上。
- 学生可以回答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复习所学的知识。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与心得体会。
六、教学延伸:1. 巩固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相关的习题或作业,巩固所学的词语。
小学一年级语文《期末复习 词语》教学设计教案

6.完成右侧习题一、二。
三、复习特殊的词语
1.课件出示,组织学生读准每组词语。
(1)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叮咚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 和风细雨 鸟语花香
3.从前,有一只勇敢的鸟叫“精卫鸟”。 ( )( )
布置作业
巩固以上习题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词语
课后反思
一年级班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主备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词 语
授课课时
第2课时
总课时
共2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准确认读全册书课后的重点词语。
2.正确书写由写字表生字组成的词语。
3.盘点书中重点词语的近、反义词。
严寒——(酷热) 美丽——(难看)
3.集体交流:怎样准确地找出一个词语的反义词呢?把你的好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4.教师适时点拨:
(1)将词语拆分成字,逐一找出这些字的反义字,再将这些反义字组合起来。
如:“前进”,同学们可以分别找出它每个字的反义字,即“前”的反义字是“后”,“进”的反义字是“退”。因此,“前进”的反义词是“后退”。
6.完成右侧习题一、二。
三、重点词语分类
1.课件出示,引导学生读词语,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1)描写自然现象的词语:霜冻、冰雹、暴雨、微风。
(2)描写颜色的词语:碧绿、金黄、火红。
(3)描写感觉的词语:清凉、香甜、温暖、快乐、孤单。
(4)描写自然景物的词语:草原、高原、高山、果园、田野、平地。
二年级语文上册《词语的世界》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词语的世界》教案教案标题:二年级语文上册《词语的世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词汇,了解词语的基本构成。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词语学习来描绘世界。
3.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新的词语和成语。
2. 通过阅读故事或文章,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新学的词语。
3. 进行词语接龙游戏,增强学生的词汇记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词语是描述世界的工具”为导入语,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词学习:教师讲解课本中出现的新词和成语,并举例说明其含义和用法。
3. 阅读理解:教师选择一篇包含新词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并找出新词,理解其在文中的意思。
4. 词语应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词语接龙游戏,每个学生说出一个词,下一个学生需要说一个以这个词结尾的新词,以此类推。
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学生记住新词。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词语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复习今天学到的新词。
2. 尝试写一段短文,尽可能多地使用今天学到的新词。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教师应多举例子,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观察和作业批改,评估学生对新词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2.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评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以上就是关于《词语的世界》这一课程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设计词语教学的方法

小学语文设计词语教学的方法词语具有联系上下文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对词句意思进行正确理解。
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语境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设计词语教学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小学语文设计词语教学的方法词语具有联系上下文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对词句意思进行正确理解。
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语境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设计词语教学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情境表演法(1)学生情境表演小学生特别喜欢模仿和表演。
因此,借助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通过形象的动作神态理解抽象的词语含义,这较简单的“说教”或借助工具书会有更深刻、灵动的效果。
有人说:“看到的不易记。
听到的容易忘,动手做才能学得会。
”此话不假。
体验是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知、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想象得到展现,创造力得到开发。
(2)教师情境表演教师表演包括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肢体语言。
例如教学《老人与海鸥》时,写海鸥扑向老人遗像时,“海鸥飞成了白色的漩涡”一句中的“漩涡”,教师可通过演示使学生理解词义。
(3)多媒体演示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可以起到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便于他们准确生动地理解。
现代化电教媒体的使用可以再现课文所描述的优美境观,既释词又解句,使学生更好地把课文了然于心。
教学实践证明,电教手段的使用是优化释词过程的重要途径。
2、运用比较法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
”因此,运用比较法进行词语教学不失为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1)近义词比较:就是让学生在比较近义词的异同时,仔细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小差别,从而明确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体味词语背后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识字与词语理解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识字与词语理解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识字与词语理解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使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识字;2. 培养学生对词语理解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正确的识字方法和技巧;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词语理解的能力。
三、教具准备:教材、课件、黑板、粉笔、练习册等。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出示一幅插图或者一个词语,让学生猜测其意思,并与其讨论、交流。
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第二步:识字方法的讲解和示范(15分钟)1. 破音识字法:教师向学生讲解汉字的音节组成和音与形的关系,以及通过读音推测字义。
2. 偏旁识字法:教师向学生介绍汉字中的常见偏旁部首,并示范如何通过字形和偏旁部首来猜测字义。
3. 义字推测法:教师告诉学生一些常见的词义,让学生通过前后文的语境来猜测其他不认识的词语义。
第三步:提高学生对词语理解的能力(25分钟)1. 联想记忆法:向学生介绍并示范使用联想记忆法来记忆生词,帮助学生将生词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
2. 上下文理解法:通过阅读文章,提高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可以选择一篇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短文,引导学生通过前后文的连贯性来推测词义。
第四步:巩固练习(20分钟)1. 完成练习册上的识字和词语理解的练习题;2. 教师可以出示一些生字词,要求学生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和技巧来认读和理解。
第五步:课堂总结和反思(5分钟)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反应,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展示,并向学生征求反馈意见,以便于下节课的调整和改进。
五、教学评价:在课后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对学生的识字情况和词语理解能力进行评价。
可以采用学生自主拓展的方式,以检验其学习的效果。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词语盘点》课教学设计26

2001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词语清点(一课时)一、教课目的正确朗诵“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正确、规范、雅观地书写词语,理解并适合使用词语。
掌握累积好词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读读记记”中的词语,并试试使用。
激发学生对词语的累积和使用产生兴趣。
二、学情剖析经过五年语文知识的累积,学生关于词语认读已可以经过自主学习掌握,并能认读、理解,可以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粗心。
但书写尚需进一步规范,累积的方法尚需进一步归纳整理。
三、教课要点、难点要点:掌握累积方法,正确朗诵“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正确书写词语,理解并适合使用词语,依据语境合理使用名词。
难点:掌握累积好词的方法。
四、讲解过程师导语: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给你鱼吃不如教你打鱼的方法。
这句话告诉我们关于学习,方法很重要。
好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做举事情事半功倍。
那么,今日我们就来一同学习累积好词的方法,大家准备好了吗?(请同学伸出手和老师共书课题)词语清点(左窄右宽、上大下小)(一)讲解新知,共同商讨“读、写、记、用”四部曲师:说到累积词语的方法,其实大家每日都在用。
说他神奇却也简单。
请同学们依据自己的经验想想、说一说,你平常是如何累积词语的?大家各抒己见。
师依据学生报告,总结。
(同学们方才说的都特别好,我们总结出来就是读、写、记、用。
经过这四个步骤,我们就能把词语累积得更丰富。
下边我们就详尽的学习一下这四个方法。
)(板书:方法)如何读?(板书:读)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朗诵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同学们认真读,其余人认真听。
哪些字简单读错呢?(分组读)请你用智慧的眼睛找出它。
学生报告,报告后再读。
(全班拉小火车读)听了你们读的这么好,老师也有想读的激动。
下边我来读一组,请大家认真听,找一找和老师读的有哪些不一样?总结:声音亮、吐字清,字音正、声调圆。
(男生读、女生读)如何写?(板书:写)请同学看操作单里的读读写写,练习一,齐读要求,先小组一同议论一下,这些字中的哪些是易错笔划,而后再写一写,要求有必定速度。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词语搭配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词语搭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词语搭配。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一些常见的词语搭配,为下一步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词语搭配;2.掌握常见的词语搭配;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教学重点1.了解什么是词语搭配;2.了解常见的词语搭配。
四、教学难点1.词语搭配的理解;2.词语搭配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对所学的词语进行回忆,逐渐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词语搭配。
2.讲解1)词语搭配是指在语言表达中常见的词语组合,是一种固定、常见的表达方式。
教师通过示范举例,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词语搭配。
2)教师给学生上一张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中的动物,自己想一想这些动物和哪些食物、环境有关,通过搜集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认知惯常搭配。
3.练习1)尝试画出自己的房子,列出自己房间里有哪些物品,再让学生尝试用这些物品来描述自己的房间。
2)通过观察教师和学生的所写物品来进行词语搭配的分析,从中学到更多的新搭配。
4.小结1)教师通过复述本节课所学习和掌握的词语搭配,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2)教师提出下一步课题——讲述故事,并要求学生自己在故事中使用所学搭配。
六、教学评价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观察他们的表现及作品,可以发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否到位,通过相应的方式进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教学方法。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词语搭配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思考和课堂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
同时,教师也通过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主体性,从而提高整体课堂教学效果。
语文二年级词语理解教案

语文二年级词语理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 能够根据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进行正确的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板书、教材、词语卡片。
2. 学生准备:纸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几个词语卡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这些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 学习词语教师将学习词语的环节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教师呈逐个展示词语的卡片,带领学生一起读词语。
(2)教师组织学生与同伴合作,利用课本上的例句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检查自己对词语的理解程度。
3. 拓展运用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巩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轮流出一位学生上台,教师口头描述一个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的提示说出这个词语。
每个小组根据回答的正确性给予相应的奖励。
4. 小结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整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程度。
五、巩固练习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从课本中选择两个新学的词语,写出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并用这两个词语写一个简短的句子。
六、课堂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能够独立运用词语进行表达和写作。
同时,通过游戏环节的设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备注:本教案只是一个范例,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设计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案例及分析《新课程标准》提出中年段阅读教学目标之一即为: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可见词语教学在中年段尤为重要,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情感的关键之所在现就自己曾执教的一节四年级阅读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为例,谈谈自己如何在中年段进行词语教学,实现词语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一点感悟与思索教学中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片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仿佛走在林荫道上,应接不暇师:这里的景色真美呀,这段文字也很美!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看看哪些词语最先跳入你的眼帘,使你兴奋,令你陶醉学生读句子,汇报师:结合你平时在生活中看到的景象,想象一下“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生1:我仿佛看到了大街上到处是鲜花,五颜六色,十分漂亮!生2:我想象到的画面是走进了大花园,看到了很多美丽的花,还有许多的人在欣赏这些花儿生3:我好像还闻到了花的清香!师:你的描绘,让我们仿佛闻到了浓郁的花香,听到了蜜蜂的嗡响,小鸟的鸣叫,游人的惊叹想看看这样美的画面吗?师:花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十分茂盛,这就叫“花团锦簇”这些花有红有紫,有黄有白,五颜六色,十分艳丽,这就是“姹紫嫣红”师: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我们发现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呀!全班齐读此句师:不光一家窗前这样美,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呀!放眼望去——是花的长廊,花的海洋,真是让人——生:应接不暇师:“应接不暇”中哪个字最不好理解?生:“暇”字师:“暇”是什么意思?生:词典上说的是“空闲,没事的时候”师:你预习很到位,“暇”与时间有关,所以要记住它是“日”字旁“不暇”就是——生:没有空闲,很忙师:“应接不暇”呢?师:这里的花非常美丽看了左边又想看——生:右边师:看了楼上又想看——生:楼下师:看了近处的又想看——生:远处的师:看了怒放的又想看——生:还没开放的师:看了这条街,还想看——生:那条街的师: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眼睛都忙不过来,这就叫——生:应接不暇师(转载于:海达范文网: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设计):花多而美,让人眼睛看不过来,这就叫——生:应接不暇师: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我们的眼睛看不过来,这也叫——生:应接不暇师:生活中,你有过“应接不暇”的时候吗?生1:东湖的美景让我应接不暇生2:超市里各种各样的美味零食让我应接不暇.……师:家家户户窗前都有鲜花,如此美丽,如此壮观,真是让人应接不暇呀,我们欣赏到了德国美丽的风光,神奇的景色你能通过读再现这样的美景吗?师:要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读好,读慢一点,慢慢回味谁再来读?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前,我深入研读教材,发现本课的词句理解是关键,尤其是课文的第三段里,“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理解更能起到以词带句,深刻体会作者情感的作用因此,在备课及教学中着力研究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首先在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时,结合语境,引导学生发现词语,并结合生活实际,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所描绘的画面,随之出示课件,展现其所描绘的画面,借助画面,对它进行形象化的理解,这种由“形”到“意”再到“境”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和积累其次,对“应接不暇”的理解,采用重点突破法——先理解“暇”的意思,分析“暇”的形旁,把握字形,利用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想其意思,借以指导学生运用如此赋予过程以情趣性,学生于语境中,于生活经验中,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训练了语言的迁移与运用能力最后,将词语还原于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不同味道,读出课文中蕴含的意味,摒弃了传统教学中就词解词的不良做法,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这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关键词语的感悟、理解和运用,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词语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充分说明了词语的重要性对于中年段的学生来说,理解词语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情感的关键,我们不妨尝试以下几种词语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基本能力:1、注重读词常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词语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并且在情感体验上得到一个升华,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就能使学生不但真正记住这个词语的意思,而且懂得这个词语的感情色彩,知道这个词应该在什么样的语境中运用,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语言文字的距离,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感情,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学以致用”2、串联词语进行教学通常我们从文章中找出的关键词语并不是孤立的,都与语言情境、故事情节、中心人物发生一定的联系因此,如果在教学中只是将词语机械而零散地进行教学,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有效记忆,而且不易帮助学生理解,建立有效的知识体系相反,将这些词语以一定主题或是情境进行串联教学,就可以提高学生词语理解和记忆的效果,而且课堂结构严谨,节奏快捷3、让词语教学“有景”尽管中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但对于语言不易描乐山思文教育第二讲《字》一,汉字的笔画汉字的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提、折、勾汉字笔画名称表二,汉字的笔顺一个字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叫做笔顺汉字的笔顺有一定规律,一般是:先横后竖十一十先撇后捺人丿人从上到下主亠从左到右川丿先外后里再封口田先中间后两边山从外到里向内此外,还要注意下列比较特殊的书写规则:1、关于写点的顺序,应注意:点在左上先写,如:斗、为、头点在右上后写,如:戈、发、我点在里面后写,如:瓦、丹、叉2、竖在上面从上到小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乐山思文教育第四讲词语一、词义1.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的词叫单义词单义词大多是人名、地名、事物名称、科学术语,如“李白”“北京”“桌子”等2.多义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例:高昂①高高地扬起例如:高昂着头②高例如:士气高昂③昂贵例如:价格高昂一个词不论有几个意义,总有一个意义是最初的、最基本的、最常用的,这个意义就是词的本义在词的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经常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是词的引申义借用一个词的基本意义来比喻另一事物时产生的新意义是词的比喻义例如①漫山遍野开满了这种黄色的花②他累得头昏眼花③她穿了一件漂亮的小花褂④她是我们学校的校花二、词的感情色彩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说,词语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1,褒义词带有赞扬、喜爱、尊敬等肯定的感情色彩的词叫褒义词2,贬义词带有憎恨、贬斥、讽刺、轻蔑、厌恶等否定的感情色彩的词叫贬义词3,中性词介于褒义和贬义之间,不带褒贬感情色彩,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这样的词叫中性词三、近义词和反义词辨析近义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从词的意义方面来辨析例如:“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的意思,但“开垦”指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以耕种的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上加以扩充,以上两者的词义范围较小;“开辟”着重指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2,从词的感情色彩来辨析例如:“鼓动,鼓舞,煽动”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的意思,但“鼓动”是中性词,“鼓舞”是褒义词,“煽动”是贬义词3,从词的用法上辨析例如:“交流”和“交换”,“交流”多偏重于虚的东西,“交换”多偏重于实的东西四、词语排序1.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元宵节、除夕2.国庆节、教师节、劳动节、儿童节、妇女节3.莺歌燕舞、冰天雪地、桂子飘香、赤日炎炎4、电视机、电器、国产彩色电视机、家用电器、彩色电视机5、大发雷霆、一本正经、怒发冲冠、喜笑颜开、怒形于色6、国庆节、儿童节、劳动节、建军节、植树节7、东亚、福州、中国、亚洲、福建8、国庆节、儿童节、劳动节、建军节、植树节9、林则徐、李白、朱元璋、陆游、泰始皇10、大发雷霆、一本正经、怒发冲冠、喜笑颜开、怒形于色11、晌午、黎明、午夜、黄昏12、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除夕、元宵节13、广东、亚洲、广州、中国、东亚14、微波荡漾、水平如镜、波涛汹涌、波澜壮阔15、桃花、梅花、荷花、菊花16、手机、彩电、空调、冰箱、洗衣机、茶几、衣柜、钢笔、、毛笔、文具盒17、小学语文课本、书籍、语文书、书18、桃花、荷花、迎春花、蜡梅花、桂花19、鲸、动物、齿鲸、哺乳动物20、龚自珍、曹植、于谦、王冕、杜甫、陆游21、包制、擀皮、和面、煮熟22、传送、编码、译码、接受23、荷花、桃花、菊花、水仙花24、纺纱、织布、制衣、种棉花25、苹果树、植物、果树、树26、国庆节、劳动节、教师节、妇女节、儿童节27、端午、除夕、元宵、中秋28、土家族民居、吊脚楼、建筑、民居29、凉爽、寒冷、酷热、炎热、温暖30、元宵节、除夕、重阳节、端午节、春节31.植物、苹果树、果树、树、红富士苹果树32、小学语文书、书、语文书、书籍33、男人、男孩子、小学二年级男生、人34、全部、没有、少数、一半、多数35、录取、报名、考试、注册、查分36、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除夕、春节37、清明、除夕、元宵、中秋、重阳38、土家族民居、建筑、吊脚楼、民居39、鲸、动物、哺乳动物40、小肠、食道、嘴、大肠、胃41、花布、纱、布、棉花、衣服42、宇宙、太阳系、银河系、月亮、地球43、一道红霞、晨曦初露、万道霞光、红日薄发44、冲向敌阵、调兵遣将、全歼顽敌、英勇出击45、而立、花甲、耄耋、弱冠、古稀、知命、不惑、豆蔻46、纸、甲壳、计算机、竹简、纸47、左宗棠、范仲淹、诸葛亮、郑成功、黄道婆48、语文课本、书籍、小学语文课本、教科书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让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有时候抓住课文中的一两个关键的词语,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然而审视当前的词语教学,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竭力回避或者“滑过”,或者教得一丝不苟,从字音到字形到字义进行科学准确地诠释,一些教师甚至要求学生照搬、照抄、照背参考书或字典对词语的解释,显得呆板,缺乏生命活力那么,怎样让词语教学情趣盎然呢?一、朗读,让词语教学“有情”常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加深对词语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并且在情感体验上得到一个升华,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人教版小学语文《盘古开天地》词语教学片段:师:这个词谁会念?生:滋润师:字音读准了,能读出感觉,读出意思吗?师:大家看,这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生:三点水师:对啊,水分多了,干燥的秋季变得滋润起来,万物滋润了,人滋润了,感觉就舒服了!那该怎么读?生:滋润师:声音柔软点,再舒服点生:滋润尽管学生可以通过工具书知晓“滋润”的意思,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就使学生不但真正记住这个词语的意思,而且懂得这个词语的感情色彩,知道这个词应该在什么样的语境中运用此时,“滋润”在他们眼里不再是一个平面单调的词汇,它有着充沛的水分,它象征着万物复苏,它更带着人们舒服的感觉这样,抽象的语言符号化为具体的事物,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语言文字的距离,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感情,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学以致用”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第二自然段中“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这里的“拎”字表达了小村庄的村民非常随意砍伐树木的心态如何让小学生感受到“拎”字背后的随意,作者的惋惜与谴责呢?我们可以创设情境,请孩子们分别演一演村民“拎着斧头上山砍树”与“拿着斧头上山砍树”,通过动作的对比,他们一定会切身感受到当时小村庄人们的那份随意与无知动地理解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缤纷”,这个词语比较抽象,但是当我们教学这一段时,可以适时出现“黄色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美丽的菊花??”,孩子们惊喜的目光、张大的嘴巴、啧啧的赞叹声,不正告诉我们:他们已经知道“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了这时,你只要叫他们认真想一想:这么美的景色,这么多的颜色,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哪个词呢?在孩子们不约而同喊出的词里一定会有“五彩缤纷”又如象形字的教学,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其演变过程简单明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在教学“日”时,屏幕上首先出现一个火红的圆圆的太阳,随着鼠标的控制,那圆圆的红太阳就演变成了一个色彩鲜艳的“日”字学生的识字兴趣被激发了,这一由形象到抽象的变化,使原本抽象的汉字变得具体可感而会意字教学,利用课件提供丰富的图景,学生只需看看画面,对字义就能意会,无需教师多讲如教“笔”字,屏幕上先出现一支毛笔,上面是竹竿,下面是笔毫,学生很清楚地看到竹竿变成“竹”,笔毫变成了“毛”字,他们明白了为什么“笔”是竹字头和毛字组成,并牢牢记住了“笔”的字形生多方面的能力与素养如一位教师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操场上》的教学中,在教学完六个新词后,设计了“词语归类游戏”教学准备:“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词语卡片,同桌两人一份教学方法:1.同桌两人分别把词语读正确2.把这些词语中同类的摆在一起,然后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摆3.归类方法可以任选一种生组1:与“手”动作有关的为一类,与“脚”动作有关的为一类生组2:由两个字组成的词语为一类,由3个字组成的词语为一类这一“游戏”环节不但复习巩固了六个新词,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正确给词语归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当然,让词语教学情趣盎然的方法还很多,不过,我们更要透过表面看到方法背后渗透着的设计理念彰显人文性,是让词语教学情趣盎然的关键所在传统的字词教学中只突出它的工具性一面,而未能凸显它的人文性,因而显得严谨有余而温情不足字词教学不但可以教得一丝不苟,还可以教出浓浓的人★精品文档★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