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概论知识点

合集下载

设计概论常考知识点

设计概论常考知识点

设计概论常考知识点设计概论是设计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全面介绍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在学习设计概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常考的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设计理论。

下面将从设计元素、设计原则和设计过程三个方面,总结设计概论常考的知识点。

一、设计元素设计元素是构成一幅设计作品的基本要素,包括点、线、面、色彩、质地和空间等。

1. 点:点是最基本的图形元素,通常表示位置。

在视觉设计中,点可以用来强调、组织或划分空间等。

常见的点的类型有实心点、空心点、点阵等。

2. 线:线是由点连接而成的形状。

线可以表达运动、方向、形状和情感等。

在设计中,线可以分为水平线、垂直线、对角线等,不同类型的线具有不同的表现力。

3. 面:面是封闭图形的内部部分,可以是二维的平面,也可以是三维的空间。

面可以用来表现形状、空间和质感等。

常见的面的类型有实心面、空心面、平面、曲面等。

4. 色彩:色彩是设计中最有感染力的元素之一。

色彩可以传达情感、分辨对象、创造氛围等。

色彩的基本属性有色相、饱和度和明度等。

5. 质地:质地是指物体或图案的外部表面特征,可以是粗糙、光滑、柔软、粘稠等。

质地可以增加视觉上的趣味和触感上的感受。

6. 空间:空间是指在设计中形成的虚拟或实际的三维环境。

空间可以分为正空间和负空间,正空间是人眼直接看到的物体所占据的空间,而负空间则是物体之间或周围的空间。

二、设计原则设计原则是指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律和准则,以确保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表达的目的。

1. 对比:通过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对比来增加作品的视觉效果。

2. 重复:通过重复相同或相似的元素来增强统一感和连贯性。

3. 平衡:通过在设计中均衡分配元素的位置、形状和颜色等,使作品整体稳定和谐。

4. 节奏:通过重复和变化元素的规律性安排来创造节奏感。

5. 简约:通过剔除多余元素和冗杂信息,使作品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6. 重点:通过突出某个元素或区域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焦点。

设计概论知识点笔记总结

设计概论知识点笔记总结

设计概论知识点笔记总结一、设计概念1. 设计的定义- 设计是指对事物的规划和构思,以达到某种目的或满足某种需求的活动。

- 设计是对生活中各种物质和非物质事物的外形结构、功能、品质进行规划和设计,所用的思维方式和手段。

2. 设计的特点- 对象性:设计的目标是对具体物体进行设计。

- 转换性:将抽象的理念和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事物。

- 目的性:设计的行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 前瞻性:设计必须具有未来的意义。

3. 设计的基本要素- 内容:设计的具体对象和任务。

- 方法:开发出用于描述和实现任务的技能和技术。

- 手段:设计所必须的实体资源和材料。

- 关系:与设计相关的人、事、物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

二、设计原理1. 设计的基本原理-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产品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设计应该尽可能节约资源。

- 可行性原则:设计应该在技术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和实施。

- 适用性原则:产品的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使产品使用起来更加舒适方便。

- 美学原则:产品的设计应当追求美学效果,体现艺术特点和审美要求。

- 安全性原则:产品的设计应当保障用户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 可靠性原则:产品的设计应该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

- 符合需求原则:产品的设计应该满足用户实际的使用需求。

2. 设计的实用原则- 空间原理:在产品设计中要合理利用和组织空间。

- 结构原理:产品设计中要尽量简化结构,以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

- 功能原理:产品设计中要明确产品的使用功能,确保产品功能完善和相互协调。

三、设计过程1. 设计流程- 明确设计目标:确定设计任务和目标,并且建立设计标准。

- 调研:调查市场、用户、材料和技术等相关信息和条件。

- 概念设计:根据需求和调研结果,进行构思和方案选择。

- 方案设计:根据概念设计进行详细的设计,包括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外形设计等。

- 模型制造:制作设计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改。

- 试制:进行试制和测试,确保产品性能和品质。

设计学概论考研知识点总结

设计学概论考研知识点总结

设计学概论考研知识点总结设计学概论是设计专业考研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涵盖了设计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以及相关的学科交叉知识。

本文将就设计学概论考研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设计学的基本概念设计学是研究人们进行设计活动的本质、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过程,包括设计目标的确定、设计思维和创意的产生、形式与功能的结合等。

1.1 设计的定义和特征设计是将某种构思转化为能够实现的产品、系统或服务的过程。

设计具有创造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等特征,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1.2 设计的分类与范畴设计可以分为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等多个领域。

每个领域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专业要求,但设计的基本原理在各个领域中是适用的。

二、设计学的理论体系设计学的理论框架包括设计思维、设计方法、设计美学等多个要素。

这些要素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设计学的理论体系。

2.1 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是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活动时所采用的一种思维方式。

它强调创新、整体性和用户体验,能够帮助设计师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解决问题并产生优质的设计作品。

2.2 设计方法设计方法是指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一套系统化的步骤和技巧。

常见的设计方法有头脑风暴、原型设计、用户调研等,它们有助于设计师更好地组织、规划和实施设计任务。

2.3 设计美学设计美学是研究设计作品或设计活动的审美价值和美学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设计作品的外观、材料、色彩、构图等方面,研究人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

三、设计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设计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设计学需要借鉴和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同时也为其他学科提供了创新和应用的思路。

3.1 人机交互设计人机交互设计涉及计算机科学、心理学、人因工程学等多个学科。

它致力于设计适应用户需求、易于操作和人机界面友好的产品和系统。

3.2 环境设计环境设计涉及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室内设计等多个学科。

设计学概论知识点

设计学概论知识点

设计学概论第一章-知识点佩夫斯纳英文为 Nikolaus Pevsner ,曾任英国美术史协会主席,在其 1933 年从德国移居英国之前所作的“社会美术史 " 研究中,就已经孕育了对现代设计的倡导;他在 1936 年出版的《现代运动的先锋》( The Pioneers of Modern Moment , London : Faber , 1936 ) (1949 年由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再版,易名为《现代设计的先锋:从威廉·莫里斯到沃特·格罗佩斯》 ) 更是现代设计的宣言而为西方的所有设计专业学生所必读。

作为美术史学家,他不仅通过《现代运动的先锋》而开了设计史研究的先河,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部著作在公众的心目中创造了有关设计史的概念,进而影响了公众对于设计的趣味和观念。

森珀德国建筑家、理论家,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

他在 1860 年至 1863 年期间对建筑和工艺作了系统和高度类型化的研究,出版了极富思辨性的三卷本巨著《工艺美术与建筑的风格》。

着重探讨装饰与功能之间的适当联系。

在艺术史观上森珀认为艺术是一个生物性的功能组织,从远古至当代的艺术的历史则是一个连续的、线性的发展过程;而风格的定型和变化又是由地域、气候、时代、习俗,更重要的是由材料和工具等各种因素所决定的,他的这种美学上的唯物主义影响了欧洲许多美术史学家和建筑家。

里格尔奥地利美术史学家,从 1887 年至 189 7 年的 10 年间一直任奥地利美术与工业博物馆纺织品部主任,这个职务使他有机会接触丰富的工艺珍品。

1893 年,里格尔出版了被认为是有关装饰艺术历史的最重要的著作——《风格问题》。

这部著作的重要之处在于里格尔认识到装饰艺术研究是一门严格的历史科学,这一认识对后世学者将设计作为一门历史科学来研究有着根本性的启发。

《风格问题》一书的副标题即为“装饰历史的基础”,因为在里格尔之前并没有人对装饰作过历史的研究。

设计学概论的知识点

设计学概论的知识点

设计学概论的知识点设计学概论是一门关于设计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学科,通过对设计原理、设计历史、设计思维和设计实践等方面的研究,使学习者初步了解设计的本质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设计学概论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包括设计的定义与分类、设计的原则和元素、设计的历史发展和当代设计趋势等。

一、设计的定义与分类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活动,通过有意识地组织材料和空间,解决问题、传达信息或实现需求。

根据设计的目标和应用领域的不同,设计可以分为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多个类别。

每个设计类别都有其独特的设计要素和设计方法。

二、设计的原则和元素设计的原则是指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准则。

常见的设计原则包括平衡、对称、重复、对比、节奏等。

设计的元素是指构成设计作品的基本要素,如线条、形状、色彩、质地等。

设计师根据不同的设计目标和风格,运用不同的设计原则和元素进行创作。

三、设计的历史发展设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从人类开始创造和美化工具和生活环境的过程中产生。

设计与工艺密切相关,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设计的范畴逐渐扩展,从物品的外观美化到功能和用户体验的综合考虑。

在不同时期和地区,设计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如古埃及的宏伟建筑、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设计等。

四、当代设计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设计也在不断演变与进步。

当代设计注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强调人性化设计和用户体验。

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设计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涌现出许多新兴设计领域,如互联网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等。

结语设计学概论是设计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对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学习者可以初步了解设计的本质和应用。

本文介绍了设计的定义与分类、设计的原则和元素、设计的历史发展和当代设计趋势等几个重要知识点。

对于有意向学习设计的人士来说,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他们在设计领域有更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设计学概论知识点汇总

设计学概论知识点汇总

设计学概论知识点汇总设计学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它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艺术、科学、技术和人文等。

作为设计学的入门课程,设计学概论旨在向学生介绍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汇总设计学概论的主要知识点,以帮助读者对这门学科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设计的定义和分类设计可以被定义为有目的的创造和规划。

它包括了解和满足用户需求、解决问题、传达信息和创造美感等方面。

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领域:1. 产品设计:涉及物品、工具、设备和交互界面等的设计。

2. 图形设计:关注视觉传达和图形表达,如标志、海报和广告等。

3. 空间设计:与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相关,包括房屋、办公室和展览空间等。

4. 服装设计:涉及服装、饰品和时尚配件的设计。

5. 用户界面设计:专注于设计用户与电子设备或软件的交互界面。

6. 服务设计:关注优化服务和客户体验,如餐厅、银行和旅游等领域。

二、设计的原则设计有一些通用的原则和准则,它们对于创造有吸引力、实用和功能性的作品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计原则:1. 简约原则:避免过多的装饰和复杂性,强调简洁和清晰。

2. 一致性原则:确保设计中的元素和布局保持一致,形成整体感。

3. 对比原则:通过对比元素的大小、形状、颜色和纹理等,增强视觉吸引力。

4. 重复原则:重复使用相同的元素或模式,增强视觉统一性和连贯性。

5. 平衡原则:在设计中平衡各个元素的分布和重量,创造和谐的效果。

6. 强调原则:通过突出某些元素来引导用户的注意力。

7. 代表性原则:使用符号和图像来传达特定的含义和信息。

三、设计的研究方法设计学的研究方法涉及到多种技术和工具,用于收集、分析和解决设计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设计研究方法:1. 参观和观察:通过参观和观察现有的设计作品和环境,了解设计原则和实践。

2. 用户调研: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用户需求和偏好。

3. 原型制作:制作初步的模型或样品,用于测试设计概念和功能。

设计学概论--必考点复习

设计学概论--必考点复习

设计学概论--必考点复习设计学概论--必考点复习《设计学概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第一节设计学的研究范围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物质文化行为;设计学则是既有自然科学特征又有人文学科特色的综合性的专门学科。

设计学是关于设计这一人类创造性行为的理论研究。

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

就设计的功能性而言:设计学要对相关的数学物理学材料学机械学工程学电子学经济学做理论研究。

就设计的审美性而言:设计学要对相关的色彩学构成学心理学美学民俗学传播学伦理学等进行研究。

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一、设计史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门新的学科,1、美术史学上19世纪的两位巨人:森珀和里格尔。

森珀,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提出唯物主义美术史论;里格尔,“装饰研究”以及“艺术意志”的提出。

2、20世纪最有影响的西方设计史家:佩夫斯纳和吉迪恩,他们同时又是极有贡献的美术史家和建筑史家。

佩夫斯纳通过其1936年出版的《现代设计的先锋》开创了设计史研究的先河吉迪恩关于“无名的技术史”的研究,将设计史的研究引入更为广阔的文化研究方法1984年,出版了《机械化的决定作用》。

二、设计理论设计是三项艺术——建筑、绘画、雕塑的父亲。

在古代中国,与古代西方“设计”相似的概念是“经营”。

在西方,以荷加斯的著作《美的分析》为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

现代意义上的设计理论著作是19世纪开始的,而且一般都归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以1837年成立的设计学校为中心的设计教育理论研究,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琼斯和德雷瑟。

琼斯的著作《装饰的基本原理》里强调:任何适用于目的的形式都是美的,而勉强的形式既不适合也不美。

德雷瑟是琼斯的学生,他强调研究过去的(包括伊斯兰的)古典的装饰形式,将几何方式引入自然形式形态装饰的研究。

设计概论必考知识点

设计概论必考知识点

1、艺术设计的含义:狭义上理解: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而预先制定方案、计划、图案等。

广义上:人类所有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原创活动都可以称为设计2、艺术设计的两个要素:一是合理化。

二是美化。

而设计的最高标准是合情合理,设计要合情、合理、和谐、合适、这是根本。

3、艺术设计的原则:功能、经济、科技、信息、合理、艺术原则。

4、功能原则的含义:就是设计市时要考虑设计品应当具有的目的和效用。

功能原则强调以功能目的为设计的出发点。

5、设计就是设计师的社会职责的表达:适度设计、美的设计、健康设计,提示了设计的目的是防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即绿色设计。

6、成功设计师的特质:(1)强烈敏锐的感受能力。

(2)追根究源的欲望和能力。

(3)发明创造的能力。

(4)深厚广泛的审美鉴赏能力。

(5)较强的设计构想的表达能力。

(6)对市场的预测能力。

(7)成为生产厂家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

(8)具备全面的专业智能。

7、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要素:文字、图形、色彩。

8、封面、扉页和插图设计为书籍装帧设计三大主体设计要素。

9、包装设计的构成:包括包装造型设计和包装结构设计。

10、产品设计的要素:人的要素、市场环境、技术、审美形态要素等。

11、产品设计的类型:方式设计、概念设计、改良设计。

12、艺术设计的历史:手工艺、工业、信息时代的设计三个阶段。

13、彩陶的含义:是指一种绘有黑、红两色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褐色陶器。

14、商周时代中国出现了用高岭土烧制的原始瓷器。

15、瓷器的发展阶段经历了青瓷、白瓷、红瓷、到彩瓷四个阶段。

16、家具设计:(1)、明代家具发展的原因:园林建筑的兴起、木材丰富、木工工具的发展. (2)明代家具发展的重要因素:注意艺匠美、注意材料美、注意结构美、注意工巧美。

17、哥特式风格是中世纪艺术设计的高潮期。

18、水晶宫解释:1851在伦敦举办的首次国际工艺博览会,主要是由钢铁骨架和平板组装而成的花式大厅。

19:工艺美术的贡献:(1)、首先提出了”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反对纯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学概论第一章-知识点佩夫斯纳英文为 Nikolaus Pevsner ,曾任英国美术史协会主席,在其 1933 年从德国移居英国之前所作的“社会美术史 " 研究中,就已经孕育了对现代设计的倡导;他在 1936 年出版的《现代运动的先锋》( The Pioneers of Modern Moment , London : Faber , 1936 ) (1949 年由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再版,易名为《现代设计的先锋:从威廉·莫里斯到沃特·格罗佩斯》 ) 更是现代设计的宣言而为西方的所有设计专业学生所必读。

作为美术史学家,他不仅通过《现代运动的先锋》而开了设计史研究的先河,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部著作在公众的心目中创造了有关设计史的概念,进而影响了公众对于设计的趣味和观念。

森珀德国建筑家、理论家,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

他在 1860 年至 1863 年期间对建筑和工艺作了系统和高度类型化的研究,出版了极富思辨性的三卷本巨著《工艺美术与建筑的风格》。

着重探讨装饰与功能之间的适当联系。

在艺术史观上森珀认为艺术是一个生物性的功能组织,从远古至当代的艺术的历史则是一个连续的、线性的发展过程;而风格的定型和变化又是由地域、气候、时代、习俗,更重要的是由材料和工具等各种因素所决定的,他的这种美学上的唯物主义影响了欧洲许多美术史学家和建筑家。

里格尔奥地利美术史学家,从 1887 年至 189 7 年的 10 年间一直任奥地利美术与工业博物馆纺织品部主任,这个职务使他有机会接触丰富的工艺珍品。

1893 年,里格尔出版了被认为是有关装饰艺术历史的最重要的著作——《风格问题》。

这部著作的重要之处在于里格尔认识到装饰艺术研究是一门严格的历史科学,这一认识对后世学者将设计作为一门历史科学来研究有着根本性的启发。

《风格问题》一书的副标题即为“装饰历史的基础”,因为在里格尔之前并没有人对装饰作过历史的研究。

罗兰·巴特法国哲学家,以其《神话》一书用符号学的方法讨论了神话利用设计方式来传播的途径,认为设计最有能力将神话付诸于持久、坚实和可触的形式,并最终使设计成为现实本身。

在巴特那里,所谓神话就是指图像与形式的社会意义。

设计理论传统上来讲,设计理论一直为美术和建筑理论所包容,这是因为设计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从美术与建筑实践中引申出来的理论总结。

设计作为美术与建筑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西方有着深厚的理论传统。

在西方,一般以荷加斯的著作《美的分析》为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

在古代中国,与古代西方“设计”相似的概念是“经营”。

作为中国古代美术及建筑理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经营”一词一直为古代艺术家和理论家所讨论。

荷加斯在西方,一般以荷加斯 (William Hogarth , 1697 ~ 1764 年 ) 的著作《美的分析》为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

作为画家的荷加斯敏锐地意识到洛可可风格的意义,并提出了线条的曲线美特征,而且对线条的组合作出了十分精辟的分析。

此外,荷加斯还分析了以线条为特征的视觉美和以实用性为特征的理性美,曲线的视觉美是丰富的变化与整体的统一,实用的理性美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的实用需要为目的。

格罗佩斯格罗佩斯出生于柏林的一个建筑师家庭,青年时代曾在柏林和慕尼黑学习建筑。

1907 年起在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 1910 年与迈耶合伙在柏林开设建筑事务所,并于次年合作设计了采用大片玻璃幕墙和转角窗的法古斯工厂。

格罗佩斯本人深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理论的影响,同时又认为机器是手工艺人工具的机械发展, 1919 年,格罗披乌斯在德国魏玛创建了建国立建筑学校,简称“包豪斯”,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

学校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并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设计。

致力于现代主义,同时又总是受到表现主义艺术和理论的侵入;包豪斯既强调对自然形态的研究,又强调对传统大师作品的构图分析。

这种种的复杂因素构成了包豪斯所特有的教学方式,使这种特有的教学方式成为后来培养设计家、解决工业设计问题的理论基础。

设计批评在理论上讲,设计批评与设计史是不可分割的,因为设计史学家的工作建立于他的批评判断之上,而设计批评家的工作基础在于设计史教育和经验。

然而在实践上我们能够将设计史与设计批评区别开来讨论,这是由于设计史学家的关注点是设计的历史,设计批评家的关注点却是当代的设计作品。

再创造性的设计批评和批判性的设计批评却不同于设计史。

再创造性设计批评是确定设计作品的独特价值,并将其特质与消费者的价值观与需要相联系。

符号学理论按照贡布里希的说法:“普通符号科学——它有各种名称:符号学 (semiotics , semiology) 或语义学 (semasiology) ,这些术语来自希腊语的 sema( 符号 ) 。

根据符号学的理论,人的意识过程就是一个符号化过程,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

符号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媒介,符号又是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简言之,人类的意识领域就是一个符号的世界。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理论是一种社会学方法,其目的在于给人们提供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手段。

最著名的结构主义倡导者是法国人类学家莱维一施特劳斯,主要研究他所称的文化人类学,涉及原始社群中的社会结构、神话结构、思维结构和历史结构等方面。

另外两位对当代设计学产生重大影响的法国结构主义哲学家是福柯和罗兰·巴特。

福柯提出“无意识结构”概念,认为这种先验的结构早在婴儿、神话、宗教仪式中无意识地存在着,它是一种静止的、孤立的、纯粹同时态的结构,这种无意识结构几乎隐藏在一切文化形态之中。

罗兰·巴特的著作对设计师们有着巨大的影响,他的《神话》一书享有近似传奇式的地位。

他认为,不应当从视觉设计的观点来看待大众文化,而应该认识到大众文化揭示了当代社会潜在的框架结构。

解构方法按照解构主义理论,我们可以运用科学的符号学原理来分析图像,并且分别说明其视觉的、文化的、以及语言的意义,这一分析过程被解构主义理论家称之为解码 (Decoding) 。

解构主义理论自 60 年代后期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其《论语法学》一书中确立,之后便作为一种批评类型被理论家们用于对一切研究领域里的方法问题的全面探讨。

一般认为,解构主义揭露传统的偏见和自相矛盾,注重详细解读,具有浓厚的哲学兴趣。

混沌理论混沌理论来自于自然科学界。

按照通俗的解释,混沌理论是要向我们说明,我们才刚刚开始理解自然界的复杂性,即自然现象及其事件的连锁反应。

譬如,在一个大陆上的蝴蝶扇动翅翼,就会影响另一个大陆的气候变化。

简单原因可能导致复杂后果,这是混沌理论研究所提供的一条重要信息。

许多看起来杂乱无章、随机起伏的时间变化或空间图案,可能来自重复运用某种极简单而确定的基本规则。

通过重复使用简单而稳定的规则,就会得出绝不平庸的时间演化或空间图案。

混沌理论不是要把简单的事物弄得更复杂,而恰恰是为寻求复杂现象的简单根源,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混沌理论是由 60 年代的哈佛科学家们发展起来的,在 80 年代,将混沌理论的概念运用到设计领域成了一种时髦的事。

如日本建筑家、设计家黑川纪章的作品,美国的格尔雷设计的酒吧;在欧洲,像英国的建筑师哈迪德和意大利设计群体阿基米亚和孟菲斯的作品,其中创造性的混沌也随处可见。

绿色设计绿色设计起自于旨在保存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一场运动,虽然它迄今仍处于萌芽阶段,但却已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新趋向。

绿色设计源于 60 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反消费运动。

这场反消费运动是由记者帕卡德 (Vance Packard) 猛烈抨击美国汽车工业及其带来的废料污染问题而引发的。

在今天,尤为重要的是,环境保护问题已提到了立法的高度。

例如欧洲经济共同体已提出了一项环保政策:制造污染者必须对污染的后果负责。

绿色设计本身已成为了一门工业。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技术,它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包括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导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等。

作为信息技术核心的微电子技术,它的发展首先引起了计算机技术的巨大变革。

对于设计学而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这两大领域的发展,已经改变了 20 世纪以来设计的过程和生产。

模数系统所谓模数系统,从数学上讲即是按照某一特定比例关系和规律组合而成的数系,其基于人体尺度和活动空间尺度之规律的实际效用且不必赘言,而且我国古人还将它象征为天德与神明的广大而公正、周全而细密的万物正宗,这种天人观念以及对自然法则的膜拜无疑又深化了古人对标准化、有序性等设计美学因素的独特感受。

在几乎所有的设计类型中,最基本的技术因素和形式原则便是尺度和比例。

据考,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并真正在设计领域实现过标准化和模数化的国度,尤其是在传统建筑领域,宋代的“材契”制度与明清的“斗口制度 " 或可为其佐证。

墨子墨子为春秋战国期间著名的工匠与学者,他所创立的墨家学派与儒家并称为“显学”,有“儒墨同是尧舜”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 之高度评价。

在中国设计史上,墨子是最为多才多艺的人物之一,自称“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 ( 《墨子·贵义》 ) 之“贱人”,直接参与设计与手工制作,并乐在其中。

墨子的制作非常精巧,用木头削成的车轴,可承受六百公斤重的物体;用木料拼接而成的鸢鸟,能在天上飞翔一天;他比公输盘更早发明了云梯这一器械。

《墨子·鲁问》、《墨子·公输》、《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淮南子·齐俗训》等都记载了墨子制作事迹及设计思想。

庄子庄子是老子的主要继承者,他的天人观念与老子的天道本体说纠缠交织、相辅相佐。

庄子的基本纲领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天人合一”于庄子而言,不啻是一种境界,一种原初、真实、本质的状态,“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

” ( 《庄子·积水》 ) 即不要人为地去破坏天道,不因偶然的变故而忽视命运,若“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 《庄子·天宗师》 ) 。

庄子极力赞美天地万物的自然有序:“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 ( 《庄子·天道》 ) 。

正是这样一种人与自然同构的信仰,使得庄子成为其时代精神的代言人;也正是基于这种信仰,古人在审视建筑营造、手工制作等生产实践与自然环境的效应关系的同时,对于开凿山石采取金玉,砍伐树木修筑楼台所造成的自然资源大量消耗,万物不能繁衍的生存危机表示了深深的忧虑。

《农政全书》《农政全书》成书于明崇祯年间,刊行于 1640 年,与《齐民要术》、《天工开物》一起被视为我国农业著述中之不朽丰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