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性状调查记载评价标准(重要)

合集下载

玉米农艺性状调查概述

玉米农艺性状调查概述
7、穗粗:果穗中部的直径,以cm表示。
8、秃尖长度:果穗顶端末结粒部分长度,以cm表 示。
9、秃尖度:秃尖长度占果穗长度的百分数。
10、穗行数:果穗中部的行数。
11、行粒数:计数一行的籽粒数。
12、穗粒数:果穗上的全部粒数。
13、籽粒出产率:籽粒重量 (风干重) 占全部果穗 重量 (风干重) 的百分率。
第十九讲 玉米农艺性状调查
通过对玉米农艺形状的调查, 可以有效地分析植株个体生育 状况及生产效能。本项实验, 要求掌握玉米农艺性状的调查 方法。
一、实践操作
(一)玉米生育时期记载方法和标准: 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 2、出苗期:全田有50%以上的幼苗出土2cm。 3、拔节期:全田有50%以上植株基部节间伸
14、千粒重:同本章第4节。
15、株数:定苗后及收获前,全田选4个点,每点 连续调查10m(单行) 的株数,求出平均株距,再根 据行距 (宽窄行平均) 计算每株数,计算公式为:
每公顷株数=10000/(平均行距(m)×平均株距(m))
16、单株有效穗数:全田选取彼此有一定间隔 的4~5行,每行取40~50株,调查结实30粒以 上的果穗数与调查株数之比,以穗/株表示。
长达2cm~3cm。 4、抽雄期:全田有50%植株雄穗尖端从顶叶
抽出。 5、开花期:全田有50%穗植株雄穗中部小穗
开花。
6、吐丝期:全田有50%穗植株雌穗花丝抽出苞 叶。
7、成熟期:全田90%以上植株果穗苞叶由黄变 绿,籽粒硬化。
8、收获期:实际收获的日期。
(二)玉米农艺形状调查方法和标准如下:
二、注意事项
1、不同玉米品种或栽培措施下收回的考种植 株。测产规、钢卷尺、米尺、剪刀、天平、千 分卡、瓷盘。

看综合性状 评价玉米优劣.doc

看综合性状 评价玉米优劣.doc

看综合性状评价玉米优劣玉米优劣关系着农民朋友是否丰产,怎样去评价玉米的优劣,这需要对玉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下面我们来来了解一下玉米优劣是怎样评价的?1、根系:根系(玉米植株的吸收器官)发达,扎土深,抗倒效果好,根系吸收能力强,功能期长,是获得丰产的基础。

2、茎:茎秆无论粗细,要求坚实有弹性,韧性好、硬度强的铁杆玉米,抗倒性强,运输养分能力高,另外,基部节间较短也是利用抗倒伏的优良性状,茎秆的含量也是未来的关注点,根据有关人士预言,抗虫品种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3、株高、穗位:株高一般要求在2.5米左右最佳,穗位较低,一般在1.2米以下较佳,穗下节间短穗位较低,植株重心低,抗倒性强,穗位整齐,利用机械化收获,穗位节间长的利于采光和通风。

4、叶:一般来说,平展型的叶片较长而宽厚,紧凑型的上冲而短窄,后者群体光合势、光合生产率生理化指标更趋合理,目前,叶片过宽厚、较长的品种在生产实际中逐渐被叶片窄、薄、较短的品种所代替,叶片正面外翻也是一个很好的性状,能提高单位面积的光合效率。

例如沈单20、22等品种,从叶片性状角度分析利于密植,叶片硬度要适中,过硬易兜风,影响抗倒性。

5、雄穗:雄穗不发达但花粉量充足的品种易获高产,不发达的分支较少,利于节约植株养分,且减少遮荫。

6、果穗:(1)中小穗密植型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强,高肥水条件易获得更理想的高产,同样的水浇条件,土地脊薄的地块,耐密品种比稀植大穗品种实际产量更高。

(2)穗行数:穗行和行粒数,粒重搭配合理,就能实现合理的单穗粒重,我们四平地区16行为宜,行数太少难获得高产,穗行超过16行易出现秃尖,并且不耐密。

(3)粒重:粒重是产量因素中非常关键的因素,籽粒大小一样的品种,角质层丰富的品种粒重高,产量高。

(4)出籽率:其它性状一致的情况下,出籽率高品种的产量潜力大,如郑单958等出籽率就这样。

(5)籽粒品质:容量高是品质优良的表现,感官性,粒色,粒型,淀粉结构,如籽粒橙黄色角质型品种,商品性好。

玉米性状调查记载评价标准(重要)

玉米性状调查记载评价标准(重要)

计数收获区内感病株数。主要症状为:植株矮化,叶片上有平行于叶脉的褪绿条纹。 计数收获区内感病株数。主要症状:在果穗、茎秆、叶片、雄穗上产生白色的瘤状突 株/小区 起。后期病瘤破裂,散出大量黑粉。 计数收获区内感病株数。病株雌穗短小,不吐花丝,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大黑粉 苞。后期有些苞叶破裂散出黑粉,即病菌的冬孢子。黑粉一般黏结成块,不易飞散,内部 株/小区 夹杂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这是与瘤黑粉病的主要区别。 株/小区 基部第一二节间变色、变软、腐烂的株数 1-9级,1=最好 果穗顶端结实情况,结实到顶最好。 收获区内所有植株的数量,含倒伏、倒折株。 植株正常,果穗结实不正常(无穗或结实少于50%)的株数(不包括自交苗、小苗或由 病虫害导致的异常株)。 计数收获区内的总收获穗数。 公斤 所有收获果穗的重量,保留2位小数。 公斤 所有收获籽粒的重量,保留2位小数。 % 出籽率=样本籽粒重/脱粒前样本果穗重*100 % 称取籽粒重量后,立即 用水分仪测定籽粒水分含量,保留2位小数。 公斤/亩 标准产量=(100-籽粒含水量)/86×(小区籽粒重/收获区面积)×666.7 计数果穗单行籽粒数,取5穗平均。 取5穗平均。 厘米 测量从穗基到顶端的长度,取5穗平均。 厘米 测定并排5穗果穗中部的宽度/5。 克 随机称取100颗籽粒的重量,取3次平均。
Page 1 of 1
玉米性状调查记载标准
性状调查记载标准
性状名称 出苗期 保苗数 行长 行距 行数 前期倒伏 吐丝期 株高 穗位 倒伏 倒折 小斑病 大斑病 灰斑病 纹枯病 观测时间 (播种后天数) 5-8 30 30 30 30 吐丝前 50-60 85-95 85-95 85-95 85-95 85-95 85-95 85-95 85-95 观测对象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5穗样本 5穗样本 5穗样本 5穗样本 5穗样本 数据单位 月/日 株/小区 米 厘米 行/小区 株/小区 月/日 厘米 厘米 株/小区 株/小区

玉米评价分级标准表

玉米评价分级标准表

玉米评价分级标准表
玉米评价分级标准表通常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1. 外观:外观包括长相、颜色、形状、大小等。

优质的玉米应该有明亮饱满的颜色,形状规则,大小均匀。

2. 味道:玉米的味道应该鲜甜,口感丰满。

优质的玉米应该有浓郁的甜味,而不是老化或苦涩。

3. 质地:玉米的质地应该饱满紧密,没有松散的感觉。

优质的玉米应该有紧密而坚实的粒子,而不是松散的或颗粒少的。

4. 甜度:玉米的甜度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通常会使用测量糖分含量的方法进行评估。

优质的玉米应该具有高糖分含量,具有良好的口感。

5. 毛须:优质的玉米毛须应该鲜绿色、柔软,而不是枯黄、干燥或发黑。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估,可以将玉米分为不同的等级,
例如:
- 一级玉米:外观美观,颜色鲜亮,形状规则,大小均匀,味道鲜甜,质地饱满紧密,甜度高,毛须鲜绿。

- 二级玉米:外观较好,颜色稍稍不够鲜亮,形状稍稍不规则,大小稍稍不均匀,味道甜度略低,质地稍稍松散,毛须略有枯黄。

- 三级玉米:外观一般,颜色不鲜亮,形状较不规则,大小不均匀,味道不甜,质地松散,毛须枯黄或有发黑现象。

这些分级标准可以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需求和标准进行略微调整。

同时,玉米的产地、种植环境、品种等也会影响其评级标准。

玉米质量指标表

玉米质量指标表

玉米质量指标表
玉米质量通常通过一系列的指标来评估,这些指标包括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含水量等。

以下是一般用于评估玉米质量的一些指标:
1.含水量(Moisture Content):玉米的含水量是一个关键的指
标,因为它直接影响到玉米的储存、加工和贮存寿命。

合适的
含水量取决于玉米的用途。

2.杂质和异物(Impurities and Foreign Material):玉米中的杂
质和异物,如石头、土壤、杂草等,对玉米的品质产生负面影
响。

3.容重(Bulk Density):玉米的容重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质量,通
常以千克/立方米为单位。

较高的容重通常表示玉米颗粒较为紧
密。

4.颗粒大小和形状(Particle Size and Shape):玉米颗粒的大小
和形状也会影响其在加工和储存中的表现。

5.淀粉含量(Starch Content):玉米的淀粉含量对于一些加工和
制品制造非常重要,例如玉米粉和玉米糖浆的生产。

6.蛋白质含量(Protein Content):玉米中的蛋白质含量是对其
营养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也对于用途如饲料生产等方面有影
响。

7.油分含量(Oil Content):一些玉米品种含有较高的油分,对
于食品和工业用途有重要意义。

8.气味和味道(Odor and Flavor):玉米的气味和味道应当符合
食品安全和品质的标准,不应有异常的异味。

这只是一些常见的玉米质量指标,具体的标准可能因用途、品种、国家或地区而异。

在具体的贸易或生产中,通常会参考相关的国家或地区的标准,以确保玉米的质量符合规定。

湖北省鲜食玉米品种试验记载项目及标准

湖北省鲜食玉米品种试验记载项目及标准

湖北省鲜食玉米品种试验记载项目及标准一、物候期1、播种期:指播种日期,以日/月表示,下同。

2、出苗期:全区50%的幼芽出土达2cm时的日期。

3、散粉期:全区50%的植株雄穗主轴开始散粉的日期。

4、吐丝期:全区50%的植株雌穗花丝抽出苞叶3cm的日期。

5、鲜果穗采收期:吐丝后21-24天采收并记载。

二、植株性状1、株高:在乳熟期取有代表性的行连续10株,测量从地面至雄穗顶端的高度,求平均值,以cm表示。

2、穗位高:与测株高同时进行。

测量从地面至第一果穗着生节的高度,求平均值,以cm表示。

3、株型:抽雄后目测,分紧凑,半紧凑,松散三类。

4、双穗株率:成熟后调查植株结有双穗的株数占全小区植株的百分率。

5、空杆率:成熟后调查不结果穗,或有果穗结粒在10以下的株数占全小区株数百分率。

6、倒伏率:植株倾斜角度大于45?,但未折断者占该小区总株数的百分率,倒伏发生后立即调查。

7、倒折率: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株数占该试验小区总株数的百分率,收获前调查。

8、苞叶包穗程度:收获前目测,分苞叶适中,苞叶过长,苞叶短三级。

9、收获株数:收获时调查收获小区的株数。

三、果穗性状(随机连续取样10穗调查)1、穗长:测量穗基部至穗顶端长度,求平均值,以cm表示。

2、穗粗:测量果穗中部的直径,求平均值以cm表示。

3、秃尖长:测量果穗顶端不结实部分的长度,求平均值,以cm表示。

4、穗型:分筒形、锥形两种。

5、穗行数:计算果穗中部的籽粒行数,求平均值。

6、行粒数:每穗对称数2行之和再除以2,为每行粒数,求平均值。

7、粒色:分黄、白、紫等色。

8、百粒重:取鲜籽粒100粒称重,重复2次,求平均数,以g表示。

9、出粒率:以小区的(鲜籽粒重/鲜果穗重)×100%。

10、轴色:红、粉、白等。

11、籽粒深度:取有代表性鲜果穗5穗,在果穗中部截断,测定整棒直径与棒轴粗度的差值除以2,取平均值,用cm表示,保留1位小数。

四、产量1、鲜整穗产量(1)小区产量:甜玉米试验称取小区中间4行的鲜果穗(去苞叶)重量;糯玉米试验称取小区中间3行的鲜果穗(去苞叶)重量,单位以kg表示,保留2位小数。

国家玉米记载标准完整版

国家玉米记载标准完整版

国家玉米记载标准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普通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调查项目和标准物候期A.1.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日/月表示,下同。

A.1.2出苗期:全区有50%穴数幼苗出土高达2cm时的日期。

A.1.3苗势:幼苗健壮程度,分强、中、弱三级。

A.1.4抽雄期:全区50%以上的植株雄穗顶端露出顶叶的日期。

A.1.5吐丝期:全区50%以上的雌穗抽出花丝的日期。

A.1.6散粉期:全区50%以上的雄穗主轴散粉的日期。

A.1.7成熟期:90%籽粒出现成熟黑层的日期。

A.1.8生育期:从出苗到出现成熟黑层的天数。

农艺性状A.2.1叶(芽)鞘色:展开2叶之前,目测幼苗第一叶的叶鞘出现时的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等。

A.2.2 叶片色:在植株生长到3-4叶时目测,分淡绿、绿、深绿等。

A.2.3 雄穗分枝:散粉盛期目测10株雄穗一级侧枝数目,求其平均值。

A.2.4 颖壳颜色: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1/3处的颖壳,分绿、紫等。

A.2.5 花药颜色: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1/3处新鲜花药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黑紫等。

A.2.6 花丝颜色:吐丝期,新鲜花丝长出约5厘米时观测雌穗新鲜花丝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黑紫等,调查一次重复。

A.2.7 穗柄长度:腊熟期在小区边行选择10株剖开果穗苞叶,测量穗柄与穗位节间长度的比值,求其平均值。

A.2.8 果穗与茎秆角度:腊熟期观测果穗与茎秆角度,用<45°、≥45°表示。

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A.2.9 苞叶长短:收获前观测果穗和苞叶。

果穗明显露出苞叶定为短,当苞叶刚好覆盖果穗或略超出果穗定为中,苞叶明显超出果穗定为长。

A.2.10 成株叶片数:分别在植株第三叶、第五叶、第十叶和第十五叶点漆标记,在乳熟期统计10株全株叶片数,求其平均值。

附3玉米品种试验记载项目及其标准

附3玉米品种试验记载项目及其标准

附3 玉米品种试验记载项目及其标准一、生育期调查记载标准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下同)。

2.出苗期:全区幼苗出土高约3cm左右的穴数达60%的日期。

3.抽雄期:全区60%以上的植株雄穗顶端露出顶叶的日期。

4.吐丝期:全区60%以上的植株雌穗抽出花丝的日期。

5.成熟期:全区90%以上植株籽粒硬化及苞叶呈现成熟的固有颜色。

6.生育期(天):从播种次日到成熟的生育天数。

二、特征特性调查记载标准1.株高:乳熟期选有代表性的10株,测量地面至雄穗顶端的高度。

(平均数/cm,0位小数)。

2.穗位:乳熟期选代表性10株,测量地面到最上部果穗着生节的高度。

3.茎粗:乳熟期选代表性10株,测量地上第二节间中部茎的直径(平均数/cm,1位小数)4.穗柄长度:乳熟期选代表性10株,测定穗着生茎节至穗基部长度,(平均数/cm,0位小数)。

5.叶数:选代表性10株,测定其真叶总数。

(求其平均数,片/株,保留小数后1位)。

6.株型:抽雄期后调查植株的株型,分紧凑、半紧凑、平展。

7.茎色:抽雄期后调查植株的茎色,分浅绿、绿、深绿、浅紫、紫、深紫等。

8.花药色:散粉期调查植株雄穗的花药颜色,分绿、黄、橙、浅紫、紫、深紫等。

9.花丝色:吐丝期调查植株雌穗的花丝颜色,分黄、浅绿、绿、黄、橙黄、粉、紫红、深紫、上粉下绿等。

特异株要单独记载,计算比率。

10.穗型:分圆柱型、长柱型、锥型、长锥型、短锥型。

11.轴色:分白、淡红、红、紫等。

12.粒型:分硬粒、马齿、中间型。

13.粒色:分白、黄、浅黄、桔黄、浅紫红、紫红、黄白等。

14.整齐度:用异型株比率(%)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株高与群体平均株高相差大于±20cm的植株≤5% 10%-5% ≥10% 穗位与群体平均穗位相差大于±15cm的植株≤5% 10%-5% ≥10% 丝色与群体丝色不一的植株≤2% 2%-5% ≥5% 轴色与群体轴色不一的植株≤2% 2%-5% ≥5%性状达到不整齐,表明该品种一致性、整齐度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1 of 1
玉米性状调查记载标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状调查记载标准
性状名称 出苗期 保苗数 行长 行距 行数 前期倒伏 吐丝期 株高 穗位 倒伏 倒折 小斑病 大斑病 灰斑病 纹枯病 观测时间 (播种后天数) 5-8 30 30 30 30 吐丝前 50-60 85-95 85-95 85-95 85-95 85-95 85-95 85-95 85-95 观测对象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5穗样本 5穗样本 5穗样本 5穗样本 5穗样本 数据单位 月/日 株/小区 米 厘米 行/小区 株/小区 月/日 厘米 厘米 株/小区 株/小区
1-9级,1=最好 1-9级,1=最好 1-9级,1=最好 1-9级,1=最好 1-9级,1=最好
观测说明 全区50%的幼苗露出地面1厘米的日期 间苗后,计数收获区全部幼苗。 第一株和最后一株的距离加一个株距 收获区总宽度除以收获区行数 计数收获区行数 计数收获区前期倒伏数 全区50%植株花丝露出苞叶1厘米的日期 从地面到雄穗顶端的高度,连续测量3株,取平均。 从地面到最高果穗着生节位的高度,连续测量3株,取平均。 从地面开始倾斜超过45度角的株数 地面以上穗位以下茎秆弯折的株数 根据叶斑病分级标准进行。主要症状为:2-3厘米条形斑点,不越过叶脉。 根据叶斑病分级标准进行。主要症状为:长20-30厘米梭形或长纺锤形大斑。 根据叶斑病分级标准进行。主要症状为:平行于叶脉的规则褐灰色病斑。 根据最高发病部位占穗位高度的百分率为参考进行评级。主要症状为:从茎秆基部开 始,在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扩展融合成不规则形或云纹状大病斑。按茎 秆上发病长度占穗位高度的比例换算级别。 根据叶斑病分级标准进行。主要症状为:叶面上有铁锈色的斑点,穿透叶背。 计数收获区内感病株数。主要症状为:植株矮化,叶色浓绿,叶背面粗糙
锈病 85-95 玉米粗缩病 85-95
玉米矮花叶病 85-96
株/小区 株/小区
黑粉病 丝黑穗病 茎腐病 秃尖度 收获株数 空秆数 收获穗数 小区果穗重 小区籽粒重 出籽率 籽粒含水量 标准产量 行粒数 穗行数 穗长 穗粗 百粒重
85-95 85-95 85-95 85-95 收获时 收获时 收获时 脱粒前 脱粒后 脱粒后 脱粒后 脱粒后 室内考种 室内考种 室内考种 室内考种 室内考种
计数收获区内感病株数。主要症状为:植株矮化,叶片上有平行于叶脉的褪绿条纹。 计数收获区内感病株数。主要症状:在果穗、茎秆、叶片、雄穗上产生白色的瘤状突 株/小区 起。后期病瘤破裂,散出大量黑粉。 计数收获区内感病株数。病株雌穗短小,不吐花丝,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大黑粉 苞。后期有些苞叶破裂散出黑粉,即病菌的冬孢子。黑粉一般黏结成块,不易飞散,内部 株/小区 夹杂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这是与瘤黑粉病的主要区别。 株/小区 基部第一二节间变色、变软、腐烂的株数 1-9级,1=最好 果穗顶端结实情况,结实到顶最好。 收获区内所有植株的数量,含倒伏、倒折株。 植株正常,果穗结实不正常(无穗或结实少于50%)的株数(不包括自交苗、小苗或由 病虫害导致的异常株)。 计数收获区内的总收获穗数。 公斤 所有收获果穗的重量,保留2位小数。 公斤 所有收获籽粒的重量,保留2位小数。 % 出籽率=样本籽粒重/脱粒前样本果穗重*100 % 称取籽粒重量后,立即 用水分仪测定籽粒水分含量,保留2位小数。 公斤/亩 标准产量=(100-籽粒含水量)/86×(小区籽粒重/收获区面积)×666.7 计数果穗单行籽粒数,取5穗平均。 取5穗平均。 厘米 测量从穗基到顶端的长度,取5穗平均。 厘米 测定并排5穗果穗中部的宽度/5。 克 随机称取100颗籽粒的重量,取3次平均。
玉米叶斑病评级标准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7级 9级 全株叶片无病斑。 叶片有零星病斑(占总叶面积1%左右)。 有少量病斑(占10%以下)。 有中量病斑(占10-25%)。 下部叶片有多量病斑(50%以上),大片枯死。上部叶片有中量病斑(10-25%)。 下部叶片枯死。中部叶片有多量病斑,出现大片枯死。上部叶片有中量病斑。 全株基本枯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