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内容: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两个唱段,学习相关京剧知识。

学情分析:高二(7)班是个文科班,虽然比较活跃,但整体音乐基础不是很好,对于京剧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兴趣,因此调动学生的兴趣应该从课堂的一开始就要入手。

接这个班的音乐课已经有一个多学期了,了解到他们比较喜欢老师带着唱歌,所以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他们学唱京剧唱腔,拉近学生与京剧艺术的距离。

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

2、初步认识京剧艺术,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学习相关知识。

3、通过聆听和学唱京剧,感受、体验作品的艺术特点。

体会“梅派”京剧艺术唱腔的魅力。

通过学习,认识到京剧不仅是国粹,更是属于世界的,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重点:1、聆听京剧唱段,体验作品的音乐特点及情感内涵。

学习京剧相关知识,初步感受京剧文化的艺术魅力,培养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2、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体验梅派唱腔的美。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讨论京剧艺术特点,学唱京剧唱腔。

教学方法:利用视、听结合,教师精准讲解,鼓励学生学唱京剧唱段,加深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培养喜爱此国粹艺术的情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视频:李玉刚《新贵妃醉酒》提问:视频中演员是谁?他借用了哪种戏曲艺术形式?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

二、新课1、京剧的起源提问:同学们了解京剧吗?知道京剧的起源吗?出示课件,结合教材54面的导言和59面的知识进行讲解。

备注: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

它是通过汉剧、徽剧、昆曲、秦腔相互影响,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而成的。

1790年徽班“三庆班”入京为乾隆的八旬“万寿”祝寿。

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习称“四大徽班”。

“四大徽班”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

在不断的同台演出中,逐步以徽调的“二簧”和汉调的“西皮”为基调,又吸收昆曲、秦腔以及梆子等戏曲的曲调、演技,揉和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戏种——京剧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希腊的悲剧与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对后世的戏剧发展都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京剧大师梅兰芳》公开课教案

《京剧大师梅兰芳》公开课教案

授课内容:《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内容旨在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表现能力,掌握必要的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京剧的艺术特征,做到京剧的产生、发展的历史沿革及主要的代表人物。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第一节。

本课选用《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与《海岛冰轮初转腾》两个作品,通过作品的赏析,感受京剧中南梆子和四平调的唱腔特征。

京剧离学生不近,京剧的唱腔更甚。

课中要求感受、体验南梆子和四平调的特点,没有好的引导学生可能无从下手,从而给京剧音乐的赏析带来困难。

课中还设置模唱唱段让学生亲身体会唱腔特点,如能很好地利用这点,定能使学生很好地直接感受、体验、表现京剧音乐。

课中还提供了梅派京剧的唱腔及创新演唱视频,通过欣赏观看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了解梅兰芳艺术生涯及梅派唱腔的风格特点。

【学情分析】经过初中对京剧的行当,伴奏乐器等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逐步了解了京剧. 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电影、电视、广播、杂志、互联网等积累起来的京剧知识也为本课作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

对于两百多年历史的国粹,学生只知其名而不原闻其声,仿佛离学生的距离太遥远,由于节奏缓慢等特点不能很快被学生所接受,部分学生对京剧依旧存在着偏见,,必须正确引导并结合生活培养对京剧的爱好,实进一步健全学生的审美观。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认识和辨别细腻欢跃的南梆子和委婉缠绵的四平调的唱腔特点。

过程与方法:2、初步认识京剧产生、发展的简单历史,知道京剧艺术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认识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

情感态度、价值观:3、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音乐特点及情感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音乐特点及情感内涵;了解梅兰芳大师。

难点:京剧的唱腔特点。

【教学策略与手段】1、本教学设计以人文主题为明线,知识技能为暗线,采用发现探究、开放生成式教学模式,即“创设情景、互动探究、开放生成”。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设计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设计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设计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第四中学何剑一、教材分析高中音乐欣赏教材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一一京剧,将京剧上升到国宝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暗示。

教材从京剧大师梅兰芳入手,通过了解、学习、尝试,旨在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表现能力,掌握必要的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和技能,初步认识京剧艺术的特征,了解京剧艺术以及京剧艺术的发展历史。

教材注重京剧学习中的欣赏,让学生从欣赏的角度了解京剧的唱腔。

从而更多的学习了解京剧:了解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古希腊的悲剧、喜剧,印度的梵剧,国粹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中国的戏曲。

在中国的戏曲中,京剧被誉为、学情分析学生对京剧不了解,对京剧为什么被称为“国粹不理解,对京剧在世界上的影响,更难有深刻认识,更无法做到珍视中华传统文化——京剧;通过说说国粹、感受体验京剧;培养学生珍视我国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

才能真正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说说国粹、了解京剧知识、欣赏京剧、感受体 验京剧等活动,让学 生对京剧有 生初步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 华。

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关注京剧,使学 国人独有的,精神文化的 2、领悟 文化。

了解京剧在世界上的影响,从而更加珍视 华传统文化 京剧; 中华文化的精 神风采和独具魅力的中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一一京剧的起 源、京剧的行当、京 剧的四大工夫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

2、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培养学生 珍视我国的国粹一一 京剧的思想感情。

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 文化的精华。

精神 五、授课年级: 高一年级 六、授课课时: 一课时 七、授课课型: 欣赏课八、教学内容:《国之瑰宝——京剧》九、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在这么长的历史中出现许多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后来,经过岁月的积淀慢慢的成为了我们国家的精髓,最后把他们叫做国粹,我想问问大家你知道有哪些国粹吗?生:略师:有中医、国画、书法、京剧等等。

教学设计《京剧大师梅兰芳》

教学设计《京剧大师梅兰芳》
[播放视频“民族气节”]
师:同学们,是什么折服了上田宏?
师:对,大义凛然的民族的气节,就是这样一种高贵的爱国主义的民族气节,让一个曾经是我们民族敌对的日本的民众都对他产生了一种由衷的敬意。
生:民族气节。
【讲授】课堂小结
师:是啊,作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他热爱戏曲,传承着民族文化;作为京剧“梅派”创始人,他投身戏曲,创新者民族文化;作为一名爱国者,他德艺双馨,用生命谱写着民族文化。如今,一代名师虽离我们远去已有半个多世纪,但历史不会忘记,作为中华民族传承者的我们更不会忘记,同学们,就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位京剧大师的名字——[学生一起说]梅兰芳!
【讲授】感悟梅兰芳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之美
师:至此,我们感受了梅派细致委婉的唱腔之美,细腻柔和的伴奏之美、典雅流畅的身段之美以及抑扬顿挫的念白之美,这便是梅兰芳浓浓的的艺术之美的魅力所在。但我想,作为一个日本的漫画家上田宏,梅兰芳先生的身上应该还有另外一种魅力在折服着他,使他坚定不移地以他为原型创作漫画吧。那么究竟又是什么呢?
3、能力目标:
学唱京剧片段,感受唱腔之美; 学念京白片段,揣味念白之韵;学练京舞片段,体验身段之美。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感受其艺术表演特点。
【教学难点】感知体验梅派唱腔、念白、身段等特点。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讲授】感受梅派细腻柔和的伴奏之美
①师:那么刚才在我们静心聆听梅派的唱腔之美的同时,不知大家是否注意了伴奏,首先请告诉老师,京剧中伴奏乐器通常是什么啊?
师:那京胡的音色是怎样的呢?
[播放京胡音色]
②师:那么现在请听,你觉得京胡这种高亢嘹亮的音色在这里明显吗?

高中音乐鉴赏《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设计

高中音乐鉴赏《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设计

高中音乐鉴赏《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了解梅兰芳的生平及其对中国京剧艺术的贡献。

o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梅兰芳代表剧目中的主要唱段和表演特点。

o学生能够掌握京剧基本行当(生、旦、净、末、丑)及梅兰芳所擅长的旦角艺术特点。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感受京剧艺术的能力,提高音乐鉴赏水平。

o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不同京剧唱段和表演风格的能力。

o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提升综合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o培养学生尊重艺术、尊重艺术家的价值观,理解艺术创作的艰辛与价值。

o引导学生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重点:梅兰芳的生平与艺术成就,京剧旦角艺术的特色,梅兰芳代表剧目的欣赏与分析。

-难点:京剧表演艺术的细腻之处,如唱腔、身段、表情的综合理解;梅兰芳艺术风格的独特之处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梅兰芳生平及京剧基础知识。

-讨论法:分组讨论梅兰芳代表剧目的艺术特色。

-案例分析法:深入分析《贵妃醉酒》等经典唱段。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视频、音频资源展示京剧表演,增强直观感受。

四、教学资源-教材:《高中音乐鉴赏》及相关京剧艺术书籍。

-教具:多媒体教室、投影仪、音响设备。

-多媒体资源:梅兰芳生平纪录片、京剧经典唱段视频、音频。

-实验器材:无(本课为鉴赏课,不涉及实验操作)。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的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讨论,组长负责协调和记录。

-课堂纪律:明确课堂规则,如手机静音、举手发言等,通过表扬和适当提醒维持纪律。

-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讨论、表演出色的学生给予表扬或小奖励,激发学习积极性。

七、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设计选择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对梅兰芳生平和京剧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通过作业了解学生对京剧艺术理解的深度和广度,给予个性化反馈。

中职音乐教案:中国戏曲与曲艺——京剧大师梅兰芳

中职音乐教案:中国戏曲与曲艺——京剧大师梅兰芳
2、成就
梅兰芳先生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梅兰芳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3、代表作品
代表戏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思凡》、《游园惊梦》等。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梅派艺术传人有李世芳、张君秋、言慧珠、杜近芳、梅葆玖等。
(二)京剧
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喜剧艺术,那就是古希腊的悲剧、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在中国戏曲中,京剧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二、新课教学
(一)梅兰芳
1、生平
梅兰芳(1894年~1961年),字畹华,艺名兰芳。汉族,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也常跟着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戏,10岁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马旦。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擅长旦角,扮相端丽,唱腔圆润,台风雍容大方,被称为旦行一代宗师。我国四大名旦之首。他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设计: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设计: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在当今社会中,传统文化正逐渐淡化,甚至有些人因为对西方文化的崇拜而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误解和轻视。

因此,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变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制定了一份《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旨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艺术的价值,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梅兰芳的生平和艺术成就,让学生感受到传统艺术的历史深度和文化价值。

2、让学生了解京剧基本功的重要性,懂得如何运用京剧基本功来表演角色。

3、通过观看京剧表演和自己模仿表演,提高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情与追求。

4、让学生懂得如何欣赏京剧,学会用心去体验京剧的表演,享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5min)(1)师生讨论,先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2)寓教于乐。

播放梅兰芳的艺术录像,让学生感受到京剧的唱念做打,体验京剧的魅力。

2、学习梅兰芳(30min)(1)生平介绍。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资料介绍,了解梅兰芳的生平和事业。

(2)艺术成就。

学生看梅兰芳的表演片段,然后根据老师提供的参考资料,对她的表演进行分析和评价。

3、京剧表演(45min)(1)授课环节。

老师在黑板上详细讲解京剧的基本功以及表演方法,并且让学生感受和模仿。

(2)表演环节。

学生自己表演京剧,老师在旁边给予指导和意见。

同时,老师也可以表演,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京剧表演。

4、讨论环节(30min)(1)师生互动。

老师带领学生们进行互动讨论。

(2)学生发言。

学生们就自己的表演和对京剧的认识发表自己的看法。

5、实践应用(30min)(1)交流对话。

老师和学生就艺术鉴赏及参观京剧的方法开展交流对话。

(2)实践应用。

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写一篇关于京剧鉴赏的文章,并标题为“我与京剧”。

三、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过程可得出以下表现:1、学生学习了京剧基本功,有了初步的表演经验。

2、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深入了解了梅兰芳及京剧的历史文化价值。

3、学生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对艺术正确的认识和观念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音乐鉴赏《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设计

音乐鉴赏《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设计

音乐鉴赏《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京剧艺术及其代表人物梅兰芳;2. 培养学生对京剧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3. 通过学习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京剧的起源与发展历程;2. 梅兰芳的生平和艺术成就;3. 京剧的音乐、唱腔、表演、服饰等特色;4. 欣赏梅兰芳的代表作品《宇宙锋》、《贵妃醉酒》等;5. 分析梅兰芳的艺术风格和魅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京剧艺术及其代表人物梅兰芳,欣赏梅兰芳的代表作品;2. 难点:深入理解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京剧的独特魅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音乐、唱腔、表演、服饰等特色;2. 欣赏法:播放梅兰芳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3. 讨论法:分组讨论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京剧的独特魅力;4.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京剧表演,体验京剧的艺术乐趣。

五、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京剧艺术;2. 讲解:讲解梅兰芳的生平和艺术成就,让学生了解这位京剧大师;3. 欣赏:播放梅兰芳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音乐、唱腔、表演等特色;4. 分析:分析梅兰芳的艺术风格和魅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京剧艺术;5. 讨论:分组讨论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京剧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6.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京剧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京剧的艺术乐趣;8.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京剧艺术。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和认知程度;2.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表演,评估他们对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京剧的独特魅力的理解;3. 收集学生作业,评估他们对京剧艺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京剧大师梅兰芳》;2. 视频资源:梅兰芳的代表作品《宇宙锋》、《贵妃醉酒》等;3. 图片资源:梅兰芳的舞台形象、京剧的服饰、道具等;4. 网络资源:有关京剧和梅兰芳的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8节《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5例(2009-11-03 14:10)分类:一课多案标签:曾倩雯音乐教案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1一、学生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

高一学生已是一个拥有一定知识量,具有一定分析能力的学习群体。

他们正处于由半成熟半成人逐步走向成人化的关键时期,因此,一方面,他们仍保留着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非常活跃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另一方面又体现出渴望独立学习和思考,在课堂上希望能在教师适当引导、鼓励下,在教师尊重学生个人情感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样有效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他们提供自主参与学习,合作活动的平台,以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京剧艺术的初步学习,再加上电视等媒体的耳闻目染,及平时课外知识的积累,高一学生对京剧艺术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二、教材分析:本课《京剧大师梅兰芳》是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的内容。

梅兰芳是传统京剧领域中四大名旦的“首席”,他首创了“梅派”,为京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更可贵的是他“德艺双馨”,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人格情操。

由梅兰芳先生引领我们再度走进京剧世界,我们会更深刻地领悟到真正伟大的艺术来自艺术美和心灵美的高度结合,从而激发起学生高尚的内心情感,再以情感激发兴趣,以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首先能让学生主要通过聆听、欣赏两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情感内涵,初步了解由梅兰芳先生首创的“南梆子”和由梅兰芳先生从其他戏曲唱腔中吸收革新来的“四平调”的唱腔特点,及梅兰芳先生的梅派艺术表演特点;其次能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梅兰芳先生的高尚人格、艺术成就及生平,能让学生感动于梅兰芳“德艺双馨"的品质,领悟“真正的艺术”的含义;最后能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巩固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及一些基本常识,知道京剧艺术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认识和了解,能够让学生感动于梅兰芳“德艺双馨”的品质,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并能由此重新审视艺术的真正内涵和价值观,并进一步产生对京剧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2.知识目标:1)聆听欣赏两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能够让学生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情感内涵,初步了解和感受“南梆子”和“四平调”的唱腔特点,及梅兰芳先生在剧中的表演特点;2)认识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生平、艺术成就及艺术表演特点;3)巩固京剧产生、发展的历史及一些基本常识及京剧艺术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3.能力目标:学唱一句“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揣摩京剧的韵味。

四、教学重点:1.了解梅兰芳先生的艺术成就,感受他的艺术表演特点;2.感受体验《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两个唱段的情感内涵,以及南梆子、四平调的唱腔特点。

教学难点:学唱一句“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五、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过程总体结构设计为4个环节:1.以一组层递性的提问结合学生的活动为导入揭示本课课题;2.围绕“梅兰芳”,学生就课前收集的资料上台交流,教师补充、总结;3.在教师引导下,以欣赏感受两段唱腔为重点,感受梅派艺术“唱、念、做、打”的特点;4.设疑讨论,升华本课主题,进一步激发学生高尚的情感。

课前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梅兰芳”的各种资料。

课前教师准备:布置教室环境,张贴生旦净丑的画像和名角的演出剧照,摆设京剧场面中的常用乐器:京胡、京二胡、鼓、锣、钹、铙等等,播放经典京剧唱段。

(设计意图:运用情景创设法,营造教学氛围,也使课前十分钟充满乐趣。

)(一) 导入:以老师一组层递性的提问结合学生的活动,顺势揭示课题。

(约5分钟)1. 老师:1)同学们,我国的国粹是什么?(学生齐答:京剧)———这是一个基础性的知识,学生都能回答。

2)京剧是北京的地方戏吗?(这一问题的目的在于巩固复习“京剧的起源”: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先后进京献艺。

徽班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种以徽调“二黄”腔和汉调“西皮”腔为主,兼收其他地方戏曲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

由于形成于北京,因此叫京剧,但它不是北京的地方戏。

京剧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3)京歌《唱脸谱》中唱道:“四击头一亮相”,“四击头”指什么呀?(“四击头”指的是鼓锣钹铙齐扣。

这一问题要结合学生活动:请四位同学上台,各司鼓、锣、钹、铙,再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亮相动作。

其他同学齐唱“四击头一亮相”完,鼓锣钹铙要齐扣一声,同时一同学摆亮相动作。

)4)京剧的“四大名旦”是谁?(答:梅兰芳,尙小云,荀慧生,程砚秋)这一京剧小知识为引入课题做了一个铺垫。

5)其中,哪一位在抗日战争期间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人演出?2.揭示课题:同学们,京剧是我们的国之瑰宝,京剧大师梅兰芳更是京剧艺术世界中的一朵奇葩。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梅兰芳先生和他的京剧艺术。

(导入环节设计意图:初中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二单元“梨园撷英”中也有京剧一课,这样设计导入,检验巩固复习了学生的京剧基础知识,配合小活动的形式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与参与积极性,热烈的气氛会给课堂带来第一个小高潮,同时也完成了一部分教学目标。

)(二)学生活动:围绕“梅兰芳”,学生就课前收集的资料上台交流,老师补充总结。

(约10分钟)1. 老师:课前,我请大家通过上网收集或阅读有关资料来了解梅兰芳先生,相信现在大家一定有很多的信息要交流一下,我们有请文娱委员上台主持!(掌声欢迎)同学们在文娱委员主持、组织下,上台就梅兰芳先生的生平、艺术作品、艺术成就、及高尚人格等方面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引导学生采用课堂交流法。

在课堂上自主上台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也是一个共同学习的过程。

同时也避免了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老模式。

这种角色的变换,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新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使学生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能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辛苦收集来的成果并得到认可,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老师进行补充、总结。

在这里,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直观教学法与讲述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整合学生的交流信息,首先结合梅兰芳的光辉感人故事总结:真正伟大的艺术来自艺术美和心灵美的高度结合;再系统给学生介绍梅兰芳艺术生涯的三个不同阶段:早期、中期、晚期的主要艺术活动和艺术成就,并总结:梅兰芳一生的艺术活动,体现了不断的创新和革新、精益求精的精神。

(三) 欣赏:(南梆子)《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京剧《霸王别姬》选段)(约12分钟)1. 老师:梅兰芳先生通过毕生的钻研和努力,终于集京剧旦角艺术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马旦行当为一炉,创造出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世称“梅派”,成为中国旦角创艺立派的第一人。

他的代表作数不胜数:《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宇宙锋》、《天女散花》、《穆桂英挂帅》等等。

他的一生塑造了无数个性鲜明、美丽的妇女形象。

首先,让我们来一睹梅兰芳先生在京剧《霸王别姬》中的表演风采!2.老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说说“霸王别姬”的故事:霸王项羽与汉刘邦约定以鸿沟为界,各自罢兵。

汉元帅韩信命李左车向项羽诈降,以诓项羽进兵。

韩信在九里山使用十面埋伏计,将项羽围于垓下。

项羽冲突不出。

营中听得四面楚歌,项羽怀疑汉兵已尽得楚地。

楚军军心动摇,八千子弟兵行将散尽。

妃子虞姬为了给项羽消愁解闷,强作欢颜,劝酒舞剑,最后自刎而亡。

2)请同学们一起背诵一下《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3. 欣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1)老师:首先我们来欣赏其中的一个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这一唱段是在项羽兵败异常焦急而又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虞姬劝他等候救兵;此时,项羽感到困乏,虞姬又劝他休息一会儿,项羽睡着后,虞姬步出帐外,以期驱散愁情的情况下演唱的。

2)带领学生朗读唱词,体会唱词涵义和情绪:“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

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

”(情绪:忧愁,凄凉)3)欣赏视频,感受唱段的节奏,速度有何特点?表达了何种情绪?梅兰芳的嗓音、念白、做工身段有何特点?(设计意图:课标“活动建议”: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倡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和体验,在聆听音乐时,可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聆听。

)4) 在老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交流、总结:(此环节中,可回放《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片断,让学生反复体验)唱段的节奏较平稳,速度较慢,色彩清丽悲凉,抒发了内心的忧虑和悲怆,渲染了激战前夜难耐地寂静和凄凉。

梅兰芳的嗓音脆亮、甜润、宽圆;念白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身段优美轻盈,俏丽大方。

无论口、眼、身、手俱充满感情,成功塑造了美丽、忠义的虞姬形象。

5) 老师介绍:南梆子唱腔这一唱段的唱腔特点:节奏平稳,速度较慢,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性,显得十分细致优美。

是梅兰芳先生独创的“南梆子”唱腔。

“南梆子”唱腔十分擅长表达细腻柔美的情致,所以在传统戏中,“南梆子”只有旦角和小生唱。

6) 跟随VCD,学唱一句“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设计意图:感受、体验、认识、理解音乐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学唱,哪怕只学唱一两句。

)(解决学唱难点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京剧真的很难学唱,无论是一字多音的拖腔,糅合了多种装饰音的旋律,还是每个唱句的起落,与伴奏音乐的配合,更有那京剧韵味的揣摩。

因此,对同学们的学唱要求,不求达到十分,五六分就可以,目的在于使同学们通过学唱,能够注意并感受到京剧拖腔的美,糅合了多种装饰音旋律韵味的美,唱句的起落与乐队伴奏配合的美等等。

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聆听与模唱,并结合老师的范唱、指导、指挥等手段,来解决学唱的难点。

最后还可以请一位同学上台结合动作表演一下,以激发学生兴趣。

)四) 欣赏:(四平调)《海岛冰轮初转腾》(京剧《贵妃醉酒》选段)(约10分钟)1.(课件出示梅兰芳饰演的杨贵妃剧照)老师介绍剧情:唐玄宗李隆基宠爱杨玉怀,并册封其为贵妃。

一天,玄宗与杨玉怀相约在百花亭饮宴赏花。

玉环在亭中久候,而不见玄宗驾临。

后太监向玉环禀告:玄宗已转驾西宫去约会梅妃。

杨玉怀哀怨自伤,乃在亭中独饮,沉醉而归。

2.欣赏视频,感受“四平调”的唱腔特点,及梅兰芳的表演特点。

3.1)在老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交流、总结“四平调”唱腔特点:华丽委婉。

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杨玉怀自怨自艾的惆怅心情。

2)老师介绍:梅兰芳先生不仅独创了很多优美的唱腔,并且还广泛吸收其他地方戏曲中的唱腔来丰富京剧的声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