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管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管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依据教育目的,运用特定的手段和方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有效地实现教1.教育管理:育目标的活动。管理教育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和要求。重要原则为效能性原则,民主性2.教育管理原则:原则,公平性原则。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3.组织文化: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以组织的总目标为中心,运用系统方法建立分层的目标体系,通过分权调动目标管理:4.

被管理者的能动性,从而有效地完成组织任务。在一定的组织和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领导者运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领导:5.

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 6.学校效能:指学校选择目标的适宜程度及实现学校功能的程度。校长负责处理学校的日常教学科研活动,校长全权代表学校并负责赋予校长校长负责制: 7.

同时健全学校领导机构核心机制。由上级机关领导,校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和财务权,长全面负责,党支部监督保证,教代会民主参与管理,组成的学校领导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管理跨度:8一个主管人员或部门直接管辖的下属人员或部门的多少。:是领导者的言语指令(命令、建议、劝告)和非语言指令(榜样示范)引起被9.职能影响力是领导者将个人意志以领导者做出预期反应的感召力量,它在本质上是权力作用的人格表现,各种方式施加到他人身上的能力。:一个组织瞄准一个比其绩效更高的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取得更好的成绩,超越10.标杆学习标杆,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11.知识管理:在组织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

的资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适应市场的变迁。

12.组织承诺:组织承诺一般是指个体认同并参与一个组织的强度。在组织承诺里。个体确定了与组织连接的角度和程度,特别是规定了那些正式合同无法规定的职业角色外的行为

13.教育管理学:狭义,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构建学校和社区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立和健全学校组织及其运行机制,优化办学资源,调动全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的一门现代科学。

14。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教育事业进行组织管理的各项制度的总和。它涉及教育系统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隶属关系、权力划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其外延包括以教育领导体制、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制度。

简答题

1.全面质量管理

概念:把组织管理,数理统计和现代科学紧密的结合起来,建立了以整套质量保障保障体系,是质量管理工作了更高阶段。

企业或其他任何组织存在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服务对象做贡献,满足其需求。

从整体出发把握质量。

好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质量管理以预防为主。

质量管理必须科学化

通过组织落实实现质量保障,

亚当斯公平理论、2.

①人们通常将自己的投入和所得之比与另一个与自己条件大体相当的人的投入与所得之比进行比较,若两者相同,则使人产生公平感,反之,则使人产生不公平感(这里的投入与所得是广义

上的,比如所得不仅是指工资奖金,还包括非工资非奖金,如荣誉等)。

②当人们产生不公平感时,会想办法予以消除。

如何消除不公平感:谋求增加自己的报酬;设法降低他人所得;设法增加他人的投入;设法减少自己的投入(以上四种都不容易实现);换参照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阿Q精神。

3、法约尔管理理论

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管理活动

倡导管理教育

提出五大管理职能,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提出了一般管理的14项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人员报酬;8.集中;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队精神。

4、学习型组织内涵理念,修炼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也要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

组织方法:发现、纠错、成长。组织核心:在组织内部建立“组织思维能力”。学会建立组织自我的完善路线图。组织精神:学习、思考和创新。组织的关键特征:系统思考。组织学习的基础:团队学习。

修炼:建立愿景,团队学习,改变心智,自我超越,系统思考。

5、目标管理主要观点

目标管理以组织的总目标为中心,运用系统方法建立分层的目标体系,通过分权调动被管理者的能动性,从而有效地完成组织任务。

主要观点:

重视人的因素,权力下放,上下级关系平等尊重。

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将组织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各单位各员工的分目标。

重视成果,效益优先。

员工参与管理。以自我管理为中心,强调自我评价。

6、领导和管理的区别

领导和管理都是为了追求效益,实现组织目标。

(1)但管理更侧重于遵循规章制度,照章办事,运用科学方法,强调刚性。

而领导更关注人,重视人的需要,情感,人际关系和沟通,强调柔性。

(2)管理重在控制和解决问题,领导重在激励和鼓舞员工。

(3)管理具有当前性,局部性,是计划。领导具有超前性,全局性,关注长远方向战略。(4)管理旨在维持秩序,领导则要变革创新。

7、马克斯.韦伯科层制理论

职位分类,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

权力分层,按照等级原则,每个层次有不同职务,责任和权力。

法定资格,每个岗位人员必须称职,通过正式考试或教育训练实现。

委其责任,除了规定必须通过选举产生的,官员是委任的。

遵纪守法,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

理性关系,只讲理性原则,不讲感情。

管理者不属于管理单位的所有者。

8、霍桑实验及其观点,启示

进行霍桑工厂的一系列实验,分为四个阶段: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群体实验。结论是,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能力存在提高职工的满足度。.

启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有效沟通是管理中的艺术方法。企业文化是寻求效率逻辑和感情逻辑之间的动态平衡的有效途径。

9、简述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主要观点

缺乏保健因素,会使人产生不满足感,但有了它也不会使人产生多大的工作积极性,只有当组织具备了激励的因素时,它才能使人产生满足感与工作积极性。其中保健因素有:企业政策、监督,人际关系,工作条件;激励因素有:成就,认可,责任,提升,发展余地,工作本身。

10、教育管理学高效性原则,内涵,及考核基本方法

含义:教育管理活动中要合理的组织和利用人、财、物和时间等资源,从而获得较高的效率和效益。

2、贯彻要求

(1)提高用人效益(科学安排干部,知人善任,用人之长;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把目标职务权力责任四位一体的分配给合适的干部;要关心人,注意协调人际关系激励士气,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2)提高财物利用率(尽力做到物尽其用,财尽其利,以最小的财力物力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提高时间利用率(合理控制和利用时间,把主要时间花在最主要的情况上,有勇气并果断地拒绝不必要办的事、次要的事;要把最重要、最困难的工作放在功效最高的时间去做。)

论述题

1.试论学校自主办学的必要性及限度

必要性:

1)是政府职能转变、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①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 加入 WTO后的国际规则, 信息技术的普及等因素都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趋势预示着政府与高校关系的重塑与再造,转变高等学校从属于政府部门的地位,使之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实体。

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为提高管理水平与竞争力, 补充新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就必然向高校提出要求, 高校在拥有较多办学自主权而成为真正办学实体后, 才有可能及时地根据市场需要调整课程体系、学科设置, 培养创新人才。

2)是高等教育本质规律的客观需要与内在要求。

生产力对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最终决定了高等教育必须建立一种能够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机制, 并使其作为主体, 形成一种价值判断和选择的功能, 以保证教育机制的有效发挥, 这最终有赖于一种适应其目的实现的管理制度的确立。高校自主办学正是顺应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制度形式。

3)是实现高校社会职能, 丰富高校资源的重要手段。

国家给予高等教育以办学自主权,从而保证了整个高等学校系统充分实现人才培养、发展科学文化、服务社会三大职能, 满足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就业的需要, 真正做到利用市场和价格体系调配高校资源, 彻底改变资源浪费与资源配置现象。

4)是激发高校学术创新, 改变高校学术风气僵化的外在要求。

在我国多数高校学术空气僵化, 学术浮躁之风盛行, 学术创新乏力, 造成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质量滑坡。要改变这种状况, 必须有效规制高校行政权力, 为学术创新以及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创造条件。

限度:

高校高度集权的管理传统,政府与高校间长期存在着依附或隶属关系。在我国, 政府管得太宽, 统得过死, 高校缺乏办学自主权, 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高等学校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化进程, 也使得各高校不能根据市场需要灵活地作出调整。

2.教育行政集权制与分权制各有什么利弊

1)集权制

①利:

A.可以统一国家的教育目标、方针、政策和法规,统筹规划,全面安排;

B.可以有效地调节各地区的教育发展,对教育落后地区予以重点扶持;

C.可以加重中央政府对教育的责任,发挥中央办教育的积极性;

D.可以统一教育标准和要求,易于考察和控制全国的办学水平;

E.有利于教育政策、法令的推行和教育经验的推广。

②弊:

A.容易形成不顾地方特点和条件、强求一致的局面,从而对地方因地制宜发展教育事业造成不利影响;

B.教育管理的主要责任集中于中央,不利于调动地方发展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C.中央集中管理,地方缺少自主权,客观上使得地方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者趋于保守、僵化,缺少灵活性,降低了教育管理的效率。?

2)分权制

①利:

A.教育行政权力分散,有利于地方因地制宜发展教育,使教育适应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B.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机关执掌有关的教育权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办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C.地方自主管理教育事业,有利于地方及时处理和决断有关教育问题,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同时反过来也能促使中央集中精力更有效地履行其宏观管理的职能。

②弊:

A.教育行政权力分散,不易统一政令、统一标准、统筹规划及统筹兼顾;

B.各地条件不同,对教育事业的认识不同,容易造成教育的不平衡发展;

C.各地自主行政,中央调控能力有限,不利于组织地方之间的教育协作。

3.我国教育管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笔记)近年来重点研究哪些问题。

发展历程:

1)起步阶段

A.国外:“双重起源论”

a.德,施莱恩,1884,《内务管理》,规划、立法、拨款

b.美,《学校管理》

教育管理学包括教育行政(属于行政公共管理,回归公共以公正、公平、正义)和学校管理(近似教育管理,不等于效率和效能)

B.国内:20c初-20c20s,因为社会需要

三次教育改革:a.废科举,办学堂,现代学校制度

b.向苏联学习

c.改革开放,由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的构建

C.走过的路:从翻译到自编

周家树,1901,译田中敬《学校管理法》

特点:a.模仿日本

b.法律的分类汇编与重要内容

c.研究仅涉及中小学的具体问题

理论层次低,满足于就事论事的描述 d.

2)发展阶段(1930-1949)

A.大师、教育家辈出,因为领域空白;社会混乱,放松管制,提供氛围;高度思想自由

B.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着作、教材

a.张季信,1935(1931),《教育行政》

b.杜佐周,1935,《教育与学校行政》

特点:a.学科或知识理论水准有所提高,尝试从多学科的角度分析

b.学科分化较明显

c.编排方法有了创新,历史、比较的方法用得较普及,研究更加精细

3)冷落及取消(1950-1976)

原因:a.冷落:受前苏联影响

b.取消:文革。帝国主义、修正主义(“文化与教育”虚无)、封建主义

4)恢复与再发展(1977至今)

成就:教育管理学成为显学(知名学科)

a.出版大量专着、论文

b.培养大批专门人员(建立完善的人才体系),教育管理本科生-硕士-博士;职后培养更完善

c.建立学会、专业性组织

d.研究深化,领域深化(具体问题、教育本质)

研究问题:(实践导向)

1)学校领导体制(大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小学:校长责任制)

2)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工资制度:加大绩效比重、后勤保障体制)

3)学校组织文化(学校文化)

4)学校组织行为(冲突、气氛、组织承诺)

比较与历史研究)5.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十三章课堂管理汇编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重点提示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群体动力的概念和要素。 (2)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 (3)课堂管理的策略。 (4)问题行为的主要对策。 ★考纲链接 1.课堂里的群体包括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2.群体的特征:(1)群体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2)具有共同意识的群体目标;(3)具有共同认同的群体规范; (4)相互交往,协调活动。 3.群体中的相互作用:(1)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2)群体凝聚力;(3)群体极化;(4)从众;(5)群体规范;(6)课堂气氛;(7)课堂里的人际关系。 4.群体对个体的行为是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1)活动的难易程度;(2)个体在活动中的竞赛动机的激发;(3)个体对自己受到他人评价的意识;(4)注意的干扰。 5.群体动力的表现。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 6.加强群体凝聚力的措施:(1)要了解已有凝聚力的强度情况;(2)要努力提高学生个体目标与群体目标的一致性; (3)要引导所有的学生在情感上加人群体,形成归属感;(4)促使学生在一些重大事件和原则性问题上达成共同的认识和评价,形成认同感;(5)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7.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地位的现象。 8.群体极化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冒险偏移,另一种是谨慎偏移。 9.从众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家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 10.从众具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意义。 11.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12.群体规范的形成阶段:(1)相互影响阶段;(2)优势意见阶段;(3)规范确立阶段。 13.课堂气氛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号隋感的综合状态。 14.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注意、情感、意志、定势与思维等状态水平,可以将课堂气氛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形式。 15.教师对课堂气氛的影响:(1)教师的领导方式;(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3)教师的情绪状态;(4)教师的焦虑水平。 16.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 17.课堂管理: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18.课堂管理的目标:(1)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2)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3)帮助学生自我管理。 19.课堂上争取更多学习时间的策略:(1)增加参与;(2)保持动量;(3)保持教学的流畅性;(4)管理过渡;(5)讲课时集中学生的注意焦点;(6)课堂自习时维持学生的注意力。 20.帮助学生自我管理的策略:(1)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规则的制订;(2)用较多的时间要求学生反思需要某些规则的原因以及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3)给学生机会考虑他们将怎样计划、监视和调节自己的行为;(4)要求学生回顾课堂规则,提出必要的修改意见。 21.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1)教师的领导方式;(2)班集体规模;(3)班集体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 22.课堂管理的策略:(1)明察秋毫;(2)一心多用;(3)整体关注;(4)变换管理。 23.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施加的准则和控制。 24.课堂纪律的类型:(1)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3)任务促成的纪律;(4)自我促成的纪律。

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和答案

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汇总课程代码(0458) 2004年10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管理过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著名管理学家【 A 】 A.法约尔 B.巴纳德 C.德鲁克 D.西蒙 2.教育质量分析分为两类:一是分层分析,二是【 C 】 A.状态分析 B.因果分析 C.状态分析和因果分析 D.系统分析和过程分析 3.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实际的【 A 】 A.行动过程 B.总结过程 C.实验过程 D.观察过程 4.县级人民政府设有教育局、 科或教育委员会,【 B 】 A.它是我国最基层的教育行政机关 B.它是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本单位 C.它的职责就是管理乡村教育事业 D.它主要承担着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的重任 5.校长负责制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制度,也是学校的一种【 B 】 A.监督制度 B.决策制度 C.法规保障制度 D.参与制度 6.教育发展战略是国家在一定时期为实现其社会发展总目标而做出的【 D 】 A.教育发展规划 B.教育发展计划 C.有关全局性的预测 D.有关全局性的发展对策 7.教育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是【 B 】 A.作出行政强制执行决定、执行、告诫 B.作出行政强制决定、告诫、执行 C.取证、作出强制执行的决定、执行 D.间接强制执行、直接强制执行 8.教育经费构成主要包 括【 A 】 A.教育事业费、教育基本建设费、各种教育主管部门自身的事业费 B.教育事业费、基本建设费、人员经费 C.人员经费、公共经费、基本建设费 D.教学业务费、教师工资、 基建费 9.按照评价参照标准的不同,可将教育评价分为【 A 】 A.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B.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C.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D.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0.教育督导过程的基本环节是【 A 】 A.计划准备、组织实施、总结处理 B.调查研究、制定计划、组织实施 C.组织动员、调查研究、作出评价 D.深入实际、作出评价、总结指导

教育管理学试卷及答案

《教育管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行政管理:是一种一国家权力为基础,以国家组织主要是政府机关为管理主体,以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政府机关内部事务为管理对象的管理活动 2.教育规划:是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进步的需要,在确立教育发展总目标的同时,还要对教育发展的子目标,相关因素进行必要的划分和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实现规划目标的合理方法和途径。教育规划既为教育事业确定了行动的指南,又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3. 组织发展:指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合理地设计组织的结构与体系,妥善地运用、调整组织的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对组织管理的模式和人的行为实施变革,从而增进组织的有效性和活力,实现组织效能的一种过程。 4.跳板原则:是在需要沟通的两个同级部门之间建立横向沟通渠道,以使组织中不同等级中的相同层次的人员能在有关上级同意的情况下直接联系,以提高沟通效率。 5.松散结合理论:(loosely coupled theory),提出者:魏克(Karl E. Weick)。主要论点:组织内专业系统与行政系统的结合方式彼此联系并不严密各有特性。双核心(dual -core)现象:1 就权力而言,行政系统高於专业系统。2 就人数而言,专业人员多於行政人员。3 就变迁速度而言,专业系统反对由上而下的变革,变革阻力大,变革速度慢。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法约尔管理思想之主要内容? 1、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管理活动; 2、倡导管理教育 3、提出五大管理职能(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 4、提出十四项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人员报酬;8.集中;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队精神。) 2、教育政策的意义何在? 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有助于我们提高依法从教、依法行政的素养,有助于我们增强依法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我们推动教育法学学科的发展。 3、教学管理的内容? 包括计划管理、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档案管理。 4、教育科研管理的主要程序? 开题、操作实施、结题准备、撰写报告、成果鉴定。

901-2017年教育硕士《教育管理》考试大纲

2017年教育硕士《教育管理》考试大纲 科目:教育管理 代码:901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教育管理》是我校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本专业招收具有高等学校本科学历并在基础教育领域工作满三年的考生。本科目主要考核:(1)对教育管理学基本理论的系统掌握情况;(2)能否把教育管理学相关理论与教育管理实践结合起来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题型比例(满分150分) 概念题约30% 简答题约40% 简述题约40% 论述题约40%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代码901)考试大纲 1. 教育管理学的性质与特点 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教育管理学的含义,教育管理学的特点,教育管理活动

的发展,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教育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教育管理学内容的层次。 2. 教育政策和法律 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政策的特点,教育政策的社会制约基础,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教育政策制定的理论模式,教育管理的政策导向,教育政策与教育法,教育法的法律地位,教育法体系,教育法的制定与实施,教育法与教育发展和改革。 3.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概念,教育制度与教育行政,中国教育制度现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国外教育制度改革。 4. 教育计划 教育计划的概念,教育计划的类型,教育预测的含义,教育计划与教育预测,教育预测分类,教育计划的结构,教育计划的编制步骤及方法,教育发展战略,学校发展规划与改革。 5. 教育行政体制 教育行政体制的概念,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教育行政职能,中国教育行政体制及其改革。教育公务员制度,学校领导体制,学校结构。 6. 教育督导 教育督导的含义,教育督导的功能,教育督导的任务,教育督学机构的设置与管理,教育督导的原则,教育评价的含义,教育评价的分类,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7. 教育经费管理 教育经费的含义,教育经费的分类,教育经费的来源,教育经费的分配原则,

学校管理学重点

学校管理学重点 第一章学校管理与学校管理学概述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管理者依据一定的原理和方法,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引导他人去行动,并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以实现预定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学校管理的概念 学校管理是处于特定学校中的管理人员在一定的体制约束下,根据一定的原则、法规,运用一定的方法、技术,通过组织指导师生员工,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等工作,达到育人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三、学校管理的目标 1.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2.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3.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 4.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5.促进学校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学校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学校外部管理 ●夏朝开始就有了学校 ●西周时期,已设有专职的教育官员 ●到了汉代,中央有太学,有太常统管,地方有郡县学,由地方行政长官主管, 逐步设置学官,形成了一套管理制度。 ●隋唐以后,设国子监统管中央直属学校,最高长官叫“祭酒”。 ●地方和县两级学校,则由长史统管。宋、元、明、清各朝,中央主管学校的 部门,基本上没有改变,地方各级主管学校部门的名称和治理方式,渐有变 化。 ●辛亥革命以后,中央设教育部,各省设教育厅,各县叫教育局。建国以后, 这种体制基本延续下来。 ?内部管理 ●中国:《学记》 ●西方:体操学校、文法学校及后来的骑士学校和教会学校 ●17世纪夸美纽斯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对学校管理问题,如学制、班 级编制、课表、教学秩序都有较详细的论述。有学者认为夸美纽斯是学校管 理学的奠基人。 ?学校管理学的产生 ●德国法学家、社会学家施泰因(Stein L.V.)于1865-1868年出版了七卷本的宏篇 巨著《行政学》。以其理想化的社会理论和国家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教育行政理论。 对学校管理理论的建立有一定影响。 ●科学的、系统的学校管理学产生于资本主义快速上升时期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现在一般认为美国是现代学校管理学的发源地。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达顿(Dutton)和斯耐登(Snedden)在1908年合著出版的《美 国教育公共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五、学校管理学得研究对象 ●学校管理学研究如何运用办学规律,发挥中小学内人力、财力、物力诸因素, 利用校内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全体成员,有效地实现学校教育教学

教育管理学试题库考试

教育管理学试题库考试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管理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管理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 2、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以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 3、使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 4、权变性原则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5、教育评价是依据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教育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教育活动。 6、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7、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规律和特点,运用现代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学校对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 8、德育管理就是根据学校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的总体要求,提出学校德育管理目标,建立德育管理机构,建设德育工作队伍,制定德育管理制度,并通过德育实施过程的组织协调和对德育工作的质量评估来确保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和德育任务的完成。 9、办学理念是校长办学主题思想的概括,是指学校依据一定的主题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方针,结合本校实际而形成的对自己学校的办学模式、育人目标、育人途径、育人方式系列办学治校育人的根本问题的指导思想。 10、教育领导就是教育领导者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并为下属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促使下属组织及成员实现教育目标或教育任务的过程。 11、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12、教育领导艺术是指建立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非规范化的令人信服的领导技能。 13、校本培训是一种由学校自行策划、自行组织、自行实施、自行考核的教师培训模式,其核心是培训的自主化和个性化,即培训完全服务于本校的实际需要,培训内容和形式完全根据本校及本校教师的特点来编制设定,培训者基本上由本校的教师来担任。 二、单项选择 1、教育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标志:(美)佩恩《学校行政》1875年,(美)达顿、斯奈登《美国的教育行政》1908年] 2、《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全文仅1200余字,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如主张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办学——“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教学活动安排多样化——“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即有课堂授课也有自习和课外活动;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教学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文教政策:“崇儒兴学、兼用佛道”; 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中央设立“国子监”专门负责管理教育事业,中央官学由国子监祭酒负责,地方官学由地方官长史领导); 教学管理制度:已相当完善,从入学到毕业几乎都有制度化的规定。(如中央官学规定,14岁到19岁开始入学;每年举行旬考、岁考和毕业考;每年有旬假和长假等放假形式;对教师实

陈传明管理学复习重点

陈传明管理学复习重点 1.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协调、沟通、激励、创新。 2. 管理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3. 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他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a. 工作定额 b. 差别计件工资制:是指计件工资随完成定额的程度而上下浮动 c. 职能工长制 d. 计划职能与执行只能相隔离 e. 例外原则:指高级管理人员为了减轻处理纷乱繁琐事务的负担,把处 理各项文书、报告等一般日常事务的权力下放给下级管理人员,高级管 理人员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权和监督权 f. 心理革命 4. 法约尔:是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最杰出代表。 他的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包括一下内容: (一)企业经营活动的类别: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会计活动、安全活动、管理活动。 (二)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三)管理十四项原则 a. 分工 b. 权力与责任

c. 纪律 d. 统一指挥 e. 统一领导 f.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g. 公平报酬 h. 集权 i. 等级链与跳板。是由企业的最高领导到最基层之间各级领 导人所组成的等级系列,它是一条权力线,用以贯彻执行统一 的命令和保证信息传递的秩序 j. 秩序 k. 平等 l. 保持人员稳定 m. 首创精神 n. 集体精神 5. 韦伯:被称为“行政组织理论之父”。 他的思想内容:a.明确分工b.权力体系c.规范录用d.管理职业化e.公私有 别f.遵守规律和纪律 6. 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一)管理过程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为哈罗德·孔茨。该学派推崇法约尔的 管理职能理论,认为应对管理的职能进行认真的分析, 从管理的过程和职能入手,对企业的经营经验加以理 性的概括和总结,形成管理理论,指导和改进管理实

教育管理学试题库

教育管理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管理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管理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 2、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以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 3、使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 4、权变性原则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5、教育评价是依据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教育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教育活动。 6、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7、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规律和特点,运用现代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学校对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 8、德育管理就是根据学校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的总体要求,提出学校德育管理目标,建立德育管理机构,建设德育工作队伍,制定德育管理制度,并通过德育实施过程的组织协调和对德育工作的质量评估来确保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和德育任务的完

成。 9、办学理念是校长办学主题思想的概括,是指学校依据一定的主题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方针,结合本校实际而形成的对自己学校的办学模式、育人目标、育人途径、育人方式系列办学治校育人的根本问题的指导思想。 10、教育领导就是教育领导者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并为下属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促使下属组织及成员实现教育目标或教育任务的过程。 11、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12、教育领导艺术是指建立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非规范化的令人信服的领导技能。 13、校本培训是一种由学校自行策划、自行组织、自行实施、自行考核的教师培训模式,其核心是培训的自主化和个性化,即培训完全服务于本校的实际需要,培训内容和形式完全根据本校及本校教师的特点来编制设定,培训者基本上由本校的教师来担任。 二、单项选择 1、教育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标志:(美)佩恩《学校行政》1875年,(美)达顿、斯奈登《美国的教育行政》1908年] 2、《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全文仅1200余字,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如主张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

《教育管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管理学》考试大纲 1、参考书目:《教育管理学》第三版(陈孝彬高源洪主编) 2、考试内容: 第一章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 第一节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第二节教育管理学的特点 第三节现代教育管理学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第四节教育管理学内容的三个层次 第五节教育管理学的教与学 第二章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管理 第二节教育管理 第三节教育管理现代化 第三章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流派 第一节理性化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行政学、法学理论对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影响 第三节“科学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第四节科层管理理论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第五节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第六节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第七节行政伦理学的发展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第四章教育行政体制 第一节教育行政体制及其类型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行政体制及其改革 第三节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 第五章教育行政组织及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第一节教育行政组织及其职能 第二节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第三节提高教育行政组织的效率和效益 第六章教育政策与法律 第一节政策概述

第二节教育政策 第三节教育法与教育行政 第四节教育法体系 第五节教育法的制定与实施 第六节教育改革、发展与教育法规建设第七章教育计划 第一节教育计划 第二节教育预测 第三节教育计划的结构 第四节教育计划的编制步骤及方法 第八章教育督导 第一节教育督导的意义 第二节教育督导的基本职能与具体任务第三节教育督导机构与人员 第四节教育督导评估 第九章教育财政 第一节教育财政概述 第二节教育财政体制 第三节教育筹资 第四节教育支出 第十章教育课程行政 第一节教育课程的涵义及编订权 第二节教育课程的内容构成 第三节教育课程实施的指导 第十一章教师人事行政 第一节教育人事行政的涵义与意义 第二节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第三节教师的任用 第四节教师的在职培训 第五节教师的工资 第六节教师考核制度 第十二章教育信息的管理与公开

管理学复习重点

管理学复习重点: 1.什么是管理及管理的特征 ※管理的定义: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特征(Management Features): (1)动态性------管理活动要在变动的环境以及变动的组织自身当中进行,需要消除资源配置过程中的种种不确定性。 (2)科学性------管理活动有规律可循。 (3)艺术性------体现在管理主体对于管理技巧的运用和发挥。 (4)创造性------对于每一个管理对象来说,并不存在一个唯一的完全有章可循的模式进行参照。 (5)经济性------资源配置需要成本。 2.管理的职能 (1)计划(Planning)------确定目标,制订战略及展开计划以协调活动(确定组织目标和决定如何实现它们的过程)。 (2)组织(Organizing)-----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建立资源和行动框架以有效和高效地达到目标)。 (3)领导(Leading)------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及解决冲突(指导和激励员工实现组织的目标)。 (4)控制(Controlling)-----对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评价和纠正组织活动使其按原定方向运作的过程)。 3.管理者角色与管理技能 ※管理者角色(Management Roles) 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人际角色Interpersonal Roles) ------指所有的管理者都要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义务。 (1)挂名首脑角色(形象人物Figurehead role) -----对外代表组织,如迎接来往贵宾、签署正式文件、主持婚礼、颁发证书、剪彩等。(2)领导者角色(Leader role) -----对内领导并激励部属,也包括甄选、训练、与指派任务等。 (3)联络者角色( Liaison role) -----建立和维持内外良好人际关系的网络,如与外部税务、公安、其他组织或与内部其他部门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 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信息角色Informational Roles) ------指所有的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都从外部的组织或机构接受和收集信息。 (4)监听者角色(神经中枢Monitor role) -----通过阅读杂志和与他人谈话收集信息,以掌握组织内外的状况,用以判断了解组织的机会与威胁。

学校管理学试题和答案

201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校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44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决定学校管理学的特定研究对象及其研究范围的是 A.学校管理活动的特殊性 B. 学校教育活动的特殊性 C.学校管理要依据客观规律 D.学校管理活动和教育活动的不等同性2.研究者通过参加学校管理活动,对其活动中的原始事件进行记录,并分析记录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叫 A. 调查研究法 B.人种志研究法 C.比较研究法 D.案例研究法 3.学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是 A.学校管理思想 B.学校管理目标 C.学校领导体制 D.学校管理原则 4.学校管理工作的导向是 A.学校管理思想 B.学校管理目标

C.学校管理过程 D.学校管理手段 5.主要研究学校日常行政工作重要问题的会议是 A.校务会议 B.教学例会 C.校长会议 D.行政会议 6.协助校长组织领导后勤事务工作的职能机构是 A.政教处 B.校长办公室 C.总务处 D.教导处 7.校长负责制的核心内容是 A.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 B.党支部保证监督 C.教职工民主管理 D.校长的职位内涵和职责内涵 8.自新中国成立到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我国曾实行过多少种领导体制? 种种种种 9.学校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教学 B.计划 C.实施 D.目标 10.检查阶段的管理活动可分为平时检查和阶段检查,经常检查和集中检查,其划分依据是

A.内容 B.主体 C.形式 D.时间 11.学校管理活动过程的一个周期的终结环节是 A.计划 B.实行 C.总结 D.检查 12. 学校民主管理主要的、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A.班级制度 B.管理例会制度 C.教职工代表大会 D.教学例会制度 13.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能时时体现教育性,处处着眼于育人的行为准则是指 A.教育性原则 B.民主性原则 C.规范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14.学校管理方法可分为基本的管理方法和特殊的管理方法,其划分依据是 A.对象范围的不同 B.所运用方法的量化程度不同 C.管理对象的性质不同 D.所运用方法的主次不同 15.通过对学校成员进行政策、法律等知识的宣传和理想等信念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为实现学校目标而努力的学校管理方法是 A.思想教育方法 B.行政管理方法 C.法律管理方法 D.咨询参与方法

管理学基础重点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总论 ●“行为科学”的理论把管理理解为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求达成共同目标的 一种活动 ●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西蒙 ●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德鲁克 ●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孔茨 ●管理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对象的基础上,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有效地 利用人、财、物,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过程 ●管理的五大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计划着眼于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组织致力于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的建立,领导着眼于 激发和鼓励人的积极性,控制的重心在于纠正偏差,创新着眼于保持产品和服务的持续领先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尽管管理工作形式多样,但其基本内容与本质是相同的,即协调。 协调就是使组织中的各个部门、每个成员、各种资源、各项活动之间有机结合,同步和谐 ●管理的核心是人:管理的核心是处理组织中的各种人际关系 ●随着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不同,其职责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就管理者工作的 本质而言,没有什么不同,所有的管理者不管处在哪一级管理层次上,都要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五大职能,只不过他们从事五项职能的内容与所花的时间有所不同而已 ●管理者的三种技能: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决策定制 ●管理学的四大特点:一般性,不精确性,综合性,实践性 第二章管理思想发展史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当首推科学管理之父--泰勒 ●科学管理的四大实验:工时研究试验,搬运生铁试验,铁锹试验,金属切削试验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科学管理是一场思想上的革命,通过制定科学的操作方法和 管理方法来代替传统的操作及经验管理,并且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提出了例外管理原则,将管理与劳动分开,以便合理的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法约尔认为,一个企业无论大小,其全部活动可以概括为一下六个方面:技术活动(生 产、制造、加工等)、营业活动(购买、销售、交换)、财务活动(筹措、使用资金)、安全活动(维护设备,保护工作的安全)、会计活动(编制财产目录和资产负债表、计算成本、进行统计)、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法约尔的十四条管理原则:分工原则、权力与责任原则、纪律原则、统一命令原则、统 一领导原则、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原则、报酬原则、集中化原则、等级链原则、秩序原则、平等原则、人员保持稳定原则、主动性原则、集体精神原则 ●权力论(组织建立在三种权威之上):一是传统的权威,二是神授的权威,三是合理合 法的权威 ●行为科学理论的代表性人物是埃尔顿·梅奥(参加了霍桑试验) ●霍桑实验: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实验,大规模的访谈,十四名配电器装线工人试验●人际关系理论的要点:社会人,非正式组织,满足员工需要的重要性

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管理: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的设置和分解、目标的实施及完成情况的检查、奖惩为手段,通过员工的自我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一种管理方法。 预测: 预测就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对未来环境进行预先估计,并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估计和评价。 决策: 决策是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即多方案择优。 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是指对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激励: 激励是指人类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作用。 控制: 控制是指接受系统内外的有关信息,按既定的目标对系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偏差,采取正确的措施使系统按预定的计划运行,或适当的调整计划,以达到预期目的的管理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管理的性质不包括(C) A.二重性 B.科学性 C.理论性 D.艺术性 2.人们常说,身体是“三分治七分养”,对于这件事(D) A.反馈控制比前馈控制更重要B.现场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C.反馈控制比现场控制更重要D.前馈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3.打电话请供应商来换一台同目前用坏的机器一样的设备,这是设备的简单替换问题,需要的管理技能主要是(B) A. 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 C.技术技能 D.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4.差别计件工资制是(A)的内容之一。 A.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B.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C.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D.现代管理理论 5.没有一个固定的信息中心,成员之间总是互相传递信息的是(C) A.园型沟通B.Y型沟通 C.全通道型沟通D.轮型沟通 6. 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将计划分为(C)

管理学周三多第六版重点总结

一:管理 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①法约尔----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②福莱特----管理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 ③比得·德鲁克----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④赫伯特·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⑤哈罗德·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⑥加雷思·琼斯----管理是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⑦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管理的主体、客体、目标) ●管理的属性:(1)自然属性: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 职能。此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 同而有所改变,这完成是一种客观存在(2)社会属性:实际上就是“为 谁管理”的问题 2、管理的职能有五种: a.决策(计划):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b.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 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上下左 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 c.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认 识和活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 d.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e.创新:在其他管理职能创新所取得的效果中表现自身的存在和价值 3、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4、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2)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3)概念技能:指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5、科学管理理论: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主要观点 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科学管理方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进行一场彻底精神革命 ●管理制度 科学操作方法 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基础管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课程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亨利·明茨伯格认为信息传递方面角色包括监听者、__传播者____和____发言人 __。 2.按计划的期限可将其分为___长期计划___、__中期计划 ____和短期计划。 3.职权设计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____纵向__与__横向___两个方面的职权关系,将不同类型的职权合理分配到各个层次和部门,建立起高度协调的职权结构。 4.领导行为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具有__示范性____、激励性、互动性和__适应性____的特点。 5.按沟通的范围,可将之划分为______和______。 6.按计划制定的层次可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 7.从决策的起点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与______。 8.领导活动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9.路径—目标理论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______教授提出来的,它以______理论为依据。 10.按控制的时机,可将控制分为______、______和事后控制。 11.亨利·明茨伯格认为人际关系方面角色包括______、______和联络者。 12.按计划内容的明确程度可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 13.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与______。 14.领导的基础是领导者的______,领导的目的是实现______。 15.按沟通的方向,可将之划分为______、______和平行沟通。 16.管理程序学派主要研究管理的______和______。 17.从决策影响的时间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与______。 18.勒温认为,领导者采取的领导基本作风有三种,即______、______和放任式 19.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______、______、人际知觉和人际沟通。 20.冲突管理有各种方法,通常包括______、______、强迫、妥协与合作。 21.管理环境一般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 22.从决策的主体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与______。 23.组织文化主要是由物质文化、______和______等三个层次构成的。 24.“社会人”又称“______”,这一假设来自20世纪30年代的______实验。 25.预算是______的计划,是用数字表示的组织在未来某一时期的预计结果,预算是使用最______ 的控制方法。 26.巴纳德认为,组织不论大小,其存在和发展都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______、良好的沟通和______。 27.从环境的可控程度可把决策分为______、______与非确定型决策。 28.菲德勒认为,影响领导方式有效性的环境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和上下级关系。 29.按沟通的反馈性,可将之划分为______和______。 30.强化理论认为强化的方式有______、______、自然消退和惩罚。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各种管理对象中,最重要的是[ ] A.人 B.财务 C.时间 D.信息 2.梅奥认为工人是[ ] A.经济人 B.自我实现人 C.复杂人 D.社会人 3.中层决策大多是[ ] A.战略决策 B.管理决策 C.业务决策 D.技术决策

高教版《管理学》(第四版)重点知识整理教学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管理学》(第四版)重点知识整理 作者:江苏师范大学韩中元 **注:只含本书1-13章课程,其中不包含第四章和第九章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第一节管理活动 一、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进一步解释: (1)载体:组织。 (2)本质: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3)对象:相关资源。 (4)职能活动: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二、管理的职能 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1. 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 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 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三、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 1. 人际角色:代表人、联络者、领导者。 2. 信息角色: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 3. 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二)管理者的职能 1. 技术职能 2. 人际职能 3. 概念职能 ?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1. 孙膑提出运筹学和对策论的思想。 二、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1. 亚当斯密: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2. 小瓦特:科学管理制度。 3. 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 4. 欧文:人事管理。(因此欧文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 5. 巴贝奇对工作方法的研究和对报酬制度的研究。 ?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古典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1. 代表人物:泰罗、甘特。 2.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1)工作定额。 (2)标准化。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4)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二、行为管理理论 (一)梅奥与霍桑试验 1. 霍桑试验四个阶段 (1)工作场所照明阶段 (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3)大规模访谈 (4)接线板工作室试验 2.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 (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第二章·管理道德与社会企业责任 ?第一节管理与伦理道德 一、伦理道德的真谛 1. 伦理:为了相互协调,共同生产和生活而形成的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真谛:“本性上普遍的东西”。 2. 道德:在一定风俗习惯下所形成的个人的品质、气质。 3. 天伦:家庭血缘关系的共同体。 4. 人伦:社会关系的共同体。 5. 意义 伦理与道德作为人类文明的基本因子,是指评价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社会中其体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任何社会任何组织要想长期生存,不仅要遵守法律,同时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 二、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 表现在四方面:

教育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40分) 1、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的内涵是什么? 程序化决策的内涵: 程序化决策是指管理过程中经常反复出现的问题所进行的决策,由于是经常出现、反复解决的问题,所以在这类问题的决策过程中已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化的固定程序。这种决策是可以根据既定的信息建立数学模型,把决策目标和约束条件统一起来,进行优化的一种决策。这种决策是可以运用筹学技术来完成的。在这种程序化决策中,决策所需要的信息都可以通过计量和统计调查得到,它的约束条件也是明确而具体的,并且都是能够量化的。对于这种决策,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让计算机代为运算,并找出最优的方案,都是在价值观念之外做出的,至少价值观念对这种决策的约束作用不是主导因素。 非程序化决策的内涵: 非程序化决策是指那些没有固定程序和常规办法处理,偶然发生的新问题的一次性决策,由于这类问题有很大的偶然性,管理者又没有处理此类问题的经验,不论问题复杂还是不复杂,都没有现成的处理方案,因此不能按正常的程序进行决策,只能靠决策者的知识、经验、才干和信念去解决。这种决策所赖以进行的信息不完全,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模糊、不确定。约束条件是由各种各样的社会发展变量,比如社会需求、消费偏好、个人收入、消费习惯等等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社会发展变量的不确定性制约着约束条件的稳定性,而且这种决策的贯彻实施还会引起决策所影响对象的有意识反应,比如竞争对手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措施,这就导致决策与决策实施结果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复杂化。这种决策,是无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为决策人制定决策提供优化方案的,在这种决策中,变量更多的是人的意志因素。而人又是一个奇怪的存在物,他的意志和欲望多种多样,并且各自的评价又不同。所以,这种决策就不是一种可以在数理基础上完成的逻辑选择。 2、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内涵是什么? 教育管理体制的内涵: 教育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教育事业进行组织管理的各项制度的总和,教育管理体制是整个教育体制得以构成和运行的保障,它对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速度,规模有直接的影响.它涉及教育系统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隶属关系、权力划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其外延包括以教育领导体制、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制度。 教育运行机制的内涵: 教育运行机制是指教育机体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制约关系及与社会交互作用的运作方式是一种总体性、结构性、功能性的现实存在。 3、教育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的内涵是什么? 过程管理的内涵:学校过程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为达到以育人为中心的预期目标,将管理要素进行组织协调,使其作用在积极相关效应中得以放大,从而共同进行的有组织、有步骤的活动程序。 目标管理的内涵:目标管理是指把管理系统的总任务转化为组织的共同目标,把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所属单位、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组织的总目标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学校目标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和组织成员共同确定组织的总目标,然后转化为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整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并以此推进学校管理活动,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管理方法。 4、教育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内涵是什么? 教育行政管理的内涵: 教育行政管理是国家权力机构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根据一定的政策,对教育工作所进行的组织、管理和领导。为了充分发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不同国家在不同程度上都为其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但是由于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基础、社会发展、文化背景、教育思想有所不同,各自的教育行政管理制度与组织也就不一样。有中央集权,也有地方分权;有全面控制,也有宏观指导;有统一管理的,也有部分管理的;有中央与地方合作管理的,也有独立管理的。 教育学术管理的内涵: 学术管理是大学教学、科研活动中特有的现象,也是大学管理的核心内容。大学学术管理是指大学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依据学术发展及大学学术的特殊规律,通过组织与协调他人的共同活动,为实现大学学术目标而对学术事务及学术活动进行调控与规范,从而高效率地实现大学学术目标的过程。 5、教育管理学中控制与反馈的内涵是什么? 教育管理学中控制的内涵: 为了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能够得以实现,各级学校管理人员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因发展的需要而重新拟定的标准,对学校教职工的工作进行衡量、测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以防止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的过程。是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需要,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对原计划进行修订或制订新的计划,并调整管理工作的活动过程。 教育管理学中反馈的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