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嘧达莫+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不同剂量厄贝沙坦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不同剂量厄贝沙坦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不同剂量厄贝沙坦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作者:孙娜娜来源:《糖尿病新世界》2018年第18期[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厄贝沙坦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该院在2016年4月—2017年7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参与该次实验,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大剂量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小剂量厄贝沙坦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压水平、尿白蛋白、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血清钾、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4%)明显高于对照组(71.4%),尿白蛋白和血清肌酐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血清尿素氮、血清钾均无明显区别,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大剂量厄贝沙坦相比于小剂量厄贝沙坦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疗效更佳,更利于保护患者肾脏结构和功能,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厄贝沙坦;治疗效果;血压水平;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 R587.2;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9(b)-0180-02糖尿病是一类发病率较高的代谢性疾病,其危害主要来自于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是其常见且严重的一类并发症,发展到终末期时可致死[1-2]。

临床中多采取药物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厄贝沙坦是其常用药物,但有临床研究显示不同的用药剂量疗效截然不同[3-4]。

该次实验选取该院在2016年4月—2017年7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就不同剂量厄贝沙坦对其治疗效果作如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该院在收治的7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参与该次实验,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

大剂量厄贝沙坦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蛋白尿的疗效观察

大剂量厄贝沙坦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蛋白尿的疗效观察

大剂量厄贝沙坦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蛋白尿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患者实施大剂量厄贝沙坦治疗对患者临床蛋白尿的疗效的影响。

方法:于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抽取52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双盲法均分为每组26例,实验组治疗过程中运用大剂量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运用150mg/d厄贝沙坦治疗。

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实验组治疗后SBP、DBP指标、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均更为理想,差异明显(P<0.05);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SBP、DBP指标、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实施大剂量厄贝沙坦治疗,可获得理想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蛋白尿。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大剂量厄贝沙坦治疗;临床蛋白尿慢性肾脏病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生活,常见临床表现是蛋白尿,致病原主要是血管紧张素Ⅱ。

临床上为了有效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了研讨及实验,提出了厄贝沙坦治疗[1],效果理想,可保护患者肾脏,可下降患者体内蛋白尿定量。

临床实践得出,临床对厄贝沙坦治疗剂量存在一定争议。

本次研究纳入52例患者,研讨慢性肾脏病患者实施大剂量厄贝沙坦治疗对患者临床蛋白尿的疗效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从我院临床诊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中随机选择52例,自愿参与且知情同意,选自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根据随机双盲法分组,实验组26例,男女患者比例12:14,年龄50岁至78岁,中位年龄62.5岁,病程8个月至8年,中位病程4.5年;对照组26例,男女患者比例13:13,年龄51岁至77岁,中位年龄62.0岁,病程9个月至7年,中位病程4.4年。

对比分析2组患者入组数据,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

1.2方法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运用150mg/d厄贝沙坦治疗:口服,1次/d,连续用药6周。

治疗后,若患者24h尿蛋白定量下降30~50%,叮嘱患者继续用药,时间是48周。

厄贝沙坦、联合洛汀新治疗IgA肾病蛋白尿的疗效观察

厄贝沙坦、联合洛汀新治疗IgA肾病蛋白尿的疗效观察
刘 晓 涂 胜 ( 讯作 者 ) 通
摘 要 : 目的 : 讨 急性 脑 梗 死 与 颈 动 脉 粥 样硬 化盎 块 及 基 质 金属 蛋 白酶 9 M P ) 平 的 临 床 相 关性 。 方 法 : 1 8例 急 性 脑 梗 死 探 ( M 9水 对 0
患 者 采 用 美 国 G la udVv 彩 色 多普 勒 超 声 行 颈 动脉 超 声 检 测 , 检 测 血 清 M P 平 。结 果 : 例 组 5 EUts n id7型 ro i 并 M 9水 病 8例 中软 斑 块 4 2 例 , 照组 5 对 0例 中软 斑 块 1 例 , 1 两组 斑 块 发 生 率 比 较 有 统计 学 意义 ( 00 ) 病 例 组 MM 9水 平较 对 照 组 明 显升 高 , 统 计 学 意 P< . ; 5 P 有 义 ( 00 ) 结 论 :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斑 块 与脑 梗 死 发 病 有 相 关性 , 块 的 易损 性 与 脑梗 死 关 系密切 。 P< . 。 5 颈 斑 关 键 词 : 梗 死 ; 动 脉 粥 样硬 化 ;颈 动 脉超 声检 查 ; 质 金 属 蛋 白酶 脑 颈 基 中 图分 类 号 : 733 R 4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6 992 1 )7— O4— 2 10 —07 (0 20 0O 0 外周动脉可作为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的一个窗 口, 缺血 性脑 卒 中与颈 动脉 粥样 硬化斑 块 的易损性 有密切 关系。 本 文 通 过 对 脑 梗 死 患 者 的 颈 动 脉 超 声 检 查 及 血 清 MM 9水 平 P 的检测 , 旨在探 讨 脑 梗死 与颈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斑 块 之 间 的关 系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一 般 资料 : 组 资 料 脑 梗 死 5 . 本 8例 , 中男 3 其 0例 , 2 例 ; 女 8 年龄 4 8 o一 4岁 , 均 6 . , 20 平 23岁 系 09年 9月 一 0 1 2 在 我 21 年 月 院确 诊 的动 脉 硬 化 性 脑 梗 死 患 者 。对 照 组 为 本 院 年 龄 相 当 既 往 无 任 何 疾 患 的 健康 志愿 者 5 O名 , 中男 2 其 6例 , 2 女 4例 , 龄 年 3 9—8 , 均 6 . 。脑 梗 死 诊 断 符合 全 国第 4届脑 血管 病 O岁 平 04岁 会 议 制 定 的诊 断 标 准 , 经 头 颅 C 并 T和 M I 描证 实 , 源 性 脑 R扫 心 梗死 、 、 、 功能衰竭 、 瘤患者除外 。 肝 肾 肺 肿 12 检 测 方 法 : 用 G laon id . 采 EUt sudVv 彩 色 多 普 勒超 声 显 r i7型 像 仪 检 查 。 患 者 取平 卧位 , 部 偏 向 检 查 对 侧 4 头 5度 , 分 暴 露 充 颈 部 间 动 脉 , 取 先 右 后 左 的检 查 顺 序 , 别 取 横 切 面 和 长 轴 采 分 切面 , 由近 及 远 , 次 显 示 颈 总 动 脉 (o m ncri ae ,C ) 依 cm o a t r r C A od ty 近 心 端 、 段 和 远 心 端 及 椎 动 脉 (e er r r, A)至 颈 动 脉 中 va b aeyV , l a t 分 叉 处 分 别 扫 查 颈 内动 脉 ( tnl a tatyIA) ie a cr i r r, n r od e C 和颈 外 动 脉 (x ra cr i a tatyE A , 内 动 脉 一 直 追 踪 至 人 颈 动 et nl aod r i rr, C ) 颈 e t c od e 脉 管 之 前 , 察 血 管 腔 内 径 、 壁 厚 度 、 块 情 况 。每 一 指 标 测 观 管 斑 量 3 心 动 周 期 , 平 均 值 。 测 量 指 标 为 - :1 C A 内径 : 个 取 1 ()C ] 于 C A分 叉 前 10 15r 处 测 量 ;2 距 分 叉 膨 大 部 以 远 1O C 1— 1e a () 1一 15m处 分 别 测 量 IA、C 内径 ; 3 颈 动 脉 内膜 一 中层 厚 度 : 1c C EA () 正 常 的颈 动 脉 管 壁 呈 典 型 的“ 线 征 ” 即 两 条 平 行 的强 回 声 带 双 , 被 一 低 回 声 或 元 回 声 带 分 离 , 线 间 距 离 即 为 IT 正 常 < 两 M 。 10 m, 10 m<I T<15 m 为增 厚 ;4 管 腔 内膜 一 中 层 局 1r 如 1r a a M 1r a () 部 隆起 增 厚 , 管 腔 内突 出 。 IT>15t i 为粥 样 硬 化 斑 块 向 M 1 n, o 视 形成 , 根据 斑块 回 声 强 度 和 组 织 病 理 学 研 究 分 为[ : 较 均 匀 ① 】 的低 回声 脂 质 型 软 斑 块 ; 等 回声 的 纤 维 型 斑 块 ; 强 回声 或 ② ③ 伴 声 影 的 钙 化 型 硬斑 块 ; 回声 强 弱 不 均 的 溃 疡 型混 合 斑 块 。 ④ 13 M 9的 检测 方 法 : 梗 死 组 患 者 在 发 病 后 空 腹 采 集 静 脉 . MP 脑 血 3 l离 心 后 取 血 清 。对 照 组 在 体 检 第 l m, 天早 晨 空 腹 采 集 静 脉 血 3 l 清 置 于 一8 ℃低 温 冰 箱 中 保 存 备 用 。采 用 美 国 A L m 。血 0 D

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的应用及临床疗效分析

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的应用及临床疗效分析

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的应用及临床疗效分析发布时间:2021-03-23T03:12:27.728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32期作者:普光武章翠王雪莲[导读] 分析在治疗IgA肾病中应用厄贝沙坦的临床效果。

(建水县人民医院肾内科云南红河 654399)【摘要】目的:分析在治疗IgA肾病中应用厄贝沙坦的临床效果。

方法:我院在2016年12月—2019年9月对80例IgA肾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后对其分组,每组患者均40例。

对比组患者行单一骨化三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使用骨化三醇基础上应用厄贝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肾功能变化;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治疗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

结果:研究组患者用药后肾功能明显好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用药后治疗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用药后治疗总有效率72.5%,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用药后血压情况好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用药后生活质量优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治疗IgA肾病中应用厄贝沙坦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用药后肾功能得到明显好转,且患者血压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厄贝沙坦;IgA肾病;肾功能;血压;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32-0120-03IgA肾病是当今临床中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发病后主要临床表现就是肉眼血尿以及镜下血尿,其中一部分患者还可能存在严重高血压现象或肾功能不全,该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均会带来极大威胁[1]。

临床中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就是药物,常见治疗药物就是骨化三醇,该药物可对机体体细胞增生和细胞因子分泌形成良好的调节作用,同时针对系膜细胞增殖和足细胞丢失有着显著的一致性功效,进而显著改善患者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对于肾脏疾病患者有着良好保护性作用[2]。

双嘧达莫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双嘧达莫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双嘧达莫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李爱顺;左晓莉
【期刊名称】《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年(卷),期】2004(14)3
【摘要】目的探讨双嘧达莫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作用.方法对照观察5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用药前后浮肿消退、尿蛋白、肝功、血脂、血流变改变情况.结果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双嘧达莫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变指标,提高缓解率,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双嘧达莫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能提高缓解率,预防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
【总页数】2页(P359-360)
【作者】李爱顺;左晓莉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03医院心肾内科,齐齐哈尔,161000;解放军第203医院心肾内科,齐齐哈尔,16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2
【相关文献】
1.双嘧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J], 杨艳红;高霞;马艳平
2.儿童肾病综合征抗心磷脂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双嘧达莫治疗疗效观察 [J], 曾海江;李静
3.冠心宁、双嘧达莫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J], 侯桂萍;高晓艳
4.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疗效观
察及机制探讨 [J], 孙涛;刘茜;尚丽英;韩兆灿;张敏
5.血液净化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致急性肾衰竭的疗效观察[J], 葛曼苏;刘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缬沙坦联合双嘧达莫治疗IgA肾病患者的疗效及肾功能分析

缬沙坦联合双嘧达莫治疗IgA肾病患者的疗效及肾功能分析

缬沙坦联合双嘧达莫治疗IgA肾病患者的疗效及肾功能分析发布时间:2023-02-28T09:06:07.112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12期作者:温小艳[导读] 目的分析缬沙坦联合双嘧达莫治疗IgA肾病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温小艳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四川省内江市641000摘要目的分析缬沙坦联合双嘧达莫治疗IgA肾病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间我院收治的70例IgA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患者,研究组单一采用双嘧达莫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用缬沙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均有明显下降,但组间相比,研究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缬沙坦联合双嘧达莫治疗IgA肾病疗效显著,且有助于降低血压水平、改善肾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IgA肾病;缬沙坦;双嘧达莫;肾功能IgA肾病指的是肾小球系膜区发生以IgA或IgA沉积为主,伴或不伴有其他免疫球蛋白沉积的常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因未明,可能与遗传、免疫功能等多种因素有关,能够造成不同程度肾功能损伤,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性镜下血尿、肉眼血尿为主,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少数患者出现严重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表现,该病危害较大,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因此,如何治疗IgA肾病、控制病情发展已成为临床研究重点[1],现阶段,临床治疗IgA肾病的措施以药物治疗为主,其目的是减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肾功能,为达到治疗目的,临床通常采取两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故本文提出缬沙坦联合双嘧达莫治疗IgA肾病的方案,并分析该疗法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现作出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取2021年度在我院就诊的70例IgA肾病患者展开研究,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均等分至两组,每组纳入35例患者。

大剂量厄贝沙坦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蛋白尿的疗效及可行性研究

大剂量厄贝沙坦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蛋白尿的疗效及可行性研究

大剂量厄贝沙坦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蛋白尿的疗效及可行性研究作者:梁凤铭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1期【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厄贝沙坦药物对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蛋白尿的疗效以及可行性。

方法:研究组患者均经单倍剂量厄贝沙坦给药后达到较好疗效;对照组患者均由于单倍剂量厄贝沙坦给药无效,增加剂量进行治疗后达到较好疗效。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二十四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慢性肾脏病患者治疗前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且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慢性肾脏病患者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且P>0.05,证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研究组慢性肾脏病患者经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9.09%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单倍剂量厄贝沙坦药物治疗无效时,对患者增加药物剂量,能够达到较为有效的治疗效果,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小,可行性及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大剂量;厄贝沙坦;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疗效及可行性【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56-01本文将对我院自2010年6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56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给予临床分析,从而探讨大剂量厄贝沙坦药物对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蛋白尿的疗效以及可行性,为提高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将对我院自2010年6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56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给予临床分析,按患者厄贝沙坦给药剂量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患者34例、对照组患者22例。

研究组34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男性患者为15例、女性患者为19例,年龄在25至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1±1.2岁,其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为24例、紫癜性肾炎患者为1例、高血压肾病患者为5例、乙肝相关性肾炎患者为4例;研究组22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男性患者为9例、女性患者为13例,年龄在27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7±1.4岁,其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为14例、紫癜性肾炎患者为1例、高血压肾病患者为5例、乙肝相关性肾炎患者为2例。

双嘧达莫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和凝

双嘧达莫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和凝
lofClinicalandExperimentalMedicineVol.18,No.24 Dec.2019
过抑制 LH分泌,进而降低合成分泌雄激素以及睾酮, 同时还可以直接抑制子宫内膜增生,保护子宫内膜以及 调整月经周期,最终实现调节 PCOS患者的内分泌以达 到治疗效果。目前少有关于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降低 PCOS患者 AMH水平的报道,基于炔雌醇环丙孕酮能降 低 PCOS患者血清中 LH以及睾酮水平的研究结果 , [14] 本研究通过测定 PCOS患者接受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 前后血清中 AMH水平,发现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可以 降低 PCOS患者血清中的 AMH水平。
moneandinhibinBintheassessmentofmetformintherapyinwomen withpolycysticovariansyndrome[J].SaudiMedJ,2015,36(5):562 -567. [2] 徐晓航,陈圆辉,王倩,等.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新进展[J].国际 生殖健康 /计划生育杂志,2015,34(2):160-164. [3] WiwekoB,MaidartiM,PrianggaMD,etal.Anti-mullerianhormone asadiagnosticandprognostictoolforPCOSpatients[J].JAssistRe prodGenet,2014,31(10):1311-1316. [4] 于艳丽,葛秋迎,刘红岩,等.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营养干预对 多囊卵巢患者促排卵过程中 amh浓度变化的影响[J].中国性科 学,2018,27(7):58-61. [5] 于传鑫.实用 妇 科 内 分 泌 学 [M].上 海:复 旦 大 学 出 版 社,2004: 147-148. [6] 左莉,傅亚均.多囊 卵 巢 综 合 征 病 因 及 治 疗 进 展 [J].重 庆 医 学, 2018,47(9):1247-1250. [7] 王亚楠.抗苗勒管激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分泌特点和诊断 效能[J].黑龙江医药,2018,31(6):1286-1288. [8] 陈雅,叶碧绿,郑九嘉,等.血清及卵泡液抗苗勒管激素在多囊卵 巢综合征患者体外受精促排卵治疗中的价值[J].中国临床药理学 与治疗学,2015,20(12):1405-1411. [9] 张琦,汤美玲,沈澍.血清 AMH联合性激素检测在诊断多囊卵巢 综合征患者中 的应 用 研 究 [J].中 国 实 验 诊 断 学,2019,23(8): 1344-1346. [10] 欧阳霞,伍娟娟.中药膏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 AMH及性 激素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3(6):842-845. [11] 李慕白,陈靖馨,王婷婷,等.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胰岛素抵 抗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9,(19):3761-3766. [12] 于艳丽,刘秀荣,葛秋迎,等.营养干预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 病人 AMH水平及 受 孕 率 的 影 响 [J].青 岛 大 学 学 报 (医 学 版), 2018,54(5):588-596. [13] 辛俊,郭慧梅,谭同焕,等.自拟中药排卵汤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 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研究 [J].临 床 和 实 验 医 学 杂 志,2017,16(3):293-295. [14] 郝翠云.达英 -35和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性激素 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9):128- 130,135. [15] MioniR,CàAD,TurraJ,etal.Hyperinsulinemiaandobesephenotype differentlyinfluencebloodpressureinyoungnormotensivepatientswith polycysticovarysyndrome[J].Endocrine,2017,55(2):625-63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嘧达莫+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8-12-17T09:27:28.873Z 来源:《药物与人》2018年9月作者:吉小应
[导读] 探讨双嘧达莫+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双嘧达莫+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58例IgA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双嘧达莫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肌酐(Cr)、舒张压(DBP)与收缩压(SBP)的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SBP、Cr、BUN、DBP均有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针对IgA肾病患者,采用双嘧达莫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能改善其肾功能,降低血压。

【关键词】双嘧达莫;厄贝沙坦;IgA肾病
IgA肾病实为当前临床中一种比较常见的肾小球肾炎,在得此病后,若未能得到有效治疗,约有25~50%的患者会进展为终末期肾病。

因此,需在此病早期及时给予有效治疗,预防或延缓其进肾衰竭期[1]。

本文针对本院收治的IgA肾病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双嘧达莫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与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IgA肾病患者58例,均经肾活检确诊,经Lee氏分级标准分级,均为Ⅰ~V级;排除多所用药过敏者,另排除恶性肿瘤及严重脑、肝疾病者。

将患者按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共分为2组,每组28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0例,病程区间2~17个月,平均(5.6±1.0)个月;年龄15~42岁,平均(35.7±2.9)岁;观察组中,男17例,女11例,病程区间2~16个月,平均(5.5±1.1)个月;年龄15~41岁,平均(35.5±2.7)岁;两组病程等资料经系统化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均先给予低蛋白、低脂肪、低盐饮食;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单纯采用双嘧达莫(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4020968)口服治疗,150mg/d,持续用药12周;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用药,加用厄贝沙坦(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00513)治疗,口服,150~300mg/d,持续治疗12周。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收缩压(SBP)、血尿素氮(BUN)、肌酐(Cr)与舒张压(DBP),另对比两组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SPSS23.0对本文所得数据进行处理,针对计量资料,由( ±s)表示,t检验,若组间经比较,有明显差异,由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对比
两组治疗前SBP、BUN、Cr与DBP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 ±s)
指标观察组对照组t P值Cr(mmol/L)
治疗前114.27±17.91118.15±18.150.85>0.05
治疗后80.11±9.00117.64±16.5110.95<0.05 BUN(mmol/L)
治疗前8.54±1.718.68±1.600.34>0.05
治疗后7.02±1.068.69±1.56 4.93<0.05 DBP(mmHg)
治疗前98.82±3.3697.40±3.850.42>0.05
治疗后83.53±3.6597.19±3.64 6.57<0.05 DBP(mmHg)
治疗前145.15±5.91144.26±4.610.59>0.05
治疗后126.21±3.70143.16±7.55 6.67<0.05
2.2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出现3例轻微干咳,但对治疗未造成不影响,可能是由厄贝沙坦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3.讨论
IgA肾病实为一种以疫球蛋白弥散沉积为主要表现的病理综合征,得此病者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及系膜区,均会伴有诸多IgA,在任何年龄段均有发生的可能,但多发于青壮年,且男较女偏多,20~40岁为发病的高峰期[2]。

此病有着多样化且复杂化的病理改变,病情有轻有中,且有着差异性的预后结果。

如果患此病者同时伴有慢性肾衰竭,那么会延长其病程,且有着比较高的高血压发生率。

有报道指出[3],蛋白尿的肾毒性明显,因而大分子物质不断堆积于系膜区,使系膜细胞出现不同程度损伤,并有增生情况出现,最终形成毒性。

近年,有研究证实,在促进肾脏疾病进展、恶化中,蛋白尿同样起到一定作用,乃是其重要的危险因子,因而大量蛋白尿会造成肾小球的高囊内压
及高滤过、高灌注,最终造成肾小球的硬化,此外,还会引起肾间质日渐纤维化,因而会使肾功能损害加重。

所以,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患者蛋白尿,乃是预防或延缓患者肾功能下降的核心措施。

厄贝沙坦实为一种典型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其不仅能减少肾脏蛋白尿,而且还能对患者血压施加有效控制,因而可以达到保护肾脏的目的与作用。

双嘧达莫在治疗肾功能不全时,主要通过对膦酸二酯酶的活性进行抑制,增强前列腺素Ⅱ的作用,以及增高细胞内环磷酸腺苷的浓度,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在实际治疗中,此药能够扩张肾动脉,使肾小球氧供量、血流量大幅增加,加速侧支循环的形成,实现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

当厄贝沙坦与双嘧达莫相联合时,可以同时减少尿蛋白,控制血压,改善肾功能。

由本次研究结果可知,治疗后,观察组SBP、Cr、BUN、DBP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由此表明,IgA肾病患者通过采用双嘧达莫联合厄贝沙坦治疗,不仅能降低血压,还能改善肾功能,综合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杨柳, 陈钦开. 盐酸贝那普利、双嘧达莫联合黄葵胶囊治疗IgA肾病21例疗效观察[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50(6):69-70.
[2]刘学清, 高风, 李妍,等. 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临床疗效观察[J]. 河北医学, 2016(7):1142-1144.
[3]焦林娟. 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研究[J]. 社区医学杂志, 2015, 13(19):26-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