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语文文言文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上册古诗文及文言文篇目

高一语文上册古诗文及文言文篇目

高一语文上册古诗文及文言文篇目(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语文上册古诗文及文言文篇目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语文上册古诗文及文言文篇目》,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语文上册古诗文及文言文篇目篇一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高一上册文言文及古诗必背篇目

高一上册文言文及古诗必背篇目

高一上册文言文及古诗必背篇目1.高一上册文言文及古诗必背篇目篇一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高一上册文言文及古诗必背篇目篇二《游褒禅山记》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於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高一必备语文文言文

高一必备语文文言文

新课程高一语文必修必背文言文第一部分上册篇目【篇目1】荆轲刺秦王(节选)[汉]司马迁太子及宾客知其事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篇目2】兰亭集序(节选)[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篇目3】赤壁赋[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高一语文必修一古诗词及文言文

高一语文必修一古诗词及文言文

高一语文必修一古诗词及文言文1.高一语文必修一古诗词及文言文篇一蜀道难(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_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从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2.高一语文必修一古诗词及文言文篇二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高一语文上册必背古诗及文言文

高一语文上册必背古诗及文言文

高一语文上册必背古诗及文言文1.高一语文上册必背古诗及文言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高一语文上册必背古诗及文言文关雎诗经·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高一上册文言文

高一上册文言文

高一上册文言文1.《劝学》1.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注释:1.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已:停止。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青,靛青,一种染料。

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4.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5.輮:通“煣”,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

6.规:圆规,画圆的工具。

7.槁暴:晒干。

槁,枯。

暴,同“曝”,晒干。

8.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砺,磨刀石。

9.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

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

省,省察。

乎,介词,于。

10.须臾:片刻,一会儿。

11.跂:踮起脚后跟。

12.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

13.彰:清楚。

14.假:借助,利用。

15.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

生,通“性”,资质,禀赋。

16.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17.骐骥:骏马,千里马。

18.驽马:劣马。

19.锲:用刀雕刻。

20.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21.六跪:六条腿。

蟹实际上是八条腿。

高一语文必修一古诗及文言文必背

高一语文必修一古诗及文言文必背

高一语文必修一古诗及文言文必背1.高一语文必修一古诗及文言文必背篇一《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垢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

2.高一语文必修一古诗及文言文必背篇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高一语文必修一古诗及文言文必背篇三《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国脉微如缕。

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

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

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

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

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

高一语文上册必背文言文及古诗词

高一语文上册必背文言文及古诗词

高一语文上册必背文言文及古诗词1.高一语文上册必背文言文及古诗词篇一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高一语文上册必背文言文及古诗词篇二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语文文言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矣)2、共其乏困(供)3、秦伯说,与郑人盟(悦)4、失其所与,不知(智)5、何厌之有(餍)6、若不阙秦(缺)二、古今异义(古/今)1、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有二心/数词二的大写)2、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3、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4、今有急而求子(您,多指男子/儿子)5、越国以鄙远(边远的地方/粗鄙、低下)6、以烦执事(婉指秦穆公/掌管某事的人)7、亦去之(离开、距离/到达).38、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2、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3、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4、唯君图之(计划,考虑)5、既东封郑(使…成为疆界)6、阙秦以利晋(使…得利)(二)名词作状语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在西边)2、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3、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到黄昏)(三)动词作名词1、君亦无所害(害处)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3//*--作名词1、臣之壮也(壮年)2、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3、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五)形容词作动词1、因人之利而敝之(损害)2、肆其西封(扩张、延伸)(六)一般动词的使动1、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亏损)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四、文言句式(一)省略句1、(烛之武)许之(主语)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4、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5、敢以(之)烦执事(宾语)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二)倒装句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2、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 同上)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同上)、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同上) 5、何厌之有(有何厌── 宾语前置)三)判断句1、邻之厚,君之薄也。

(也表判断)2、以乱易整,不武。

(否定判断句)(四)固定句1、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何必…)2、夫晋,何厌之有?(….怎么….)《鸿门宴》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 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2. 距①关,毋内②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内,通“纳”,接纳,进入。

(《晏子治东阿》他库少内)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

4. 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5. 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6.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7.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

(二)词类活用1. 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3. 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5. 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6.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 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 范增数目项王。

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 若入前为寿。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01 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 头发上指冠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 刑人如恐不胜。

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

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抄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 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 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 沛公今事有急。

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 此亡秦之续耳。

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三)文言固定句式1.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2. 为之奈何?3. 且为之奈何?4. 孰与君少长?5. 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

6.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7.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8.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9. 不然,籍何以至此?10.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

11. 今日之事何如?12.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13. 此亡秦之续耳。

14. 何辞为?(四)宾语前置句1. 不然,籍何以至此?2. 今日之事何如?3. 客何为者?4. 何辞为?5. 大王来何操?6. 沛公安在?(五)被动句1.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 吾属今为之虏矣!(六)省略句1. 沛公军于霸上。

2.沛公欲王于关中。

3.为吾击破沛公军。

4. 具告之以事。

5.亡去不义,不可不语之。

6.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7. 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8.还军于霸上。

9. 项王受璧,置之于坐上。

10.竖子不足与之谋。

(七)状语后置句1.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 沛公欲王于关中。

3. 具告之以事。

4. 良曰:“长于臣。

”5. 得复见将军于此。

(八)重点翻译句1.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2.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4.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九)多义词1. 因2. 如4. 举5. 谢1.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3.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4. 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5. 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6.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1. 通假字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摄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通“返”,返回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卒起不意通“猝”,突然2. 古今异义秦王购之金千斤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

今义:特指黄金。

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

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

今义:遇到,碰以。

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

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

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3. 词类活用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早晚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名词作动,封邑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又前而为歌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名作状,用匣子其人居远未来: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皆白衣冠以送之:形容词作动词,白衣冠,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士皆垂泪涕泣:名词用作动词,哭发尽上冠:名词作状语,向上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名作状,用厚礼乃朝服:名词用作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使使以闻大王:动作名,使者。

使使以闻大王:动词使动,使……闻,禀告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名作动,走上前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以……为怪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使动,使……断非有诏不得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断其左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断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乃欲以生劫之:动词作状语,活生生地4、一词多义【顾】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动词,回头看)2、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副词,表转折,不过,只是)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动词,探望、拜访)4、顾恋慈母(动词,眷念)5、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词,反而,却)【辞】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动词,辞别,告辞)今者出,未辞也(告辞,动词)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动词,推辞)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动词,推辞)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动词,推辞)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动词,计较,讲究)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动词,擅长)5、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名词,文辞,指文学)【引】1、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动词,举起)2、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指身子向上起)3、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词,牵,拉)4、引赵使者蔺相如(动词,延请)5、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动词,引导,率领)6、李凭箜篌引(名词,乐府诗体的一种)5、虚词:【以】1、何以言之(介词,凭借)2、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介词,用)以刀试人(介词,用)3、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连词,表目的,用来……的)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连词,表目的,来)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5、日以尽矣(连词,表修饰)6、皆白衣冠以送之(连词,而)7、以次进(介词,按照)8、以故荆轲逐秦王(连词,因此)【乃】1、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你的)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判断动词,是)乃欲以生劫之(判断动词,是)3、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副词,于是,就)4、乃今得闻教(副词,却,竟然)5、而今乃以手共搏之(副词,只,仅仅)【之】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代词,您)2、秦王购之金千斤(代词,指樊将军的首级)3、为之奈何(代词,这件事)4、愿得将军之手记以献秦(结构助词,的)5、顷之未发(用在时间副词后面,凑足音节,不译)6、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6. 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①判断句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②省略句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欲与( 之) 俱( 往)③被动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④倒装句常痛于骨髓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7、文言固定结构: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将奈何(表疑问,怎么……。

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荆轲有所待(意为:有……的人、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