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企业税收管理模式及其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行研究与管理,探寻符合大企业管理和服务需求的技能和方法,并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共享。同时,还可以以知识管理为基础,构建全方位的后台服务支持中心,快速收集大企业的最新资讯,分享大企业管理的方法,协助评估大企业的内部风险,帮助一线大企业税收管理人员更好地开展管理和服务工作。

FEATURE

美国大企业

一、美国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指导思想及具体做法

美国税收征管体系变革是与美国税收管理思想同步的。1998年以前美国实施的是“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全国43个征收服务单位对辖区内所有的纳税人实行全方位的服务与管理。2000年,为了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和纳税人满意度,美国按纳税人类别重构国内收入局,分设工薪和个人投资管理局、小型和自雇企业管理局、大中型企业管理局、免税组织和政府机构管理局等四

INTERNATIONAL TAXATION IN CHINA

李 岩(湖北省国家税务局 湖北 武汉 430071)

内容提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大企业集团迅速成长,呈现跨行业、跨地域、跨国家相互渗透的发展态势。大企业集团的集约化、信息化、专业化的管理对现行的税收管理体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如何改革现有税收管理模式,加强大企业集团税收管理,已是刻不容缓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指导思想及具体做法,探究我国税收征管模式的主要问题及症结所在,为我国税收征管体系重构及大企业税收管理模式的构建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征管体系 管理模式 大企业集团

Abstract: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China's economy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and some large-sized enterprise groups take on the trend of mutual influenced devel-opment of trans-industry, trans-region and trans-country. The intensified, information-based, specialized management of large-sized enterprise groups casts an unprecedented impact and challenge to current tax administration system, and how to re-form the mode of current tax administration and strengthen tax administration toward large-sized enterprise groups becomes an urgent issue in China. By analyzing 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specific measures of tax administration toward large-sized enterprises in the USA, this paper makes an exploration on major issues and crucial causes of the tax administration mode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ax administration system as well as the construction of tax administration mode toward large-sized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Colle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system Administration mode Large-sized enterprise group

1000管理。一归口到大中型企业管理局,并于同年10月1日将大中型企业管理局更名为大企业和国际税务局,进一步将行业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实施“行业+地域分布”的管理模式,推出品种多样

的纳税服务产品。目前,美国大企业和国际税务局有员工7000人,为21万户资产总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纳税人实施服务和管理。

(一)“行业+地理分布”的管理模式

即按行业进行服务与管理,并兼顾各个行业在地理上的分布设定行业分局的管理范围和业务边界。如金融服务业大多集中在美国东部地区,金融服务业分局总部就设在曼哈顿,其管辖范围还包括哥伦比亚特区以及南卡罗来纳、北卡罗来纳、弗吉尼亚、马里兰、特拉华、康涅狄格州。这样,各行业分局一方面按照行业管理规范和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行业管理,对辖区外本行业的工作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帮助;另一方面,又全权负责辖区内6大行业的大企业纳税服务与税收管理工作。其中本行业之外的其他5个行业的工作则按照相应的行业分局的要求来做。从机构设置来看,以金融服务分局为例,该分局下设两个大区负责人办公室,其中一位负责曼哈顿地区,另一位负责辖区

税收管理模式

及其启示

内的其他地区。每位大区负责人主管4个地区经理,每个地区经理又主管30个左右的工作小组,每个小组有1位协调员和10人左右的小组成员。这些人员共同从事大企业纳税服务与管理工作。

(二)品种多样的纳税服务

美国国内收入局把纳税人满意度放在突出位置,为纳税人提供各具特色的纳税服务产品。例如,个别信函裁定(PLR)解决纳税人身份认同及其行为或交易事项的税收结果问题;行业问题解决程序(IIR)解决对大量特定行业纳税人造成影响的复杂而有争议的税收问题;预约定价安排(APA)旨在解决税企双方友好地解决税收争议或潜在的转让定价方法问题;申报前协议(PFA)解决申报前的税务争议;合规性保证程序(CPA)解决纳税人获知有关税收事项的确定性问题;快速解决程序(FTS)旨在对企业税收检查最早阶段解决税收争议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纳税服务产品,均得到了纳税人的广泛支持与认可。

(三)特殊的管理监控平台

信息化管理是美国税收管理的突出特征。美国财政部第9363号决定规定大企业必须进行电子申报,并构建了专门数据处理中心和监控平台:涉税问题管理系统(IMS)储存大企业或国际税收纳税人的详细申报信息以及检查案例;以问题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IBMIS)能帮助小

组经理或其他行政管理人员找

到存放在IMS中的数据;有质量

保证的检查程序(QEP)保证税

收检查深度和范围合理有效;遵

从监控系统(CMO)对大企业和

国际税务局管理对象实行分行

业监控;遵从战略委员会(CSC)

将行业税收问题重要性分类交

给相应的部门处理。

(四)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美国国内收入局与议会、财

政部、各州政府、县市政府以及

负有提供第三方信息的私人部

门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美

国税法对第三方信息的申报进

行了明确规定,要求负有申报义

务的第三方定期提供与其发生

交易行为的纳税人的涉税信息。

美国国内收入局内部各个部门

之间、各个管理局内部各行业分

局之间、一线人员与行业专家之

间,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我国税收征管模式

的主要问题及症结所在

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模式反映

为税收管理的五项原则:税收属

地管理原则、多级行政管理原

则、分税种相隔离管理原则、国

地税机构分设管理原则和不分

纳税人类别全面管理原则。随着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以及大企业

集团快速发展,我国税收征管模

式的弊端日益凸现,主要表现在

四个方面:一是收益不高。凡是

组织的行业税收检查,都可以查

出大量未及时入库的税收收入,

偷税、逃税、骗税、任意延期入

库税款以及不符合条件享受税

收优惠政策、有税不收等问题都

存在,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二

是征管成本很高。我国税务系统

工作人员是美国国内收入局雇

员的8倍以上,税收征收成本率

近8%,而美国税收征收成本率

仅0.58%,其他发达国家税收征

收成本率基本在1%左右。①三是

税负偏高。企业除了缴纳税收以

外,还要负担其他费用,综合计

算,我国纳税人税负已经明显偏

高。四是纳税人不满意。税务机

关在执行政策、履行程序、纳税

服务、税收管理等诸多方面与纳

税人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纳税

人尚不满意。

税收管理效果不理想,主

要是税收征管模式出现了以下

问题:

一是非专业化。首先,“一刀

切”的税收征管模式不符合税收

专业化管理要求。税收征管资源

应该根据纳税人类别合理配置,

通过适配性找到征管资源与管理

对象的最佳组合,实现专业化管

理,提升征管效率。但是目前“一

刀切”的不分纳税人类别的全方

位税收管理,严重影响了税收征

管效率,税收管理风险很大。其

次,“倒金字塔”式的管理层级和

部门设置不符合专业化管理要

求。管理层级和部门设置繁复,

形成管理机制上的“倒金字塔”,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而

① 《我国税收成本远高于美日等国 减税负需先降征税成本》,2011年1月4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1-01/04/c_12942956.ht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