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字标准化和规范化--新

合集下载

第三节 现代汉语的特点和规范化

第三节 现代汉语的特点和规范化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三十七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由中 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八次会议于2000年10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 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2000年11月1日
第三节 现代汉语的特点和规范化
读读下面的北京话
“别渗着了,快撮吧,这 面筋道儿,呆会儿遭叽 了就没嚼头了,把面码 儿多往碗里改搂点儿。” “裹什么乱啊,没事 儿别这儿逗咳嗽,老 了成个碎嘴子了,一 天到晚尽瞎掰活,别 找我犯牛脖子啊!”
“我看你尽在那儿捯饬, 外地人学说北京话,生硬地 整什么幺蛾子啊?”
北京话有很多的儿化音,已 经为普通话所吸收,如:果 汁儿、小汽车儿、小树林儿。 加上儿化音,下面的都不对: 公共汽车儿、防护林儿、天 安门儿、西直门儿,大奔儿
4. 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5. 句法结构类型多样化。
例如,单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其内部又有动词性、形容词性、名 词性三种句法结构;具体有主谓谓语句、双宾句、连谓句、兼语句、把 字句、被字句、是字句、存现句。
第三节 现代汉语的特点和规范化
确立普通话的明确、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规范化 一致的语言标准, 并促进这个标准的 全面推行。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两层含义: 1.形成规范。形成人们普遍接受的语言标准。 2.遵守规范。要让使用现代汉语的自觉地按已经 形成的语言规则运用语言。
这些特点形成了普通话语音富 有音乐性的独特风格。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yā 小桥流水人家, jiā 古道西风瘦马, mǎ 夕 阳 西 下, xià 断肠人在天涯。 Yá
韵多声少,响亮悦耳;声 调抑扬,优美动听。

汉字—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现代汉语课件)

汉字—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现代汉语课件)
(四)更改生僻地名用字
从1956年到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用 同音的常用字代替了35个县级以上地名中 使用的生僻字,共精简生僻字30多个。 例:雩都县 于都县 例:寻邬县 寻乌县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五)整理异读词
普通话审音委员会于1957年、1959年、 1962 年 先 后 发 表 了 《 普 通 话 异 读 词 申 音 初 稿 》 , 并 于 1963 年 辑 录 成 《 普 通 话 异 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 例:庇bì 殊shū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汉字的标准化
在对现行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科 学的整理的基础上,对汉字进 行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这项工作叫做汉字的标准化。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汉字的标准化—定量
1988年1月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国 家教育委员会发布了《现代汉语常用 字 表 》 , 确 定 了 常 用 字 2500 个 和 次 常 用 字 1000 个 。 1988 年 5 月 国 家 语 委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现代汉语通用 字表》,确定了通用汉字7000个。
汉字的整理 和标准化
汉字的整理 和标准化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汉字改革问题 汉字的整理
汉字的标准化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汉字改革问题
文字改革包括文字制度的 变革和文字内部的简化、 整理两方面的内容。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汉字的整理
• 简化汉字 • 整理异体字 • 规范印刷体字形 • 更改生僻地名用字 • 整理异读词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汉字的标准化—定序
定序是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排列顺序。 汉字的排序有义序法、音序法、形序法。 义序法,按照字义排列字的顺序。 形序法,按照字形排列字的顺序,包括部首法、笔画法和四角号码法。 音序法,按照字音排列字的顺序,包括声韵法、注音字母法、汉语拼音排序法。

汉字的规范化

汉字的规范化

汉字的规范化篇一:现代汉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第二章汉字第五节现代汉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一、现代汉字的标准化现代化社会要求各项事物标准化,以提高使用效率,便于多方交流;信息化的发展推动图书情报、印刷排版、生产管理、办公室事务等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逐步实现自动化和现代化。

为此,人们要求现代汉字有一个数量限制,要求汉字字形稳定而明确,要求字音按照规范的普通话确定标准读音,要求汉字字序规范化,统一字典的查字法。

就是说,要求在对现代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整理的基础上做到四定—定量、定形、定音、定序,以提高用字的规范。

(一)定量“定量”主要是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总量,包括常用汉字、通用汉字及各类专业用字的数量。

确定了标准用字量,有利于人们的学习和运用。

在教学方面,可以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规定识字教学的要求;在出版印刷方面,可以准备固定数量的字模,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在新闻通讯方面,能加快传送消息的速度;在汉字信息处理方面,能减少工序。

总之,确定了汉字用字的标准量,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大大地减少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

1981年,国家标准局公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供电脑中文信息作为交换码使用,《辅助集》也已于1990年公布。

1988年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从而确定了常用字量和通用字量。

这一系列规范化基础工程的完成,是定量工作所取得的具体成果。

汉字定量研究中还有一些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这主要是指姓名用字、地名用字、方言字、科技专用字、翻译用字中的生僻字和新造字。

按照汉字定量的要求,姓名用字、地名用字、方言字、科技专用字、译音用字都有必要制订字表,加以适当的限制。

(二)定形定形是为所有现行汉字确定标准字形。

无论印刷体、手写体都要有明确的字形标准。

我国在汉字定形方面,先后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955年1月,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废除了1055个异体字;1956年,国务院又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文字改革委员会编辑出版了《简化字总表》,收入2236个简体字(1986年重新发表时又略有调整)。

规范化标准化是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国语言政策与

规范化标准化是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国语言政策与

规范化、标准化是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重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下简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颁布,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它以我国的语言文字基本政策为基础,全面总结了我国在推广普通话、社会用字管理以及中文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是根据宪法精神和新世纪国情审慎制定的。

它的颁布和施行,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开创了语言文字工作的新局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我国语文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影响越来越深远。

在颁布10年后的今天,重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又有许多新认识,又有许多新收获。

一、规范化、标准化是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目的,正如该法第一条所言,是“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在立法宗旨中,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核心目标。

这是因为:第一,规范化、标准化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健康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二,正如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原副主任汪家镠2000年7月3日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草案)〉的说明》中指出的那样,“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促进民族间交流、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础工程”。

1985年12月16日,国务院决定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改名通知中,将“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作为国家语委的重要任务。

1986年1月,全国第一次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召开,标志着我国语言文字工作进入新时期。

正如汪家镠所说的那样,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是“以规范化、标准化为主要标志的”。

国务院赋予国家语委的工作任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条所阐明的立法宗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关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草案)》的说明以及10年来的语言文字工作实践,都说明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1986年以来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当然也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

什么是汉字的标准化

什么是汉字的标准化

什么是汉字的标准化
汉字的标准化是指对汉字的形体、读音、用法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统一,以便于
人们的书写、阅读和交流。

汉字是中国传统的文字,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现代社会,汉字的标准化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汉字的形体标准化是指对汉字的笔画、结构、比例等方面进行规范。


书写汉字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笔画顺序和结构来书写,以保证汉字的形体美观、整齐。

此外,汉字的比例也是标准化的重要内容,要求各个部首、笔画之间的比例协调统一,不得出现形体失真或变形的情况。

其次,汉字的读音标准化是指对汉字的发音进行规范。

汉字的读音是通过拼音
来表示的,每个汉字都有对应的拼音。

在标准化的过程中,要求人们在发音时要准确无误地按照规定的拼音来读,不得出现错音、漏音或多音的情况。

这样可以保证汉字的发音统一,增强汉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此外,汉字的用法标准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汉字的用法包括词语的搭配、成语
的运用、古文的阅读等方面。

在标准化的过程中,要求人们在使用汉字时要遵循规范的用法,不得滥用或误用汉字,以免造成语言的混乱和错误。

同时,也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尊重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不断弘扬汉字的价值和魅力。

总之,汉字的标准化是对汉字进行规范和统一的过程,旨在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汉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只有通过标准化,才能使汉字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成为连接中华文化的纽带,为世界人民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提供更好的条件。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认真对待汉字的标准化,共同努力,让汉字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更加美丽的风采。

语言文字规范化与现代化

语言文字规范化与现代化

对外汉语教育、少数民族的汉语教育和汉 语的母语教育尚未成熟。
对现代汉语汉字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汉语汉 字的标准不健全,只在常用的字量的范围内有印
刷汉字的一些规范标准等。
中文信息处理的水平离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 距。网络的对公众开放汉语数据或多语种数据库 还很少,导致网络利用率低、实用价值低。
汉语在国际语言生活中也不占优势。将汉语 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或工作语言的国家和地区还不 多。
就人类已有的历史来看,经济大国必然要求 成为一个语言大国,语言大国也肯定会促进一个 经济大国的形成。我国正在向经济大国迈进,与 之相对应,也应努力促使我国在未来成为语言大 国。
二、信息时代与语言文字规范化
(一)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
用数字化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
的时代
数字鸿沟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而不平衡而带
(二)国家通用语言与方言
方言是中国本土多元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 鲜明的地域特征,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使用价值。
方言的使用不允许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和限 度,在中小学生中教授方言。不符合《国家通用 语言文字法》和《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的规 定,应明确态度,劝其停止。我国语文生活中的 主要矛盾仍然是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滞后于经济 文化发展要求,政府的主要职责和政策导向应当 致力于解决这一矛盾。
来的社会方方面面的巨大差别
(二)汉语的现状
汉语的优势: ❖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 ❖负载着中国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 ❖很多国家把汉语作为主要外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汉语的不利因素: ❖ 方言分歧严重。 ❖ 有简化字与繁体字之别。 ❖ 存在着轻汉语重外语(主要是英语)的政策规 定或心理倾向。 ❖ 社会的语言规范意识薄弱,大众传媒用语用字 不规范的现象还相当常见。

现代汉字标准化和规范化

现代汉字标准化和规范化

(6)换成新的形声字或会意字
• 例如: • 响(響 )惊(驚 )窜(竄 )宝(寶 )
• 張千惠 黃蘊雅 張虹 樸美玲 陳璐嘉 張思楠 邢揚 孫安祺 陳成)整理异体字
汉字存在不少音同义同而形不同的异体字。 1955年12月,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 会联 合发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对810组异体字进行整理,淘汰了 其中重复多余的异体字1053个。后来恢复 了其中的一部分,最终淘汰异体字数为 1027个。例如: 烟[煙菸] 炮[砲礮]
(1)类推简化
简化一个繁体字或繁体字的部件,可以类推简化一系列繁 体字。类推简化可以使一些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有对应规 律。这种简化方法是最有效的方法。 简化形声字声旁的,如: 优(優 )苹(蘋 )扑(撲 )灯(燈 )袄(襖 ) 长(長 ):伥(倀 )张(張 )怅(悵 )帐(帳 ) 简化形声字形旁的,如: 贝(貝 ) 简化会意字部件的,如: 车(車 )军(軍 )库(庫 )
(2)同音或异音代替
在意义不混淆的条件下,用形体简单的同 音或异音字代替繁体字,既减少了字数, 又突出了表音的特点。例如: • 同音代替:丑(醜 )范(範 ) • 异音代替:斗(鬥 ) • 情况特殊:干(幹 )
(3)草书楷化
• 草书笔画简单,多是一笔书,打破了楷 书的形体和结构,但笔画不清晰。把群 众比较熟悉的草书的笔形改用楷书的写 法,就可以达到减少笔画的要求。例如: • 张(張 )专(專 )书(書 )晓(曉 ) 为(為 )
金紅婷 劉慧敏 韓揚 陳玉 俞羚 劉舒萍 高治荣 王歌 周洋 楊小詩 餘冬麗 趙金鼎 高強 馬昊宇 許本旭 郭國喜 項金志 徐邦柱 韓東曉
(三)其他整理
(1)整理异读词
• 如果说多音字给认读、记忆汉字带来了困难,那么一字异读则是影响 汉字交际功能的障碍。规范异读词的读音是字音规范化的一项重要工 作。 • 新中国成立后,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很早就开始了这项工作。1956年1 月,中国科学院组成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1957年10月,普通话审音 委员会在《中国语文》杂志上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和本 国地名审音表初稿》,共收异读词666条(其中包括一小部分词组)、 地名170个。之后,又陆续搜集了第二批异读词加以审订,于1959年7 月在《中国语文》上发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续)》,共收 异读词569条。1962年12月,又在《文字改革》杂志上发表《普通话 异读词审音表初稿(第三编)》,并对正、续编中所审的音,在个别 地方作了修改。1963年把三次发表的《审音表初稿》辑录在一起,以 《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的题目发表在《中国语文》杂志 1963年第1期上,总共审订异读词1800多条。《审音表》公布以来, 受到文教、出版、广播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对现代汉语语音规范 起到了积极作用。

汉字的定型与标准化

汉字的定型与标准化

汉字的定型与标准化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它不仅是沟通交流的工具,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然而,汉字的定型与标准化并非一蹴而就,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汉字的定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汉字的形状和结构并不固定,存在着多种书写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演变成为了现代人所熟悉的形态。

这一过程中,形声字的出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形旁表达字义的意思,声旁则表示字音。

通过形声字的运用,汉字的定型逐渐趋于规范。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汉字的标准化并不容易。

中国地域广阔,各地方言的存在导致了汉字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

在古代,不同地区使用的字形和字音存在差异,这给汉字的标准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历代的文化人士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整理工作,形成了一系列的字书和字典,如《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

这些字书和字典的出现,为汉字的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汉字的标准化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成立,开始了对汉字的标准化工作。

这个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包括字形、字音、字义等方面的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使得汉字的使用更加统一和规范。

然而,汉字的标准化工作并非一劳永逸。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不断涌现,给汉字的标准化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将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与传统的汉字相结合,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积极开展了研究和探索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新标准和规范,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除了在中国,汉字的标准化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学习和使用汉字。

为了促进国际汉字的交流和理解,国际汉字标准化组织成立,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推动汉字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和传播。

总的来说,汉字的定型与标准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字标准化和规范化现代汉字标准化和规范化是性质相近、作用相关的两个问题。

标准化主要解决现代汉字在定量、定型、定音以及定序这几个方面所涉及的各项国家标准。

规范化主要解决如何使汉字应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问题,包括解决笔画简化、字型整理和字数精简这三个问题。

一、汉字的标准化文字作为辅助语言的交际工具必须实现标准化。

汉字标准化的主要内容是“四定”,就是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一)定量定量就是确定现代汉字的字量,包括各种专门用字的字量,实现汉字字数有定量。

汉字自古至今的总字数多达数万。

《康熙字典》收字47000多字,《汉语大字典》收字54000多字,1994年出版的《中华字海》收字86000多字。

在这86000多字中,大部分是文言古语用字,只有一万多个是现代汉字。

在这一万多个现代汉字中,使用的频率并不相等,有的高有的低。

1. 1988年1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公布了收有3500个字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内还区分为常用字2500字和次常用字1000字。

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社公布了收有7000个字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这两份表分别规定了常用字和通用字的数量。

常用字:▪是教学用字,包括小学、初中等几个级别的教学用字。

(根据汉字字频和覆盖率的关系,我们知道:2400个常用字覆盖率99%,可以作为小学的识字量;3800 个常用字覆盖率是99.9%,可以作为初中的识字量。

)▪选定常用字要综合考虑以下四个方面因素:第一,频率高的第二,学科分布广的第三,构词能力和构字能力强的第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通用字:▪是印刷出版用字,▪是记录现代汉语一般要用到的字。

从全部现代汉字中除去罕用字,得到的就是通用字。

▪选定通用字对于印刷出版、辞书编纂、汉字的机械处理和信息处理都有重要的作用。

2.《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收字6763个,这个字量是计算机内汉字字库收字量的国家标准。

3. 目前还要制订人名各种专用字表,如人名用字表、地名用字表、译音用字表以及其他各类专用字表。

(二)定型定型就是确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形体。

过去的简化汉字、整理异体、统一字形等工作,为汉字的定形打下了基础。

《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为现代印刷通用汉字提供了字形标准。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依据《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确定的字形结构、笔画数和笔画顺序,促进了字形标准化。

今后的定形工作要进一步解决遗留下来的字形歧异问题,必须做到一个汉字只能有一种确定的形体,不能有多种形体。

(三)定音定音就是确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读音。

普通话确定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但北京语音中存在一字异读的现象。

例如“危险”的“危”字就有wēi 和wéi 两种读音,“跃进”的“跃”字就有yuè和yào 两种读音。

这种现象不利于交际,应当选定一种读法作为标准音,不应多种读法并存。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委员会对异读词的读音曾进行过多次审订,1963年出版了《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1982年开始又对《初稿》进行多次修订。

1985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视部对修订稿进行审核后发表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并要求全国文教、出版、广播及其他部门、行业所涉及的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标音均以这个新的审音表为准。

这样,汉字的读音标准就更加明确了。

(四)定序定序就是确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排列顺序,规定标准的查字法。

目前,常用的查字法有音序法、部首法、笔画法、笔形法、号码法5种。

各种查字法虽然不可能归并成一种,但同一种查字法有几种序列标准的,应当加以统一。

首先是部首法要标准化。

部首的数量、字的归部原则,要逐步一致,含有几个部首的字取部要规律化。

字典、词典的编纂,目录、索引、档案、资料的编排,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排序标准。

字有定序才便于查检。

二、现代汉字规范化的基本要求现代汉字规范化问题:字形方面、字音方面、字序方面字形规范化的基本要求是: 写规范字现代汉字规范化包括以下两部分:1. 经过整理简化的字a.是指经有关部门研究整理由政府有关部门以字表等形式正式公布的字。

b.这部分字在规范汉字中只占少数c.多数是历史上流传下来,沿用至今,未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2. 未整理简化的字字形规范化的具体要求是:1.正确书写和使用简化字a.不滥用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中被简化的繁体字(如:丰、兴)b.不用1986年已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放案(草案)》中的简体字和自造的简体字(如:歺、)2.正确书写和使用正体字不滥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已淘汰的异体字(如:邨、筍),但后来恢复使用的28个异体字除外。

3.正确书写和使用新字形不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中已淘汰的旧字形(如:直、令)4.正确书写和使用地名用字不用经过更改后以淘汰的地名生僻字(如:盩、厔)5.正确书写和使用计量单位名称用字不用《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表》中已淘汰的译名用字(如:瓩、嗧)6.正确书写和使用传承字包括笔画、笔形、部件等,不写错别字。

三、笔画简化简化字= 简体字是特指有国家明文规定取代繁体字而推广使用的简化字。

(一)《简化字总表》共分三个表:第一表不作偏旁用的简化字这些字的繁体一般都不用作别的字的偏旁。

个别能作别的字的偏旁,也不依简化字简化。

如:“習”简化作“习”,但“褶”不简化作“”第二表所收的是:1. 132个可作偏旁用的简化字2. 14个简化偏旁第一项所列繁体字,无论单独用或者作别的字的偏旁用,同样简化。

如:华[華] 哗[哗] 、桦[桦] 、晔[晔] 、烨[烨]第二项的简化偏旁,不论在一个字的任何部位,都可以使用,其中“讠”、“饣”、“纟”、“钅”一般只能用于左偏旁。

这些简化偏旁一般都不能单独使用。

第三表应用第二表所列简化字和简化偏旁作为偏旁得出来的简化字汉字总数很多,这个表不必尽列。

如:有“车”旁的字,如果尽量地列,就可以列出一两百个,其中有许多是很生僻的字,不大用得到。

现在为了适应一般的需要,第三表所列的简化字的范围,基本上以《新华字典》(1962年第三版,只收汉字八千个左右)为标准。

未收入第三表的字,凡用第二表的简化字或简化偏旁作为偏旁的,一般应该同样简化。

此外,在195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有些被淘汰的异体字和被选用的正体字繁简不同,一般人习惯把这些笔画少的正体字看作简化字。

为了便于检查,《简化字总表》表把这些字(共39 个)列为一表,作为附录。

一部分简化字,有特殊情形,需要加适当的注解。

如“干”是“乾”(gān)的简化字,但是“乾坤”的“乾”(qián)并不简化;“吁”是“籲”(yù)的简化字但是“长吁短叹”的“吁”仍旧读,xū;这种一字两读的情形,在汉字里本来常有,如果不注出来,就容易引起误会。

又如以“余”代“餘”,以“复”代“覆”,虽然群众已经习惯了,而在某些情况下却不适宜,需要区别。

又如“么”和“幺”有什么不同,“马”字究竟几笔,等等。

诸如此类可能发生疑难的地方,都在页末加了脚注。

2.“二简”字a.是《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1977年)中所收简化字,共853 个。

b.由于“二简”中有些简化字不够成熟,也有的简化得不很合理,试用步骤有过于急促,因此,不到一年就停止试用。

(二)汉字简化方法从形体结构上比较繁体字和简体字,可以发现主要采用3 种简化方法:第一,局部删除(1) 删除大半。

如:术—术丰—丰医—医灭—灭(2) 删除小半。

如:妇—妇孙—孙雾—雾随—随(3) 删除一半。

如:隶—隶号—号么—么竞—竞4) 删除中间,保留轮廓。

如:广—广夺—夺疟—疟齿—齿(5) 删除后还有小的变形。

如:稳—稳县—县伞—伞凿—凿第二,偏旁更换:(1) 便于识读。

如:症—症舰—舰痈—痈忆—忆酝—酝桩—桩态—态邮—邮(2) 便于称说。

如:庆—庆联—联边—边属—属(3) 更换成记号书写。

如:树—树戏—戏欢—欢仅—仅双—双对—对凤—凤第三,整字替换:简化字和繁体字的结构模式完全不同。

如:衅—衅听—听灶—灶卫—卫第一、二类新旧子的形体有一定联系,区别在于:a. 第一类是新字包孕在旧字里面,是从旧字中脱胎而出。

b.第二类是新旧参半(保留一半更想一半)c.第三类新字形体跟旧字形体完全没有关系。

从其他角度来分析简化方法,有三种:第一,起用古字。

即重新起用笔画相对比较的古字,舍弃后来通用的繁体字。

如:从—从礼—礼众—众第二,草书楷化。

即把繁体字的草书写法加以楷化,成为简体字。

如:長—长為—为衛—卫專—专書—书時—时東—东第三,同音替代。

即用笔画简单的同音、近音字代替繁体字。

如:松—松郁—郁四、字形整理对旧字进行整理主要考虑从简从俗,让印刷体尽量手写体一致,笔画和笔势尽量便于横写等,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 部件调整(1)合并部件(2)更换部件2. 笔画的调整(1)笔画直化;(2)笔画省减;(3)笔画连接;(4)笔画延伸;(5)改变笔形。

3.笔画、笔势和结构尽量便于横写(1)将部分撇笔改为横笔。

(2)改变笔势方向。

(3)变上下结构为左右结构,变半包围结构为非包围结构。

4. 印刷体力求与手写体一致同一个宋体和手写体笔画结构不一致时,宋体尽可能接近手写体。

五、精简字数20世纪50年代以来,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精简汉字字数:(1)淘汰异体字汉字存在不少音同义同而形不同的异体字。

1955年12月,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对810组异体字进行整理,淘汰了其中重复多余的异体字1053个。

后来恢复了其中的一部分,最终淘汰异体字数为1027个。

例如:烟[煙菸] 炮[砲礮](2) 更改地名生僻字中国地名中有些生僻字除去记录地名外没有其他用处。

从1956年到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用同音的常用字代替了35个县级以上地名中的生僻字,共精简了15个地名字。

例如:陕西省的“盩厔县”改为“周至县”青海省的“亹源县”改为“门源县”新疆的“和阗县”改为“和田县”江西省的“雩都县”改为“于都县”四川省的“越嶲县”改为“越西县”(3)统一计量单位名称用字中国计量单位名称用字中,过去有不少特造的计量字。

它们口头上说时是双音节,书面上却只写作一个字形。

1977年7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联合发布了《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表》。

该表通过统一计量单位名称用字,精简了20个字。

如:“呎”、“吋”、“瓩”、“呏”和“竔”都被淘汰。

通过以上三条途径精简的汉字总数达1,189个。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