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电路的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第二章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二章电路的分析方法
R2 U R1+ R2
I
I3 I’
U R3 R’
I
U
R
1 R
1 R3
1 R'
❖ 并联 两个或更多个电阻联接在两个公共的节点之间的联接方法。
分流公式: I3 = U/ R3 =
I’ = I R2 =
R’ I
R3+ R’ R1 I R3+ R’
对于复杂电路(如下图)仅通过串、并联无法求
解,必须经过一定的解题方法,才能算出结果。 如: I2
输出电流 I 可变 ----变

I 的大小、方向均
量 由外电路决定
端电压Uab 可变 -----
Uab 的大小、方向 均由外电路决定
例a Is
R
Uab=?
I
_
E
+
电压源中的电流 如何决定?电流 源两端的电压等 于多少?
b
原则:Is不能变,E 不能变。
电压源中的电流 I= IS
恒流源两端的电压 Uab IR E
Uab' Is I' Ro'
Is Ro' I' Ro'
E I Ro Is Ro' I' Ro'
E I s Ro'
Ro Ro'
电压源
I a
RO +
Uab
E-
b
Is E Ro Ro ' Ro
Is
E Is Ro' Ro Ro'
电流源
I'
a
Uab'
RO'
b
* 电压源的串并联
❖ 串联
+ uS1_

第2章 第1、2节 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2章  第1、2节 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二节 电压源和电流源
六、几种特殊情况
+
E1 E2
+ +
-
-
-
E
Is1 IS2
Is
+
+
R
R
E
-
-
E
Is
Is
第二节 电压源和电流源
六、几种特殊情况
+ Is E
+
Is
+
E
Is
-
-
E
-
第二节 电压源和电流源
七、例题 P18 例2 —4
八、作业
1、P31
2 —7
第二节 电压源和电流源
2、有两个直流电压源并联向负载电阻RL=9Ω供 、有两个直流电压源并联向负载电阻R =9Ω 电,如图示。E =120V, =2Ω 电,如图示。E1=120V,R01=2Ω,E2=240V, 240V, R02=2Ω。求负载RL上流过的电流IL。 =2Ω。求负载R + E1 R01 + R02 IL E2 R L
第二节 电压源和电流源
2、理想电压源 2)特点 流过外电路的电流是由外电路决定。 3)理想电压源的电路符号及伏安特性
+ E - 0
I U
R
U
E
U=E I
第二节 电压源和电流源
理想电压源的伏安特性表明:负载电阻发 生变化时,负载电流发生变化,但端电压 始终保持不变。
第二节 电压源和电流源
3、实际电压源 理想电压源是不存在的,任何电源都有内阻。实 际电压源可视为由一个理想电压源和一个内阻串 联而成。 1)符号
第二节 电压源和电流源
四、电流源的并联
a R01 R02 R03 R0 b

[工学]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工学]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I2 I2 I2
U1 U1 U1
R1 I S E I2 R1 R2 R1 R2
I2
E R1 R2
R1 I2 IS R1 R2
R1 R2 U 1 IS R1 R2
R1 U 1 E R1 R2
R1 R1 R2 U1 US IS R1 R2 R1 R2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结论: 1. 当电压源等效变换为电流源时,电流源的电激流应等于电压源 的源电压US除以电压源的内电阻Rou;
2. 当电流源等效变换为电压源时,电压源的源电压应等于电流源 的电激流IS与其内电阻R0的乘积;
3. 等效前后两电源的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极性)应保持一致, 内电阻应相等。
I5
电压方程:取网孔I和网孔II
d
I : I1R1 I 2 R2 I 5 R5 E
II : I 4 R4 I 6 R6 I5 R5 0
联立5个方程求解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3 结点电压法
结点电压的概念 任选电路中某一结点为零电位参考点(用 表示) 结点电压是指该结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压 参考方向从该结点指向参考结点。 图中C为参考结点,则“UA‖―UB‖为A、B结点电压
E E Ro 0
(不存在)
例如:理想电压源短路电流I无穷大 理想电流源短路电流I=IS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注意
(2)与恒压源并联的元件,对外电路可看成断路 。 (3)与恒流源串联的元件,对外电路可看成短路。
I
I
+
10V -
U
2
Is
U
2
不影响对外电路的作用,I、U不变 但会影响电源内部的电压或电流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利用染色体畸变和基因
突变为指标监测环境污染 物的致突变作用
理生化变 化为指标
来监测环
单元1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一、生物监测的主要方法
《数字电子技术》
1.生物群落法(生态学方法) 利用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变化及生态 系统功能的变化为指标监测环境污染。
(1)寻找指示生物
例如:蜗虫
水蚯蚓
(2)了解污染物对生物群落的影响
单元1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号作用前电路的输出状态有关。
时序逻辑电路 方框图
特点:(1)时序电路往往包含组合电路和存储电路两
部分,而存储电路是必不可少的。(2)存储电路输出 的状态必须反馈到输入端,与输入信号一起共同决定组 合电路的输出。
分类:同步时序逻辑电路:所有触发器的时钟端均连
在一起由同一个时钟脉冲触发,使之状态的变化都与输 入时钟脉冲同步。 异步时序逻辑电路:只有部分触发器的时钟端与输入时 钟脉冲相连而被触发,而其它触发器则靠时序电路内部 产生的脉冲触发,故其状态变化不同步。
时序图:在时钟脉冲序列作用下,电路状态、输出状态随时间变化的 波形图。
单元1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1.2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数字电子技术》
[例1-1] 试分析电路的逻辑功能,并画出状态转换图和时序图。
解: 1、写方程式
(1)输出方程
(2)驱动方程
一单、元生1 时物序监逻辑测电的路主的分要析方方法法有哪些?
《数字电子技术》
[例1-1] 试分析电路的逻辑功能,并画出状态转换图和时序图。
解: 1、写方程式
(2)驱动方程
(3)状态方程
单元1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1.2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第1章 电路的基本理论及基本分析方法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第1章 电路的基本理论及基本分析方法

-
电流源模型
实际电源可用一个电流为IS的理想电流源与电阻并 联的电路作为实际电源的电路模型,称为电流源模型。
其中
IS

U0 R0
称为短路电流
实际电源内阻R0越大,越接近于理想电流源。
第1章 电路的基本理论及基本分析方法
3.实际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R0 + US -
等效电压源模型
IS

US R0
US R0IS
2.理想电流源:理想电流源是从实际电流源抽象出来的 理想二端元件,流过它的电流总保持恒定,与其端电压 无关。理想电流源简称电流源。 电流源的两个基本性质
①电流是给定值或给定的时间函数,与电压无关;
②电压是与相连的外电路共同决定的。
IS或iS
+ U或i

电流源的图形符号
电流源的伏安关系
i IS
o
u
直流电流源伏安特性
uR( i 关联u ) R( 或 i 非关联)
电阻参数R:表示电阻元件特性的参数。 线性非时变电阻:R为常数;简称为线性电阻。
第1章 电路的基本理论及基本分析方法
应当注意,非线性电阻不满足欧姆定律。
单位:SI单位是欧[姆](Ω)。计量大电阻时,以千欧 (KΩ)、兆欧(MΩ)为单位。
电阻的参数也可以用电导表示,其SI单位是西[门 子](S)。线性电阻用电导表示时,伏安关系为
②箭头,如图(a) i。
参考方向的意义:若电流的参考方向和实际方向一致, 则电流取正值,反之则取负值。如图(a)、(b)所示。
第1章 电路的基本理论及基本分析方法
二、电压、电位、电动势及其参考方向
1. 电压、电位、电动势
⑴电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引言概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是电气工程领域的核心课程之一。

它涵盖了电气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成为电气工程领域的专业人材。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内容。

一、电路理论与分析1.1 电路基础知识:介绍电气工程中的电路基本概念,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

1.2 电路分析方法:介绍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如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等。

1.3 交流电路分析:探讨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包括复数法、相量法等。

二、机电与变压器2.1 机电原理与分类:介绍机电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包括直流机电、交流机电等。

2.2 机电控制技术:探讨机电的控制技术,如调速控制、矢量控制等。

2.3 变压器原理与应用:详细介绍变压器的原理和应用,包括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变压器的类型等。

三、电力系统与输配电3.1 电力系统组成:介绍电力系统的组成,包括发电厂、变电站、输电路线等。

3.2 输电与配电技术:探讨电力系统的输电与配电技术,如电力传输、电力分配等。

3.3 电力系统稳定性:详细阐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包括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稳定控制等。

四、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4.1 控制系统基础: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如传感器、执行器等。

4.2 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探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如传递函数法、状态空间法等。

4.3 自动化应用领域:详细介绍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领域,如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等。

五、电气工程实践与创新5.1 实验室实践:介绍电气工程专业中的实验室实践,包括电路实验、机电实验等。

5.2 项目实践:探讨电气工程专业中的项目实践,如电力系统仿真、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等。

5.3 创新研究:详细阐述电气工程专业中的创新研究领域,包括电力系统优化、智能控制算法等。

结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涵盖了电路理论与分析、机电与变压器、电力系统与输配电、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以及电气工程实践与创新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电工电子第1章电路与电路分析基础

电工电子第1章电路与电路分析基础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其代数和即为该点的电位。从待求点参考点到参考点的路 径往往不止一条,但对同一参考点而言,某一点的电位值 具有唯一性。一般尽量选择简单的路径进行计算。 1.2.3 电动势
电动势反映了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本领 的大小。电源常用符号E或US表示。电动势的实际方向为 由电源负极经电源内部到电源正极,即电源内部电位升高 的方向。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图1-8 例1-1图 例1-1 电路如图1-8所示,已知E1=6V,E2=4V,R1=4Ω, R2=2Ω。 如果以B点为参考点,求A、C点电位。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解:各电阻中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1-8所示。通过观察,R1、R2、 E1形成一个简单的串联回路,R3没有形成回路。以B点为参考点,
P

U I

U
U R总

39.5
220 4.84 1.06

1.47kW
通过计算说明,线路长度仅仅为1km,导线截面已增 大到50平方毫米,线路上仍然有39.5V的电压降,负载端 电压降低到180.5V,造成了电能大量浪费的同时,负载甚 至将无法正常工作。
1.3 电路中的电阻 图1-14 线路的功率损耗
1.3.2 欧姆定律与电阻的串并联
1.一段电路的欧姆定律
I

U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R
图1-12一段含有电阻的电路 图1-13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1.3 电路中的电阻 伏安特性曲线: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曲线。 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线性电路:由线性元件构成的电路。 非线性电路:含有非线性元件的电路叫做。 2.全电路欧姆定律
则有 UB=0,I3=0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1.1 电路的定义与组成介绍电路的定义和基本组成元素(电源、导线、开关、负载)解释电路的作用和重要性1.2 电路的分类区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解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区别1.3 电流、电压和电阻电流的定义和计量单位电压的定义、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电阻的定义、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第二章:基本电路分析方法2.1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表述和公式应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2.2 串联电路的分析应用欧姆定律分析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解释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2.3 并联电路的分析应用欧姆定律分析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解释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第三章:电路元件3.1 电阻元件介绍电阻的种类、特性和应用解释电阻的计算方法和测量方法3.2 电容元件介绍电容的种类、特性和应用解释电容的计算方法和测量方法3.3 电感元件介绍电感的种类、特性和应用解释电感的计算方法和测量方法第四章:电路测量与实验4.1 测量仪器与工具介绍常用的电路测量仪器和工具(如万用表、示波器、电表等)解释各种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4.2 电路测量方法介绍电路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解释如何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等参数4.3 实验与实践设计简单的电路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采集第五章:电路分析进阶5.1 节点和回路分析介绍节点和回路的定义及分析方法解释节点电压法和回路电流法的原理和应用5.2 网孔分析介绍网孔的定义及分析方法解释网孔电流法的原理和应用5.3 等效电路分析介绍等效电路的概念和种类解释等效电路的分析和应用方法第六章:交流电路分析6.1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介绍交流电的定义和特点解释交流电的波形和频率6.2 交流电路的电阻、电容和电感分析交流电路中电阻、电容和电感的作用解释串联和并联电阻、电容和电感的计算方法6.3 交流电路的功率介绍交流电路的功率概念(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解释功率的计算方法和功率因数的概念第七章:频率响应分析7.1 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介绍频率响应的定义和意义解释频率响应的图表表示方法(波特图)7.2 电路元件的频率响应分析电阻、电容和电感的频率响应特性解释频率响应分析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7.3 滤波器的设计与分析介绍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和类型(低通、高通、带通、带阻)分析滤波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和设计方法第八章:谐振电路分析8.1 谐振电路的基本概念介绍谐振电路的定义和特点解释谐振的条件和频率8.2 串联谐振电路的分析分析串联谐振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解释串联谐振电路的计算方法和应用8.3 并联谐振电路的分析分析并联谐振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解释并联谐振电路的计算方法和应用第九章:非线性电路分析9.1 非线性元件的基本概念介绍非线性元件的定义和特点解释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和应用9.2 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分析非线性电路的特性和工作原理解释非线性电路的解析方法和数值方法9.3 非线性电路的应用介绍非线性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解释非线性电路在信号处理和控制领域的应用第十章:电路仿真与实验10.1 电路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介绍电路仿真软件(如Multisim、LTspice等)的基本操作和界面解释电路仿真软件的功能和应用范围10.2 电路仿真实例设计并仿真简单的电路例子分析仿真结果并与理论分析进行比较介绍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和内容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电路分析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涵盖了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分类、电流、电压和电阻、基本电路分析方法、电路元件、电路测量与实验、电路分析进阶、交流电路分析、频率响应分析、谐振电路分析、非线性电路分析以及电路仿真与实验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23
对称时 R12 = R23 = R31 = RΔ R1=R2=R3=RY RY = RΔ /3
14
2.2电阻的等效变换
例2.2 图示电2=路中,已知Us=15V,R1=15Ω, R30 Ω,R3=20Ω,R4=8Ω,R5=12Ω。 电流 I为:( )。(11配电真题) (A)2A (B)1.5A (C)1A (D)0.5A
2
电路的分 析方法
电源的组 合特性
电阻的等 效变换
节点方程 的列写
电路转换 常用定理
电源串联组合 电源并联组合 电源混联组合
星形和三角形联结定义 星形和三角形联结变换公式
节点电压方程 回路电流方程
叠加定理 戴维南定理
诺顿定理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3
2.1 电源的组合特性
2.1.1 电压源的串联组合
等效电源的内阻:
电路的分析方法
1
内容提要
CONTENTS
01 考试大纲及考试分析
02
了方解法回路电了流解方程的列大写 纲掌熟方分握练法析常掌,用握并电节会路点求掌的电解握等压电效方路分程方析的程方列。法写 熟理练和掌叠握加戴定维理南。定理、诺顿定
电源的组合特性
03 电阻的等效变换 04 节点方程的列写 05 电路转换常用定理
15
2.2电阻的等效变换
答案:C 解题过程:属于电路△-Y等效变换,根据变换后图可得:
R12
R1
R1R2 R2
R3
15 30 15 30 20
450 65
90 13
R13
R1
R1R3 R2
R3
15 20 15 30 20
300 65
60 13
R23
R1
R2 R3 R2
R3
30 20 15 30 20
i
iS
+
等效
Ri
u
_
+
uS
_
Ri
i
+
Ri
u _
iS uS Ri
i
+ u _
uS iS Ri
8
2.1 电源的组合特性
例2.1
图中US1=12V,US2=10V,R1=R2=2Ω,
求a、b端口的等效电源模型。
解:
IS1
U S1 R1
12 2
A
6A
IS2
US2 R2
10 A 2
5A
9
2.1 电源的组合特性
注意:在相加时注意每个 电压源正负号的选取, 应当由等效电压源的参 考方向为基准来确定。
n
uS uS1 uS 2 uSn uSk k 1 n
R0 R1 R2 Rn Rk k 1
4
2.1 电源的组合特性
2.1.2 电流源的并联组合
注意:在相加时注意每个 电流源正负号的选取, 应当由等效电流源的参 考方向为基准来确定。
11
2.2电阻的等效变换
②三角形联结:三个电阻分别接在1, 2,3三个端钮中的每两个之间,称 为三角形(形)联结。
12
2.2电阻的等效变换
2.2.2星形电阻和三角形电阻的等效变换
①星形变为三角形:
R12
R1R 2
R1R 3 R3
R2R3
R 23
R1R 2
R1R 3 R1
R2R3
R 31
18
2.3节点方程的列写
1 R1

1 R3
1 R4
u n1
1 R4
un2
1 R3
un3
uS1 R1
iS3
1 R4
u n1
1 R4
1 R5
1 R6
un2
1 R5
un3
0
1 R3
u n1
1 R5
un2
1 R2
1 R3
1 R5
u n 3
uS2 R2
iS
3
节点电压法总结:
方程右边是电源流入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包括电压源变换来的电流);
600 65
120 13
电路总电阻为:
R
R12
( 60 13 ( 60
8) (120 12) 13
8) (120 12)
90 13
164 276 13 13
440
90 13
164 276 13 440
6.923
7.913
14.836
13
13
13
I US 15 1.01A R 14.836
16
2.3节点方程的列写
2.3.1节点电压法 定义:有效自导×本节点电压-有效互导×相邻节点电压=流入本节点电源 电流的代数和。 有效自导:本节点所有相邻节点支路中除电流源之路电导的所有电导之 和。 有效互导:本节点与相邻节点之间的电导 适用范围:
17
2.3节点方程的列写
节点电压法步骤: ①选好参考点,并独立命名节点。 ②根据电路的不同结构,按方程的规律性列写节点方程和所需的 补充方程。 ③解出所需的节点电压 ④设定所需求解其他变量的参考方向后,求解其大小。
持不变。
i
i
+
uS
+
_
u
Ri
_
iS
+
Ri
u
_
u = uS – Ri i i = uS/Ri – u/Ri
通过比较,得等效的条件:
i = iS– u/Ri iS=uS/Ri
uS iS Ri
7
2.1 电源的组合特性
由电压源模型变换为电流源模型
i
+
uS _
iS +
等效
u
Ri
_
由电流源模型变换为电压源模型
方程左边则是通过电阻流出节点的电流。
补充:①如果R2=0,则采用节点电压法时节点③可不列写节点电压方程
②如果Us2为受控电压源,按独立源对待,并找出控制变量与未知变量的
关系作为补充。
19
2.3节点方程的列写
例2.3列写节点方程时,图示部分电路B点的 自导为:( )。(08配电真题) (A)9S (B)10S (C)13S (D)8S 答案:D 解析过程:B点的自导为连接B点的各支路电 导之和,与4A电流源串联的电导不能计入。
R1R 2
R1R 3 R2
R2R3
对称时 R1=R2=R3=RY R12 = R23 = R31 = RΔ RΔ =3RY
13
2.2电阻的等效变换
②三角形变为星形:
R1
R12
R R 31 12 R31
R 23
R2
R12
R R 23 12 R31
R 23
R3
R12
R 23R 31 R31
n
iS iS1 iS 2 iSn iSk k 1
等效电源的内阻:
G0
1 R0
1 R1
1 R2
1 Rn
n k 1
1 Rk
5
2.1 电源的组合特性
2.1.3 电源的串、并联组合
6
2.1 电源的组合特性
2.1.4实际模型间的等效变换
等效是指对外部电路的作用等效,即端口的电压、电流伏安关系保
IS IS1 IS2 6A 5A 1A
R R1R2 2 2 1 R1 R2 2 2
U S RIS 11V 1V
R 1
10
2.2电阻的等效变换
2.2.1电阻的星形联结和三角形联结 ①星形联结:三个电阻 各有一端连接在一起成 为电路的一个节点0, 而另一端分别接到1, 2,3三个端钮上与外电 路相连,这样的联接 方式叫做星形(Y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