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通风设计中若干问题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中若干问题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中若干问题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中若干问题

1交通量预测

交通量的大小是确定道路是否需要建设以及建成什么等级的控制因素。交通量的确定应该是一个严谨的科学推导过程。但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往往造成交通量预测不准确。一方面,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为了工程立项,往往夸大交通量,导致通风土建、设备、运营费用的浪费。另一方面,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由于近些年经济发展较快,也出现了交通量的增长远远超出了原先的预测,导致通风设备不够或通风方式已不适宜。后面这种情况已在很多隧道显现出来,例如成渝高速公路中梁山隧道,原设计远景交通量22000veh/d,现在实际交通量已超过30000veh/d;浙江甬台温高速公路大溪岭隧道,原设计远景交通量大约30000veh/d,现在实际交通量已接近50000veh/d;并且二者的交通量还有很大的上升趋势。如何准确地预测交通量,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另外,如何处理交通量逐年增长与汽车排污量的下降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较为困难的问题。

2 交通量与行车速度的关系

《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1] 规定设计交通量为混合车高峰小时交通量,计算行车速度为洞内线形行车速度。在很多隧道的通风计算中,就直接按给出的交通量和行车速度取值,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根据交通工程学有关知识,车流密度、交通量和实际行车速度有一个对应关系:当车流密度与交通量较小时,车速可以达到最大值,即洞内线形行车速度;当车流密度、交通量逐渐增大,车速就随之逐渐减小,直至达到一个合理速度,这时交通量最大;当车流密

度继续增大,交通量反而减小,车速也减小,直至形成阻塞。因此在通风计算中必须根据交通量科学地计算实际行车车速。表1是按照交通工程学计算得到的某山岭地区高速公路双洞四车道隧道的实际通行能力(混合交通量)及平均行程速度。从表中可以看到前期预测交通量796veh/h 要比二级服务水平的实际通行能力1165veh/h 小得多,平均行程速度可以达到计算行车速度80 km/h ;后期预测交通量1448veh/h 与三级服务水平的实际通行能力1434veh/h 接近,平均行程速度就只能达到62 km/h 左右。因此,在通风计算中,前期车速可以取到80 km/h ,后期车速只能取到60 km/h 。

表1 某隧道80 km/h 时实际通行能力与平均行程速度计算表

服务水平等级

基本通行

(pcu/h )

通行能力修正系数

实际通行能力(veh/h ) 平

均行程速

(km/h

预测交

通量

fw

fHV

fp

一级 — — — — — — 前期: 796

veh/h 后期: 1448

veh/h

二级

260

0.9

2 0.4

87 1.0

1165

≥69

三级

320

0.9

0.4

1.0

1434

≥62

0 2 87

四级上

半部

380

0.9

2

0.4

87

1.0 1703

≥45

下半部

<45

3隧道纵坡的确定

隧道纵坡对需风量影响很大,特别是以稀释烟雾的需风量作为控制需风量的上坡隧道。《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1]表3.4.4.2-2考虑烟雾的纵坡-车速系数fiv(VI),不同的纵坡对应不同的值。例如当车速为60km/h 时,1%的上坡fiv(VI)取1.45,2%的上坡fiv(VI)取2.2,多出51.7%;而需风量Qreq=Kfiv(VI),也相应多出51.7%;又通风功率W=K`Qreq3,就相应增加了249%。实际上国内隧道建设过程中,隧道线形往往是路线工程师确定的。他们在决策时,一般没有考虑隧道纵坡对运营通风的影响。因此,建议在以后的隧道建设中,隧道工程师必须参与路线的最初选线工作中,在确定隧道纵坡时,尽量合理取值。

4 CO、烟雾基准排放量的折减

《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1]所给出的各类汽车基本排放量是1995年的测试结果。规范中虽然也给出了CO年折减系数为1%~2%,但是,在具体计算中到底取多少,各人完全不同,有的甚至于根据“人为”需要来调整。但折减系

数对需风量影响很大,例如某隧道取折减系数分别为1%、1.5%、2%时的远期(2023年)需风量对应为603.8 m3/s、524.0 m3/s、454.4 m3/s,因此在具体计算中究竟取多少很值得研究。而关于柴油车的烟雾基准排放量,现行规范中根本没有提及折减,但随着汽车性能的逐渐改进,烟雾排放量也当然应该折减。现在普遍的做法也是和CO排放量一样取1%~2%的年折减系数。但到底取多少,没有科学的定论。因此,很有必要在这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2.5 车辆汽柴比的确定

隧道通风计算中交通组成直接影响需风量,尤其车辆汽柴比是一个重要指标。目前,交通组成依据的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但工可中往往缺少发动机汽柴比。具体计算中,普遍的做法是参照目前市场上各种车型大致的发动机汽柴比来确定。这样做,没有考虑具体路线的交通流组成特性以及远景发展趋势,其结果肯定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因此,建议在做工程可行性研究时,一应该调查分析及预测各种车型的发动机汽柴比。

6 关于考虑烟雾的纵坡-车速系数fiv(VI)

《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1]表3.4.4.2-2中,车速为80km/h、纵坡为1%以上及车速为50~80km/h、纵坡为2%以上等工况对应的考虑烟雾的纵坡-车速系数fiv(VI) 缺值。而实际上这些工况是大量存在的。通风计算中如果遇到这些工况,普遍的做法是采用外插法来推导fiv(VI),具体推导也因人而异,有的按线性推导,有的按多项式推导,有的按抛物线推导等等,其结果有的相差数倍之多。在一些上坡隧道通风计算中,这些工况求得的需风量往往是控制需风量,那么fiv(VI) 不同的取值必然影响最终的通风计算结果。因此,在这些工况下怎样科学地确定fiv(VI),值得深入研究。

7 稀释空气中异味的需风量计算

稀释空气中的异味是从提高行车舒适性角度考虑的。《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1]规定“隧道空间不间断换气频率,不宜低于每小时5次;交通量较小或特长隧道,可采用每小时3~4次。”但文献[1]对多少交通量称为较没有一个具体的界限。另外,每小时采用3次还是4次?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因为3次和4次的需风量是有很大差距的。例如雁门关隧道右线,换气频率每小时取3次时需风量为289.8 m3/s,取4次时需风量为386.3 m3/s,增加了33.3%。

另外,在较长的下坡隧道需风量计算中,往往稀释空气中异味的需风量最大。例如沪蓉国道主干线宜昌至恩施高速公路龙潭隧道右线,远期车速60 km/h时稀释CO的需风量为277.5 m3/s、稀释烟雾的需风量为319.5 m3/s、火灾工况下的需风量为173.8 m3/s,而换气频率每小时取4次时需风量达到590.9m3/s,如果将稀释空气中异味的需风量作为控制需风量,就会大大增加通风工程费用。

还应该注意的问题是,稀释空气中异味的需风量计算只与隧道长度、截面面积相关,与交通量的大小无关。如果将稀释空气中异味的需风量作为控制需风量,那么不管交通量怎样变化,控制需风量是一样的,这就意味着隧道内的机械通风设备要满负荷不停运转下去。这明显不合理。

8 火灾通风计算应该考虑的内容

公路隧道的通风,除了要满足正常运营外,还必须满足火灾发生时的通风需求,即把两者看作是整个通风系统的两种重要的工况。由于隧道火灾的随机性,通常很难提前预防。加之隧道环境封闭,灭火救灾困难,一旦发生火灾,损失巨大。可以肯定地说,防火救灾是目前公路隧道通风的难点,而且是今后很长时间内需要研究的课题。因而,在研究通风方案时,对于隧道防火区段的划分、横通

道的设置、横通道的开启与关闭、烟流排出的路径与速度、逃生通道的空气补给、避难洞的新风需求、隔温安全段的长度和降温措施、送排风口的间距和面积、火灾时的风机控制、部分风机损坏时的风机调配等,都要逐一详细研究。而对这些问题研究,在通风设计的初期,往往考虑不够,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将隧道的正常通风以及安全等级、防灾救灾预案的制定综合考虑,逐步深入。

9 静电除尘器的应用

考察国内近十年来建设的许多公路隧道,如中梁山隧道、潭峪沟隧道、木鱼槽隧道、大溪岭隧道、新七道梁隧道、秦岭1号隧道、雁门关隧道、雪峰山隧道、龙潭隧道等,乃至我国目前最长的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均采用了纵向或分段纵向通风方式。可以说采用纵向或分段纵向通风方式已经成为大家普遍的共识。对于这些特长隧道,在通风方案设计中普遍采用竖井送排式分段纵向通风。但是,隧道越长,竖井就越多,土建、设备费用以及运营费用也就越高。

对于长度较长、坡度较大的上坡隧道,在需风量计算中,稀释烟雾的需风量往往是最大需风量,且比稀释CO、稀释空气中异味以及火灾工况下的需风量要大很多,例如山西雁门关隧道左线,远期计算行车速度为80km/h时,稀释CO 的需风量为139.6 m3/s、稀释空气中异味的需风量为285.2 m3/s、火灾工况下的需风量为189.4 m3/s,而稀释烟雾的需风量达到838.5 m3/s。因此,雁门关隧道左线采用了两竖(斜)井分三段纵向通风方式。为此,在进行通风方案设计中,我们曾考虑采用静电除尘器,滤烟除尘,以取消或减少竖(斜)井,降低土建、设备费用和运营费用。但由于时间和技术的原因未能实现。静电除尘器在日本、挪威等公路隧道中已成功采用。我国应该在今后的特长隧道通风设计中开发或引进这项先进技术。

10 通风结构的优化研究

特长隧道多采用竖井送排式分段纵向通风。其中竖井的结构构造近几年已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模式,但通风结构的优化研究远远不够,特别是缺少细部优化。事实上竖井纵向位置、竖井与隧道正洞相对关系、送排风口间距、竖井与隧道正洞的连接形式、导流叶片的形状尺寸、竖井断面、上下联络风道形状尺寸、轴流风机进出口联络通道形状尺寸、轴流风机组合形式、送排风塔组合形式等等,不但很值得研究,而且有很大的效益可挖。文献[5]、[6]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果。

公路隧道通风

公路隧道通风。汽车排出的废气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CO)、氮氧化合物(NO)、碳氢化合物(HC),亚硫酸气体(SO:)和烟雾粉尘,造成隧道内空气的污染。公路隧道空气污染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是一氧化碳,用通风的方法从洞外引进新鲜空气冲淡一氧化碳的浓度至卫生标准,即可使其他因素处于安全浓度。 隧道通风方式的种类很多,按送风形态、空气流动状态、送风原理等划分如图5.33所示: 图5.33 隧道的通风方式分类 ①自然通风。这种通风方式不设置专门的通风设备,是利用存在于洞口间的自然压力差或汽车行驶时活塞作用产生的交通风力,达到通风目的。但在双向交通的隧道,交通风力有相互抵消的情形,适用的隧道长度受到限制。由于交通风的作用较自然风大,因此单向交通隧道,即使隧道相当长,也有足够的通风能力。 ②射流式纵向通风。纵向式通风是从一个洞口直接引进新鲜空气,由另一洞口排出污染空气的方式。射流式纵向通风是将射流式风机设置于车道的吊顶部,吸人隧道内的部分空气,并以30m/s左右的速度喷射吹出,用以升压,使空气加速,达到通风的目的,如图5.34所示。射流式通风经济,设备费少,但噪声较大。 ③竖井式纵向通风。机械通风所需动力与隧道长度的立方成正比,因此在长隧道中,常常设置竖井进行分段通风,如图5.35所示。竖井用于排气,有烟囱作用,效果良好。对向交通的隧道,因新风是从两侧洞口进入,竖井宜设于中间。单向交通时,由于新风主要自人口一侧进入,竖井应靠近出口侧设置。 图5.34 射流式纵向通风图5.35 竖井式纵向通风 ④横向式通风。横向式通风,如图5.36所示。风在隧道的横断面方向流动,一般不发生纵向流动,因此有害气体的浓度在隧道轴线方向均匀分布。该通风方式有利于防止火灾蔓延和处理烟雾。但需设置送风道和排风道,增加建设费用和运营费用。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设计

实例探讨高速公路隧道照明设计 隧道作为高等级公路的特殊路段,当车辆在驶入、通过和驶出隧道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视觉问题,为适应视觉的变化,需设置附加电光照明。因而隧道照明设计在高速公路工程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工程概况 百罗高速公路是广西至云南的交通枢纽,给我国西部发展提供交通便利。百罗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共有两个隧道,分别是:发达隧道,全长690米;坡温隧道,全长377米。该隧道工程全长1067米,双向两个车道和一个停车道,分上下行四个隧道。 百罗高速公路 工程设计 1.设计原则 (1)由于百罗高速公路是广西至云南交通枢纽,而高速公路上的发达隧道和坡温隧道是保证交通安全,改进交通导向性,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的关健所在,也是高速公路上的两道风景线,所以必须在隧道里面具有较高的照度和理想的均匀度,使其突出高速公路建设的高标准要求,与隧道之外的高速公路相辅相成,组成都市一个有机的整体。 (2)根据我公司在以往做隧道照明工程的经验和工程方的设计规划,百罗高速公路上的发达隧道和坡温隧道照明分成跳跃式控制,控制方式要灵活,充分考虑到避电高峰和某个时间段的车辆稀少等因素,可按平时、节日、上半夜、下半夜等时段分开控制。 (3)照明设计安全可靠,灯具的固定支架选用优质冷轧钢板,灯具具有较高的防水防尘等级(IP65),光源选用原则为高效、长寿命,整个隧道灯选型便于维护和管理。

2.总体构思 由于隧道内部与外部道路不同,隧道照明中必须考虑某些特殊的视觉现象,为了对隧道照明进行优化设计,就有必要先了解些基本的视觉问题。在白天,驾驶员进入隧道时会遇到如下视觉问题:刚进入隧道由于白天隧道外的亮度相对于隧道内的高很多,如果隧道足够长,驾驶员看到的是黑乎乎的一个洞,这就是“黑洞”现象;如果隧道很短的话,在驾驶员面前就出一个“黑框”。进入隧道后由明亮的外部进入一个较暗的隧道,视觉会有一定的适应时间,然后才能看清隧道内部的情况,这种现象称为“适应的滞后现象”。 在隧道中间段,由于汽车排出的废气集聚,形成烟雾,汽车前照灯的光会被这些烟雾吸收和散射,形成光幕和降低前方障碍物与其背景(路面、墙面)之间的亮度对比度,影响障碍物的能见度,给视觉功能带来不利影响。隧道出口处会出现一个很亮的出口,对驾驶员会产生强烈的眩光,从而看不清路况,容易发生车祸。为此隧道照明通常分为入口照明,内部照明和出口照明。其中对入口照明的要求更加严格,要求从与外界相仿的亮度逐渐降低。具体而言,白天隧道入口照明的亮度要根据隧道外的亮度、车速、入口处的视场和隧道的长度来确定的。 国际照明委员会将隧道入口照明分为(从隧道口开始)阈值段和过渡段。而日本的隧道照明标准中更进一步将隧道入口照明分为引入段,适应段,过渡段。阈值段是为了消除“黑洞”现象,让驾驶员能在洞口辨认障碍物。隧道过渡段照明是为了避免阈值段照明与内部基本照明之间的强烈变化而设置的照明段,其照明水平进一步逐渐下降。所以隧道灯的光源,除了满足一般道路照明的主要要求外,还必须满足隧道照明的特殊要求,保证在隧道汽车排放物的影响下也能有良好的能见度。 高压钠灯是目前国际上穿透能力最强的光源,适用于风尘和烟尘较多的地方,在发达隧道和坡温隧道照明中采用光压钠灯光源,确保驾驶员的分辨障碍物的能见度。 3.视觉设计 由于人眼对光强度的变化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白天当司机驾车从隧道外进入隧道内时,隧道内外明显的亮度落差形成黑洞效应,驶离隧道时形成白洞效应都将使司机的视觉出现暂时的盲状态,严重危及驾车安全。为克服这种视觉上的滞后现象,必须运用照明控制手段使隧道出入口和隧道内的亮度与隧道外的亮度相匹配。

隧道通风计算书

、基本资料 公路等级:二级公路 车道数及交通条件:双车道,双向交通 设计行车速度:V=60km/h=s 隧道长度:3900m 隧道纵坡:% 平均海拔高度:,(入口:,出口:) 通风断面积:Ar= 隧道断面当量直径:Dr=(计算方法为几 爲;空;氏)设计气温:T=297k (22 C) 设计气压:p= 空气参数:容 ¥ 二11?严”密度po二LZ汎运动粘滞系数v = or m n^/s 、交通量预测及组成(交通量预测10年) 大型车辆:280辆柴油车 小型车辆:1850辆汽油车 大型车比例:r=% 上下行比例:1:1 设计交通量:N=280X 2+ 1850= 2410 辆/h 三、需风量计算 重 ].52 X 10' 5

L X N=3900X 2410=x 106>2X 106m?辆/h (使用错误,查规范

P22 式双向交通应为 I . I I - I ' 1 I :' ),故需 采用机械式通风方式。 设计CO浓度:非阻滞状态250ppm,阻滞状态:300ppm(使 用错误。查规范P34交通阻滞时,CO设计浓度 5 co二IbOcmVin3,正常交通时,直(百二100u皿%?) 设计烟雾浓度:K=(使用错误,查P31表使用钠光源时, k 二().0()了()D 四、计算CO排放量 计算公式1 卄…&x q ra X fa X f b X f d X f iv X L Q O= 1 X》:=](N X fj 式中qm = 01m3/辆km (新规定,P42,正常交通CO基准排放量 ni3/'(veh来km), 交通阻滞0* 015m3/(veh * krn)|),豔=1? 1 , fh 二1? 52 ,各种车型的 &二1*0, fi’和fl根据相应的工况车速查表确定(P43) 1.工况车速V 二60kin/h 时,fw 二1?(),“ = 1.()

隧道通风课程设计

通风计算 1基本资料 1.公路等级:一级公路 2.车道数、交通条件:2车道、单向 =80km/h 3.设计行车速度:u r 4.隧道长度:1340m;隧道纵坡:1.5% 5.平均海拔高度:1240m;隧道气压:101.325-10×1.24=88.925 6.通风断面面积:62.982 m,周长为30.9m 7.洞内平均温度:12℃,285K 2通风方式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的交通量预测,近期(2013 年)年平均日交通量为7465辆/每日,远期(2030年)10963辆/每日,隧道为单洞单向交通,设计小时交通量按年平均日交通量的10%计算,故近期设计高峰小时交通量为747辆/h,远期为1096辆/h。 根据设计任务书所给的车辆组成和汽柴比,将其换算成实际交通量,小客车:20%,大客车:27.2%,小货车:7.8%,中货车:20.6%,大货车:20.1%,拖挂车:4.3%,汽柴比:小客车、小货车全为汽油车;中货 0.39:0.61;大客 0.37:0.63;大货、拖挂全为柴油车,结果如表6.1所示 表6.1车辆组成及汽柴比 可按下列方法初步判定是否设置机械通风。 由于本隧道为单向交通隧道,则可用公式(6.1) L*N≤2×105式(1) 式中:L——隧道长度(m);

N ——设计交通量(辆/h )。 其中L 、N 为设计资料给定,取值远期为N=1096辆/h ,L=1340m 由上式,得 1340×1096=1.46×106 >2×105 以上只是隧道是否需要机械通风的经验公式,只能作为初步判定,是否设置风机还应考虑公路等级、隧道断面、长度、纵坡、交通条件及自然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由初步设计可知知本设计需要机械通风。 3 需风量计算 CO 设计浓度可按《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查表按中插值法的再加上50ppm 。设计隧道长度为1340m ,查表知ppm =ppm δ()292。交通阻滞时取 =300ppm δ。烟雾设计应按规范查表,设计车速为80km/h ,k (m 2)=0.0070m -1 。同时,根据规范规定,在确定需风量时,应对计算行车速度以下各工况车速按20km/h 为一档分别进行计算,并考虑交通阻滞时的状态(平均车速为10 km/h ),鹊起较大者为设计需风量。 CO : n m m m-1f =?∑ (N )219×1.0+110×7+85×2.5+88×5+188+138+220+48=2235.5 烟雾:n m m m-1 f =?∑ (N )188×1.5+138×1.0+220×1.5+48×1.5=822 3.1 CO 排放量计算 CO 排放量应按式(6.2)计算 61 1()3.610n CO co a d h iv m m m Q q f f f f L N f ==????????∑ 式(2) 式中:CO Q ——隧道全长CO 排放量(m 3/s ); co q ——CO 基准排放量(m 3/辆·km ),可取为0.01 m 3/辆·km ; a f ——考虑CO 车况系数查表取1.0; d f ——车密度系数,查表取0.75; h f ——考虑CO 的海拔高度系数,海拔高度取1240m 查表取1.52; m f ——考虑CO 的车型系数,查表; iv f ——考虑CO 的纵坡—车速系数,查表取1.0; n ——车型类别数; m N ——相应车型的设计交通量(辆/h )查表。 稀释CO 的需风量应按式(6.3)计算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是非常重要的,制定的初衷是为了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而不是遇到事情之后再想解决办法。我们就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为大家详细解释一下。 1一般要求 1.1设置机械通风系统的隧道应设置通风控制系统。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隧道宜以自动控制方式为主,辅以手动控制方式;二级、三级及四级公路隧道可采用自动控制方式或手动控制方式。 条文说明通风控制的目的是以公路隧道交通安全为前提,通过及时对隧道内空气中的有害物浓度、风速、风向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根据需要控制通风设备。同时,通风控制是实现隧道通风系统节能运行的重要措施,通过控制通风设备的运行时间及数量,达到节能目的。 1.2公路隧道通风系统控制方案应根据采用的通风方式,分别针对正常运营工况、火灾及交通阻滞等异常工况、养护维修工况等通风需求制订。 条文说明设计阶段,通风系统设计人员应根据不同工况所需的风机数量、运行方式等提出通风系统的控制方案及策略,包括各工况下 第1页共5页

的风机数量、风机组合方式、风机的正转或反转,以及火灾工况下的 排烟、救援方案等,以便于监控系统设计人员按通风系统的运营要求设置相应的设施及编制控制软件等,从而满足隧道内污染空气的通风标准,并实现经济运行。 1.3通风控制系统应与照明控制系统、火灾报警与消防系统、交通监控系统、中央控制系统等实现联动控制。 条文说明通风控制系统应与照明控制系统、火灾报警与消防系统、交通监控系统、中央控制系统等联合使用,形成有效、可靠、及时的控制系统,满足隧道在各种情况,尤其是紧急情况、火灾工况下的风机启停要求等。 1.4风机控制应设定相应于隧道运营需求的风量级档。风量级档划分不宜过细,并应充分考虑运营动力消耗与风机运行时间。当隧道通风系统中有轴流送风机、轴流排风机与射流风机时,应针对各种风机确定合理的组合风量级档。 条文说明一般来说,风机(含排风机、送风机、射流风机)的叶片转速可以无级改变其输出风量,但如果按无级控制或级档分得过细,对隧道而言,一方面其风量感应迟缓,控制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会导致控制系统复杂化,设备消耗大,费用增加。因此本条提出风量级档的划分不宜过细。 1.5风机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 当每日交通量分布较为固定或柴油车混入率变化较小时,宜采用 程序控制方式。 第2页共5页

隧道通风照明设计

第五章 隧道通风照明设计 5.1 隧道通风设计 在隧道运营期间,隧道内保持良好的空气是行车安全的必要条件。为了有效降低隧道内有害气体与烟雾的浓度,保证司乘人员及洞内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公路隧道应做好通风设计保证隧道良好通风。 黄土梁隧道通风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隧道长度及线形,麻涯子隧道右线总长为1227m ,风阻力大,自然风量小。 (2)交通量:麻涯子隧道为高速公路隧道,车流量大,为2400 辆/h,且主要为中型货车和大型客车。 (3)隧道内交通事故、火灾等非常情况。 (4)隧道工程造价的维修保养费用等。 根据《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规范》,本隧道通风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单向交通的隧道设计风速不宜大于10m/s ,特殊情况下可取12 m/s ,双向交通的隧道设计风速不应大于8 m /s,人车混合通行的隧道设计风速不应大于7 m/s 。 (2)风机产生的噪声及隧道中废气的集中排放均应符合环保的有关规定。 (3)确定的通风方式在交通条件等发生改变时,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并能适应火灾工况下的通风要求。 (4)隧道运营通风的主流方向不应频繁变化。 (5)CO 允许浓度 正常状态:290ppm δ=;阻滞状态:300ppm δ=。 5.1.1 通风方式的确定 右线隧道长度:1227m; 交通量:2400辆/h ,单向交通隧道; 6612272400 2.944810210LN =?=?>? 故采用机械通风,纵向射流式通风方式。

5.1.2 需风量计算 麻涯子隧道通风设计基本参数: 道路等级:高速公路,分离式单向双车道(计算单洞) 行车速度:80km/h 空气密度:31.2/kg m ρ= 隧道起止桩号、长度、纵坡和平均海拔高度: 右线桩号:K121+388~K122+615,长1227m;纵坡:全线为2.5%的上坡;隧道的平均海拔高度H=294m。 隧道断面面积:276.873Ar m = 隧道当量直径: 4476.873 =9.6231.95 Dr m ??= =车道空间断面面积同一面积的周边长 设计交通量:2400辆/h 交通量组成: 隧道内平均温度:20m t C =? (1)CO 排放量 ① C O基准排放量: 30.01/km co q m =辆 ② 考虑CO 的车况系数为: 1.0a f = ③ 根据规范,分别考虑工况车速100km/h,80km /h ,60km/h ,40km

隧道通风计算书

隧道通风计算书 一、基本资料 公路等级:二级公路 车道数及交通条件:双车道,双向交通 设计行车速度:V=60km/h=16.67m/s 隧道长度:3900m 隧道纵坡:1.1% 平均海拔高度:1352.56m,(入口:1331.13m,出口:1374.03m)通风断面积:Ar=59.155m2 )隧道断面当量直径:Dr=7.871m(计算方法为 断面净空周长设计气温:T=297k(22℃) 设计气压:p=85.425kpa 空气参数:容重密度,运动粘滞系数二、交通量预测及组成(交通量预测10年) 大型车辆:280辆柴油车 小型车辆:1850辆汽油车 大型车比例:r=13.15% 上下行比例:1:1 设计交通量:N=280×2+1850=2410 辆/h 三、需风量计算 L×N=3900×2410=9.399×106>2×106 m●辆/h(使用错误,

查规范P22 式 4.1.1-1双向交通应为 ,单向交通为),故需采用机械式通风方式。 设计CO浓度:非阻滞状态 250ppm,阻滞状态:300ppm(使用错误。查规范P34 交通阻滞时,CO设计浓度 ,正常交通时,)设计烟雾浓度:K=0.0075m-1(使用错误,查P31 表5.2.1-1使用钠光源时,) 四、计算CO排放量 计算公式Q CO= 式中/辆km(新规定,P42,6.3.1正常交通CO 基准排放量0.007,交通阻滞 ),,,各种车型的,和根据相应的工况车速查表确定(P43) 1.工况车速时,, Q CO= 2.工况车速时,, Q CO= 3.工况车速时,上坡,下坡

Q CO= 4.交通阻滞时时,,, Q CO= 五、按稀释CO计算需风量(P43) 计算公式 其中为标准大气压,取101.325kpa 为隧址设计气压, kpa 为标准气温273k T为隧道设计夏季气温295k 1.非交通阻滞状态时,CO设计浓度(查规范P34 交 通阻滞时,CO设计浓度,正常交通时, ),时,CO排放量最大,此时需风量为 2.交通阻滞状态时,CO设计浓度时, 此时需风量为

地铁隧道通风系统

究改进的空间。 A型方案主要设计特征是每个车站有4个隧道通风亭、4个活塞通风

φ=2.0m、可正反转且正反转风量相等;每台TEF风机的选型参数是:QX=40m3/s、HX=600Pa、NX=45KW、φ=1.6m、只正转排风; B型方案主要设计特征是每个车站有2个隧道通风亭、2个活塞通风道、2台TVF风机及2台TV/EF风机及2台变频器。TV/EF风机即为TVF风机兼作TEF风机使用,平时通过变频器按照TEF风量运转,事故时则按TVF 风量运转,因此TV/EF选型参数同TVF。 显然A型方案比B型工程设备数量多,设计规模大,工程投资高。 二、设备功能充分发挥问题的讨论 地铁工程投资巨大,运营费用高昂,这是许多城市修建地铁的最大障碍,环控设备在地铁设计中占用建筑面积最大,环控设备在地铁运营中耗电最多,因此对“占地大户”和“用电大户”的环控专业进行优化研究,对降低地铁工程造价具有较大意义。为减少工程投资,降低运营成本,广州地铁建设者已经作出了艰巨的努力,将A型方案修改为B型方案,这一改进其工程的经济意义巨大,使每个车站:(1)少设2台TEF 风机;(2)减少了2条活塞通风道(土建规模约4m(宽)×4m(高)×30m(长)×2(条)),(3)少建2个地面风亭。遗憾的是这一设计进步没有得到充分肯定而加以全线推广采用,本人所参与的5号线工点设计咨询范围不少车站仍然采用了A型方案。个人认为对于A、B型就充分发挥设备的设置功能而言均还有进一步研究改进的空间。设备功能如何充分发挥个人认为目前可以从以下六方面进行研究,即为:设备设置的必要性、设备功能的使用性、设备设计的兼用性、设备运转的能效性、设备容量的小型化及设备控制的简明化。从这六个方面进行讨论可能有助于我们对设计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1、设备设置的必要性讨论 地下空间十分宝贵,可设可不设的设备应尽可能不设,A型方案车站两端所设4台TVF风机属于这一问题探讨范围。设置屏蔽门后,区间隧道机械通风条件较开/闭式系统有了很大改善,计算结果及各条线的隧道通风工艺设计均表明,当列车阻塞或列车发生火灾而停在单线区间隧道内对其进行通风或排烟时,前后两个车站的TVF风机一般只需要运转2

[案例应用]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研究

公路隧道照明设计应解决好隧道中特有的视觉现象,尤其是根据隧道所在地的光气候、朝向、隧道入口的光环境等,选择合适的洞外景物亮度值等照明设计参数值,它们关系到公路隧道照明节能、交通安全和快速。 关键字:隧道照明[42篇] 察觉对比[1篇] 照明设计[238篇] 照明节能[32篇] 照明 安全[2篇] 1.引言 公路隧道由于具有缩短里程、节省时间、提高交通运输效率、节省用地和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等优点,在山区的公路建设中被广泛采用。因此,隧道照明设施的规模及数量越来越大,隧道的运营电费和维护费用也越来越高,照明节能和照明安全也越来越突出,为了解决好照明节能和安全问题,就必须研究公路隧道照明。 隧道的构造比较特殊,它的两侧和顶部是封闭的,会产生隧道特有的人眼明适应和暗适应,尤其是白昼的视觉问题。 在白昼,刚接近长隧道时,驾驶员看到是一个黑洞,这是“黑洞”现象;如果隧道较短,则会产生“黑框”现象;由于洞外亮度大,进入隧道后,人眼需要适应时间,即产生“适应的滞后现象”;对于长隧道的中间段,汽车废气会形成烟雾,影响驾驶员的可见度;在隧道出口,会产生一个很亮的洞口,形成强烈的眩光,降低驾驶员的可见度,这就是“亮洞”现象。上述这些现象均会对驾驶员的视觉生理产生影响;在隧道中同时还会产生管状视觉现象和闪烁现象等,这些现象也均会对驾驶员的视觉心理产生影响,会使驾驶员产生心理上不舒适感,从而产生安全隐患。所以隧道照明设计必须解决好隧道照明特有的视觉问题,尤其是确定合理的洞外亮度值,这样才能创造出良好的视觉环境,从而更有利于隧道照明安全和节能。 在机动车交通量和设计行车速度一定的条件下,隧道洞外景物亮度值大小将直接关系到入口段亮度值大小,也即与隧道照明节能、营运电费、工程投资和行车安全等有关。 2.洞外景物亮度研究 目前在进行隧道照明设计时,入口段的亮度值是由洞外亮度L20(s)乘以入口段亮度折减系数K近似算得[1],而确定洞外亮度L20(s)的方法主要有4种:查表法,黑度法,数码相机照相法和亮度计算法(环境简图法)。 (1)查表法 查表法就是根据国标[I]洞外亮度中,按洞外停车视距(如设计车速80km/h 为100m)视看隧道的20度视野的天空面积百分比值、洞口朝向或洞外环境、车速查取洞外亮度值。

隧道通风照明、灯具安装施工实施方案

二连浩特至河口国道主干线陕西省户县经洋县至勉县公路机电工程(第三期)XHJD-11标段施工实施方案 一、工程总体施工计划: 按照招标文件工期要求,本承包人计划于2007年3月完成施工前准备工作;计划于2005年4月底完成施工工艺设计;计划于2005年5月下旬完成设备采购工作;计划于2007年4月开始施工,8月上旬进入调试阶段。 1)合理组织施工。工程开工后,根据材料、设备供应情况、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施工方案,避免窝工。 2)合理安排资源配置。根据工程进展情况,适时、适度地进行资源配置,确保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 3)借鉴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在打眼、安装支架、敷设电缆等登高作业我们利用自制的移动平台车进行作业,避免来回上下的工作量,减轻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效,确保工期。 4)设备安装可以在划线打眼后期交叉进行施工;由于电缆敷设技术含量较低、所需劳动力又比较多,所以可以适当雇用一些当地民工,经过适当培训后进行施工,以确保工期的顺利进行。 二、重点(关键)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 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为了保证施工人员及设备的安全,在施工区设置足够的照明光源,并设置明显的施工标志,在距施工区20-30米前方设置反光防护路锥和减速标志。 在电缆敷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沟槽、管道堵塞不通的情况,

并且不允许破坏沟槽或预埋管道的表面,这种情况在施工过程中严重影响了施工的进度,施工难度较大,所以我公司将根据以往的丰富经验将具体的解决方案、方法及措施描述如下: 1)根据沟槽或管道的堵塞程度,采取不同的方法措施,如果堵塞不严重,堵塞物为软土或较软的工程废弃物,可以采用高压水(气)冲法或钢筋疏通法。如果管道较短,可利用钢筋扭绞或硬性疏通;如管道较长,可利用高压水(气)冲洗法疏通。 2)堵塞物如果较硬,且有较小的间隙,可利用细钢丝带物疏通法,将钢丝穿过钢管,然后在钢丝末端拴木塞或软物慢慢将异物拉出。 雨季施工的防范由质量安全部具体负责。 在雨季一律不允许室外施工,室外施工在雨后、干燥后进行。 在准备施工材料时,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准备足够的帆布、塑料布等防雨、雪用具,雨季来临之前对库房和料场的防雨工作进行检查。另外在管道敷设时考虑到下雨的因素。 质量安全部负责准备好劳动保护物品,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保证本工程能够按期、保质、安全的完成。 三、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1)隧道内设备安装调试方案、方法 本项施工主要包括:4个隧道变电所供配电设备的安装调试;50台风机的安装及电缆敷设;洞内所有照明灯具及配电箱的安装等。灯具安装

特长隧道通风设计方案

至高速公路 XXX特长隧道出口端通风专项方案 编制: 复核: 批准: XX有限责任公司 至高速公路xx项目部二0一三年九月二十二日

通风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四川省XX至XX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招标文件》,XX标段图纸等。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二、工程概况 XX隧道出口端位于四川省XX境内,是XX至XX高速公路土建工程控制性工程,设计为双洞单向行驶两车道公路隧道,左线长7732米,右线长7726米,围岩以Ⅱ、Ⅲ级为主,Ⅳ、Ⅴ级围岩较少,隧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十分复杂。隧道最大断面150.18m2。根据围岩级别不同,施工采用人工、机械开挖全断面法和台阶法开挖,主洞和斜井同时掘进,装载机装碴,无轨运输出碴。设计为无瓦斯隧道,为预防有害气体突出,避免灾害性事故发生,加强对有害气体的监测,用监测信息指导隧道施工,同时对有害气体进行综合治理。 三、编制目的 隧洞施工通风的过程是不断向洞内提供新鲜空气,用新鲜空气冲淡和排除各种有害气体、粉尘和烟尘,使其浓度降到规定的允许范围以内,给施工人员创造相对较好的气候条件,改善洞内的施工环境,特制定本方案。

四、隧洞施工通风方式 隧洞施工通风方式主要有管道式通风(即独头通风)和巷道式通风两大类,它们在长隧道施工的应用中都有新的发展,管道式通风一般用于单口掘进长度3km以内的隧洞,增加通风长度的途径是采用大风量风机和大直径管道,并且设法减少风管的漏风,在此条件下我国已经实现单管单机通风长度7.5km,国外管道通风长度已超过10km。超过3km的隧洞较多采用巷道式通风,凡长隧道用管道式通风比较困难的都可以采用巷道通风。这些方面国内外许多长隧道的施工通风可以借鉴。 本段施工通风采取前期管道式通风和后期巷道式通风相结合的通风方式。 五、施工通风 1.通风设计 1.1洞内施工所需风量根据洞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所需要的空气量,或使同一时间爆破的最多炸药用量产生的有害气体降低到允许浓度所需要的空气量,或使同时在洞内作业的内燃机械产生的有害气体稀释到允许浓度所需要的空气量,或满足洞内允许最小风速要求等条件进行计算确定。以其中最大者选择通风设备。 1.2主要计算参数

隧道标准通风设计与计算

5 通风设计及计算 在隧道运营期间,隧道内保持良好的空气和行车安全的必要条件。为了有效降低隧道内有害气体与烟雾的浓度,保证司乘人员及洞内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公路隧道应做好通风设计保证隧道良好通风。 5.1通风方式的确定 隧道长度:长度为840m,设计交通量N = 1127.4辆/小时,双向交 通隧道。 单向交通隧道,当符合式(5.2.1)的条件时,应采用纵向机械通风。 6210L N ?≥? (5.1) 该隧道:远期, 61127.4248400.10 2.2710L N ?=???=?>6210? 故应采用纵向机械通风。 5.2需风量的计算 虎山公路隧道通风设计基本参数: 道路等级 山岭重丘三级公路 车道数、交通条件 双向、两车道、 设计行车速度 v = 40 km/h =11.11m/s 隧道纵坡 i 1 =2% L 1 = 240 m i2 = -2% L 2=600 m 平均海拔高度 H = (179.65+184.11)/2 = 181.88 m 隧道断面周长 L r = 30.84 隧道断面 A r = 67.26 m 2 当量直径 D r = 9.25 m 自然风引起的洞内风速 V n= 2.5 m /s 空气密度:31.20/kg m ρ= 隧道起止桩号、纵坡和设计标高: 隧道进口里程桩号为K0+160,设计高程181.36米。出口里程桩号 为K1,设计高程180.58米。隧道总长度L 为840m 。

设计交通量:1127.4辆/h 交通组成:小客 大客 小货 中货 大货 拖挂 19.3% 30.1% 7.8% 17.3% 22.6% 2.9% 汽 柴 比: 小货、小客全为汽油车 中货为0.68:0.32 大客为0.71:0.29 大货、拖挂全为柴油车 隧道内平均温度:取20o C 5.2.1 CO 排放量 据《JTJ 026.1—1999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中关于隧道内的CO 排放量及需风量的计算公式,行车速度分别按40km/h 、20km/h 、10km/h 的工况计算。 取CO 基准排放量为:30.01/co q m km =?辆 考虑CO 的车况系数为: 1.0a f = 据《J TJ026.1—1999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中,分别考虑工况车速40km/h 、20km/h 、10km /h,不同工况下的速度修正系数fiv 和车密度修正系数fd 如表5.1所示: 表5.1 不同工况下的速度修正系数和车密度修正系数取值 考虑CO 的海拔高度修正系数: 平均海拔高度:181.36180.58 180.972 m += 取 1.45h f = 考虑CO 的车型系数如表5.2: 表5.2考虑CO 的车型系数 交通量分解: 汽油车:小型客车218,小型货车88,中型货车133,大型客车241 柴油车:中型客车62, 大型客车98,大型货车255,拖挂33 计算各工况下全隧道CO 排放量: 按公式(5.3.1)计算,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软件 VDSHT 的编制和介绍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软件VDSHT的编制和介绍 赵峰夏永旭 (河北新洲公司,石家庄,050051)(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西安,710064) 摘要:通风技术是21世纪公路隧道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国内的通风计算仍以手工为主,工作效率较低,并且不方便于多方案的评价比选。本文介绍了一套隧道通风设计软件VDSHT[2],它不仅可以进行各种纵向、半横向、全横向和混合通风方式的计算,而且可以进行多种通风方案的评价比选。 关键词:公路隧道通风设计软件 VDSHT 近年来,我国的公路隧道建设事业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单洞延长超过500km,其中建成的大于3000米的特长隧道有近20多座,正在建设的秦岭终南山隧道长度达18004米。随着公路隧道的日益长大化,通风技术作为21世纪公路隧道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已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对公路隧道通风的一维计算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计算理论。但由于国内通风计算大多依靠手工进行,软件化程度比较低。为此,作者在现有通风计算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可视化语言DELPHI,编制了一套公路隧道通风综合设计系统VDSHT,可进行各类通风方式的计算并完成多方案评价及比选[2]。 1 VDSHT设计思路 首先完成隧道通风量的计算,然后进行隧道通风 方式的选择及计算,最后对隧道通风方案进行评 价并完成多方案比较。 VDSHT主要包含三大功能模块:通风量计算 模块、通风计算模块和通风方案评价比选模块。 其计算流程见图1。 2 VDSHT特点 程序VDSHT寄托在Windows平台上,具有 Windows程序的一贯特色:标准一致的用户界面,人机交互式输入输出,鼠标自由点取等。除此以外,VDSHT 程序本身具有以下特点: 1.VDSHT采用面向对象编程,使得用户对系统的干预能力加强。同时程序充分利用了Windows本身的资源,减少了程序代码的重复开发。在程序编制中采用对象的链接和嵌入技术,以便VDSHT与其它Windows程序能够互相调用,使程序更加灵活。 2.VDSHT的编制充分利用了Delphi语言的数据库和计算功能。在程序中主要建立了两大类数据库,一类是射流风机、轴流风机参数数据库,另一类是局部损失系数数据库。风机数据库主要包括目前常用的风机类型,局部损失系数数据库主要借鉴流体力学计算中提供的相关系数。 3.VDSHT利用Delphi语言与Excel的数据接口,使得程序的输入输出更具直观性,操作更加简单。 4.VDSHT模块具有高度开放性和独立性,可以随时进行数据添加和修正。 3 基本功能 VDSHT主要包含三大功能模块:通风量计算模块、通风计算模块和通风方案评价比选模块。 1)主要模块功能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施工说明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施工说明 一、施工准备 安装之前对桥架,灯具,配电箱等的外部进行检查有无裂纹现象,安装时要注意其的正反面,方向,根据图纸上的要求选择正确的型号,配置相应的螺丝等。 测量工具:塔尺、水平仪、线、电锤、彭胀螺栓、施工用照明灯具、发电机。 1、以地面(土建方提供的建筑基准线)正负零为基准,按照图线规定调整塔尺到相应的高度,使塔尺坚贴电缆均与地面垂直,在隧道壁作标记,打孔,定彭胀螺栓,并绑线。 2、用同样的方法在30米左右处测高度并打孔,定彭胀螺栓,绷线 3、灯(支架)底座都以模具的中心为准,(根据图纸设计间距)与间距测量,并做正确标记。标记要醒目孔间距离均匀。 4、测量要有专人负责,分工明确,对测量数据要做详细记录,已免出错。 5、测量前要检查塔尺是否有损坏,水平仪是否完好,要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检查发电机是否良好,照明灯具是否漏电现象,有问题的灯具及时厂家联系维修处理或更换。 二、桥架灯具施工准备 根据图纸的要求,对桥架,照明灯具的纵向,横向距离进行定位,并用红色粉笔确认位置画上记号(建议采用弹线方式确定打孔位

置),根据所需的孔径,选择相应的钻头进行开孔施工。 三、电缆敷设: 1、隧道内电缆敷设两边必须有专人防护(隧道两端设置警示标志)(注:电缆盘前严禁站人,以免电缆盘飞起砸伤人员)。并配置对讲机,(方便指挥人员对现场施工人员及施工车辆)做出正确指挥,保证施工的安全及有序性,行车方向避开电缆及电缆敷设施工人员,在施工梯车附近摆好防护锤,施工人员要穿好反光服,推梯车人员对来往施工车辆要用正确的手势指挥,以免来往车辆挂到梯车或压伤电缆。(必要时封路施工) 2、对电缆敷设人员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以防电缆挂伤,磨伤,严禁电缆打金钩。 (一)桥架电缆的敷设: 1、梯车过道的清理(保证路面无杂物,无障碍) 2、人员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推梯车不少于两人,上梯车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梯车上个人工具必须放入工具包内,以防掉落打伤推梯车人员) 3、施工用照明必须由梯车长负责,做到发电机施工前加满油,检查机油,并检查照明线路及灯具有无漏电和损坏并及时更换,保证施工的照明需要,施工正常进行。 4、桥架电缆的敷设必须每隔10-20米贴电缆标贴(或悬挂电缆标牌),以便接线开剥电缆时能明确辨认线缆,防止误剥其它电缆。 5、电缆敷设完毕后,必须排列摆放整齐,不能交叉敷设。

毕业设计之隧道通风照明设计

翠峰山隧道通风照明设计 7.1通风设计 7.1.1一般规定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应综合考虑交通条件,地形,地物,地质条件,通风要求,环境保护要求,火灾时的通风控制,维护与管理水平,分期实施的可能性,建设与运营费用等因素。 隧道通风主要是应对一氧化碳(CO ),烟雾和异味进行稀释,隧道通风的目的是供给洞内足够的新鲜空气,并冲淡,排除有害气体和降低风尘浓度,以改善劳动条件,保障作业人员及驾驶员的身体健康,减少安全事故。 7.1.2 污染空气的稀释标准 我国的CO 稀释标准 正常运行取250ppm 交通阻塞时,阻塞段的平均CO 设计浓度取300ppm ,经历时间不超过20min 。阻塞段的计算长度不超过1km 。 7.1.3需风量计算 对于单向交通,可以用下列经验公式作为区分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的限界,判断是否采用机械通风 LN≥23610 (7.1) 式中:L —隧道长度(m ) N —设计交通量(辆/h ) 取隧道长度2020m ,设计交通量按长期考虑取N=1241辆/h ,本隧道 620201240.9 2.506610L N =?= ?则用机械通风。 稀释CO 的需风量计算 按《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CO 排放量为 ()61 1 3.610n co co a d h iv m m m Q q f f f f L N f ==?????????∑ (7.2) 式中 Qco —隧道全长CO 的排放量 (m3/s ) qco —CO 的基准排放量(m3/辆km ),可取0.01m3/辆2km;

fa —考虑CO 的车况系数,对于高速公路,取1.0; fd —车密度系数,对于100km/h 设计时速,取0.6; 表7.1 车密度系数fd fh —考虑CO 的海拔高度系数,可取1.0; fm —考虑 CO 的车型系数,按表6.1.2取值; fiv —考虑CO 的纵坡车速系数,按规范取1.4; Nm —相应车型的设计交通量,见表7.3。 表7.2考虑CO 的车型系数 代入数据到(7-2)得 当Vt=100km/h 时, Qco= 6 1 0.01 1.00.6 1.0 1.42020(645140351977)3.610 ??????? ?+?+?? 30.0189/m s = 在各个工况速度下的CO 的 排放量如下表所示。 表7.4 各工况车速下CO 排放量(单位m3/h ) 注:交通阻滞按最长1000km 计算。

西南交大隧道通风第三次作业——公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计算教学提纲

西南交大隧道通风第三次作业——公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计算

《隧道通风与灾害控制》课程作业3- 公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计算 姓名: *** 学号: ***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桥梁与隧道工程 任课教师:蒋雅君副教授 王峰副教授 二〇一五年六月五日

目录 1隧道通风设计基本资料 (1) 2隧道需风量计算 (1) 2.1该隧道通风需风量计算相关基本资料 (1) 2.2隧道中CO排放量 (2) 2.3稀释CO需风量 (5) 2.4稀释烟雾需风量 (6) 2.5稀释空气内异味需风量 (8) 2.6考虑火灾时的排烟量 (8) 3射流风机纵向通风计算 (8) 3.1有关参数 (8) 3.2自然风阻力 (9) 3.3交通风压 (9) 3.4通风阻抗力 (9) 3.5隧道所需升压 (10) 3.6射流机需求量 (10) 参考文献 (11)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 1隧道通风设计基本资料 ?道路等级:高速公路,分离式单向双车道(计算单洞); ?行车速度:V t=80 km/h; ?空气密度:ρ=1.2 kg/m3; ?隧道长度、纵坡和平均海拔高度如图1-1所。 图1-1 隧道上行线示意图 2隧道需风量计算 2.1该隧道通风需风量计算相关基本资料 ?隧道断面面积:A r=68.05 m2; ?隧道当量直径:D r=8.41 m; ?设计交通量:15000辆中型车/日(双向),高峰小时交通量按日交通量的12%计算,上下行交通量不均衡系数1.1。 ?交通组成: 汽油车:小型客车15%,小型货车18%,中型货车24%; 柴油车:中型货车24%,大型客车13%,大型货车6%。

隧道施工通风方案

xx工程建设项目 xx隧道施工通风方案编制: 审核: 审批: xx工程有限公司 xx隧道项目经理部 2017年10月

目录 一、编制说明 (1) 1.1 编制依据 (1) 1.2 编制原则 (1) 二、工程概况 (2) 2.1 项目概括 (2) 2.2 气象特征 (2) 2.3 水文特征 (3) 2.4 瓦斯情况 (4) 三、施工通风设计原则 (6) 3.1 施工通风的目的 (6) 3.2 设计原则 (6) 3.3 洞内有害气体与卫生指标要求 (7) 3.4 瓦斯隧道安全要求 (9) 四、通风参数计算 (12) 4.1 通风计算基础参数 (12)

4.2 施工范围及送风距离 (14) 4.3 开挖面需风量计算 (15) 4.4 隧道防瓦斯集聚风速验算 (23) 4.5 风机配置 (25) 五、隧道进口段与出口段施工通风方案设计 (26) 5.1 巷道式通风(轴流风机+射流风机) (26) 六、隧道一号斜井段施工通风方案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方案(风管+风仓+风管) (49) 6.2 一号斜井段风机配置 (87) 七、隧道二号斜井段施工通风方案设计 (88) 7.1 方案(风管+风仓+风管) (88) 7.2 二号斜井段风机配置 (127) 八总结 (128) 8.1 进出口段通风配置 (128) 8.2 一号斜井段通风配置 (129) 8.3 二号斜井段通风配置 (130)

一、编制说明 1.1 编制依据 (1)xx隧道标段施工方案; (2)《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3)《现代隧道施工通风技术》; (4)《工业企业设计暂行卫生标准》(GB J1-62); (5)《公路隧道工程设计规范》(JTG D70-2004); (6)《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JTG/T D70-2014); (7)《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 1.2 编制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相关的工程施工规范、规定,当地政府的相关制度; (2)确保满足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管理要求; (3)遵循合同条款,响应合同文件要求,确保实现业主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和造价等各方面的工程目标; (4)符合国家和地方关于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水土资源及文物保护、节能减排的要求,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

隧道通风计算书算例

第四章 隧道通风计算 一、隧道需风量计算 1.隧道通风的基本参数: 道路等级: 一级公路,单洞双车道; 计算行车速度: 60/t v km h =; 空气密度: 31.20/;kg m ρ= 隧道坡度: 1 2.20%i = 隧道的断面面积: 262.45r A m =; 隧道的轮廓周长: 30.74S m =; 隧道当量直径: 4/8.13;r r D A S m == 设计交通量: 近期(2020年):12000辆/日(标准车) 远期(2030年):24000辆/日(标准车) 高峰小时交通量按日交通量的14%计算 交通组成(上行线) 汽油车:小型客车15%,小型货车18%,中型货车24% 柴油车:中型货车24%,大型客车13%,大型货车6% 隧道内平均气温: 020;m t C = 2.确定CO 排放量 (1)取CO 基准排放量为(按每年1.5%递减)(1995年30.01/CO q m km =?辆): 30.0069/CO q m km =?近辆; 30.0059/CO q m km =?远辆 (2)考虑CO 的车况系数:1.0。 (3)依据规范,分别考虑工况车速60 km/h,40 km/h,20 km/h,10 km/h (阻滞)。 不同工况下的速度修正系数iv f 和车密度修正系数d f 如表1-1所示。 不同工况车速iv f 、d f 值 表1-1

(4平均海拔高度:(1309.781271.72)/21290.75H m =+=, 1.520h f =; (5)考虑CO 的车型系数如表1-2所示。 考虑CO 的车型系数 表1-2 2020年:高峰小时交通量为12000×14%×0.5=840(辆?中型车/高峰小时) 其中 汽油车:小型客车126,小型货车151,中型货车201。 柴油车:中型货车201,大型客车110,大型货车51 2030年:高峰小时交通量为24000×14%×0.5=1680(辆?中型车/高峰小时) 其中: 汽油车:小型客车252,小型货车302,中型货车403。 柴油车:中型货车403,大型客车219,大型货车101 (7)计算各工况车速下隧道CO 排放量: 60/t v km h =时, 61 1()3.610n CO a d h iv m m CO m Q q f f f f L N f ==?????????∑近 ()()61 0.0069 1.0 1.0 1.520 1.017303.61020111051 1.0126 1.0151 2.52015= ????????++?+?+?+????? 230.910/m s -=? 61 1()3.610n CO CO a d h iv m m m Q q f f f f L N f ==?????????∑远 231.6110/m s -=? 同样可以计算其他各工况下CO 排放量如表1-3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