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上册练习题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1 探索生命的器具(习题)-七年级生物上册(解析版)

第二章探索生命2.1 探索生命的器具一、判断1.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镜头,污点都无变化,则污点可能在物镜上。
()【答案】正确【解析】显微镜的污点一般位于目镜、物镜和装片上,当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镜头,污点都无变化,说明污点位于物镜上。
2.为了看清楚所要观察的物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越好。
()【答案】错误【解析】为了看清楚所要观察的物体,如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可能更模糊了,可能要观察的结构不在视野中,并非放大倍数越大越好;要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选用合适的放大倍数,才能更好地看清观察的物体。
3.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如果发现镜头上有污物,可以用餐巾纸擦拭镜头,除去污物。
()【答案】错误【解析】目镜、物镜是高精密的光学部分,若需擦拭要用专门的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防止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而餐巾纸纤维粗糙容易划伤镜头,且容易掉落一些毛、屑影响观察。
4.若视野中的物象位于左上方,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才能将物像移动到视野的中央。
()【答案】错误【解析】偏哪移哪,当物象位于左上方,应当向左上方移动。
5.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高倍镜和低倍镜下视野中只有细胞大小发生变化。
()【答案】错误【解析】高倍镜下,所观察到的细胞体积大,数量少,视野变暗,而在低倍镜下所观察到的细胞体积小,数量多,视野亮。
二、单选1.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目镜上有“5×”字样。
物镜上标有“45×”字样。
观察到的物体的实际放大倍数是()A.5倍B.45倍C.50倍D.225倍【答案】D【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2.把刻有“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视野中所看到的应当是()A.pB.bC.dD.q【答案】C【解析】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放大正立的实像。
3.若显微镜有如图所示的四种镜头,则该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A.50倍B.100倍C.200倍D.400倍【答案】D【解析】目镜的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而物镜的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因此甲、乙是目镜,丙、丁是物镜,想要放大倍数最大应选择乙和丙。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作业设计方案》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生命体,能够区分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和探究,找到有生命的物体的特征。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生命体,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的区别。
2. 有生命的物体的特征及其分类。
3. 通过观察和实践,找到周围的有生命的物体。
三、教学准备:1. PPT课件:包括生命体的定义、有生命的物体的特征、有生命的物体的分类等内容。
2. 实验器械:放大镜、显微镜、玻璃瓶、水果、植物等。
3. 学生实验用具:放大镜、实验记录表、观察记录表等。
4. 教师备课材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方案、实验步骤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让学生猜测它们的特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观点讲解:介绍生命体的定义、有生命的物体的特征和分类,让学生对生命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实验探究: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有生命的物体进行观察和实验,记录下观察到的特征和现象。
4. 实验总结:每组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观察到的有生命的物体,讨论有生命的物体的特征和分类。
5. 教室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的区别,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体的重要性和珍爱生命的意义。
五、教学评判:1. 学生实验报告:每组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观察到的有生命的物体的特征、分类和实验过程。
2. 学生讨论表现:根据学生在教室讨论中的表现和参与水平评判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
3. 学生反馈:学生填写反馈表,反映课程内容的难易水平和自己的进修收获。
六、延伸拓展:1.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种植一棵植物或者养一只小动物,让他们亲身体验生命的奇异。
2. 组织学生到动物园或者植物园进行实地考察,深化对生命体的认识和了解。
3. 开展关于生命的主题活动,如绘画比赛、写生比赛等,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2023年教师资格之幼儿综合素质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幼儿综合素质练习题(一)及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出现在唐朝的盛世是( )A.开皇之治B.文景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答案】 C2、“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认为( )A.儿童是家族繁衍的工具B.儿童享有各种权利C.儿童是父母的私有财产D.儿童是国家的财富【答案】 B3、每天人园前,某幼儿园学生都要在校门口接受值日学生的“搜身”检查。
幼儿园回应称这样做是为了检查学生是否带了零食或者小玩具进入校园。
这种做法()。
A.正确,为了保护学生安全B.错误,侵犯了学生的人身自由权C.正确,能够使校园环境保持整洁D.错误,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答案】 B4、不管日益严峻的交通问题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能()到各种交通问题和交通本身一样古老,你就多少会感到()。
自从人类开始依靠自身的努力向前发展,这个社会就一直在努力追求运动的意义,社会和技术依据新的需求不断做出()。
依次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意识、轻松、调整B.联想、失落、更新C.认识、欣慰、反应D.考虑、遗憾、让步【答案】 A5、为了让幼儿学习英文字母表,李老师把孩子们喜欢的童谣改为字母歌,反复教孩子们学习,李老师的行为()。
A.正确,让幼儿从小学习英语B.正确,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C.不正确,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D.不正确,应该让孩子们唱完童谣之后,再学习字母歌【答案】 C6、“请你记住,你不仅是你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提示教师要遵循()道德规范。
A.爱岗敬业B.关爱学生C.教书育人D.为人师表【答案】 C7、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那么,尼罗河流域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是()A.空中花园B.金字塔C.汉谟拉比法典石柱D.长城【答案】 B8、 Excel中的名称框显示D5,则当前单元格所在的位置是()。
A.第4列第5行B.第1列第5行C.第4列第1行D.第1列第1行【答案】 A9、佳佳是个活泼开朗的小班孩子,某次上课,周老师让佳佳背昨天学过的儿歌,她没有背出来。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知识要点

2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1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一、校园里(小花)、(小草)、(树木)、(小鸟)、(蝴蝶)、(毛毛虫)、(蚂蚁)、(蜻蜓)、(蜜蜂)等都是有生命的。
二、墙根的青苔是不是有生命的物体?(见课本P11)
答:墙根的青苔是有生命的物体。
三、自然界中的物体可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
(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没有生命的物体)叫做(非生物)。
(生物)一般可分为(植物)和(动物)。
(人)属于动物里最高等的一个部分。
四、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注意:(随时记录)、(注意安全)、(不惊动或伤害小生物)、(校外寻找要和大人打招呼)等。
五、为什么说它们是有什么生命的?(见课本P13)
答:说它们是有生命的是因为它们(都要吃东西),(都需要呼吸),(都能够长大),(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都能够繁殖),(对刺激都有反应)。
(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等。
六、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有:(能长大)、(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吃东西)、(都对刺激有反应)等。
七、下面的物体是有生命的物体吗?(见课本P13)
答:蔬菜和水果、种子、水中的鲜花是有生命的物体,瀑布、机器人、白云就不是有生命的物体。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1我们校园里有生命的物体()()( )( )等2有生命的物体共同特点------------ ------------- -----------------等3 判断题(1)池塘里的小雨·青蛙小草等都是有生命的物体()(2)在教学楼背面等饮食的地方由绿茸茸的物体,这些物体长不高,是非生物()(3)只要能发生变化的物体就是生物 ( )(4)在我们周围有许多生物4下列是小红找到的四种物体,没有生命的是 ( )A校园中的冬青B土壤中的蚂蚁C空中飞过的飞机D飞翔的小鸟二校园里的植物1在我们可爱的校园中,生长在比较干燥环境中的植物有---------------- ---------------- 等,生长在水池中植物有------------- --- --------------- -- --------------------------等2植物的共同特征有-------------------- ----------------------- ----------------------等3判断题小麦和玉米是我国的两大粮食作物,其中小麦生长在陆地上水稻生长在有谁的环境中( )。
按照生长时间的长短划分,玉米属于多年生植物( )大叶黄杨不开化只结果 ( )杨树到了秋天开始落叶,松鼠一年四季都不落叶()给植物分类时,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三校园里小动物1在我们校园中,在空中飞行的动物有-------------------- --------------------------等,生活在水池中的动物有--------------- ----------------------- --------------------- 等,在地面爬行走或奔跑的动物有--------------------- ------------------------等2动物的共同特征有---------------------------- ------------------------------- ------------------------3判断青蛙是庄家的卫士,专门消灭害庄家的害虫。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作业设计方案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背景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物体,有些是有生命的,有些则没有。
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什么是有生命的物体以及如何区分它们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概念。
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这一作业,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二、作业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常见的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
(2)了解有生命物体的基本特征,如生长、繁殖、对环境的反应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收集能力。
(2)在小组合作中,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多样性和神奇,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三、作业内容1、观察记录让学生选择一个特定的环境,如校园、公园、小区花园等,观察其中的物体,并记录下他们认为是有生命的物体。
记录的内容包括物体的名称、外观特征、观察到的生命活动表现(如动物的移动、植物的生长等)。
2、分类整理学生将观察到的有生命的物体进行分类,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3、制作图表根据分类结果,让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图表,展示不同类型有生命物体的数量和特点。
4、撰写报告要求学生以“我所发现的有生命的物体”为题,撰写一篇观察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观察的地点、时间、观察到的有生命物体的详细情况,以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受。
5、小组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和体会。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
四、作业实施1、作业布置在课堂上向学生详细介绍作业的要求和目标,发放观察记录表和相关材料。
2、作业时间安排一周的时间让学生完成观察和记录,周末进行整理和撰写报告。
3、指导与答疑在作业进行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向教师提问,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答疑。
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答案

⼩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答案⼩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1.1 科学是……1、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答:我想到科学和我们的⽣活有关,和我们的学习有关,还想到很多科学家等;我想到了(农业研究)、(实验分析)、(医学研究)、(珠峰测量)、(航天探索)2、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家的活动有什么?答:看⼩鸡出壳、看⾃⼰的影⼦、观察蚂蚁、拆玩具、看电视机⾥有什么等3、科学家是如何⼯作的?答: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4、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有?答:琴纳、爱迪⽣、居⾥夫⼈、李时珍、袁隆平、⽜顿5、通过这⼀课的学习,你能说说科学是什么吗?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科学不仅仅是科学家进⾏的⾼科技领域的研究,我们经常做的象:观察⼩动物、拆装⾃⼰的玩具、观察太阳、星星等天体等这样的事情都和科学家的研究很相似,所以我们也是在进⾏科学研究。
实验制作制作名称:让⼩⼈动起。
制作材料:⼀张长30厘⽶、宽10厘⽶的⽩纸,彩笔、铅笔。
制作过程:1)准备⼀张长30厘⽶、宽10厘⽶的⽩纸,将⽩纸对折。
2)在对折的两张纸条上,分别画上⼤⼩相同、神情不⼀的⼩⼈。
(简单的⼩⼈)3)把上⾯的⼀张纸条紧紧地卷在⼀⽀铅笔上。
4)左⼿按住纸条上部,右⼿拿着铅笔,让上⾯的纸条随铅笔不断快速地伸展、卷曲。
实验结论:⼈眼具有暂时记忆2.1 做⼀名⼩科学家1、通过以上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答:通过做这些⼩制作我们发现在让它们站⽴的关键是让它们保持平衡,所以关键就是把固定物放在物体的底部,以使它们的重⼼向下。
实验制作制作名称:让鹦鹉站起来。
制作准备:彩纸、剪⼑、曲别针、夹⼦、铅笔、⾦属丝等。
制作过程:1)⽤剪⼑将彩纸剪出鹦鹉的样⼦。
2)把曲别针夹在鹦鹉的尾部,把鹦鹉放在⾃⼰的指尖上。
3)鹦鹉在指尖上站起来了。
结论: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重物在⽀撑点的下⾯第⼆单元我眼⾥的⽣命世界2.1 寻找有⽣命的物体1、墙根的青苔是不是有⽣命的物体?答:墙根的青苔是有⽣命的物体。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三上2.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课件15

√
过看、听、摸、闻,全身心地去体验。
( 7、鱼一旦离开了水,就意味着生命的 终止。(
√
)
√
)
8、动物和植物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
√
)
9、外出观察要获成人(老师或家长) 同意,或者有成人陪同。(
√
)
10、可直接触摸、抓举动物。(
×
)
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有________ 需要呼吸 、
需要营养 能长大 、会繁殖后代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会死亡 、_________________ 都会对刺激有反应 _______ 、
除了校园,还可以到其他地 (草丛)、(苗圃)等地方寻找有 生命的物体,也可到(砖缝)、 (墙根)、(花盆下)找一找。
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答:因为它们都需要呼吸,都要吃东西,都 能够长大,都能够繁殖,都会死亡,对刺激 都有反应,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能够 适应一定的环境,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
水中的鲜花、种子、蔬菜 和水果会持续一段时间可 以视为有生命的物体,白 云、机器人、瀑布就不属 于有生命的物体。
自 然 界
有生命的 物体
生物
无生命的 物体
非生物
生物的主要类群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真菌、 细菌、病毒等。
微 生 物
一、填空题 1.校园里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草、蝴蝶、槐树、蚂蚁 是有_______ 的,它们和人类应该 生命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 ):
√
√ 1、在观察生物的活动中要注意安全。( ) √ √
2、在观察动物时,要保持安静。( )
3、菜篮里的茄子、西红柿、辣椒、黄瓜等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一、填空题: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时的观察须知:(安排小组记录员)、(注意安全)、(不惊动或伤害它们)、(校外寻找要和大人打招呼)。
2.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有:(能长大)、(会繁殖后代)、(都要呼吸)、(需要营养)、(都会对刺激有反应)、(会死亡)等。
3.不认识的或叫不出名字的,我们可以把它(画下来)。
4.我们可以到(校园)、(花园)、(田野)、(草丛)、(苗圃)等地方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也可到(砖缝)、(墙根)、(花盆下)找一找。
5.自然界中的物体可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没有生命的物体)叫做(非生物)。
6.(生物)一般可分为(植物)和(动物)。
7.在校园里我看到一棵生长茂盛的大树,它是(有生命的)。
8.观察一种植物,我们可以用(文字)和(图画)来描述。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