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共68页
合集下载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 其历史性转折.

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
尊严,谁要罢免我,要通过全国人大,你们这样做,
是在侮辱我们国家。我个人也是公民,为什么不让我
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忘
记
过
去
就
意
味
着
列 宁
背 叛
。
——
(3)评价中国共产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是党在全国执政后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 会,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 个良好的开端,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 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及社会主 义建设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2 、“文化大革命”对民 主法制的践踏
(1)“文化大革命”十年大动乱(1966_1976)
(2)“文化大革命”的教 训
拓展思维:
• “文化大革命”酿成了一场历史的 悲剧,导致这场悲剧发生的直接原 因是什么?
• 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呢? • 民主法制建设应从哪些方面加强?
• “直接原因”是党内指导思想上“左” 倾错误发展,毛泽东对形势判断错误,
林彪、江青一伙支持和助长毛泽东的错 误。
构想; • ②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中华人 • 民共和国宪法》,它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
程; • ③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 • 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 ④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 • 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
• 1、在徘徊中前进 • 2、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共产
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1)时间、地点: • (2)主要内容 • 拓展思维: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历史性的
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有哪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苍凉的大地上飘来大字报, 铁塔、槐树诉说着;
低空飞翔的孤雁在呢喃着;
共和国主席紧锁眉头,痛 楚地凝视远方,思考未来。 古钟提醒人们:这是一场 历史大悲剧… …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发展完善:改革开放以来
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大挫折:文化大革命 良好开端:中共八大
1949
1956
1966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民族团结 多党合作 健全法制 发扬民主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1、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
2、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基本形成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1、表现 公民的基本人权遭到肆意践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党的集体领导制度遭破坏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2、原因
中共多年存在的“左”倾错误的发展; 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 公民法律意识淡薄;
法制的不健全,公民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毛泽东的错误决策……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3、教训
反对个人崇拜;
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加强对公民的民主法制教育 ; 国家决策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思想路线的转折
政治路线的转折
组织路线的转折 改革开放的决策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有哪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苍凉的大地上飘来大字报, 铁塔、槐树诉说着;
低空飞翔的孤雁在呢喃着;
共和国主席紧锁眉头,痛 楚地凝视远方,思考未来。 古钟提醒人们:这是一场 历史大悲剧… …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发展完善:改革开放以来
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大挫折:文化大革命 良好开端:中共八大
1949
1956
1966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民族团结 多党合作 健全法制 发扬民主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1、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
2、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基本形成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1、表现 公民的基本人权遭到肆意践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党的集体领导制度遭破坏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2、原因
中共多年存在的“左”倾错误的发展; 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 公民法律意识淡薄;
法制的不健全,公民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毛泽东的错误决策……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3、教训
反对个人崇拜;
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加强对公民的民主法制教育 ; 国家决策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思想路线的转折
政治路线的转折
组织路线的转折 改革开放的决策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1999、把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2、制定了大批法律及其与法律有关的规章, 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 1、中共八大的召开 评价: 中共八大所提出的许多主张都非常符合当 时中国国情, 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正确的 指导作用, 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 开端。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 2、十年动乱“文化大革命” 原因:
左倾错误 个人崇拜 党内斗争 国际斗争
传统文化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 2、十年动乱“文化大革命” 经过: 导火线——1965、11,上海《文汇报》发表姚 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
全面发动——《五一六通知》、《中共中央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 2、十年动乱“文化大革命” 经过: 红卫兵运动 全面夺权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 及其历史性转折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1、中共八大的召开 概况:1956、9 北京 内容: 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指出要扩大民主,健全法制,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 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发对 个人崇拜。 • 制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 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 • • • •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 2、十年动乱“文化大革命” 恶果:
(1)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的践踏 (2)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3)文化教育遭到严重挫折
二、历史的伟大转折
• 1、在徘徊中前进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三)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1、初步构想: 1980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的讲话,强调必须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 过分集中的问题;(73页图片) 2、修订宪法: 1982年11月,通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成为中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二)政治建建设: 1、初步构想: 2、修订宪法: 3、加快步伐: (1)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2)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中 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写进了《宪法》
现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建 设 与 祖 国 统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建设(1949— 1957年)初步形成;
现代中国的 政治建设
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与历史性转 折(1957—1978年)严重破坏;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改 革开放后)发展完善
二 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与历史性 转折
课程标准: 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 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 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 要意义。
现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建 设 与 祖 国 统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建设(1949— 1957年)初步形成;
现代中国的 政治建设
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与历史性转 折(1957—1978年)严重破坏;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改 革开放后)发展完善
找一找:请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课件

某男:关心群众生活,给我拿支钢笔。 售货员:为人民服务,你买哪一种? 某男: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多拿几只让我挑挑。 售货员:反对自由主义,不让挑,买哪支拿哪支。 某男: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你就多拿几种让我挑挑 吧! 售货员:在路线问题上没有调和的余地,说不能挑就是不 能挑! 某男: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为啥不让我挑?! 售货员: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不为啥不让挑就 是不让挑!!! 某男:注意工作方法,有这样卖东西的吗? 售货员:一切权力归农会,爱买不买!
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线图 政 治 建 设 的 趋 势
伟 大 转 折
时间
……展望未来,中国的发 展前景无限美好,全党、 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 加紧密的团结起来,高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帜,与时俱进、锐意进取, 继续朝着建设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 前进;继续以自己的辛勤 劳动和不懈奋斗,为人类 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四、发展完善—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发展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1、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法制
时间 1980年 会议 政治局扩大会议 五届五次人大 中共十五大 九届二次人大 治国方略 领导制度改革
法治)
意义 初步构想
二、重大挫折——“文革”(1966-1976
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只能跳忠字舞,忠字舞是文革时期用于广 场(大场地)或游行的队列行进间的歌颂性群众舞蹈。主要动作有: 双手高举表示对红太阳的信仰, 斜出弓步表示永远追随伟大导师毛泽东, 紧握双拳表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跳舞时手里还要挥动语录本(红宝书)或红绸巾作为道具。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第二阶段:文革时期——改革开放前(1966——1978 年)民主政治被严重摧残、破坏直至完全中断
第三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978年以来)民主 政治开始重新焕发生机,步入制度化、程序化的发展 轨道
形成性练习: 1、“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 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这幅对联是我 国建国后哪一历史时期的写照 C A、50年代前期 B、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 C、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 D、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课堂小结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发展状况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中国人民民主 的全新阶段: 民主政治建 历史性转折: 三大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政 设的重大挫 十一届三中 的确立 治建设的发展
折:“文革” 全会召开 时期
1949
1954
1978
时间
总的来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文革爆发前(1949——1966 年:初步建立和发展
人治
法治
二、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2、内容: 思想路线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拨乱反正
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 思想 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工作重 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 领导集体
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二、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1963年9月
一、重大挫折——文化大革命(1966-1976)
导火线: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姚 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 开始的标志:1966年5月和8月,中共中央政治 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 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五一六通知”)和 《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文革指挥机构: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陈伯达、康生、江青、张春桥
专题四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课件.ppt

全
会
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改革开放的决策
1980年,意大利女记 者法拉奇问邓小平,“今 后中国如何避免类似‘文 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发 生?”邓小平的回答是: “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 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 制度上解决问题。”那么
你认为民主法制建设应
从哪些方面加强?
①必须要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约束人们的行 为,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
②国家决策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避免因决 策失误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
③应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遵法守法、自 觉维护法律的意识。
四、发展完善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 六大报告中谈到政治建设 和政治体制改革时,再一 次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 明”这个重要概念。报告 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 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结论:中国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个措施之一就是 要加强民主法制的宣传,提高公民素质 。
材料:毛泽东认为整个社会主义历 史时期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并将企图复 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 根源。他要求全党对资产阶级斗争问题 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号召“千 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提出“以阶级 斗争为纲”的口号。
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 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 间的矛盾。
——中共八大决议
(1)八大还提出了哪些重要的主张?
(2)八大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地位如何?
中共八大继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民族团结
多党合作
健全法制
发扬民主
二、重大挫折——“文化大革命”
二、重大挫折——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根本原因: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 (2)导火线: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1.概况 (3)标志: 两次会议的召开和两个文件的通过 (4)结束: 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粉碎 (5)性质: 一场由……法制遭受严重破坏
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改定版)

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发展到登 峰造极的程度。 当时,国家民主与法制受到破 坏,政治生活极端不正常,冤 假错案层出不穷。
民主之殇,法律之痛 材料:1954年制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 在火葬单上,刘少奇的名 犯。任何公民,未经人民 字被改为“刘卫黄”,共 法院决定或者人民检察 和国主席成了“无业”游 院批准,不受逮捕。”
1982年宪法大大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为中国走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了基石。
连一连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1982年《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 • 1999年“中华人民共 和国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发挥国 家。”被载入宪法
• 1997年提出“依法治 国,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 1978年,进入新时期。
严重挫折:“文化大革命”(1966.5~1976.10) 导火线 全面发动 指挥机构 1965.11 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评 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五一六通知”(1966.5)和《中共中央关 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1966.8) 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小知识
红卫兵运动在全国兴起
“红卫兵”是“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林彪、江青反革 命集团利用的全国性的以大、中学青年学生为主的群 众性组织,于1966年5月下旬最早在北京出现,并首先 在首都的青少年中发起了红卫兵运动。毛泽东认为青 年学生是推动“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展的突击力量, 支持他们起来“造反”。从此红卫兵运动迅速向全国 发展。
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 及其历史性转折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开端
三大改造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