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例小儿泌尿系感染临床分析
小儿泌尿系感染80例临床分析

小儿泌尿系感染80例临床分析作者:张弢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诊治的小儿泌尿系感染患者80例,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尿培养前均给予抗菌药物,对照组患者尿培养前不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结果。
结果经比较得知,显示阳性为3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阳性7例(17.5%),对照组患者阳性28例(70%),其中大肠埃希菌21例(占60%)、革兰阴性菌6例(占17.1%)、葡萄球菌5例(占14.3%)、铜绿假单胞菌3例(占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儿泌尿系感染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在对其进行诊治时,应结合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从而保证合理应用抗生素,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小儿;泌尿系感染;抗菌治疗;临床分析泌尿系感染是临床常见的外科病症,其致病原因是由于大肠杆菌在尿液中繁殖从而对尿路粘膜产生损伤而致病[1]。
发病多以小儿较常见,临床表现主要为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症状。
婴幼儿及小儿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可有发热、喂食困难、病理性黄疸、体重不增等表现,给早期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
因此,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对患者的尿液进行常规检查,可为早期诊断及治疗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2]。
为进一步掌握小儿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我院对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来我院进行诊治的小儿泌尿系感染患者80例,男37例,女43例,年龄0.4-13岁。
诊断标准:中段尿培养菌落汁数>l0万/ml;尿沉渣检查:WBC>5个/HPF或伴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
其中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者32例、发热13例、腹痛9例、无症状者6例。
排除标准:对头孢或阿莫西林类抗菌药物有过敏反应者;尿路梗阻以及膀胱一输尿管反流等情况,或者继续感染遗留在肾内的陈旧性瘢痕者。
新生儿泌尿系感染66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泌尿系感染66例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总结新生儿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
方法回顾分析66例新生儿泌尿系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皮肤黄染和咳嗽、气促、喉中痰响等呼吸系统症状及腹胀、吐奶、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最常见的基础疾病为肺炎、高胆红素血症、败血症。
泌尿系彩超阳性率为26.7%。
尿培养阳性率为56.9%,居于前三位的病原菌为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氯洁霉素、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
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敏感,对普通青霉素及大部分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高。
结论新生儿泌尿系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多以全身症状为主,因此应加强尿常规筛查,必要时行尿培养及肾脏彩超检查。
屎肠球菌及大肠埃希菌为其最常见的病原菌,临床医生应参照尿培养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
[关键词] 新生儿泌尿系感染;临床表现;病原菌;药敏[中图分类号] r69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8-0153-03新生儿泌尿系感染是指因某种细菌感染引起的菌尿或尿中白细胞或脓细胞增多,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和尿道炎。
因血行感染为其最常见的感染途径,因此新生儿泌尿系感染同时存在全身及局部感染,症状极不一致,以全身症状为主,且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
不同年代和不同地理位置致新生儿泌尿系感染的病原体也存在差别[1]。
本文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6例新生儿泌尿系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普婴室及nicu共收治泌尿系感染患儿66例,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新生儿学》[2]。
其中男27例,女39例。
足月儿64例,早产儿2例。
自然分娩47例,剖宫产19例。
早期新生儿11例,晚期新生儿55例。
普婴室19例,nicu 47例。
40例小儿泌尿系感染临床分析

头 孢 克 肟 口服巩 固治 疗 ,全 部 治 愈 ,疗 程 2—3周 。
后 服 一种 抗 生 素 一 次 单 剂 量 ,剂 量 为 常 规 用 药 日总 量 的 三 分
3 讨 论
之一 左 右 ,用 至 菌尿 消 失 ,疗 程 至少 半 年 。
泌 尿道 感 染 俗 称 尿 路 感 染 ,是 指 细 菌 直 接 侵 犯 尿 路 黏 膜
应 用 头 孢 曲 松 的 患儿 中有 6例 改用 氨 曲 南 。 静脉 滴 注 疗 程 为 染 ,根 据 尿 培 养 药 敏 选 择 抗 生 素 ,疗 程 6— 8周 。持 续 不 转 阴
7- 10 d;症 状 消 失 ,尿 常 规 正 常 后 根 据 情 况 改 为 阿 莫 西 林 或 或 多 次复 发 病 例 ,可采 用 长 疗 程 抑 菌 疗 法 一 一每 晚 睡 前 排 尿
成 ,预 后 严 重 。
痛及 下腹 部 不 适 感 ,部 分 病 人 可 出现 一 过 性 血 尿 。
1 资 料 与 方 法
(2)慢 性 泌 尿 系 感 染 指 病 程 超 过 6个 月 以上 ,病 情 迁 延
1.1 一 般 资料 :选 取 我 院 2008年 2月 一2010年 2月 收 者 。症 状 轻 重 不 等 ,可 从 无 明 显 症 状 直 至 肾 功 能 衰 竭 。思 儿
3.1 临床 表 现
调 查分 析 [J]. 中 国卫 生检 验 杂 志 ,2008,(O2).
(1)急 性 泌 尿 系 感染 :病 程 在 6个 月 以 内 。其 临 床 症 状 因
[3] 王 京 晶 ,陈 大坤 ,曹 力 ,陈 朝 英 .小 儿 泌 尿 系 感 染 277例
年 龄 而 异 ,年 长 儿 与 成 人 相 似 ,年 龄 越 小 全 身 症 状 越 明 显 ,而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86例临床研究

1 诊 断标 准 :所有 患 儿均 符 合第 7 《 福 棠实 用儿 科 学 》肺 . 2 版 诸
炎 诊断标 准 ,均 有发 热 、咳 嗽症状 ,部分 患儿 可 闻及 干湿 哕音 , 胸部 x 线表 现 为单侧 或双 侧 炎性 反应 ,E IA 检 测血 MPIM抗 LS 法 . g
键 词】 中西 医结 合 ;l J ;支原 体 感染 ;临 床研 究 bL
小儿 支 原体 ( MP) 染 常常 引 发d J 肺 炎及 其 他 呼吸 道感 感 ,L 体呈 阳性 。 1 . 方 法 :D :将 阿奇 霉 素 1 /g 于 10ml %葡 萄糖 3 组 0mgk 溶 0 5 溶 液 中 ,缓 慢 静 脉 滴注 ,1 /,连 续 静脉 滴 注 5d 次 d ,停 用 4d 后 重 复 静 脉 滴 注 3d 。G组 :在 D 的基 础 上 将 阿 奇 霉 素 剂量 减 为 组 8mgk 联 合 止嗽 散 加 减方 给 予治疗 。止 嗽散 加 减 方 为 :桔梗 、 /g 荆 芥 、紫 苑 、白前 、百 部各 1 ,甘草 、款冬 花 、双 花 、连翘 、 2g 黄芪 各 6g ,阿 胶 3g ,高 热者 加 生 石 膏 、知 母 ,干 咳者 加 桑 白
[]于宗 君 , 秀珍 , 卫 萍_、 支原 体 感染 1例误 诊 原 因分 析 【 . 2 徐 郭 /儿 J 6 J ]
山东 医药 , 0, (7: . 2 2 21) 2 0 4 7
道症 状 ,还可 伴发 多 系统 、多 器官 损 害 ,常累及 消 化 、皮肤 、心
血管 、肾 、神 经 、血液 等 系统 ,其 中 以消化 、泌 尿及 血 液系 统多 见 J 。而且 MP 与小 儿 免疫 力 有关 ,本研 究 中的止 嗽散 加 减 方 中
泌尿系感染85例的病原菌临床分析

试验价值探讨[J].中华检验 医学杂志 ,2003;26(4):23 收 稿 日期 :2010—03—01
泌 尿 系感 染 85例 的病原 菌 临床 分 析
汤丽艳 辛永芬。
(1.牡 丹 江 同济 医 院 黑龙 江 牡 丹 江 157041; 2.牡 丹 江 市 精神 病 防 治 院 黑 龙 江 牡 丹 江 157000)
【摘 要 】 目的 :总结分析泌尿 系感 染的病原 菌种类及耐 药性 。方 法:对 85例泌尿 系感染的病例进行 回顾 性总 结分析 ,所 有 患者均进行 了尿液 细菌培养及 茵株分 离鉴 定,并进行药敏 试验。结果 :患者 的尿 液标 本 中共检 出病 原茵 295株 ,尿 液中的病 原 茵以革 兰阴性杆 茵为主 ,其次为革兰阳性球 茵和真菌进行 了菌株分类及对抗 茵药敏感 率分析。结论 :泌尿 系感染茵群及 耐药 性 变异 大 ,临床 治 疗 需要 。 【关键词 】 泌尿 系感染 ;耐 药性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0年 第 31卷 第 2期
JOURNAL OF MUDANJIANG MEDICA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IVERSITY Vo1.31 NO.2 2010
,.
。Ol ’
滨州 医学院学报 ,2001,24(6):561. 2 仇宁.抗核抗体和特异性 自身抗体检测 的临床应用 [J].国外 医学
尿液标本 中共 检 出病 原 菌 295株 ,革 兰 阴性 杆 菌 227 株 ,革兰 阳性球菌 57株 ,其 中凝 固酶 阴性 的葡 萄球 菌(CWS) 39株 ,真菌有 11株。可见 约 80% 的病 原菌 是革 兰 阴性 菌 , 主要 是大肠杆 菌 ;革 兰 氏阳性 菌 中凝 固酶 阴性 葡 萄球 菌 为 主 ,其 中表 皮 葡 萄 球 菌 居 首 位 。 本 研 究 统 计 了 占绝 大 多 数 的 的大肠埃希菌和凝 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 的耐药性情况 ,大肠埃 希 菌中共检 出 51株产超广谱 B一内酰胺酶(ESBLs)菌 ,耐甲 氨西林凝 固酶 阴性 的葡 萄球 菌 25株 ,甲氨西林 敏感 的凝 固 酶阴性 的葡萄球菌 49株 。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 的敏感率 为 100% ,其次为氨曲南 、头孢 他啶 、头孢 噻肟等 。凝 固酶 阴 性葡萄球 菌 、肠 球 菌属 对 万 古 霉 素 和 替 考 拉 宁敏 感 率 为 100% ,其 次为头孢 噻咛喹、克宁霉素 。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临床治疗论文

探讨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治疗【中图分类号】r69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86-01【摘要】目的总结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尿培养情况。
方法对86例泌尿系统感染患儿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急性初次感染经以下药物治疗,症状多于2~3天内好转、菌尿消失。
如治疗2~3天症状仍不见好转或菌尿持续存在,多表明细菌对该药可能耐药,应及早调整,必要时可两种药物联合应用。
结论重视发热小儿泌尿系统检查,尤其对于夏季发热的小儿,应及早留取尿液标本。
【关键词】泌尿系统疾病;泌尿道感染;尿/分析;小儿泌尿系统感染是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繁殖,并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而引起损伤,其绝大多数是由细菌感染引起。
泌尿系统感染是儿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
小儿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原因,除了生理解剖特点,小儿局部防卫能力差,易致上行性感染外,还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感染局限能力差,菌血症时易致下行感染有关。
因使用尿布,尿道口已被污染,感染机会增加。
此外先天畸形,膀胱输尿管反流等也是有别于成人的重要原因[1]。
但是由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非特异性,诊断具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小儿,在临床上往往容易误诊或漏诊。
笔者对本院儿科住院的泌尿系统感染小儿,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力图发现特点,以期减少误诊。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1~2012年间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泌尿系统感染86例患儿,其中男46例,女40例;年龄1~12个月。
86例患儿中有52例在入院前已经用过抗生素。
1.2 诊断标准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1]中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1)符合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标准;(2)年龄<1岁。
2. 临床治疗药物选择一般根据:2.1感染部位:对肾盂肾炎应选择血浓度高的药物,而下尿路感染则应选择尿浓度高的药物如呋喃类或磺胺;2.2尿培养及药物敏感结果;2.3肾损害少的药物。
小儿单纯性泌尿系感染132例临床分析

尿道 、 膀胱 , 肾盂及 肾实质 , 床表 现轻重 不一 , 临 以细菌 尿和
白细 胞 尿 为 特 征 J 本 文 对 笔 者 所 在 保 健 站 近 几 年 收 治 。
的单纯性泌尿系感染 12例进行 了分 析 , 3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与 方法 11 一般资料 . 12例 中男 4 3 2例 , 9 女 0例 。病 例 中 有 尿 路
琪 ) 新疆阿勒泰地 区妇幼保健站 ( ; 赵爱君)
通 讯 作 者 : 瑛琪 刘
他啶 、 头孢 曲松 钠 , 孢 噻 肟 钠或 用 青 霉 素 类药 物抗 感 染 头
治疗 。
医 学创 新
21 0 0年 7月
第 7卷 第 2 期 1
Me i l noa o f hn uy2 1 , o- ! dc nvt no ia Jl 0 0 V l7 : aI i C .
表 3 。
尿培养发现菌株 6 , 中大肠埃希 菌 5 2例 其 0例是泌尿 系 感染最常见 的致病菌 , 其他 1 2例有粪 肠球菌 尿肠球 菌 、 铜绿
假 单 孢 菌 等 , 表 2 见 。
表 2 2例尿培养病 原体种类 6
表3 3 2例 大 肠 埃 希 菌 的 药 敏 试验 结果
5 瑛琪 t 0 赵 爱君
对
【 摘要 】 目的 探讨J J 单纯性 泌尿 系感染 的临 床特点 及致病菌 的分布 , bL 为临 床诊 治提供 依据 。方 法
12例泌尿系感染患儿 的f 3 临床特点 、 实验室检查 、 治疗及转归进行 回顾性分析 。结果 尿培养 结果 中大肠 埃希菌有
5 O例 , 丁胺 卡那 霉 素 和 头 孢 西 丁 的 敏感 率 均 在 9 % 以 上 。 结论 对 0 丁可 作 为 s J 泌 尿 系感 染 的首 选 用 药 。 JL , 大 肠 埃 希 菌 为 泌 尿 系感 染 的常 见 致 病 菌 , 孢 西 头
对比研究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

0.49
81.40%,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且甲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 生率(9.30%)与乙组(11.63%)同样无统计学意义(P>0.05)。 然 而 乙 组 患 者 的 药 物 成 本 - 疗 效 比 为 40 元 与 0.49,甲 组 患 者 的 药 物 成 本 - 疗 效 比 为 290 元 与 3.37,相 比 较 存 在 差 异 ,P<0.05。结果显示,不同药物治疗效果相同的情况下,选 用成本较低的方案更优。
本文引用格式:李永兵 . 对比研究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17(35):132-133.
0 引言
在临床上,泌尿系统感染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感染性疾 病,其 发 病 原 因 与 患 者 自 身 免 疫 力、导 尿 管 的 留 置 以 及 抗 菌 药物的滥用均具有关联性 [1]。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属于现 阶段临床常见的抗感染药物,对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均具有 良好效果 [2]。为进一步探究以上两种药物治疗的差异性,本 研究特选取 2014 年 10 月 -2015 年 10 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 疗的 86 例患者泌尿系统感染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两种药物 的临床疗效。研究内容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将 2014 年 10 月 -2015 年 10 月 期 间 在 本 院 治 疗 的 86
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 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均占 43 例。
甲组当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各占 23 例、20 例;年龄 范围在 36 岁 ~46 岁之间,平均年龄(40.61±2.56)岁。
133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药物成本 - 疗效比 乙组患者的药物成本 - 疗效比与甲组之间存在显著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6例小儿泌尿系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泌尿系感染的致病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对2006年5月~2008年5月门诊及住院部的泌尿系感染86例患儿行中段尿培养。
结果:尿培养阳性46例,其中大肠埃希菌35例。
结论:大肠埃希菌为小儿泌尿系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应根据细菌培养来选择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标签:泌尿系感染;尿培养;药敏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8(a)-162-02
泌尿系感染是儿科常见感染性疾病。
由于小儿泌尿系感染症状复杂多样,且病原学检查困难,存在一定的滥用抗生素现象。
本文对在我院2006年5月~2008年5月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泌尿系感染86例患儿进行中段尿培养及药敏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6例患者中,男34例,女52例,其中20×109/L 6例,>10×109/L 32例,正常39例,5个/HP或有尿路感染症状;清洁中段尿培养菌学计数>105/ml。
由于小儿尿标本收集困难,清洁中段尿不易取得,插尿管和耻骨上膀胱穿刺法污染少,但家长难以接受,尿袋收集法简单,无创,但污染率高达60%。
加上抗生素的滥用,使尿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降低。
本研究显示,我科泌尿系感染患儿阳性率为53.49%。
根据尿培养的结果,大肠埃希菌为泌尿系感染的最常见致病菌。
其致病机制为:尿路上皮细胞表面的甘露糖受体对大肠埃希菌的吸附最强,大肠埃希菌纤毛可与尿路移行上皮和鳞状上皮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细菌易在局部停留繁殖,引起感染[3-4]。
药敏提示,大肠埃希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氧哌嗪青霉素较敏感,对头孢菌素耐药,可能与近年来头孢菌素的滥用有关。
本研究显示复方新诺明对大肠埃希菌较敏感,达77.14%,与国内报道的43.94%不一致,可能与我院小儿近年来较少使用所致。
本研究中有3例患儿父母一方传染所致,亲子之间接触感染引起泌尿系感染应引起重视。
对反复泌尿系感染或迁延不愈的患儿应按常规作B超、逆行膀胱尿道造影,以排除膀胱输尿管反流、海绵肾、肾结石等。
因为感染的尿液反流入肾组织引起肾实质性损害,肾脏发育延迟,最终可导致成人期终末肾[5-6]。
[参考文献]
[1]易著文,张星星.儿童泌尿系感染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
志,2004,19:76-78.
[2]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Committee on Quality Improvement Subcommittee on Urinary Tract Infection.Practice:The diagnosis,treatment and evaluation of initial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febrile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J].Pediatrics, 1999,103(4pt1):843-852.
[3]王京晶,陈达坤,曹力艾.小儿泌尿系感染277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3:771-773.
[4]陈林荣.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检测及其耐药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6,3(18):104.
[5]史金芬,白春英,李红.40例2型糖尿病人合并泌尿系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142.
[6]Kamil ES.Recent adva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and management of primary vesicoureteral reflux nephropathy[J].Curr Opin Hephrol Hypertens,2000,9: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