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清初大文豪钱谦益曾赞美“徐 霞客是千古奇人,《游记》是千古 奇书,堪称古今游记之最,是这个 世界上的真文字、奇文字”。
让我们向这位四百 年前的科学英雄致敬!
扩展思考题:
试比较下面几个人的远游与徐霞客的不同之处。
司马迁为修《史记》,搜集遗闻轶事,足 迹遍中国。
张骞为扬汉家声威,“出陇西、经匈奴” ,为政治目的而冒险。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正宁路小学 徐静
早上下雨。我走了十五里,路有分歧,马的 头朝西向着台山(意思是他向西往台山去),雨 过天晴,天色渐渐明亮起来。又走了十里,抵达 松门岭,山险峻,路很滑,我舍弃骑马改为步行。 自从奉化以来,虽然翻越了好多座山岭,但都是 沿着山麓走的;到这里迂回地上升,都是在山脊 上走。雨后天刚放晴,泉水的声音,山上美丽的 景色,回环往复改变,翠绿的树丛中山杜鹃映照 着头发,令我忘记攀登的辛苦。又走了十五里, 在筋竹庵吃饭。山顶的地方我看到随处种着麦子。
唐玄奘“经百余国,悉解其语”,历艰险 ,求真经,为宗教而远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明朝末年的大旅行家徐霞客一生不避艰险,用双脚走遍大半个中国,进行科学考察,最终写下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的伟大事迹。
赞颂了徐霞客历尽千辛万苦,始终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精神。
【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
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2.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3.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抓住徐霞客所历经的种种磨难,层层深入体会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伟大精神。
通过与“同时代的人”、“前人”以及“后人”的比较,感受到的确是千古奇人。
2、运用方法读懂难读的句子,运用方法理解“锲而不舍”“卓尔不群”“燃松拾穗,走笔为记”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抓住徐霞客所历经的种种磨难,层层深入体会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伟大精神。
2、理解“燃松拾穗,走笔为记”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赏图激情,导入课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十单元《我们去旅行》。
大家喜欢旅行吗?说说看你都到过哪些地方?老师也想带你去你几个地方:看这是(奇秀庐山、险峻的黄山……),想去吗?如果让你跨越万水千山,走着去,你能接受吗?有一个人,他就做到了。
他就是——徐霞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板书,齐读,并出示徐霞客简介。
)2、简介徐霞客及《徐霞客游记》二、出示目标,引领方向没有目标的努力,就好比在黑暗中远征。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目标: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
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2.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PPT课件

2021
26
徐霞客为什么要阅读大地?
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
功名,抱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
名天下知”的观念,埋头于经书之中。
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
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他发现
此类书籍很少,记述简略且多有相互矛
盾之处,于是他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
第二段(2)写徐霞客卓尔不群,立志考察 祖国的山川地貌,并在此后的30年间历经 艰辛获得了第一手考察资料。
2021
23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分 段并简单地归纳一下每段的意思。
第三段(3~5)通过具体事例写了徐霞客在 考察途中所表现出的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 科学研究精神。
第四段(6)总结了徐霞客一生的游历价值。
2021
21
反义词
• 简略---详细 危险---安全 • 错误---正确 坚持---放弃 • 一举成名---功败垂成 • 锲而不舍---半途而废
2021
22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分 段并简单地归纳一下每段的意思。
第一段(1)总写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 奇人,写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
他的考察记录,经过现代地理学家的实际 勘探,证明他的观察和描述非常准确,是一份 很有价值的科学文献。他的游记详实生动,写 山写水,都能融入深刻的感情,是我国山水文 学的不朽杰作。
2021
35
奇
人
奇
1、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险。 2、不畏艰险,毅力超凡。 3、求真求实,锲而不舍。 4、成就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2021
17
不朽:经久不衰
先驱:指在思想上和行为上 走在前端的人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材版本:九年制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年级:五年级一人一课:阅读大地的徐霞客(青岛榉园学校)执教者付文涛教材分析:《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
文章主要记叙了明末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写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
歌颂了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提高学生默读能力,并在默读中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读书感受,逐步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能够运用联系上下文、能够运用透过词、句,体会人物精神等方法理解重点段落,词、句。
体会徐霞客阅读历程的艰辛,感悟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运用联系上下文、运用透过词、句,体会人物精神等方法理解重点段落,词、句。
体会徐霞客阅读历程的艰辛,感悟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教学有关。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徐霞客资料。
教学过程:一、直揭课题,巧设质疑点。
1、揭题,简介徐霞客。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阅读大地的徐霞客》(齐读课题),课题中提到了一个人,他是——“徐霞客”,你对他有哪些了解?(生简介徐霞客)2、析题,巧设质疑点。
师:课题中说他是一位——“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你平日喜欢读什么? (读书)而徐霞客读的是——“大地”,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板书:阅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
师:快速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想想通过这一遍阅读,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学生自由读课文)2、正音。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都很认真,在平日读书时要学会积累词语,老师这里有一些,谁来读读?(正音:岷江、茶陵、锲而不舍、卓尔不群、燃松拾穗、走笔为记)3、谈感受。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读后感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读后感你想啊,在那个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他居然就有那么大的勇气,背个包(可能就是个简单的行囊吧)就踏上了阅读大地之旅。
这可不像咱们现在,说走就走的旅行,还有各种交通工具、导航啥的。
他就是靠着自己的两条腿和一颗无比坚定的心。
徐霞客这一路可没少遭罪。
翻山越岭的时候,估计他得和各种险峻的山路、陡峭的悬崖作斗争。
遇到下雨天,那泥泞的道路肯定让他走得一滑一跤的,就像个泥人似的。
但他可没有打退堂鼓,反而越走越远,越走越带劲。
这就像我们打游戏,每过一个难关,不是被吓退,而是更想挑战下一个关卡。
他还特别执着于探寻那些不为人知的地方。
就好比我们现在知道有个神秘的小角落,别人都不敢去,徐霞客却眼睛一亮,二话不说就奔过去了。
他去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地方,把看到的山水、地貌、风土人情都详细地记录下来。
这就好比他是大自然的“记者”,只不过他的“稿件”不是给哪家报社,而是留给了整个历史和未来的我们。
我特别佩服他对自己梦想的坚持。
他这一辈子就干了这么一件事——阅读大地。
不像我们现在的人,有时候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今天想干这个,明天想干那个,结果啥都没干成。
徐霞客就专注于旅行和记录,这种专注力简直就是我们这些现代人学习的楷模。
而且他的这种旅行可不是单纯的游山玩水。
他是真的在研究大地,就像一个超级认真的学者。
他的那些记录,现在看来就是宝藏啊。
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地理和人文的大门,让我们能透过他的眼睛看到当时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从徐霞客身上,我还看到了一种对未知的渴望。
他对那些没去过的地方充满了好奇,这种好奇就像一把火,推动着他不断前进。
这让我想到我们自己,有时候是不是太安于现状了,缺乏对周围世界和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呢?总的来说,徐霞客就是一个超级厉害的人物。
他的故事让我明白,只要有梦想,有勇气,不管条件多么艰苦,都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精彩道路。
我想,如果我能有他十分之一的毅力和勇气,那我在自己的生活里也能像他在旅行中一样,成为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前行的勇士呢!。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一、赏图激情,导入课题:同学们喜爱旅行吗?说说看你都到过哪些地方?教师也想带你去你几个地方:看这是〔奇秀庐山、险峻的黄山〕,想去吗?假如,要让你跨越万水千山,走着去,你能承受吗?有一个人,他就做到了。
他就是徐霞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板书,齐读〕二、整体感知: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2、小结:就让我们以阅读大地为线索,去探究徐霞客是一个怎样的人?3、下面让我们自由读读课文,想想徐霞客阅读大地是怎么回事?结果怎样?读得过程中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哪个词不好读,要提示大家留意。
5、出示词语带上拼音,齐读。
攀险峰、涉危涧、荒野露宿、栖身洞窟、卓尔不群、锲而不舍。
6、反应:课文中告知我们一徐霞客阅读大地是怎么回事?结果怎样?〔走遍天下,亲自考察,写成奇书。
〕7、我们抓住课题质疑,很快把握主要内容。
你发觉了吗?课文哪个自然段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自然段〕[评价:抓住文章的总起段能够很快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8、出示并齐读第一自然段,想想特殊想知道什么?〔走过那些名山大川〕9、出示旅游路途图和所经名山大川10、这么多山山水水,用一个词概括是什么?〔千山万水〕11、400多年前的徐霞客时代,实在什么条件下跨越这千山万水呢?引读12、反应:出示并引读第三自然段,〔长途旅行特别艰辛、特别危急。
〕三、精读课文:长途旅行到底有多艰辛、多危急呢?他的一生30多年是怎样度过的呢?〔一〕其次自然从课文中找一找。
指读[此后,一段]1、细致读读这段话,从哪些字眼能感受到艰辛与危急?2、日间:攀险峰、涉危涧。
〔1〕你怎么理解攀险峰涉危涧?〔2〕透过这两个词,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徐霞客怎样攀登险峰,怎样走过危急的山涧?【是啊,随时都有生命危急】〔3〕小结学法:结合词语意思,想象画面感受到了徐霞客白天靠察所经验的艰辛与危急。
2、就用刚刚的方法,谈谈晚上从哪些词感受到艰辛与危急?〔荒野露宿、栖身洞窟、燃松拾穗、走笔为记〕〔1〕什么是露宿?〔露天住宿〕【上无片瓦可以避风雨,下无床榻可以安枕眠】〔2〕什么是栖身〔短暂居住〕【像鸟雀一样短暂在山洞里住上一宿】〔3〕让我们想象一下:荒野之中,洞窟之内,时时会有【徐霞客不怕虎狼、不惧虫蛇】3、白天已经验尽艰险,晚上境况更危急,尽管如此,他还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课文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课文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他用双脚,一步一步地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经历过许多奇人异事,并且把他游历的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
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抱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观念,埋头于经书之中。
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
他发现此类书籍很少,记述简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处,于是他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此后三十多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
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
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徐霞客的时代,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他所去的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加上明朝末年治安不好,盗匪横行,长途旅行是非常艰苦又非常危险的事。
有一次,他和三个同伴到西南地区,沿路考察石灰岩地形和长江源流。
走了二十天,一个同伴难耐旅途劳顿,不辞而别。
到了衡阳附近又遭遇土匪抢劫,财物尽失,还险些被杀害。
好不容易到了南宁,另一个同伴不幸病死,徐霞客忍痛继续西行。
到了大理,最后一个同伴也因为吃不了苦,偷偷地走了,还带走了他仅存的行囊。
但是,他还是坚持目标,继续他的研究工作,最后找到了答案,推翻历史上的错误,证明长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
徐霞客具有锲而不舍的科学研究精神。
他遇到高山一定要登上峰顶,遇见山洞一定要进去探个究竟。
有一次,他到广西融县的真仙岩山洞,洞口盘着一条蟒蛇,他还是设法进去,到洞里去考察。
又有一次,他到湖南茶陵的麻叶洞,听说洞里有一条会吃人的神龙,没有人愿意当向导,他竟然一个人拿着火把进去。
当他安全出来的时候,村人都惊讶得不得了,因为连当地人都还没有人敢进去呢!。
五年级语文下册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原文

10 我们去旅行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他用双脚,一步一步地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经历过许多奇人异事,他把游历的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
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抱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观念,埋头于经书之中。
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
他发现此类书籍很少,记述简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处,于是他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此后三十多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
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
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徐霞客的时代,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他所去的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加上明朝末年治安不好,盗匪横行,长途旅行是非常艰苦又非常危险的事。
有一次,他和三个同伴到西南地区,沿路考察石灰岩地形和长江源流。
走了二十天,一个同伴难耐旅途劳顿,不辞而别。
到了衡阳附近又遭遇土匪抢劫,财物尽失,还险些被杀害。
好不容易到了南宁,另一个同伴不幸病死,徐霞客忍痛继续西行。
到了大理,最后一个同伴也因为吃不了苦,偷偷地走了,还带走了他仅存的行囊。
但是,他还是坚持目标,继续他的研究工作,最后找到了答案,推翻历史上的错误,证明长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
徐霞客具有锲而不舍的科学研究精神。
他遇到高山一定要登上峰顶,遇见山洞一定要进去探个究竟。
有一次,他到广西融县的真仙岩山洞,洞口盘着一条蟒蛇,他还是设法进到洞里去考察。
又有一次,他到湖南茶陵的麻叶洞,听说洞里有一条会吃人的神龙,没有人愿意当向导,他竟然一个人拿着火把进去。
当他安全出来的时候,村人都惊讶得不得了,因为连当地人都还没有人敢进去呢!徐霞客一生不避艰险,走遍三江五岳,横跨了中国十六个省份。
他的考察记录,经过现代地理学家的实际勘探,证明他的观察和描述非常准确,是一份很有价值的科学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环节
预设学生活动
导学设计
教学重构
导入、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情况
一、导入环节
1.看板书,齐读课题。
2.读题质疑
(徐霞客是谁?他为什么要阅读大地?他是怎样阅读大地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提醒本课容易读错和写错的生字(提醒大家注意“卓、栖”的读音和“锲”的读音和写法。)
三、奇人徐霞客写出了一本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这本书“奇”在哪里?
1.默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2.指名回答,看老师相机出示《徐霞客游记》封面,听老师讲述。
一、奇人徐霞客为什么要阅读大地?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2.学生回答问题,相机出示:
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抱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观念,埋头于经书之中。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他发现此类书籍很少,记述简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处,于是他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5.指名讲故事,再次感受徐霞客不避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6.创设情境,指导有感情朗读。
7.学到这里,你心目中的徐霞客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表达。
三、奇人徐霞客写出了一本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这本书“奇”在哪里?
1.默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2.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徐霞客游记》封面。
师述:与徐霞客同时代的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钱谦益称游记为“古今游记之最,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说”他的游记读来并不像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一部20世纪的野外勘察记录。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课外可以找来读一读。
4.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他的一生为中国的旅游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雄心壮志、”、“先驱”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3.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2.引导学生质疑,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
①徐霞客为什么要阅读大地?
②徐霞客是怎样阅读大地的?
③徐霞客是个怎样的人?
④奇人徐霞客写出了一本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这书“奇”在哪里?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一、奇人徐霞客为什么要阅读大地?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2.回答问题,看老师出示的一段话:
3.抓住重点词“醉心” “发现”来理解,通过对比,感悟徐霞客的“卓尔不群”。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导学案
主备教师
郭新莉
复备教师
审核
教学内容: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教材分析:
这是篇写人的记叙文。文章主要记叙了明末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形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歌颂了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二、徐霞客是怎样阅读大地的?
1.默读课文2—5自然段,按要求圈画重点词句,在感受最深的地方简单批注。
2.小组同学交流圈画的词句和感受。
3.全班交流。
4.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讲给同学们听。
5.指名讲故事感受徐霞客不避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6.有感情朗读。
7.自由表达自己心目中的徐霞客是个怎样的人。
3.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主要写了徐霞客阅读大地的事。)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1.板书:阅读
大家一定非常熟悉这个词语。大家平日都阅读什么?(阅读书籍、报刊等)有一个名叫徐霞客(板书)的人,阅读的却是大地(板书)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归纳总结
作为探险旅行家、地理学家的徐霞客,用双脚、心血、甚至生命阅读着大地这部辽阔的无字之书,写出了《徐霞客游记》这部千古奇书,他用一生的经历诠释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千古名言,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旷世奇人——徐霞客。
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醉心”“发现”来理解,通过对比,感悟徐霞客的“卓尔不群”。
二、徐霞客是怎样阅读大地的?
1.默读课文2—5自然段,圈画重点词句,在感受最深的地方简单批注。(生默读,师巡视。)
2.把圈画的词句和感受跟小组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
4.师点拨:徐霞客在阅读大地的长途跋涉中经历了哪些艰险而感人的故事?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讲给同学们听。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学情调查:
徐霞客所处年代距今天久远,课前应要求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简要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徐霞客生平,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课可以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开始,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在寻求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悟徐霞客的品质。
2.谁来就本课容易读错和写错的生字给同学们提个醒?(提醒大家注意“卓、栖”的读音和“锲”的读音和写法。)
3.看来同学们预习得很认真,通过初读,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主要写了徐霞客阅读大地的事。)
引导质疑
1.小组讨论筛选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
2.发言人汇报。
3.再读老师梳理出的问题。
1.拿出问题生成单,小组讨论筛选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
达标拓展
1.自由答:课题中的“阅读”是什
么意思?
2.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词语来理解“阅读”的意思。(考察,走遍,游历,研究,横跨,实际勘探等)
让我们再次回到课题,课题中的“阅读”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答)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词语来理解“阅读”的意思吗?看谁找的又对又多。(考察,走遍,游历,研究,横跨,实际勘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