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教学标准讲解

合集下载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基本标准(上报稿)Basic Standards for the Education of Specialty of RehabilitationTherap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教育部高职高专相关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1. 专业介绍1.1. 专业名称康复治疗技术1.2. 专业代码6304051.3. 职业岗位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主要对应于基层康复机构的物理治疗技术岗位、作业治疗技术岗位和言语治疗技术等岗位。

基于我国康复医学事业起步较晚,社会需求巨大,以及人力和经费所限,目前在大多数基层康复机构尚未对职业岗位作严格的技术分工,因此,要求培养的康复治疗师既能胜任物理治疗工作,又具有兼做作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的潜能。

1.4.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以下机构就业:1.4.1. 各级基层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中心)、工伤康复中心、社区医疗机构康复部(社区康复站)和疗养院等。

1.4.2.民政康复中心、残联康复中心、假肢矫形康复中心、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养老服务机构和残疾人用品服务站等。

2..其他: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服务与教育)、体育运动队、民办儿童脑瘫康复中心和自闭症康复中心等。

1.5.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掌握本专业所必备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基础上,较系统掌握现代康复和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具有独立的实践操作能力,一定的发展潜力及创新精神的“一专多能”高素质基层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才。

1.6. 培养规格1.4.2. 知识要求(1)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如人体形态学、人体机能学、病理学、人体运动学、人体发育学等)。

(2)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特别是神经、骨科等方面的临床医学知识。

(3)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中医基础知识,较系统地掌握中医康复治疗技术(如中医推拿、太极拳等)的基本理论知识。

中职旅游服务和管理专业教学标准

中职旅游服务和管理专业教学标准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旅游服务与管理(1302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三、基本学制3年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旅行社、旅游景区、展览场馆、文博院馆、旅游信息咨询中心等行业企业,培养从事旅行社服务及其他旅游企业服务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说明: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专业(技能)方向取得1或2个证书。

六、人才规格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备主动、热情、甘于奉献的服务意识,诚实守信、爱岗敬业。

3.具有良好的旅游行业行为规范、礼仪素养和美学素养。

4.具有安全生产的意识,节约资源,倡导绿色消费。

5.具有适应行业变化、自我提升的潜质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掌握必需的旅游业知识,达到岗位服务要求。

2.掌握旅行社运营知识,熟悉各部门分工,能胜任旅行社基层岗位。

3.掌握旅游政策法规知识,能在工作中有效运用。

4.掌握服务心理学知识,能与客人有效沟通并获得认可。

5.掌握汉语相关知识,能使用标准普通话进行服务,普通话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

6.掌握常用旅游英语知识,能进行常用英语口语表达。

7.掌握现代办公设备技术,能使用岗位设备和业务软件。

8.取得导游证、旅游咨询师、旅游计调师、景区讲解员、展览讲解员、计算机操作员等1或2种职业资格证书。

专业(技能方向)——旅行社导游1.掌握旅行社导游服务相关的业务知识,能开展带团业务。

2.掌握旅行社导游服务相关的人文知识,能在工作中有效运用。

3.掌握旅游应急处理知识,能处理旅游突发事件。

专业(技能方向)——旅行社计调、外联1.掌握旅行社计调、外联、网点的业务知识,能开展岗位业务。

2.掌握旅游电子商务知识,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工作。

3.掌握旅游产品知识,能开展业务洽谈,能采购、组合、销售产品。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

附件17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办公室编目录一、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专业名称 (3)入学要求 (3)学习年限 (3)培养目标 (3)职业范围 (3)人才规格 (4)专业(实训)课程 (4)课程结构 (9)指导性教学安排 (10)专业教师任职资格 (12)实训(实验)装备 (12)说明 (15)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旅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16)旅游门市接待课程标准 (24)旅游计划与调度课程标准 (32)导游操作实务课程标准 (39)导游讲解课程标准 (55)旅游景区(点)服务课程标准 (63)旅游情境英语课程标准 (71)旅游票务课程标准 (78)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专业名称】旅游服务与管理【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学习年限】三年【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旅行社、旅游公司、旅游咨询服务机构、旅游景区(点)、旅游网站等各类旅游企业,培养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掌握旅游服务的相关技能,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服务意识,能从事客户接待、旅游计划与调度、票务服务、导游服务、旅游景区(点)服务等岗位工作,具有公民基本素养和职业生涯发展能力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职业范围】【人才规格】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技能与态度:●掌握旅游服务相关的历史、地理、宗教、民俗、建筑、园林、饮食等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能完成或协助完成相关款项的结算●熟悉旅游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会操作常用办公软件和办公设备●能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的搜集、查询和处理●会推介旅游产品和旅游纪念品●会进行旅游门市接待服务●会进行订票、出票、落实配送、退改签、票款结算等票务服务●会制定出团计划,落实接待事宜,调派导游员和处理一般突发事件●会进行导游讲解服务●能按照导游接待服务程序和规范要求完成其他相关导游服务工作●会进行旅游景区(点)接待、讲解服务●会用外语(英语为主)进行基本的客户接待和一般讲解●取得计算机操作员和景区导游员(开发中)或全国导游员资格证或展馆讲解员等1~2张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规范的礼仪服务技能●具有一定的人际沟通、协调合作和应变能力●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一定的讲解技巧●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较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专业(实训)课程】【课程结构】【指导性教学安排】2.学分制指导性教学方案3.关于教学指导方案的几点说明(1)本方案是为实施专业教学标准提出的三年制教学安排的参考方案,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本方案制定三年或四年制教学实施方案,课程开设顺序与周课时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船舶工程专业教学标准

船舶工程专业教学标准

船舶工程专业教学标准船舶工程专业教学标准船舶工程专业教学标准是指对学生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以确保培养出具备优秀技能和全面素养的船舶工程专业人才。

以下是船舶工程专业教学标准的一般要求和内容。

一、学生培养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能够应用工程学理论和方法解决船舶工程问题。

2. 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船舶工程专业知识,了解船舶设计、造船、维修、检测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工程实践和创新意识,能够应对复杂的船舶工程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国内外船舶工程专业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

二、课程设置1. 数理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2. 工程基础课程:包括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材料力学等。

3.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船舶静力学与动力学、船舶结构力学、船舶流体力学、船舶机械原理、船舶电气与自动化等。

4. 专业选修课程:包括船舶设计、船舶维修与检测、船舶制造工艺、船舶动力装置等。

三、教学环节1. 教师授课:教师通过讲解课程内容、案例分析等方式,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

2. 实验课程:学生进行船舶模型实验、计算机仿真实验等,以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项目实践:学生参与船舶设计、船舶维修等实践项目,通过实际操作提升能力。

4. 实习实训:学生参与船舶制造厂、造船厂、船舶检测中心等实习实训,锻炼实践能力。

四、实践教学1. 实践环节: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参加船舶设计竞赛、船舶维修等实践项目,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实践实习:安排学生参与实习实训,到实际工作环境中锻炼实践能力。

4. 行业合作:与船舶制造企业、船舶维修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五、课程评估与质量监控1. 通过考试、作业、课程论文等方式进行学生成绩评估,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教育类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教育类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教育类1. 简介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教育阶段,对于学生的专业教学标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类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和指导,以确保其质量和有效性。

2. 教学目标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类专业教学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具体包括以下目标:•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和教育基础,使其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具备独立完成专业任务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学内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类专业教学标准应包含以下教学内容:3.1. 教育基础•语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以满足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数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支持专业技能的应用。

•外语: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为其未来的国际交流和跨国合作打下基础。

3.2. 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传授与教育类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专业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框架。

•专业技能: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运用教育类专业工具和设备,完成教学任务。

3.3. 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提升其职业素质和沟通能力,使其具备从业者必备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技巧。

•职业道德:教育学生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职业操守,使其成为遵法守纪的从业者。

4. 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类专业教学标准应体现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学生的综合评价。

4.1. 教学方法•授课与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将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演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实践:通过项目实践和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4.2. 评估方式•考试评估:通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能力进行评估。

河北教育部中职专业教学标准中核心技术技能

河北教育部中职专业教学标准中核心技术技能

河北教育部中职专业教学标准中核心技术技能河北教育部中职专业教学标准中核心技术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技术操作能力、技术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工作能力、职业道德素养等。

下面将逐一进行讲解。

技术操作能力是指学生熟练掌握所学专业的各项操作技术,并能够熟练运用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操作。

这包括熟练的手部操作能力、眼手协调能力、机械操作技能等。

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只有具备扎实的操作技能,才能胜任专业工作并适应工作需要的快速反应能力。

技术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是指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系统评估和判断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

这要求学生具备准确理解问题的能力、科学的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具备这种能力,学生才能在工作中独立思考,积极解决问题,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工作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专业工作任务的能力。

这包括学生在实践中对相关工作流程和规范的熟悉程度、工作流程的组织能力、工作质量的掌控能力以及工作任务的完成能力等。

学生应该通过实际工作实践和实践操作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职业道德素养是指学生具有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职业道德行为准则,能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正确对待职业伦理和职业道德问题。

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注重自身的职业形象塑造,始终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

只有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学生才能在职场上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顺利地开展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要求,合理安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技术技能。

教师应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操作环节,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应该配备齐全的实验设备和实践操作场地,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实践条件,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学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开展实习实训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熟悉实际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标准精选全文完整版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标准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数控编程与加工操作《数控编程与加工操作》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数控技术课程类别:职业能力课程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96编制人:审定人:一、课程定位《数控编程与加工操作》根据数控技术专业“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操作”岗位能力需求,设定本课程为数控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教、学、做一体化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工作原理,会编制简单零件数控加工工艺文件,会编制数控车床加工、数控铣床加工、加工中心加工及线切割加工的加工程序并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完成加工任务。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机械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普通机床加工实训》是学习此门课程的专业基础,后继课程《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及维护》、《职业技能(数控车)鉴定》是此门课程的延伸学习,是对此门课程的巩固和提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产品质量意识和加工生产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心;掌握必备的数控编程与加工操作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数控机床实践操作技能。

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取得“数控车加工(中级)技能等级证书”。

二、设计理念与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立足于数控技术专业岗位能力培养,引入职业标准,秉承“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工学结合”的课程设计理念,注重学生加工工艺、编程、操作等技能的培养,夯实基础,由浅入深,把编程指令与生产单位的典型零件的加工任务相融合,教、学、做一体,教会学生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热情。

(二)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驱动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会构建数控编程与加工操作等相关知识,并发展相关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并融合了数控机床加工(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要求。

中职普车专业的教学标准

中职普车专业的教学标准

中职普车专业的教学标准
中职普通车辆维修专业教学标准。

中职普通车辆维修专业是为培养具备基本车辆维修技能的专业
人才而设立的。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教育和培训,教学标
准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是中职普通车辆维修专业的教学标准:
1. 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应包括车辆结构与原理、汽车电气与电
子技术、汽车发动机与燃料系统、汽车传动系统、汽车制动系统、
汽车悬挂系统、汽车车身与安全系统等基础课程,以及实习实训课程。

2. 实践教学,学校应提供完善的实践教学设施,包括汽车维修
实验室、模拟维修车间等,以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相关技能。

3. 教学人员,学校应配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确保学生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

4. 教学质量评估,学校应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学
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5. 实习实训,学校应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6. 资源支持,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工具、设备等,以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

以上就是中职普通车辆维修专业的教学标准,只有严格遵守这些标准,才能够确保学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教学标准
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
专业代码:540110
二、招收对象与修业年限
招收对象:具有全日制高中学历的人员
修业年限:三年制专科全日制学习。

可在三年至五年内完成学业。

三、培养目标
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系统宝石学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具备珠宝玉石鉴定、加工、营销的基本技能;熟知珠宝市城的运作模式、政策法规、货源渠道、营销策略,学有专长、一专多能,宽基础、厚专业,具备较高文化素质和较强珠宝专业化能力的,能主动适应珠宝市场发展要求的;既可在国家珠宝玉石质检部门、珠宝商贸企业和玉雕公司就业,也可独立自主地在珠宝行业创业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四、职业面向(就业岗位与继续学习的接续专业)
毕业生可到国家与省级珠宝首饰检验鉴定机构、珠宝首饰加工企业、商贸公司、旅游部门等单位,从事珠宝的鉴定、设计、加工、贸易营销、市场评估和管理工作,也可选择在珠宝行业创业。

如果选择继续学习,可选择的专业有宝石与材料工艺学、材料学、地球科学、矿物学等。

五、培养规格(知识、技能、态度)
专业能力:掌握本学科所必需的宝玉石基础、宝玉石鉴定与加工、珠宝
鉴赏及文物学等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有关的宝石鉴定、加工所需仪器及使用方法;掌握珠宝文化艺术品的投资、珠宝市场营销及珠宝企业管理运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社会能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敬业爱岗、社会责任感强;具有良好的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同时还具备全局观念、协调意识及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方法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掌握与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服务职业岗位(群)有关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要求毕业生能够主动获取从事相关工作所需的知识。

2、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应用相关知识履行好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岗位职责的能力;如: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具体检验常见宝石真伪,熟炼鉴别天然宝玉石、合成宝玉石及优化处理宝石等。

3、创新能力:能关注宝玉石市场的发展变化趋势,不断更新知识,创新经营方式,谋求新的发展。

六、职业功能分析结果
七、课程结构与课程体系
1.课程结构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知识体系构成的要求,把课程提炼为:基础素质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能力课(见附件1)。

2.核心课程描述
(1)课程名称:
①、宝玉石鉴定和鉴赏
②、玉雕工艺
③、翡翠学
④、工艺编结
⑤、宝石商贸
(2)课程性质与地位:
上述五门课程均为为专业能力课,切均属于核心课程
(3)课程目标:
①、宝玉石鉴定和鉴赏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宝玉石鉴定能力和技巧,熟练用肉眼和常规仪器鉴别各种天然宝石、合成宝石及人工处理宝石;了解宝玉石质量评价依据,学会如何欣赏宝玉石。

②、玉雕工艺课程目标: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对一般玉雕工艺件进行设计、雕刻、抛光。

③、翡翠学课程目标:通过理论学习和对标本进行观察,使学生能够熟悉翡翠的产地、基本特征,并能迅速鉴定翡翠的A、B、C货;熟悉翡翠原料类型、翡翠分级知识。

④、工艺编结课程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编制部分造型美观的服饰、首饰等中国结艺制品。

⑤、宝石商贸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宝石商贸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4)课程的主要内容
①、宝玉石鉴定和鉴赏课程主要内容:宝石的鉴定仪器结构与使用方法、各类宝玉石的鉴定特征和鉴别方法、人工合成宝石及处理宝石的鉴定特征。

②、玉雕工艺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讲授玉雕工艺的原材料选择、工艺件设计、加工设备和工具、玉雕加工工艺程序和方法。

③、翡翠学课程主要内容:翡翠的产地、翡翠的基本特征、翡翠辩伪、人工
处理翡翠技术、翡翠加工工艺、翡翠原料类型、翡翠分级等内容。

④、工艺编结课程主要内容:中国结艺的种类、特征和用途;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和材料的选择;掌握中国结艺基础结的编制方法;初步学会编结变化结、组合结、服饰结等。

⑤、宝石商贸课程主要内容:宝石商贸市场的规律、宝石商贸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宝石评价及价格的确定等。

3.课程总体安排(课程计划表)(见附件二)
八、核心课程标准
1.课程名称:
①、宝玉石鉴定和鉴赏
②、玉雕工艺
③、翡翠学
④、工艺编结
⑤、宝石商贸
2.课程性质与地位:上述五门课程均为为专业能力课,切均属于核心课程。

3.课程的目的:
①、宝玉石鉴定和鉴赏课程目的:培养学生宝玉石鉴定能力和技巧,熟练用肉眼和常规仪器鉴别各种天然宝石、合成宝石及人工处理宝石;了解宝玉石质量评价依据,学会如何欣赏宝玉石。

②、玉雕工艺课程目的: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对一般玉雕工艺件进行设计、雕刻、抛光。

③、翡翠学课程目的:通过理论学习和对标本进行观察,使学生能够熟悉翡翠的产地、基本特征,并能迅速鉴定翡翠的A、B、C货;熟悉翡翠原料类型、翡翠分级知识。

④、工艺编结课程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编制部分造型美观的服饰、首饰等中国结艺制品。

⑤、宝石商贸课程目的:使学生掌握宝石商贸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4.课程的具体描述:
九、考试考核与毕业要求
1.考试考核策略与方法
专业课程分为考试课与考查课两种。

考试课中,平时成绩(出勤率、作业情况等来决定)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考查课中,平时成绩(出勤率、作业情况等来决定)占总成绩的80%;期末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20%。

课程总成绩60分以上即为合格。

2.毕业条件(含职业资格证书)
①、修够专业所要求的总学分
②、撰写毕业论文并完成答辩
十、教学实施建议
1.教师配备及素质要求
基地十分重视实训师资队伍的团队建设,针对现代高职教育对实训教师的要求,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优良的教师团队。

同时还特别重视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工艺美术大师担任该专业的兼职教师,如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王朝阳、葛东辉、付学立等名家先后到基地指导工作。

目前,基地已有专职教师6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2名,中级专业技术职称1名,初级专业技术职称2名,实训指导老师1名,GIC 珠宝鉴定师2名;外聘教师6名,其中珠宝企业家1名,玉雕大师3名,玉雕师2名。

(基地教师具体情况参见下表)
实训基地外聘教师情况一览表
2.教学条件与设备配置
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已经有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初步能满足教学要求。

实训室的设备、标本情况等如下表。

3.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式学习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做”融为一体,与企业深度合作,以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专门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

在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仿真模拟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使用。

4.教学资源
①、教学资料:学生和教师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数字化的素材、教学软件、补充材料等。

②、支持系统:场地、仪器、设备等硬件系统及师资力量等软件系统。

附件1:课程体系结构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