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中校史馆解说词(修改朗读)
淮阳中学校园导游讲解词

淮阳中学校园讲解词(开头语)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教育专家:大家好!我是校园讲解员,首先欢迎大家到我们淮阳中学指导工作。
(大门口至青春广场,边走边讲,至影壁石背面停留。
)我们淮阳中学位于素有“北方水城”之称的淮阳县城北关。
淮阳在过去叫陈州,著名戏曲《老包下陈州》的故事发生的地点就在今天的淮阳。
淮阳还是居于“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氏建都和长眠的地方,迄今已有6500年的历史。
这里人杰地灵,风景秀美,文化积淀丰厚。
我们淮阳中学的南面有幸毗邻“天下第一陵”——太昊伏羲陵,东面即是106国道,西面可以直通周商高速路口。
1903年,即清光绪二十九年,陈州知府刘庚寿奉清廷教谕,于陈州城东南隅柳湖书院旧址,创办了“陈州府中学堂”,这是淮阳中学的前身,也就是说,淮阳中学迄今已经走过了110个春秋。
创办人刘庚寿素有教育救国的志向,他曾把“二千石自信未能幸淮水东流不带渣滓污故土;七十子同心向学看柳湖西畔遍栽桃李待成才”书写在教室抱柱上,以此表白自己的办学心迹。
“陈州府中学堂”是河南省第三个创办的新式学堂,也是当时仅有的四个中学堂之一。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时期的淮阳中学一直是河南省立中学。
先后易名为河南省立三中、河南省立四中。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淮阳中学积极投身抗战洪流,历尽抗战烽火的洗礼,先后辗转于南阳的方城、内乡和周口的商水等地流亡办学。
在解放战争时期,学校辗转于驻马店的西平和信阳南关等地办学。
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淮阳中学有长达11年之久的流亡办学之路,学校随处招生办学,历经艰难不改其志,也由此形成了淮阳中学“爱国,坚毅”的办学灵魂。
1949年3月,重回淮阳。
全国解放以后,1951年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正式定名为“河南省淮阳中学”,学校依照教育部和中共中央的有关指示精神,进行了恢复、调整、充实和提高,学校从此走上正规办学的道路。
与国家的发展一样,淮阳中学也受到了“文化大革命”错误办学思想的影响,学生停课闹革命,教学秩序一度受到冲击。
校史馆解说词

解说词〔南风门——校史主题公园——校史馆〕南风门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现在位于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的南风门。
成龙校区目前有南风门、南云门和西岑门三个校门。
南风门宽60米,高19.46米,将门柱设计为净高19.46米寓意四川师范大学建校于1946年。
门柱造型的设计加入了传统元素,“F”形相向对立,构成繁体汉字“门”字,强调了鲤鱼跳龙门的象征意义。
门柱俯视为“><”状,如一本书的开启状,寓意知识智慧之书开启。
门柱体面相互交织的线条,是由个体汉字、字母、数字、符号、公式、定理等内容组合排列而成,寓意川师大文史艺数理化科系完备,互相关联,突出了综合类师范大学的特点。
龙湖大道南风门正对着的就是龙湖大道。
龙湖大道宽38米,长178米,是学校形象集中展示的窗口,它始于入口的铭记广场并经过一系列广场空间延伸至中心湖面,最终越过水面及中心标志以图书馆为对景。
硬质铺地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开阔的聚会场地,两侧的林荫道树荫浓密、树影婆娑,树下的草坪提供了活动、欣赏沿池风景的场所。
池水倒影周围景色,有汀步连接池水两侧。
道路左方的是第一教学楼。
总建筑面积43200平方米,共有教室186间;针对教育建筑“人流大且集中”的特色,除西侧设主要入口外,沿建筑周边还设置了多个入口,以“立体疏散”的方法,多方向、多层次地快速疏散人流。
道路右边的是第一实验楼。
总建筑面积为23503平方米,主要由物理实验室和公共电脑教室构成。
第二、三实验楼位于校园西南侧, 在第一教学楼的后面,建筑面积43200平方米;二、三实验楼由通过架空天桥和构架连接组合而成。
第一实验楼的前面是艺术大楼。
总建筑面积为12850平方米,主要由音乐学院教学楼、音乐厅和龙湖剧场构成。
其中,“龙湖剧场”的音响设施是按照高标准建设的,其音响效果在西部高校堪称一流,可与成都市锦城艺术宫以及娇子艺术中心媲美。
龙湖大道的尽头有一个湖是龙湖。
作为校园景观的核心,龙湖是在保留规划地块内自然山丘地形的前提下,利用原有水系〔东风渠南支七渠)形成的中心水面。
学院校史馆展馆解说词

学院校史馆展馆解说词
以上就是我对___校史馆的介绍,希望大家能够在这里感受到学院的历史和辉煌,也希望学院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在此展厅中,您可以仔细观看我们的老校长___教授的照片和复校后师生的研究生活概况。
六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学院经历了多次的变革和发展。
历代交院人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用艰辛与奋斗书写了一段段精彩传奇,用奉献与创新铸就了一座座发展丰碑,用激情与梦想演绎了一曲曲动人乐章。
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培养优秀的交通运输人才,学院广泛吸纳八方名师才俊,着力打造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目前,学院拥有专兼职教师669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44人,博士、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教师170人。
学院培养了省级学术带头人10名,中青年骨干教
师68人,双师素质教师189名。
同时,学院聘请了知名学者、技术专家、能工巧匠375人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师。
学院还建成了省级教学团队3个,院级教学团队13个。
学院的师资
队伍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
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提出了“立足专业,培
养学者,创新学术,注重应用”的科研工作方针。
学院采取内
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理论学者和实践专家相结合,打造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
学
院的科研项目、学术论文和教材著作的统计表明,“科研兴校”已成为促进学院不断发展的永不枯竭的活水。
学校校史解说员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我是今天校史解说员,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们学校的辉煌历程和独特魅力。
首先,请允许我带领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学校的发展历程。
我们的学校始建于(年份),自创立以来,历经风雨,砥砺前行,如今已经走过了(年数)个春秋。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学校始终秉持着“(学校校训)”的办学理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我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校史馆,感受学校的百年沧桑。
(一)历史沿革在学校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学校历经多次变迁。
从最初的(创办时的名称)到如今的(现用名称),每一步都凝聚着前辈们的智慧和汗水。
在这里,我们要感谢那些为学校发展默默奉献的先驱们,是他们开创了学校的辉煌。
(二)校园风光走进校园,我们会被这里的美丽风光所吸引。
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宽敞明亮的教室,设施齐全的实验室,还有那充满文化气息的雕塑和建筑。
这里不仅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三)办学特色我们的学校以(学校特色)为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具有(学校培养目标)的人才。
在这里,同学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全面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杰出校友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杰出校友的鼎力支持。
在这里,我要向大家介绍几位杰出校友的事迹,让我们共同感受他们的风采。
(五)未来展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学校将继续秉承“(学校校训)”的办学理念,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最后,祝愿我们的学校繁荣昌盛,祝愿老师们身体健康,祝愿同学们学业有成,前程似锦!谢谢大家!。
淮阴中等专业学校宣传片解说词123

片头:三D动画,大鹏在星空宇宙间展翅腾飞,展示学校勇往直前精神意念,同时在背景音乐中推出主标题----跨越巅峰--淮阴中等专业学校职教品牌再上新台阶背景音乐加解说:“南船北马”的辉煌映照着历朝峨冠博带;千年古县的历史散发着深厚底蕴。
古老的运河在前行中碰撞着淮阴的智慧, “运河之都”让淮阴充满灵气;“母爱之都”让大爱在淮阴生根!取景:“南船北马”标志特写、古运河风光带、“运河之都”标志特写、母爱公园景点若干......背景音乐加解说:在这片人文积淀深厚而又勃发着时代风采的沃土上,有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正日新月异、迸发异彩,这就是江苏省淮阴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创建于1986年,最初名为淮阴县第一职业中学,三十载风雨岁月,先后易名为淮安市淮阴区职教中心、江苏省淮阴中等专业学校,是淮阴唯一一所集农、工、商、贸、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
2012年学校成功晋升“四星级”,跻身于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行列。
学校正在以其快速的发展、良好的声誉、广阔的前景,傲然地绽放出夺目、耀眼的光彩!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示范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淮安市德育先进学校”、“淮安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取景:航拍淮阴中等专业学校大场景若干、胶片形式画面中飘过学校的曾用名、聚焦当下淮阴中等专业学校标志特写、各种荣誉在画面中交替展示.....背景音乐中推出小标题:校园环境美如花园背景音乐加解说:学校占地212亩,建筑面积9.34万平方米。
校园里绿荫遍地、鸟语花香,处处焕发着生机和活力,现代化的教学楼、综合楼、实训楼、学生公寓与师生餐厅等错落有致,小品、喷泉、雕塑、石刻点缀其间,宛如一个风光秀丽的风景区。
这是一所花园式学校,这里是雏鹰展翅的高地,这里是梦想起飞的舞台。
在这里,聪慧睿智的淮阴中专人用一步步坚实的脚印谱写着“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壮丽诗篇。
校史馆讲解稿

校史馆讲解稿走进校史馆,就仿佛走进了一条时光的隧道。
这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件展品,都好像在诉说着学校的故事,就像老家的长辈在给你念叨过去的事儿一样亲切。
你看那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不就像我们小时候的旧相册吗?它们记录着学校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那些曾经的辉煌时刻,那些让人难以忘怀的瞬间。
看着照片上的前辈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充满了朝气,就好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也是这般的青春年少,这般的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还有那些古老的教具、书本,它们虽然已经破旧不堪,但却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和梦想啊。
这可不就像家里传下来的老物件儿,虽然可能用不上了,但就是舍不得扔掉,因为那里面有太多的情感和故事。
再看看那些荣誉证书和奖杯,哇塞,那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这就像是我们小时候得到的小红花,只不过这些是放大版的、超级厉害的小红花。
它们是学校的骄傲,也是每一个为之奋斗过的人的骄傲。
走在校史馆里,你会时不时地发出惊叹,就好像发现了什么宝藏一样。
这里有太多的惊喜等待着你去挖掘,去感受。
你能想象得到吗,几十年前的学长学姐们是怎样在这里度过他们的青春时光的?他们是不是也和我们现在一样,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校史馆就像是学校的心脏,虽然它不会跳动,但却充满了生命力。
它让我们知道了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它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更加努力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亲切。
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浮夸的言辞,只有最朴实的故事和最真挚的情感。
这不就是我们一直追寻的吗?这不就是我们心中的那个温暖的港湾吗?当你离开校史馆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脚步变得更加坚定,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充实。
因为你已经从这里汲取了力量,找到了方向。
校史馆,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一个让你永远也忘不了的地方。
所以啊,大家可一定要好好地去感受一下校史馆的魅力,相信我,你绝对不会后悔的!。
校史馆讲解稿(3篇)

第1篇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我校校史馆,今天我将带领大家穿越时光的长河,一同回顾我校的发展历程,感受学校的精神底蕴。
在这里,我们将见证一代代师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奋斗历程,共同领略我校百年沧桑的辉煌成就。
一、校史馆简介我校校史馆位于校园内,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分为五个展区,分别是校史陈列区、校领导视察区、校友风采区、校庆活动区和荣誉展区。
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图片、实物等资料,旨在全面展示我校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
二、校史馆五个展区讲解1. 校史陈列区校史陈列区主要展示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包括学校创建、发展、壮大等阶段。
以下是该区域的详细讲解:(1)学校创建:我校成立于1912年,原名“私立XX中学”,是由一批有识之士发起创办的。
当时,学校以“培养有道德、有才能、有责任心的公民”为办学宗旨,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2)发展历程:从1912年至1949年,学校经历了多次变迁,校名也几经更迭。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了一所具有影响力的名校。
(3)壮大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校秉承“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2. 校领导视察区校领导视察区展示了学校在不同历史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等视察学校的珍贵照片和资料。
以下是该区域的详细讲解:(1)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1978年,邓小平同志视察我校,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省部级领导视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校曾多次受到省部级领导的视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校友风采区校友风采区展示了学校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取得突出成就的校友风采。
以下是该区域的详细讲解:(1)科技领域:我校校友中,有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有许多校友在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担任重要职务。
(2)教育领域:我校校友中有不少人在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担任教授、研究员等职务,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校史馆解说词

解说词〔南风门——校史主题公园——校史馆〕南风门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现在位于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的南风门。
成龙校区目前有南风门、南云门和西岑门三个校门。
南风门宽60米,高19.46米,将门柱设计为净高19.46米寓意四川师范大学建校于1946年。
门柱造型的设计加入了传统元素,“F”形相向对立,构成繁体汉字“门”字,强调了鲤鱼跳龙门的象征意义。
门柱俯视为“><”状,如一本书的开启状,寓意知识智慧之书开启。
门柱体面相互交织的线条,是由个体汉字、字母、数字、符号、公式、定理等内容组合排列而成,寓意川师大文史艺数理化科系完备,互相关联,突出了综合类师范大学的特点。
龙湖大道南风门正对着的就是龙湖大道。
龙湖大道宽38米,长178米,是学校形象集中展示的窗口,它始于入口的铭记广场并经过一系列广场空间延伸至中心湖面,最终越过水面及中心标志以图书馆为对景。
硬质铺地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开阔的聚会场地,两侧的林荫道树荫浓密、树影婆娑,树下的草坪提供了活动、欣赏沿池风景的场所。
池水倒影周围景色,有汀步连接池水两侧。
道路左方的是第一教学楼。
总建筑面积43200平方米,共有教室186间;针对教育建筑“人流大且集中”的特色,除西侧设主要入口外,沿建筑周边还设置了多个入口,以“立体疏散”的方法,多方向、多层次地快速疏散人流。
道路右边的是第一实验楼。
总建筑面积为23503平方米,主要由物理实验室和公共电脑教室构成。
第二、三实验楼位于校园西南侧, 在第一教学楼的后面,建筑面积43200平方米;二、三实验楼由通过架空天桥和构架连接组合而成。
第一实验楼的前面是艺术大楼。
总建筑面积为12850平方米,主要由音乐学院教学楼、音乐厅和龙湖剧场构成。
其中,“龙湖剧场”的音响设施是按照高标准建设的,其音响效果在西部高校堪称一流,可与成都市锦城艺术宫以及娇子艺术中心媲美。
龙湖大道的尽头有一个湖是龙湖。
作为校园景观的核心,龙湖是在保留规划地块内自然山丘地形的前提下,利用原有水系〔东风渠南支七渠)形成的中心水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沧桑砥砺百十载薪火传承谱新篇——江苏省淮安中学校史馆内容解说
各位来宾,欢迎大家光临参观江苏省淮安中学校史馆!巍巍文通塔,悠悠运河水,是我们淮安中学的标志。
我们面对着的,我们头顶上的灯,我们脚下的河,都是它的体现。
大家右手位置是我们校史馆的“前言”和我们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我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许嘉璐委员长、曹卫星省长、胡金波厅长等多位领导都对我校给予了关照和指导。
这里的浮雕、历任校长显示了我校百年办学的轨迹。
我校主要由国民政府办的江苏省立淮安中学、淮安县立中学和民主政权办的淮安县中学这三脉传承汇聚而来。
淮安府中学堂
110年前,在举国上下“兴学校、办学堂、废科举”的浪潮中,晚清淮安知府汪树堂领时代风气之先,将淮城东长街真武桥东南的丽正书院改建为淮安府中学堂,这是淮安第一所官办中学堂,该学堂即江苏省淮安中学的前身。
江苏省立第九中学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据此,淮安府中学堂更名为江苏省立第九中学。
周钧、何其焯、李更生等曾任校长。
为适应社会需要,李更生在高中一年级分设数理化及银行理财两系,为全省首创。
他为办学兴教,不惜变卖家产,将住所改为教室。
毛泽东称赞他“毁家办学,高风亮节”。
江苏省立淮安中学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1928年,江苏省立第九中学更名为江苏省立淮安中学。
1939年3月,淮安沦陷,学校被迫迁往淮安东乡一带,后因战事不断而解散。
抗战胜利后,学校于1945年10月在镇江师范附小内复校,后迁至扬州何家花园一所私立学校内。
1947年迁回淮安校本部。
1948年12月,学校又迁往镇江七里甸镇江中学内,后又迁往吴江芦墟等地。
淮安县立中学
在江苏省立淮安中学办学期间,1923年,淮安县政府在淮城镇南隅天妃宫万柳池畔另外开办了淮安县立初级中学。
1928年,学校迁至文通塔下的奎文书院旧址,并将县立甲种师范并入,更名为淮安县立中学。
1939年,学校迁往曹甸、庞王一带,不久因战乱被迫解散。
1946年,国民政府在淮城察院街复建淮安县立初级中学。
淮阜联立中学
1940年秋,淮安建立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
1942年,经盐阜行政公署批准,抗日民主政权在苏嘴街彤华宫另办淮安县中学。
时任新四军三师副师长的张爱萍将军到校向全体师生作了“学以致用”的报告。
1944年,与阜宁中学合并为阜淮联立中学。
1945年,抗战胜利,民主政权在淮城西门香渠巷福荣女子学校原址重建淮安县中学。
1948年初,学校更名为淮阜联立中学,辗转于淮阜边境,坚持游击办学。
当时教材奇缺,语文教材往往就是战报新闻稿和领导同志的文章。
两淮市第二联合中学
1948年12月9日,两淮市成立。
1949年1月,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政府在淮城察院街,将原国民政府办的江苏省立淮安中学、淮安县立初级中学和民主政权办的淮阜联立中学三所中学合并为两淮市第二联合中学,开启了淮安教育的新篇章。
新政府以校长谭稚成和副校长汪育才名义发布的《两淮市第二联合中学招生简章》明确省立淮安中学和县立淮安中学的学生都到二联中登记入学。
淮安县中学
1949年,两淮市撤销,恢复淮安县。
1950年,两淮市第二联合中学更名为淮安县初级中学。
1952年,迁至文通塔下,1954年,更名为淮安县第一初级中学。
1955年,学校增设高中部,更名为淮安县中学,1960年,学校跨入江苏省重点中学行列。
1968—1970年“文革”期间,一度更名为淮安农机厂立新中学,1970年后复名为淮安县中学。
1978年,学校再次被确认为江苏省重点中学。
淮安市中学
1988年,淮安撤县建市,淮安县中学更名为淮安市中学。
1990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合格重点中学,魏奇志同学在当年的高考中成为了省状元。
1992年,高考本科达线率、录取率名列淮阴市各重点中学榜首。
1993年,被省教委表彰为江苏省模范中学。
2001年4月,顺利通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验收。
江苏省淮安中学
2002年4月,淮安市中学被江苏省教育厅确认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更名为“江苏省淮安中学”。
2004年2月,转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学校。
2003年7月,改制为“民办公助”性质的学校。
2004年8月至2005年8月,全部人员分两批迁入“生态化、园代化、现代化、科学化、个性化”的新校区,开启了学校发展的新篇章。
世纪腾飞部分主要讲的是我们江苏省淮安中学阶段的情况。
分新校区建设、科学管理、高效教学、校本科研、塑造灵魂五大部分。
新校区占地326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餐厅等,或用我们淮安区著名历史人物的名字号来命名,或以学校前身的书院名来命名,历史感厚重,文化内涵丰富。
科学管理部分分组织机构、制度建设、人员培训三块,我们请来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教授开讲座铸师魂,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练师能。
我校始终坚持在提高教学效益上做文章,近年来,高效课堂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结出了丰硕成果。
学校被评为区高效课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淮安日报》整版报道了我校高效课堂创建经验,学科竞赛、高考等捷报频传。
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论文发表数量连年攀升,课题研究层次高、效果好,有力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
塑造灵魂部分包括三大内容:一是我校坚持了三十多年的“学习周总理,努力创三好”活动,这项活动被《德育报》《新华日报》多次广泛报道,已经成为我校的一块德育品牌。
二是“自我管理,锻造杰出青少年”活动,这项得到温家宝同志批示和支持的活动在我校开展以来,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三是校园文化展示,我们的校园活动、校园社团、校园刊物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我们的荷韵文学社被“意林中国知名中小学文学社联盟”吸收为联盟会员,我校被评为“江苏省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示范点”。
富有新意的校园文化对塑造师生灵魂起到了重要作用。
110年来,淮安中学培养了大批优秀学子,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做出了巨大贡献。
大家左手边的44位、右手边的56位共100位校友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母校成就了校友,广大校友也不忘母校的教育之恩,尽己所能反哺母校,这里的树形灯柱记录了他们赠送给母校的部分礼物和资助母校学子的部分活动。
顶天立地的大树是在辛勤园丁的培育下成长起来的,灯柱里边的照片显示了我们幕后英雄名师们的风采。
现在大家来到的是未来厅。
北面是对外交流的情况,南面是学校获得的重要荣誉,东面是放映区,西面是我们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我们一定不断奋
斗,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以人之长补己之短,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各位来宾:光阴荏苒,薪火传承,校史展览馆呈现了淮安中学生命延续的脉络。
我们不会忘记各级领导的热情关怀,不会忘记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不会忘记四方校友的拳拳反哺。
无论是奖杯、奖状,还是图表、照片,都将激励我们高擎创一流教育之大旗,肩负继往开来之重任,同心共进,再创辉煌!
谢谢大家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