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物控制管理手册

合集下载

异物控制管理办法

异物控制管理办法

异物控制管理办法1.目的:产品中的异物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原因,也是占客户投诉百分比最高的一个因素。

2.异物的描述及说明2.1种类:适用于公司生产车间虫子、金属、玻璃、毛发、包装袋、包装绳、胶手套等与食品以外的异物控制。

2.2防止异物混入的措施:2.2.1.加强检品异物管理的力度:在进行金探检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登记并处理。

2.2.2.加强车间环境卫生的管理:车间内发现卫生隐患及时消除,破损的工器具的控制,灯管爆裂等事故发生时对事故区域进行彻底清理,不安全的产品一律报废。

2.2.3.加强对异物控制的意识:车间要加强对异物控制的管理,并把此项列入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项目,定期对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异物的认识,让所有的异物在可控范围内。

3.异物控制及具体的管理措施3.1非生产性物品管理:1.进车间前在自检主动将与生产无关物品放入私人物品柜。

2.食品、饮料、茶杯等物品一律不准带入车间3.严禁穿戴有饰品的便服进入车间,严禁佩戴首饰进入车间。

3.2工作人员服装管理:工作服必须保持清洁卫生,无异味,每天清洗,新工作服穿戴前必须先检查,除去表面线头。

车间主管每天班前班后检查,并填写吗《员工进出车间卫生检验表》。

3.3玻璃及易碎品的管理:3.3.1灯管的更换:严禁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维修,更换灯管。

3.3.2玻璃窗的管理:如发现裂纹,当天班后组织人员更换。

班中如有特发事件,马上启动玻璃及易碎品应急预案。

3.3.3车间玻璃镜:车间所有人员均有责任对比例竟进行监督,发现破损马上通知车间主管更换。

并启动玻璃及易碎品应急预案3.3.4车间内严禁使用玻璃工器具,特使情况必须加防护装置。

3.3.5车间易碎品(如塑胶凳,塑胶盘等)发现破损,须马上检查是否混入产品中,并寻找缺失部分。

车间主管填写《异物检查表》,《玻璃及易碎品事故处理表》。

3.3.6车间主管每天检查车间内所有易碎品,填写《异物检查表》。

3.4金属制品的使用:工器具,设施等,发现破损必须停止使用。

车间异物控制管理制度

车间异物控制管理制度

车间异物控制管理制度车间异物控制管理制度一、目的:为防止异杂物污染产品,规范员工良好的行为规范,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舒适,特制定本制度。

二、使用范围:全厂各个加工点。

三、各个异物控制操作:1.虫子、飞蛾、苍蝇的控制:保持挡鼠板、纱窗、门帘、缓冲间等基础设施完好,若有损坏由维修人员进行及时维修;各工段的灭蚊灯完好,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各工段地漏、下水道盖板等应完好,及时盖上,每班清洁消毒;窗户要密封,进入车间要做到随手关门;洁净区密封处应密封,洗手消毒处不漏水;各进入洁净区通道处应安装有关闭装置,确保不用时能进行封闭。

洁净区通往外包的窗口必须设置软帘等装置,防止蚊虫、老鼠等害虫进入2、毛发的控制:(1)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鼓励工人勤洗澡,勤洗头,公司提供资源,每天开放澡堂以方便工人洗澡。

(2)工人换工作服前,用梳子先梳一遍头发,将脱发粘贴在胶带上,由更衣室人员负责处理。

(3)工人换工作服前,自检和互检毛发,不得穿脱毛或带毛的生活服;检查工作服里外及工作帽内有无毛发,将拣出的毛发粘贴在胶带上,由更衣室人员负责处理。

(4)更衣室人员在工人进车间前将全身包括头部用辊子辊一遍;进车间前必须检查工作帽,不得有头发外露情况,对工作服也要里里外外仔细检查。

(5)工人每次进车间前,要求将脸部揉搓一下,尤其注意眉毛等地方,各班组对工人进行教育培训,进车间时认真执行。

(6)风淋间风淋30秒(7)工作过程中8:00 10:00 14:00 16:00头发互检,互检以后由巡检员进行巡检,检出一根头发,罚款1元。

(8)品管员不定时抽检毛发。

(9)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尤其是新进厂职工,要求套袖必须护住手腕,不能露出手腕,内帽、口罩必须戴好,不得有毛发外露,防止毛发混入产品中。

3.线状异物、棕丝、毛刷丝的控制:●生产现场使用的与粉接触器具、过滤等装置必需分开单独清洗、消毒、烘干,不得与衣服、毛巾等共用;●车间所有与粉接触的软连接、下粉口袋不得使用带线材料;●操作人员应对生产过程中原料、包材(特别是面袋、包装膜)进行异物检查与控制,发现异常立即停止生产并及时反馈。

异物的控制管理规范

异物的控制管理规范

异物的控制管理规范为了更好地控制异物,提高产品质量,我们特制订了异物控制管理规范。

生产部和相关部门负责实施异物控制,品控技术部则负责监督指导。

异物的定义包括所有非源自食品本身的物品,如金属、玻璃、塑料、砂石、线绳、纸壳、木屑、头发、纸渣、筐渣、手套碎屑、刷子毛、昆虫等。

我们的工作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于易产生异物的来源,如新塑料筐、新塑料铲和刷子毛,必须由专人检查后方可投入使用。

使用的塑料筐、塑料铲和刷子每用一次,都需要检查一次,及时更换破损的筐、铲和刷子。

在使用塑料筐、铲和刷子之前,必须对其完好性进行检查。

在使用过程中,每班都需要进行一次完好性检查,使用后也需要对其完好性进行确认。

进入车间的人员必须戴好帽子,头发不能外露。

进入车间前,专人负责将头发粘贴在工作服上。

在生产过程中,专人巡回检查是否有头发脱落。

包装物料需要由专人进行检查,并在进入车间前除去所有纤维衣物、手套和捆绳。

进入车间的人员需要先进行衣物清理。

在加工过程中,粘头发的人员还需要检查各类纤维。

使用棉线手套的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发现破损立即报告。

佩戴彩色乳胶手套,每班都需要对乳胶手套的完好性进行检查,发现破损手套及时更换,并找到残破部分。

在包装工序中,不戴薄或透明的乳胶手套。

落地产品(原料、半成品、成品)掉落地面或接触不洁物时,必须放入落地产品回收处做下脚料处理。

每天检查防蝇虫设施。

车间、厂区每天清扫卫生死角,消灭卫生死角,消灭蝇、虫孳生地。

厂区可定期喷洒低毒易分解药物杀虫。

对于现场灯具、灯罩、钟表、仪表、温度计、灭蝇灯、压力表等玻璃、硬质塑料制品,必须设专人按规定检查并做好记录。

如果有破碎的玻璃、硬质塑料制品,必须及时向车间带班长或上级汇报,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品控部带进车间取样用的玻璃仪器必须进行登记和检查,发现问题按照第二条进行处理。

库房的窗户玻璃由库房管理人员进行监控检查。

进入库房的人员需事先获得许可,严禁携带玻璃制品进入。

车间使用金属工具,每天需进行检查,如有丢失或残缺的刀、剪刀封箱器、扳手等,需查明原因并单独存放,同时上报主管部门采取处理措施。

异物控制管理办法

异物控制管理办法

异物控制管理办法一.环境卫生的控制:1.每日班前由车间主任对车间各地方门帘、纱窗、物料进出口、垃圾口进行检查,对防蝇虫措施,下水道防鼠措施,消毒设施等彻底检查,并确保无误。

2.生产车间所有光趋捕虫器的工作情况由卫生员每日检查一次,并做好捕虫记录,每一周更换一次捕虫纸,捕虫器安装位置应远离人员工作处及储存容器上方。

3.设备在生产前1-2天应进行清洗,并清洗彻底。

4.员工、原料、物料、下脚料出入车间,各有专用的通道;人员通道应设有风幕,物料出入口均设有水幕,防止蝇虫的飞入。

5.每日班中利用吃饭时间对工作区域的卫生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并保持清洁;下脚料不能随时冲入下水道,应及时清除车间。

6.每日班后,工器具、设备等应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并用含有效氯为100ppm的消毒液进行消毒,对不宜挪动的设备用大于85度的热水进行消毒;夏天更应该注意滋生粘膜、长霉现象;7.洗手消毒、鞋靴消毒每4小时更新一次消毒液,或采用补加氯水法,吸收控制在30-50ppm,鞋靴消毒控制在200ppm二.人员的控制:1.车间进入口设立卫生员,检查进入车间人员的着衣情况,进行滚动粘发,并监督执行消毒情况:清水皂液清水消毒液(泡30秒)清洗干燥;检查项目:内帽、头发外露、工作服情况、手表、饰品等其他生产无关的物品不准带入车间。

2.进入车间人员衣帽必须整洁、穿戴整齐、头发不得外露、指甲不得涂指甲油、不得留长指甲、不准带戒指、耳环及其他装饰物。

3.严禁衣帽不洁剂闲杂人员进入车间,操作人员在生产区域内严禁吃零食。

4.严禁非生产用工具进入车间,并对工器具进行下班清点,并记录工器具的数量,发现偏差及时追查,并把问题及时上报。

5.严禁随地吐痰及一切影响工艺卫生的举止,若工作中划伤手及时出车间进行包扎,根据情况确定是否停修,若可以工作,但必须佩戴橡胶手套。

6.员工不得把脚放在工器具上或坐在周转箱上。

三.容器的控制1.精加工区和粗加工区使用的工器具与周转箱应严格区分开来,盛放原料的周转箱、下脚料的周转箱、盛放半成品的周转箱、盛放碎玻璃的容器应按不容色泽区分开来,不得混用,适用前均应消毒干净,每班用完彻底清洗干净分类存放。

异物控制管理制度

异物控制管理制度
3.6确保空调效果,生产时洁净区应处于正压状态;
3.7所有进入洁净区管线边缘必须进行密封,车间的进排风口必须保持干燥卫生,并设有过滤装置,每周清理,定期更换。
3.8外围环境每月进行两次灭蚁活动(洒药等);所有包材使用前进行无蚁检查;厂内环境保持清洁卫生,所有内包地角线处定期检查,进行密封处理,不留有蚂蚁滋生点。
5.0 钢丝、铁丝及个体较大的异物控制:
5.1车间不得使用钢丝球,不得使用玻璃具,也不得使用带钢丝的任何工器具对与粉接触的粉仓、粉车、输粉管道等进行清洁或其他作业;
5.2车间安置振筛机,对包装前的奶粉进行过筛处理,清除粉内个体较大的原料异物。
5.3各振筛处的筛子要求12-14目的不锈钢筛网,每日生产前筛粉员工检查振筛、筛网的卫生及可能破损情况,将检查结果记录在《筛粉记录》上,发现可能破损隐患立即通知机修人员更换,如没有出现破损的情况下,每3个月更换一次,机修人员做好维修和更换记录;
发放范围
生产部、品控部、化验室、生产车间、包装车间、财物部、仓库、办公室 共9份
5.3筛网破损的情况下,筛网及时更换后,必须将所有已过筛的半成品全部重新过筛后才能包装。
5.4对员工在包装过程中发现异杂物的给予奖励,提高员工对生产过程种的异物控制积极心。
6.0 老鼠的控制
6.1实施外包灭鼠方案,聘请专业公司进行灭鼠活动;
6.2实行车间人员灭鼠奖励制度;
6.3对于车间环境实施整改,仓库和车间所有对外的门设置挡鼠板,在车间设置粘鼠板,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老鼠进入;
6.4实行定期车间卫生清扫,关键点(包装、筛粉段)专人检查。
7.0 焦粉颗粒的控制
7.1流化床及筛粉人员注意检查出粉质量,不使焦粉颗粒进入成品粉中;
7.2生产批次杂质较高时采取洗塔等相应措施。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异物控制管理制度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异物控制管理制度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异物控制管理制度1 目的防止异杂物污染产品,规范员工操作行为,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有序,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各生产车间、包装车间、原料成品仓库、小料课。

3 异物控制3.1虫子、飞蛾、苍蝇的控制3.1.1保持纱窗、门帘等基础设施完好,若有损坏由维修人员进行及时维修;3.1.2各工段的灭蚊灯完好,定时进行清理,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3.1.3各工段地漏、下水道盖板等应完好,且及时盖上,班后进行清洁;3.1.4窗户要密封,必要时进行固定,进入车间要做到随手关门;3.1.5洁净区密封处应密封,生产时内包间应处于正压状态;3.1.6各进入洁净区通道处应安装有关闭装置,确保不用时能进行封闭,洁净区通往外包的窗口必须设置软帘等装置,防止蚊虫老鼠等害虫进入;3.2线状异物、头发、毛刷丝的控制3.2.1生产区员工统一穿戴洁净的工作服、帽子,按照规定顺序穿戴衣帽,耳朵不得露在外面;包装、接盘区域须戴口罩,鼻孔不得裸露在外,每次进入洁净区前进行除毛发异物处理,雨鞋每班清洗;3.2.2员工不得在生产现场整理头发;3.2.3操作人员应对生产过程中原料、包材进行异物检查与控制,发现异常立即停止生产并反馈;3.2.4车间内包不得用丝线对余粉包装袋或其他物件进行捆扎,也不得使用带有易脱落毛发、丝线的工器具或其他物件;3.2.5 定期检查设备松动等异常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汇报主任或现场管理人员,由管理人员通告机修人员进行维修,不得使用封口胶、纸板及线头类物质进行固定;每班清点工器具数量,对工器具进行统一管理。

3.3蚂蚁的控制3.3.1 外部环境每天进行一次灭蚁活动(洒药);3.3.2厂区内环境保持清洁卫生,所有内包地角线处定期检查、处理,不得留有蚂蚁滋生点,所有包材使用前进行无蚁检查;3.4金属的控制3.4.1车间严禁使用钢丝球等易落的工器具、卫生用具,其他非固定细小金属物件不得置于食品暴露的上方;3.4.2过筛用的筛网要求每班检查,发现破损视情况的严重性,进行检修或更换;3.4.3生产前操作人员必须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及卫生情况,及时将松动螺母拧紧,及时更换可能破损的设备部件,及时将生锈的零部件进行清洗或更换。

异物控制管理规范

异物控制管理规范

异物控制管理规范1.0目的:为控制产品中可能出现的异物,确保产品质量,特制定此异物控制管理办法。

2.0范围:适用于装配车间、注塑车间和货仓组(包括外发仓库)异物控制管理。

3.0 职责和权限:3.1生产部:装配车间和注塑车间负责实施异物的控制。

3.2货仓组:负责进出物料整洁有序,确保储存环境符合要求。

3.3 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司环境技术监督指导。

3.4 品管部:生产过程品质控制监督。

4.0 定义:异物的定义:非源自产品本身的所有物品,包括金属、塑料、纸壳、头发、纸渣、手套、碎屑、昆虫、油污、灰尘、首饰、零食、食品、饮料等。

5.0 内容: 5.1外来异物类型:5.2异物来源分析:5.2.1 人员卫生: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员管理不善易造成严重的异物混入,如:毛发、线绒、手套皮、创可贴、纽扣、钥匙、饰物等的混入。

5.2.2 器具器具:加工用设备及器具破损或脱落造成异物的混入。

如油污、薄膜的破损。

5.2.3 原料处理:原料本身含有一些杂物,或加工时清洗不干净等造成的外来异物或本身异物的混入。

5.2.4 操作方法:根据原料本身异物较多而工艺中特别增设选别、清洗等去除异物的工序。

5.2.5生产环境:如苍蝇、蚊子等虫子的混入;墙壁水泥块脱落后混入;包装材料中带有异物;清洁水质的不洁等皆可造成异物的混入而影响产品的品质。

5.3.异物控制内容:5.3.1车间人员卫生标准控制:1)装配和注塑车间进入前女工需将头发盘起,佩戴好工帽,装配车间员工进入车间前需在换鞋区换拖鞋进入,生产组长严格监督执行。

2)严禁衣帽不洁或闲杂人员进入车间,操作人员在生产区域内严禁吃零食。

食品、饮料等严禁带入车间内。

3)严禁非生产用工具进入车间,并对器具进行下班清点,并记录工器具的数量,发现偏差及时追查,并把问题及时上报上级主管。

4)严禁随地吐痰及一切影响工艺卫生的举止,若工作中划伤手应及时出车间进行处理,根据情况确定是否停工,若可以工作,但必须佩戴橡胶手套。

车间异物防控管理办法

车间异物防控管理办法

车间异物控制管理办法一、目的:为控制产品中可能出现的异物,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特制定此异物控制管理办法二、范围:全司,以及进入车间人员。

三、主要内容:1、毛发的控制正常人每天约脱落20-100根头发,为控制这些毛发,使之不混入我们加工的产品中,我们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1.1鼓励员工勤洗澡,勤洗头,公司提供浴室以方便员工洗澡。

1.2员工换工作服前,用梳子先梳一遍头发,进车间前将全身包括头部用辊子辊一遍;进车间前必须检查工作帽,不得有头发外露情况,对工作服也要里里外外仔细检查。

1.5员工每次进车间前,要求在风淋间将脸部揉搓一下,尤其注意眉毛等地方,各班组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进车间时认真执行。

1.6风淋间风淋10秒1.7工作过程中8:00 、10:00 、14:00 、16:00、20:00头发互检。

1.8品管员不定时抽检毛发。

1.9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尤其是新进厂职工,要求套袖必须护住手腕,不能露出手腕,内帽、口罩必须戴好,不得有毛发外露,防止毛发混入产品中。

2、金属的控制金属产生主要是不锈钢器具碰撞、链条摩擦、维修设备未清理或保养欠缺以及设备清洁等造成,针对各工序情况,制定控制措施如下:2.1初加工工序使用刀具、不锈钢筐、捞子,在使用时轻拿轻放,杜绝野蛮操作;按照规定定时对器具进行检查,破损器具不准使用。

2.2切丝机、切菜机、切割机、烧饭机、漏勺等设备要班前检查,发现破损或即将破损,立即停止作业,更换破损刀具2.3破损工器具(盆、碟子、捞子等)及时更换2.4 严禁使用钢丝球直接清洁与食品直接接触面2.5维修后的工器具清洗一遍,确认无异物后方可使用2.6落地的工器具等必须重新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2.7电工、维修维修完机器后,要仔细检查一遍,防止线头、螺丝等遗留在车间内,生产使用维修后的设备要做开机前检查。

3、米饭异物3.1 保证洗米、泡米设备和管路工作后排水干净,保持管路干爽,避免滋生霉垢3.2 由机修定期清理管路过滤器3.3 工作结束后由烧饭班工作人员对洗米、泡米设备和管路刷洗,保证无垢3.4 保证烧饭缸完好无损3.5 所有大米都需经人工挑选目检后再进米仓4、塑料异物的控制塑料异物主要是从原辅材料混入造成的,控制措施如下:4.1原辅材料,都需经周转挑选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严禁不经周转挑选直接随包装投料(如桂林米粉烫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物控制管理手册一、异物的定义:纸包装容器中的异物是指,非加工要求或根据产品标准不应该含有的物质,均可以称为异物。

二、异物的分类:内源性异物:产品本身带的异物,所有不能被客户接受的产品本身的异物,如纸屑、纸渣、纸粉、内外壁油墨染色等。

外源性异物:润滑油脂、果皮、果壳、金属、玻璃、砂石、毛发、线毛、外箱纸屑、木屑、塑料、外箱纸渣等,本产品以外的物品。

三、异物的危害:危害一:存在安全隐患,金属异物、玻璃、木块、石子、骨头,硬塑料可能硌坏顾客牙齿,划伤或卡伤顾客口腔和喉咙,含有化学药品的异物或化学药品直接污染的食品,可能给人体带来不适,甚至中毒。

危害二:存在卫生隐患,头发、飞虫、纸片、线毛以及不清洁的其它异物混入到产品中,会造成微生物的污染。

危害三:存在质量隐患,即使不存在以上安全卫生隐患(异物也是在加热前混入的,通过加热或紫外线和臭氧消毒,进行了杀菌,没有安全隐患),任何的异物混入都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快的感觉,让消费者觉得不适宜,不满意。

危害四:对公司的危害:质量下降或者公司的信誉受损,从而引起客户退货、索赔,转移订单乃至客户丢失。

四、异物来源及防控措施来源之一:生产和管理人员(包括参观人员)1,毛发--正确穿戴工作服及帽子2,指甲及指甲缝隙的附着物--勤剪指甲、洗手彻底3,手指有伤、掉皮、附着物,手套破碎--素养4,首饰及其它有意或无意带入车间的物品--素养5,工作服及裸露便服的线头、绒线--素养6,咳嗽的飞沫,甚至痰迹--素养7,附着在身上的飞虫、毛发--进车间前应先将衣服上的异物风淋一遍。

8,在车间内饮食携带的皮、壳、碎屑、异味--素养9,有意或无意滥用化学药品、化妆品等--培训与监督10,也可能存在人为因素,个别人对车间管理人员或车间管理制度不满,为发泄不满的情绪而故意做出的破坏行为。

来源之二:机器设备、工器具、容器、维修作业1,破损设备(器具、容器)--选型、材质、维修频率及淘汰时间2,小零部件--良好的操作规范,设备点检习惯3,设备、设施漏油、水、汽--定期维护保养4,易脱落部件---选型、材质、定期紧固、设备点检习惯5,不适宜的使用--培训与监督6,维修作业不规范,不良试机品混入--培训与监督,提高质量意识来源之三:原料、辅料、内外包装物料1,原料本身含有--要求供方控制2,材料的包装表面附着--外包装不得进入加工区3,外包装箱等附着碎屑--内外包装分开放置,内外包装分区域进行,内外包装人员不得串岗4,内包装碎屑、破碎、携带异物--使用前检查、要求供方控制来源之四:方法1,加工方法—加工流程有无先天缺陷,异物不能挑出或易混入产品。

2,搬运方法--运输工具、人员、通道及通道环境,意外情况发生。

3,标识方法--能否有效区分防止混杂,标识用品是否容易混入产品等4,卫生清扫方法--清扫彻底,有无残留洗涤剂,残留刷子毛等卫生工具碎片。

5,消毒方法--残留消毒剂。

6,化学润滑控制方法—使用量控制不适当致产品污染。

7,野蛮操作—是否会产生异物。

来源之五:环境1,加工环境中存在的物品,都可能是异物来源--设施(天花板、地面、墙壁、支架、照明、通风排气、降温、给排水等设施)的养护、检查。

3,不适宜的环境导致--温度、湿度、空气质量3,卫生条件--定期全面消毒、清扫、清洁4,虫、鼠控制--灭、防蝇虫、鼠措施,对作业车间加装灭蚊灯、门加档鼠板。

五、整体防控措施:1,只要在车间内部的物品,都有成为产品内异物的可能性,均要提前采取预防混入的措施,不要认为这不可能,那也不可能,出现了客户投诉还觉得奇怪。

因此车间标识或工器具、设施设备尽量避免可脱落、易丢失的部件,防止混入或污染产品。

2,异物控制需要硬件和管理相结合,以“预防”为主,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混入的可能性,以“减少来源,控制源头”为主,以检查(人工挑选)、检测(紫外灯等)为辅。

4,全员参与是保证质量的关键,以前存在的违规操作或异物隐患未造成客诉的,并不代表今后不会发生。

一经发现应及时纠正。

5,建立车间工器具交接记录,每天交班时都要清点和检查当班使用的工器具,并查看是否完整,如果有问题,立即停产调查,直到彻底查清为止。

6,进入生产现场的作业人员,进入车间时必须换上工装及工鞋,戴工帽,出车间时必须换掉,并放在更衣室内,不许穿出更衣室,更衣室内应安装杀菌灯,对工装及工鞋进行杀菌,车间人员上厕所时,必须换工作服及鞋。

7,车间内使用的各种清洁工具不得在车间外使用。

车间每天生产结束后,所有工具器具等要规定指定的放置地点,不得乱放。

8,制定相应的发现异物奖励办法,并逐步形成管理制度的一部分,使之成为我们日常生产管理不可获缺的组成部分。

9,对上述所有要求形成规章制度,要张贴在醒目位置,对新入职员工入职前要进行培训,对作业人员要定期进行宣导。

六,对异物控制的具体管理:1.非生产性物品管理1.1.更衣室入口处监督检查a. 进入车间前主动将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如:手机、钥匙、饭卡等)存放在储物柜中,不准随身携带,不准放在便服中。

b.食品、饮料等一律不准带入生产车间(如:花生、瓜子等)c.生产班长随机抽查,对于未按以上要求执行人员,报告车间主任,要进行处理。

1.2 首饰的检查a.严禁佩戴首饰进入生产车间。

b.所佩戴的头饰、发夹等必须存放在更衣室储物柜中。

1.3 纽扣或拉锁检查a.严禁穿戴有装饰品(漂浮易脱落)的便服进车间。

b.工人在进更衣室时,自检便服上的纽扣或拉锁有无脱落或松动。

1.4其它因车间需要必须带入的非生产性物品做好出入车间自我检查和出入车间物品登记记录,如有缺损,按重大异常问题处理。

2.工作人员穿戴管理2.1工作服卫生a.工作服必须清洁、卫生、无异味。

b.工作服定时清洗,保持清洁。

c.工作服无破损、无线头。

d.新工作服穿戴前必须先检查,去除表面的线头等。

2.2工作服穿戴程序a.脱室外鞋→脱便服(检查)→换工作服(检查)→穿室内鞋→戴工作帽b.执行消毒程序:洗手液清洗→清水冲洗→烘干→酒精喷洒→风淋2.3穿戴要求a.工作帽罩住耳朵、头发,系紧,帽沿紧贴脸部。

b.不准在车间内随便摘下,不准在车间内吐痰等。

c.生产过程中不准戴烂套袖、烂手套。

d.套袖、手套不准乱涂乱画,加工人员的名字、工号胶带器可以写在某一位置。

e.加工过程中便服不准外露,严禁穿工作服外出。

3毛发控制管理3.1工作服穿戴前自检或互检工作服和便服上的毛发,查出的毛发贴在胶带上严禁随手乱扔。

工作服、套袖、上的线头、绒线,进车间前必须彻底检查、去除,生产过程中由专人定时检查。

3.2洗手消毒后的毛发检查:由专人进行毛发检查、粘贴。

3.3工作期间a.工作中生产班长,确保每小时巡回检查一次。

3.6毛发检查头部→肩部→背部→前胸→双臂及腋下→腿部依次进行检查3.7粘发用具为胶带3.8工作人员理发后必须洗头,将头发渣清理干净3.9男工人不可留长胡子进入车间3.10鼓励督促加工人员勤于洗澡、洗头。

4.原、辅、物料间操作管理4.1使用前a.所有原辅物料在使用前必须将外包装清理干净。

b. 内外包装物料分开离地放置。

4.2使用时a.使用时采用先进先出的原则。

b.任何原辅料使用前要开口整齐,避免异物混入。

C,原材料壁纸缠绕膜,必须随用随拆,严禁外包装缠绕膜彻底打开。

5设备维修管理5.1维修人员自带工具数量清点5.2维修人员工作服保持卫生清洁。

5.3非必须使用的工具禁止带入车间,车间准备的专用工具箱时刻保持清洁卫生。

注:如果班中机械设备损坏,需动用电焊机、拉结电线,或挖凿地面、更换灯管等造成产品安全隐患较大的维修项目正常生产中严禁进行,必须全部清理结束,在班后实施。

6玻璃制品管理6.1灯管更换规范严禁正常生产加工过程中维修、更换灯管。

维修、更换应在班后无产品后方可进行。

6.2车间玻璃门窗管理a玻璃卫生的清理及管理落实到个人。

b.门窗上的玻璃(如车间有玻璃的话)如有裂纹,当天班后组织人员更换。

c.班中如有突发事件,造成玻璃破损,按重大问题处理,保证产品安全。

7金属制品使用管理7.包装管理7.1包装物料进厂a.运输:车辆清洁b.生产厂家:必须为合格供应方,有厂家证明、卫生合格证、注册证书、出厂检验合格单等。

c.检验:·包装物料接收时要对其强度、版面、有无污染、有无异物等进行检验,合格入库,不合格退货。

·内包装每进一批由质检人员进行检测,合格使用;不合格退货。

7.2包装物料使用a.确认·提前确认包装物料和版面、印记位置等,合格后方可使用。

·包装前检查产品品名规格与包装物料上的品名规格是否一致。

b.产品更换时·产品清理:上一种产品彻底清理、全部入库存放。

·物理清理:上一种产品所用物料彻底清理,全部入物料库内标识清楚,防止不同物料混用。

8.包装物料间管理8.1人员管理a.工作服穿戴整齐,严禁露发、身带毛发及碎纸屑等异物。

b.内外包装人员分开(特殊情况时,由外包装作业转为内包装作业时,必须将身上的纸屑清理彻底,手部消毒)。

c.班中外来人员严禁进入物料间。

8.2室内卫生a.地面、门窗、墙壁、胶帘、铁架、案子等保持清洁无破损、无杂物、无污垢。

b.物料摆放整齐、有序。

c.夏季因多雨原因造成的潮湿、发霉要及时晾晒,控制微生物的繁殖污染,保证纸箱的强度不受影响,以免纸箱破损。

8.3物料管理a.内、外包装物料按客户、产品规格等分开放置,如有必要可挂牌标识。

b.物料要用垫板垫起,离地、离墙放置,严禁直接放在地面上。

c.所有物料上加缠绕膜,防止灰尘污染。

8.4非生产性物品的管理a.物料间严禁存放化学药品、竹木制品、玻璃制品等。

b.破损、烂裂的器械、物品严禁存放在物料间。

9.虫害控制管理9.1车间控制a.车间出入口的胶帘要随时保持干净完整。

b.原料库、物料间的入口处的缓冲间要随时保持卫生清洁。

c.车间进出人员随手关门。

d.车间设备与墙壁之间的隔断之间不能有卫生死角,不得乱放烂抹布或塑料或破手套,抹布。

e. 加工车间所有的进排气口的过滤网要达到一定的密度,防止飞虫进入车间,并要定时清理。

9.2飞虫捕杀a.每天开启灭蝇灯捕杀害虫,并定时清理。

七、总结要预防异物混入,首先要弄清异物来源,而异物的来源,说简单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人(员工、管理人员、外来参观者)、机(设备及配件、工器具、维修工具等)、料(原料、辅料、包装物料及其包装物)、法(加工方法、搬运方法、标识方法、卫等清扫方法、消毒方法、化学药品控制方法、)、环(设施、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卫生条件、虫鼠控制等)。

说复杂也很复杂,因为每一项都包含很多细节的内容,如果不用心管理,没有务实的态度,很难发现这些隐患,即使发现或已经出现,引不起重视,同样的事件或类似的事件会再次发生。

我们的管理从官方标准,到企业管理都需要抛弃浮躁的思想,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把工作做细,才能真正打造出过硬的质量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