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查第五节至第八节
实验室质量保证[1]
![实验室质量保证[1]](https://img.taocdn.com/s3/m/cb799bb5581b6bd97e19ea55.png)
实验室质量保证[1]
四、实验室的管理及岗位责任制
◇对监测分析人员的要求 :持证上岗 ◇对监测质量保证人员的要求 ◇实验室安全制度 ◇药品使用管理制度 ◇仪器使用管理制度 ◇样品管理制度
实验室质量保证[1]
第四节 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述
一、基本概念 (一)真值:理论真值、约定真值、相对真值 (二)误差及其分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表9.3 空气清洁度的分类
工作面上最大污染颗粒数 / (颗粒·m-2) 100 0
10 000 65
100 000 700
颗粒直径 /μm
≥0.5 ≥5.0 ≥0.5 ≥5.0 ≥0.5 ≥5.0
实验室质量保证[1]
没有超净实验室条件的可采用相应措施。例如, 样品的预处理、蒸干、消化等操作最好在专门 的毒气柜内进行,并与一般实验室、仪器室分 开。几种分析同时进行时应注意防止交叉污染。
实验室质量保证[1]
(五)正态分布
图9.3 正态分布图
图9.4 偏态分布图
68.26%的数据在 区间之中
实验室质量保证[1]
表9.4 正态分布总体的样本落在下列区间内的概率
区间
μ+1.000σ μ+1.645σ μ+1.960σ μ+2.000σ μ+2.576σ μ+3.000σ
落在区间内的概率 / % 68.26 90.00 95.00 95.44 99.00
实验室质量保证[1]
2.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性检验 相关系数: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性质和密切程 度的指标,用γ表示,其取值在-1-1之间。
γ数值大小与变量之间关系见书P428图9-6到9-8 ※监测要求所测标准曲线的γ≥0.999 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
燃气输配课程设计

燃气输配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燃气输配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相关术语;2. 使学生了解燃气输配过程中的主要参数及其计算方法;3.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燃气输配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燃气输配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查阅资料、整理信息、团队协作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燃气输配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燃气输配技术在节能环保方面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燃气输配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际工程问题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缺乏实践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燃气输配系统基本组成:讲解燃气输配系统的组成及其各部分功能,包括燃气输气管、配气管、调压站、用气设备等。
2. 燃气输配工作原理:介绍燃气输配过程中压力、流速、温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阐述输配系统的工作原理。
3. 燃气输配主要参数计算:讲解燃气输配过程中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如流量、压力损失、温度变化等。
4. 我国燃气输配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我国燃气输配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国内外燃气输配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5.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节:燃气输配系统基本组成及功能- 第二节:燃气输配工作原理- 第三节:燃气输配主要参数计算- 第四节:我国燃气输配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教材章节关联:- 第一章 燃气输配系统概述- 第二章 燃气输配系统的主要设备- 第三章 燃气输配系统设计计算- 第四章 燃气输配技术发展概况教学内容进度安排:- 1课时:燃气输配系统基本组成及功能- 1课时:燃气输配工作原理- 2课时:燃气输配主要参数计算- 1课时:我国燃气输配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讲解燃气输配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计算,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理论知识框架。
放射性检测操作规程最新

放射性检测操作规程最新放射性检测操作规程最新(Radiation Testing Operation Procedures - Latest Version)第一节:引言1.1 目的该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放射性检测过程中的安全性、准确性和质量控制,并遵守所有相关法规和标准。
1.2 适用范围该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进行放射性检测的实验室和工作人员。
1.3 定义和缩写(在本操作规程中可能存在的定义和缩写,需加以说明)第二节:安全2.1 人员培训所有参与放射性检测的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并持有合适的资格证书。
2.2 个体防护在进行放射性检测的实验室中,工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和实验室外套。
工作人员应在工作结束后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
2.3 环境安全实验室应具备适当的安全设备,如防护墙、紧急淋浴和紧急停电按钮。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制定应急响应计划。
第三节:设备和仪器3.1 硬件设备所有放射性检测设备和仪器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并经过定期校准和维护。
3.2 仪器操作使用仪器之前,工作人员应确保其已经过校准和维护,并具备操作资格。
在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按照仪器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并记录相关数据。
第四节:样品处理4.1 样品接收样品接收时,应记录样品的数量、来源和重要信息,如样品采集日期等。
4.2 样品标签每个样品都应有唯一的标识符,并按照实验室的指导进行正确标记。
4.3 样品处理在进行放射性检测之前,样品应按照实验室的操作规程进行处理,如取样、分割、混合等。
4.4 样品保存已处理的样品应妥善保存,并记录存放位置和条件,以确保样品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第五节:放射性测量5.1 测量方法根据不同的放射性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并按照相关标准和规程进行操作。
5.2 测量准确性和精度为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测量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验证,并进行质量控制检验。
5.3 数据记录所有的放射性测量结果应准确记录,并包括样品信息、测量日期、操作人员等相关信息。
学校教学设施验收标准

学校教学设施验收标准第一节:引言学校的教学设施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因素之一。
为确保学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学校教学设施需要经过严格的验收。
本文旨在探讨学校教学设施验收的标准和相关问题。
第二节:教室设施教室是学生学习的核心场所。
验收时,应确保教室的面积适宜,通风良好,室内光线充足。
同时,教室内应配置合适数量和质量的桌椅、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以确保教学质量。
第三节:实验室设施实验室是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
验收时,应确保实验室设施齐全,包括实验台、试剂柜、安全设备等。
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排气系统,以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第四节:图书馆设施图书馆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
验收时,应检查图书馆的图书数量和种类是否丰富,是否有舒适的阅读环境。
此外,图书馆还应设有电脑终端并提供网络连接,以满足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的需求。
第五节:体育设施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设施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
验收时,应检查运动场地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体育器材是否齐全,是否有专业的体育教师指导,以确保学生的体育锻炼质量。
第六节:音乐设施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验收时,应检查音乐教室内是否配备乐器、音响设备以及其他必要的音乐器材。
此外,音乐教室应具备良好的音效和吸音装置,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七节:艺术设施艺术教育是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之地。
验收时,应检查艺术教室是否配置合适的绘画工具、雕塑材料等,并且具备艺术品展示的场所。
此外,艺术教室还应具备良好的照明设备和展示空间,以提供良好的艺术学习环境。
第八节:计算机设施计算机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验收时,应检查计算机教室内的计算机数量、性能和软件应用是否满足学生的需求。
此外,计算机教室还应配备稳定的网络连接,以保障学生的信息获取和交流。
第九节:多媒体设施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验收时,应检查教室内是否配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多媒体设备。
学校实验室管理细则

学校实验室管理细则学校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实践与探索的重要场所,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和管理的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学校实验室管理细则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
第一节:引言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可以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然而,实验室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有必要制定一套细致规范的实验室管理细则。
第二节:实验室设备管理实验室设备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第一步。
学校应建立设备台账,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保证设备常态运行,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第三节: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实验室应配备一套完善的安全设施,包括消防设施、安全通道、安全警示标识等。
学校还应定期进行火灾演练,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
第四节:安全教育与培训学校应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培训,培养学生正确的安全意识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制定紧急情况应急预案,确保及时有效的安全处置措施。
第五节:实验室卫生与环境管理实验室的清洁与卫生对于实验的进行至关重要。
学校应建立卫生检查制度,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清洁与消毒工作,并及时清理废弃物。
第六节:实验室课程管理学校应根据教学需要,制定合理的实验室课程管理规定。
教师应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设备,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第七节:实验室监控与管理学校应安装实验室监控设施,实现对实验室的全方位监控,提高实验室的安全性。
此外,学校还应制定实验室开放使用时间以及使用范围的管理规定,避免未经授权者的进入。
第八节:实验室用电安全学校应加强对实验室用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电线电器的安全性。
学生在实验室实验时也要注意用电安全,杜绝出现电器故障引起的安全事故。
第九节:实验室化学品管理实验室化学品的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中之重。
学校应建立化学品购置、存放和处置的详细制度,定期检查化学品库存,确保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第十节:科研项目实验室管理科研项目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要求更高,学校应加强实验室的安全保护和文件管理,并作为重要资料进行归档。
甲状腺疾病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TT4 TT3 FT4 FT3
LOGO
• 正常情况下, 循环中大部分甲状腺激素与特 异的血浆蛋白结合, 包括甲状腺素结合球蛋 白(TBG)、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TBPA)以 及白蛋白
• 结合型甲状腺激素是激素的贮存和运输形式, 游离型甲状腺激素(FT3 、FT4)则是甲状腺 激素的活性部分, 直接反映甲状腺的功能状 态
第十节
甲状腺核素检查
内容
LOGO
• 甲状腺摄131I功能试验 • 甲状腺核素静态显像 • 甲状腺亲肿瘤核素显像
甲状腺摄131I功能试验
LOGO
• 原理
• 空腹口服131I经胃肠吸收后随血液进入甲状腺, 迅速被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摄取, 摄 取的量与甲状腺的功能密切相关, 可利用间接测定不同时间的甲状腺摄131I率来评价甲 状腺功能状态
• 概述 • Tg由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分泌,是甲状腺激素
合成和储存的载体 • 导致Tg升高的因素有: 甲状腺肿;甲状腺组织
炎症和损伤;TSH、HCG以及TRAb对甲状腺刺激
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
LOGO
• 临床意义
• 非肿瘤性疾病: 评估甲状腺炎的活动性;诊断 口服外源甲状腺激素所致的甲状腺毒症
TSH受体抗体(TRAb)
LOGO
包括3个类别
TSH受体抗体(狭义TRAb): 也称TSH结合抑制免疫球蛋 白, TRAb阳性提示存在针对TSH受体的自身抗体,但 是不能说明该抗体具备什么功能
甲状腺刺激抗体(TSAb): 具有刺激TSH受体,引起甲亢 的功能,是Graves病的致病性抗体
甲状腺刺激阻断抗体(TSBAb): 也是TRAb得一个类型, 具有占据TSH受体,阻断TSH与受体结合而引起甲减的 功能,是部分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发生甲减的致病性 抗体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 tract infection〕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常见病因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
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
一样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良好。
但由于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不仅阻碍生产劳动力,而且可引起严峻并发症,应积极防治【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有受凉,过度劳累,体质较弱,呼吸道慢性炎症等病史,需与麻疹、百日咳、白喉、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的初期症状鉴别。
一样分为以下各种类型:〔一〕一般感冒1.病毒感染,秋冬春季多见。
2.起病较急,局部症状有喷嚏、鼻塞、流涕、咽部痒、灼热感或咽痛、声音嘶哑或咳嗽,一样全身症状较轻。
3.检查可见鼻豁膜充血、水肿有较多的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二〕急性咽——喉——气管炎也称急性呼吸道疾病1.由病毒引起,冬春季多见。
2.有咽痛、声嘶、轻度干咳、发热,体温可高达39℃,全身酸痛不适。
3.检查见咽部充血,有灰白色点状渗出物,咽后壁淋巴结滤泡增生。
下淋巴结肿大。
〔三〕细菌性咽——扁桃体炎1.由细菌感染引起。
2.起病急,咽痛明显、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头痛、全身不适、呕吐、腹痛。
3.检查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白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四〕疱疹性咽峡炎1.病毒引起,多发生夏季。
2.明显咽痛、发热。
3.检查见咽充血,于软腭、腭垂、咽部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丘疱疹及浅表溃疡。
二、辅助检查〔一〕血常规1.病毒感染:白细胞较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2.细菌感染白细胞及中胜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二〕咽试子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找到病原体可助诊断。
【疗效判定标准】一、治愈标准〔一〕自觉症状消逝。
〔二〕体温复原正常。
〔三〕血常规复原正常。
二、好转标准〔一〕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全身不适差不多消逝。
检验科业务培训资料

❖ 2、病理性贫血
❖ (1)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如消化性溃疡、 痔疮及开放损伤大出血、产后和手术后
❖ (2)红细胞寿命缩短:如各种原因的溶血(输血的 溶血反应、蚕豆病、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 (3)造血功能减退:药物对骨髓的抑制、辐射、放 射线(如X线、钴)照射、再障等。
(3)相对性红细胞增多:见于烧伤、肠梗阻、呕吐、 腹泻、多汗、多尿引起脱水时
二、白细胞计数(WBC)
❖ 白细胞:周围血液——中性粒细胞(N)、嗜酸性粒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L)和单核细胞 (M)。
❖ 嗜中性白细胞数量最多,常穿出血管,聚集于炎症组织的 周围,作变形运动,吞噬细菌,死亡后形成脓细胞 。
期。
❖ 2、颜色及透明度变化
❖ (1)血尿:淡红色或棕红色为肉眼血尿(每升尿中含血 量超过1ml),见于泌尿系统损伤、肿瘤及炎症,如急性 肾炎、肾盂肾炎及肾结核、肾结石等,亦可见于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及血友病等。
❖ (2)黄疸尿:呈浓茶样深黄色,且泡沫亦呈黄色,见于 黄疸型肝炎、胆道梗阻(胆石症、胰头癌)等及服用核黄 素、痢特灵、VitB12等药物后。
●溶血性贫血;
(2)淋巴细胞减少
见于粒细胞增加、淋巴细胞破坏过多的疾病;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淋巴细胞毒素之后,以及接 触放射线、化疗后;
传染病初期及淋巴系统有广泛破坏时,如肉瘤晚期, 淋巴细胞可能减少;免疫缺陷病、尿毒症等。
5、单核细胞数变化 (1)单核细胞增高的意义较大,见于: ●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许多
4、血沉加快常是结核、风湿活动的非特异性指标。
❖ 5、恶性肿瘤,常有血沉增高,尤其是肿瘤组织有 崩溃、坏死时更为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脊液原始淋巴细胞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脑脊液肿瘤细胞(胃癌转移)
四、脑脊液显微镜检查
(三)病原生物学检查
脑脊液中的病原生物可为临床诊断提供病因学依据, 有确诊价值
墨汁染色见到未着色的新型隐球菌荚膜可诊断为新型
隐球菌性脑膜炎 如发现寄生虫则可诊断为脑寄生虫病
五、脑脊液检查的临床应用
四、粪便显微镜检查
(二)其他
1.寄生虫虫卵 粪便检查是诊断肠道寄生虫感染最直接和最
可靠的方法。粪便涂片中可见到寄生虫虫体或虫卵,如蛔
虫卵、鞭虫卵、钩虫卵、蛲虫卵、肺吸虫卵、肝吸虫卵、
血吸虫卵、姜片虫卵等
四、粪便显微镜检查
寄生虫虫卵-1
A感染性蛔虫卵 B受精型蛔虫卵 C未受精型蛔虫卵
寄生虫虫卵-2
(一)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及清、球蛋白比值
参考值。成人TP:65~85g/L;A:40~55g/L;G:20~
40g/L;A/G:(1.2~2.4)∶1
临床意义:血清总蛋白>85g/L称为高蛋白血症,此时 总蛋白增高主要是球蛋白增高 血清总蛋白<65g/L称为低蛋白血症,此时总蛋白减低 主要是清蛋白减低
一、蛋白质代谢功能
(二)血清蛋白电泳
参考值。乙酸纤维素薄膜法
清蛋白0.62~0.71
α 1球蛋白0.03~0.04 α 2球蛋白0.06~0.10 β 球蛋白0.07~0.11 γ 球蛋白0.09~0.18
临床意义
一、蛋白质代谢功能
二、胆红素代谢功能
(一)血清胆红素
二、胆红素代谢功能
三、血清酶学
(一)血清转氨酶 转氨酶测定的适应证:①诊断和鉴别诊断肝胆疾病、
心肌梗死、骨骼肌损伤。②作为临床用药的监测指标。③
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
ALT与AST的比较 参考值 临床意义
三、血清酶学
三、血清酶学
三、血清酶学
三、血清酶学
(二)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主要用于肝胆疾病的诊断与监测、骨病的诊断与监测
健 康 评 估
健康评估(第3版)
第七章 实验室检查 (第五节~第八节)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张纪云
第五节 粪便检查
粪便检查
粪便检查的主要目的有:①了解消化系统有无炎症、 出血、寄生虫感染、恶性肿瘤等。②根据粪便的性状和
组成,间接地判断消化系统器官的功能状况。③检查有
无病原菌,以协助诊断肠道传染病
A鞭虫卵 B肺吸虫卵 C肝吸虫卵 D钩虫卵
寄生虫虫卵-3
A姜片虫卵 B血吸虫卵
四、粪便显微镜检查
2.肠道原虫
(1)溶组织阿米巴:取新鲜粪便的脓血黏液部分进行显微镜
检查可见到滋养体,或找到包囊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四、粪便显微镜检查
(2)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 体的形态如纵切的半个去 核的梨,前端钝圆,后端 尖细,背面隆起而腹面凹 陷,两侧对称形似勺形,
腹部前半部有吸盘,借此
可吸附于肠黏膜上
蓝氏贾第鞭毛虫
四、粪便显微镜检查
3.细菌 大肠埃希菌、厌氧杆菌、肠球菌为成人粪便中的 主要细菌;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多
为过路菌;双歧杆菌、拟杆菌、葡萄球菌和肠杆菌为婴
儿粪便中的主要细菌 4.真菌 正常粪便中极少见假丝酵母菌,且多为外源性污 染所致。病理情况下,粪便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多见
价肾小球滤过功能最常用的方法
一、肾小球功能
参考值:以1.73m2体表面积计,成人Ccr为80~
120ml/min
临床意义:Ccr测定的临床意义与评价
一、肾小球功能
一、肾小球功能
(二)血清尿素氮
参考值。成人:3.2~7.1mmol/L,儿童:1.8~
6.5mmol/L
临床意义
1.判断肾功能损害的程度 对慢性肾衰竭(特别是尿毒症) 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有价值。①肾衰竭代偿期BUN< 9mmol/L。②肾衰竭失代偿期BUN>9mmol/L。③肾衰竭
期BUN>20mmol/L
2.评价蛋白质摄入或分解情况 Nhomakorabea一、肾小球功能
(三)肌酐
参考值:男性53~106μ mol/L,女性44~
97μ mol/L
临床意义:血肌酐(Cr)浓度可作为GFR受损的指 标,检查的灵敏度较BUN好,但并非早期诊断指标
一、肾小球功能
二、肾小管功能
(一)尿浓缩稀释试验
二、脑脊液理学检查
二、脑脊液理学检查
(三)凝块或薄膜
参考值:放置24小时不发生凝固,也不形成薄膜
临床意义
化脓性脑膜炎:CSF静置1~2小时即可出现凝块或沉淀 结核性脑膜炎:CSF静置12~24小时可在表面形成薄膜 神经梅毒:CSF可出现小絮状凝块 蛛网膜下腔梗阻:CSF呈黄色胶冻状
GGT测定主要用于:①肝胆管疾病的诊断、鉴别诊
断与监测。②结合其他检查进行慢性乙醇中毒(长
期酗酒)的监测 参考值:速率法
男:10~60U/L 女:7~45U/L
三、血清酶学
临床意义
1.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 2.胆汁淤积性黄疸 3.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
4.其他 GGT对乙醇性肝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四、肝功能检查项目的临床应用
检查肝脏功能的主要目的在于诊断肝脏有无疾病及其 病因、了解肝细胞损害程度、观察病情、判断预后、
鉴别黄疸类型等
常见肝脏疾病检查项目选择与意义
四、肝功能检查项目的临床应用
第八节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CSF)是存在于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的无色透明 液体,主要由脑室脉络丛细胞主动分泌和超滤形成,经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检查特点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 2.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鉴别
其适应证和禁忌证
不同疾病脑脊液标本采集时间
一、脑脊液标本采集
一、脑脊液标本采集
二、脑脊液理学检查
(一)颜色
参考值:无色、清晰透明的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
(二)透明度
参考值: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病毒性脑炎、神经梅毒等CSF清晰透明或
轻微浑浊;结核性脑膜炎CSF呈毛玻璃样浑浊;化脓 性脑膜炎CSF呈脓性或块样浑浊
参考值:总胆红素(STB)、结合胆红素(CB)与非
结合胆红素(UCB)的参考值
临床意义:STB、CB、UCB测定的临床意义与评价
二、胆红素代谢功能
二、胆红素代谢功能
二、胆红素代谢功能
(二)尿胆红素与尿胆原
参考值:尿胆红素定性为阴性,定量≤2mg/L;尿
胆原定性为阴性或弱阳性,定量≤10mg/L 临床意义:临床上常通过血清胆红素、尿液胆红 素和尿胆原等检查对黄疸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3.颅内寄生虫病 嗜酸粒细胞增多
4.脑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大量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四、脑脊液显微镜检查
(二)细胞学检查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肿瘤、白 血病等疾病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观察治疗效果和进行 预后判断等
四、脑脊液显微镜检查
脑脊液原始细胞团
脑脊液原始粒细胞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五、粪便检查项目的临床应用
粪便理学检查只能粗略推断病因,对各种原因引起 的腹泻及肠道寄生虫病的诊断,显微镜检查是必不可少 的,FOBT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消化道肿瘤 的筛检有重要价值
第六节
肾功能检查
一、肾小球功能
(一)内生肌酐清除率 肾脏在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液中的内生肌酐全
部清除出去的能力,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是评
一、蛋白质代谢功能
1.肝脏损害 急性肝炎早期或局灶性肝损害时,血清总蛋 白、清蛋白、球蛋白及A/G均可正常
中度以上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慢性肝脏
损害时,常有清蛋白减少、球蛋白增高,并随病情加重而更 加明显 严重肝功能损害时,清蛋白和球蛋白变化更明显,可出 现A/G倒置
2.其他 肝外及其他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血清蛋白质的变化
三、脑脊液化学检查
(二)葡萄糖
参考值:成人2.5~4.5mmol/L,儿童3.1~4.5mmol/L
临床意义
1.葡萄糖减低 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以化脓性脑 膜炎早期葡萄糖减低最明显。②脑部寄生虫感染。③脑 肿瘤、神经梅毒等。④低血糖 2.葡萄糖增高 ①新生儿、早产儿。②糖尿病、脑外伤等
一、粪便标本采集
粪便标本的采集方法与要求 粪便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一、粪便标本采集
一、粪便标本采集
二、粪便理学检查
1.量 粪便量与进食量、食物种类及消化器官的功能状态 有直接关系。健康成人每天的粪便量约100~300g。在病
理情况下,粪便的量可发生改变
2.性状 正常成人的粪便为成形、黄褐色软便,婴儿呈黄 色或金黄色糊状便
肾小管浓缩功能差,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慢性 肾盂肾炎或尿崩症等
二、肾小管功能
(二)尿渗量
参考值。禁饮后尿渗量(Uosm):600~1000mOsm/ (kg·H2O),平均800mOsm/(kg·H2O),24小时内 最大范围为40~1400mOsm/(kg·H2O) 尿渗量与血浆渗量之比为(3~4.5)∶1
临床意义:尿渗量高于血浆渗量时,表示尿液浓缩,
称为高渗尿;低于血浆渗量时表示尿液稀释,称为低 渗尿;若与血浆渗量相等则为等渗尿,提示肾脏浓缩 功能受损
三、肾功能检查项目的临床应用
1.内生肌酐清除率 2.尿浓缩稀释试验
3.尿素氮和肌酐
4.血液pH和血浆CO2
第七节
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
一、蛋白质代谢功能
参考值:成人24小时尿量为1000~2000ml,昼尿量与夜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