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处处充满诗意
浅谈怎样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一
、
诗 意 的语 文课 堂 , 着力 营造 着一 种情 的场 、 种 感动 应 一 自己也 感 动别 人 的场 、一 种沐 浴 在 真 实 的人 性 光 辉 之 中 的
充 满 诗 意 的语 文 课 堂 , 该 是 文 道 合一 、 景 交 融 , 应 情 是 场 . 其 如 此 , 能 真 正地 走 进 诗 意 语 文 、 意 课 堂 、 意人 惟 才 诗 诗 师 生生 命 一 起 诗 意成 长 的境 界 ,是 和 学 生 一 起 徜 徉 在 优 美 生 . 命 才 能悄 悄 地 在 语 文 的 家 园 里诗 意栖 居 。 生 的 文字 中间 . 过 人 情 事 理去 解 读 这 个世 界 的 意义 . 受 到 通 感 四 、 师 要 有 尽 情 拥抱 诗 意 的 情 怀 教 拥 抱 诗 意 的情 怀 , 求 教 师 必 须 永 葆 ~ 颗 “ 心 ” 画家 要 童 。 生 活 的 酸甜 苦 辣 、人 生 的喜 怒哀 乐 ,感 受 到 不 同人 格 的魅
个 有 诗 意的 语 文 教师 应 该 具 备 高 超 的 教 学 艺 术 。 这 种艺 术 是 技 能 与智 慧 的完 美结 合 。所 谓 艺 术 突 出 的 是 个 性
一
五 、 诗 意 传 承 民族 文 化 这 是 语 文 教师 的使 命 用
中 国 自古 就 是 一 个 诗 的 国度 。一 个 诗 教最 为发 达 的文
生 活 到 创 造 生 活 的 至 高 境 界 . 而 追 寻 到 生 命 和灵 魂 栖 居 激 情 ,学生 会 从 中感 悟 到 宇 宙 的苍 茫 浩 渺 .人 生 的 悲欢 离 进 的桃园 。 合 , 教 于潜 移 默 化 之 中 , 益 于 身 心 愉 悦 之 时 , 生 也 才 受 得 师 二 、 意语 文 课 堂 需要 教 师 灵 动鲜 明 的教 学 个 性 诗 能 享受 到语 文 学 习 的快 乐 和幸 福 。
让语文课堂洋溢着诗意的芬芳

释 , 读 是 生 活 的 体 验 . 文 是 生 活 的 再 现 。语 文 教 学 不 阅 作 应 该 固 守 课 堂 , 守 课 本 , 应 该 建 立 大 语 文 观 . 导 学 固 而 引 生 走 向课 堂 之 外 的 万 水 千 山 , 本 之 外 的 万 紫 千 红 我 们 课
己 的课 堂 语 言 字 字珠 玑 , 采 飞扬 。诗 意 语 文 大 师 王崧 文
舟 在 教学 《 相 思 》 课 时说 :在 王 安 石 的 眼 中 , 愁 是 长 一 “ 乡 那 吹 绿 了 江 南 岸 的 春 风 , 到 了 张 继 的 笔 下 . 愁 又 成 而 乡
了 一 封 写 了 又 拆 , 了 又 写 的 家 书 , 么 , 纳 兰 性 德 的 拆 那 在
情 , 老 师 本 身 的 语 言 准 确 练 达 , 行 云 流 水 般 优 美 流 畅 当 如 时 , 生 才 能 充 满 激 情 , 能 在 这 样 的 语 言 文 字 的 浸 染 中 学 才 聪 慧 起 来 , 意 起 来 , 雅 起 来 。 这 对 教 师 素 质 提 出 了更 诗 高 高 的 要 求 . 要 求 我 们 不 断 进 行 自我 充 电 , 富 精 神 境 它 丰 界 , 养 情 感 世 界 。 面提 升 自己 的文 学 素 养 , 力 使 自 滋 全 努
文性 和超 功 利 的审 美 意识 和 熏 陶 功 能化 为轻 烟 。 为 泡 成 能 够 从 老 师 富 有 启 发 性 的 语 言 中 迅 速 理 解 教 学 内 容 并 内 化 为能 力 。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 用 恰 如 其 分 的 比 喻 、 谐 幽 默 的 夸 要 诙
张 、 体 生 动 的 描 绘 、 情 四溢 的 情 绪 去 吸 引 学 生 。 我 们 具 激 常 常 发 现 ,当 老 师 拥 有 真 情 灵 动 的 语 言 和 浪 漫 鲜 活 的 诗
营造诗意的语文课堂

营造诗意的语文课堂十年前,我刚刚走上语文教学岗位,对于语文教学的认识还很模糊。
在一次听课活动中,我有幸听到了一位前辈讲授的《背影》一课,他的课堂导入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从此使我的语文教学有了追求的方向。
“如果说母爱是一湾港,那么父爱就是一座山;如果母爱是一把伞,那么父爱就是一棵树。
父亲永远无言的隐蔽着自己的儿女,父爱永远无言的围绕在儿女身旁,就像今天我们读到这位伟大而平凡的父亲。
”我沉浸在这诗意的语言当中,心中不自觉地想:语文课堂就该是这样的。
一堂课,他就用诗一样的语言诠释着朱自清父亲伟大的爱,带领我们每一个听课的人感受着朱自清的拳拳赤子之心。
从那一天开始我告诉自己,我的语文课堂就应该是充满诗意的。
营造诗意栖居的语文课堂从此成为我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
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呢?一、营造诗意的氛围语文课包罗万象,生活中的所有色彩都在为语文课堂着色。
语文课上我们可以欣赏美丽的图画,可以聆听优美的旋律,可以观赏雄伟的建筑,可以感受历史的苍茫,可以展望未来的美好。
当生活的画卷在学生眼前一一铺展开来的时候,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更好的进入到这幅画卷当中,营造诗意的氛围,走进作品,走进作品所呈现的意境。
(一)音乐创设诗意的氛围音乐可以使人的心灵靠岸。
当我们在讲授诗歌、散文或者游记等体裁的文章时,往往可以借助音乐使学生浮躁的心冷静下来,进而走入文学作品,走进诗意的境界。
我在讲授七年级上册三单元写景散文、九年级下册一单元爱国和思乡诗歌和许多古代写景散文的时候都运用音乐作为营造课堂氛围的帮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值得说明的是,选择音乐作为营造氛围的手段,必须以了解文章内容和音乐主题为前提。
避免音乐与课文格格不入,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二)诵读朗读是语文的主要教学手段,也是学生要学习的一种重要技能。
好的朗读可以把听课的人带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一般情况下,语文课文都有现成的朗读录音。
但是我有一个原则,凡是自己能范读的文章,绝不用他人的脚本;凡是能当堂诵读的,绝不录制音频材料播放。
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而如何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则成为了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诗情画意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培养他们的情感、想象和创造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如何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营造“诗情”。
要想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教师首先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这个氛围要温馨、舒适,充满美好的感觉。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轻柔、悦耳的音乐,或者熏香、放花等,以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
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情感会得到释放,学习的动力也会进一步激发。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优美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诗情的美好。
通过朗诵、鉴赏等形式,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增强他们的审美情感。
除了“诗情”之外,“画意”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加入丰富的图像、色彩等元素,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
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课文中的情境和场景。
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象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和方法。
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创作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形象,丰富学生的审美视野。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进行一定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亲手制作出属于自己的“画意”,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
不仅仅是营造“诗情”和“画意”的氛围,教师还应该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情感、想象和创造力。
这需要教师巧妙地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提问学生的时候,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启迪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
在课堂作业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自由的表达方式展现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
在课堂的设计中,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具有启迪性的教学活动。
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诗意论文

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诗意【摘要】语文课堂应该充满浓浓的诗意——涌动着诗的灵性,漾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芳香,勃发着诗的激情,流淌着诗的旋律,演绎着诗的精彩。
诗意的语文课堂是迸发智慧、传递真理、彰显人性的课堂。
学生在诗意的课堂里浸润,收获的是人格修养的熏陶、语文素养的发展、丰厚语感的提升、人生智慧的开发,更获得了生命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语言诗意;导入诗意;氛围诗意语文是一门人文的学科,是充满情感的学科,一篇篇文章流淌着浓厚情感的汁液。
语文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伴随着情感解读文本,切不可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带领着学生冷眼旁观地肢解文本。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家园,而语文课堂更是让生命充满灵气、智慧、活力、激情的地方。
正如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所指出的那样,“语文课应是一种精神的漫游,应该是好玩的、有趣的”。
在大语文观的背景下,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课堂行为等,更应该以一种诗意的方式来演绎。
一、语言的诗意语文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对教师语言修养要求的严格。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于漪老师说:“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教育性,用艺术化的优美形式和方法诉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既准确、明晰、自信、沉着、雄辩,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又风趣、生动、形象、亲切、自然,充满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
”语言的诗意包括导入语、对文本的解读、语言的连贯得体等方面。
1、导入语导入的方法很多,但用平淡无奇的导入语言很难让学生一下子进入教学状态。
因此,激情而富有诗意的导入语,既能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又能充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我在一年夏天上《故都的秋》公开课时,曾这样导入:“随着气温的一天天升高,夏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
在这个容易让人烦躁的季节里,我们特别怀念秋天的凉爽。
不同的人对秋天有不同的感受。
对劳动者来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

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语文课堂是每个学生都无法避免的一门必修课程。
然而,有些学生对于语文课产生了厌恶和无趣的感觉,觉得这门课程缺乏创造性和乐趣。
但实际上,只要我们正确引导,语文课堂也能呈现出一种诗意盎然的氛围,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美的魅力。
本文将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学习氛围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打造一个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
一、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课程设计是打造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的基础。
一个好的课程设计能够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在课程设计时,教师可以注重选取具有诗意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其中包含丰富的形象和意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适时引入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主题,让学生从中找到共鸣并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兴趣。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程的体验和学习效果。
为了打造一个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演讲等。
情景教学可以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启发、互相学习。
而课堂演讲则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同时也能够让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
三、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打造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的关键。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快乐和自由。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互动、分享有趣的故事和经验,以及赞扬和鼓励学生的方式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他们在课堂中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的重要性。
总之,打造一个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细心呵护。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能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感受到美的魅力和创造的喜悦。
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这门课程所带来的诗意与快乐。
让语文课堂成为诗意栖居地论文

让语文课堂成为诗意的栖居地【摘要】让语文课堂成为诗意的栖居地,不仅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人性回归的必由之路。
它能一扫应试教育带来的陈腐气,冲开精神层面的桎梏,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生为研究对象,试论让语文课堂成为诗意的栖居地的必要性,构建诗意课堂的原则,以及让语文课堂成为诗意的栖居地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诗意一、问题的提出市场经济追求利益,社会风气物化严重,人们越发理性、越发冷漠,“路不拾遗”已成为古董,诗情画意也被现代的快节奏撕得粉碎。
一夜之间人与人之间温馨脉脉的面纱不见了。
这种大潮不可避免地冲击了校园这方净土。
学生的精神荒芜,学生渴求诗性的回归、人性的回归,就像涸辙的鱼盼望着雨水。
教学实践中,我也感到被应试教育压得喘不过气来,有个辍学的弟子给我来信说,他现在看到课本感到无比亲切,贪婪地读着,忘记了时间,上学时怎么没有感到语文课本是那么的好,里面的文章是那么的美!看到他的来信,我的心像被刀划了一下,紧接着是收缩地疼,我把自己钉在精神的十字架上,扪心自问,为什么我没能带给学生阅读的快乐,精神的盛宴,诗性的回归?在教学中,我大胆做了一些尝试,希望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诗意的栖居地,学生的精神在语文课上拔节,成长。
二、构建诗意课堂的“三美”原则(一)、音乐的美音乐的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指音节朗朗上口,错落有致,具有诉诸听觉形象的那种音节美和旋律美。
节奏轻快,韵律柔和,抑扬顿挫。
这说明了语言的音乐性可以荡涤学生沾灰的心灵。
要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需要注意辞藻的音乐性。
优美辞藻的吟诵能立刻吸引学生的耳朵,进而吸引学生的心灵。
诘屈聱牙的句子只会令人昏昏欲睡,甚至反感。
所以,音乐的美,作为诗意课堂构建的第一个原则。
(二)、绘画的美经由学生的想象创造栩栩如生的形象,营造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更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随着初读到品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越来越深,这时候,拥有绘画美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快更好地加深学生理解,并且诉诸视觉形象的“词藻”的选择和使用,让学生有身在画中游之感,意境上的绘画美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更有效地理解文本。
语文课堂是一条流淌诗意的小溪

语文课堂是一条流淌诗意的小溪语文课堂,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学习文字、感悟情感、领略文学的魅力。
语文课堂,就像是一条流淌着诗意的小溪,给予我们清新、明媚的感受。
语文课堂如同诗意小溪一般,给人一种清新的感受。
每当走进语文课堂,就仿佛置身于一片清新的田野中,满目悠然的绿色和清澈的泉水让人心旷神怡。
老师的授课像是春风拂面,文学杰作如流水般清澈明亮。
我们坐在教室里,仿佛置身于一处处田园风光之中,尽是清新淡雅的风情。
所以每一次语文课,都像是一次美的享受,使我们陶醉其中。
语文课堂如同诗意小溪一般,赋予人以明媚的感受。
在这里,我们阅读着许多美妙的诗歌,感悟着诗人的心灵,品味着文学的魅力。
每次朗读诗歌时,我们仿佛置身于蓝天白云之间,感受着那些婉转动人的诗意。
我们仿佛变成了那些文字中的人物,与他们一同历经坎坷,感受着诗歌的嘹亮清脆。
所以,语文课堂不仅仅给予我们清新的感受,更赋予我们明媚的心情。
语文课堂如同诗意小溪一般,使人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师生的朗读,也可以亲自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
每当这时,我们就仿佛是那流淌着诗意的小溪,清新明媚的心情随着朗诵而奔涌而出。
我们展现自己最美好最清新的一面,也让自己的心情得以宣泄和释放。
所以,语文课堂如同一束束明亮的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房,使我们陶醉欲罢不能。
语文课堂是一条流淌诗意的小溪,给予我们清新、明媚的感受,也使我们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在这里,我们不仅仅是在学习语文知识,更是在感受诗意的美好。
让我们珍惜语文课堂,珍惜这里带给我们的一切美好,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愈加的净化和升华。
【20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课堂处处充满诗意
语文是一种无比雅致的文化,一块滋养心灵的沃土,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
李吉林在
《是教师,也是诗人》一文中这样写道:“诗人是令人敬慕的。
其实,教师也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
”朱永
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中认为:“教育是一首诗,可以是田园诗,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抒情诗,有各种各样的情调和内涵。
”
这些文字让徜徉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我对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又有了一种新的认识与追求——诗意,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语文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
感染的过程,因此,语文课应该充满诗意、充满灵气。
那么,怎样才能创设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创设诗意课堂,教师要散发无限魅力
诗人的气质不是与生俱来的,其形成一定是经过长久的文化熏陶的结果。
一个诗意的语
文教师也必须有丰厚的文化内涵。
小学语文看似简单,可是它包容着丰富的内涵,更何况我
们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还有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所以,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建立起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相互支撑的多层复合、不断更
新的合理的知识系统。
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妙语连珠、游刃有余。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教师就是要让这种由墨香浸润的“气华”转而弥散成一种诗意的气质,一
种诗意的魅力,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熏陶、受到感染,以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效。
二、创设诗意课堂,努力营造课堂诗境
创设诗意的教学氛围,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思维活动场所,让学生动脑、动口、
动手,使学生在愉快、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如,课文《识字5》:“沙滩,贝壳,脚丫;海风,海鸥,浪花;珍珠,鱼虾,海带;港湾,渔船,晚霞”。
教学时可播放有关大海的课件,让孩子们边看美丽的大海晚景图,边配以《渔舟唱晚》的音乐,此时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描述那美丽神秘、令人神往的大海——夕阳西下,孩子们光着小脚丫,欢笑着涌向软绵绵的沙滩,时而尽情地奔跑,时而捡起一颗颗美丽
的贝壳。
海风轻轻地吹拂着,海鸥快乐地鸣叫着,大海高兴极了,捧起一朵朵雪白的浪花,
把它送给黄昏。
渔船满载着珍珠、鱼虾和海带,停泊在宁静的港湾,只留下远处天边一抹绚
丽的晚霞……教师用优美的语言,用多媒体出示的意境,使课堂像水墨画一样充满意蕴,像散文诗一样灵动优美,让学生在诗意的教学情境中一起享受着语言文字的精彩与美妙,激发起
学习新知的欲望。
三、在平等对话中激发课堂诗情
1.感悟、品味、想象,与文本进行诗意对话
春光明媚的语文课堂上,我和学生们吟咏着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和志南的《绝句》这
两首咏春的千古名诗,真是如沐春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多么绝妙的诗句!“‘杏花雨’作何理解呢?”顷刻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议论纷纷。
片刻后,一学生从
容答道:“‘杏花雨’就是清明时节杏花开放时下的雨。
”又一学生答道:“在和风细雨中,开得
早的杏花散落,在空中漫舞,如同下着一场花瓣雨,当然就是‘杏花雨’了。
”多么奇妙的感悟!多么独特的理解!学完两首古诗后,我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编辑老师为什么要将这两首古诗安排在一起让我们来学习呢?” 话音刚落,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七嘴八舌议论起来:“那
是因为这两首都是描写春景的古诗,而现在又正值春天……”“看来,大家已经发现这两首诗的
相同之处了。
那么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教室里先是一片寂静,接着便炸开了锅:“老师,我发现叶绍翁写的是晴天,志南和尚写的是雨天。
”“老师,我发现叶绍翁是
去游园,而志南和尚游的是整个大自然。
”“老师,我还发现叶绍翁是走着去的,志南和尚是
坐船、拄着拐杖去的。
” ……此时的课堂,思维的火花在碰撞,智慧的声音在流淌。
2.重组创造,与文本进行诗意对话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我经常思索:教材中那一句句浸满着情与爱的字符,一个个如诗般
温馨美丽的故事,在我营造诗意课堂时,将以怎样的方式流淌进现在孩子的心灵,以激起他
们的情感体验呢?我该怎样创造性地解读和运用文本呢?带着这样的思索,我在执教《白鹭》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将原文中描写白鹭外形美的一段话一字不漏地改用诗歌的形
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那雪白的蓑毛增一点儿则嫌长
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减一点儿则嫌短
那铁色的长喙素一点儿则嫌白
那青色的脚深一点儿则嫌黑
因为呈现方式变成了诗,又加上我给学生配上了优美的乐曲,学生的情感一下子被调动
了起来,很快,学生从多种方式的朗读中感受到文中蕴涵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的
诗境,白鹭外形的美丽和诗意早已植入了孩子的心灵。
总之,诗意的语文课堂,是以文本为基础,根据语境和形象,用艺术的手段营造一种情
境和意蕴。
追寻诗意语文,创造诗意课堂,让学习成为享受,让课堂成为家园——这种诗意
地栖居正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下语文教学的倾心追求和殷切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