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们一个诗意的课堂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要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创设温馨的诗意环境诗意的环境可以给学生带来安静、舒适的学习氛围。
可以在课堂的角落里摆上一盆鲜花,挂上一些有关诗歌的书籍和画作,让学生们在诗意的氛围中学习。
课堂的墙壁上可以张贴名家名句,或是学生们自己创作的诗歌和小故事,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二、活学活用经典名句通过学习经典名句,让学生们感受诗歌的美。
可以选取一些简短而有意境的名句,引导学生们朗读和背诵。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名句的解读和讲解,帮助学生们理解其中的意味,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述说。
可以设计一些与名句相关的讨论活动,如写一段话、绘一幅画等,让学生们运用名句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开展多样化的诗歌鉴赏活动鼓励学生们参与各种形式的诗歌鉴赏活动,例如:欣赏朗诵比赛、诗歌比赛等。
可以邀请专业的朗诵演员或诗人来给学生们带来诗的表演,让学生们亲身感受诗歌的魅力。
也可以邀请一些作家或诗人来到课堂上与学生们分享他们的创作经验并指导学生们如何写作和欣赏诗歌。
四、开展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通过开展各种创作活动,激发学生们对诗歌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
可以以学生生活、身边的事物为创作题材,教导学生们如何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在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创作环节,如给学生们提供启发性的图片或词语,让他们展开联想和写作。
也可以鼓励学生们参加诗歌比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五、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对知识的灌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
要让课堂充满诗意,我们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让他们在诗意的氛围中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风格,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空间。
通过以上的努力,相信我们可以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让学生在美的世界中感受诗的魅力,熏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同时也会让他们更加热爱并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强调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和学生的素质提升,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课堂,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接下来,将从师生互动、优秀教材、教学环境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论述如何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传统的教学模式常常是老师“一讲到底”,学生“一坐到底”,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会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缺乏情感交流。
而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老师以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问题,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
老师应尽量多地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
优秀的教材对于课堂教学的“诗情画意”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应该具有生动有趣的内容,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材中的例子和案例应该具有多样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在选择教材时应注重文化和艺术的融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
在教授历史课时,可以通过音乐、电影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在教授文学课时,可以通过朗读、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沉浸在文本情境中。
教学环境对于课堂教学的“诗情画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教室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室中可以摆放一些艺术品,如书法作品、绘画作品等,这样能够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室中也可以设置一些艺术装饰和展示板,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欣赏美的事物。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引入一些音乐、图片等元素,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评价体系也是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的重要环节。
评价不应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更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评价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发挥空间。
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教育是培养人的的灵魂和情感的过程,而诗情画意正是这种情感和灵魂的最好表达。
在今天的教育中,我们更需要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在美好的情感环境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向往。
一、打造温馨舒适的教室氛围一间富有诗情画意的教室,环境整洁清爽,壁上挂着美术作品、诗歌和美景图片,窗明几净,教室内摆放着绿植,温馨如同家的感觉让每一位走进来的学生都倍感温暖和舒适。
这样的环境鼓励孩子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他们对学习充满期待和热情,也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二、用诗歌点缀课堂诗歌是优美的语言的结晶,它能够激发人的思维和情感。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一些富有诗情的诗歌来点缀,让学生在回味美好的诗句的也能更好地领会知识的深层含义。
比如在生物课上,教师可以用《荷塘月色》的诗句使学生更好地领会生物的生态之美;在历史课上,教师可以用《出师表》的诗句来感受赵云的豪情壮志。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向往,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人文素养。
三、引导学生用画笔表达画是另一种美好的表达形式,它能够让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画笔表达对知识的理解和感受,比如生物课上,学生可以画出自己对生态环境的理解和感受;历史课上,学生可以画出自己对历史人物的印象和理解。
通过绘画,学生将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并且在艺术的品味上也能有所提高。
四、让音乐伴随学习音乐是另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它能够让人情感融入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与知识相关的音乐,比如在语文课上,可以播放一些古典音乐来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古诗词的韵味;在自然科学课上,可以播放一些大自然的声音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自然的美妙。
音乐的美妙旋律会让学生更加专注和投入,也能够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
五、教师语言美化教师语言的美化也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美,在诗意的课堂流淌

美,在诗意的课堂流淌“诗意阅读课堂”就是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语言、情感和想象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智慧,通过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营造一种人文关怀的情调,一种情趣高雅的意境,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一种宽松和谐的对话,生成一种富有诗意的形象化的课堂教学情景,来熏陶和感染学生,丰富学生的内心感悟,激发学生的灵性,润泽学生的生命成长。
在教学中,我注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他们得到全面、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一、诗意课堂,让学生的心田绽放诗意的蓓蕾1.导入――激起学生智慧的诗花。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如教学《清平乐?村居》时,我这样导入:“告别了都市的喧嚣繁华,告别了城市的高楼大厦,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古时的乡村,去感受美丽静谧的田园风光,好吗?”“未成曲调先有情”,在课堂的源头追寻诗意,顺利铺就了通往文本的情感之路。
2.造境――唤起学生澎湃的诗情。
优美的情境有助于使人形成良好的心境,产生表达和创作的冲动。
教学《水乡歌》时,我播放课件《水乡美景》,边描述边让学生观看,之后问:一趟水乡之行后,你有什么发现?有的说:“我看到了水乡的河水非常清澈,小鱼小虾还在水草间自由自在地嬉戏呢!”有的说:“阳光下的河面波光粼粼,可美啦!”……舒缓的音乐、优美的画面和动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了如诗如画的情境。
3.创作――拨动学生心中的诗弦。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在他们的脑袋里,永远盛开着诗的花朵。
教学《假如》时,我问:“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会做什么呢?请当一回小诗人,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学生听后,激情昂扬,一篇篇动人的小诗跃然纸上。
“假如我有一枝神笔,我要给世界上每个动物,画一部手机,和我们愉快地交流。
”;“假如我有一枝神笔,我要给无家可归的人画一个温暖的家,让他们冬天不会寒冷,雨天不会淋湿。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1. 引言1.1 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性小学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培养情感和思维能力的重要场所,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语文课堂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塑造个性、提升品格的重要平台。
通过语文课堂,学生可以积累词汇,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表达能力,塑造优秀的语文基础。
小学语文课堂也是孩子们初次接触文学艺术的地方,通过接触各种文学作品,激发孩子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重要阵地,更是传承文化、启迪心灵的重要舞台。
建设一个充满诗意的小学语文课堂,将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美好的学习体验,丰富他们的阅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让他们在探索语言之美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启迪。
【字数:206】1.2 诗歌对孩子的启发意义诗歌是一种美妙的语言形式,既有着优美的韵律,又富含深刻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入诗歌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启发和想象力。
诗歌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美的追求和对情感的表达。
通过诗歌的赏析和朗诵,孩子们可以感受到文字的美丽和力量,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诗歌可以帮助孩子们拓展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诗歌的独特表现形式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可以引导孩子们开阔视野,培养他们的语言感知和表达能力。
诗歌还可以激发孩子们对文学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诗歌的启发,孩子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生的喜怒哀乐,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悟现实生活。
诗歌对小学生的启发意义是多方面的,可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的魅力。
2. 正文2.1 学习诗歌对孩子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的促进作用学习诗歌还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人生和社会。
许多经典诗歌都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价值,通过欣赏这些诗歌,孩子可以从中汲取人生智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诗歌还能帮助孩子增强情感体验和共情能力,使他们更加细腻和善于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识和运用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对中华文化传统的初步接触和体验的时期。
为了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注重诗歌的教学。
诗歌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美感的感知和认识的最佳方式。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儿童诗歌,如《七律·长恨歌词》、《小河淌水》等,通过朗读和赏析,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亲自参与到诗歌的创作中来。
注重情感的培养。
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通过诗歌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情感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表达情感的诗歌,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通过赏析、朗读和表演,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态度。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情感交流的活动,如情感日记、情感小组讨论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情感。
注重实践与体验。
语文课堂是学生接触语言文字的重要场所,为了让课堂充满诗意,教师应该注重课堂的实践和体验。
通过实地考察、参观、访问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古代文化遗址、历史博物馆等,让他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瑰丽;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通过观察和体验,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注重评价与反馈。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刻。
为了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创作和表达的评价与反馈。
除了传统的分数评价外,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评价方式,如互评、自评、小组评价等,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
通过注重诗歌的教学、情感的培养、实践与体验以及评价与反馈,可以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启发。
给学生一个诗意的语文课堂

学 生边 听边 在脑 海 中 把语 言 幻化 成 电 影
感 染学 生 。有 了激 情 ,课 堂 就有 了活 力 ,课 堂 教学 的诗 意 面 ,使 得学 生 “ 入 境动 情 ” 。 同时 还要 积 极 倡 导课 外 阅读 。优 秀传
生 良好 的人 文素 养 、传 承人类 文 明 的重任 ,这 就要 求 语文 统 作 品 中蕴 含 着 大量 优美 的语 言 文字 、高 教师 必须 具备 丰 厚 的人 文素 养 。诗意 蕴藏 于 文本 中 ,语 文 尚的 道德 情 操 和 中华 文 化 的精 粹 ,所 有 这 教师 就应 该做一 个发 现珍 珠 的人 ,将 散 落于 文本 中 的诗 意 些 都 为 学 生 打 开 了 另 一 扇 通 往 智 慧 的 窗
语 ,就 会 引发 学 生 的情 感 进 发 ,课 堂 自然
会充 满诗 情 画意 。
败。 语 文 课堂就 应该 充满 着浓浓 的诗 意 , 涌动着 诗 的灵性 , 演 绎着 诗 的精彩 。
一
学 生是 课 堂 的 主人 ,激 发 学 生 诗意 的
语 言是 教 师 的 目的所 在 。如 何 引发 学 生诗
镧瓣
新 一 轮 教学 改革 以来 ,很 多 教 师 虽 然 观 念 更 新 了,
教 师 的语 言 是营 造 诗 意 的课 堂氛 围最
但 课堂 教学 实 践并 不 尽 如 人意 : 仍 然 习惯 于分 段逐 句 的讲 重 要 的 因 素 。学 习朱 自清 的 《 春》 ,吟 一
千 里 莺 啼绿 映红 ” ,扑 向 大 自然 的 怀 解 ,把 美文 肢解 得惨 不 忍睹 ,诗 意 全无 ,语 文学 习 丰富 的 首 “ 人 文 性 和 文 学 性 被 极 度 弱 化 。语 文 是 一 门充 满 诗 意 的 学 抱去寻找春天; 学习 《 _ 二峡 》 ,吟一首 “ 两 科 ,语 义 的本性 、本体 和本 色是 诗 意 , 而学 生 又是 有 血有 岸 猿 声 啼 不 住 ,轻 舟 已过 万重 山 ” ,凄 冷 肉的人 ,如 果语 文 教师 缺乏 有创 意 的讲 授 .让 原本 生动 活 泼 的课 堂 死 气 沉 沉 ,那 么这 样 的语 文 教 学 就 是 最 大 的 失 的伤 感 就会 涌上 心头 …… 教 师诗 一般 的导
如何构筑一个诗意的课堂

如何构筑一个诗意的课堂?王秀华第一篇:诗意课堂诗意就是一种享受,一种心灵的悸动。
著名特级教师程少堂老师曾经如此解释“诗意”:诗不一定要有华丽的词语,诗或诗意就是你听了以后,内心感到暖融融的,感动你、触动你的那种东西。
那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让你很感动……生活中感动我们,提升我们精神境界的东西就是诗意。
一位成功的老师,桃李满天下,无数学生被他感动,甚至因他而改变人生。
但当学生们聚集起来研讨老师的成就时,他们已记不起老师教过的内容,但永不能忘记的是老师的眼神,那是一双睿智、充满了情感的眼神,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最大的震撼,从而在一生中无法忘怀。
有了感动,才会有诗意的课堂。
诗意的课堂,就是要擦亮孩子们的灵魂,重新唤醒他们心中的爱。
如何构筑一个诗意的课堂?诗意的课堂,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积淀,这不仅来自平时的努力,也来自我们坚持的信仰。
诗意的课堂,要关注教学的瞬间,不放过学生言语中的每个闪亮点,随时随地创设诗意的氛围,用诗化得语言点亮学生心灵的灯塔。
诗意的课堂,要以平等的心看待学生,善于转化学生的感受。
诗意的课堂,离不开学生孜孜不倦地探究与积累,用教师的魅力打动学生,引导他们的心灵走向更为深刻的内涵,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诗意的课堂,要追求诗意的灵魂,要崇高的价值引领,没有价值引领的课堂,是庸俗的课堂,粗劣的课堂,甚至是罪恶的课堂。
诗意的课堂,要最求意识的血脉。
要用全人类的文化神韵滋润学生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美丽姿态,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仙境的无穷乐趣。
诗意的课堂,要引领学生走进积淀着五千年民族精神的中华文化,让他们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诗意的课堂,要追求生命的光华,要充满生命的活力,尊重和满足学生的精神诉求。
学生的精神生命,是一个由无明到觉悟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唤醒。
诗意的课堂,要追求诗意的情怀,它不是知识的堆砌体。
他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孩子们一个诗意的课堂
——《追求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读后感
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追求的是师与生、人与文、情与理、导与放、练与悟等方面的平衡、统一、亲和、融洽,努力打造一种自然、和谐、开放、创新的语文课堂。
一、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应是师生心灵融通,实现情感共振的绿洲。
追求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师首先应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全身心地关注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
首先,应让课堂洋溢浓浓的爱意。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
”有了浓浓爱意,课堂显得宽松,教师方可游刃有余地教,学生也才能轻松自主地学。
有了爱意,就多了一份宽容,多了一份尊重。
有了爱意,课堂就不仅仅传授知识,而是更多关注个体生命的成长历程。
有了爱意,课堂上更多的是激励,是赏识。
其次,应在课堂呵护孩子的未泯童心。
童年对孩子来说,是纯洁的,充满着天真与好奇,如果孩子在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好奇、探索精神和创造力能得到珍惜、呵护,这些孩子的一生都可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但童年又十分的脆弱,很容易受到伤害。
因此,我们应呵护孩子们的这份天真,这种好奇。
我校马老师在执教一篇课文时,为了一个孩子的自尊、自信,一个句子竟让孩子读了8遍,他不断鼓励、引导,直到孩子读正确为止。
尽管花了不少时间,可这是对孩子多大的呵护啊!
第三,实现师生情感的和谐共振。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气”之所在。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掌握一种工具技能,还
应通过一篇篇凝聚作家灵感、思想,代表人类美好愿望与情感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应追求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同生
小学阶段,是孩子打下终身学习基础和人格发展基础的阶段,要完成为学生人生奠基的任务,语文课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一方面,要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另一方面,语文课堂还应运用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融入作者情感思想的文章,来感染、熏陶学生。
首先,语文课堂应努力寻求语言训练与人文感悟的最佳平衡点,既不因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机械训练,肢解了课文;也不因重人文熏陶而虚化了语言的学习,语言训练与人文感悟应有机结合,二者并举。
训练之中有感悟,感悟之时有训练。
其次“语言”与“精神”是合二为一,共生共构的。
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孩子精神成长的过程,训练语言的同时也在提升着孩子的精神境界。
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为孩子们打下精神的底子。
“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同文本、作者、老师、同学进行着平等的对话,在感情交流、思维碰撞中,获得人生的感悟和个性的张扬,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三、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应是诗情与创意的珠联璧合,交相辉映
语文就应是一首诗,语文的活力是诗意,语文的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也是诗意。
语文教学的诗意就是那种叫人流连忘返、依依不舍的情趣;是那种耐人寻味、思之无穷的情味;是那种含蓄微妙,只可
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蕴;是那种让人用生命去憧憬、去赞诵、去痛苦、去追求的力量。
它让人心灵不断净化,人格不断升华。
让我们的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课堂上吧,让身心彻底放松,精神高度自由,思想任意驰骋,去感受李白的飘逸、奔放,杜甫的沉郁顿挫,感受《三国演义》《水浒传》的雄壮、豪迈……总之,诗意的语文课堂是自然的,它连着生活的源泉,诗意的语文课堂是梦幻的,它让人遐想联翩,诗意的课堂是神奇的,它提升着孩子的灵魂,诗意的课堂是智慧的,它给予孩子以力量。
除了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诗意外,还应让课堂成为孩子创造的乐园。
阅读是带有明显个性化色彩的行为,在课堂上,我们要尊重学生阅读中的多元感受,呵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闪现的智慧火花,让课堂成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的港湾。
我觉得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中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
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曾说:“健康的个性与创造性之间有很高的正相关关系。
”因此,语文课堂需将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作为重点,要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给予学生自由阅读的时空和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注重让学生大胆质疑。
另外,还需培养学生阅读创新能力,大力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注意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注意因材施教,鼓励自主创新。
我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努力让语文课堂流淌着诗意,迸发出创新火花。
在教完白居易《暮江吟》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你能用打比方的手法,尽可能说出有关月亮的诗句呢?学生稍作思考后,便纷纷举手作答:
生1:月亮是一个明晃晃的镜子。
生2:月亮好像一只弯弯的小船浮在空中。
生:一弯新月,像一把银光闪闪的镰刀。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不同视点去想象,但我觉得学生的发言过于笼统,条理性不强。
我于是启发点拨学生,让学生将刚才说的内容再分一分类别,先从月亮形状的角度来说,学生经一番讨论后,有了下面的答案:
月圆的角度:
1.月亮晶莹剔透,如同明亮的玻璃球。
2.月亮栖息树梢上,像黄澄澄的橘子,诱人直流口水。
3.是哪吒的风火轮吧,他要和谁争高低呢?
月缺的角度:
1.那新月仿佛小姑娘的眉毛,细细的,弯弯的。
2.那一钩新月,像把银光闪闪的镰刀,收割丰收的希望。
……
学生的发言越来越精彩,语言也显得更有个性色彩和诗的韵味,我又要求学生将月亮拟人化,赋予月亮以人的动作和情感,学生又有了下面的句子。
1.清晨,月亮如同含羞的小姑娘,捂着秀丽的脸庞。
2.月亮如同慈祥的妈妈,哼着摇篮曲,哄着孩子安然入梦。
……
“月圆是诗,月缺是画”。
课后,我反思着本节课的教学,开始我没有满足于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回答,而是进一步开掘引导,让学生将所说的再加以抽象概括,分类归类,从月亮形状角度,从把月亮拟人化的角度,从
月亮给人的感觉的角度发散开去,学生的语言个性化色彩浓,富有诗意和灵性,学生创新的泉水汩汩流淌。
四、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是教师引导对话与学生自主探究相得益彰的课堂
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
首先,教师应采撷佳景,引导对话内容。
文本有短有长,并非处处皆经典,其中不乏有平淡之处。
因此,作为教师,要引导暗示学生注意“文本风景”中最有意义、有价值的部分,引领学生对文本中的重点、难点、亮点予以关注、欣赏、品味、思考。
其次是要设置好对话话题。
一是让话题具有科学性,所设置的话题与学生认识水平构成一种协调的张力平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二是时代性,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让话题起到影响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效用。
三是开放性,让话题与生活链接,在生活的海洋中撷取智慧花朵。
四是启发性,话题设置要能开启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联想。
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话的方向和结果,既尊重学生的多元感悟,又注意文本内容的价值取向,巧妙点拨,委婉纠正,做到去伪存真。
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时决不忽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自主探究。
智慧的语文课堂应是充满问题探索的。
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中,才能激发求知欲、好奇心,才能变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而教师在课堂中,当学生茫然时,给他们以启迪,当学生困惑时,给他们以引导,当学生思维遇到障碍时,给他们以帮助,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外,让教师的引导对话与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机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