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研究】复习资料: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口腔颌面外科学重点总结详细[001]
![口腔颌面外科学重点总结详细[001]](https://img.taocdn.com/s3/m/6a4469b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b.png)
第一章绪论口腔颌面外科学: 是一门以外科治疗为主, 以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等)、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颞下颌关节、唾液腺以及颈部某些疾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第二章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诊治疾病的前提和基础。
关系诊疗质量及成败。
要求方法正确, 全面细致, 客观有序1.轻度张口受限: 上下切牙切缘间仅可置两横指, 约2-2.5cm左右中度张口受限: 上下切牙切缘间仅可置一横指, 约1-2.0cm左右重度张口受限: 上下切牙切缘间距不足一横指, 约1cm以内完全张口受限: 完全不能张口, 也称牙关紧闭2.面部器官检查: 先天畸形, 上颌窦癌, 颌面部外伤(伴眼耳鼻畸形,鼻衄复视, 脑脊液耳漏), 必要时邀请有关专科会诊3.淋巴结检查: 对口腔颌面部炎症和肿瘤具有诊断治疗意义。
顺序:枕后、耳后、耳前、腮、颊、下颌下及刻下;顺胸锁乳突肌前后缘, 颈前后三角直至锁骨上窝。
内容: 部位、大小、数目、硬度、活动度、压痛、波动感、皮肤及基地有无粘连垂直链: 颈深淋巴结上群(胸锁乳突肌深面沿颈内静脉前后, 上达颅底, 下至颈总动脉分叉处), 颈深淋巴结(中)下群(颈总动脉分叉以下, 沿颈内静脉至静脉角), 副链(颈深淋巴结上群向外扩展的部分),锁骨上淋巴结(系颈深淋巴结下群向锁骨上方扩展的部分)4、髁突动度检查: 双手食指或中指分别置于两侧耳屏前方, 髁突外侧, 让病人做开闭口运动, 感触髁突活动度。
或将两手小指伸入外耳道内, 贴外耳道前臂进行触诊5.唾液腺检查:腮腺(食中无名指三指凭触为宜, 切忌提拉触摸);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双手双合诊)内容: 大小、形态、肿块、导管充血、变硬、结石、分泌液6.活组织检查: 切取、切除、冰冻(血管性肿瘤、血管畸形、恶性黑色素瘤、腮腺混合瘤不做活检)7、X线检查:牙体、牙髓、牙周、颌骨疾病;平片, 体层摄影, 造影第三章麻醉镇痛重症监护1.麻醉: 用药物或非药物使病人整个机体或机体一部分暂时失去知觉, 以达到无痛的目的, 多用于手术或某些疼痛的治疗2.local anesthesia 局部麻醉局麻, 是指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导, 从而使该区疼痛消失。
口腔颌面外科-颌骨骨折

饱满OR塌陷骨折的感受是啥?是疼,是骨折部位或突出或塌陷,尤其是面部的骨折,更是关系到个人的颜面,研究表明颌骨骨折的病因主要为交通事故,所以提醒小伙伴们“交规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今天就到各位小伙伴来了解下颌骨骨折的表现和带来的影响。
牙槽突骨折特点:外力所致,好发上颌前部危害:唇、牙龈撕裂、肿胀、牙松动、牙折或脱落、骨折片移位、咬合错乱。
正中联合部骨折特点:单侧:骨折线常无明显移位。
有时可见骨折线两侧的牙高低不一。
两侧:骨折段向下后方退缩。
粉碎性骨折(骨质缺损):两侧骨折段向中线移位,下颌牙弓变窄。
危害:舌后坠,呼吸困难,窒息。
颏孔区骨折特点:一侧骨折:前骨折段向下方移位,稍偏向外侧;后骨折段向上前方移位,稍偏向内侧。
双侧颏骨折:两侧骨折段向上前方移位。
危害:颏部后缩及舌后坠,引起窒息。
下颌角部骨折特点:骨折线位于下颌角,骨折段可不发生移位;骨折线位于肌附着前,前部骨折段向下内移位,后部骨折段向上前移位。
危害:损伤神经,口唇麻木。
髁突骨折特点:多发髁突颈部。
位于关节窝内:折断向前、内移位。
位于关节窝外:向内、向前、向后或向外移位。
危害:关节囊撕裂,髁突进入颅中窝。
单侧髁突颈部骨折特点:患侧下颌向外后方移位,不能作对侧向运动。
危害:后牙早接触,前牙开(牙合)。
双侧髁颈部骨折者特点:下颌不能前伸;下颌支向后上移位;后牙早接触,前牙开(牙合),侧向运动受限。
危害:单侧受损严重可引起脑震荡。
Le Fort Ⅰ型骨折特点:骨折线从梨状孔水平、牙槽突上方向两侧水平延伸至上颌翼突缝。
危害:咬合错乱。
Le Fort Ⅱ型骨折特点:骨折线自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眶内侧壁、眶底、额上颌缝,再沿上颌骨侧壁至翼突。
危害:脑脊液鼻漏,复视。
Le Fort Ⅲ型骨折特点:骨折线自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眶部,经额缝向后达翼突,形成颅面分离。
危害:面中部凹陷、变长,颅底骨折,颅脑损伤,耳、鼻出血或脑脊液漏,复视。
最后很重要的是当颌面部发生损伤时,应紧急就医,尤其是发生骨折,不可自行处置,及时的就医会带来较好的治疗效果。
口腔颌面部多发性骨折临床表现及其治疗

口腔颌面部多发性骨折临床表现及其治疗目的研究口腔颌面部多发性骨折临床特点及其治疗。
方法选取本院52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处理方法不同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治疗,而治疗组采用同时期骨折复位与软组织清创相对进行治疗。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2%)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为证实患者骨折的严重程度及骨折段位的一般情况以及牙与骨折处贴合的关系,患者入院后应严密观察意识、脉搏、血压、呼吸、瞳孔变化等,同时禁止外耳道填塞与冲洗。
经抗感染、止血降颅压等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处理待病情稳定后执行手术[4]。
对照组进行普通手术后加以固定。
治疗组在保证生命体征安全的同时采用骨折复位与软组织清创相对进行,为确保咬■关系和外在面部恢复采用内固定颌面骨,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加强护理后再采用相对应的手术方式来复位颌骨。
对照组则给予短时期内护理之后,指定相应的手术方案,待清创后进行颌骨复位。
1.3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咬■关系恢复,骨折处愈合良好,患者张口度、面容基本恢复正常。
有效:正常经轻微训练张口基本恢复正常,咬■关系经调整后基本正常。
无效:咬■困难,张口度受限,面部外形均有重度伤害[5-6]。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无效率(3.8%)明显低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组总有效率(96.2%)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1)。
3 讨论颌面部骨折的患者均有不同情况的外形损伤和咀嚼功能创伤,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7]。
除了检查颌面部的外伤外,还应检查重要脏器,注意伤者全身情况。
要谨慎检查患者的呼吸,防止呼吸道的堵塞和休克等症状。
颌面部骨折

口腔颌面部系统解剖复习 骨 上颌骨 一窦
• 上颌窦
– 下壁盖过上颌第二 双尖牙至第三磨牙 的根尖
– 上颌第一磨牙根尖 距上颌窦底最近
口腔颌面部系统解剖复习 骨 上颌骨 三支柱 • 三个支柱
–尖牙支柱(鼻额支柱):主要承受尖牙区的咀嚼压力。 起于上颌尖牙区的牙槽突,上行经眶内缘至额骨
–颧突支柱:主要承受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 第一磨牙区的牙槽突,沿颧牙槽嵴上行达颧骨分为两支: 一支经眶外缘至额骨,另一支经颧弓达颅底
单发骨折—无明显移位 双发骨折—骨折段后下方移位 粉碎性或骨缺损—骨折段中线移 位,使下颌牙弓变窄,舌后坠,呼吸困 难,窒息。
SUPRAHYOID & INFRAHYOID MUSCLES
MUSCLES
(2)颏孔区骨折:
• 一侧:前骨折段向下方移位,后骨折段 向上前方移位
• 双侧:前骨折段则因降颌肌群的作用而 向下后方移位—舌后坠,后骨折段向上 前方移位
下颌骨的生物力学特征:
骨折的移位:肌肉的牵拉 注意肌肉的起点、走向、作用
临床表现:
一、下颌骨骨折
占面骨骨折中的约20% 一半以上是多 发性骨折,
1、骨折段的移位:部位,外力的大小和方 向,骨折线方向和倾斜度,骨折段是否 有牙以及附着肌的牵拉作用等因素有关。 主要因素——咀嚼肌的牵拉。
(1) 颏部骨折:
双侧髁颈部骨折者,下颌不能作前伸运动。 下颌升支后上移位,后牙早接触,前牙开 合更明显,侧向合运动受限。
髁状突还可发生纵形(矢状)骨折,帽 状骨折。
2、咬合错乱:早接触,反合或开合。 3、骨折段活动异常:分段活动。 4、下唇麻木:骨折伤及下牙槽神经。
(二)上颌骨骨折 (fracture of maxilla)
教学PPT颌骨骨折护理课件

颌间结扎固定的护理
3、减少疼痛的刺激 在检查、治疗、护理患者时, 动作应准确、轻柔,避免粗暴,尽量减少疼痛的 刺激。
4、饮食方面 采取营养素均衡的全流质饮食。口内 无创口的患者可以先用特备的橡胶管经磨牙后间 隙进食,逐渐以塑料吸管代替吸入以保证患者的 身体素质不受太大的影响。
5、颌间结扎术后口腔护理
临床表现
4. 运动异常。如下颌骨体部骨折时,开口运动或 推移颌骨,前后骨折段可有异常活动度。 5. 咬合错乱。下颌骨骨折后,可出现上下颌间咬 合关系错乱,此为诊断颁骨骨折的重要依据。 6. 下唇麻木:下牙槽神经受损伤。 7. 下颌骨体部骨折时,骨折处常有牙龈撕裂和出 血,为下颌骨体部骨折标志之一。
(3)指导患者进行牙周护理,按摩牙龈,先轻后重;轻叩 牙齿,力度适中,以恢复牙周组织和牙槽骨功能。
颌间结扎固定的护理
1、对疼痛患者的心理护理 ,疼痛的彻底解决虽然 有赖于病因的治疗,但良好的心理护理往往能够 减轻和避免患者的疼痛 ,减轻心理负担,提高疼 痛阈值。
2、保持环境安静舒适 对疼痛患者应安置在比较安 静的病房以利于患者休息和睡眠,尽量减少嘈杂 声对患者的影响。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口颌面部位置特殊,组织疏松、血管、 淋巴丰富,术后面颈部易发生明显肿胀。
NoSUCCESS
THANK YOU
Image
2021/5/30
.
13
6. 口腔护理
Company LOGO
(1)0.9%NS和1%H2O2,1∶1冲洗口腔,再用0.9%NS 溶液含漱,2~3次/d。
(2)用洗必泰溶液冲洗口腔,2-3次/天,以抑制细 菌繁殖,保持口腔清洁。
Company LOGO
(3)张口受限,咀嚼和吞咽功能受限,进食时伤 口牵拉疼痛。鼓励患者多进食,以满足机 体营需求 。
下颌骨骨折的门诊病历

下颌骨骨折的门诊病历
下颌骨骨折是由于下颌内受到暴力外伤所致疾病。
下颌骨是颌面部唯一可动的骨骼,骨质结构远较上颌骨致密,由于处于面下份的位置,可接受多方向的暴力,因而下颌骨骨折比较常见。
临床症状:因骨折部位不同而有不同骨折层的移位情况。
治疗:急救时,应首先处理休克、失血、颅脑损伤、防止窒息,作简单复位后,待病人全身情况稳定后应尽早作骨折层复位固定。
复位同时应注意抗感染,加强营养补充,食物由软逐渐加硬,一般两个月内不应吃过硬食物。
注意口腔卫生。
疾病描述:
1、正中联合胚胎发育时两侧下颌突连接处,并处于面部突出部位。
2、颏孔区:位于下颌牙弓弯曲部。
3、下颌角:下颌骨体和下颌支交界处。
4、髁突颈部:此处较细脆,无论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均有可能在此处产生骨折。
诊断检查:常拍摄下颌骨侧位片、后前位片和全景片。
髁突骨折的伤员应拍摄颞下颌关节片,必要时拍摄颞下颌关节断层片和CT片,从而明确骨折类型、范围和性质以及有无邻近骨骼的损伤。
下颌骨骨折,诊断并不困难,但应注意骨折后的一些并发症,如骼突区受到严重创伤,可同时伴有颞骨古板的损伤,致使此区肿胀明显,外耳道流血;如合并颅中窝骨折时,可出现脑脊液耳雷,应注意鉴别。
治疗方案:尽早进行复位和固定,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和面形的对称和运匀称,同时使用防止感染、镇痛、合理营养、增强全身抵抗力等方法,为骨创的愈合创造良好条件。
必须紧密注意有无全身其他部位合并症的发生,一定要在全身情况稳定后,再进行局部处理。
颌骨骨折患者的护理

颌骨骨折患者的护理(一)定义颌骨骨折包括上颌骨骨折和下颌骨骨折,按照骨折创伤是否暴露,可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
(二)症状、体征颌面部骨折主要表现为面部畸形,咬合紊乱和张口受限,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具体表现为:1.颌骨骨折: 骨折端位移、咬合错乱、骨折段异常动、下唇麻木、张口受限。
2.上颌骨骨折: 面型改变、咬合关系错乱、眶及眶周变化,口、鼻腔出血、眼的变化。
3.下颌骨骨折: 疼痛、肿胀、面部畸形、张口受限。
4.颧骨及颧弓骨折:畸形、复视。
(三)护理问题1.疼痛外伤后伤口疼痛。
2.组织完整性受损与外伤后致皮肤粘膜破损有关。
3.吞咽困难与疼痛、咬合错乱、咀嚼功能障碍、下颌制动致吞咽不适有关。
4.面部畸形与骨折错位、局部肿胀有关(四)护理措施1.执行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2.体位:术后取半卧位,可减少局部肿胀。
重症患者注意变换体位,鼓励患者有效咳嗽防止肺部感染。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口鼻腔分泌物。
4.注意口腔清洁:在颌骨骨折情况下,患者进食受限,唾液分泌减少,使口腔失去自洁作用,口腔分泌物、血液、食物残渣及脱落坏死组织滞留,利于病原体生长,易引起口内感染而影响愈合,所以要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内并发症。
保持口腔清洁,告知患者饭后漱口,必要时给予口腔护理,每日2~3次,张口活动受限,不能自行漱口者,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擦洗或用注射器冲洗口腔。
5.术后第一天为减少创口出血,可进低温流质饮食,待伤口渗血减少后,再进常温饮食,如牛奶、稀饭、果汁、菜汁、肉汤、豆浆等。
术后l周逐渐进半流食、软食。
6.术后伤口局部,24小时内可冰袋冷敷预防肿胀和血肿。
7.检查咬合关系是否正常,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调整。
8.功能训练:手术复位内固定者,上颌骨骨折一般固定4周左右,上颌骨骨折固定3周即可逐步活动,练习张口动作;术后7~10天即可指导患者逐步进行颞下颌关节功能锻炼,必要时可用筷子和木楔子、开口器等予以辅助通过张口练习,以加强肌肉关节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的愈合,避免术后张口受限。
颌骨骨折

颌骨骨折科室:骨科口腔科外科部位:口颌骨骨折包括上颌骨骨折和下颌骨骨折,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
根据致伤原因,又可分为火器性损伤和非火器性损伤两大类。
颌骨骨折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Top]本病多为外伤所致,根据致伤原因,可分为火器性损伤和非火器性损伤两大类。
颌骨骨折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Top]一、临床表现:颌骨骨折和其他骨折相比,除了具有一些共同的临床症状,如局部疼痛、肿胀、骨断端异常动度或移位、功能障碍等,还具有其临床特点,这是由颌骨的解剖生理结构所决定的。
1、骨折段移位:颌骨骨折后发生骨折段移位主要取决于有骨折类型、撞击方向、肌肉牵拉和骨折段本身的重量。
上颌骨如发生横断骨折,骨折段常因重力而发生下垂移位。
如撞击方向是由前向后,骨折段可向后移位,使面中部凹陷;由下向上的撞击,常造成嵌顿骨折。
下颌骨骨折段的移位,主要是因肌肉牵拉所致。
颏孔部骨折时,前骨折段常因降颌肌群的牵拉而向下移位,后骨折段常因升颌肌群的牵拉而向上移位(图10)。
颏部的粉碎性骨折,中部骨折段由于颏舌肌、颏舌骨肌牵拉而向后移位。
两侧骨折段由于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的牵拉向中线移位,使下颌骨前部弓形变窄。
这种骨折可引起舌后坠而发生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窒息,应特别注意。
髁状突骨折,多因间接受力所致,可与颏部骨折同时发生,应注意检查以免漏诊。
髁状突骨折后,常因翼外肌的牵拉,向前内方移位,同时下颌升支因升颌肌群牵拉而向上移位,出现前牙不能闭合的状态。
如双侧髁状突骨折,则前牙开牙合更明显(图11)。
图10 颏孔部骨折后骨折段移位情况图11 髁状突骨折后骨折段的移位2、牙齿咬合错乱:上下牙齿的咬合关系常因颌骨骨折段移位而发生错乱,这是颌骨骨折最明显的症状,对诊断颌骨骨折有很重要的意义。
上颌骨横断骨折,骨折段向下移位,使上颌后牙与下颌后牙发生早接触,使前牙呈开牙合状态。
下颌骨骨折后,多因骨折段移位,出现牙齿的咬合关系错乱。
若无骨折段移位,则牙齿咬合无明显错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抓紧了!【口腔医学研究】复习资料: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今天整理口腔医学专业知识重点复习内容。
颌骨骨折和其他骨折相比,除了具有一些共同的临床症状,如局部疼痛、肿胀、骨断端异常动度或移位、功能障碍等,还具有其临床特点,这是由颌骨的解剖生理结构所决定的。
1.骨折段移位:颌骨骨折后发生骨折段移位主要取决于有骨折类型、撞击方向、肌肉牵拉和骨折段本身的重量。
上颌骨如发生横断骨折,骨折段常因重力而发生下垂移位。
如撞击方向是由前向后,骨折段可向后移位,使面中部凹陷;由下向上的撞击,常造成嵌顿骨折。
下颌骨骨折段的移位,主要是因肌肉牵拉所致。
颏孔部骨折时,前骨折段常因降颌肌群的牵拉而向下移位,后骨折段常因升颌肌群的牵拉而向上移位。
颏部的粉碎性骨折,中部骨折段由于颏舌肌、颏舌骨肌牵拉而向后移位。
两侧骨折段由于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的牵拉向中线移位,使下颌骨前部弓形变窄。
这种骨折可引起舌后坠而发生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窒息,应特别注意。
髁状突骨折,多因间接受力所致,可与颏部骨折同时发生,应注意检查以免漏诊。
髁状突骨折后,常因翼外肌的牵拉,向前内方移位,同时下颌升支因升颌肌群牵拉而向上移位,出现前牙不能闭合的状态。
如双侧髁状突骨折,则前牙开牙合更明显。
2.牙齿咬合错乱:上下牙齿的咬合关系常因颌骨骨折段移位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