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自学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一)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一)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一)复习提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但这种说法不能成立,周王朝的乐官是最有可能的。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题课程代码:0053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氓》中的诗句,反喻女主人公内心痛苦的是(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C.淇水汤汤,渐车帷裳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2.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章》中,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用来说明( )A.以小易大,彼恶知之B.百姓皆以王为爱也C.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D.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敌众3.《庄子·逍遥游》下列文意中,体现了庄子“圣人无名”思想的是( )A.许由不受天下B.鹏扶摇而上C.宋荣子荣辱不惊D.樗树不夭斤斧4.下列《湘夫人》诗句中,表达了湘君焦虑不安之情的是( )A.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B.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C.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D.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5.韩非子在《难一》中用“楚人有鬻盾与矛者”的寓言,是为了( )A.说明应当实事求是,论功行赏B.批评儒家所赞美的“德化”政治C.说明晋国和楚国发生战争的原因D.说明舜和尧之间的矛盾6.《苏秦始将连横说秦》中写苏秦“引锥自刺其股”刻苦学习的动机是( )A.欲将连横说秦惠王B.约从散横,以抑强秦C.取卿相之尊D.将说楚王7.贾谊《过秦论》(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中的“卤”是指( )A.桨B.盾牌C.盔D.铠甲8.晁错《论贵粟疏》阐述重农贵粟的主张时,运用了多方面的对比,其中之一是( )A.朝中大小官吏的对比B.秦朝前后的对比C.法令与现实的对比D.农夫与官吏的对比9.司马迁《魏公子列传》中,略写的部分是( )A.解救邯郸之围B.魏公子往请侯生C.侯生献计D.魏公子请朱亥10.“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 )A.《诗经》B.《汉书》C.《新书》D.《史记》11.下列作品,写听曲感心、知音难遇的是( )A.《登池上楼》B.《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C.《西北有高楼》D.《登楼赋》12.《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中,“交语”的意思是( )A.大声说话B.议论纷纷C.互相转告D.传话给下人13.曹操《短歌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里的烈士形象是指( )A.为国捐躯的人B.具有才能的人C.胸怀壮志的人D.性格刚烈的人14.李密《陈情表》“死当结草”,“结草”意指( )A.搓绳B.拾草C.复仇D.报恩15.左思《咏史》“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金张”生活的时代是( )A.西汉B.东汉C.西晋D.东晋16.中国诗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作家是( )A.陶渊明B.曹操C.谢灵运D.谢朓17.鲍照《拟行路难》“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这里诗人表达的感情是( )A.孤身漂泊B.孤立无援C.出身孤寒D.孤寂凄清18.下列书信中属于山水小品的是( )A.《报任少卿书》B.《与宋元思书》C.《与山巨源绝交书》D.《与陈伯之书》19.写出“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名句的作家是( )A.吴均B.庾信C.江淹D.杜牧20.《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2023年10月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自考试题及答案

2023年10月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自考试题及答案

202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课程代码 0053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蒹葭》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A.是一首爱情诗B.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C.各章字句略有变化,意思相同D.王国维称赞其最得“风人深致”2.《氓》“总角之宴,言笑晏”中,“宴”的意思是A.欢乐B.宴会C.财物D.回忆3.下列在写作手法上明显体现出“春秋笔法”的语句是A.郑伯克段于鄢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C.乐莫乐兮新相知D.学不可以已4.《秦晋崤之战》选自A.《国语》B.《左传》C.《战国策》D.《论语》5.下列著作或篇目中,属于语录体的是A.《庄子》B.《离骚》C.《左传》D.《论语》6.《论语》的《侍坐》篇中,表现出志向远大、直爽豪放性格特点的人物是A.子路B.冉有C.公西华D.曾皙7. 成语“缘木求鱼”出自A.《论语·侍坐》B.《孟子·齐桓晋文之事》C.《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D.《庄子·逍遥游》8.《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句中,“中”的意思是A.符合B.约束C.截断D.绑缚9.先秦诸子中,提出了法、术、势三者结合的思想家是A.孟子B.荀子C.庄子D.韩非子10.班固《离骚赞序》将“离骚”解释为A.离别的忧愁B.牢骚C.遭受忧患D.远离骚扰11.《论督责书》的作者是A.李斯B.贾谊C.司马迁D.班固12.《两都赋》的作者是A.贾谊B.司马迁C.班固D.李斯13.《迢迢牵牛星》“脉脉不得语”中,“脉脉”的意思是A.含情相视的样子B.沉默不语的样子C.怨恨的样子D.失望的样子14.曹操《短歌行》一诗的总体格调特点是A.欢快明朗B.昂扬慷慨C.清婉秀丽D.华美秾艳15.下列篇目中,属于文学批评的文章是A.《陈情表》B.《典论·论文》C.《与陈伯之书》D.《北山移文》16.下列援引了牵牛织女神话传说的作品是A.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B.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C.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D.曹植《赠白马王彪》17.曹植《洛神赋》“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中,“抗”的意思是A.举起B.对抗C.抵御D.拒绝18.陶渊明“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诗中,“虚室”用来比喻A.心B.世俗杂事C.仕宦生活D.家庭19.从篇目分类来看,通行的《世说新语》一般被分为A.十二门B.二十四门C.三十六门D.六十四门20.诗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中,“南冠”代指A.帽子B.囚犯C.家乡D.亲人21.被后世论者评为“孤篇横绝,竞为大家”的作品是A.《从军行》B.《长安古意》C.《登幽州台歌》D.《春江花月夜》22.王维诗《观猎》又名A.《猎骑》B.《狩猎》C.《田猎》D.《打猎》23.诗句“穷年忧黎元”中,“黎元”指的是A.天子B.百姓C.家人D.朋友24.岑参世称“岑嘉州”的原因是A.籍贯嘉州B.曾嘉州刺史C.自号嘉州山人D.在嘉州登进士第25.《昌黎先生集》的作者是A.韩愈B.柳宗元C.刘禹锡D.韦应物26.《送孟东野序》中,“孟东野”指的是A.孟浩然B.孟郊C.孟云卿D.孟昶27.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人是A.韩愈B.柳宗元C.元稹D.白居易28.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是一首A.咏物诗B.爱情诗C.讽刺诗D.咏史诗29.诗句“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中的“贾生”是A.秦朝人B.汉朝人C.隋朝人D.唐朝人30.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作者是A.李璟B.李煜C.李白D.李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 分。

00532 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附考试大纲和精读作品译文

00532 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附考试大纲和精读作品译文

古代文学作品选(一)附考试大纲和精读作品译文标蓝字体为泛读作品,黄色底色为精读作品。

先秦部分文学概述:1.原始时代的文学形式主要是口耳相传的歌谣和神话传说。

2.《易经》是产生于西周时的一部占筮书。

3.《尚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散文集,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

4.《诗经》见下(历史散文)5.《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

“微言大义”。

6.《左传》见下7.《国语》见下8.《战国策》见下(诸子散文)9.儒家《论语》《孟子》《荀子》,墨家《墨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管子》《商君书》《韩非子》。

杂家《吕氏春秋》,兵家《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10.《论语》语录体散文著作,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论和活动。

11.《孟子》和《庄子》是战国中期诸子散文最杰出的代表。

《孟子》富于雄辩,善用譬喻。

《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于文学色彩和浪漫气息的一部著作。

寓言(表达深奥的哲学思想)丰富,比喻多样,堪称诸子散文之最。

12.战国末期的《荀子》和《韩非子》标志着先秦论说文的成熟。

13.《诗经》和《楚辞》并称“风骚”。

《诗经》:1.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

先秦时通称“诗”或“诗三百”,汉代被奉为经典,称作《诗经》。

《诗经》根据音乐的不同,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经》是我国诗歌的光辉典范。

“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方法更给后代以巨大影响,是形成中国诗歌特色的要素之一。

《氓》1.《氓》选自《诗经·卫风》,属弃妇诗,即弃妇的怨诗。

也可视为叙事诗。

2.氓:民。

诗中指弃妇过去的丈夫:“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中的“淇”指淇水,在今河南省。

3. 理解识记下列诗句:(1)反映当时的婚姻习俗:“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根据卜筮的卦象,没有不吉利的言辞)(2)具有告诚意味的诗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表现女主人公婚后辛勤操劳的诗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早起晚睡,没有一日不如此)(4)表现女主人公被弃后绝决之情的诗句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_学习笔记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_学习笔记

科目: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所选《诗经》篇目的内容大意,不致混淆。

(对精读篇目《氓》、《蒹葭》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要具体掌握)2.弄清所选屈原4篇作品的出处,掌握精读篇目《国殇》、《哀郢》、《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先秦历史散文著作《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成书时代、体例、编纂者及文风要能分清;所选课文分别出自上述哪部历史著作要清楚;要掌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形象。

4《论语》、《孟子》、《墨子》、《庄子》、《苟子》及《韩非子》等诸子散文的作者情况(包括名、字,所属思想流派,主要哲学观点等)和文体风格。

[重点、难点、考核点]本部分精读篇目:《氓》、《蒹葭》、《国殇》、《哀郢》、《离骚》、《晋楚城濮之战》、《冯援客孟尝君》、《侍坐》、《齐桓晋文之事章》、《劝学篇》。

[重要]著作:《诗经》;重要作家:屈原。

[难点]:《离骚》的思想内容。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所体现出来的仁政思想。

[考核点](一)课文出处《诗经》作品(略)。

屈原作品:《湘夫人》、《国殇》选自《楚辞·九歌》;《哀郢》选自《九章》《左传》:《晋楚城濮之战》、《烛之武退秦师》。

《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冯援客孟尝君》。

(二)名言、范句、成语出处信誓旦旦:《氓》(《诗经》)。

弱弱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哀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退避三舍:《晋楚城濮之战》(《左传》)。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邵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狡兔三窟:《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缘木求鱼。

挟太山以超北海。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越俎代庖。

大而无当。

庄子,《逍遥游。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讲义1801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讲义1801

陶渊明《归园田居》、《咏荆轲》、《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1.内容:表达了作者厌恶污浊的官场,热爱纯朴田园生活的真情。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前八句为第一部分,追叙归田经过,表达了对官场的憎恶,对自由任情生活的向往。

“方宅十余亩”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描绘所见田园的美好风光,蕴含回归田园的欣喜之情。

最后四句是直接抒发回归田园的欣慰与喜悦,末两句点明全诗主旨。

2.艺术特色:此诗将平凡无奇的农村田园风光一一展现,回到大自然怀抱的喜悦之情自然流露其中。

景物描写极有层次,“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为近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为远景;这些为静态的景物,十分清新宁静,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又充满动感,富有生气,以动衬静,农村景象更显得静谧可爱。

以上写户外之景,而“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转向对户内居住环境的描写,进一步披露了诗人内心的安适悠闲。

(需掌握)3.需掌握的字词:适俗韵羁鸟守拙暧暧依依颠户庭虚室樊笼陶渊明《咏荆轲》1.内容:本篇是一首咏史诗,叙述荆轲刺秦王的历史事件,虽取材于《史记·刺客列传》,但诗人作了精心剪裁和艺术加工,突出荆轲为正义而英勇献身的高尚行为,表达了诗人反对暴政、憎恶暴君的抗争精神。

全诗分四个部分。

开头四句为第一部分,说明荆轲是难得人才,堪当大任。

“君子死知己”到“羽奏壮士惊”为第二部分,写荆轲离开燕京,悲壮前行,着重描写易水饯别的场面。

环境的描写,场面的渲染,构成悲壮的诀别,突出荆轲行动的正义性与悲剧性。

“心知去不归”到“豪主正怔营”为第三部分,写荆轲刺秦王的经过,简洁地表现了双方的搏击。

最后四句为第四部分,是咏史体中的直接抒情,痛惜荆轲“奇功不成”表达倾慕之情。

2.艺术特色:陶渊明诗的主调是平淡自然,而《咏荆轲》则是豪放风格。

朱熹说过:“渊明诗,人皆说平淡,余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

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

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自学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自学考试大纲

..一、作家作品知识1。

识记作家与作品的相互归属及其所属时代。

2。

识记著名作家的主要字号、别集名称及的属流派。

3。

认识著名作家、著名作品的并称。

4。

认识古代文学作品中各种常用文体认知作品所属文体类别。

二、泛读作品诗经:《君子于役》、《硕鼠》、《将仲子》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孟子:《鱼我所欲也章》墨子:《非攻》(上)庄子:《逍遥游》韩非子:《难一》屈原:《离骚》(第一部分)、《湘夫人》晁错:《论贵粟疏》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魏公子列传》张衡:《四愁诗》汉乐府:《平陵东》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西北有高楼》曹操:《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神龟虽寿)曹植:《白马篇》、《洛神赋》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驾言发魏都)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左思:《咏史》(弱冠弄柔翰)刘琨:《重赠卢谌》葛洪:《画工弃市》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五柳先生传》刘义庆:《世说新语·过江诸人》、《世说新语·子猷访戴》鲍照:《拟行路难》(奉君金卮之美酒)、《代东武吟》丘迟:《与陈伯之书》江淹:《别赋》吴均:《与宋元思书》庾信:《拟咏怀》(日晚荒城上)、(萧条亭障远)、《哀江南赋序》南朝民歌:《子夜歌》北朝民歌:《木兰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沈佺期:《独不见》宋之问:《度大庾岭》孟浩然:《宿建德江》王维:《渭川田家》、《鹿柴》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闺怨》李颀:《古从军行》高适:《别董大》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李白:《古风》(大车扬飞尘》、《望天门山》、《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望岳》、《丽人行》、《新婚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韩愈:《山石》、《杂说》(四)、《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祭十二郎文》张籍:《秋思》王建:《水夫谣》柳宗元:《江雪》、《小石潭记》、《捕蛇者说》刘禹锡:《石头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轻肥》元稹:《连昌宫词》李贺:《老夫采玉歌》、《李凭箜篌引》杜牧:《早雁》、《阿房宫赋》李商隐:《马嵬》、《锦瑟》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陆龟蒙:《野庙碑》聂夷中:《伤田家》李朝威:《柳毅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无言独上西楼)三、精读作品总体考核要求是:1。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题及答案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题及答案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课程代码00532)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 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 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被王国维称为最得“风人深致”的诗篇是A. 《氓》B. 《君子于役》C. 《蒹葭》D. 《采薇》2. 《齐桓晋文之事》中,用来比喻“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的是A. 挟太山以超北海B. 缘木求鱼C. 为长者折枝D. 邹人与楚人战3. 《秦晋崤之战》中,作出“秦师轻而无礼,必败”判断的是A. 郑穆公B. 皇武子C. 弦高D. 王孙满4. 《鲁仲连义不帝秦》中,鲁仲连是A. 齐国人B. 魏国人C. 赵国人D. 燕国人5. 先秦散文中,鲁迅称为“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的是A. 《老子》B. 《墨子》C. 《庄子》D. 《韩非子》6. 《湘夫人》选自A. 《楚辞·九歌》B. 《楚辞·九章》C. 《楚辞·天问》D. 《楚辞·招魂》7. 《谏逐客书》中,“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平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的秦国国君是A. 秦孝公B. 秦缪公C. 秦昭王D. 秦惠王8. 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A. 《春秋》B. 《左传》C. 《史记》D. 《汉书》9. 下列语句中,出自《报任安书》的是A. 挟太山以超北海B.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C.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D.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10. 李陵降匈奴是在苏武出使匈奴的A. 第二年B. 第四年C. 第六年D. 第八年11. 下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句中,“阿母”指刘兰芝母亲的是A. 上堂谢阿母,母听去不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作家作品知识1。

识记作家与作品的相互归属及其所属时代。

2。

识记著名作家的主要字号、别集名称及的属流派。

3。

认识著名作家、著名作品的并称。

4。

认识古代文学作品中各种常用文体认知作品所属文体类别。

二、泛读作品诗经:《君子于役》、《硕鼠》、《将仲子》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孟子:《鱼我所欲也章》墨子:《非攻》(上)庄子:《逍遥游》韩非子:《难一》屈原:《离骚》(第一部分)、《湘夫人》晁错:《论贵粟疏》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魏公子列传》张衡:《四愁诗》汉乐府:《平陵东》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西北有高楼》曹操:《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神龟虽寿)曹植:《白马篇》、《洛神赋》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驾言发魏都)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左思:《咏史》(弱冠弄柔翰)刘琨:《重赠卢谌》葛洪:《画工弃市》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五柳先生传》刘义庆:《世说新语·过江诸人》、《世说新语·子猷访戴》鲍照:《拟行路难》(奉君金卮之美酒)、《代东武吟》丘迟:《与陈伯之书》江淹:《别赋》吴均:《与宋元思书》庾信:《拟咏怀》(日晚荒城上)、(萧条亭障远)、《哀江南赋序》南朝民歌:《子夜歌》北朝民歌:《木兰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沈佺期:《独不见》宋之问:《度大庾岭》孟浩然:《宿建德江》王维:《渭川田家》、《鹿柴》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闺怨》李颀:《古从军行》高适:《别董大》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李白:《古风》(大车扬飞尘》、《望天门山》、《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望岳》、《丽人行》、《新婚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韩愈:《山石》、《杂说》(四)、《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祭十二郎文》张籍:《秋思》王建:《水夫谣》柳宗元:《江雪》、《小石潭记》、《捕蛇者说》刘禹锡:《石头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轻肥》元稹:《连昌宫词》李贺:《老夫采玉歌》、《李凭箜篌引》杜牧:《早雁》、《阿房宫赋》李商隐:《马嵬》、《锦瑟》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陆龟蒙:《野庙碑》聂夷中:《伤田家》李朝威:《柳毅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无言独上西楼)三、精读作品总体考核要求是:1。

识记节选课文的原书出处。

2。

记忆作品中的名句、警句。

3。

背诵下列作品: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王之焕《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昌龄《出塞》王维《山居秋暝》、《送元二使安西》李白《将进酒》、《行路难》杜甫《春望》、《登高》韦应物《滁州西涧》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孟郊《游子吟》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乌衣巷》杜牧《泊秦淮》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4。

理清段落层次,说明作品结构。

5。

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熟悉其思想、情感内容,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作品的基本倾向和认识价值。

6。

切实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及主要表现手法对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鉴赏。

7。

力求运用有关知识和理论,从艺术与思想相结合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总体把握和综合分析。

精读作品各篇的具体考核要求是:1。

《氓》(1)识记本篇是弃妇的怨诗。

(2)理解本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迫害。

(3)说明本诗以对比手法刻划人物性格的艺术表现特点。

(4)以被弃为界,分析女主人公形象的前后变化;以结婚为界,分析氓这一人物形象的前后变化。

(5)认识诗中的用的比兴手法及其喻意。

2。

《蒹葭》(1)把握此诗对“伊人”追求的痴迷执着与追求未得的哀惋惆怅相互交织的情感内容。

(2)分析诗中关于蒹葭、白露、秋水等景物的描写对显示人物情感活动的作用。

(3)理解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到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诗人长时间对“伊人”追求不懈的作用。

(4)认知诗中的起兴手法及其作用。

(5)认知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及其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3。

《晋楚城濮之战》(1)认清这次战争的性质属于大国争霸。

(2)识记这次战争的大致经过及晋楚双方的主要人物。

(3)归纳晋胜楚败的主要原因。

(4)论述本文描写战争善于将双方的政治、外交活动及民心、道义、士气等因素与战事发展紧相结合,以揭示战争胜负之必然的艺术特点。

(5)分析子玉、先轸、晋文公三个人物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

4。

《冯谖客孟尝君》(1)了解“狡兔三窟”的具体内容。

(2)分析冯谖的性格特色。

(3)论述“欲扬先抑”的手法对突出冯谖形象、增强文章趣味的作用。

(4)认知孟尝君及其左右的言行对冯谖形象的衬托作用。

5。

《侍坐》(1)识记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孔子与学生一起讨论抱负志趣。

(2)分析文中的孔子形象及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四人的个性。

(3)理解本文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个性的特点。

6。

《齐桓晋文之事章》(1)说明孟子“仁政”主张的主要内容,并作辩证评价。

(2)以“以羊易牛”为例,分析孟子善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论辩技巧。

(3)认知文中所用的比喻及其喻义。

7。

《劝学篇》(1)说明荀子所谈学习的重要作用。

(2)评说荀子倡导的学习态度。

(3)评说荀子提倡的学习方法。

(4)分析本文长短句并用、对偶排比句兼行、整饬而错落有致的语言特色。

(5)认知本文所用的比喻及其喻义。

8。

《国殇》(1)了解“国殇”的含义。

(2)认识屈原写《国殇》的意图是祭奠为国捐躯的楚军将士,并以此感召楚国人民同仇敌忾,雪洗国耻。

(3)具体分析本诗第一段写激战,将动态描述与静态刻画相结合,全景鸟瞰与局部特写相结合、外形描绘一精神赞美相结合等特点。

9。

《哀郢》(1)了解《哀郢》写作背景的两种说法。

(2)理解本诗的思想感情:既有忧国忧民的悲愤,又有委屈沉沦的凄怆。

(3)分析本诗叙事与抒情紧相结合的特点。

(4)认知诗中所用的对比及比喻手法。

10。

《谏逐客书》(1)了解本文的写作缘起。

(2)评说李斯认为逐客错误的主要理由。

(3)分析本文正反对比、利害并举的论证方法。

11。

《过秦论》(1)说明贾谊写作本文的意图是要告诫当时统治者记取历史教训,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

(2)认识本文在大量历史事实基础上得出结论的特点及其效果。

(3)分析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对突出主旨的作用。

(4)认识本文句式多用铺叙排比、语言富有文采气势的特点。

12。

《项羽本记》(1)了解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的主要情节。

(2)分析项羽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

(3)以鸿门宴为据,分析刘、项两方一些主要人物的个性。

(4)分析“霸王别姬”的情节对丰满项羽形象、增强文章悲剧气氛的作用。

(5)认知本文中形成的成语。

13。

《苏武传》(1)分析苏武形象,分析文章体现出的爱国精神。

(2)分析文章善于以富有特征的细节来刻划人物性格的特点。

(3)比较分析卫津、李陵两个降将的思想情感有何差异。

(4)认知“鸿雁传书”的典故出于本文。

14。

《陌上桑》(1)识记这是一首叙事诗。

(2)分析罗敷形象。

(3)理解本诗用烘托、映衬的手法描写罗敷美貌、给读者的审美想象留足余地的特色。

(4)简析“罗敷夸夫”对丰满罗敷形象、增强本诗喜剧意味的作用。

(5)认知本诗以人物对话入诗的特点。

15。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1)概括这首叙事诗的主要情节,简要说明其“双线推进”的情节结构方式。

(2)认识本诗通过焦、刘二人的婚姻悲剧,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歌颂青年男女忠于爱情、向往自由的思想意义。

(3)以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为例,扼要分析此诗善以人物对话刻划人物性格的特点。

(4)理解作者在“兰芝辞别”与“太守迎亲”两处用铺陈笔法渲染气氛、刻划人物、烘托悲剧主题的作用。

16。

《迢迢牵牛星》(1)认知本诗借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写人间的相思离别之情。

(2)具体分析诗中的六处叠字对描写物态、表达情思所起的作用。

17。

《短歌行》(1)理解此诗的情感内容主要是珍惜光阴、相趁有生之年招纳贤才以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2)说明作者感慨人生短暂的主要原因是担忧功业无成。

(3)理解作者引用《诗经》成句表达主曲的方法及其效果。

(4)认知诗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及其喻义。

18。

《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1)识记本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首七言诗。

(2)概括此诗的情感内容。

(3)理解诗中的景物描写引发、烘托人物情感活动的作用。

19。

《赠白马王彪》(并序)(1)了解写作背景。

(2)领会本诗内容在抒写与白马王的离别之悲以外,尚有对自身受朝廷猜忌、压迫的怨愤。

(3)认知第三章中的比兴句及其喻义。

(4)分析第二、第四两章借景物抒写情思的表现手法。

(5)认知本诗各章之间以顶针手法蝉联、使各章首尾相连、全诗绵连一体的结构方式。

20。

《吁嗟篇》(1)识记本篇属咏物诗。

(2)了解写作背景,认识作者借蓬草喻指自身遭际的写作意图。

(3)认知本诗通篇运用比兴,名为咏物,实为咏怀。

21。

《登楼赋》(1)识记本篇为抒情小赋。

(2)理解作者表达的身处乱世、寄人篱下、思乡情亲、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3)认知赋中所用的铺叙手法。

(4)说明赋中所用典故的含义和作用。

22。

《七哀诗》(西京乱无象)(1)了解本诗写作的时代背景。

(2)分析“母亲弃子”的描写所反映的战乱不息、生灵涂炭的严重程度。

(3)理解末四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3。

《出师表》(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国家正处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后主应尊贤纳谏、执法公正、远离小人、修明朝政,使文武大臣各尽其职以兴复汉室。

(2)分析文章第三段陈述心曲、真情洋溢的特点。

(3)理解文中多次提及“先帝”的原因及其作用。

24。

《陈情表》(1)理解本文以情动人、委婉得体的陈情思路。

(2)分析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

(3)识记本文中形成的成语。

25。

《咏史》(郁郁涧底松)(1)概括本诗主旨:对西晋门阀制度压抑、埋没人才的愤慨不平。

(2)分析开头四句所用比喻的贴切、深刻。

(3)说明诗中所用的典故及其含义。

26。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1)识记这是一首田园诗。

(2)理解诗人脱离仕宦羁绊、官场污浊,回归田园自然的由衷欣喜。

(3)分析此诗以白描手法描写田园风光,以突出其质朴宁静、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特点。

(4)认知诗中所用比喻及其喻义。

27。

《饮酒》(结庐在人境)(1)概括此诗意旨:乐于隐居田园,在自然风景中领悟到生活的充实和天趣。

(2)分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中所展现的心物交融、兴会悠然的意境。

(3)说明诗歌开头四句借现象说明哲理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