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籽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内儿科-耳穴埋豆

内儿科--------耳穴埋豆一、定义耳穴埋豆是采用如菜籽、王不留行籽等刺激耳穴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二、目的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适应症1.治疗疼痛性疾病如:胃痛、腹痛、牙痛,各种扭挫伤、头痛等神经性疼痛等。
2.功能紊乱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如眩晕综合征、高血压、心律不齐、神经衰弱、失眠等3.水肿4.便秘四、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五、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耳部的皮肤情况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里状况。
(2)用物准备治疗盘、菜籽、酒精、棉球、镊子、胶布、弯盘等(3)操作流程1.转抄医嘱,双人核对。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合理体位。
3.核对医嘱,探查耳穴。
①观察法:按疾病的部位,再耳郭的相应部位寻找充血、变色、丘疹、脱屑、凹陷处等。
②按压法:一手持住患者耳轮后上方,暴露疾病在耳郭的相应部位,另一手用探棒轻巧缓慢、用力均匀地按压,寻找耳穴压痛点,压痛最明显处即为耳埋豆治疗点③电测定法:应用耳穴测定仪测定到的反应点,即为耳穴的部位。
4.核对穴位后,用酒精棉签消毒。
5.左手固定耳郭,用菜籽、王不留籽、磁珠等物,用小方块胶布,附在相应的耳穴部位6.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反复按压以刺激局部睮穴,每次1-2分钟,每日按压2-3次以加强疗效。
冬季留置7-10天,夏季可留置1-3天。
7.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8.清理用物,洗手,记录。
(4)注意事项1.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
2.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3.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
4.耳郭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
5.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疾病宜重手法强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
耳穴埋籽法

耳穴埋籽法一、定义耳穴埋籽法又称耳穴贴压法,是用替代针的药丸、药籽、谷类等置于胶布上,贴于穴位,用手指按压以达刺激耳穴,通过经络传导,到达行气止痛、宁心安神、调整机体平衡,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二、适应症1、疼痛性病症,如各种扭挫伤、头痛、神经性疼痛等;2、炎症性疾病及传染病,如急慢性结肠炎、牙周炎、咽喉炎、扁桃体炎等;3、功能紊乱性疾病,如:胃肠神经官能症、心律不齐、高血压、眩晕、神经衰弱、失眠等;4、过敏、变态反响性疾病,如:荨麻疹、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肠炎等;5、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围绝经期综合症;6、消化系统疾病,如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
7、其他:延缓衰老、防病保健等作用。
三、禁忌症1、耳廊有冻疮、炎症的部位;2、有习惯性流产史的病人。
四、考前须知1、严格消毒预防感染,假设见局部红肿可用碘伏消毒,外用消炎药,预防软骨炎。
2、告知患者预防揉压。
如出现疼痛不适及时告知,以防皮肤破损感染。
3、保存天数:夏天1-3天,春秋3-5天,冬天5-7天。
如有潮湿,脱落及时更换。
4、对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实施耳穴埋籽或压丸时,待耳廓充血发热时,应鼓舞患者适当活动患部。
为了强化疗效,可对患部实施X、艾条灸等。
五、相关中医理论知识〔一〕耳廓的外表解析1、耳轮:是耳廓最外缘的卷曲部位,其深刻耳腔内的横行突起局部叫“耳轮脚〞。
2、对耳轮:在耳轮的内侧,与耳轮相对的隆起部。
其上方有两支分叉,向上的一支叫“对耳轮上脚〞,向下的一支叫“对耳轮下脚〞。
3、三角窝:对耳轮上脚与下脚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4、耳周: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又称舟状窝。
5、耳屏:指耳廓前面瓣状突起部。
6、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7、对耳屏: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
8、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9、屏轮切记: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略微凹陷出。
10、耳垂:耳廓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11、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腔局部。
耳穴埋籽取穴

耳穴埋籽取穴
1.湿疹、荨麻疹
耳穴埋籽取穴:肺、心、风溪、肾上腺、内分泌、神门
耳尖穴放血可清热、祛风、止痒。
“肺主皮毛”“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而肺穴又为治疗皮肤病的要穴,故贴压肺、心两穴;风溪别名过敏区、荨麻疹区,主治过敏性疾病,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
肾上腺穴具有清热消炎、抗过敏的功效;内分泌穴有抗过敏、祛风止痒的作用;神门穴可镇静安神、止痒。
2.口腔溃疡
耳穴埋籽取穴:心、肺、脾、口、舌、咽喉、神门
「诸痛疮疡,皆属于心」。
心在五行中属火,主血脉,开窍于舌。
“舌为心苗”。
另外“脾脉络于舌”,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主肌肉。
故本病心脾二经郁热引起,治疗取心脾以清其在经之热,配肺,因肺主气,与心相伍,使气血旺,改善口疮周围之微循环,促进口疮的愈合。
神门穴能消炎止痛,口、舌、咽喉为病变部位取穴。
3.急性结膜炎、麦粒肿
耳穴埋籽取穴:眼、神门、肝、脾、皮质下、交感。
《中医常用护理技术基础》课件——任务七 耳穴埋籽法

耳穴埋籽法基本知识
(4)按现代医学理论取穴 耳穴中一些穴名是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命名的,如“交感”“肾上腺” “内分泌”等,这些穴的功能基本上与现代医学理论一致,故在选穴时应考虑到用其功能。 如炎性疾病取“肾上腺”穴,是应用它的“四抗”作用之一的抗炎症功能;如糖尿病可取 “内分泌”穴。 (5)按临床经验取穴 从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些耳穴对某些疾病具有特异的治疗作用,如 “外生 殖器”穴可治疗腰腿痛,“神门”穴可治疗痛证。 对于耳穴的确定,应根据病情的需要和上述五点取穴原则,全面考虑合理组穴,先选定主穴, 然后再定配穴。提倡少而精,一般2〜5个穴位为宜,主穴2〜3个,配穴1〜2个。
• 耳压板的制作和使用:耳压板又称耳穴治疗板(图9-43 )o用透明有机玻 璃制作(厚 0.2〜0.4cm,大小12cmX 14cm,每格0.7cmX0.7cm),采 用漏斗型透孔,布珠,不同型号的 磁珠及王不留行等种籽均可使用。使用 时先将胶布贴在槽口一面(一次贴不平展可揭下重贴), 用刀具沿槽将胶 布划成小方块。再翻转板面,将磁珠或王不留行等种籽贴压物直接投放在 板 面,用手搓压使其黏附于胶布,然后倒去多余部分,即可使用。
注 意 事 项
4.留籽时间视季节气候而定。夏天天气炎热,易出汗,贴压放置时间不宜过 长,宜1〜3 天,春秋季3〜5天,冬季5〜7天。在留置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 有无不适等情况。 5.刺激强度视患者情况而定,一般儿童、孕妇及年迈体弱、神经衰弱者用轻 刺激法;急性 疼痛性病证宜用强刺激法。 6.有运动障碍的患者,按压埋籽后耳郭充血发热时,宜适当活动患部,并在 患部按摩、艾灸等,以提高疗效。
耳穴埋籽法基本知识
(2)耳郭背面
①耳轮:耳轮背部的平坦部分。 ②耳轮尾背面:耳轮尾背部的平坦部分。 ③耳垂背面:耳垂背部的平坦部分。 ④耳舟隆起:耳舟在耳背呈现的隆起。 ⑤三角窝隆起:三角窝在耳背呈现的隆起。 ⑥耳甲艇隆起:耳甲艇在耳背呈现的隆起。
耳穴埋籽的临床应用

压籽局部勿受潮防脱落,嘱 患者洗澡时注意防水
小贴士
脱发 肾、肺、内分
泌、枕
减肥 口、食道、胃、
内分泌
痛经 内生殖器、内 分泌、交感、
肾
汇报完毕 谢谢聆听
观察局部皮肤,询问感受
健康教育 :留置期间防止胶布脱落或污染;侧卧 九 耳部感觉不适时,可适当调整体位;若出现胶布
松动、脱落,疼痛不能耐受,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耳贴更换时间:夏季每1~3天更换、冬季3~7天更换一 次, 十 胶布松脱及时更换;每次用一侧耳穴,两耳交替使用
注
意
事项
耳穴局部或附近有冻疮 等皮损时不宜贴压 按压不宜过重,以防损伤造成感染
耳穴埋籽的临床应用
前言
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在耳廓相应部位会出现 “阳性反应”点,如压痛、变形、变色、结节等, 这些反应点称为刺激点,又称“耳穴”。耳穴埋 籽就是用药籽等置于胶布上,贴于穴位,用手指 按压以达刺激耳穴,通过经络传导,达到行气止 痛、宁心安神、调整机体平衡,防治疾病的一种 方法。
1 耳廓的表面解剖 2 常用穴位及作用 3 耳穴埋籽的操作流程
第一部分
耳廓的表面解剖
第二部分
常用穴位及其作用
分类
壹
贰
叁
肆
恶心 呕吐
腹泻 便秘
失眠 多梦
咳嗽 咳痰
恶心 呕吐
便秘 腹泻
胃、神门、交感、肝、脾 大肠、直肠、交感、脾、胃、肾
失眠 多梦
咳嗽 咳痰
神门、心、肾、枕 交感、神门、气管、肺
第三部分
耳穴埋籽操作流程
耳廓有冻疮、 炎症或皮肤不 完整的患者
五 备齐用物:治疗盘、耳穴贴、75%酒精、棉签、 探 棒、必要时备耳穴模型
中医小妙招之耳穴埋籽

中医小妙招之耳穴埋籽
耳穴埋籽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耳穴埋籽又称耳廓穴区压迫疗法,是将王不留行籽用0.6厘米左右大小的胶布沾于耳朵的穴位上。
通过按压、揉等刺激,使其产生麻涨痛等反应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那么耳穴埋籽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呢?今天就告诉大家,有这些病的人可以试试这个既省时又省力的方法!
1.高血压:高血压我们选择降压沟、降压点、内分泌、神门、心、肝这些穴位。
如果高血压病史比较长,建议大家要坚持一段时间才会有效果。
2失眠:失眠选择的穴位有神门、内分泌、皮质下、心、肝、肾。
贴上这些穴位后最好每天按压四五次,每次三分钟左右,不过,睡前半小时内就不要再按了哦。
3眩晕:治疗眩晕的穴位有脑、神门、交感、皮质下、心、肝。
隔日换药,一周为一个疗程。
注意事项:治疗时每次最好只贴一只耳朵,这样过一两天后我们可以换只耳朵轮流治疗,另外每天坚持按压很重要,否则治疗效果可能就不明显了。
耳穴埋豆操作流程

耳穴埋豆操作流程
一、目的
采用药物或其他物品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调节内在脏腑与气血,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二、用物准备
治疗盘、75%酒精、棉签、弯盘、蚊钳、探棒、王不留行籽、治疗本、手消。
三、操作步骤
评估
—— ↓ ——准备
↓
—确定定位 ↓ 消毒皮肤
↓
行豆——
↓ ——观察
↓ 出豆
↓
整理
↓
记录
——
五、注意事项
1.耳部有炎症、冻伤的部位或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2.选择穴位要准确。
耳穴埋豆的禁忌症和适应症
一、适应症:
1、各种痛性疾病,外伤性疾病、手术后疼痛、神经性疼痛,各类晚期癌肿所致的疼痛。
2、各种炎性疾病
3、功能紊乱性疾病。
4、过敏性与变态反应性疾病。
5、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6、传染性疾病。
7、其它:耳穴埋豆尚有催产、催乳功能,也可治疗食物中毒,输液反应,还可预防输血反应。
二、禁忌症
1、严重心脏病患者不宜用,更不宜采用强刺激。
2、严重器质性疾病及伴有高度贫血者。
3、外耳患有显著的炎症,如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等情况。
4、妇女怀孕期间,月经期
耳穴埋豆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考核人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考核时间。
耳穴压籽法之功用探讨

耳穴压籽法之功用探讨中医护理技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辩证施护为原则,应用中医护理技术能够达到预防保健、解除病痛的作用,因其简便验廉,故深受广大患者及家属青睐。
现以耳穴压籽法为例,做一简单介绍,仅供大家交流参考。
一、作用耳穴压籽法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菜籽等丸状物贴压于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一种操作方法,适用于减轻各种疾病及术后所致的疼痛、失眠、焦虑、眩晕、便秘、腹泻等症状。
二、方法选用质硬而光滑的王不留行籽或菜籽等丸状物粘附在0.7×0.7cm大小的胶布中央,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贴敷于选好耳穴的部位上,并给予适当按压(揉),使患者有热、麻、胀、痛感觉,即“得气”。
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1~2分钟。
三、耳穴压籽法在常见病中的应用1、失眠失眠中医诊断为不寐,因脏腑机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所致,病症在心。
耳穴压豆通过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阴阳平衡,从根本上改善失眠症状。
因耳穴压豆法没有副作用,简单方便且效果显著,受到广大患者的热捧。
当下失眠患者只增不减,而西药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和依赖性让患者欲罢不能,耳穴压豆技术的开展为失眠群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根据辩证选取不同的穴位,心脾两虚不寐、心肾不交不寐、心肝血虚不寐等等,主穴为心、及对应脏器穴位,配穴一般选取交感、神门、皮质下、三焦。
每日按压3到5次,每次1到2分钟,也可以1到2小时按压一次,连续使用10天,三天就有明显效果,同时配合艾灸或针灸治疗效果更佳。
2、高血压中医将高血压称作眩晕或头痛,根据症状、分型选取不同穴位。
一般主穴取高血压点、降压沟,配穴取耳尖、肝。
以眩晕为主要症状按辨证分型可选取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以头痛为主要症状可选择内分泌、皮质下、神门、交感、降压沟。
临床应用中,有的患者当天见效,特别是受情绪影响血压升高的患者,通过刺激耳穴降压效果显著,临床应用时配合穴位贴敷效果更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应症 <1>各种疼痛性疾病 <2>各种炎症性病症 <3>一些功能紊乱性疾病 <4>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 <5>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6>一部分传染性疾病 <7>各种慢性疾病
<1>各种疼痛性疾病:耳穴疗法的最大 特点是止痛,对外伤性疼痛、手术疼 痛、炎症性疼痛、神经性疼痛、肿瘤 性疼痛均有显著的疗效。
此外耳针能用于针刺麻醉:也可用于 产科方面,如催产、催乳:也能用于 预防感冒、晕车、晕船以及预防和处 理输血输液反应:还可用于戒烟、减 肥、戒毒。
禁忌症
<1>严重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
<2>严重慢性疾病伴有高度贫血、血友病者不宜针刺, 可做耳穴贴压。
<3>孕妇怀孕6周至3个月期间不宜针刺;5个月后需要治疗者可轻刺激。忌用子宫、腹、卵巢、内分 泌穴,有习惯性流产者应忌用。
<2>各种炎症性病症:对急性结膜炎、 中耳炎、牙周炎、咽喉炎、气管炎、 肠炎、盆腔炎、风湿性关节炎、面神 经炎等有一定消炎止痛的作用。
<3>一些功能紊乱性疾病:对眩晕、心 律不齐、高血压多汗症、肠功能紊乱、 月经不调、遗尿、神经衰弱、癔症等 具有良性调整作用,能促进病症的缓 解和痊愈。
<4>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对过敏性鼻炎、 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疾病能消 炎、脱敏,改善免疫功能。
<4>外耳疾患,如溃疡、湿疹、冻疮破溃时暂不宜针 刺
工作范文,仅供参考!
如需使用,请下载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更改后使用!
<5>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对单纯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功能亢进、绝经前后综合症等,耳 针有改善症状、减少药量等辅助治疗的作 用
<6>一部分传染性疾病:对急性细菌性 痢疾、疟疾、青年扁平疣等,耳针能 恢复和提高机体防御功能,以加速疾 病的痊愈
<7>各种慢性疾病:对腰腿痛、肩周炎、 消化不良、肢体麻木等,耳针能改善 症状、减轻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