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籽

合集下载

耳穴埋籽法

耳穴埋籽法

耳穴埋籽法一、定义耳穴埋籽法又称耳穴贴压法,是用替代针的药丸、药籽、谷类等置于胶布上,贴于穴位,用手指按压以达刺激耳穴,通过经络传导,到达行气止痛、宁心安神、调整机体平衡,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二、适应症1、疼痛性病症,如各种扭挫伤、头痛、神经性疼痛等;2、炎症性疾病及传染病,如急慢性结肠炎、牙周炎、咽喉炎、扁桃体炎等;3、功能紊乱性疾病,如:胃肠神经官能症、心律不齐、高血压、眩晕、神经衰弱、失眠等;4、过敏、变态反响性疾病,如:荨麻疹、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肠炎等;5、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围绝经期综合症;6、消化系统疾病,如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

7、其他:延缓衰老、防病保健等作用。

三、禁忌症1、耳廊有冻疮、炎症的部位;2、有习惯性流产史的病人。

四、考前须知1、严格消毒预防感染,假设见局部红肿可用碘伏消毒,外用消炎药,预防软骨炎。

2、告知患者预防揉压。

如出现疼痛不适及时告知,以防皮肤破损感染。

3、保存天数:夏天1-3天,春秋3-5天,冬天5-7天。

如有潮湿,脱落及时更换。

4、对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实施耳穴埋籽或压丸时,待耳廓充血发热时,应鼓舞患者适当活动患部。

为了强化疗效,可对患部实施X、艾条灸等。

五、相关中医理论知识〔一〕耳廓的外表解析1、耳轮:是耳廓最外缘的卷曲部位,其深刻耳腔内的横行突起局部叫“耳轮脚〞。

2、对耳轮:在耳轮的内侧,与耳轮相对的隆起部。

其上方有两支分叉,向上的一支叫“对耳轮上脚〞,向下的一支叫“对耳轮下脚〞。

3、三角窝:对耳轮上脚与下脚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4、耳周: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又称舟状窝。

5、耳屏:指耳廓前面瓣状突起部。

6、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7、对耳屏: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

8、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9、屏轮切记: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略微凹陷出。

10、耳垂:耳廓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11、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腔局部。

耳穴埋籽

耳穴埋籽

”有诸内必形诸外“ 刺激耳穴后产生放射性感应,沿经络浅放射,是贴压耳穴疏通经 络运行气血的机理。
• 1958年法国医学博士诺吉尔发 现:“外耳并非单纯唯一弯曲 软骨,它与内脏器官存在密切 关系,内脏疾患时在耳廓上有 相应点出现。”
• 首次提出耳廓形如“胚胎倒影” 的耳穴图
耳廓形如倒立的胚胎
耳穴埋籽的禁忌症
严重心脏病 孕妇(3个月以内)习惯性流产者禁用 外耳有炎症、破损 对胶布过敏者
重度贫血、血友病 耳穴埋籽较安全,无绝对禁忌症
支持v不那么, 09他惹我他的

耳穴埋籽取穴原则
耳穴埋籽取穴原则
1、 按相应部位取穴:胃痛--取“胃”
2、按脏腑辩证取穴:脱发--取“肾”;痤疮--取”肺、大肠”
• 神经系统穴位
• 内分泌穴位 • 特定穴 • 耳背穴
支持v不那么, 09他惹我他的

耳穴埋籽的 适应症与禁忌症
耳穴埋籽的适应症
疼痛性疾病:牙痛、肩颈痛、痛经、术后疼痛 炎症性疾病:急性结膜炎、牙周炎、咽喉炎、肠胃炎 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荨麻疹 内分泌性疾病:糖尿病、肥胖症 功能性疾病:神经衰弱、自神经功能紊乱、心律不齐、 高血压、功血 慢性疾病: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
耳穴埋籽--便秘
主穴:大肠、直肠、
部位:在耳轮脚上 部位:与大肠同 部位:外耳道后下方 方前部 水平的耳轮处 与耳屏下 1/2连线 部位:在对耳屏内 中点 侧面
三焦、皮质下
耳穴埋籽--便秘
配穴:
脾胃虚弱--脾、胃
热结者--肺
部位:耳甲腔的后 部位:在耳轮脚消 上部 失处 部位:心、气管 区的周围处 部位:在耳甲艇的 后下部 部位:在对耳轮 下脚下方后部 部位:在屏间切迹、 耳甲腔的前下部

耳穴埋籽

耳穴埋籽
❖ • 《千金方》:“心气通于舌,非窍也,其通 ❖ 于窍者,寄见于耳,荣华于耳”。 ❖ 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
2、耳与经络的关系
• “《灵枢•口问篇》:耳为宗脉之所聚”。耳为 ❖ 全身经络分布最密之处,十二经脉、三百六
十五络的气都走于耳,其中足少阳胆经、手 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常见病症应用
(二)便秘 ❖ 脾:耳甲腔外上方,耳 ❖ 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 ❖ 线中点 ❖ 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 ❖ 肺:心区的上、下方 ❖ 腹:腰骶椎内侧缘、近耳 ❖ 腔缘 ❖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 ❖ 间切迹内0.5厘米处
附:各种疾病的耳穴反应
高血压
胆结石
肺结核
颈椎病
皮肤病
乳腺癌
头昏头痛
选穴的原则
1、按疾病相应部位选穴:如胃病取“胃”。 2、按循经辩证选穴:如偏头痛属足少阳胆
经循行部位,选“胆”。 3、按脏腑辩证选穴:脱发、遗精选“肾” 4、按现代医学理论选穴:输液反应选“肾上腺”,月经不调
选“内分泌”。 5、按临床经验选穴:如“神门”有镇静、镇痛作用,可治疗
失眠、痛经等病。
耳郭的表面解剖
❖ [主治] 痛经,月经不 调,更年期综合征, 痤疮,间日疟,糖尿 病。
内分泌
临床常用耳穴的定 位及作用
耳背穴位

❖ [穴名]耳背沟(降压沟)背
❖ [定位] 在对耳轮沟和对 沟
耳轮上、下脚沟处。
❖ [主治] 高血压病,皮肤 瘙痒。
归纳耳针的临床应用要点
①在诊断方面的运用: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某些部 位发生病变时,往往会在耳廓相应区域出现各 种反应,这种病理性反应可表现为变形、变色、 脱屑、丘疹、压痛敏感、皮肤低电阻等。这些 现象出现在耳穴,可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如 胃痛在耳轮脚及耳轮脚消失处等都有可能出现 明显的压痛敏感点。

耳穴埋籽取穴

耳穴埋籽取穴

耳穴埋籽取穴
1.湿疹、荨麻疹
耳穴埋籽取穴:肺、心、风溪、肾上腺、内分泌、神门
耳尖穴放血可清热、祛风、止痒。

“肺主皮毛”“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而肺穴又为治疗皮肤病的要穴,故贴压肺、心两穴;风溪别名过敏区、荨麻疹区,主治过敏性疾病,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

肾上腺穴具有清热消炎、抗过敏的功效;内分泌穴有抗过敏、祛风止痒的作用;神门穴可镇静安神、止痒。

2.口腔溃疡
耳穴埋籽取穴:心、肺、脾、口、舌、咽喉、神门
「诸痛疮疡,皆属于心」。

心在五行中属火,主血脉,开窍于舌。

“舌为心苗”。

另外“脾脉络于舌”,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主肌肉。

故本病心脾二经郁热引起,治疗取心脾以清其在经之热,配肺,因肺主气,与心相伍,使气血旺,改善口疮周围之微循环,促进口疮的愈合。

神门穴能消炎止痛,口、舌、咽喉为病变部位取穴。

3.急性结膜炎、麦粒肿
耳穴埋籽取穴:眼、神门、肝、脾、皮质下、交感。

耳穴埋籽课件

耳穴埋籽课件

观察:埋籽后, 观察耳部皮肤反 应,如有不适, 及时处理
更换:根据耳穴 埋籽的使用时间, 定期更换耳穴埋 籽
耳穴埋籽的注意事项
操作前, 确保耳穴 埋籽工具 和材料清 洁、无菌
操作时, 注意手法 轻柔,避 免对耳部 造成损伤
埋籽后, 注意保持 耳部清洁, 避免感染
埋籽期间, 注意观察 耳部情况, 如有不适, 及时就医
孕妇:耳穴埋籽疗法可能会对胎 儿产生不良影响
严重高血压患者:耳穴埋籽疗法 可能会导致血压波动
严重皮肤病患者:耳穴埋籽疗法 可能会加重皮肤病病情
耳部有炎症或损伤者:耳穴埋籽 疗法可能会加重耳部炎症或损伤
严重心脏病患者:耳穴埋籽疗法 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
严重糖尿病患者:耳穴埋籽疗法 可能会影响血糖控制
严重过敏体质者:耳穴埋籽疗法 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耳穴埋籽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耳穴埋籽疗法简介 02. 耳穴埋籽疗法的操作方法 03. 耳穴埋籽疗法的疗效 04. 耳穴埋籽疗法的禁忌与注意
事项
耳穴埋籽疗法简介
1
耳穴埋籽疗法的定义
耳穴埋籽疗法是一种通过在耳部穴位埋 入特殊材料(如磁珠、王不留行籽等),
以刺激穴位,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耳穴埋籽疗法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经络学 说,认为耳部穴位与人体脏腑、经络、
耳穴埋籽疗法的临床应用
1
治疗失眠:改善 睡眠质量,缓解
失眠症状
2
缓解疼痛:减轻 头痛、颈椎痛、 腰痛等疼痛症状
3
调节内分泌:改 善月经不调、痛
经等症状
4
提高免疫力:增 强身体抵抗力,
预防疾病发生
耳穴埋籽疗法的疗效案例
案例1:患者A,因失眠困扰,接受耳穴埋籽疗 法,经过3次治疗后,睡眠质量明显改善。

耳埋籽法操作流程

耳埋籽法操作流程

耳埋籽法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具与材料
1. 耳籽
2. 胶布
3. 探查笔
4. 酒精棉球或消毒液
二、核对患者信息与解释
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
三、探查敏感耳穴点
四、清洁消毒耳廓皮肤
五、贴压耳穴与籽固定
六、指导患者按压方法
七、观察与记录效果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过敏、皮肤红肿等不良反应
八、撤籽与后续护理
期间应注意保持耳廓皮肤清洁干燥
一、准备工具与材料
1. 耳籽
2. 胶布
3. 探查笔
4. 酒精棉球或消毒液
二、核对患者信息与解释
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
三、探查敏感耳穴点
四、清洁消毒耳廓皮肤
五、贴压耳穴与籽固定
六、指导患者按压方法
七、观察与记录效果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过敏、皮肤红肿等不良反应
八、撤籽与后续护理
期间应注意保持耳廓皮肤清洁干燥
一、准备工具与材料
1. 耳籽
2. 胶布
3. 探查笔
4. 酒精棉球或消毒液
二、核对患者信息与解释
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
三、探查敏感耳穴点
四、清洁消毒耳廓皮肤
五、贴压耳穴与籽固定
六、指导患者按压方法
七、观察与记录效果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过敏、皮肤红肿等不良反应
八、撤籽与后续护理
期间应注意保持耳廓皮肤清洁干燥。

中医小妙招之耳穴埋籽

中医小妙招之耳穴埋籽

中医小妙招之耳穴埋籽
耳穴埋籽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耳穴埋籽又称耳廓穴区压迫疗法,是将王不留行籽用0.6厘米左右大小的胶布沾于耳朵的穴位上。

通过按压、揉等刺激,使其产生麻涨痛等反应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那么耳穴埋籽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呢?今天就告诉大家,有这些病的人可以试试这个既省时又省力的方法!
1.高血压:高血压我们选择降压沟、降压点、内分泌、神门、心、肝这些穴位。

如果高血压病史比较长,建议大家要坚持一段时间才会有效果。

2失眠:失眠选择的穴位有神门、内分泌、皮质下、心、肝、肾。

贴上这些穴位后最好每天按压四五次,每次三分钟左右,不过,睡前半小时内就不要再按了哦。

3眩晕:治疗眩晕的穴位有脑、神门、交感、皮质下、心、肝。

隔日换药,一周为一个疗程。

注意事项:治疗时每次最好只贴一只耳朵,这样过一两天后我们可以换只耳朵轮流治疗,另外每天坚持按压很重要,否则治疗效果可能就不明显了。

耳穴埋籽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耳穴埋籽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耳穴埋籽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1>各种疼痛性疾病 <2>各种炎症性病症 <3>一些功能紊乱性疾病 <4>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 <5>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6>一部分传染性疾病 <7>各种慢性疾病
<1>各种疼痛性疾病:耳穴疗法的最大 特点是止痛,对外伤性疼痛、手术疼 痛、炎症性疼痛、神经性疼痛、肿瘤 性疼痛均有显著的疗效。
此外耳针能用于针刺麻醉:也可用于 产科方面,如催产、催乳:也能用于 预防感冒、晕车、晕船以及预防和处 理输血输液反应:还可用于戒烟、减 肥、戒毒。
禁忌症
<1>严重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
<2>严重慢性疾病伴有高度贫血、血友病者不宜针刺, 可做耳穴贴压。
<3>孕妇怀孕6周至3个月期间不宜针刺;5个月后需要治疗者可轻刺激。忌用子宫、腹、卵巢、内分 泌穴,有习惯性流产者应忌用。
<2>各种炎症性病症:对急性结膜炎、 中耳炎、牙周炎、咽喉炎、气管炎、 肠炎、盆腔炎、风湿性关节炎、面神 经炎等有一定消炎止痛的作用。
<3>一些功能紊乱性疾病:对眩晕、心 律不齐、高血压多汗症、肠功能紊乱、 月经不调、遗尿、神经衰弱、癔症等 具有良性调整作用,能促进病症的缓 解和痊愈。
<4>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对过敏性鼻炎、 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疾病能消 炎、脱敏,改善免疫功能。
<4>外耳疾患,如溃疡、湿疹、冻疮破溃时暂不宜针 刺
工作范文,仅供参考!
如需使用,请下载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更改后使用!
<5>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对单纯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功能亢进、绝经前后综合症等,耳 针有改善症状、减少药量等辅助治疗的作 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尖
常用耳穴的定位及作用
❖ [穴名] 神门
❖ [定位] 在三角窝后1/3的 上部,即三角窝4区。
❖ [主治] 失眠、多梦、各种 痛症,咳嗽,哮喘,眩晕, 高血压,过敏性疾病,戒 断综合症。
神门
临床常用耳穴的定位
及作用

❖ [穴名] 胃
❖ [定位] 在耳轮脚消失处, 即耳甲4区。
❖ [主治] 胃炎,胃溃疡, 失眠,牙痛,消化不良, 恶心呕吐。
❖ [主治] 痛经,月经不 调,更年期综合征, 痤疮,间日疟,糖尿 病。
内分泌
临床常用耳穴的定 位及作用
耳背穴位

❖ [穴名]耳背沟(降压沟)背
❖ [定位] 在对耳轮沟和对 沟
耳轮上、下脚沟处。
❖ [主治] 高血压病,皮肤 瘙痒。
归纳耳针的临床应用要点
①在诊断方面的运用: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某些部 位发生病变时,往往会在耳廓相应区域出现各 种反应,这种病理性反应可表现为变形、变色、 脱屑、丘疹、压痛敏感、皮肤低电阻等。这些 现象出现在耳穴,可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如 胃痛在耳轮脚及耳轮脚消失处等都有可能出现 明显的压痛敏感点。
(二)现代医学机理
1、神经、体液学说:耳穴良性刺激使全身 ❖ 组织器官通过神经和体液综合调节实现, ❖ 特点是双向调节作用。
2、全息生物学说:脑内神经元作为反射中枢, 形成全息反应路,阐述人体病灶与耳穴之间 有直接联系。
取穴要点
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在耳廓相应部位出现 “阳性反应”点,如压痛、变形、变色、结 节、电阻低等。这些反应点称为刺激点,又 称“耳穴”
选穴的原则
1、按疾病相应部位选穴:如胃病取“胃”。 2、按循经辩证选穴:如偏头痛属足少阳胆
经循行部位,选“胆”。 3、按脏腑辩证选穴:脱发、遗精选“肾” 4、按现代医学理论选穴:输液反应选“肾上腺”,月经不调
选“内分泌”。 5、按临床经验选穴:如“神门”有镇静、镇痛作用,可治疗
失眠、痛经等病。
耳郭的表面解剖
耳舟 对耳轮上、下脚 对耳轮体部 耳甲艇 耳垂 耳甲腔 耳轮脚周围
耳轮12区 耳舟6区 对耳轮13区 三角窝5区 耳屏4区 对耳屏4区 耳甲8区 耳垂9区 耳背5区
4、耳郭分区
临床常用耳穴的定位及作用
❖ [穴名] 耳尖 ❖ [定位] 在耳廓向前
对折的上部尖端处 ,即耳轮6、7区交界处。 ❖ [主治] 发热,高血压, 急性结膜炎,麦粒肿, 痛症,风疹,失眠。
5
心理状况
准备工作:
操作者:仪表整洁,态度和蔼,洗手,戴口 罩。
物品及环境:治疗盘,针盒(王不留行籽、 莱菔籽)、胶布、安尔碘、棉签、止血钳、 弯盘、探棒、快速手消毒液。环境清洁安静, 室温适宜。
患者:核对姓名、诊断,做好告知解释工作, 取舒适体位。
定穴消毒:
操作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棒 自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或按医嘱正确 取穴。消毒局部皮肤,自上而下,由内而外, 从前到后。
本法适用于老年,儿童,及惧痛的患者,本法能起到 持续刺激的作用,患者可以不定时的在敷贴处按压 以加强刺激
属于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用材料有: 莱菔籽有行气化痰作用,王不留行籽有活血通络利 水作用。
耳穴压籽的作用原理
(一)中医学机理 1、耳与脏腑的关系密切
❖ • 《灵枢·脉度》:“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 ❖ 闻五音矣”;
❖ • 《千金方》:“心气通于舌,非窍也,其通 ❖ 于窍者,寄见于耳,荣华于耳”。 ❖ 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
2、耳与经络的关系
• “《灵枢•口问篇》:耳为宗脉之所聚”。耳为 ❖ 全身经络分布最密之处,十二经脉、三百六
十五络的气都走于耳,其中足少阳胆经、手 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心肌梗死
子宫内膜炎
操作流程
护理目标
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 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 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病治病 的目的.
耳穴埋籽操作技术具体流程
护理评估工作:
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
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3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及有无感觉障碍
4
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 是否妊娠
“得气”。
对疲乏、饥饿及年老体弱者最好取平卧位
6
,进针手法轻,留针时间要短
留针期间,每隔4小时左右用手指按压埋针
7
处,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起针,起针后用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再用 皮肤消毒液消毒,防止感染。
埋豆者自行揭下即可。
整理床位,协助舒适卧位。清理用物,洗手。
再次核对,记录局部皮肤情况,留针时间、 针数、刺激强度等,签名。
耳穴压籽临床应用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温春娣
主要内容
1
概念(作用机理)
2
取穴要点 选穴原则
3
耳廓的表面解剖
4 临床常用耳穴的定位及作用
5
耳穴压籽的临床应用
6
操作流程
耳穴疗法种类
❖ 毫针 埋针 艾灸 放血 按摩 ❖ 压籽 耳穴注射 贴膏 磁疗等
概念
耳穴压籽

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采用磁珠、莱菔籽、王 不留行籽等,附在耳穴部位,以小块胶布固定,称 为“耳穴压籽”
辩证配穴:
❖ 心脾两虚:脾、小肠; ❖ 肝郁气滞:肝、三焦; ❖ 心虚胆怯:交感、胆; ❖ 心肾不交:肝、肾; ❖ 胃失和降:交感、胃、
脾;
常见病症应用
(二)便秘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 内1/3处 。 直肠:与大肠同水平 的耳轮处。 交感:对耳轮下脚内 1/3的内上方 三焦:外耳道孔后下 方与耳屏下1/2连线中 点
常见病症应用
(二)便秘 ❖ 脾:耳甲腔外上方,耳 ❖ 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 ❖ 线中点 ❖ 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 ❖ 肺:心区的上、下方 ❖ 腹:腰骶椎内侧缘、近耳 ❖ 腔缘 ❖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 ❖ 间切迹内0.5厘米处
附:各种疾病的耳穴反应
高血压
胆结石
肺结核
颈椎病
皮肤病
乳腺癌
头昏头痛
1
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有助
于提高疗效
患有严重器质性病变和伴有高度贫血者不宜
2
针刺,对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者不宜强刺激

耳针治疗时亦可发生晕针,应注意预防并及
3
时处理
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
4
,应及时处理
注意事项 :
告知患者在针刺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热
5
、酸、麻、胀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
埋豆法:用莱菔籽、王不留行籽等,将其贴 于0.5×0.5cm小方块胶布中央,敷贴于耳穴 上,并予适当按压。
每天可自行
按压数次, 3-5天更换一
次。
询问患者感觉,有否晕针,有无疼痛或其他 不适。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5次。
埋豆者一般无不适感。
注意事项 :
对扭伤和有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埋针后待耳廓
评价:选穴准确、操作熟练、局部严格消毒、 体位合理、患者感觉、目标达到的程度。
禁忌症
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的 孕妇禁用。
谢谢
临床常用耳穴的定 位及作用
❖ [穴名] 心 ❖ [定位] 在耳甲腔正中
凹陷处,即耳甲15区。 ❖ [主治] 心动过速
,心律不齐,心绞痛, 无脉症,自汗盗汗, 癔病,口舌生疮,心 悸怔忡,失眠,健忘。

临床常用耳穴的定位 及作用
❖ [穴名] 内分泌
❖ [定位] 屏间切迹内, 耳甲腔的前下部,即 耳甲18区。
耳 轮 耳轮结节 耳轮脚 耳轮尾
对耳轮 对耳轮体 对耳轮上脚 对耳轮下脚窝 耳舟 屏上切迹 屏间切迹 轮屏切迹 耳 甲 耳甲艇
耳甲腔 耳垂
耳穴的分布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 内的胎儿。
与上肢对应的穴位 与下肢相应的穴位 与躯干对应的穴位 与腹腔相应的穴位 与头面对应的穴位 与胸腔相应的穴位 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
常见病症应用
❖ (三)痛经 ❖ 子宫:在三角窝前1/3 ❖ 的凹陷处。 ❖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 屏间切迹内0.5厘米处 ❖ 卵巢:屏间切迹外缘 ❖ 与对耳屏内侧缘之间
常见病症应用
❖ (三)痛经 ❖ 缘中(脑点):对耳屏 外上方上缘中点 ❖ 肾:对耳轮上下脚分 叉处下方 ❖ 肝:耳甲艇外下方 ❖ 神门:三角窝内,对 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 上方
归纳耳针的临床应用要点
②在治疗方面的应用 适应范围 (1)各种疼痛性病症 (2)各种炎症性病症 (3)功能紊乱性病症 (4)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 (5)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6)传染病 (7)用于手术麻醉 (8)预防感冒、晕车、晕船,治疗输液反应,还可
用戒烟、戒毒等。
常见病症应用
❖ (一)不寐 ❖ 神门:三角窝内,对耳轮上 ❖ 下脚分叉处稍上方 ❖ 心:耳甲腔正中凹陷处 ❖ 交感:耳轮下脚的末端与耳 ❖ 轮交界处 ❖ 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 ❖ 枕:对耳屏外侧面的后下方 ❖ 脑干:在轮屏切迹处 ❖ 神经衰弱点(垂前):耳垂 ❖ 4区中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