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铮观念摄影作品[革命]
观念摄影十年起步

观念摄影十年起步已经走过十个年头的观念摄影,仍处在起步的迷茫阶段随着中国当代艺术在近两三年内的水涨船高,本来无人注意的观念摄影一时风生水起,以颇为“壮观”的身价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这种在10年前以“新摄影”的名义出现在中国的实验艺术品种,现在俨然成了收藏家和投资者心中的又一块蛋糕。
可事实上,这块蛋糕并没有想象的可口。
一定有记录以外的影像中国的观念摄影从时间上划分,大致走过了十个年头,从对于行为艺术的记录到把影像本身作为一个表达自己观念的载体,这些在这十个年头中逐渐转变着。
提到观念摄影,有一个人一定得提,他就是《新摄影》杂志的创办人之一,也是一位中国观念摄影的代表人物——刘铮。
从他这十几年摄影的经历,能管窥出中国观念摄影从起步到刚刚上路的激情与迷乱。
十多年前,刘铮的身份还是《工人日报》的摄影记者。
因为喜欢摄影而费尽心思进了报社,之后每天抱着相机游走在大街小巷拍摄车祸现场,或者被接待单位灌得酩酊大醉。
曾经对于摄影的热情一点点地被这样的生活磨砺。
“那时候摄影就是一个记录功能。
自己喜欢的摄影根本没人理,我当时觉得实在是太压抑了。
”刘铮回忆说。
工作之外,他拼命地寻找自己心中想象的摄影形式,觉得应该有一种形式是游离在记录之外,是表达自身观念的。
--可是那时候资讯极不发达,几乎什么都接触不到。
为数不多的能见到的国外作品“都是从各个地方翻拍了多少遍的,像小人书~4大小的图片。
”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召集认识的摄影师“开会”。
直到现在,刘铮对当时“开会”的情形仍然记忆犹新。
“每周大伙聚在一块吵一次架,打三个电话所有人都到。
王文澜、解海龙都在屋里,大伙蹲在墙角抽着烟争论,弄得一屋子乌烟瘴气。
”刘铮说,当时争论的焦点就是他认为一定应该有一种表达自我观念的摄影存在,而决不只是像中国这样只有记录的摄影。
惹得大伙都愁眉苦脸地问,“你说的那种摄影在哪呢?”刘铮不言语,最后只说,“我也不知道,但是你们等着吧。
”很多影像都是超现实的慢慢地,刘铮对于这样只停留在探讨层面的会议感到了厌烦,1997年,他决定辞职。
林路:当代观念摄影

《上海,1987》 顾铮《又一次战争之一,2001》 王庆松《B.A.R.B.I.E.-ruin》 肖允就这样,20世纪90年代后期更是成为当代摄影在中国发展成型的重要时期,中国当代摄影也已经逐渐被国际大型当代艺术展和摄影节所接受,中国的观念摄影正逐渐融入西方的当代摄影和当代艺术潮流之中。
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有很多,尤其是随着观念艺术在中国的大规模兴起,在手段和形式上有抄袭和模仿西方观念摄影的嫌疑。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进入摄影作品市场化的时代,中国摄影家最先进入国际市场的作品,最主要的恰恰是具局”。
2011年9月,英国最重要的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V&A)举办了“后现代主义——风格与颠覆1970~1990”展览,该展览在前言中正式宣告了后现代主义的“死亡”。
而后现代主义原本是过去数十年来在世界占据主导地位的艺术流派,也是当代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为美国及西方文化主导权的体现,后现代主义为什么会由西方来宣告终结?为什么掌控着文化“话语权”的西方突然发生如此重大转变?静下心来想想,历史《尘与静安》 沈晶茹任。
一旦离开了这一点,“死亡”也就是迟早的事情。
而中国的当代艺术由于长时间习惯了在西方当代艺术后面追着跑,跟随西方的规则(因为只有这样才有获取成功、被西方认态的多种把握形式以及呈现出来的独特的技巧特征。
那么,在21世纪已经走过了10多年的今天,当我们试图为今天的“海派文化”重新定位时,是否能够给上海摄影以重新振奋的信心?我想答案应《难以聚焦的现代都市》 寇聪《逝去的景象,2002》 周明《等待和平鸽,1987》 王耀东因为图像的价值并不局限于外表的呈现,而在于外表背后所具有的丰富性,以及它们构成的开放性质和发散性的思维方式——不管它们本身是否处于一种边缘的状态。
也许他们带来的就是视觉文化多元化的时间密码,让更多的后来者得到从未有过的满足。
从整体上观察,这些年轻人更多地将严格的纪实转向了关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存疑惑,其作品看似漫不经心,有时毫无秩序,但却以严肃的责任感保持着人文精神的深度体验,并以此切入个体的生存环境,向人们提示着生命需求的合理性和精神追《上海默片》 朱浩。
观念摄影的艺术创作手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 :J 4 0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 0 9 5 — 4 1 1 5( 2 0 1 4) 0 1 — 8 6 — 1
提起观念摄影很多人会感觉比 百 生,的确,观念摄影是近代才 成立的一门独立的摄影门类,不过它跟其他门类摄影—样都是一种以 摄影为媒介的艺7 I 作,不同的是观念摄影更强调摄影师个人的观念 艺术创作,作品更能体现出摄影师的 ^ 生观、 价值观 。 觋念摄影的概念 对于观念摄影的概念,它并不是一开始就被约定俗成的, 在它之 前有被说是先锋摄影 、 新摄影、前卫摄影、概念摄影 、实验摄影等。 但在这些所有的名词中只有 “ 观念摄影”这一说法是最被从事影像摄 影工作苦认同的。 为什么像先锋摄影 、新摄影等等 ,那么多的名词都没被流传下
真实胜 。电 脑后期处理是观念摄影的 一大重要技术手段,电 脑后 期技
术的运用在观念摄影创作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观念摄影拍摄的题材 很多都悬 百 过几 次的拍摄来完成的,我们需要利用电脑的制图软件来 完成图片的拼接、变形等等。电脑的后期技术给观念摄影的拍摄带来 了很多的可能性与便利性,我们可以利用电脑制作出—些我们无法用 直接} 白 摄得到的画面,这样就使得 念. { 影 的作品也越 来越趋向于多 样 ,画面的冲击力也越来越强。 观念摄影的出现为摄影增添了新的元素、新的题材、新的诸多可 能胜,并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眭,发展了摄影艺术的新空间。许多摄影 工作者不断研究摄影本身的艺术语言与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他们致力 于把不同的视觉经验融合在观念摄影中。正因为观念摄影的新,使得 观念摄影不能继续沿用传统艺术摄影的那套评判模式 ,也使得观念摄 影更具有实验性。实验l 生艺术潜在的决定因素是需要摄影工作者不断 地创新、大胆地想象。
—
[ 1 ] 李江树. 刘铮与他的观念摄影f J 1 - 东方艺术 ,2 , 0 0 2 ,( 0 3). 【 2 】 蔡世 翟. 让观念摄影主流起来I J 1 . 艺术广角,2 0 0 9 ,( 0 3). [ 3 ] 顾欣. 当代观念摄 影表现方法的 实现与思考 苏州大学学报 , 2 0 1 0 ,( 0 9) . 『 4 ] 刘峻. 观念摄 影的艺术特征及其在高校摄影课程 中的意义[ J 】 . 中 国传媒科技 ,2 0 1 2 ,( 0 8 ).
观念摄影及作品欣赏

•
从双方对待摄影的认识看,观念摄影与"中国的摄影"也是有着本质上的抵捂。 观念摄影尽管冠有摄影两字,但其题中应有之意却不在摄影上。对观念摄影 中人而言,摄影只是一种他们的观念的依托物体,他们着眼的是自己的观念 如何被视觉化,观念才是他们的真正着眼之处。当然,他们的观念探索不可 能不涉及对摄影自身的反思,因此,最终仍然会反过来影响到对摄影的认识。 而摄影界中人则往往认为摄影早已经是一种自足自立的视觉表现手段,认为 摄影只是一种向外观看的工具,因此他们基本上固守一种反映论式的立场, 并没有意识到有返观摄影自身、质疑摄影本身的需要。 而从中国摄影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中国的摄影始终缺少一个可以让现代主 义摄影观念获得充分发展扩张的机会。而这也许是决定中国的界摄影是否对 各种新艺术现象具有宽容性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条件。 在二十世纪西方摄影史上,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那一段时期现在备受史 家重视。这个历史时期英文称为interwars。我们估且将其译为"两次大战间"。 在这段时间里,西方、特别是欧洲大陆的摄影的表现因了摄影技术水平的提 升与先锋艺术观念的激励,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状态。经过如莫霍利─纳 吉、曼雷、柯特兹、布劳斯菲尔德等各国摄影家的努力,现代主义摄影在欧 洲大陆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段时间的摄影表现的丰收,既使公众对摄影 的见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使摄影本身通过对其表现语言的探索而获得了 充分的自信,具备了向更远的目标迈进的健全的自信心。两次大战间的现代 主义摄影实验虽然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嘎然而止,但却为战后摄影 表现的继续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观念摄影
Hale Waihona Puke 关于观念摄影观念摄影原本不是什么新鲜事,从摄影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成型并且 有无数的摄影家探索其中的奥秘,只不过在早期并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的流派 而已,道理倡简单,早在摄影之前,观念艺术在无数艺术家手中早已探索了数 百甚至上千年,摄影的出现只不过为观念艺术添加了一种媒介,一种手段而 已。这里不想列举西方摄影史上的例子,避免又被人指责唯西方“马首是 瞻”。其实在中国改革开放的80年代中期,一些颇有见地的年轻新锐为观 念摄影的探索付出了不少辛勤的劳动,只不过那时候的大气候还不具备相 对宽松的氛围,这些探索也只能成为中国现代摄影史上的一段绝唱。进入 21世纪的中国摄影,说观念摄影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应该也是到时候了。
观念摄影创作逻辑的价值探究

观念摄影创作逻辑的价值探究观念摄影现在我国的起步较晚,目前,我国观念摄影现在正处于一种“新生期”,许多概念和拍摄手法还不是很成熟,部分摄影爱好者将一些抽象摄影看作是概念摄影,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长期的实践证明,任何艺术在没有理论支撑的情况下都将无法真正打动受众的心。
本文对观念摄影相关知识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和阐述,分析了观念摄影的意义,重点探究了观念摄影创作逻辑的价值。
标签:观念摄影;创作逻辑;价值引言观念摄影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捕捉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和场景,来传递某种观念,摄影只是作为一个媒介,思想和观念的表达才是作品真正价值体现。
这种观念可以是对人生的一种思考,也可以是对某种现象的剖析,同时还可以配上一些文字,更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发更多的思考。
而不同的创作逻辑,所展现的作者的思考角度也不同,作品最终所表达的内涵也不同。
一、观念摄影概述从起源上来说,观念摄影最初是源于西方后现代社会并逐渐扩散到全球的一种不同于传统摄影艺术的全新艺术形式[1]。
值得注意的是,观念摄影概念的提出与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从摄影的实用价值来看,摄影能够很好的记录某一时刻的状态,而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在现场展示之后还需要通过某种媒介进行记录、保存和传播,而摄影刚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因此,早期的观念摄影作品大多是在记录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直到目前位置仍旧有很多艺术家收到这种创作形式的影响,将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作为观念摄影的素材[2]。
二、观念摄影的意义观念摄影能够为受众提供一个思考的原点,但不会给出明确的答案,需要每个受众根据自己经历和思考去领悟和体会属于自己的东西。
也就是说,观念摄影是一种对摄影者自身情感和实行的外在表现,将自己对于拍摄主体的思考展示给受众,从而引起更多人的思考和关注。
这些被赋予了情感和创作者丰富思想内涵的观念摄影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一些摄影爱好者对摄影作品更深层次的追求。
除此之外,在生活资料日益富足的年代,这些作品所传达出来的审美观念和内涵也满足了人们的内心深处的审美需求,不断激发人们对于美的思考和感悟。
观念摄影_被导演的纪实

把这种区别于电影的影像导演称之为“电影剧照”导演。 躁热与急功近利,目前有不少的人,完全不懂摄影,或是 纵
横
看到图片有钱可赚就来拍观念摄影了。
一、导演理念对于摄影的渗透
现在有不少的艺术家(无法界定是“摄影家”还是
我们一直否认纪实摄影有导演的成分,但并不否 “行为艺术家”)已经完全不拍片子,他们像好莱坞的大
是国外某图片的中国版,这在中国摄影圈已不是新鲜
空间、角度、机位、位置、场景、调度、动作、运动
事。而这些手法在中国摄影界的运用也冲击了当代中国
曝光、色温、景深、焦点
摄影界。从国内相关的影展及网络和画册中我对于运用
色彩、造型、叙事
不同手法的当代观念摄影作了以下分类。
光线、视线、轴线
1.行为艺术照片:如 1997 年张洹的《为水塘增高水
师开始富裕起来,另一些摄影师也开始改变自己的创作
C r i t i c i s m A n d C r e a t i on
4.行为方式:庄辉的《公共浴室 / 女》;莫毅的《狗眼 手法,改走观念摄影的路子。这倒也没有什么不好,用市
看世界》。
场的方式淘汰一些影像垃圾再也正常不过,只是有部分
5.摄影装置:陈绍雄的《街景》;王卫的《水下三十分之 摄影由于无法定位自己,在市场中迷失了自己的现象也
观念摄影:被导演的纪实
■ 孙宇龙
C r i t i c i s m A n d C r e a t i on
观念摄影是否属于摄影一直以来颇受争议。争议
而今,银盐的技术概念已经完全被数字摄影美学
的焦点就是在于观念摄影的导演性,有人认为:“观念摄 取代。传统的二维照片仍然沿用,目前三维图片开始了
影”已成为一种流行效应,一些并不“观念”的照片也开 对市场的攻击,如缪晓春的《最后的审判》。这种用建模
摄影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摄影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选题类别:观念摄影题目:《囚》观念摄影《囚》这组作品,我是想用摄影的手法,去揭示现代人,特别是都市人生活及思想中那些被现实束缚住的本性,通过关注一些现实问题,例如住房问题、环境污染、食品问题等,来引起人们对社会环境和生存状态的反思。
陈述选题:1.什么是观念摄影观念摄影是表达摄影者对某一事物观点和思想的摄影形式。
它以将个人观念视觉化为最重要的诉求点。
它是现代艺术的重要分支。
2.观念摄影的主旨观念摄影的主旨在于通过摄影所传递的某种观念,摆脱浅层次无意味纠缠的探索过程,试图通过摄影的媒介,展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剖析,并且提出一些有意味的话题,引发更多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因此,观念摄影往往不是给出一个答案,而是有多种可能性的指向,让观众自己悟会。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这也符合审美的需求。
3.观念摄影的意义观念摄影的出现颠覆了传统艺术摄影标准不可动摇的地位,提供了摄影揭示当代生活的新的诸多可能性。
观念摄影以其对传统艺术摄影的偏离,反战了摄影艺术的新空间。
正因为观念摄影的新,使得观念摄影不能像传统艺术摄影那样建立起刻板的判断标准,也使得观念摄影更具有实验性。
实验性艺术潜在的决定因素是崭新的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好的艺术永远不会是技术的附庸,而应该是思想与生活的创造者。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观念摄影 __在摄影诞生之初,就开始具有“观念”的意识,20世纪中后期,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的《人生两途》、亨利·佩奇·鲁滨逊的《秋》、《弥留》应该算是观念摄影的最早起源。
观念摄影是源于西方后现代社会并波及全球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中国,当代摄影领域最早明确出现“观念艺术”(也叫观念主义)是1988年4月28日总第44期的《摄影报》上一篇《我们的作品等待社会的检验》。
中国摄影出版社1991年翻译出版的《美国ICP摄影百科全书》第一次相对完全地介绍了“概念摄影”(conceptual photograph)的概念。
国外观念摄影作品欣赏

国外观念摄影作品欣赏
/作者:摄影社区2010年10月14日点击数:260642 [收藏] [分享] 观念摄影是一门基于传统摄影并加以各种数码做后期的新兴摄影技术,可以说是摄影师的想法与概念呈现的一种手法,通常都是为了表达一个创意或是一种意念。
对于观念摄影这个新门类,有不少人抱着怀疑的态度在看待,这到底属不属于摄影,比起传统摄影,它更应该归类于行为艺术中。
无论你是否愿意承认观念摄影是不是摄影,如今它已入主摄影界的大堂,它的出现颠覆了传统艺术摄影标准不可动摇的地位。
而在国际上获得观念摄影大奖的王劲松如是说:“观念摄影有了想法之后,摄影只是一种工具,有时甚至不用自己操作,可以请别的摄影家来完成自己的想法。
”
这便是观念摄影的新力量。
今天POCO编辑挑选了几位擅长观念摄影的国外摄影师作品,供大家欣赏讨论。
Anja Buhrer的美丽概念摄影
Herve Plumet的创意摄影
Volkova Vaieria摄影作品
Vyalov Denis摄影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载]刘铮观念摄影作品[革命]
狼牙山五壮士长征中的红军夫妻被污辱和屠杀俘虏兵
过河的士兵
美人计
被强暴后的喜儿侵华日军与被侮辱的中国妇女惨烈激战过
后红嫂
刘铮,1969年生于河北,曾在北京的理工大学学习,1997
年以前在工人日报做摄影记者。
这期间,他拍摄了很多事故、尸体,保留了对人体的兴趣。
成为艺术家以后,刘铮带着幽默和诗意的挑衅创作了新版本的《西游记》,一部中国的文学名著。
在非常著名的系列《三界,意识的三个层次:天堂,人间,地狱》中,摄影师用黑白片拍京剧演员。
他们不是在唱戏,而是在前台交欢,激情地享受,其他人物似乎对这样的做法不以为怪。
黑白画面,近乎旧黄色,服装艳丽,不太
可能的场景,极度兴奋的美丽的面孔,完全能勾起人的色情幻想,又使画面有一点仙气。
刘铮与他的观念摄影
给刘铮的作品定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已经有人在看过
他拍的图像后忿忿地叫喊了:这些鬼影幢幢,这些光怪陆离,这些生旦净末丑,这些另类与边缘的族群有什么价值?简直就是刘铮个人徒然的喧嚣。
的确,刘铮以个人观念统慑的图像里充满着呻吟、恐怖、呆滞、木僵、虚无感、朽灭感和霉腐与墓穴的气息。
刘铮虽然宣称自己不承担纪实历史和社会的职责,像那些著名的作品:《西太后、光绪大出丧》、《孙中山奉安大典》、《斗地主》、《上访者》……但客观上不管刘铮愿意不愿意,从另一个角度,在某一个时期,他的机匣里,却充溢着图像人类学意味的"国人"众生相。
在7年的时间里,刘铮从人类的功利世界出发,急转直下,进入到了一个阴郁的审美和审丑的天地。
他积极而又审慎地用镜头覆盖着农民、僧侣、流浪者、囚犯、富人、乞丐、戏子、舞女、诗人、未亡人、残疾人、变性人、死尸、干尸及蜡像人物、雕塑人物。
生活和观念互为激活又互为瓦解。
他的作品胪列了因袭沉重的历史,死亡和战争的阴影,情欲、渴望、感情的误置,深刻的无聊,岁月的创痛,浅薄的世俗享乐和现代人的精神
贫困。
这些视野开阔,内容庞杂的众生相算不上纪实,但和纪实密不可分;算不上是表现,却与表现丝缕牵缠;算不上象征,可又处处表征着象征--"象征不是一种用来把人人皆知的东西加以遮蔽的符号。
这不是象征的真实涵义。
相反,象征借助于某种东西的相似,力图阐明和解释某种完全属于未知领域的东西,或者某种尚在形成过程中的东西"(卡尔·格式塔夫·荣格)。
而刘铮的图像,正是这一方面体现着它的特质。
雪莱有诗云:
他还没有落地便被人捆绑,所有的锁链都在他诞生前铸造。
刘铮靠拍片度日,靠拍片遣忧。
他不作传媒的傀儡。
曾被普遍接受的图像观念对他早就不再具有吸引力。
摄影上的机会、素材与使命要求着他的振奋,要求着他高声吟唱属于他自己的弥撒。
他以他的心性或鹅行鸭步,或大步流星。
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他的观念决定了他的图像。
他的拍摄不是出于艺术上的野心,而是出于对外界事物的自我认知。
他在人性宽广的维度上以自己的图片与时代争执?quot;借别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
"他的思想早已离开社会,而独立为自我的存在。
他说:"风格是在拍摄中一点一点形成的。
刚开始时我只是想做一点记录,拍拍周围各种各样的人,这些人各种各样的活法就行了。
后来逐渐开始关注各个群落的生存状态和心灵状态。
后来对生存状态也不太关注了,开始对一些终极问题进行思考。
我觉得每个拍摄对象都是一面镜子,它们身上都映着我的影子。
所以很多影像都是超现实的,他们更像是对我自己的一种表达。
"在一个信息泛滥和充斥着印刷垃圾的时代,艺术家不需要看晚报。
刘铮扬弃外来因素,所拍摄的东西只是他个人的内心独白。
他说:"我觉得我拍的中国人基本上是在拍我自己,拍我自己的心情。
我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成长起来的,每一个故事和片段都在影响着我。
我想知道我们民族的血脉文化。
我和大多数的青年一样,想知道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就自然而然地走下去。
摄影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手段,更多的是表达我的看法。
"刘铮不是以理想为支撑去生活,而是以心灵为主宰去生活。
他在按下快门并感受着簇新的喜悦的同时脑际里并没有一个高远的理想,只不过是内心感受与外界被摄物暗合罢了。
他以自己的精神为界标去例证自己,例证外界,一旦内容圆满,观念也随之裸呈。
既便在风景中他也体现着他的思想:大自然被包装了。
?
有时我们也在暗自思忖,以他的观念出发,在田园现实主义与大都会现实主义这两者间,他在哪一方面会有更好的
施展?他依托现实,又把对现实的接近转为对观念的指归。
为了满足他对观念的和个人生命体验的期许,他对平凡的事物进行了超现实的探索,这使他的作品在清醒的世界中忽然显得不真实了。
他就是这样,奋力在生活中漂流、奔波、萍踪浪迹,以开采他测绘出的概念之金的丰富矿脉。
他的作品应当名之为《生命或舞台》呢?抑或叫作《舞台与生命》?这不重要。
但我们看出来了,他依凭着他很高的对图像的天赋,在无缘的思想中管自建立着自己有序的世界--摄影家的权力意志显现了:图像中的人物并不向"谁"走来,只向他自己走来。
观念比生命更伟大--那些有关祖国的观念,人类的观念,宗教的观念,自由的观念。
目下,我们还不认为刘铮已经达到了这一层次,他还只是向着这一层次趋近。
尽管也许他不承认,但我们不排除他内心深处的叔本华惟意志论的哲学思想:我的精神是主要的,历史、自然、世界由我的观念而存在。
因为这一点,我们妄自推测,是图像引发了刘铮深刻的长期的内在焦虑,而这种焦虑还将持续久远。
?
任何一个人要争得自由,这种自由都纯粹是主观上的自由。
黑格尔说:在思想王国里才是最自由的。
把一种特殊生活从惯常生活中剥离出来,把个人生活从历史中拯救出来,
在观念的图像里刘铮获得了自由。
刘铮说:"我想有计划地完成中国人的三部曲。
第一步的'国人'是现实,第二部分的'三界'是文化,而第三部分就是有关历史的。
我已经有了构想,也开始准备了,但还没正式拍。
我要完全地作历史照片,以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新排演,像拍电影一样拍,以表现我对历史的看法……第三部分是用8×10的大机器来拍。
我的机器都买好了,是一部古董,木头制的相机。
"下面的一个主题是"一种更主观,更深刻的东西。
题目是《革命》。
"当然,还是用安排的手法。
他解释说:"
我觉得很多东西没有什么界限,比如生和死、虚和实、真和假。
到底我们现在是生的,还是死了之后才是生的,这个谁也说不清。
我只是比较好奇,想感受一下离死亡近一点的状态。
于是从医院到车祸现场到刑侦现场,我都站在那儿,想让自己接受它,想知道这死是怎么回事。
蜡像也是一样,原本很假的东西,传达的却是真信息,说不好到底是真还是假。
这种界限模糊了之后,我拍起片来就非常自由,不再受形式的局限?quot;刘铮的拍摄不是要模仿人生,而是在搜觅着鲜活人生的对等物。
他用图像的内在秩序在图像中完成了自足的文本。
它通过有意味的形式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真实--被"他自己"所需要的真实。
静物、风光、蜡像表述了现实世界与虚幻世界两个世界间的统一性与矛盾性。
这些静物、风光、蜡
像瓦解着现实又逼迫你思索着现实。
他撩拨着人的沧桑意绪与悲观意绪。
这一种拍摄思路使我们的观念既内嵌又凸显于被摄物中。
既然生活有虚构性,那图像为什么不能有虚构性?面对这些虚构性图像,刘铮是一个导演者、感受者和对感受的强调者。
很多时候,他只是以一种混沌观念的趋向,去包裹被摄物。
此时,他自己也是一个无言言说者。
在"三界"(人鬼神)中,他用导演的办法去混淆现实与历史。
他在幽思冥想中找到了他自己的戏剧化的叙述方式。
他说:"我发现'三界'更能体现我想象的发挥。
我觉得人的想象是应该有翅膀的,不该受任何束缚……化妆。
我特别对人的化妆着迷。
化了妆之后,整个意义与原先的就完全不同。
人结婚要化妆,在舞台上要化妆,在舞台下也要化妆……"刘铮在小型化的事件中还原着他的概念和抽象。
站在批评家的位置上,面对着粗野、痉挛、唐突,面对着反讽、揶揄、隐射,面对着道德压抑,病态人格,社会的赘疣和夜晚有狼的风景,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判断。
我们不会完全迎和着图像的振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