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诊治进展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诊断与治疗PPT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诊断与治疗PPT

支持治疗
保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摄入
监测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 吸频率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吸氧
预防并发症,如感染性休克、呼吸 衰竭等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 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避免细菌滋生 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防止交叉感染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 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
目录 /目录
01
点击此处护理 人员
02
铜绿假单胞菌 感染的诊断
03
铜绿假单胞菌 感染的治疗
04
铜绿假单胞菌 感染的预防
05
铜绿假单胞菌 感染的预后
01
护理人员:XX医院XX科室-XX
02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诊 断
临床表现
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 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 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皮肤红肿、疼痛、脓肿等皮肤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道症状 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心血管症状
抗菌药物剂量: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细菌耐药性选择合适的剂量
抗菌药物疗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细菌耐药性选择合适的疗程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细菌耐药性选择合适的联合用 药方案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原理:通过激活或增强机体免疫系统来抵抗感染 免疫治疗方法:包括疫苗、抗体、细胞因子等 免疫治疗效果: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感染症状 免疫治疗注意事项: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敏反应等副作用
05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预 后
治愈率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愈率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感染部位、患者年龄、免疫状态等。 一般来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愈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对于重症感染患者。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抗生素治疗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存在耐药性问题。

--铜绿假单胞菌诊治进展PPT课件

--铜绿假单胞菌诊治进展PPT课件
烯类耐药
外排泵
碳青霉烯,喹诺酮耐药
密度感知系统 生物被膜形成
Strateva T et al.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2009;58:1133–1148.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居高不下
国内-中国CHINET2005年~2011年连续监测资料显示,PA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保持在较高位置,
铜绿假单胞菌呼吸道感染 诊治进展
顾一航 江阴市人民医院老干部科
目录
• 铜绿假单胞菌微生物学特点 • 铜绿假单胞菌流行状况 •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
铜绿假单胞菌概述
•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 属于非发酵糖类假单胞菌,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也可广泛定植 于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及泌尿道等部位
Ye F,et al.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13;126(12)2207-2214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
铜绿假单胞菌能够利用已知所有的耐药机制产生耐药性 导致临床治疗失败
产生水解酶: 1,氨基糖苷酶 2,ESBL(超广谱 beta-内酰胺酶) 3,碳青霉烯酶
孔蛋白缺失 如OprD缺失导致碳青霉
AECOPD患者中,铜绿假单胞菌是最主要致病菌
我国最新的多中心、大样本的AECOPD病原学研究
检出率(%)
铜绿假 流感嗜 单胞菌 血杆菌
肺炎克 雷伯菌
肺炎
副流感 鲍曼不
链球菌 嗜血杆菌 动杆菌
卡他 莫拉菌
大肠 埃希菌
一项我国2006-2008年对5个地区的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观察了884例AECOPD 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总 计从痰标本中分离出359株致病菌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研究进展ppt(31张)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研究进展ppt(31张)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研究进展
主要内容
1.铜绿假单胞菌的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意义 2.铜绿假单胞菌的实验室检查 3.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方案 4.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 5.研究进展
流行病学
本菌为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土壤、水、空气, 在正常人皮肤(如腋下、会阴部和耳道内)、呼吸道和肠 道均存在。
孔蛋白形成的通道部分具有特异性,如OprD2孔道是亚 胺培南选择性快速进入菌体的特异性通道,如果OprD2 蛋白缺失或者表达减少是导致PA对亚胺培南耐药的机 制之一,但对美罗培南却无影响。
碱性蛋白酶
损伤组织,抗补体,灭活IgG,抑制中性粒细胞功能
磷酸酯酶C
组织损伤
临床意义
• 经常引起术后伤口感染,也可引起褥疮、脓。烧伤后感染了铜绿色假单胞菌可造成死亡。
• 本菌所致感染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部位。
化脓性内 眼炎
氧化酶
+
葡萄糖O/F O/-
动力
+
MAC平板生长 +
-
+++
O/-
- O/F -
-
+ --
+
+ +/- -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研究进展(PPT31页)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研究进展(PPT31页)
鉴定
• 初步鉴定 菌体形态 菌落特征 产色素 气味 氧化酶
• 最终鉴定 非发酵菌生化鉴定系统 API-NE试条
注意:实验室诊断应与临床表现相结合
其生存的重要条件是潮湿环境,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 湿热55℃ 、1h方能杀灭,对紫外线不敏感。
儿童带菌率比成人高,应用抗生素治疗者带菌率增高。 住院病人,特别是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铜绿假单胞菌PPT优秀课件

铜绿假单胞菌PPT优秀课件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1994 1995 1996 1998 1999 2000 2001
总菌株 554 1048 1348 1542 1291 1678 1949
铜绿假单胞菌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 不动杆菌属 肠杆菌属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变形杆菌属 沙雷菌属 其它假单胞菌属 枸橼酸杆菌属
19
青霉素结合蛋白( Penicillin2B inding2p roteins, PB2Ps)是位于细菌细胞内膜上的一些膜蛋白,是β内酰胺 类抗生素的专一性作用靶点,最初因为能与青霉素共价结 合而得名。PBPs是参与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生物合成的酶, 包括转肽酶、羧肽酶和内肽酶。它的正常存在是细菌保持 正常形态及功能的必需条件。β内酰胺类抗生素正是通过 与PBPs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引起细菌细胞死 亡从而发挥杀菌作用[ 22 ] 。当细胞膜上的PBPs数量减 少,或者PBPs的结构改变或产生一种新的PBPs,使其与β内 酰胺类抗生素的亲和力明显降低,就会产生耐药。这种机 制与β内酰胺酶能发生协同效应,引起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 生素的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潮湿处能长期生 存,对紫外线不敏感,湿热55℃ 1小时才被杀灭。
4
G- 致病菌标本来源分布
1994~2001年共监测10,279株菌
各种脓液3% 胆汁4%
血液5%
其他12%
伤口6%
泌尿道12%
呼吸道58%
5
7年间最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株数)
铜绿假单胞菌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 不动杆菌属 肠杆菌属 嗜麦芽窄食单胞 菌 变形杆菌属 沙雷菌属 其它假单胞菌属 枸橼酸杆菌属
17

铜绿假单胞菌诊治方法.pptx

铜绿假单胞菌诊治方法.pptx

I期(FEV1>50%)
II期(FEV135%-50%) III期(FEV1<35%)
何礼贤.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3;1(9).
PA检出定植 or 感染
PA能在气道定植是由于PA能增加 黏液的分泌,破坏纤毛的活力,引 起上皮结构受损,影响肺的清除能 力。 气 道 寄 植 的 PA 毒 力 虽 然 较 弱 , 但 耐药性更强,更容易产生生物被膜。
结构性肺病患者肺功能越差,PA等G-菌的检出率越高
• 肺功能越差的患者G-菌检出率越高,Ⅲ期(FEV1<35%)患者肠杆菌、假单胞菌属 检出率可达63%
检出率(%)
80
肺炎链球菌和其他G+菌 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 肠杆菌、假单胞菌属
60 47
40 27 23
20
40 33 27
63
23 13
0
加上: 万古霉素 15mg/kg IV q8-12h或 利奈唑胺 600mg IV q12h
治疗PA感染导致的HAP/VAP患者:单药 Or 联合?
对于既往90天静脉使用抗生素、脓毒性休克或高死亡风险的
A 患者推荐2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
B
不推荐氨基糖苷类单药治疗
对于结构性肺病导致革兰阴性菌感染风险增加患者,推荐2
C 种抗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
国外综述:铜绿引起肺炎的抗生素选择
被认为抗铜绿假单胞 菌的两种喹诺酮是左 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
A
抗PA喹诺酮
B
Hsin-Yun Sun, MD et al, CHEST 2011; 139(5):1172-1185
虽然对于铜绿假单胞菌,环丙沙星 的MIC稍低,但是相比左氧氟沙星, 它的血浆浓度及组织浓度较低

一例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病例分析PPT课件

一例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病例分析PPT课件
由于治疗难度大、病程延长,患 者的医疗费用也会相应增加。
防治策略与建议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滥用,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培训和管理,提 高医生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识和规范性。
提高免疫力
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和身体虚弱的人来说,应该 加强营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免疫力。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诊断结果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 果和流行病学调查,对该病例进行了 综合分析和诊断。
诊断结论
治疗方案
根据诊断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为该患 者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抗菌 药物的种类、剂量和使用方法等。
确诊该患者感染了多重耐药铜绿假单 胞菌,需要及时治疗。
PART 04
治疗过程与效果
患者姓名:张三
01男
03
04
籍贯:江苏南京
职业:退休工人
05
06
住院时间:2023年2月1日至2023年3月1 日
病情概述
01
患者因肺部感染入院, 症状包括咳嗽、咳痰、 发热和呼吸困难。
02
03
入院后,医生通过痰培养 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并证 实为多重耐药菌株。
患者经过一系列抗菌药 物治疗后,病情未见明 显好转。
医院应该加强消毒和隔离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医护 人员应该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减少细菌传播的风险。
PART 06
总结与展望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总结
诊断过程
实验室检测、药敏试验及鉴别 诊断。
转归
患者病情变化、治愈或死亡情 况。
病例概述
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 感染部位及症状。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流行趋势及治疗进展ppt课件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流行趋势及治疗进展ppt课件
-
2019
1
1
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
2
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上耐药现状
3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
4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现状
-
2019
2
1、生物学性状:


假单胞菌属,是最常见的非发酵革兰阴性菌之一, 菌体细长且长短不一,铜绿假单胞菌有时呈球杆 状或线状,成对或短链状排列。带菌毛。 专性需氧菌,抵抗力强,最适生长温度为35℃, 在4 ℃不生长而在42度生长是它的一个特点。 可产生带荧光的水溶性色素,故在血平板上会有 透明溶血环。 本菌为条件致病菌,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 之一。可引起皮肤、呼吸道、泌尿系、烧伤感染 等。
11
王辉.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Internal Medicine
2019
2010 ,30( 1)
12
在 ICU ,院内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非 ICU ,并且ICU 的主要致病菌中 ,铜绿假单 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 ICU。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 ,11 27 (11 )
Leung CH,


METHODS: MDR P. aeruginosa isolates were collected at the MacKay Memorial Hospital, Taipei,
Taiwan, and antibiotic synergy 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test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antibiotics. Isolates of patients with MDR P. aeruginosa bacteremia were selected for genetic analysis by 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铜绿假单胞菌(Reviw)[PPT课件]

铜绿假单胞菌(Reviw)[PPT课件]

2
3
4
护士对患者导管的各项操作,应先从清洁的部位开始再到污染的部位,避免 交叉污染,如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吸痰或雾化治疗、纤维支气管镜 等)时必须戴标准外科口罩,必要时带保护性眼罩;
铜绿假单胞菌的预防措施及隔离
5
6
7
8
汇 报 完 毕
感谢聆听,欢迎批评指正!
铜绿假单胞菌的相关研究进展(Review)Βιβλιοθήκη 铜绿假单胞菌的预防措施及隔离
1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应实行接触隔离,住隔离病室,隔离标志明确、醒 目,在隔离病房或者区域的入口处应配备手套、手消毒凝胶、隔离衣及外科 口罩; 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戴好口罩、帽子,穿隔离衣;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污物后均应洗手。洗手提倡采 用流动水洗手,如果手没有明显污染时,可以用消毒凝胶消毒双手;医务人 员如手皮肤有破损,不宜护理此类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637
25184
31002 34282
42415
• 2009年和2011年有13家教学医院参与的中国医院内感染抗生素耐药监测计划 (CARES)中PA在所有分离细菌中也是居第4位,分离率为10.8%和12.7%
1.汪复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6;6$%(5):289-295 2.汪复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8(1):1-9 3.汪复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8(5):325-333 4.汪复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9(5):321-329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在呼吸系统感染中更为突出
HAP
• 铜绿假单胞菌是院内获得性肺炎第二位致病菌, 检出率高达20.87%
CARES中HAP(2011年)PA的 分离率为22.9%,居第2位
CAP
PA 导 致 的 社 区 获 得 性 肺 炎 (CAP) 非 常少见,在美国CAP中PA的分离率 仅有0.9%~1.9%,中国的流行病学 调查资料结果类似,只有1.0%
5.汪复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10(5):325-334 6.朱德妹等.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11(5):321-329 7.胡付品等.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12(5):321-329 8.杨启文等.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1;34(5):422-430
铜绿假单胞菌是院内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中首位
• 2006-2007年全国84家医院调查显示:铜绿假单胞菌是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中
的第一位
铜绿假单胞菌 其他假单胞菌
2006~2007年度全国84家医院中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情况及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共收集22983株临床分离菌株 胡云建,等.中国抗生素杂志.2008;33(10):597-601
• 正常人皮肤尤其潮湿部位,如 腋下、会阴部及耳道内,呼吸 道和肠道均有可能有该菌存在
• 铜绿假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完整皮肤是天然屏障,即使有铜绿假单胞菌的存在 和产生活力较高的毒素亦不能引起病变,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引起严重的 甚至是致死的感染
贾辅忠等主编.感染病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Osmon s et al. Chest 2004;125:607-16.
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 2005-2011年CHINET细菌耐药监测提示:从2005至2011年PA的分离率分别占 革兰阴性菌的第2-4位,2011年占所有分离菌的第4位
检出率(%)
G-菌(株) 15244
23062ຫໍສະໝຸດ 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中,易引起院内感染
• 当手术、化疗、放疗、激素治疗等原因使人体抵抗力下降时
• 且由于铜绿假单胞菌具有黏附性强、生长条件要求低、易繁殖且致 病力强,极易引起院内感染 ,易引起下呼吸道、烧伤创面、泌尿 道和败血症等严重感染
翟如波,等.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12;6(3):235-237.
机械通气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所致VAP发病率高
• 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 47%(27/57)机械通气患者出现VAP
• 出现VAP的患者, 其中35%由铜绿假 单胞菌感染所致
铜绿假单 胞菌所致
VAP
35%
VAP
47%
机械通气 患者
Berra L et al. Minerva Anestesiol 2010;76:824-32
AECOPD患者中,铜绿假单胞菌是最主要致病菌
我国最新的多中心、大样本的AECOPD病原学研究
检出率(%)
铜绿假 流感嗜 单胞菌 血杆菌
肺炎克 雷伯菌
肺炎
副流感 鲍曼不
链球菌 嗜血杆菌 动杆菌
卡他 莫拉菌
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调查研究。共收集2008年8月-2010年12月全国16家 大型教学医院呼吸科病房和RICU所有确诊院内获得性肺炎临床分离菌, 分析院内获得性肺炎致病原总体分布及耐药情况
1. 刘又宁等.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739-746. 2. 刘又宁等..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3-8
N=13
N=36
临床治疗反应组 临床治疗无反应组
铜绿假单胞菌组
MRSA组
2001.12-2002.9月由31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菌血症患者参与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临床治疗反应率:通过评价治疗开始48小时后患者血压,体温及FIO2,白细胞计数等指标改善情况得出,停升压药或体温降低1摄 氏度或体温低于38.3摄氏度;并且满足下列2项标准:FIO2至少减少10%;白细胞计数降低25%或小于10000/uL
• 呈球杆状或长丝状,宽约0.5-1.0µm,长约 1.5-3.0µm。一端有单鞭毛,无芽孢,成双 或短链排列。PA能产生多种色素,如绿脓素 和荧光素等,专性需氧,部分菌株能在兼性 厌氧条件下生长
铜绿假单胞菌在自然界和人体分布广泛
自然界
人体
• 铜绿假单胞菌在土壤、淡水、 海水、污水、动植物体表、各 种蛋白质食品等处都有存在
目录
• 铜绿假单胞菌微生物学特点 • 铜绿假单胞菌流行状况 •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
铜绿假单胞菌概述
•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 属于非发酵糖类假单胞菌,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也可广泛定植 于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及泌尿道等部位
• PA微生物学特点:
比例(%)
铜绿假单胞菌是院内感染常见致病菌之一
• 美国流行病学数据显示:院内肺炎及院内泌尿道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 高,分别为18.1%和16.3%
肺炎:铜绿假单 胞菌检出率为 18.1%
18.1%
泌尿道感染:铜 绿假单胞菌检出 率为16.3%
16.3%
Vincent HT et al.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8; 46:862–7
目录
• 铜绿假单胞菌微生物学特点 • 铜绿假单胞菌流行状况 •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
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感染临床治疗失败率高
• 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感染临床治疗无反应时
死亡率高达42%
• 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率是MRSA
死亡率的2倍
院内死亡率(%) 院内死亡率(%)
P = 0.043
P = 0.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