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工艺对茶树花主要生化成分和感观品质的影响

合集下载

加工工艺对茶树花主要生化成分和感观品质的影响

加工工艺对茶树花主要生化成分和感观品质的影响

Ef fe c t s o f Pr o c e s s i n g Te c h n i c o n Ma i n Bi o c h e mi c a l
C o mp o n e n t s a n d S e n s o r y Qu a l i t y o f T e a T r e e F l o w e r s
I n s t i t u t e , G u i z h o u G u i y a n g 5 5 0 0 0 6,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a k i n g t h e lo f we r o f F u d i n g d a b a i c h a i n lo f we r s e a s o n a s t h e ma t e r i l ,t a h e e f e c t s o f s i x p r o c e s s i n g me t h o d s ,i n c l u d i n g n a t u r a l a i r — d r y i n g ,t h e mo r s t a t d yi r n g ,mi c r o w a v e i f x a t i o n+ t h e mo r s t a t d yi r n g,s t e a m f L x a t i o n+ t h e mo r s t a t d r y i n g,f u n n e l l e d a ci n g ma c h i n e r y a n d mi — c r o wa v e f i x a t i o n+ f u n n e l l e d d yi r n g ma c h i n e y r o n c o mp o n e n t s a n d s e n s o y r q u a l i y t o f t e a t r e e l f o we s ,we r r e s t u d i e d t o p ov r i d e a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加工工艺和品种对茶叶化学成分的影响探讨

加工工艺和品种对茶叶化学成分的影响探讨

2018年第11期生理生化作者简介:李平(1979-),男,河南安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化学教育。

收稿日期:2018年5月17日。

茶叶带给我们的口感,主要源自于其所蕴含的一些化学成分。

譬如说,多酚和咖啡因这些水溶性物质,能够带给人们独特的滋味,而一些挥发性香气物质,则能够让饮者感到不同的茶香。

虽然茶叶的化学成分主要由着两大类化学成分组成,但是不同茶叶的香气感官品质却有着很大的区别。

产生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茶叶在加工工艺以及品种上的不同所导致的。

对加工工艺和品种对茶叶化学成分的影响进行探讨,一方面能够为我们评定和鉴赏茶叶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还可以对我们鉴别茶叶真伪、监测茶叶质量提供新的路径。

1茶叶化学成分概述在生活中,经常饮茶的人能够通过茶叶的滋味和香气,很快分辨出其是哪一类茶叶,甚至还能判断出茶叶的出产地、采摘时间等详细信息。

而不同茶叶的香型,则源自于其本身含有的化学成分,尤其是那些挥发性香气化合物,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茶叶的香气和品质。

下面我们具体看看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

1.1茶叶挥发性的化学成分茶叶挥发性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以下六种化合物组成。

第一是醇类,醇类的挥发性香气化合物比较特殊,其在香气上具有较为浓郁的花香和木香,有的甚至还带有独特的热带水果香气。

这也是一些花茶香气来源的主要因素。

但是醇类对于茶叶香气并非起着主导作用,其主要作用是协调和补充,在茶叶本身的味道上进行升华与改善,让茶叶的香气和滋味更加丰富而陈醇。

第二是醛类,无论是哪一种茶叶,醛类所在的比重都较少,含量很低。

但是对于完全发酵的茶叶来讲,醛类的挥发性物质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其所含有的檬醛、壬醛等化学物质,可以为发酵茶提供一些较为特殊的香气。

第三是酮类,酮类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是类胡萝卜素降解所产生的物质,如紫罗兰酮等,这些物质并非茶叶天然而生,而是在茶叶发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

第四是酯类,茶叶中的酯类挥发性香气化合物,是决定茶叶香气和香型的关键所在。

茶树花加工技术初步研究

茶树花加工技术初步研究
底x 1 0 %。 4 . 生化 成 分 测 定
关重 要。真空冷冻 干燥技术在茶 树花加工上 的应 用 尚未见 报道 , 本文针对花蕾 、 花苞和花朵三种不 同花型 , 将 真空冷冻 干燥技术 引入茶树花加工过程 中 , 探讨分析不同花型及不 同
加工工艺 条件 下茶树花 品质 的差异 , 初步探讨 适合广西区内 茶树 花加 工的原料类 型及工艺条件 , 为茶树花资源的开发利 用提供应用技术支撑 。
来源于广西鹿寨县大乐 岭茶业公 司茶 园基地 。
2 . 试 验 方 法
带黄且鲜活 , 花粉保 留度高 , 花香浓郁 , 滋味甘 醇。花蕾型加 工成 的茶树花干花除 c 1 总分较低外 , A1 和B 1 均略低于花苞
型。根据三种不 同加工工艺来看 , 真空冷冻干燥加 工成 的茶
针对花蕾 、 花苞 、 花 朵及混合型 四种 原料分别采 用 以下 三种不同的加工工艺共 1 2 个处理进行 加工 :
二、 结 果 与 分 析


材 料 与 方 法
1 . 不同花型和加工工艺茶树花的感官品质 比较
由表 1 可 以看出 , 花苞 型加工成 的茶 树花干花 ( A 2 、 B 2 、 C 2 ) 品质总分在三种 工艺 中均为最高 , 外形上花瓣色泽浅绿
1 . 试验材料
供试茶树 花品种为梅 占, 花蕾 、 花苞 、 花 朵及混合型 ( 花 蕾、 花苞和花朵 ) 原 料均于 2 0 1 5 年1 1 月 同一 时期 分类采摘 ,
燥机 ( 型号 Z D G 一 1 0 , 广 东永利 机械设备 有限公 司) 冷 冻干燥
工成 的茶 树花( C 1 ~ C 4 ) 干花总分最低。综合分析表明 , 采用 真空冷冻干燥工艺 加工成 的茶树 花干花的感官品质均优 于

茶树花贮藏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茶树花贮藏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茶树花贮藏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黄燕芬;宋志辉;姜金仲;俞迎春;周国兰;潘聪【摘要】为了探明茶树花在贮藏期间的主要生化成分变化规律,为其科学利用和合理开发提供参考,以摊晾自然阴干的3个茶树品种花为材料,采用聚乙烯薄膜袋封闭贮藏于避光室温环境中,采用实验室方法分析不同贮藏时间对其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3个茶树品种的茶树花除总灰分含量变化不大外,其余生化成分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2)贮藏0-10个月的含水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且以贮藏2个月的增幅最大;水浸出物在贮藏期的差异也达极显著,且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其水浸出物量降低;游离氨基酸总量在贮藏前后的总体变化不大,但贮藏2个月与贮藏0个月、6个月和10个月的差异达极显著,而贮藏0个月、6个月、10个月的差异不显著;咖啡碱含量在贮藏0个月、2个月、6个月的减少量差异达极显著,而贮藏6个月和10个月的差异不显著;茶多酚含量在贮藏2个月和6个月的含量变化不显著,但与贮藏0个月和10个月的差异达显著;可溶性糖总量在各贮藏期的减少量差异达极显著.%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hange low of main biochemical components in tea flower in storage period,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cientific utilization and rational exploitation, taking three kinds of naturally dried tea flowers in the shade as the material,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torage duration on main biochemical components of tea flowers storaged in closed room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away from the sun. Results: 1) Along with the prolonging of storage time, the biochemical components changed in varying degrees except total ash content, which changed a little. 2) The moisture content difference in tea flower storage for 0-10 months reached 1% significancelevel, and that storaged for two months had the largest increment; the water extract varied at very significant level, and decreased with prolonging storage duration; total content of free amino acid had little change before and after storage, but the difference reached very significant level between 2-month storage and 0-month storage, 6-month storage and 10-month storage. However,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when the storage duration was 0 month, six months and ten months; caffeine content decreased very significantly with 0, 2 and 6 months storage duration, but not significant with 6 and 10 months storage duration; tea polyphenol content varied not significantly with 2 and 6 months storage duration, bu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ith that storaged 0 and 10 months. Soluble sugar content decreased very significantly at every storage duration.【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12【总页数】4页(P36-39)【关键词】茶树花;贮藏过程;生化成分;变化【作者】黄燕芬;宋志辉;姜金仲;俞迎春;周国兰;潘聪【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贵州贵阳550018;贵州省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18;贵州师范学院贵州贵阳550018;贵州师范学院贵州贵阳550018;贵州省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18;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贵州师范学院贵州贵阳550018;贵州省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1茶树花的主要生化成分与茶叶较相似[1],有着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且是可再生资源。

不同加工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初报

不同加工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初报

所 制 成 茶 水 浸 出物 含 量 为40.90% 。福 云 1O号 品种 2.2.3 茶 多酚
2009年 处 理 A所 制 白茶 水 浸 出 物 含 量 最 低 仅 为
茶 多酚 是构 成 茶 叶品质 的重要成 分 ,又 是 具有
37.64%,而 采用 “创 新工 艺 ” 的处理 C水 浸 出物 含 抗辐 射 等 多种药 理 作用 的功 能成 分 。其无 色 、滋 味
至 足 干 。
白茶 品种 两年 来采 用新 工艺和 “创 新工 艺 ”所制 的
1.2.2感 官 品质 和 生化鉴 定 成 茶 品质 由国家级 高级评 茶师 张方舟 按传 统
白茶 品质 均 与传统 制法 的成茶 品质 相 当 ,2010年 表 黔 盯 0 5 O
现 出 了 “有花 香 、味较 爽 ”、 “花 香较 显 、味较 醇 ”
50% ̄70%。处理 A 茶青 失水率 达到 80%后 ,进行 白茶 外形 自然 开展 ,显毫 香或甜 香 ,味清爽 的 品质 烘焙 ;处理 B茶 青失水 率达 到 60%时进行 人工 轻揉 特征 存在 一定 差异 。从表 2可知 ,2010年所 制成茶
处处 B 理 理C
捻 ,时 间 1 min, 以茶 青略微 扭 曲成 团为适度 ,揉 整体 比 2009年 的品质 更好 ;按传 统 白茶审评 标准
(GB/T 8313-2002)、咖啡碱 (GB/T 8312—2002) 有很 强 的指 导 意义 。
四项 常规 品质成 分 的测定 。
本试 验 中 “创 新工 艺 ”所制 白茶色 暗绿 带褐 ,
2结果与分析
2.1不 同工 艺对 白茶感 官 品质 的影 响 本 试 验 中 白茶 品质 鉴 定 主 要 侧 重 对 香 气 和 滋

对相同鲜叶加工的不同类茶品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性研究

对相同鲜叶加工的不同类茶品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性研究

对相同鲜叶加工的不同类茶品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性研究作者:张春花单治国满红平周红杰强继业陶忠来源:《现代园艺·综合版》2020年第05期摘要:为了探讨不同加工工艺制咸的茶叶与其成分之间的关系,从相同品种、相同季节和相同区域的云南大叶种鲜叶为原料,按不同茶类加工工艺制成的不同茶类(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青茶、普洱茶)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

结果发现加工工艺不同,所加工的不同茶类产品在常规成分、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各荼类产品的感官品质符合应有的品质特性,彼此间差异显著。

关键词:茶叶;加工工艺;化学成分;变化茶类不同,色香味也不同,这取决于各类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高低。

而茶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组成及其含量是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如:茶树品种、自然条件、采摘标准、制茶方法等。

良种与品质关系密切,在一定程度上,品种决定着鲜叶内含成分组成茶品质的优次。

以同品种、同季节、同区域的云南大叶种鲜叶为原料而按照不同茶类加工工艺制成的各茶类产品为研究对象,探讨加工工艺与茶叶成分之间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以相同品种、相同季节、相同区域的云南大叶种鲜叶为原料按照不同茶类加工工艺制成的(炒青)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青茶、普洱茶,茶样均由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普洱茶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提供。

1.2化学成分的测定方法按GB/T8302-2002取样,水分测定(GB/T8304-2002);水浸出物测定(GB/T8305-2002);总灰分的测定(GB8306-2002);茶多酚测定(GB/T8313-2002);咖啡碱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GB/T8312-2002);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GB/T8314-2002);儿茶素的测定:香荚兰素甲醇法;黄酮类物质的测定:三氯化铝比色法。

1.3主要仪器和试剂1.3.1仪器:755B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水浴锅、真空抽滤机、容量瓶、试管、移液枪、分液漏斗、滤纸、移液管、量筒、烧杯、坩埚、蒸发皿、铝盒等。

冲泡条件对茶树花茶茶汤内主要滋味成分的影响

冲泡条件对茶树花茶茶汤内主要滋味成分的影响

冲泡条件对茶树花茶茶汤内主要滋味成分的影响作者:赵振军包彬邹万志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第05期摘要: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冲泡水温(80、90、100 ℃)、冲泡时间(3、4、5 min)、茶水比(g∶mL)(2∶150、3∶150、4∶150)3个因素对福鼎大白茶茶树花茶茶汤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福鼎大白茶茶树花茶茶汤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游离氨基酸的浸出量均随冲泡温度升高、冲泡时间延长、茶水比增大而增加。

茶水比对水浸出物、咖啡碱、儿茶素和游离氨基酸浸出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冲泡水温,冲泡时间的影响最小;冲泡水温对茶多酚浸出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茶水比,冲泡时间的影响最小。

对酚氨比的影响,冲泡水温影响最大,其次是茶水比,冲泡时间的影响最小。

冲泡水温90 ℃、冲泡时间4 min、茶水比4∶150时,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浸出率较高,茶汤滋味较佳。

关键词:茶树花;冲泡条件;滋味成分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5-1096-03茶树花是茶树的生殖器官,着生于茶树新稍叶腋间,由短花梗、花托、花萼、花瓣、雄蕊群和雌蕊群组成[1]。

茶树花与茶树芽叶基本相似,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和丰富的活性物质,具有解毒、降脂、降糖、抗癌、滋补、养颜等功效[2]。

而且茶树花在中国的产量十分可观,调查资料显示,成年茶园每年可产鲜花1 125~2 250 kg/hm2[3],因而茶树花与茶叶一样发展成为茶饮料且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王振康等[4]研究了杀青方式对茶树花主要成分的影响,发现微波杀青处理能较好地保留茶树花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张婉婷等[2]的研究结果表明,蒸汽杀青和远红外干燥相结合的工艺更有利于茶树花茶色、香、味的形成。

茶树花茶作为一种新兴茶类,其中味感最强烈的是茶多酚,其次是氨基酸类和咖啡碱等[5],只有采用合理的冲泡方式,才能获得茶树花茶的最佳味感。

不同加工工艺制成桑叶茶的感观品质及营养活性成分分析

不同加工工艺制成桑叶茶的感观品质及营养活性成分分析

具有各自独特的风格: 绿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甘醇香甜,略带桑叶青涩味; 乌龙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爽口醇和,有淡淡的花
香; 红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甘甜醇厚,有近似香蕉的果香味。营养及生物活性成分检测结果: 3 种加工工艺制成桑叶茶的水浸
出物、可溶性糖、氨基酸、黄酮类物质含量明显比桑叶固定样中的含量有所上升,而多酚类物质则比桑叶固定样明显减少,其
vors. The conventional sensory evaluation showed that three types of mulberry-leaf tea made from different technologies
had their own unique flavors: mulberry-leaf tea of green tea type was fragrantly sweetish with slight mulberry sentimental
Abstract Using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for making green tea,black tea and oolong tea,mulberry leaves were used
to make mulberry-leaf tea of different types,of which organoleptic quality was assessed by conventional sensory evalua-
2011,37( 2) : 0272 - 0277 ISSN 0257 - 4799; CN 32 - 1115 / S E-mail: CYKE@ chinajournal. net. cn
Science of Sericultur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农业学报
510
Southwest China
2013年26卷2期
V01.26 No.2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文章编号:1001-4829(2013)02—0510—04
加工工艺对茶树花主要生化成分和感观品质的影响
黄燕芬L2,魏成熙3,何嵩涛3,姜金仲1,一,周国兰4,俞迎春4
生化成分和感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加工工艺对茶树花主要生化成分和感观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大部分 加工工艺对含水率、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总量、茶多酚和可溶性糖含量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达极显著;咖啡碱含量除自然摊晾阴
干法对其影响达极显著外,其余加工方法的影响均不显著;自然摊晾阴干和恒温箱烘干对总灰分含量的影响与其余加工方法的差 异达极显著。②微波杀青+恒温箱烘干和圆斗茶叶烘干机烘干制作的茶树干花感观品质最好,但圆斗茶叶烘干机烘干法不能保 持茶树花的花形完整性,制作茶树花茶以微波杀青+恒温箱烘干法较好。 关键词:茶树花;加工工艺;生化成分;感观品质 中图分类号:¥571.1 文献标识码:A
on
it.Natural air-drying and thermostat drying
influenced
content
significantly.(ii)microwave fixation+thermostat
could
not
drying and funnelled drying machinery offered the best sensory quality,
的作用效应差异不大。 2.1.3茶多酚、可溶性糖总量和总灰分(1)茶多
髓312—2002法,茶多酚含量采用GB/T
法,总灰分含量采用GB/T 8306-87法。
1.2.3数据处理采用SPSS.18和酚。茶样品加工过程中,干燥时的温度升高,其失水 速率加快,酶被钝化,多酚损失减少[1 31。在茶树花 样品制作过程中,处理2一处理6的干燥温度均为 70℃,但茶多酚的含量(表1)不相同。其中,处理2
difference
at
1%and 5%levels
respectiv由.
杀青的茶多酚含量相对较高;处理4采用蒸汽杀青 样品的含水量高,干燥时间长,茶多酚被氧化,其含 量仅高于处理1;处理1在空气中摊晾,其温度虽不 高,但时间较长,因此,茶多酚的氧化损失较多。 (2)可溶性糖总量。由表1看出,处理l一处理 6的可溶性糖总量为处理4>处理5>处理2>处理 6>处理3>处理1,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表明,茶 花树在加工过程中的杀青和干燥方式不同,其对可 溶性糖总量的影响不同。经蒸汽杀青和热力直接干 燥处理的可溶性糖总量高于微波杀青处理,且所有 处理均高于处理1。 (3)总灰分。由表1看出,茶树花经6种加工方 式处理后,其总灰分含量不一致,变幅为3.40%一 4.6l%。6个处理中,处理1与处理2间的差异达 显著,处理1、处理2与处理3一处理6的差异达极 显著。说明,不同加工工艺对茶树花干制品总灰分 含量的影响不同。 2.2不同加工工艺对茶树花感观品质的影响 由表2看出,6种加工工艺对茶树花感观品质 的影响较大。处理5、处理6茶树花的花形因花瓣 受损,花蕊脱落而不完整,而其他处理均能保持完整 的花形;处理1因酶促反应其干花色泽产生褐变呈 棕黄色、处理4因其他原因褐变而枯黄,其余处理的
flower;Processing
technic;Biochemical
component;Sensory
quality
茶树花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农残和 重金属含量低于欧盟标准…,与鲜茶叶所含茶多
收稿日期:2012—11—13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茶树花资源 开发利用基础研究”(20102077);贵阳市科技局“贵阳市茶业发 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子项目“茶花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1401)01-2-5—1];教育部生物资源科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项目(2012287) 作者简介:黄燕芬(1967一),女,副教授,从事植物资源开发利
2.1.2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福鼎大白茶花,采自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试验茶
场。
1.2试验方法 I.2.I样品处理2011年10月下旬采取开花期 的福鼎大白茶花,分别按图1[(①一⑥)加工工艺 [自然摊晾阴干(处理1),恒温箱烘干(处理2),微 波杀青+恒温箱烘干(处理3),蒸汽杀青+恒温箱 烘干(处理4),圆斗茶叶烘干机烘干(处理5),微波 杀青+圆斗茶叶烘干机烘干(处理6)6种方式加工 制作茶树花干品。各种加工方式(处理)的技术参 数见表3]进行茶树花干品制作,再按不同方法测定 其干品的生化成分,并进行感观评价。 1.2.2主要生化成分测定¨娟1 可溶性糖总量采 用蒽酮比色法,水分含量采用GB/T8304-2002法, 水浸出物含量采用GB/T8305-2002法,游离氨基酸
用技术研究,E—mail:gyhyf@126.corn。
万方数据
2期
黄燕芬等:加工工艺对茶树花主要生化成分和感观品质的影响
511
等H1对茶树花进行感官审评,确定了蒸汽杀青和远 红外干燥更适宜茶树花加工;聂樟清等[51研究了不 同萎凋时间、杀青方式和干燥方式对加工茶树花的 感官品质、茶多酚、氨基酸、茶多糖和水浸出物含量 的影响;王振康等∞1探讨了微波杀青和热力杀青对 茶树花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但加工工艺与贵州茶 树花制品品质关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笔者以 开花期贵州福鼎大白茶花为材料,研究不同加工工 艺对其茶树花干制品含水率、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 总量、咖啡碱、茶多酚、总灰分含量和感观品质的影 响,旨在为贵州茶树花资源的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1.贵州师范学院,贵州贵阳550018;2.贵州省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18;3.贵州大学,贵州贵阳 550025;4.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
摘要:为给茶树花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提供参考,以开花期福鼎大白茶花为材料,研究自然摊晾阴干、恒温箱烘干、微波 杀青+恒温箱烘干、蒸汽杀青+恒温箱烘干、圆斗茶叶烘干机烘干和微波杀青+圆斗茶叶烘干机烘干6种加工方法对其制品主要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加工工艺对茶树花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
影响 2.1.1含水率和水浸出物
(1)含水率。水分和
温度是造成茶树花品质劣变的主要原因一】。由表1 可知,6种加工工艺制成茶树花干样品的含水率有 一定差异,表现出处理1>处理4>处理2>处理3 >处理5>处理6。其中,处理2、处理3间差异显 著;处理1、处理4、处理5、处理6以及处理2~3间 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因随着加工时间的延长,茶 树花有效成分的损失会增加,处理6加工时间不是 最长但含水率最低,仅由此来看,处理6的加工工艺 较佳。 (2)水浸出物。水浸出物包含了茶树花中所有 的水溶性营养物质,水浸出物含量的多少直接关系 到茶树花水浸提取成分的得率或饮品品质的好坏, 是茶树花品质成分劣变的一个总体反映[1 0|。在6 个处理(表1)中,茶树花干样品水浸出物含量从高 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处理6、处理5、处理4、处理1、处 理3、处理2,各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加 工方式对茶树花水浸出物含量影响较大,其中影响 最小的为处理6,最大的为处理2。
图1福鼎大白茶茶树花的加工工艺
Fig.1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Fudingdabaicha flower
与处理5问的差异不显著,而处理2、处理5与其余 处理间的差异达极显著;处理3和处理6采用微波
万方数据
512
西南农业学报
26卷
表1
Table 1
6种加工工艺制作茶树花样品的生化成分含量
酚、氨基酸、蛋白质、多糖等多种天然成分基本相 同拉J,是蕴藏巨大经济价值的可再生自然资源。人 们对茶树叶(芽)、果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加工已有 很长历史,但对茶树花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加工相对 较少。因此,对茶树花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借鉴茶 叶的加工思路,开发出茶树花产品。如,杨玉明 等”1通过对茶树干花多酚含量和感观指标进行对 比分析,确定了茶树花的热风干燥工艺;张婉婷
and soluble sugar content very significantly.Caffeine
no
very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natural the total
method,while other drying methods had
very
significant influence
Effects of Processing Technic
on
Main Biochemical
Components and Sensory Quality of Tea Tree Flowers
HUANG
Yah-fenl.一,WEI Cheng—xi3,HE Song-ta03,JIANG Jin-zhon91.一,ZHOU Guo—lan4,YU Ying-chun4 SpeciM Laboratory of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Bi-
tochnologies
Contents of biochemical components in flower samples processed by six processing
注:表中l司列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不差异达0.01和0.05显著水平。
Note:Different capital and lowercase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d the significance of
总量采用GB/T
83 14-2002法,咖啡碱含量采用GB/ 8313—2002
游离氨基酸总量和咖啡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