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 历史第3课笔记
初二年级下册历史笔记整理1~10课

初二年级下册历史笔记整理(人教版1—10课)目录封面.................................................................封页目录.. (1)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第2课最可爱的人 (3)第3课土地改革 (4)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5)第5课三大改造 (6)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7)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8)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8)第9课改革与开放 (9)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0)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新中国的建立1、准备(“进京赶考”)★表现:(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纲领性准备):背景:解放战争获得基本胜利、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已经结束、中共通过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已经在思想上和理论上为建立新中国做好了准备,建立新中国的条件已经成熟规模:代表六百多位,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显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空前大团结,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内容:①通过《共同纲领》(作用)②建立新中国的国家机构③决定新中国的国家象征④产生国家政权机关⑤采用公元纪年法(古今中国纪年方法的变化:夏历——帝王谥号——汉武帝之后的皇帝年号——民国纪年——新中国的公元纪年)⑥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性质:简称新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2)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具体执行性准备)意义:在组织机构上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好了准备二、西藏和平解放1、背景:2、过程:3、意义:①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实现了除台湾、香港及澳门之外的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②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一个表现,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石。
三、认识1、使我们懂得善于吸取教训的民族才会强大。
中国百年巨变告诉我们,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会实现经济的腾飞、民族的复兴。
初二历史 全笔记

初二历历史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1、中国近代史起止时间是1840年到1949年,中国近代史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开始禁烟。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领导了虎门销烟)当众销毁收缴全部鸦片,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公斤。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1840年6月,英国侵略中固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
4、中英《南京条约》是哪年签订的?有什么性质?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1842年。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中国赔款2100万元给英国;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鸦片战争爆发于哪一年?结果怎样?对中国有何影响?答:鸦片战争爆发时间:1840年结果: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结束,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到列强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俄国是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共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领土;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领土。
2、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高中历史必修2笔记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重弄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2.春秋战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局面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出现商品市场和大商人3.秦汉以来:重农抑商4.隋唐:农业手工业发展,大运河开通;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柜坊和飞钱出现5.两宋: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世界最早货币“交子”出现;商税收入成重要裁员6.元朝:交通发达,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7.明清:商业繁荣,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商帮,徽商、晋商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宋朝以前:特定位置设市,与民居严格分开。
设市令或市长,严格管理,闭市后不准交易2.宋朝: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城郊和乡村出现“草市”,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3.明清: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成为四大商业名镇4.城市兴起与繁荣: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南移。
5.扬一益二:扬州、成都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西汉:开通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起来2.唐朝:广州是重要外贸港口3.两宋: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几十个国家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重要财源4.元朝:泉州是重要外贸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5.清朝:海禁,闭关锁国,只开广州对外通商,特许“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6.朝贡贸易: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前言:春秋战国时期,范蠡经商取得了巨大成功,被称为陶朱公。
后世商人尊他为祖师。
小结:中国古代商业在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下,发展缓慢两宋商业突破传统商业时间、空间的限制,发展到新的水平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何特点?1.我国商业兴起较早,中国古代商业是在历代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取得发展和繁荣的,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2.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3.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已出现4.商业受官府控制色彩较浓5.城镇商业繁荣程度高6.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往往厚往薄来,赔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7.明清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逐渐萎缩柜坊和飞钱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1.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
八上历史笔记(全)

占香港岛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政治、经济、军事落后于西方割地:香港岛--赔款:2100万元--开口:广厦福宁上协定关税--:开始争目的(150多万平方公里三、太平天国运动领导者:洪秀全都城:天京(南京)打击目标:清王朝成果:取得青浦大捷(李秀成)取得慈溪大捷(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结果:在中外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性质:反封反侵略的农民起义失败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第3课收复新疆【学习重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回顾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唐朝: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清朝:乾隆帝设伊犁将军一、阿古柏侵占新疆1、背景:中国面临边疆危机(英俄)2、过程:1865年入侵新疆并擅自建国——扩展势力(北疆)——压迫新疆人民3、英俄企图:通过支持阿古柏进而控制新疆,分裂中国领土。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1、“海防”和“塞防”之争:李鸿章与左宗棠2、过程:(策略和步骤)策略:兵分三路,“先北后南,缓进急战”步骤:乌鲁木齐——吐鲁番——南疆——喀什噶尔——伊犁收复伊犁的方式:外交为主,武力支持(进行外交的是:曾纪泽)中国用一块土地和大量赔款换取伊犁值不值?俄强清弱,收复伊犁就一定要付出代价. 伊犁是中国的西大门,战略地位重要,不收回伊犁中国的安全就没有保障,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3、结果: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巩固了西北边防。
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的原因?正确的战略方针,准备充分;清军将士英勇作战;广大人民支持;灵活的外交手段。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一、甲午中日战争1、根本原因:日本企图征服朝鲜,侵略中国,进而称霸世界。
2、性质:由日本挑起的侵略战争。
3、爆发:1894年(农历甲午年)4、主要战役:①黄海大战(大东沟邓世昌致远舰)——丧失黄海制海权②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③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覆没)内容危害割三领土完整遭到进一步破坏,刺激列强侵略野心赔二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开四口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设厂(新增) 便利列强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二、《辛丑条约》1901内容危害经济赔款白银4.5亿两更进一步加剧人民的贫困和经济的凋敝政治严禁人民反帝(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列强的帮凶军事拆毁炮台;帝驻扎要地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控制,失去军事自主权维护清政府统治(根本)。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笔记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笔记History Lesson 3 in Grade 8 covers the topic of "The Feudal Society in Medieval China," which is a fascinating period in Chinese history. 这个时期的中国历史讲述了中世纪中国的封建社会,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时期。
One of the key features of this period was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of society, with the emperor at the top and peasants at the bottom.这个时期的一个关键特点是社会的等级结构,皇帝在顶端,农民在底部。
This structure defined the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each social class, creating a stable yet rigid society. 这种结构定义了每个社会阶层的角色和责任,创造了一个稳定但僵化的社会。
While the emperor held ultimate power, he relied on a bureaucracy of officials to govern the vast empire. 虽然皇帝拥有最高权力,但他依赖官僚机构来统治广阔的帝国。
This system allowed for more efficient governance and administration, but also led to corruption and abuses of power. 这种体制促进了更有效的治理和管理,但也导致了腐败和权力滥用。
Another aspect of feudal society in medieval China was the importance of land ownership and agriculture. 中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另一个方面是土地所有权和农业的重要性。
八历史第一课笔记文字

八历史第一课笔记文字“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我赶忙跑回座位,翻开崭新的八年级历史课本,满心期待着这学期历史课的开篇。
老师走进教室,那沉稳的步伐仿佛带着历史的厚重感。
他把书往讲台上一放,目光扫过我们,清了清嗓子说道:“同学们,咱们今天开启八年级历史的学习之旅。
”第一课讲的是鸦片战争。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这四个字的时候,那粉笔字仿佛都带着一种沉重的力量。
我赶紧拿起笔,在笔记本上认真地记下“鸦片战争”这几个大字。
心里想着:这可是个重要的开头,可得好好记着。
老师开始讲述那段历史背景。
他说:“在 19 世纪初期啊,英国那可是工业革命搞得热火朝天。
工厂里的机器咔咔转,生产出来的东西多得不得了。
可他们本国市场就那么大,消化不了这么多东西,咋办呢?这眼珠子一转,就瞄上咱中国啦!”我边听边记,笔下的速度都快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了。
“咱中国那时候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日子过得也还算安稳。
可英国佬不甘心啊,他们非要把他们那些个洋货往咱们这儿卖。
但咱老百姓不稀罕啊,那些个洋布啥的,哪有咱自己织的土布穿着舒服。
”老师说得绘声绘色,我听得入了神,笔都差点停了下来。
“英国佬一看,这买卖做不成,急眼啦!他们发现啊,鸦片这玩意儿在中国能赚大钱。
于是,就开始拼命往咱们这儿运鸦片。
”说到这儿,老师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我在本子上写下“鸦片泛滥”四个字,旁边还画了个大大的感叹号。
“同学们,你们知道那时候鸦片泛滥成啥样吗?大街小巷,到处都能看到那些抽鸦片的人。
一个个瘦得皮包骨头,精神萎靡不振。
好好的家庭,因为这鸦片,变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一丝愤怒。
我想象着那些画面,心里不禁一阵难受,笔下也更加用力,好像要把这种悲愤都写进笔记里。
“这时候,林则徐站出来了!”老师的声音突然激昂起来,“他大声疾呼,要禁烟!这林则徐那可是铁骨铮铮的好汉,他下定决心要和鸦片斗争到底。
”我连忙记下“林则徐禁烟”,心里对这位民族英雄充满了敬佩。
“林则徐到了广州,那是雷厉风行啊!他严查鸦片贩子,收缴鸦片。
八下历史第三课笔记

八下历史第三课笔记八年级下册第三课《土地改革》笔记如下:1、原因: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
②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
2、概况:1950-1952年,在新解放区开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把地主私有变为农民私有。
3、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4、开始标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标志着土地改革的开始。
5、特点:分批进行,区别对待。
6、内容、具体办法:①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②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③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7、结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8、土地改革的意义: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③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④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9、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政府采取的措施:①西藏和平解放;②土地改革;③抗美援朝。
10、易混点:①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②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③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④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是“新中国成立”;⑤“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屡败的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⑥“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八下历史1-20课笔记

八下历史1-20课笔记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 召开。
- 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
2. 内容。
- 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 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开国大典。
1. 时间。
- 1949年10月1日。
2. 意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三、西藏和平解放。
1. 时间。
- 1951年。
2. 意义。
-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抗美援朝。
一、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
1. 美国的侵略活动威胁中国安全。
- 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2.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
二、抗美援朝战争的经过。
1. 开始时间。
-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2. 英雄人物。
- 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机枪口,壮烈牺牲。
- 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1. 时间。
- 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2. 意义。
-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第3课土地改革。
一、土地改革的原因。
1.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 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二、土地改革的概况。
1. 开始时间。
2. 实施过程。
- 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好
3
*旧中国农民生活悲惨的根源 —— 封建土地制度(或地主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都属 于土地私有制。
大家好
4
*建国初期重大历史事件(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筹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标志:开国大典
西藏和平解放
巩固 土地改革
巩固了新生 的人民政权
抗美援朝
大家好
5
一、土地改革的原因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 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2、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没有进行土 地改革。大家好Leabharlann 1二、土地改革的经过:
开始: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 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完成:1952 年底,除 部分少数民族地区 外, 全国 大陆 基本完成土地改革;近3亿无地
谢谢
大家好
6
或少地的农民分到土地,农民获得真正解 放。
大家好
2
三、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1.彻底摧毁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
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
主人;
3.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4.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解放了农
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
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