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早期国家与社会(课件)资料

合集下载

1.2.1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2.1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3)实行严格的礼乐制度
■目的:为了更有效地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内容: 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 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区别。
①礼——贵族生活的行为秩序
据史料贵载族:的周“王死可”(避讳)
用九鼎,天诸子侯—用驾七崩鼎, 诸侯—薨天h子ōn用g鼎 诸侯用鼎
卿 三大鼎夫,用彼大五 此夫鼎 不—, 可卒元逾士越用。 士—不禄
6、都城概貌
7、夏朝的灭亡:
夏朝历经400多年,于公元前1600年前 后被汤所灭。最后一个国君是桀[jié]。
概括——夏朝
1.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
2.主要成就:世袭制、城堡和宫殿、 国家政权机构的创立
公天下
家天下
3.夏朝后期都城: 二里头 4.末代暴君:桀
1、商朝的建立与灭亡
1)建立时间:公元前1600年前后 2)建立者: 汤 3)灭亡:
D、影响: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奠定了后来 汉字象形、表意的基本特征。甲骨文是研究商朝社会极其珍贵的 史料。
3)军队和刑法 (夏商周)
目的: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和对外征战
甲骨文所见商朝武器和使用情况简表
甲骨文所见商朝刑罚简表
概括——商朝
1.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 建立国君:汤
文明代表:二里头宫殿遗址

建立者:汤(公元前1600年) 末代国王:纣
隶商
青铜铸造业:司母戊鼎

文明代表:
特征:可在龟甲兽骨上,已经具备汉字结构

甲骨文 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建立者: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

复习课件1:七上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复习课件1:七上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和甲
第5 课:青铜器与甲骨骨文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
1 .青铜工艺 (1)商周时期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 (2)代表: ①司(后)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②四羊方尊:造型奇特、做工精美。 ③利簋(guǐ) (3)制作方法:铜、锡、铅的合金,泥范铸造法。
D.东汉时期的光武中兴
【真题练习】
1.(2022·四川绵阳·中考真题)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联系的纽带
。下列“国”字是汉字不同时期的写法。对“国”字正确解读是( )
A.最早起源夏朝
B.在中国对外文明交往中
产生
C.体现儒家思想
D.是中华文明发展创新的
2.(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题)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廪”(指粮仓

(2)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
影响
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成为研究我国上
古时期历史的宝贵资料。
【课堂练习】
课程标准2: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 和典型器物。
1.殷墟甲骨卜辞中有记载:“王乍(作)三(师) : 左、中、右”“王其以众合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中 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农业深耕细作, 生产力提高
产生私田, 井田制遭破坏,
分封制瓦解
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第7 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目的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理论依据 法家学派:“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概况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C. 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D. 国君与平民平等生活
2.据史书上记载,商汤伐夏桀时,各地人民欢迎商军“若大旱
之望云霓”。这说明 ( A )
A.商军伐夏是正义之举,深得民心 B.商朝的制度比夏朝民主 C.夏朝的奴隶制比商朝残酷 D.商军联合了周边各部落发兵
3.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 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 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诗经》
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
A.疆域极为辽阔
B.社会等级森严
C.实行分封制度
D.诸侯势力强大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5. 有学者认为:“既然周王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 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当时人便称宗族为 ‘家’,意味与‘国’相对立的团体,因而宗族成员常常只 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该学者的认识反
商朝
西周
春秋
战国
单元概览
经济发展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都江堰
建构知识体系,自行完成知识框架: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社会变化
夏商 周时 期早 期国 家与 社会 变革
夏商周更替
夏与王位世袭制 商建国家机构 西周与分封制
青铜器与 甲骨文
青铜器工艺高超 甲骨文及造字特点
百家争鸣
老子
孔子
百家பைடு நூலகம்鸣
映了西周时期( D )
A. 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B. 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 C. 分封制不利于稳定政治局势 D.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6.西周时期,政府设有专门的官职“媒氏”,督促男女婚嫁,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早期国家与社会课件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早期国家与社会课件北师大版

• 【3】周初实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 是( ) •C • A.保护贵族的世袭地位 • B.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 C.巩固刚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 D.扩大西周的统治基础
• 学习思考: • 夏商西周社会是依据什么来确定不 同的等级的? • 当时社会有哪些阶级?
•西周的阶级结构示
• 周王 •诸侯 • 卿大夫 •士 •平 民 •奴 隶
意图
统 • 享有各种 治 阶 特权、兼 级 任各级官 • 是主要 阶 被 员• 劳动者 毫无人 级 统 治 身自由 •

奴隶的生活状况
•早期国家与社会
• 第5课
• “烽火戏诸侯” 的故事大家都听 说过吗?这则故 事反映了西周的 诸侯要对周王承 担什么义务?体 现了西周的什么 政治制度?
2
贵族、平民与奴隶 军队、刑罚与礼仪教化 西周的分封制
3
•学习目标
1.了解奴隶社会的阶级结构和不同阶级的社会
地位、社会分工情况。
2.了解奴隶主阶级通过军队、刑罚与礼仪教化 相结合的手段来统治人民,认识礼仪教化对于 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重要意义。 3.掌握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内容和作用。
怎样认识礼仪教化在西周时 期的作用
• 学习思考: • 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 了哪些人做了诸侯?分封的诸侯 与周天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分封 制的效果如何?
• 名师导引:周天子为了巩固统治,把土地和平民、 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 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 通过分封,西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 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西周的分封制


内容
作用
• 【1】奴隶社会时期,构成统治阶级的 是( • A ) • ①天子 ②贵族 ③平民 ④奴隶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优质PPT课件(含视频)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优质PPT课件(含视频)
1、请找出夏、商、西周的相关 事件(建立、灭亡的时间、建 立者、都城、重大事件,暴君 ) 2、思考禅让制和世袭制的区别 3、西周分封制(目的、内容、 作用)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夏朝的建立
禹 王

时 间:公元前2070年
建立者: 禹
都 城:阳城(今河南登封)
朝 代:夏朝
性 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
学习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 2.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夏朝宫殿复原图
(1)了解归纳夏朝建立的时间、地点、建立者。 (2)禹建立夏朝的意义有哪些?
烽火戏诸侯
夏朝(建立)
奴 隶
商朝(发展)
制 社
西周(鼎盛)
会 春秋(瓦解)
知 识 导 航
学习目标
1.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2.知道夏、商、西周三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 、都城,及三朝更替的顺序。 3.了解西周分封制及其作用。
重点
夏朝的建立与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
西周分封制
自学 指导
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18-22,用笔划出关键词
禅让制 公天下
世袭制 家天下
偃师二里头夏朝宫殿遗址复 原图
从宫殿建筑群、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的划分看反映了夏王朝 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夏桀把人当坐骑
目标导学二:商汤灭夏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夏被推翻!!

夏桀 (残暴荒淫无度百姓怨

恨到了极点)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早期国家与社会》优质课件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早期国家与社会》优质课件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 早期国家与社会
一、贵族、平民与奴隶
1、贵族
诸侯、卿大夫、士 隶属于贵族,拥有生产工具和家庭副业, 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
2、平民
3、奴隶
主要来源于战俘和触犯刑法的罪徒,毫无人身
自由,随便被买卖或者杀死,殉葬。
按 血 缘 亲 疏 关 系 区 分 尊 卑 等 级
1.分封制的依据
依据血缘关系亲疏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继承权的宗法制,并
以此为原则进行分封。
嫡长子继承制示意图
周天子 其 余 诸 子 和 异 性 贵 族 诸 侯 卿大夫 士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其余 诸子 周天子 诸 侯 卿大夫 士


2、周王的分封: 西周的分封制的内容
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
西周分封制
3、诸侯的义务:
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权利:授民授疆土 周王 定期朝觐、纳贡、服役。 诸侯 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
4、西周分封制的影响(作用) (1)巩固了国家统治,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2)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级身份
的规范,并发展成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
• 《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你怎样理解
这句话?
• 祭祀的目的大致有三种:
• 一、用祭祀弭灾
• 一个国家里的所谓重大事务,就是祭祀祖宗神灵与战争。 二、用祭祀求福 • 三、用祭祀报谢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天子 诸 侯 大 士 平 奴 民 隶 夫
统 治 阶 级
被 统 治 阶 级
角色扮 演

初中历史优质课件精选--第5课早期国家与社会新

初中历史优质课件精选--第5课早期国家与社会新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贵族、平民与奴隶
第5课 早期国家与社会
军队、刑罚与礼仪教化 西周的分封制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于社会变革
知识延伸
学习与探究
(1)贵族:
周王以动者, 拥有生产工具和家 庭副业。 (3)奴隶:
常被用于赏赐、买 卖、供品、殉葬品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于社会变革
知识延伸
学习与探究
1.(2016·江苏苏州·6)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齐人”、“鲁人”, “楚人”、“燕人”等名称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度 2.(2016·安徽省·1)《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 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 ) A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5.分封制的原则:宗法制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贵族、平民与奴隶
第5课 早期国家与社会
军队、刑罚与礼仪教化 西周的分封制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于社会变革
知识延伸
学习与探究
不能。分封制后期,诸侯王拥兵 自重,不听周天子号令。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贵族、平民与奴隶
第5课 早期国家与社会
军队、刑罚与礼仪教化 西周的分封制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于社会变革
知识延伸
学习与探究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 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 儒效篇》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贵族、平民与奴隶
第5课 早期国家与社会
军队、刑罚与礼仪教化 西周的分封制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于社会变革
知识延伸
学习与探究
1.分封制的目的:巩固对周边的统治,拱卫王室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1.2.1.早期国家与社会

1.2.1.早期国家与社会

1、以上材料体现了西周的哪些制度?
2、材料一和材料三中的制度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3、材料一的制度对后来产生了什么不良后果?
请同学们对本课知识进行梳理, 可以列表比较夏、商、西周三代历史 的基本状况。(提示:可从建国时间、 开国君主、亡国君主、文化成就、在 中华早期文明史上的地位等方面进行 比较。)
请问:1、两则材料的观点,你同意哪一种?
文字——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2、文字的产生有什么历史意义?
文字——告别野蛮、走向文明、传承文明
夏、商、周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和对外征战, 都建立起强大的军队,制定了严酷的刑法。
甲骨文所见商朝武器和使用情况简表
夏、商、周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和对外征战, 都建立起强大的军队,制定了严酷的刑法。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 镐,史称西周。
分封制
分封制,是指把天下划分为几个区域, 每个区域上的土地、平民、奴隶都归一个诸 侯所有,这个领地就被称为诸侯国。享有世 袭权力的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要定期 向朝廷缴纳赋税,并负责抵御外敌的入侵。 同时,诸侯也要把自己的封地分封给卿 大夫,卿大夫再将所得土地等分赐给士。卿 大夫和士也要向上级承担缴税、作战等义务。 士以下是广大处于被统治地位的农民和奴隶 阶层。
河南偃师二里 头夏朝宫殿遗 址复原图
商朝司母戊大方鼎
文物解说词
商代后期王室青铜祭器,是商王文丁为 其母所做,出土于河南安阳,是目前世界上 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
填字游戏
鼎( )( )( )


)鼎(
)(
)(
) 鼎(



)(
)(
)鼎
你能根据下列意思写出有关鼎的成语吗? 1、鼎有三足,用“鼎足”、“鼎立”、 “鼎峙”形容三个方面的力量互相对立、互 相制约。 三足鼎立 2、虽是一句话但作用很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列表比较夏、商、西周三代社会的基本状况。
朝代
建国 时间
开国君 亡国君


文明成就
在中华早期文 明史上的地位
约公元
我国历史上第
世袭制、 一个王朝,标
夏朝 前2070 禹 桀 年
大型宫殿 志着我国早期
国家的产生 国家初创
约公元 汤 商朝 前1600年

青铜铸造业、 文字成熟、
甲骨文、强大 青铜铸造业
司母戊大方鼎(礼器)
青铜器的代表
特点一:规模大
四羊方尊(我国青铜器中的精品)
青铜器
食 器
乳钉纹铜方鼎
青铜鼎
青铜甗[yǎn]
青铜豆
酒 器
酗[xù]亚方尊
青铜方斝[jiǎ]
青铜角
青铜提梁卣[yǒu]
乐 器
青铜编铙[náo] 兽面纹双面铜鼓
兵器
青铜矛
透雕兽面纹青铜钺 铁刃铜钺[yuè]
青铜戈
云雷纹矛
盥水器
特点二:品种多





农具
四羊方尊
蕉叶形 纹理清晰
四只大卷角羊
羊的前腿
司母戊鼎
三、工艺精美
有研究者指出,商代熔化钢液的坩埚,最 大的一次只能熔化12.7千克铜。因此,要 浇铸司母戊鼎,需要八十多个坩埚同时作 业。如果加上制模、翻范和修饰,再连同 运输和配料,所需人手和专门技能就更多 了。
反映了当时国家物质、技术及组织等各方面所 具备的强大实力。青铜器是夏商周时期当之无 愧的文明象征。
(2)青铜铸造业影响: 渗透到各个领域,使社会生产和生活质量大 大提高。
你能从字面解读
“司母戊鼎”的
含义吗?
祭祀礼器
司母戊 祭

象征权力和地位
母 亲
祭母 母 戊
祀亲 亲 名
的 鼎
问题:1、你认为司母戊鼎的用途是什么?
2、统治者为什么热衷于制鼎?
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古代最大 的青铜器。(重832.84千克, 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 口宽79厘米)该鼎是商王武丁 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
(4)甲骨文的发现有何意义?
① 它真实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早期历史进程,使商朝 成为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时期;
② 它推动中国文字的发展和文明进步; ③ 它和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
以及字母文字一样,是整个人类的文化瑰宝。
甲骨文
车 光 日兔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 开始的。
你能猜出这些甲骨文是些什么字吗?
做一做 请为下面两件商代时期的文物制作一份介绍卡。
名称: 司母戊鼎 出土地:河南洛阳 用途:王室祭器 地位: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古
代最大的青铜器。
名称: 甲骨文 出土地:河南安阳殷墟 特点: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
本形式。 意义:
历史开始有文字可考。
商朝的青铜文明
(1)青铜铸造业概况: 青铜铸造业发达,青铜器种类繁多,有礼器、 饮食器、兵器、生产工具等。
青铜器的意义
青铜器的产量和质 量折射出当时国家在物 质、技术及组织等各方 面所具备的强大实力。 技艺精湛、气势浑厚的 青铜大鼎象征着那个时 代灿烂辉煌的文明。
“鼎”文化已经融入中华文明的 骨髓,你能列举一些与鼎有关的 成语或典故吗?
三足鼎立
鼎力相助
一言九鼎 问鼎中原
大名鼎鼎
革故鼎新
精 美 甲 骨
叫王世位袭世制 袭制。父死子继
“家天下”
夏商周三代在建筑方面都有哪些创新?
夏朝筑有城堡和 大型宫殿,建立起 国家政权机构。
• 商朝的都城 占地30平方千米, 城中设有市场, 商业繁荣。
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 西周的城市、道路 交通和邮驿 系统更为发达。
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村位于伊、洛二水之间,距 离洛阳市约18公里,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 约1.5公里,是夏代都城遗址。
1.为什么要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 2.甲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记录和反映商朝社会政治和经济情况 3.甲骨文有什么特点? 4.甲骨文的发现有何意义?
(1)为什么要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
商朝是个迷信鬼神的时代,王室贵族遇事需要 占卜确定吉凶,将卜辞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3)甲骨文字有哪些特点?
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比较成熟;甲骨文 奠定了后来汉字象形、表意的基本特征。
甲骨文中的历史
军队
戈弓 射 兵
刑罚
夏商周建立起强大 军队,制定了严酷
的刑法。

这些文字 都与什么 有关?这 说明了什 么?
军队和武器 均已出现,军 事战争频繁。
刑法的严酷 性和非人性化 色彩。
第1课时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 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 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 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 《三字经》
夏、商、周时期,史称“上古三代”, 是中华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时期。
“上古三代”承前启后,不 断更替、延续、发展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 朝,主要统治地区在今河南
河南偃师二里 头夏朝宫殿遗 址复原图
防卫
些都城由哪些部分组功成能?
墙、宫殿、 神庙、公共设施、街市、作坊
些设施宗教是怎么布局的?
部:以神功庙能和宫殿等大型建筑为中心
围层::街城道 墙散和布 河着 流许多农业村落开和创一些了铸我铜、国制宫陶殿作坊建 筑的先河
生产生
1
活方式
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 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 是倒退
在墓葬中还发现不 少青铜器和陶器。
二里头3号基址中院主殿和西庑
发掘确认宫城平面略呈长 方形,面积约10.8万平方米。 宫殿区内已发掘的大型建筑基 址达9座。二里头遗址宫城是 迄今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宫城 遗迹。纵横交错的中心区道路 网、方正规矩的宫城和排列有 序的建筑基址群,表明二里头 遗址是一处经缜密规划、布局 严整的大型都邑。二里头遗址 的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制 度的先河。
的军队和严酷 的刑罚
繁荣
西周
公元 前1046年
周武王
周幽王
分封制、 礼乐制度
制度形成体系
“夏传子,家天下。”——《三字经》
“夏传子,家天下”是指什么现象? 这一现象发生在什么时候?
炎帝

黄帝
区别 制度
舜 禅让制
产生方式


世袭制
特点
历史禅上让将制 国王权位民主视选为举一家一天族下为的公私 产,实行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
是社会的进步。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 的差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 的基础之上的。而在奴隶制国家中,奴隶主役使 众多奴隶从事生产,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 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 高、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二)商朝(BC1600——BC10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