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质量工程与基础管理课程设计

题目:SPC在轴承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指导老师:

小组成员:

时间:2014 年1 月1 日

摘要: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科技的产品不断被应用于日常生活。

于是,各种各样的轴承应运而生。轴承在机械中主要是起支撑及减少磨擦的作用,所以轴承的精度、噪音等都直接关系到机械的使用及寿命。因为轴承的类型多范围广,不便于对轴承生产的详细管理。本文从轴承的生产环节提出实施全程质量管理理念,倡导产品质量过程分析。采用SPC的方法,对轴承进行全过程控制。

关键词:SPC 轴承产品质量控制

目录

一.引言 (2)

二.SPC统计过程控制 (3)

(三)过程能力分析 (4)

(四)SPC 分析 (4)

(五)选择缘由 (5)

三案例分析 (5)

(一)公司介绍: (5)

(二)数据搜集和正态分布检验 (5)

(三)过程能力分析: (10)

四.因素分析和质量改进措施 (11)

(一)因素分析:因果图 (11)

五.总结 (12)

六.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一.引言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产品质量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山西外经轴承公司在对成品电轴承的在线流动检测中,发现了轴承质量特性偏离标准会产生制造不合格品、浪费原材料等问题,从而影响最终产品的总体质量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试着运用统计过程控制这一质管理手段,借助MINITAB软件对轴径这一生产中间环节进行控制。

作为国际上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技术SPC,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重视和应用,已成为企业降低废品、提到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SPC)是指使用控制图等统计技术来分析过程和其输出,通过适当的措施来达到并保持过程稳定,从而实现改进和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控制图是判断生产工序过程是否控制状态的一种手段。传统的质量控制有赖于检验最终产品并筛选出不符合规范的产品,这种检验策略通常是浪费和不经济的。统计质量控制通过对动态生产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或连续生产过程的质量特性的数据监控,这样把传统的“事后检验”转化为积极的“提前预防”。SPC自创立即在工业和服务等行业得到推广应用,ISO9000族质量体系和我国的GB4091质量体系均将SPC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SPC可以帮助企业:对过程提出可靠的评估、确定过程的统计控制界限,判断过程是否失控和过程是否有能力、为过程提供一个早期报警系统,及时监控过程的情况以防止废品的发生、减少对常规检验的依赖性,定时的观察以及系统的测量方法替代了大量的检测和验证工作;有了以上的预防和控制,我们的企业可以:大幅降低生产过程的异常波动和产品报废率、科学提高企业生产力、有效削减生产成本、及时发现流程中的问题隐患、对流程中任何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在制造现场随时做出准确判断和决策。

二.SPC统计过程控制

SPC统计过程控制主要是指应用统计分析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科学的区分出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从而对生产过程的异常趋势提出预警,以便生产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异常,恢复过程的稳定,从而达到提高和控制质量的目的。

(一)概念

SPC即统计过程控制。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加工尺寸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它是由人、机器、材料、方法和环境等基本因素的波动影响所致。波动分为两种: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正常波动是偶然性原因(不可避免因素)造成的。它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小,在技术上难以消除,在经济上也不值得消除。异常波动是由系统原因(异常因素)造成的。它对产品质量影响很大,但能够采取措施避免和消除。过程控制的目的就是消除、避免异常波动,使过程处于正常波动状态。(二)技术原理

统计过程控制(SPC)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方法的过程控制工具。它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发现系统性因素出现的征兆,并采取措施消除其影响,使过程维持在仅受随机性因素影响的受控状态,以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当过程仅受随机因素影响时,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简称受控状态);当过程中存在系统因素的影响时,过程处于统计失控状态(简称失控状态)。由于过程波动具有统计规律性,当过程受控时,过程特性一般服从稳定的随机分布;而失控时,过程分布将发生改变。SPC正是利用过程波动的统计规律性对过程进行分析控制的。因而,它强调过程在受控和有能力的状态下运行,从而使产品和服务稳定地满足顾客的要求。

(1)正态性假定

任何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的产品,其质量特性值总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当

过程稳定或受控时,这些波动主要有5M1E,即人,机器,原材料,工艺方法,测量及生产环境等的微小变化造成的随机误差。此时,绝大多数质量特性值均值服从或近视服从正态分布。

(2)3σ准则

产品特性值X 会服从正态分布即X-N(μ, σ2),P(μ-3σ

所谓小概率原理,即认为小概率事件一般是不会发生的,有3σ准则可知,若X服从正态分布N,则X的可能值超出控制界限的可能性只有0.27%。因此,一般认为不会超出控制界限。

(4)反证法思想

一旦控制图上点子越出界限线或其他小概率事件发生,则怀疑原生产过程失控,即不稳定,此时要用5M1E去找原因,看是否发生了显著性变化。

(三)过程能力分析

过程能力指数(Process Capability Index)简称PCI或CP ,也称工序能力指数。评价数据所来自的过程(总体),保证产品满足要求的能力。而过程能力一般通过过程能力指数衡量:

式中:T=Tu-Tl,Tu为公差上限,Tl为公差下限;σ为质量特性值总体的标准差,其中T产品对技术的要求,而σ反映过程加工质量。

(四)SPC 分析

SPC 分析主要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即进行工序稳定性分析。用户可对任意工位号的某个班次或所有班次按任意时间段或任意星期或任意月份采集的SPC 数据进行x -S 分析,当用户确定分析条件后,计算机从库中提取相应数据进行分析,并将结果以数据报表和图形方式分别输出。分析用控制图的判异准则有俩类:(1)点出界就判异;(2)界内点排列不随机则判异。关于判异准则,常规控制图的标准GB/T 4091-2001 有八种准则。GB/T 4091-2001(idtISO 8258:1991《常规控制图》标准与GB/T4091-1983 标准相比,判别准则的描点模式有了很大变化。)

1) 一个点距离中心线距离大于3 个标准差;

2) 连续9 个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

3) 连续6 个点递增或递减;

4) 连续14 个点中相邻交替上下;

5) 连续3 点中有2 点落在2 倍1 与3 倍标准差控制界限之间;

6) 连续5 点中有4 点落在1 倍标准差控制界限之间;

7) 连续15 点落在中心线俩侧的1 倍标准差区域内;

8) 连续8 个点落在中心线俩侧且无一在1 倍标准差区域内。

(五)选择缘由

在我国SPC理论的应用还没有普及。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生产国际化的产品,企业将面临着全球化的产品竞争,而产品竞争的法宝就是以质取胜,质量无国界,企业要想加入全球产业链之中,就必须按照国际统一的质量管理标准和方法进行质量管理,纷纷通过了ISO9000、QS9000等质量管理认证。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将SPC作为ISO9000族质量体系改进的重要内容,QS9000认证也将SPC列为一项重要指标。鉴于此,世界许多大公司不仅自身采用SPC,而且要求供应商也必须采用SPC 控制质量,SPC业已成为企业质量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和质量保证手段,也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企业的重要内容。-

应用SPC进行质量控制可使企业获得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A、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B、降低产品售后服务费用,包括因质量原因引发的退货、换货、修理-

C、实时监控企业质量管理过程,全面掌握质量动态,及时发现质量变异-

D、多种控制图提供质量变异分析方法,提供质量管理决策支持,使质量管理者能找出真正使质量变异的原因,有助于企业持续改善质量-

E、获得采购商对质量管理的认可,从而获得更多客户-

F、提升现代管理及信息化建设水平,改善企业形象-

"SPC统计过程控制系统"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出现,达到降低质量成本目的;通过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向用户,降低了用户抱怨和赔偿。

.

三案例分析

(一)公司介绍:

山西外经物资总公司轴承销售分公司是一家销售和代理SKF的经销商,成立于2000年9月,凭借在轴承领域的专业水平和成熟的技术,在轴承销售领域迅速崛起。依靠产品质量求发展,不断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是我们始终不变的追求。在充分引进国外SKF的基础上,还代理HRB,ZWZ,等国内知明品牌,并已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起重、供水、制药、机械设备等众多领域。以一流的产品质量和精湛的技术服务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以骄人的销售业绩而享受全面的价格优惠和技术支持。

(二)数据搜集和正态分布检验

(1)在网上查找山西外经物资总公司某一生产稳定的按照抽样规则收集轴径数据,绘制下表:

数据测量和数据处理:(轴径:75±0.1 )

样本编号

测量值

X S X1 X2 X3 X4 X5

1 74.97 74.97 75.04 74.91 74.86 74.950 0.0682

2 74.90 74.89 74.94 74.90 74.91 74.908 0.0192

3 74.91 75.01 74.95 74.9

4 74.90 74.942 0.0432

4 74.88 74.91 74.89 74.97 74.92 74.914 0.0351

5 74.98 74.91 74.93 74.90 74.99 74.942 0.0409

6 74.90 74.92 74.98 74.96 74.91 74.934 0.0344

7 74.96 74.91 74.99 74.99 75.01 74.972 0.0390

8 75.01 74.94 74.97 74.92 75.02 74.972 0.0432

9 74.94 74.98 74.95 74.89 74.93 74.938 0.0390

10 74.96 74.87 74.86 74.91 74.91 74.902 0.0396

11 74.98 75.00 74.92 75.00 74.93 74.966 0.0385

12 74.93 74.95 74.95 75.03 74.93 74.958 0.0415

13 74.92 74.88 74.89 74.91 74.92 74.904 0.0182

14 74.86 74.92 74.89 74.95 74.94 74.912 0.0370

15 74.95 74.96 74.98 75.02 75.01 74.984 0.0305

16 74.90 74.90 74.86 74.89 74.94 74.898 0.0286

17 74.99 74.91 75.00 74.98 74.90 74.956 0.0472

18 74.93 74.91 74.96 74.98 74.92 74.940 0.0292

19 74.90 74.97 74.90 75.03 74.92 74.944 0.0559

20 74.89 74.92 74.90 74.91 74.97 74.918 0.0311

21 74.90 74.91 74.92 74.95 74.92 74.920 0.0187

22 74.95 75.00 74.96 74.96 75.01 74.976 0.0270

23 74.89 74.90 74.95 74.93 74.93 74.920 0.0245

24 74.89 74.88 74.91 74.90 74.88 74.892 0.0130

25 74.91 74.95 74.99 74.96 74.95 74.952 0.0286 (2)画直方图

由上图可知:数据出现异常型---呈偏态型,说明产品出现异常。且大部分尺寸处于控制范围之外,应该适当放宽尺寸规格路线。

(3)正态分布检验使用统计软件MINITAB 对这125个测试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如下图所示。P 值大于0.05,默认显著水平为95%,由此可见125个测试数据为正态分布。

(4)分析用控制图制作

由于所搜集数据为从一组轴颈上,测量故采用单值-标准差控制图,

用MINITAB 软件作控制图如下:

经检验,分析用控制图中出现异常。根据八条检验规则,不难发现样本组中,轴径的单值控制图检验结果:

1)连续3个点中有2个点在中心线一侧的2σ范围之外。

2)一个点在中心线3σ范围之外。

2)5个点中有4个在中心线一侧的2σ范围之外。

(5)通过调整工艺参数、调整设备、换模,发现其中存在问题,恢复生产工艺。剔除出现问题的样本组数据(8,17,24)重新制作控制图如下

样本 编

号 测 量 值

S X1 X2 X3 X4 X5 1 74.97 74.97 75.04 74.91 74.86 74.95 0.0682 2 74.9 74.89 74.94 74.9 74.91 74.908 0.0192 3 74.91 75.01 74.95 74.94 74.9 74.942 0.0432 4 74.88 74.91 74.89 74.97 74.92 74.914 0.0351 5 74.98 74.91 74.93 74.9 74.99 74.942 0.0409 6 74.9 74.92 74.98 74.96 74.91 74.934 0.0344 7 74.96 74.91 74.99 74.99 75.01 74.972 0.039 8 74.94 74.98 74.95 74.89 74.93 74.938 0.039 9 74.96 74.87 74.86 74.91 74.91 74.902 0.0396 10 74.98 75 74.92 75 74.93 74.966 0.0385 11 74.93 74.95 74.95 75.03 74.93 74.958 0.0415 12 74.92 74.88 74.89 74.91 74.92 74.904 0.0182 13 74.86 74.92 74.89 74.95 74.94 74.912 0.037 14 74.95 74.96 74.98 75.02 75.01 74.984 0.0305 15 74.9 74.9 74.86 74.89 74.94 74.898 0.0286 16 74.93 74.91 74.96 74.98 74.92 74.94 0.0292 17 74.9 74.97 74.9 75.03 74.92 74.944 0.0559 18 74.89 74.92 74.9 74.91 74.97 74.918 0.0311 19 74.9 74.91 74.92 74.95 74.92 74.92 0.0187 20 74.95 75 74.96 74.96 75.01 74.976 0.027 21 74.89 74.9 74.95 74.93 74.93 74.92 0.0245 22

74.91 74.95 74.99 74.96 74.95

74.952

0.0286

X

由图及8项判异准则检验得出样本中不存在异常点,即初步判断过程处于统计稳态。试计算该过程的过程能力指数。

(三)过程能力分析:

通过计算可知Cp=0.396<0.67,说明过程能力非常不足,应采取紧急措施,改善质量并追究原因,必要时规格再作检验。

1.当Cp过小时,减小分散程度的措施

A在不影响最终产品质量的情况下,适当放宽该过程产品的公差范围,但必须通过严格的论证,确定放宽公差范围不会影响产品质量;

B分析过程质量低的原因,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措施改进过程,如采用过程控制图对过程进行控制,改进工艺方法,修订操作规程,优化工艺参数,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

C检修、改造设备;可能时,采用精度更高的设备;加强过程质量监控,如进行全数检验。

2.当Cp<1.33时,若K>0.25,则必须采取措施,解决中心偏移的问题:

减少过程中心偏移量的主要措施:

A.对大量生产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寻找人、机、料、法、环、测量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变化的规律,及时进行调整或采取设备自补偿调整等;

B.根据中心偏移量,通过首件检验调整设备;

C.改变操作者的操作习惯,如孔、轴加工向最大实体尺寸偏移的倾向性习惯,以公差中心值为加工依据。

四.因素分析和质量改进措施

(一)因素分析:因果图

(二)改进措施:通过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来提高产品的合格率质量改进:防差错法就是意味着“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它包括错误预防

和错误检查两部分,在错误检查的同时对错误采取纠正措施。

第一:树立防错观念,每一个员工本着“一次把事情做好”的原则,不要把寻找错误的工作交给你的下道工序,树立追求零缺陷的完美理念。通过采取措施有效降低人在操作过程中的紧张感和压迫感,把工作过程的结果对操作者的依赖降低,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差错。

第二:预防为主:在产品研制前,把一切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考虑清楚并采取预防措施,把可能存在的风险降至最低。

第二:错误检查,错误检查与事先预防并重,企业要强调采用自动检查、自动采取措施的要求,从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第三:防错技术:企业应该优化生产过程,使用专用防错设备,精简过程步骤,使用控制图。

第四:成立QC小组,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无限能力,从而改善和提高企业的素质。

第五:采用5S管理: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降低不必要的材料、工具的浪费;减少寻找工具、材料等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采用8D过程即D0:征兆紧急反应措施D1:小组成立;D2:问题说明;D3:实施并验证临时措施;D4:确定并验证根本原因;D5:选择和验证永久纠正措施;D6:实施永久纠正措施;D7:预防再发生;D8:小组祝贺。

五.总结

本书通过轴承的生产过程进行不断控制,不断改进,减少轴承误差,确保轴承的精确度。

通过这次毕业论文的设计,让我学到了许多没有学到的知识,增强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让我在轴承在生活中的作用及生产发展中获得了更多的知识,特别是一些专业性很强的知识和老师们的一些工作经验让我受益匪浅,这是我在短时间内都不能学到的。

六.致谢

在本论文完成之际,首先要向我的指导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

同时,我要感谢学院给我们授课的各位老师,正是由于他们的传道、授业、解惑,让我学到了专业知识,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如何求知治学、怎样为人处事。我也要感谢学校给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让我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

另外,在我毕业论文写作中,衷心感谢我的同窗同学们,他们也给了我很多无私的帮助和支持。

参考文献

1.教材:韩之俊、许前、钟晓芳主编:《质量管理》(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

2.龚益鸣主编:《现代质量管理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3.马国柱主编:《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3月。

4.张公绪主编:《新编质量管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一、某纺织梳理器材公司产品质量分析 (一)试用Minitab软件,绘制缺陷项目排列图,确定主要问题是什么1.用Minitab软件绘制缺陷项目的排列图如下: 图1 缺陷项目的排列图 由上图可知,某纺织梳理器材公司产品质量主要问题是硬度不高和硬度过高,并且这两个的问题不合格百分比分别达到了整个不合格百分比的50.8%,26.1%,因此应该将精力持续的集中于这两个问题上,想办法解决,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成本,获得较大的利益。 (二)用给出的坯条硬度测定数据,利用Minitab软件对该工序的稳定 性和工序能力进行分析。该指标的技术要求为:190 1.计算出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 结果见表1 + 15 -10

2.用Minitab软件画出均值-标准差控制图

由X单值控制图可知,第8个和第9个样本号超出控制线,原因可能是过程偏移,量具需要调整或设备不稳定等。 工序能力指数Cp=0.64,Cpk=0.54这两个值都比较比较小,且相差不大 ,Cp≤0.67,说明过程能力严重不足,应该扩大公差范围,加严对特性值波动的的限值,用精度较好的设备以降低成本。

二、持续质量改进在空调热交换器生产车间的应用 (一)根据表,对产品质量补充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补充:通过上述缺陷类型的排列图可知,目前热交换器焊口质量缺陷影响最严重的是虚焊和夹渣。其中,虚焊的缺陷最大,占50%,而夹渣则占31.3%,所以需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尤其是虚焊的问题。从前面的焊口原理分析可以看出,半圆管和喇叭口的配合间隙不当是导致虚焊的主要原因。 (二)根据相关数据分别对弯管机工序、套环工序、胀管工序补充改进方案 弯管机工序补充:热交换器一车间半圆管弯管机的过程能力Cp≤0.67严重不足,二车间的工序能力1

质量管理学试题答案(1)知识讲解

质量管理学 一、理解卓越绩效模式要点 卓越绩效模式指的是: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使组织和个人得到进步和发展,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能力,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创造价值,并使组织持续获得成功 卓越:方方面面无短板,持续保持竞争力,管理成熟,方法多样,理念先进。绩效:在公司战略领导下,进行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评估,绩效激励,并不断循环。 模式=理念+系统+方法。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一:大质量,强调持续改进和满足顾客要求。 卓越绩效的实质,卓越绩效准则是全面质量管理(TQM)的一种实施框架,是对以往全面质量管理实践的标准化、条理化、和具体化;是经营质量的管理标准的成功途径,事实上的企业管理国际标准。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二:利益相关方、长短期利益的平衡。 五大利益相关方指的是:股东,顾客,员工,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社会。卓越绩效模式要求均衡地考虑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利益,卓越绩效是一种卓越经营的哲学和方法,旨在使五大利益相关方综合满意,为五大利益相关方创造平衡的价值,追求利益相关方的和谐共赢。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三:非规定性、开放性和发展的管理框架 卓越绩效模式为组织提供了一种构建企业TQM、追求卓越的有效的系统管理框架,对于框架的要求是非规定性的,企业应该采取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并不断创新。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四:诊断式的评价旨在发现组织之最强和最需要的改进;而管理体系审核是对一般过程的合格评定,重在发现与规定要求的偏差。 卓越绩效模式为测评组织TQM的实施,测评组织经营管理的成熟度提出了一个测量诊断仪。管理就是不断地把成功的经验与方法固化的过程,固化成文件、制度、程序、标准等,使之可以重复持续地进行。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五:学习循环,突破自我,超越对手和标杆,追求卓越。理解卓越绩效模式之六:组织成功的路线图:以卓越的过程创取卓越的结果 绩效管理是主线。 领导是关键,战略作导向,关注两个面:外面市场、里面顾客,资源是基础,测量分析与改进不间断,以卓越的过程使得卓越的结果得实现。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之六:组织成功的路线图:以卓越的过程创取卓越的结果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报告 目 录 一、某纺织梳理器材公司产品质量分析.............................................(1) 二、某电缆厂产品质量分析............................................................(9) 三、持续质量改进在空调热交换器生产车间的应用..............................(16) 四、某手表厂质量控制 (23) 五、湖南工程学院宿舍满意度问卷调查 (31) 六、参考文献..............................................................................(41) 七、致谢....................................................................................(42) 八、附录 ................................................................................. (43) 九、课程设计成绩评价表 (44) 题目一 某纺织梳理器材公司产品质量分析 (一)题目 某公司是一家专业制造纺织梳理器材的中外合资企业。公司的产品有金属针布、 弹性 针布、固定盖板针布、分梳辊与分梳辊针布、整体锡林,其中主 导产品金属针布和弹性盖板针布的产销售量,连续多年来在国内同行一直遥遥领先。公司始终坚持“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追求卓越的产品品质。公司主导产品金属针 学院: 管理学院 专业: 工商管理 班级:1201 学号: 学生姓名: 张汝佳 导师姓名: 高 杰 完成日期: 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的目的 质量工程管理课程设计是在完成学习《质量工程管理》课程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加深对《质量工程管理》课程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质量管理意识,使学生掌握质量工程管理的基本方法、掌握抽样检验和质量过程控制的基本技术。同时课程设计应充分体现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2课程设计的任务 本课程设计重在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模仿企业质量控制实际操作,从零件抽样检验开始,直方图分析,过程能力分析,到控制图分析,完成整个质量控制过程分析,帮助学生熟悉企业质量控制具体思路和操作,理解质量工程管理理论的实际应用。 主要内容: 1、零件的抽样检验。 2、绘制零件的直方图。 3、对零件进行过程能力分析。 4、绘制和分析零件均值极差图。 5、绘制和分析零件单值移动极差图。 6、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3零件的抽样检验 测量数据收集 1 .025.086+- mm 图 零件图样及标注 测量工具 测量工具为游标卡尺。 原始数据表 经测量后得到的原始数据表如表。 表 零件原始数据表 样本 组号 零件直径 零件长度 零件直径 零件长度 零件直径 零件长度 1 2 3 015 .028-

抽样 目前生产型企业主要采用抽样检验。从整体(N )中抽取一个样本(n ),对样本n 实施全检,然后根据样本检验结果推断总体的质量。所以他有一定的风险,但经过计算和调整,可以将风险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一般来说,抽样的常用方法有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系统抽样。 然后确定样本量字码,按批量和检验水平,确定“样本量字码”。根据样本大小字码、接收质量限AQL 值、抽样的类型以及宽严程度,在GB/所提供抽样检查表检索抽样方案。抽取样本,按照EXCEL 的随机数发生器产生随机数列,抽取样本。 抽样检验的基本思想是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部分产品作为样本,根据对样本检验结果,按一定的判断准则,推断整批产品的质量水平。在计数抽样中,判断准则只利用计数检验的结果。 抽样 判断 图 抽样检验过程示意图 课程设计对零件1的抽样检验是通过计数一次抽样检验。其方法是从批量为N 的产品中,随机抽取n (<N )个产品为样本,同时规定一个接收数c ,经检验样本中有d 个不合格品,按以下规则决定是否接受改批产品: 如果d≤c,则接受该批产品 如果d >c ,则拒收该批产品 步骤: 1.确定抽样方案:计数一次抽样检验; 2.确定质量标准:Φ0 15.028 mm ;

4月份试题质量管理学部分答案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质量管理(一)试题课程代码:0015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主要通过“事后把关”进行质量控制的质量管理阶段是 A.质量检验阶段B.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C.全面质量管理阶段D.IS09000标准阶段 2.著名质量管理大师戴明的主要贡献是 A.开发出了因果图 B.提出了组织的管理者必须关注的14个要点 C.提出了质量改进三步曲D.开创了统计质量控制的新领域 3.反映一个组织之所以存在的理由或价值的是 A.组织的使命B.组织的核心价值观 C.组织的愿景 D.组织的社会责任 4.企业培训的主要形式是 A.脱产培训B.在职培训 C.业余学习 D.工作轮换 5.给核心过程提供基础保证的活动过程,称为 A.设计过程B.生产提供过程 C.支持过程 D.供应和合作过程 6.下列实施六西格玛的支持性工具中属于高级统计工具的是 A.多重回归 B.假设检验 C.控制计划 D.统计思想7.在供应商关系管理中,不包括在联合质量计划中的是 A.经济方面B.技术方面 C.管理方面 D.市场方面8.当Cp>1.67时,表明过程能力 A.不充分B.尚可 C.充分 D.过高9.对计量值数据进行现场调查的有效工具是 A.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

B.缺陷位置调查表 C.质量分布调查表 D.矩阵调查表10.在市场交易中,组织(卖方)与顾客(买方)最基本的关系是 A.合作关系 B.竞争关系 C.交易关系 D.供需关系 1 / 6 11.在现代社会中对于组织的社会责任的理解,正确的是 A.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B.企业不需要承担任何社会责任,只为股东负责 C.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只是创造利润,还应包括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等 D.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只做法律要求或经济上有利的事情12.人力资源管理最基本的环节是A.职位分析 B.人力资源规划 C.员工的教育与培训 D.职业管理13.质量改进的成果主要来自于 A.关键的少数项目 B.次要的多数项目 C.领导的重视 D.市场的竞争14.下列属于现代战略采购观点的是 A.多家供应商B.不需要进厂检验 C.符合规格 D.谈判的能力15.下列点子排列状况反映过程处于控制状态的是 A.控制图中有点子超出上控制界限 B.控制图中有点子落在控制界限上 C.控制图中无点子超出控制界限,且控制界限内的点子随机排列 D.控制界限内的点子有9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16.故障树分析(FTA)的目的是 A.识别故障发生的方式B.分析产品子系统故障对产品或系统的影响 C.评价故障影响的严重程度 D.显示故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17.对于当出现失效时必须更换的项目,失

质量管理课程标准

质量管理学 一、概述 1.课程性质:主要立足培养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改进和管理能力,特别是汽车维修质量和内部的质量管理,提高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2.课程基本理念:质量是市场竞争力的基础,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障,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质量的重要性和如何提高质量管理,它的理论、概念、方法的介绍。 3.课程设计思路:我国已经加入“WTO”,正处于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特别是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必须实行质量振兴的基本国策,树立“质量第一,用户第一”的质量理念,了解质量竞争的特点和方式,并且,根据不同需要,掌握必要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认识和熟悉质量管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追求产品质量与经济性的和谐统一,满足个性化需求。 2.具体目标:要求掌握和了解质量的概念、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质量审核的程序、质量监督和检验质量成本管理、顾客满意程度、工序质量控制等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应用新的科技成果满足需求的多样化和产品高质量、低成本的能力和对有形资源统一和谐调配的素质。 第一章:概论 1.第一层级 教学目标:质量和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活动安排:上网查阅质量的发展史,讲述一遍 考核评价:质量的内涵,质量管理与社会生产力进步之间的关系

知识要点:质量、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技能要点:质量管理基础性工作 第二章:六西格玛 1.第一层级 教学目标:六西格玛的产生和基本概念、六西格玛的组织结构和项目选择 活动安排:六西格玛实施流程的培训 考核评价:六西格玛成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第二层级 知识要点:六西格玛组织管理和项目、六西格玛的概念和质量文化 技能要点:六西格玛实施流程与改进方法 第三章:质量管理常用统计方法 1.第一层级 教学目标:质量控制和质量统计的基本概念、常用的统计方法 活动安排:因果分析法(因果图)来表示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的关系 考核评价:对各类图表分析和应用以及举例说明 2.第二层级 知识要点:质量控制和质量统计的基本概念、常用的统计方法 技能要点:绘制和分析各类图表 第四章:工序控制 1.第一层级 教学目标:工序质量、工序能力、工序能力指数的概念,控制图的用途、基本格式和理论活动安排:工序能力调查 考核评价:常用和通用控制图的设计与应用 2.第二层级 知识要点:控制图的原理和分析方法 技能要点:工序能力和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方法 第五章:质量检验 1.第一层级 教学目标:质量检验的概念、必要性、方法、管理制度。 活动安排:制定产品检验计划、不合格品的处置、纠正措施的实施 考核评价:检验的质量职能活动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17712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小组成员: 李玉峰1140411113 徐杰1140411122 袁福凯1140411124 朱鹏1140411127 指导老师:徐兰 2014年1

月1日 目录 1背景描述 (2) 2企业生产现状 (2) 通过六西格玛的推行,公司希望获得客户满意、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完成主要领域的收入目标、新品销售达到预期,并形成一种长期的运作模式。也就是指,健康的财务状况、客户、员工和质量是A公司实施六西格玛的重要动机和关键目标。 (4) 3课程设计目的 (4) 4企业改善目标 (4) 5实施过程 (5) 6 应用的工具及方法 (15) 7 课程设计小结: (15) 8小组分工情况: (15) 1背景描述 本学期,我们通过质量管理课程的学习,学会了如何用六西格玛管理去分析改善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将六西格玛管理的方法运用到了实际改善之中,同时,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我们选取了与学科紧密相关的内容,即A公司服务备件准时发货率的改善。

2企业生产现状 2.1企业面临的挑战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提高准时发货,降低库存,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在经济萧条的大环境下,本次课程设计研究的服务备件准时发货率低下问题,就是旨在改善发货表现,提高客户满意度,争取每一分盈利,并且合理控制备件库存,增加企业现金流。 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下,市场中存在着普遍的过剩,市场上顾客选择多样化和要求的提高,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压力。由于竞争激烈,如果不能及时交货,客户的订单就可能转移到竞争对手的手中。因此,准确把握用户交货状态,提高准时交货率,降低延期交货率,才能提高销售量,争取更多的客户,占领更大市场份额,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据市场调查,服务备件已经成为制造企业的利润来源之一。服务备件是A公司在售出测试测量仪器后,为了维护仪器正常使用而提供给用户的,用于培训、维修等的部件。按照行业标准,A公司服务备件准时发货率的目标值为95%,而实际上,每月平均有10万美元的订单发货受到影响,造成客户订单不能尽快转变为公司销售收入。服务备件的销售收入占公司整体收入的近三分之一之多,因此,对于A公司来说,服务备件的销售收入占整个公司收入的重要部分。及时提供服务备件,不但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忠诚度,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服务备件的巨大利润以及其库存管理给企业带来的成本降低,都促使公司进行更好的服务备件管理。 综上所述,一方面,服务备件已经成为A公司增强竞争力、提高收入的重要部分;另一方面,服务备件具有需求不连续、不确定,存续周期长和种类繁多的特点。这些使我们有理由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门地研究,通过改善服务备件的准时发货率,用合理的成本保证满足客户的服务水平,为公司赢得竞争优势,来实现公司财政目标。面对种类繁多、需求无法预测及用量不稳定等特性,而产生的较高的备货和减少的订单,我们提出用六西格玛管理方式来实现对客户响应速度的提高,同时降低库存和保证合理健康的现金流的设想。

质量管理学试卷和答案

质量管理学试卷和答案-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A卷) 课程名称质量管理学班级 一、填空题(每空格2分,共20分) 1、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称为()。 2、真正质量特性是()的期望和要求,而代用质量特性是()为实现真正质量特性所作出的规定。 3、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就意味着全面质量管理要“始于识别(),终于满足()”。 4、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以及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既定的标准而造成的一切()的总和。 5、从质量管理学的角度看,营销作为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中的第()环,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市场(),其主要目的是(),适当地确定产品质量要求并形成文字。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服务质量特性可归纳为哪?以理发为例说明“文明性”的内涵。 2、ISO9000 、ISO9001、ISO9004主要内容与作用是什么 3、什么是“质量螺旋”其内涵与指导意义是什么 4、简述全面质量管理 5、简述研究质量成本的意义 三、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若某机械零件技术要求为φ100±0.02,经随机抽样测得过程分布中心为99.99,S = 0.003。 1、试计算B和C ,并评价工序的经济性是否合适。 PK 2、画X控制图。(计算并画中心线、上下控制界限) 四、识图与画图(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画出直方图结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2、这是什么图?简要说明作用。

《质量管理学》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格2分,共20分) 1、(质量) 2、(企业) 3、(顾客的需要)、(顾客的需要) 4、(费用)、(损失) 5、(一)、(识别顾客的需要)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答:服务质量特性可归纳为六项:1功能性;2经济性; 3安全性;4时间性; 5舒适性;6文明性。 以理发为例说明“文明性”的内涵。如理发时要求对顾客热情友好,面带微笑,尊重顾客对发型的选择,进门说“欢迎光临”,送出时“再见”等。 2、答:ISO9000 、ISO9001、ISO9004主要内容与作用是: ISO9000 质量名词术语基础标准,为正确理解标准提供指导;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是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指导; ISO9004业绩与改进指南,为企业在ISO9001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与提高提供指导。 3、答“质量螺旋”是用一个螺旋上升的曲线来描述质量的形成过程,直观说明了产品质量的形成规律。其内涵是产品质量与设计、制造和使用三个阶段都有关,指导我们进行质量管理工作应注重全过程的管理。 4、答: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及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 5、答:研究质量成本的意义有:有利于控制和降低成本有利于贯彻、质量责任制、有利于满足顾客关于质量成本方面的需要、有利于监测和评价质量体系、促进企业领导重视产品质量。 三、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解1: B = 6S = 6 × 0.003 =0.018 ;由X = 99.99<TM =100(下偏),所以CPK =(X—TL ) / 3S = (99.99-99.98) /(3×0.003)= 0.01 / 0.009 = 1.11

质量管理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质量管理学课程设计 学生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工商管理 小组成员彭裕发学号:3110004251 陈冠桦学号:3110004239 指导教师董延峰 2013年6月23 日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前言 20世纪以来,在工业革命的火车高歌猛进的时候,人们对于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监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时,质量管理学应时代之呼唤而崛起。它以先进的模式,科学的工具和方法,系统地为人们进行标准化生产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参照。 学习这门课,不仅要学会各种理论,将其付诸实践,以服务社会,更要学会其内在的精神价值,崇尚科学,实事求是。20世纪以生产力的世纪载入史册,21世纪将是以质量的世纪影响人类的未来。 目前中国生产力高速发展,但产品质量却让人触目惊心,毒奶粉,毒大米,地沟油等恶性事件的发生,正在为中国的未来敲响警钟。我们缺乏各种质量的监管,很多企业生产大都没有特定的质量标准,以至于市场一片混乱。因此,我们选取了商品的标准化生产检验,希望大家能以一孔而窥全豹,让社会更加关注质量管理重要性,这就是我们的选题精神。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以实事求是的原则,查阅书本,浏览资料,将问题集中起来进行讨论,可能结果有失偏颇,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却让我们获益匪浅。 选做部分: 选做七大工具应用中D项:分析超市里某种商品的某种数据(比如重量)的正态性,画出直方图,概率图等来验证,比如某种商品的重量,是否符合规格的公差要求 我们选取了广州市A超市的台湾果子町-进口芝麻苏打饼,随机抽取了一百包产品,经过称重得到如下数据。(标准重量:360克/包) 组号重量 1:330 335 340 357 375 359 361 349 345 354 2:367 346 347 360 361 359 370 365 362 361 3: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4: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5: 330 335 340 357 375 359 370 365 362 361 6: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质量管理之课程设计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课程设计报告 院部: 机 械 工 程 学 院 专业: 工业工程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日期: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2)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3) 三、设计题目 (4) 四、设计结果 (5) 五、课程设计小结 (13) 六、参考文献 (14)

一、课程设计目的 《质量管理》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求掌握基本的质量理论、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还必须具有较强的质量管理理论水平和较高的质量意识,能够参与企业开展质量宣传、贯彻 GB/T9000-ISO9000:2000标准以及参与企业质量认证的工作能力。因此,《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在学习了《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的基础理论之后,能把该课程的一些基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能正确运用工业工程基本原理及有关专业知识,应用DMAIC改进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法对产品的质量相关方面进行分析,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培养和锻炼学生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的实际工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应用性人才做出努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一)、内容 课程设计开始后,同学们可针对下列课题进行课程设计: 1、做一篇质量管理课题相关的专题性文献综述:查阅质量管理方面的各个研究方向的专题学术论文。对该方向的研究方法,发展趋势综合性的论述; 2、进行质量控制方面的课程设计:重点联系排列图、因果图、对策表、直方图、控制图、工序能力分析等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培养学生能够合理运用质量控制方法解决设计工程问题的能力。(二)、要求 1. 查阅10篇以上文献资料,认真阅读文献资料; 2. 撰写质量管理专题文献综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 在文献综述中要说明生产实际中这些质量管理方法的运用场合; 4. 认真阅读《工业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按照指导书上的例题,根据给定的课题做好相应的图表,并仔细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找出改进的措施。

质量管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质量管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为使质量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是( )。 A.质量管理 B.质量保证 C.质量控制 D.质量体系 2.日本被誉为战略型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所使用的武器就是( )。 A.资源 B.技术 C.垄断 D.质量 3.提出组织的管理者必须关注14个要点的质量管理专家是( ) A.戴明 B.休哈特 C.石川馨 D.费根堡姆 4.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认证标志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 5.在ISO9000族标准中,其目的在于增进顾客满意度的标准是( ) A.ISO9000 B.ISO9001 C.ISO9004 D.ISO19011 6.在质量管理方面,公司的最终责任是面向( ) A.管理层 B.一线员工 C.外部顾客 D.内部顾客 7.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中全部活动的总和,其含义为( ) A.质量体系 B.质量职能 C.质量控制 D.质量保证 8.在PDCA 管理工作方法中,关键是( )。 A.P 阶段 B.D 阶段 C.C 阶段 D.A 阶段 9.我国第一个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系列标准是( )。 A.GB/T 19000—ISO9000 B.ISO9000 C.GB/T —19000.1—ISO9000-1 D.GB/T19002—ISO9002 10.质量管理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的阶段是( ) A.SQC 阶段 B.质量检验阶段 C.TQC 阶段 D.TQM 阶段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质量管理 2.质量改进 3.产品质量 4.质量控制 5.顾客满意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质量检验的功能。 2.简述质量改进的程序。 3.简述引起质量变异的两类原因(按性质)。 4.简述质量监督的重要意义。 四.计算题(每题10) 某零件内径尺寸公差为025 .001.020+-φ ,加工100件以后,得到x =20.011,S=0.005, 求工序能力指数。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郑州航院质量工程学课程设计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XXXX 届工业工程专业 XXXXX 班级 课程名称质量工程学课程设计 题目关于打早操卡次数的质量分析 姓名XX 学号XXXXXXXXXX 指导教师禹建丽职称讲师 二О一五年五月四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大学生早操卡打卡次数均值——极差控制图的建立 二、设计依据 1、质量改进工具; 2、SPC控制图; 3、Minitab软件。 三、设计内容 早操卡制度对于中国的部分大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情,很多大学的校园的校园里每天清晨早早的便会人流如织,各自奔向自己赶快前往打卡的地方。尽管社会各界对这件事莫衷一是、褒贬不一,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高校或者是国家肯定是从对学生有利得的角度去考虑这件事的。而且,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校期间养成早起的好习惯对我们的学习和身体的健康大有裨益。 基于以上的事实,又恰逢我校现在正在实行这一制度,我们小组打算利用这次用质量控制思想做课程设计的机会来进行这方面的统计过程分析控制。小组希望通过这次统计分析,来了解本校大学生对待早操卡打计持什么样的态度,进一步判断大学生们对早起早睡的认识。通过分析控制得到能够代表大多数同学的质量控制的控制限。

目录 课程设计报告 (1) 课程设计任务书................................................................................................................... I 一、设计题目........................................................................................................................... I 二、设计依据........................................................................................................................... I 三、设计内容........................................................................................................................... I 目录.......................................................................................................................................... II 序、课程设计简介. (1) 一、项目选择的依据和说明 (2) 二、数据采集与输入(Measure) (3) 三、分析(Analyze) (5) A、对数据所做的均值极差控制图如下所示: (5) 四、改进过程 (7) A、剔除异常值所在的子组后,数据统计表格如下: (7) 五、输出结果:控制用控制图 (10) 六、总结 (11) 参考文献 (11)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报告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一.质量功能展开课程设计概述 (3) 二.质量功能展开的应用-减速箱研制 (5) (一)顾客需求 (5) (二)产品规划 (5) 1.顾客需求到产品技术需求的转换 (5) 2.关系矩阵的确定 (5) 3.顾客竞争评估:1-5 (6) 5.技术需求之间的关系确定 (7) 6.下一级展开的技术需求的选择 (10) (三)零件规划 (10) (四)工艺规划 (11) (五)质量控制规划 (11) 一.课程设计案例---制造工厂铣床的关键零件“床头箱主轴” (12) (一)案例背景 (12) (二)分析步骤 (12) 步骤1 (12) 步骤2 (12) 步骤3 (13) 步骤4 (14) 步骤5 (15) 步骤6 (17) 步骤7 (17) 步骤8 (18) 二.QC七种工具之直方图和正态分布 (19) 步骤1 (19) 步骤2 (19) 步骤3 (22) 步骤4 (23) 步骤5 (26) 步骤6 (29)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设计 质量功能展开 一.质量功能展开课程设计概述 核心:质量屋(House of Quality,HOQ) ? 目标声明 ? 顾客需求及其重要度 ? 工程技术措施 ? 关系矩阵 ? 相关性矩阵 ? 市场竞争性评价矩阵 ? 工程技术措施特性指标及其重要度 ? 技术难度和目标值

二.质量功能展开的应用-减速箱研制(一)顾客需求 重要程度:1-9 (二)产品规划 1.顾客需求到产品技术需求的转换 2.关系矩阵的确定 ●:9,强○:3,中△:1,弱 对关系矩阵进行分析,对其进行分析和审评结果如下: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1.什么是PDCA循环?试述PDCA循环的主要工作程序和特点。 答: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1)PDCA循环是一种过程管理方法,包含”策划—实施—检查—改进”这四个阶段的活动过程,具体的工作程序: ① P(Plan)——策划:分析现状,制定目标,并确定为 实现目标所需的各种资源,形成具体 明确的活动计划,一般要包括5W1H等 内容; ② D(DO)——实施:按既定的计划执行措施;

③ C(Check)——检查。根据改进计划的要求,检查、 验证实际执行的结果是否达 到了预期的目标; ④A(Act)——改进: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把成功的 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纳入有关的标准、 制度和规定中,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同 时防止重蹈覆撤;尚未解决的问题,可转 到下一次循环中。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行动)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而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运转,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这就是说,改进与解决质量问题,赶超先进水平的各项工作,都要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不论提高产品质量,还是减少不合格品,都要先提出目标,即质量提高到什么程度,不合格品率降低多少?就要有个计划;这个计划不但包括目标,而且也包括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计划制定之后,就要按照计划进行检查,看是否达实现了预期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经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最后就要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

质量管理学自考真题及答案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质量管理(一) 试卷 (课程代码 00153)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自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小质量”观把质量视为 A.技术问题 B.经济问题 C.经营问题 D.管理问题 2.构成现代质量管理的各种模式的精神实质是 A.全面质量管理 B. 卓越绩效模式 C.IS09000族标准 D.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3.表示组织未来期望达到的一种状态的是 A.组织的使命 B.组织的宗旨 C.组织的核心价值观 D.组织的愿景 4.通过“排除故障”或采取“纠正行动”使过程恢复到原有的水平,这样的行动是 A.质量策划 B.质量保证 C.质量控制 D.质量改进 5.在传统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尤其是在高竞争的市场上,主要的组织绩效测量指标是 A.质量 B.成本 C.产量 D.时间

6.为设备加润滑油、定期检查、日常维护等,属于 A.预防性维修 B.纠正性维修 C.强制保养 D.生产性维修 7.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认证标志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8.商场售货员的服务态度、餐饮菜肴的味道属于 A.魅力特性 B.必须特性 C.线性特性 D.非线性特性 9.欧洲质量奖的逻辑模型中的第一要素是 A.过程 B.领导 C.战略 D.资源10.在顾客关系管理的重要环节中,确定组织与顾客关系的前提是 A.明确顾客接触要求 B.有效的投诉管理 C.全面分析顾客关系价值 D. 寻求战略伙伴与联盟11.在对顾客满意度数据进行分析时,主要用于高级分析的技术是 A.边际分析 B.方差分析 C.数据语义分析 D. 频数分析

质量管理课设

题目一某纺织梳理器材公司产品质量 解:1、试用Minitab软件,绘制缺陷项目排列图 由上图可知,其生产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硬度不足和硬度过高,因为这两个因素的不合格百分比分别达到了整个不合格百分比的50.8%,26.1%,占据了不合格比率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故应将精力集中于这两个因素上,进行产品优化改革可以以较好的改进并获得较大的收益,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成本,以获得更大的利益。 2、利用该数值绘制单值控制图,可绘制出控制工序均值和方差的控制图,见图三和图四,依据控制图判定工序在控 表4 坯条硬度测定数据表

图三X的单值控制图

图四S的单值控制图 由X单值控制图可知,连续五点中有四个点在1σ~2σ和-1σ~-2σ区域之外,原因可能是过程偏移,量具需要调整或设备不稳定等。S的单值控制图可知。第9,10,11,12,13这连续五个点中也有四个在1σ~2σ和-1σ~-2σ区域之外原因也有可能是过程偏移,量具需要调整或设备不稳定等。 工序能力指数Cpk=0.54,Cp=0.64,这两个值都比较比较小,且相差不大说明过程能力严重不足,过程的这主要问题是σ太大,改进的过程首先要着眼于降低过程的波动。

题目四持续质量改进在空调热交换器生产车间的应用 解: 1.根据表11,对产品质量补充定性分析 热交换器车间的自动焊工序是反映焊接质重最客观的一环,因此在这个工序进行成品质量调查采样。对各类焊口质量缺陷及发生频率作出统计如上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热交换器焊口质量缺陷最严重的问题为虚焊和夹渣,这两种缺陷占总缺陷的81.3%,需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从前面的焊口原理分析可以看出,半圆管和喇叭口的配合间隙不当是导致虚解的主要原因,而配合间隙是否材合设计要求则需要统计过程控制工具来解决,质量小组必须对热交换器车间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 2.根据表12和表13的相关数据分别对弯管机工序、套环工序、胀管工序补充改进方案 热交换器出现大量潜在捍接质量缺陷,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自动焊接工序的原因,如果直接应用试验设什来调整焊接设备参数并不能达到理想目标。因为如果生产过程不稳定,存在系统误差,则不能找到最优的参数组合,所以首先应使用基础质量工具鉴定热交换器的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统计上的稳定状态,消除系统误差。经过应用统计工具发现,该生产流程本身不必要进行大幅度改进,但个别工序的过程能力过于低下。导致最终的自动焊接工序产生大最潜在质量缺陷,因此需要首先提高这些工序的过程能力,待整个生产过程稳定后再对自动焊接工序作进一步改善。具体改进方案如下: 1.弯管机工序。从得到的数据来看,柜机厂热交换器车间半圆管弯管机的过程能力明显不足,同时弯制后的半圆管中心距普遍偏小,这说明半圆管弯模中心距的设计尺寸偏

质量管理学试题一及答案

质量管理学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题1分,共0分) 1、国际标准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管理的定义为:“在质量方面( D )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A.发展与管理 B.发展与传承 C.检查和监督 D.指挥和控制 2、在我国的国家标准分类中,强制性标准代号为(C ) A. GB/T B.gb/t C. GB D.gb 3、ISO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中,建立之初以为( B )为出发点 A. 成本和利益 B.产品类别和组织 C. 满足组织和顾客的需要 D. 改进工作 4、我国的质量体系认证工作正式起步于( A ) A. 1978年 B. 1988年 C. 1992年 D. 1996年 5、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仅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进行,所以组织中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由( B )主持 A.管理者代表 B. 最高管理者 C.部门经理 D.上级首长 6、朱兰认为外部损失成本的最佳构成比例分别为(C)。 A.1%-5% B、15%-20% C.25%-40% D.10%-50% 7、已分组总体数据的方差的表达式为:( B ) A. 2 21 N i i X X N σ= - = ∑() B. 2 21 1 K i i i K i i X X f f σ= = - = ∑ ∑ ()

C. σ= D .σ= 8、针对多个总体的均值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的检验问题一般采用哪种分析方法( D )。 A.相关分析 B.回归分析 C.假设检验 D. 方差分析 9、控制图的应用步骤中首先要选定( C )。 A. 控制图 B. 分析用控制图 C. 控制对象 D. 抽样和分组 10、平均检出质量的最大值,称为平均检出上限,记为( B )。 A. AOQ B. AOQL C. AQO D. ALOQ 二、多选择题:(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质量的特性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BCE ) A.经济性 B.广义性 C.时效性 D.复杂性 E.相对性 2、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的阶段主要有( ACDE ) A.标准化质量管理阶段 B. 六西格玛管理阶段 C.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D.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E.质量检验阶段 3、质量管理体系的特征包括(BCDE ) A.合理性 B.整体性 C.程序性 D. 动态性 E.相关性 4、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不同的层次,其内容应包括( A ) A. 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和记录 B.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C. 质量手册 D.标准所要求的质量记录 E.组织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确定的必要文件和记录;

质量管理学期末试题一及答案

质量管理学期末小测(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质量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 A.管理 B.控制 C.质量 D.评审 2.“在质量大提的保护下生活”是著名质量管理学家朱兰博士提出的。朱兰是___。 A.英国人 B.美国人 C.日本人 D.中国人 3.我国第一个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系列标准是_____。 A.GB/T19000—ISO9000 B.ISO9000 C.GB/T—19000.1—ISO9000-1 D.GB/T19002—ISO9002 4.质量责任制是企业建立经济责任制的____。 A.根本环节 B.关键环节 C.首要环节 D.最终环节 5.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中全部活动的总和,其含义为_____。 A.质量体系 B.质量职能 C.质量控制 D.质量保证 6.销售后的质量管理主要指的是_____。 A.售后的附加利益 B.售后信息反馈 C.售后服务 D.售后消费引导 7.在PDCA管理工作方法中,关键是_____。 A.P阶段 B.D阶段 C.C阶段 D.A阶段 8.把收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意见、观点、想法和问题,按它们之间的相互接近关系加以归类,汇总的一种图示技术是_____。 A.树图 B.因果图 C.亲和图 D.矩阵图 9.企业赢得“货币选票”的最基本条件就是______。 A.赢利 B.品牌 C.特色 D.质量 10.1903年,英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认证标志,即用BS字母组成的_____。 A.风筝标志 B.蝴蝶标志 C.小鸟标志 D.钻石标志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标准化 2.质量体系 3.质量控制点 4.因果图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成本质量的构成。 2.简述成本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3.简述质量监督的重要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如何在企业中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和实施系列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