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四大特色
土家风情 土家风情的四大特色是什么

土家风情土家风情的四大特色是什么>土家族,自称“毕兹卡”,古代“巴人”的后代。
“土家”的名称是明末清初才出现的,所谓土家,是汉语称谓,是相对客家(即汉人)而言的。
历史记载,土家族人一直以与世隔绝的生活姿态,默默无闻地出没于史称“烟瘴之地”的湘、鄂、渝、黔边界,从来没有全面性搬迁过,是一个很稳定而独特的民族。
哭哭啼啼办喜事“远望故里盼归期,归来又能知几时?门前小河长流水,女儿眼泪长长滴。
”新娘在上花轿之前,已哭得声音嘶哑,两眼红肿。
其凄其痛,恰如生离死别。
哭嫁并不是土家族所独有,汉、藏、彝、壮、撒拉等民族都有哭嫁的婚俗,但以土家族最为隆重及典型。
土家族的哭嫁一般从新娘出嫁的前3天或前7天开始,也有的前半个月、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就已揭开了哭唱的序幕。
不过,开始时都是断断续续进行的,可以自由地哭。
亲族乡邻前来送礼看望,谁来就哭谁,作道谢之礼节。
到了出嫁前的晚上,则是哭嫁的高潮。
新娘的爹娘邀请亲邻中的未婚姑娘9人,连新娘共10人围席而坐,通宵歌唱,故称陪十姊妹歌,也是土家族哭嫁的独特形式。
这段时间的哭唱必须按着传统礼仪进行,不能乱哭。
顺序一般为:“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头”、“哭祖宗”、“哭上轿”等,内容主要哭诉自己的身世和难舍亲人的离情别绪,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和亲友善待之情,还有哭骂媒人和勉励新娘的内容。
土家姑娘很重视哭嫁,从十二三岁开始,她们就从陪哭中逐步学会哭嫁,有些父母还请来教哭的大娘当老师。
谁哭得声音嘶哑,谁哭得两眼红肿,谁哭得时间最长,谁就是有才有德。
欢欢喜喜送亡人土家人是巴人的后裔,巴文化也被称为巫文化,一谈到巫一般人就想到跳丧,一般的丧事大多是悲悲切切,肃穆的那种,但是土家人的丧事却办得十分热闹。
“热热闹闹送亡人,欢欢喜喜办丧事”,这就是土家人豁达的生死观。
山寨里,无论谁家老人去世,必请歌师傅打丧鼓。
当夜,唢呐高奏,锣鼓大作,鞭炮阵阵。
土家族的四大礼仪

土家族的四大礼仪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土家族的文化底蕴丰厚,其中礼仪文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土家族人民重视礼仪,注重人际关系,为了传承和弘扬土家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土家族形成了独特的四大礼仪。
一、过大年礼仪过大年是土家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展示土家族礼仪文化的重要时刻。
在土家族的过大年仪式中,民众会穿上盛装,参加康巴夜市的活动。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家家户户会以羊肉、鸡鸭、鱼虾等丰盛的食物招待亲友和远方来访的客人。
同时,民众还会挑选出一位品德高尚、声望较高的长者来主持这个仪式,称为“仆什”(土家语),他会带领大家进行祈福仪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
二、结婚礼仪土家族的结婚仪式历时三天三夜,吸引了村里的人们来观礼。
婚礼前,新郎需要探望新娘家,送上婚礼必备的“彩礼”(嫁妆)。
而后,新娘和新郎会穿上传统的土家族服装,进行盛大的婚礼。
新娘会穿着白色的汗衫、红色的法腰和土家寨的特色婚饰。
在仪式中,新娘会从新郎家接回一个装满“爱心和智慧”的“婚筐”,象征着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同时,新郎新娘还会参加“抢红”,这是一项新娘亲友要拦截新郎的仪式,以展示新娘家庭的力量和新郎的决心。
结婚仪式结束后,亲友还会开展传统的婚宴,以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祝福和祈福。
三、葬礼礼仪土家族对待死者的葬礼十分重视,他们认为葬礼是人生最后的重要仪式。
在土家族的葬礼仪式中,亲友和村民会穿上黑色的衣服,披麻戴孝。
葬礼一般由父母或兄弟姐妹主持,他们会为死者叩头、哭丧、烧纸钱,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缅怀之情。
葬礼期间,亲友还会举行祭祀仪式,祈求亡者安葬祥和、魂灵得到安宁。
四、过年庙礼仪每年农历春节期间,土家族会举行特殊的过年庙礼仪,这是土家族人们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敬仰之情的方式。
在这个仪式中,村民们会穿上汗衫、法腰等传统服饰,以身份识别分层。
村长或族长会带领村民们前往土家族的祖庙或祠堂,供奉祖先。
在祭祀过程中,村民们会献上酒、食品和鲜花,同时进行祈福仪式,祈求祖先保佑土家族人们来年平安幸福、风调雨顺。
土家族的民间艺术

土家族的民间艺术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传统民间艺术独具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欣赏。
本文将介绍土家族的民间艺术,包括舞蹈、音乐、织锦等方面的内容,以展示土家族独特的文化魅力。
一、土家族的舞蹈艺术土家族的舞蹈艺术是土家族民间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
土家族的舞蹈热情奔放,姿态独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土家族舞蹈通常伴随着锣鼓声和欢快的音乐,舞者们身穿传统服饰,在舞台上跳跃和旋转,展示出独特的舞姿和表情。
土家族舞蹈的题材多样,既有以庆祝丰收和喜庆为主题的舞蹈,也有表达爱情和思乡之情的舞蹈。
其中,土家族的“大刀舞”被誉为土家族舞蹈的代表作品,通过舞者手持大刀的矫健动作,展示出土家族人民的勇敢和坚韧精神。
二、土家族的音乐艺术土家族的音乐艺术以其独特的节奏和旋律风格而闻名,是土家族民间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土家族的音乐器乐有琵琶、笛子、二胡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土家族的木鱼。
木鱼是土家族音乐的重要乐器之一,它是一种用木头制作的打击乐器。
在土家族的音乐表演中,木鱼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为音乐增添了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土家族的音乐以山野间的自然声音为主要素材,如鸟鸣、风声、流水声等,结合土家族自己的歌唱方式和节奏特点,创作出独具土家族特色的音乐作品。
这些音乐作品充满了浓郁的山野风情,富有深厚的民间色彩。
三、土家族的织锦艺术土家族的织锦艺术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瑰宝之一,也是土家族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家族的织锦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图案而闻名于世。
土家族的织锦通常由土家族的女性手工织造,她们选用优质的丝线和棉线,通过反复织染和精细刺绣的过程,制作出美丽而精致的锦缎。
土家族锦缎的图案和纹样多样丰富,常常以动植物、山水和传统符号为主题,展示出土家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土家族的织锦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是土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每一块土家族的织锦都蕴含着土家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祝愿,也是土家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土家族的传统文化

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四川等地。
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传统代代相传,至今仍然在土家族人中保持着活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包括土家族的民俗、服饰、饮食和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一、土家族的民俗土家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土家族的婚俗和葬礼。
结婚在土家族中被视为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婚礼上有着许多独特的仪式和习俗。
比如抬新娘时要进行抢新娘的游戏,新郎要通过挑战来证明自己的爱意。
而土家族的葬礼则注重守孝和守殡,丧亲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家人会举行各种祭祀仪式,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敬意。
二、土家族的服饰土家族的传统服饰非常独特美丽,能够反映出土家族人民的审美观和生活习惯。
土家族女性的传统服装是以蓝色和黑色为主色调,绣有各种各样的图案。
而男性则穿着短襦和长裤,通常配有马褂、袍子等。
土家族的服饰十分色彩斑斓,绣花、刺绣等工艺技巧使其更加精美。
三、土家族的饮食土家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以米饭为主食,同时也有一些特色小吃和饮品。
土家族人民喜欢吃辣椒,将辣椒加入各种菜肴中,使得菜肴更加有特色。
此外,土家族的美食还有螺蛳粉、杂碎、油茶等,这些美食无论是口感还是味道都非常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四、土家族的民间艺术土家族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其中著名的有歌舞和木偶戏。
土家族的歌舞以独具特色的舞蹈和悠扬动人的歌声为主,代表作品有《木板假歌舞》、《小苗土娃》等。
而土家族的木偶戏则是通过木偶的表演和配乐来展现故事情节,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欢乐和艺术享受。
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下,土家族的传统文化正逐渐受到一些挑战和冲击。
然而,土家族人民依然传承和尊重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努力保护和传承土家族的独特文化遗产。
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走进土家族的村庄,感受土家族的传统文化魅力,这也为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
总结起来,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包含了民俗、服饰、饮食和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少数民族介绍---土家族

中国少数民族介绍———土家族土家族是湘、鄂、渝、黔毗连地带的一支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先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在今渝东南、湘西、鄂西一带繁衍生息,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武陵山及大巴山麓的10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主要分布于湘鄂渝黔毗连的武陵山地区)。
土家族人口数在全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排第六位,现在主要居住在湖南、湖北、贵州三省及重庆市的51个县市(区),目前在25个县区实行区域自治,其中两个自治州(共辖16个县市),5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4个土家族自治县,40个土家族乡,41个土家族联合自治乡。
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但却没有本民族文字。
土家族人的生活多贴近自然,房屋一般靠山近水,成老虎坐山形状。
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香古色。
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篱笆,院后有竹林,青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壁,松明照亮。
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
他们的住宅由正屋、偏屋、木楼三部分组成。
正屋一般修六扇五间,有“三柱四棋”、“五柱八棋”或“七柱十一棋”。
其中,“七柱十一棋”的大屋为十扇九间。
他们的传统民居主要有茅草屋、土砖瓦屋、木架板壁屋、吊脚楼四种类型。
此外,还有石板屋和岩洞。
其中吊脚楼是一种全木结构的干栏建筑,一般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住山地的土家人,多依山傍水,建造坐北朝南、纯木结构的吊脚楼。
吊脚楼为每扇四柱撑地,横梁对穿,上铺木板呈悬空阁楼 ,绕楼三面有悬空的走廊,廊沿装有木栏扶手。
木栏上雕“回”字格、“喜”字格、“亚”字格等吉祥图案。
凭栏可观景,可晾晒衣物。
阁楼屋脊以瓦作太极图形,四角翘檐,玲珑飘逸。
屋脊与檐均用灰浆安砌花格窗,上嵌玻璃,涂刷油漆。
不论房屋大小都有“天楼”。
卧房“天楼”上铺楼板,存放物件和粮食等伙房“天楼”上铺木条,有间隙,供搁置玉米棒和其他需烘干的粮、菜用。
每个民族的服饰都有他们自身的特色,土家族的服饰布料多为自纺自织的土布。
土家族民风民俗

2013-10-24
谢谢观赏
2013-10-24
拜八部大神篇 两个不同版本 传说
梯玛神歌篇:
与拜八部大神相似的是土家族梯玛神歌,这是一种用土家语演唱的古歌。 “梯玛”是土家语音译,梯玛既指土家族的一种原始宗教仪式,又是巫师 的土家语称呼,即“敬神的人”。 梯玛,源于原始生活傩文化现象,具有宗教历史性、艺术表现性的特点, 介于二者之间属巫文化的范畴。内容无所不包,有远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 说及家庭生活故事等,被誉为“研究土家族生活方面的百科全书”。 “梯玛”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是沟通人神之间的神秘使者。梯玛是天人合 一的神歌,既是神的代言人,又是人的代言人。可以沟通人神、阴阳的使 者,是属于巫傩文化的范畴。梯玛的传承是属于口口相传无文字传承无论 梯玛代人求神还是代神传言,都只能用语言而不能用文字转述。梯玛神歌 包括了土家族生活的方方面面。相传,梯玛是梯玛大师跟从张天师的女儿 学法,所以后世梯玛服饰上有八卦图,梯玛与道教没有任何关系,是无教 义、教条、教规的。在古代,梯玛可以参与部落的重大问题的决策,用他 们所通晓的占卜术,为部落预测吉凶祸福,并用他们独特的巫医巫术,为 部落人祈福驱灾,驱病避邪,从而受到人们的尊重。梯玛有权调解民间纠 纷,有权干预民间婚丧大事,男婚女嫁都必须得到梯玛许可。
咚咚喹:
咚咚喹亦称“呆呆哩”。土家语称“早古得”,土家族单簧竖吹乐器。 咚咚 喹制作虽然简单,却能吹出欢快清脆的旋律,故深受土家族妇女、儿童的喜 爱。咚咚喹可独奏或重奏,经常两支在一起对奏,音色明亮,曲调轻快活泼。 咚咚喹有它固定的音乐曲牌,在龙山洗车河流域的坡脚、靛房、他砂、
苗儿滩、隆头一带,普遍流行的传统曲牌有“咚咚喳”、“巴列咚”、“呆 都哩”、
土家族的四大民俗礼仪介绍

土家族的四大民俗礼仪介绍土家族的四大民俗礼仪介绍礼仪是一种美德,它是这个文明社会的见证和基础。
讲究礼仪,也是讲究道德义务和责任感。
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土家族作为一个重礼节,讲友好,尚文明的民族,礼仪在土家族文化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土家族礼仪土家族很注重礼仪,见面要互相问侯,家有来客,必盛情款待。
土家族平时粗茶淡饭,若有客至,夏天先喝一碗糯米甜酒,冬天就先吃一碗开水泡团馓,然后再以美酒佳肴待客。
一般说请客人吃茶是指吃油茶、阴米或汤圆、荷包蛋等。
无论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办酒席,一般习惯于每桌九碗菜、七碗或一碗菜,但无八碗桌、十碗桌。
因为八碗桌被称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与石同音,都被视为对客人不尊,故回避八和十。
土家族人,在社交活动中,重情节、礼行,讲友好,尚文明,并形成了人生的四大礼仪;土家族是山地民族,形成了一套山的习俗。
情礼文明在社会上,土家族与人交往,都很讲情礼文明,注重和珍惜民族声誉。
对人称呼,无论亲友长幼,“尊敬”二字为先。
在土家社会中,亲戚来往非常密切,礼仪不少,且不问贫富,不论亲疏。
土家族有句谚语,“亲戚象把梭,往来脚跟脚”。
土家族不仅亲族往来,有优良的道德风尚,就是与一般人往来,也很讲究社交道德。
一切都讲究文明礼貌,维系民族传统道德。
人生四礼土家族在人的一生生活中,礼仪较多,但归结起来,只有四大礼仪,即诞生礼,成年簪冠礼、婚礼、葬礼。
现将人生四大礼仪,分别记述之。
诞生礼,是人生的开端礼。
土家人相当注重为婴儿举行诞生礼,它既含有为新生命祝福,祈祷长命富贵之意,也有为产妇驱邪避祸之意,在礼仪中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土家族逐渐形成了婚姻制度中的多层次礼仪,这些礼仪是十分复杂和隆重的,它是一个完整的礼仪过程,但在整个礼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婚期这一天举行的男、女冠礼和一系列其它礼仪活动。
寿礼是土家族人的重大礼仪之一。
土家人祝寿,对小孩子称为“长尾巴”,成年人叫“过生日”,50岁后方称“祝寿”。
土家族的文化习俗(土家族的传统风俗)

土家族的文化习俗(土家族的传统风俗)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土家族的文化习俗,以及土家族的传统风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文库喔。
本文目录:1、土家族的民俗特点有哪些?2、土家族有什么风俗习惯?3、土家族有哪些风俗习惯?4、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土家族的民俗特点有哪些?土家族主要从事农业。
织绣艺术是土家族妇女的传统工艺。
土家族的传统工艺还有雕刻、绘画、剪纸、蜡染等。
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中国三大名锦之一。
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
摆手舞、酉阳民歌、酉阳古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有:吃新节,舍巴日,赶年,牛王节,花朝节,洗神节等。
礼仪主要有:见面要互相问候,家有来客,必盛情款待。
若有是逢年节到土家人家里做客,主人还会拿出雪白的糍粑去烤,待烤得两面金黄开花时,吹拍干净,往里灌白糖或蜂蜜,双手捧给客人。
有的地方给客人吃糍粑还有些讲究,即把烤好的糍粑给客人后,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过就咬,这时主人会抢回去吹打拍净,蘸上糖再给客人。
饮食习惯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包谷饭是以包谷面为主,适量地掺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
有时也吃豆饭,即将绿豆、豌豆等与大米合煮成饭食用,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土家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土家族民间非常重视传统节日,自年始至年终,可谓月月有节。
正腊月间的年节、元宵节,二月社日、花朝节,三月寒食节、清明节,四月初八牛王节,五月端午节,六月初六向王节,七月乞巧节、女儿会、月半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十月初一“寒衣节”等等,都是较为重大的节日。
在众多节日中,以“过赶年”最具特色,现只有部分地区保留这一习俗。
过赶年,也称过蓑衣年,即逢月大腊月二十九过年,月小腊月二十八过年,因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故名。
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
扩展资料:族称土家族自称“毕兹卡”、“密基卡”或“贝锦卡”,意为“土生土长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那是历史长河当中遗留下来的民族烙印。
土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这个民族有着四大特色,是与众不同的文化,一起来了解一下土家族的四大特色都是什么吧。
哭哭啼啼办喜事
土家族在办婚事的时候,新娘在上花轿之前就已经哭的声音嘶哑,这是哭嫁。
虽然哭嫁并不是土家族独有的,但是土家族是最为隆重以及典型的。
土家族的哭嫁一般从新娘出嫁前的3天或者7天开始,不过在开始的时候都是断断续续的哭,亲邻来送礼看望时,谁来就哭谁,作为道谢之礼节。
出嫁前的晚上新娘亲邻中邀请未婚姑娘9人围席而坐,通宵唱歌,称为十姊妹歌。
这段时间的哭唱顺序为哭爹娘、哥嫂、姐妹、叔伯、陪客、媒人、梳头、祖宗、上轿。
内容是哭诉身世以及难舍的离别情绪。
谁哭的时间越长就是有才有德。
欢喜送亡人
遇到丧事时土家人会办的十分热闹,一定会请个师傅打丧鼓,晚上时候唢呐高奏,锣鼓大作,鞭炮阵阵,丧鼓一响,邻里都来奔丧,奔丧者数人一组,踏着鼓点合着唱词在灵堂上狂舞,这叫跳丧。
展现了土家人豁达的生死观。
锣鼓喧天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歌舞,有着浓烈的祭祀色彩。
其特点是手脚同边动作,踢踏摆手,节奏鲜明。
摆手歌长达数万行,简
直是部民族史诗。
跳摆手舞的人数也不固定,少则数百,多则上万,气势磅礴壮观。
狂放毛古斯
毛古斯舞仿佛非洲土著舞似的,裸露着上身,披着茅草的舞衣,一边跳一遍欢快的喊着土语,十分的原始和狂放。
毛古斯舞一般是在过节跳摆手舞之前跳的,有歌舞、有对话也有完整情节,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毛古斯舞要跳六个晚上,每晚一个主题,展现了土家族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