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矿分析项目的确定
地质岩矿鉴定

地质岩矿鉴定介绍地质岩矿鉴定是地质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岩石和矿石的性质、组成以及产状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确定其地质类别、岩性和矿种,从而为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地质岩矿鉴定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一、基本原理地质岩矿鉴定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岩石和矿石的物理特性、化学组成和矿物成分进行分析,以及对岩石和矿石的产状、构造特征进行观察和判断,综合分析确定其地质类别、岩性和矿种。
1. 物理特性分析物理特性包括岩石和矿石的颜色、质地、密度、硬度、断口等特点。
通过观察和比较这些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岩石和矿石的性质和组成。
2. 化学组成分析化学组成分析是通过化学方法对岩石和矿石中的元素含量进行测定。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有化学溶解、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
通过化学分析,可以确定岩石和矿石中的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进一步判断其地质类别和矿种。
3. 矿物成分分析矿物成分分析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化学分析方法,对岩石和矿石中的矿物组成进行鉴定和分析。
矿物成分的鉴定可以通过矿物的颜色、形态、光学性质、物理性质等特征进行判断,也可以通过化学分析确定矿物的化学成分。
4. 产状和构造特征分析产状和构造特征是对岩石和矿石的产地、分布、形态、构造变形等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对岩石和矿石的产状和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其形成环境、变形历史以及与周围岩石和矿石的关系。
二、鉴定方法地质岩矿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观察和实验室分析两个方面。
1. 野外观察野外观察是通过对岩石和矿石的产状、颜色、质地、构造特征等进行直接观察和记录。
野外观察需要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对岩石和矿石进行详细观察和描述,并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
2. 实验室分析实验室分析是对野外观察所采集的样品进行物理、化学和矿物学分析。
物理分析包括颜色、密度、硬度等特性的测定;化学分析进行元素含量的测定;矿物学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化学鉴定确定岩石和矿石的矿物组成。
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

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是地质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它们在矿产勘探、资源评价和矿物加工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这两个方面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一、岩矿鉴定岩矿鉴定是指对地质样品进行分析、测试和判断,以确定其岩石类型、矿物组成、成因类型和地质年代等信息的过程。
它是地质学中最基本的工作之一,也是矿产勘探、资源评价和矿物加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1. 岩石鉴定岩石鉴定是指对地质样品进行外部特征、矿物组成、结构组成、成因类型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分析,以确定其岩石类型和成因类型。
岩石鉴定的主要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量分析、磁性测试、岩石薄片制备等。
2. 矿物鉴定矿物鉴定是指对地质样品中的矿物进行外部特征、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分析,以确定其矿物组成和性质。
矿物鉴定的主要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
二、岩矿测试岩矿测试是指对地质样品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分析、测试和评价,以获取其有关性质和参数的信息的过程。
岩矿测试是矿产勘探、资源评价和矿物加工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为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岩石测试岩石测试是指对地质样品中的岩石进行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化学性质等多个方面的测试,以获取其力学性质、物理性质、耐久性等参数。
岩石测试的主要方法包括压缩试验、弯曲试验、拉伸试验、冻融试验、渗透试验、磨耗试验等。
2. 矿物测试矿物测试是指对地质样品中的矿物进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多个方面的测试,以获取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磁性等参数。
矿物测试的主要方法包括密度测定、硬度测定、磁性测试、导电率测定、光谱分析等。
三、应用岩矿鉴定和岩矿测试在矿产勘探、资源评价和矿物加工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们可以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也可以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1. 矿产勘探岩矿鉴定和岩矿测试在矿产勘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采矿业的矿产项目评估与决策

采矿业的矿产项目评估与决策在采矿业中,矿产项目评估与决策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矿产项目进行全面评估,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效益。
本文将介绍矿产项目评估与决策的过程和方法,并探讨这一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因素。
一、矿产项目评估过程1. 数据收集与准备在进行矿产项目评估前,首先需要收集和准备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矿产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地质勘探报告、市场需求和价格等。
只有准备充分的数据,才能进行准确的评估。
2. 评估方法选择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是评估过程的重要一步。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经济评估、环境评估和社会评估等。
根据矿产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是确保评估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3. 评估指标建立评估指标的建立是评估过程中的核心工作。
评估指标应该包括经济效益、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影响等方面。
通过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估指标,可以对矿产项目的各方面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
4. 数据分析与评估在评估过程中,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出关于矿产项目的各项指标和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应该能够准确地反映出矿产项目的可行性和效益。
5. 结果报告与沟通评估结果应该以报告的形式进行呈现,并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
通过报告,可以清晰地表达评估结果和决策建议。
同时,通过与相关人员的沟通,可以获得更多的反馈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评估结果。
二、矿产项目决策1. 决策过程在矿产项目决策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评估结果和各种因素,以制定决策方案。
决策过程应该是科学、公正、透明的,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决策依据评估结果是决策的主要依据。
决策者需要结合评估结果,考虑项目的可行性、效益和风险等因素,做出决策。
同时,决策者还应该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决策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要求。
3. 风险管理在矿产项目决策中,风险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决策者需要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通过科学合理地管理风险,可以降低项目的风险和损失。
岩矿分析与鉴定

岩矿分析与鉴定1. 引言岩矿分析与鉴定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它通过对岩石和矿物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以及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分析和鉴定,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过程,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岩矿分析与鉴定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以及常见的岩矿鉴定技术。
2. 岩矿分析与鉴定的基本原理岩矿分析与鉴定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岩石和矿物的物理、化学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和鉴定。
它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设备,通过观察岩矿的形态结构、颜色、透明度等特征,以及测量其物理性质和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来确定岩矿的种类和特征。
3. 岩矿分析与鉴定的方法3.1 光学显微镜观察法光学显微镜观察法是岩矿分析与鉴定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放大岩矿的形态结构细节,观察样品的颜色、晶体形态、结构和纹理等特征,来推断其矿物组成和岩性类型。
该方法适用于对透明或半透明的岩矿样品进行分析和鉴定。
3.2 电子显微镜观察法电子显微镜观察法是一种高分辨率的观察方法,可以观察到更加微小的岩矿颗粒和结构。
电子显微镜可以分为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两种类型。
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表面形态和微观结构,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更细微的结构和晶体缺陷。
电子显微镜观察法对于矿物的颗粒大小、结构形态和晶体结构等特征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3.3 X射线衍射法X射线衍射法是利用X射线与岩矿样品相互作用产生衍射现象来分析和鉴定岩矿的方法。
通过测量和分析样品的衍射图样,可以确定样品的晶体结构和晶体学参数,从而推断其矿物组成和结构类型。
该方法对于非晶态材料的分析和鉴定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3.4 物理性质测量法岩矿的物理性质测量是通过对样品的密度、硬度、磁性、电性等物理性质的测量,来推断其成分和属性。
例如,通过测量岩矿的密度可以推断其成分的含量和类型,通过测量岩矿的硬度和磁性可以推断其矿物的种类和性质等。
4. 岩矿分析与鉴定的应用岩矿分析与鉴定在地质学和矿产资源勘探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浅谈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

浅谈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岩石矿物分析是地球科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它用于确定岩石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从而帮助地质学家深入了解岩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下面将给出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
1.选样:在进行岩石矿物分析之前,首先需要采集合适的岩石样品。
样品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个岩石体的特征。
通常可以通过野外考察或钻探来获得合适的样品。
2.制备标本:采集到的岩石样品需要经过加工和制备,以便于后续的矿物分析。
一般来说,样品需要先破碎成适当的颗粒大小,然后进行均质化处理,以获取具有一定粒度和形状的标本。
3.观察岩石形态:在进一步分析之前,需要首先对岩石的宏观形态进行观察和描述。
包括岩石的颜色、纹理、结构、断口等特征。
这些形态特征能够为矿物分析提供一些重要的线索。
4.根据岩石的颜色、质地等特征初步判断岩石中可能存在的矿物。
5.显微镜下观察:岩石样品经过预处理后,可以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使用透射光学显微镜能够观察到岩石中的各种矿物颗粒,通过矿物的颜色、形状、折射率等特征,可以初步确定矿物的种类。
6.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确定岩石矿物组成的重要手段。
可以使用化学试剂进行常规的酸解试验,从而确定岩石中矿物的化学成分。
同时,利用电子探针、质谱仪等仪器设备进行进一步的元素分析。
7.衍射分析:衍射分析是岩石矿物分析中常用的手段之一、通过X射线衍射或电子衍射技术,可以确定岩石中矿物的晶体结构和取向。
衍射分析可以提供矿物晶体学参数的精确数据,帮助深入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
8.特殊测试:除了常规的方法外,有时还需要进行一些特殊测试来确定岩石中的特殊矿物。
例如,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联用可以用于确定微量和次微量元素,扫描电镜则可以观察到岩石中的微细构造。
9.数据处理和解释:在进行了以上分析后,需要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
这些数据可以被用来确定岩石的成因、变质和变形等地质事件的发生和过程。
10.形成结论:最后,在将所有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和分析之后,可以得出关于岩石样品的结论。
浅谈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

浅谈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岩石矿物分析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可以比较准确地确定岩石矿物组成和特征,对于建立岩石矿物图谱、探矿勘探、地质调查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其基本流程包括取样、粗选、细选、鉴定和化学分析五个步骤。
1. 取样取样是岩石矿物分析的第一步,取样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样品,如岩石、矿石、沉积物等。
取样时应尽可能保证样品取自同一处或同一层位,且尽量避免外界干扰和污染。
取到样品后,应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进行分析,以保证样品的原始特性不发生改变。
2. 粗选粗选是指将取样得到的岩石矿物进行初步分离,去除杂质和不需要的部分,以便于后续分析。
常见的粗选方法包括破碎、筛分、重液分选等。
其中,破碎是将岩石矿物用锤子或破碎机破碎成较小的块状或粉末状,筛分是将破碎后的样品通过筛网进行分离,重液分选则是利用不同密度的液体将样品分离。
粗选后的样品通常还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以确定样品中的基本矿物种类和数量。
3. 细选细选是将粗选得到的样品进行更细致的分离和纯化,以获取更精确的数据。
一般采用的方法包括磁选、选矿、电选、浮选等。
其中,磁选是指利用磁性物质将矿物进行分离,电选是指利用电场将矿物进行分离,浮选则是让矿物与带有药剂的气体或液体相接触,使某些矿物产生浮力而分离。
细选后的样品通常需要在能够分辨矿物的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以便于后续的鉴定。
4. 鉴定鉴定是岩石矿物分析中最为重要的步骤之一,是针对样品中的矿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样品中各种矿物的种类和含量。
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
显微镜观察是利用显微镜观察矿物的外部形态、颜色、折射率、双折射等特征,结合显微镜操作技巧、观察矿物的光学性质等,对矿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X射线衍射分析则是利用X射线衍射原理对样品进行分析,通过判断衍射图案和衍射峰的位置和强度,确定样品中各种矿物的种类和含量。
5. 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鉴定之后的重要步骤,利用各种分析化学方法,分析样品中各种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含量。
岩石矿物鉴定方法综述

岩石矿物鉴定方法综述岩石矿物鉴定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是通过对矿物的形态、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等方面的观察和分析,来确定岩石中存在的矿物种类和含量。
岩石矿物鉴定是地质勘探、矿产资源评价、环境监测和地质灾害预测等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下面将对岩石矿物鉴定的一些常用方法进行综述。
1. 光学显微镜观察:光学显微镜是岩石矿物鉴定中最常用的仪器之一。
通过观察矿物的颜色、透明度、折射率、双折射现象、莫氏硬度等性质,可以判断矿物的种类。
2. X射线衍射:X射线衍射技术是一种通过对岩石和矿物样品进行X射线的照射,然后观察衍射图谱来确定矿物组成和结构的方法。
通过对比样品的衍射图谱和参考库中已知矿物的衍射图谱,可以鉴定出矿物的种类和含量。
3. 电子显微镜观察: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利用电子束通过样品产生的散射、吸收、透射等现象来观察样品的一种仪器。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矿物的形态、晶体结构、纹理和成分等特征,可以对矿物进行鉴定。
4. 热重分析:热重分析是一种通过对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质量变化进行分析,来确定样品中存在的物质的方法。
通过热重分析可以判断矿物中的含水量、有机物含量等信息,从而对矿物进行鉴定。
5. 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一种通过对矿物样品进行化学试验和分析,来确定样品中存在的元素和化合物的方法。
通过比较样品的化学成分和已知矿物的化学成分,可以鉴定样品中的矿物种类。
6. 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一种通过对样品进行光谱测量和分析,来确定样品成分和结构的方法。
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红外光谱分析、拉曼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等。
7. 磁化率和电阻率测量:矿物的磁化率和电阻率是其物理性质之一,可以通过测量样品的磁化率和电阻率来对矿物进行鉴定。
岩石矿物鉴定方法包括光学显微镜观察、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热重分析、化学分析、光谱分析以及磁化率和电阻率测量等多种方法。
不同方法可以相互配合,提高鉴定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的矿物鉴定工作中,常常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以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
第五章-岩石矿物分析

②氟硅酸钾滴定法: 氢氧化钾和硝酸钾高温熔融,先用热水浸溶, 再用硝酸溶解,加入氟化钾,搅拌,过滤;将沉淀 连同滤纸 至于500毫升锥形瓶中,加入氯化钾乙醇 溶液,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液滴定至微 红色,加入100毫升沸水,再以氢氧化钠标液滴至 微红色为终点 。 SiO2-——K2SiF6——4HF——4NaOH ③ 硅钼蓝光度法 酸溶后,硅酸与钼酸铵生成硅钼黄,用硫酸 亚铁铵还原成硅钼蓝,光度法测定。
高价的金属和非金属能被氯化亚锡还原含量高时采用碱熔融水浸取或氨水沉淀铁与其分离钴镍和铬的颜色影响钒钛离子可加氟化钾掩蔽砷锑量较大时可在硫酸溶液中加入氢溴酸加热至冒烟使砷锑以溴化物挥发除去硅易形成絮状硅酸而包裹铁可采用氢氟酸硫酸分解试样使硅呈sif4挥发逸出no3对fe3还原和fe2滴定干扰可采用反复加硫酸冒白烟方法或加盐酸于低温反复蒸干方法消除
(4)褐铁矿 主要成份为Fe2O3· 2/3H2O,含铁66.2% (5)钛铁矿 主要成份为FeTi2O3,含FeO 47.34%、 TiO2 52.66% (6)菱铁矿 主要成份FeCO3,含FeO 62.1% 非工业铁矿: 硅酸铁 如绿泥石化学通式Y3[Z4O10](OH)2· Y3(OH)6,化 学式中Y主要代表Mg2+、Fe2+、Al3+和Fe3+等阳离子, Z主要是Si和Al,少量的Fe3+和B3+。 橄榄石同上,晶体结构不同,作耐火材料、宝石 黄铁矿 FeS2,生产硫黄和硫酸 白铁矿 FeS2, 晶体结构不同
碱熔分解常采用的熔剂有Na2O2、NaOH、KOH、 NaCO3等。 应先用酸溶,再将不溶残渣用碱溶分解并用稀酸 浸取,合并溶液,防止大量铁及重金属侵蚀铂坩埚。(3:2)。 测定硫、磷等非金属元素采用。 (2)系统分析中的试样分解方法 一般用氢氧化钠(或加少许Na2O2)作熔剂, 在银或镍坩锅中,于600℃左右熔融,熔融物用热 水浸取并酸化,然后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摇匀即 可分取溶液进行各个组分的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矿分析项目的确定
一、基本分析(普通分析):
基本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矿石中主要有益元素的成份,并依据分析结果计算储量,对矿产作出评价。
分析项目依据矿种及矿石类型而定,应注意以下问题:
1.凡工业技术指标中规定的各项一般都应列为基本分析的化验项目,工业指标,规定的某些主要有害元素,经一定数量的基本分析查定,证明含量远低于指标规定的限量,不影响矿石质量或技术品级的划分时,可改为组合分析。
2.某些矿种虽然工业指标中没有规定,根据矿床地质成矿规律的研究,某些伴生有益组分含量较高,储量较多时,亦应列入基本分析项目,如黄铁矿型铜矿中的锌和硫。
3.当矿床中含有某些共生组分,可以按价值折算成主要有益组分时,共生组分亦列入基本分析,如铜矿中的共生金等。
4.直接与工业指标有关的物相分析,在有关地段亦应列入基本分析,因此,对矿床中某些矿石的化学成分,应根据矿石类型、选冶条件,难选难熔的有害杂质,伴生有益组分及分散元素等各种情况,在没有正式下达的工业技术指标以前,在评价阶段或初期阶段应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以便确定经济合理的基本分析项目,如铬铁矿不需选矿的矿石应分析Cr2O3、FeO、SiO2、P、S,需要选矿的矿石在基本分析
中只分析Cr2O3。
二、组合分析:
组合分析的目的主要为了确定矿石的综合利用价值,查明矿石中次要的伴生有益元素和有害元素,减少基本分析项目,补充基本分析不足,如果有害组分对于划分工业品级。
工业利用无重大影响,而有一定含量,或某些伴生有益元素、稀散元素等可以回收利用都应进行相当数量的组合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计算伴生元素的储量,当组合分析证明矿石内次要的有害元素,含量不影响工业利用,伴生的有益元素,没有综合利用价值时,可减少组合样的数量,组合样的多少取决于伴生有益组分有害组分的变化。
当伴生有益组分或有害组分很少或变化不大,很稳定时,组合分析的数量可大量减少。
1.组合样品编组的几项原则:
(一)组合样一般按矿体,按储量级别,按矿石的自然类型,按不同的品级分别组合。
如矿体较薄则可按剖面或按中段分别组合,样品组合时应考虑储量计算时块段划分,以便有效地使用组合样的成果。
在编制组合样时,以一个勘探剖面上的一个或几个工程,或几个勘探线所构成的同一矿体,同一储量级别,同一矿石类型的样品组合成一个组合样,当组合分析结果用来计算伴生组分的储量时,应按剖面或矿块组合样品。
(二)组合样品是在基本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来选择的,如遇有低于最低工业品位的样品,应按以下三种情况分别处理。
a、当边界工业品位的样品为矿体边缘时,应把这些样品除去不编
入组合样内。
b、当低于最低工业品位的样品位于矿体的中间而彼此相连时,其厚度大于夹石最小剔除厚度时,这些样品不编入组合样中。
c、当低于最低工业品位的样品,位于矿体中间,彼此不相连时,其平均含量大于或等于最低工业品位,这些样品可编入组合样品之中。
d、每个组合样中,一般最多只能包括10个基本分析样品,亦不能少于2个,对矿石组分很稳定的大型矿床,基本分析样可增加到20个,对伴生有益组分多有害组分变化很复杂的样品,一般以2-5个基本分析样为宜。
e、凡在基本分析已经化验的项目一般不再列入组合分析项目中。
如基本分析结果和组合分析结果的变化有一定关系时,或是工作初期,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区段,进行分析研究。
2.样品的组合方法:
(一)组合样应在基本分析的付样中采取,最好将付样分出一半或四分之一,磨至100目,再抽取重量。
(二)每个组合样的重量应为200~400g,一半为付样保存,一半为正样。
其重量应按组合样的每个基本分析样的长度(或重量)比例采取。
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X= P
Li:单个样品的长度;L:组合样品的总长度;P:要求采取的组合样的总重量。
例如:10个基本分析样组合成的组合样总长为10米,其中有5
个样长度各为1.2米,其余各为0.8米,如要求组合样的重量为400g。
答:1.2米长样品的组合样重量为:
X1= ×400=48g
0.8米长样品的组合样重量为:
X2= ×400=32g
3.组合分析化验项目的确定:
组合分析项目应根据部分的基本分析、光谱分析、多元素分析及岩矿鉴定等结果,并参考有关规范的规定而定,一般原则如下:(一)矿石中伴生有益组分含量不多,但可以回收利用的元素。
如有色金属中的伴生元素、分散元素及贵重金属等,如分散元素与贵重金属含量很低,化验灵敏度达不到要求时,可不在组合样中分析,改在精矿中分析。
(二)在一般工业技术指标中均作了规定,但在本矿床的工业技术指标中未予规定的项目。
(三)矿石中经常伴生的有害组分或对矿石的工业利用上有一定影响者,如:硫化镍矿石中的铅、硫、砷、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氧化镁等。
(四)直接入炉的矿石中的造渣部分,影响选矿技术指标的组分等。
为了合理地减少组合分析的化验工作,把某些含量很低的而较为稳定,分布又比较均匀的组分或某些造渣组分或对选矿有影响的组分,又有必要系统查明,一般可利用2-10个组合样进行再组合,(大组合样)其原则及方法与组合样相同。
凡进行组合分析的样品应认真填写组合样品登记表。
三、全分析:
全分析是了解各种矿石自然类型与工业类型中各种元素及其含量,并根据此确定基本分析与组合分析的项目,全分析包括光谱全分析及化学全分析而化学全分析项目常根据光谱分析结果而定。
化学全分析样品采自组合分析样品的付样或单独采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全分析主要是了解矿石的详细化学成分,是研究矿床物质成分的重要资料,如矿石的共生矿物较多,可通过单矿物研究其物质。
四、硅酸盐分析(岩石化学分析):
根据岩相研究的目的,决定分析项目,岩石或矿体围岩的硅酸盐样品,则应配合薄片鉴定。
经过薄片鉴定后认为具有代表性时,方可进行硅酸盐分析。
为了研究物质的带进或带出情况,必须以相同体积的氧化物重量进行对比才有意义,因此,在进行分析以前测定样品的体重。
采样的方法,根据岩矿鉴定的结果,采取同样性质岩石作为样品,样品的原始重量需1公斤以上,样品的最终重量一般为500g。
硅酸盐分析项目主要有:
SiO2、AL2O3、FeO、Fe2O3、CaO、MgO、Na2O、K2O、TiO2、MnO
次要的有:
SO4、NO3、H2O+、H2O-、P2O5、LiO、S、C O O、BaO、Cr2O3、ZrO2等。
为了与全分析对比,用以研究岩石与成矿的关系。
所以金属成分及其他稀有元素亦可列为分析项目分析项目的取舍,应根据岩相研究
的目的与要求而定,不作统一规定。
五、合理分析(物相分析)
由于矿床中硫化矿与氧化矿的加工技术性能不同,为分别研究其含量及分布,应进行合理分析,仅在氧化带不发育的情况下,可少做或仅做加工技术样品的合理分析。
先以肉眼或显微镜鉴定,大致定出矿石技术品级的分界带,再在各分界带的上下,利用相当位置的基本分析样品的付样进行合理分析,准确确定矿石各技术品级的界线,以便分别进行储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