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新指标——血清胱抑素C

本实验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ystatin
C水平与 Ccr呈显著的负相关(r=-0.7482),与Scr呈显 著的正相关(r=0.8676) 血清Cystatin C的 水平与肾小球滤过功能密切相关。
实验分组一、二的统计学分析表明Scr在
肾小球滤过功能轻度降低时可无明显变化, 而血清Cystatin C在肾功能的不同阶段均 有明显变化 。 实验分组三表明Cystatin C对检测老年人 的肾小球滤过功能有价值。
谢!
Scr 32/49(65%) 40/43(93%) 63/63(100%) 135/155(87%)
讨
论
Urea 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肾
小球滤过而随尿排出,由于肾脏代偿功 能强,在肾小球功能轻度受损时尿素可 无变化,当高于正常时,表明有效肾单 位的 60 %~ 70 %已受到损害。因此尿素 受蛋白质摄入量、体内蛋白质分解水平 ( 急性传染病,上消化道出血,烧伤,大 手术后等使其升高 ) 、肾血流量的影响较 大 。
诊断敏感性实验表明,血清Cystatin
C是比 Scr更敏感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 特别是在肾功能损害的早期。
综上所述
由于血清Cystatin
C在体内的代谢特点,表明
它是一项可靠、敏感的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的指标,且测定方法简便、价格便宜、具有
良好的敏感性,适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来自谢三、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之间
进行相关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同 时计算敏感性。
结
果
分组一
按Ccr值将所有对象分为4组: A组:Ccr≥80ml/min,共73例; B组:50ml/min≤Ccr<80ml/min,共49例; C组:25ml/min≤Ccr<50ml/min,共43例;
肾小球的功能

肾小球的功能肾小球是肾脏中最小的单位结构,主要由肾小球滤过膜、毛细血管和肾小球周围的集合管组成。
肾小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滤过和排泄。
下面将详细介绍肾小球的功能。
1. 滤过:肾小球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进行滤过作用。
滤过膜由三个层面组成,分别是内皮细胞层、基底膜和足细胞层。
这三个层面共同构成了一个容量选择性的筛子,可以过滤掉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同时保留住有用的物质,如蛋白质、糖和氨基酸等。
2. 排泄:通过滤过作用,肾小球能够排泄身体中产生的代谢产物、药物和毒素等。
当废物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球内,会形成初尿。
初尿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将被进一步处理,最终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3. 保持体液平衡:肾小球能够通过调节滤过液的再吸收和排泄来维持体液的平衡。
当体内水分过多时,肾小球会增加尿液的生成,以排除多余的水分;而当体内水分不足时,肾小球会减少尿量,以保留体内的水分。
4. 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肾小球能够调节体内的电解质浓度,如钠、氯、钙等。
通过对滤过液中电解质的选择性再吸收和排泄,肾小球可以调节体内电解质的浓度,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5. 调节酸碱平衡:肾小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维持体内酸碱平衡中发挥作用。
当体内pH值过高时,肾小球会从尿液中排泄大量的碱性物质,以调节酸碱平衡;反之,当体内pH值过低时,肾小球会从尿液中排泄酸性物质,以维持酸碱平衡的稳定。
综上所述,肾小球作为肾脏的基本单位之一,具有滤过、排泄、保持体液平衡、维持电解质平衡和调节酸碱平衡等重要功能。
它的正常功能对维持人体的内环境稳定至关重要,任何对肾小球的损伤都会对身体的正常运作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保护和维护肾小球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报告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报告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尿的生成过程:血液流入肾小球入球小动脉,进入毛细血管网,滤过后形成的原尿进入肾小管中,由于肾小管有重吸收的功能, 可以把很多一部分水和几乎所有的葡萄糖,氯化钠等重吸收回血液中,之后肾小管还有排秘功能,能排酸,排钾.形成尿液尿生成是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的,包括三个环节:①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②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③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一部分水、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物(包括少量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都可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内形成原尿的过程称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凡能影响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的因素都能影响尿的生成。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主要因素是: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有效滤过压和肾血浆流量。
1.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滤过膜上有许多裂隙,形成大小不等的小孔,滤过膜的通透性就是以物质分子量大小是否能通过小孔来决定的(图6 -2)。
由于血浆中小分子的葡萄糖、尿素、尿酸、肌肝和各种离子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因此,滤液中这些物质的浓度都与血浆内的浓度近似。
大分子物质如白蛋白(分子量为6.9万)极少滤过。
分子量超过7万的物质如球蛋白、纤维蛋白等则不能滤过。
一般以分子量7万为滤过膜通透性的界限。
Hb(血红蛋白)的分子量虽6.4万,但它和血浆中的结合珠蛋白相结合,成为分子量较大的复合物,所以也不能滤过。
只有当Hb大量被破坏,产生溶血,Hb浓度超过结合珠蛋白所能结合的量时,末结合的Hb才能进到滤液中,从尿中排出,这种尿液称为血红蛋白尿。
在一般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是比较稳定的。
2.有效滤过压①肾小球毛细血管压是推动血浆通过滤过膜的主要力量,用微穿刺法直接测得鼠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平均为45mmHg。
②肾小囊内压是阻止血浆滤过的力量,平均为lOmmHg。
③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是阻止血浆滤过的主要力量,在入球端约为2OmmHg,随着水分滤出,胶体渗透压不断上升,在出球端约为35mmHg。
第九版生理学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泄

近端小管的物质转运示意图
生理学(第9版)
2. 髓袢
(1)髓袢降支细段 对水通透:被动重吸收水,AQP1参与 对溶质通透性差:NaCl浓度逐渐升高 (2)髓袢升支细段 对水不通透,被动重吸收Na+、 Cl-
髓袢降支细段对水和尿素的重吸收机制示意图
生理学(第9版)
后,功能性肾单位每10年大约减少10%
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管
肾小球(毛细血管球) 肾小囊(内层、囊腔、外层)
近曲小管 髓袢降支粗段 髓袢降支细段 髓袢升支细段 髓袢升支粗段 远曲小管
近端小管 髓袢 远端小管
肾单位示意图
生理学(第9版)
2. 集合管
远曲小管与集合管相连接。集合管不在肾单位内。8~10个皮质集合管→髓质集合管→ 大的集合管→经肾乳头→肾盂
生理学(第9版)
二、肾血流量的特点及其调节
(一)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 灌注压20~70mmHg时,肾血流量随肾动脉压升高而升高 ➢ 灌注压70~180mmHg时,肾血流量相对稳定在一个水平不变 ➢ 灌注压>180mmHg时,肾血流量又随肾动脉压升高而升高 关于肾血流量自身调节的机制,两个学说: (1)肌源学说:肾脏小动脉血管平滑肌的特性决定 (2)管-球反馈:小管液流量的变化影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
(3)髓袢升支粗段 对水不通透,主动重吸收Na+ 、 Cl- 、K+ (25%),Ⅱ型Na+-K+-
2Cl-同向转运体(NKCC2)抑制剂为呋塞米和依他尼酸(强利尿) ① 上皮细胞基侧膜上的泵是维持细胞内低 Na+浓度的动力,有助于 Na+的重吸收 ② 升支粗段中Na+通过上皮细胞的顶端膜上同向转运体NKCC2,同向 转运1个Na+ 、1个K+和2个Cl③ 进入细胞内的Na+ 通过基底侧膜中的钠泵泵至组织间液,Cl-由浓度 梯度经管周膜中的氯通道进入组织间液,而K+则顺浓度梯度经顶端膜 返回小管液中,并使小管液呈正电位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谢谢
据测定肾血浆流量约为 660 ml/min,则滤过分数为(125/660)×100%=19%
(三)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EFP)
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示意图
(三)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EFP)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二)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
➢ 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是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 肾生成的超滤液量。体表面积为1.73m2的个体,GFR约为125ml/min
➢ 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FF)是指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即被 肾小球滤过的肾血浆流量的部分
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一)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系数(filtration coefficient,Kf)
肾小球滤过膜的有效通透系数和滤过面积
(二)有效滤过压
1.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 全身动脉血压在70~180mmHg波动时,肾血流量存在自身调节,相对稳定,GFR变动不大 ➢ 超出这一范围的变化,动脉血压升高,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GFR↑;动脉血压降低,肾小 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GFR↓,动脉血压降至 40~50 mmHg 以下,GFR会降至零,将导致无尿
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二)有效滤过压
1.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 入球小动脉收缩,入球小动脉阻力增加,GFR减少 ➢ 出球小动脉中度收缩时,出球小动脉阻力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GFR轻度增加
2. 肾小囊囊内压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演示实验设计方案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演示实验设计方案作者:周帅帅来源:《新课程·中旬》2015年第03期摘要:在查阅了大量现行初中生物教材后,发现在“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章节中,教材在处理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知识点上,只有肾单位的图片,教材没有设计演示实验。
通过利用动物肠衣的半透性特点模拟肾小球的选择透过性,选用塑料饮料瓶和医疗废弃物品(输液器)自制肾小球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中打眼的培养皿和塑料漏斗下方形成的空隙,模拟的是肾小囊腔,从肠衣壁流出的过滤液体(代表原尿)。
通过设计两组模拟实验,发现输液瓶中装有碘液的一组实验,下方接收滤液的容器中提前放置的淀粉变蓝了;而输液瓶中装有淀粉溶液的一组实验,下面接收滤液的容器中的碘液颜色没有发生变化。
实验说明碘离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而淀粉不能通过半透膜,很好地模拟了肾小球只允许小分子物质通过,而不允许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通过的现象。
关键词:肾小球;滤过作用;半透膜;方案设计一、实验设计的目的及原理在查阅了大量现行初中生物教材后,发现在“尿的形成和排出”一章节中,处理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知识点上,只有肾单位的图片,教材没有设计演示实验,大多在课本后面有关于人工肾的介绍,而人工肾与初中生的认知差距较大,教材缺少直观演示实验,结合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原理,进行了肾小球滤过作用模型的设计和制作。
构成肾脏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构成,肾脏对血液的滤过作用主要在肾小球内完成。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小分子物质都可以通过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
因为入球小动脉口径较粗,而出球小动脉口径较细,使肾小球内毛细血管血压升高,而且肾小球还提供了较大的滤过面积,这些都有利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利用动物肠衣的半透性特点模拟肾小球的选择透过性,选用塑料饮料瓶和医疗废弃物品,自制肾小球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中打眼的培养皿和塑料的漏斗下方形成的空隙,模拟的是肾小囊腔,从肠衣壁流出的过滤液体(代表原尿)。
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GFR,glomeruar filtration rate)是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正常成人为125ml/min左右。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
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约660ml,故滤过分数为125/660×100%≈19%。
这一结果表明,流经肾的血浆约有1/5由肾小球滤入囊腔生成原尿。
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是衡量肾功能的指标。
指标成人每昼夜生成的原尿量可达180L,但每日排出的终尿量仅1~2L,可见原尿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时,约有99%的水分被重吸收回血液。
再从成分比较,终尿与原尿也有很大差别,例如原尿含葡萄糖,终尿无;而终尿所含肌酐、氨又比原尿多。
说明原尿尚须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作用,才能生成终尿。
有效滤过压指促进超滤的动力和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动力包括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和肾小囊内超滤液胶体渗透压。
阻力包括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的静水压。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血浆从毛细血管滤过形成组织液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影响因素有效滤过压组成有效滤过压的三个因素中任一因素发生变化,都能影响有效滤过压,从而改变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的改变实验证明,动脉血压在10.7~24.0kPa(80~180mmHg)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存在自身调节能保持相对稳定,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无明显变化。
关于自身调节的机制,多数人认为,动脉血压升高时,入球动脉管壁的平滑肌受牵张刺激而收缩,血流阻力增大,使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流量不致增多,血压不致升高,因而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变化;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入球动脉管壁舒张,血流阻力减小,使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流量不致减少,血压不致下降,因而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也无明显变化。
这说明机体对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调节,是通过肾血流量自身调节实现的,以保证机体在生理状态下泌尿功能的正常进行。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尿量减少的机制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尿量减少的机制一、肾小球滤过率的定义及作用肾小球滤过率(GFR)是指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出的原始尿量。
通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肾小球滤过率为每分钟约125毫升。
肾小球滤过率是评价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反映了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状态。
肾小球滤过率的正常水平对维持体内内环境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正常的肾小球滤过率保证了体内废物的排泄和水分的稳定。
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体内废物排泄减少,导致尿量减少。
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原因1. 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肾小球滤过膜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足细胞组成,是肾小球滤过的重要结构。
当肾小球滤过膜发生损伤时,会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2. 肾小管功能不全肾小管是肾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尿液的浓缩和稀释起着重要作用。
当肾小管功能不全时,尿液的浓缩和稀释能力减弱,导致尿量减少。
3. 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流动力学改变是指肾脏血管阻力和血压的改变,直接影响了肾小球的滤过率。
血管收缩使肾脏灌注减少,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进而影响尿量。
4.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其他原因尿毒症、高钙血症、高脂血症等疾病都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进而引起尿量减少。
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尿量减少的机制1. 尿液浓缩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肾脏对尿液的浓缩能力会减弱,使尿液变得更加浓缩。
这是因为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使尿液中水分减少,导致尿量减少。
2. 尿液稀释能力减弱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会影响肾脏对尿液的稀释能力。
正常情况下,肾脏能够对尿液进行稀释,以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
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肾脏对尿液的稀释能力减弱,导致尿量减少。
3. 尿液中废物排泄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会导致体内废物的排泄减少,这也是导致尿量减少的重要机制之一。
体内废物包括尿素、肌酐等代谢产物,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这些代谢产物在尿液中的排泄减少,导致尿量减少。
四、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尿量减少的临床表现1. 尿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最为明显的临床表现就是尿量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滤过压二0,无滤液生成,滤过平衡
W.高职护理学专业
2生理学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思考题:
哪些因素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呢?
W高职透压 肾小囊内静水压
导生理学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入球小动脉
Afferent glomerular arteriole
滤过的动力
岀球小动脉
Efferent glomerular arteriole
毛细血管血压
Glomerular capillary pressures (45mmHg)
W高职护理学专业
IP生理学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职护理学专业
ip生理学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指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水分和小 分子物质通\u过\ 滤过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 尿的过程。
w高职护理学专业
导生理学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血浆、原尿和终尿主要成分比较(g/L)
成分
血浆
原尿
水
900
980
事高职高护职理护学理专学业专业
生理学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入球端 有效滤过压
入球小动脉
Afferent glomerular arteriole
出球小动 脉
Efferent glomerular arteriole
出球端 有效滤过压
=45-(25+10)
=45-(35+10)
=10mmHg >0有滤液生成
毛细血管 血压 有效滤 Glomerular capillary pressure1
(45mmHg)
过压——
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10mmHg)
囊内压
Capsular
pressure
(10mmHgy
=0mmHg
血体透桨压渗胶
Plasma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2.滤过动力--有效滤过压 3.物质基础--肾血浆III 流量
W高职护理学专业
导生理学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滤过膜的构成
基膜 足细胞
:高职护理学专业
基膜(主要滤过屏障)
生理学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滤过膜通透性
1.机械屏障
内中外三层结构上分别含有窗孔、网孔、小孔。
可自由滤过 I 随半径增加滤过量逐降I
—
1.基膜(主要滤过屏障
入球小动脉
肾小球
致密斑
远曲小管 出球小动脉
8 高职护理学专业
度原 与尿 血除 浆蛋 基白 本质 一外 致, 。成
分 及 其或生理学 浓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 结论: 原尿是血浆的超滤液
(不仅滤除II血I 细胞,II血I 浆中大分子蛋白质亦被滤除)
高职护理学专业
导生理学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滤过的三要素:
1.结构基础一一滤过福膜及通透性
有效滤过压——
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10mmHg)
囊內压・
Capsular pressure . JlOrrimHg)/^
血浆胶体 渗透 压
Plasma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25mmHg)
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血压 肾 小囊胶体渗透压
有效滤过压一
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10mmHg)
囊由压
Capsufar pressure .
(lOrrimHg)/^
血浆胶体 渗透 压
Plasma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25mmHg)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III 管血III 压-(血III 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滤过的动力
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血压 组 织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组织液静水压
W高职护理学专业
导生理学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入球小动脉
Afferent glomerular arteriole
出球小动脉
Efferent glomerular arteriole
滤过的动力
毛细血管血压
Glomerular capillary pressure (45mmHg)
不能滤过
高职护理学专业
UP生理学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滤过膜通透性
2.电学屏障
三层结构均含带有负电荷的糖蛋白。
正常情况下,血浆蛋白能否通过滤过膜?
W高职护理学专业
导生理学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知识回顾: 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
滤过的动力
职护理学专业
导生理学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知识回顾: 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
肾的排泄功能一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QOO 王兴红 生理教研室
深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病例分析
男,24岁。咽痛、发热1周后出现全程无痛 肉眼血尿。热退后尿常规:显微镜下红细胞 + + /HP,尿蛋白+ + + +。眼睑轻度水肿。血压 150/90mmHgo 思考:尿液中为什么有了红细胞和蛋白?
蛋白质
80
微量
葡萄糖
Na+ ClK+
尿酸 尿素 肌酎 氨
1 3.3 3.7 0.2 0. 02 0.3 0.01 0. 001
1 3.3 3.7 0.5 0. 02 0.3 0.01 0. 001
W高职护理学专业
生理学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近曲小管
微穿刺'
\__________________Z
间质细胞 球旁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