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失业率数据

合集下载

美国失业率数据(1930年-2015年2月-月份数据)

美国失业率数据(1930年-2015年2月-月份数据)

3.80 3.70 3.70 3.60 3.80 3.90 3.80 3.80 3.80 3.80 3.90 3.80 3.80 3.80 4.00 3.90 3.80 3.70 3.80 3.70 3.50 3.50 3.70 3.70 3.50 3.40 3.40 3.40 3.40 3.40 3.40 3.40 3.40 3.40 3.50 3.50 3.50 3.70 3.70 3.50 3.50 3.90 4.20 4.40 4.60 4.80 4.90 5.00 5.10 5.40 5.50 5.90 6.10 5.90 5.90 6.00
1966年8月 1966年9月 1966年10月 1966年11月 1966年12月 1967年1月 1967年2月 1967年3月 1967年4月 1967年5月 1967年6月 1967年7月 1967年8月 1967年9月 1967年10月 1967年11月 1967年12月 1968年1月 1968年2月 1968年3月 1968年4月 1968年5月 1968年6月 1968年7月 1968年8月 1968年9月 1968年10月 1968年11月 1968年12月 1969年1月 1969年2月 1969年3月 1969年4月 1969年5月 1969年6月 1969年7月 1969年8月 1969年9月 1969年10月 1969年11月 1969年12月 1970年1月 1970年2月 1970年3月 1970年4月 1970年5月 1970年6月 1970年7月 1970年8月 1970年9月 1970年10月 1970年11月 1970年12月 1971年1月 1971年2月 1971年3月
1961年12月 1962年1月 1962年2月 1962年3月 1962年4月 1962年5月 1962年6月 1962年7月 1962年8月 1962年9月 1962年10月 1962年11月 1962年12月 1963年1月 1963年2月 1963年3月 1963年4月 1963年5月 1963年6月 1963年7月 1963年8月 1963年9月 1963年10月 1963年11月 1963年12月 1964年1月 1964年2月 1964年3月 1964年4月 1964年5月 1964年6月 1964年7月 1964年8月 1964年9月 1964年10月 1964年11月 1964年12月 1965年1月 1965年2月 1965年3月 1965年4月 1965年5月 1965年6月 1965年7月 1965年8月 1965年9月 1965年10月 1965年11月 1965年12月 1966年1月 1966年2月 1966年3月 1966年4月 1966年5月 1966年6月 1966年7月

印度人口2023年总人数最新数据

印度人口2023年总人数最新数据

印度人口2023年总人数最新数据印度人口2023年总人数印度正在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根据联合国的估算,印度2023年人口数量达到1425775850人,预计到2050年突破16亿。

4月19日,根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印度已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联合国的世界人口统计显示,印度人口超过14.28亿,略高于中国的14.25亿。

但该国青年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近十年来,印度青年失业率一直徘徊在20%之上。

来自世界银行和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显示,2022年印度15-24岁青年群体失业率已经达到了23%。

印度今年的官方数据显示,受过教育的青年失业率达18%,相当于2400万人。

根据在职训练公司Wheebox的数据,2023年印度的毕业生有将近一半(49.7%)“无法雇用”,即便是印度最热门的科技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也仅有六成左右属于“能够聘用”的程度。

2022年,在印度北方邦和比哈尔邦,曾有愤怒的年轻人因为铁路招聘僧多粥少,而爆发示威活动。

在当下的印度,学历越高可能找到合适工作的几率更小,相比之下,在学历最低的人群中,只有3.6%的人找不到工作。

“印度的人力资本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印度商学院教授钱斯里帕达认为,目前印度的工作岗位远远少于求职者,年轻人别无选择,只能从事低薪工作以维持日常生计。

印度卫生部在去年12月发布了《印度全国第五次家庭调查报告(2019-2021)》,其中显示印度总和生育率已降至2.0。

总和生育率是指妇女在育龄期间平均生育的子女数。

通常认为,如果总和生育率长期低于2.1,将无法实现人口更替,人口会进入下降通道。

有印度专家警告到2035年,印度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将显著上升,人口结构不再呈金字塔状,届时人口红利的窗口将终结;预计在2050年左右,总人口达到峰值的16亿,到2060年,印度人口将出现显著萎缩。

印度人口2023年4月超过中国根据美联社4月10日的报道,一系列人口统计研究表明,印度将在4月中旬超过中国,人口将会到达14.1亿。

美国经济的增长及影响

美国经济的增长及影响

一、美国经济从繁荣到衰退从1992年以来,美国经济进入了新的一轮经济扩张期,出现了少见的繁荣景象,一个新名词“新经济”也随之诞生。

在这轮扩张中,各种指标均呈现健康态势,出现了“一高两低”的现象,即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但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却很低。

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3.8%,通货膨胀率保持在2%—3%,失业率大幅度下降。

在这次新经济中,美国占据着信息产业的优势,信息产业成为美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美国经济持续增长;而且其全球化程度非常高,一两家企业的产品几乎垄断全球市场。

然而,美国经济自2000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增长速度趋缓。

2001年3月,经济就已经步入衰退。

按年率计算,2000年前2个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高达4.8%和5.6%;后2个季度分别为2.2%和1.0%。

至2001年,头2个季度分别为1.3%和0.3%,第3季度就已出现负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经济的衰退。

增长,增长率为-1.1%,美国经济本身呈疲软走势。

“9.11”事件对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将达数千亿美元,损失最大的几个行业有航空、旅游、证券、保险、“9.11”能源、房地产等。

尽管该事件对美国社会和经济都产生了比较强烈的冲击,但美国政府在2001年第4季度采取的增加财政支出13%,国防开支增长14%的财政政策,使美国经济在第4季度出现回升,该季度GDP增长达到2.7%,2002 年第1季度出现了高达5%的增长率。

从数据上看,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然而好景不长,2002年9月公布第2季度GDP增长率又回落至1.1%。

此外,美国的失业率也一直居高不下。

近几个月来,美国失业率均在5.8%到6%之间徘徊,为多年来的最高水平。

据2002年9月1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2年7月失业率达5.9%,8月为5.7%。

二、美国经济走势分析:美国经济将步入增长性衰退对于美国经济未来走势及全球经济前景,许多学者作出了各种各样的预测。

有两种观点大相径庭。

世界各国失业率和自然失业率的比较

世界各国失业率和自然失业率的比较

世界各国失业率和自然失业率的比较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指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就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影响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也就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

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暂时的不可避免的摩擦而导致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劳动力供给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不一致造成的失业。

自然失业率为摩擦性失业率及结构性失业率加总之和。

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技术的进步、人们的消费偏好改变等等因素,社会上总会存在着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就长期而言,景气循环带来的失业情形常会消弭无踪,社会上只留下自然失业现象,"自然"的定义并不明确,没有人能明确的指出一个社会的自然失业率是多少,它会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技术进步、产业升级而变化,以台湾地区而言,一般认为自然失业率是介于1.5%~2.5%之间。

各国失业率:国际劳工组织近日称,全世界年轻人的失业率猛增,达到创记录的水平。

一项新的调查显示,大约有8800万15岁至24岁的年轻人没有工作,比10年前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五。

全球年轻穷人1.3亿。

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说,年轻人占15岁至64岁就业年龄人口的四分之一。

但是他们几乎占了1.86亿失业人口的一半。

国际劳工组织技术和就业部主任詹妮·斯图尔特说,在全世界5.5亿有工作的穷人当中,有1.3亿是年轻人。

他们的收入甚至无法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提高到一美元一天的贫困线以上。

她说:"如果我们把现在百分之十四点四的年轻人失业率减少一半,也就是减到百分之七点二,我们实际上将为全世界的国民生产总值贡献2.2万亿美元。

"报告发现年轻妇女更难就业。

那些可以找到工作的不得不接受糟糕的工作环境,诸如较长的工作时间,低薪水,没有社会保障和其它福利。

欧盟:德国联邦劳动局宣布的德国今年一月份失业率震动了朝野各界,462.3万的失业人数创下了社会民主党与绿党联合执政五年来的最高记录。

2023—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2023—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2023—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作者:张宇燕徐秀军来源:《当代世界》2024年第01期【关键词】世界经济贸易投资“去风险化”政策歧视性区域主义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明显不足,并且面临很多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世界经济总体处于下行通道。

从世界经济的趋势性变化来看,2024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重塑增长动力的进程之中,积极因素在累积,但下行压力犹存。

2023年仍是动荡、分化和变革的一年,在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影响下,世界经济下行成为意料之中的趋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0%,较2022年下降0.5个百分点。

同期,发达经济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增长率仅为1.5%,较2022年下降1.1个百分点。

得益于中国经济的提振作用,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幅度较小,增长率为4.0%,较2022年仅下降0.1个百分点。

其中,中国经济增长率为5.4%,较2022年上升2.4个百分点。

[1]在就业和物价方面,2023年全球形势较2022年有所改善。

2023年5月,国际劳工组织(ILO)对全球失业人口的估计值进行了大幅修正,2022年全球失业人口由此前估计的2.05亿人下调至1.92亿人;预计2023年进一步降至1.91亿人,失业率为5.3%,较2022年下降0.1个百分点。

[2]相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新冠疫情后的全球就业复苏步伐更快。

除低收入国家外,其他国家的失业率总体上已降至疫情前水平,一些国家的失业率甚至创过去数十年来新低。

2023年10月,欧元区20国经季节性调整后的失业率为6.5%,保持歷史低位;美国失业率为3.9%,保持在较低水平;俄罗斯失业率进一步降至2.9%的极低水平。

在主要发达经济体持续收紧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全球通胀的严峻形势大幅缓解。

IMF估计,2023年全球平均通胀率为6.9%,较2022年下降1.8个百分点;年末通胀率为6.4%,较2022年下降2.5个百分点。

美国历年失业率

美国历年失业率

非农数据日期:2012年5月22日摘要失业率是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西方各国政府每到选举换届的时候,他们的候选人都会拿出自己关于控制失业的目标。

可见失业率在各国政府心目中的重要性。

失业率的高低可以体现政府的执政能力,可以获得民众的好感,而且失业率还会间接的反映一国经济的好坏,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所以此次我挑选了失业率为我研究的方向,而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它的经济形势的好坏可以决定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故我的研究重点就是美国的失业率。

本次的研究成果:第一,通过历史比较分析,了解美国的经济这情况。

第二,通过分析美国的失业,分析美国社会男女的竞争力。

第三,美国的相关失业保障。

关键词:政策效果,失业率,福利,失业原因2012年3月9日,世界各个投资者的目光都投向了美国的劳工统计局即将公布的非农数据。

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它的好坏决定了全球经济的走向。

美国在每月的第一个周五晚公布,夏令时是北京时间晚8:30,冬令时是北京时间晚9:30公布非农数据。

非农数据就是指美国的非农业人口的失业率即美国城镇人口的失业率。

2012年3月9号,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了2月份的非农数据报告,为8.3%,相比于一月份没有变化。

这个也说明了美国经济的逐渐回升,这一数据让人们对美国经济重新有了信心。

非农数据主要是由两方面的数据组成。

一,家庭统计数据:家庭统计数据的来源主要是从那些年龄在16周岁以上的农业工人,个体户,不付费的家庭工作者,被雇佣的私人家庭工作者。

二,机构单位统计调查数据:机构单位统计调查数据的来源主要是工厂,办公室和商店,以及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机构。

以这两个数据作为主要数据的原因是:•一,家庭统计数据相对于机构单位统计调查数据有着更大的范围,它包括:个体户,无酬家庭工作人员,农业工人,私人家庭工作这些都是被机构单位统计调查数据排除在外的,另外家庭调查还提供了就业人群的估计。

•二,家庭统计调查包括了农业工人,个体户,不付费的家庭工作者,被雇佣的私人家庭工作者。

中国自然失业率变化趋势分析

中国自然失业率变化趋势分析

中国自然失业率变化趋势分析1. 中国自然失业率概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变化。

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失业率的变化趋势也成为了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中失业人数所占总劳动力的比例。

它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和经济周期对就业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劳动力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在这个阶段,自然失业率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

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一些传统产业的就业岗位减少,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又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积累经验和技能。

在这个阶段,自然失业率相对较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逐渐得到缓解。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扩大内需、鼓励创业创新等,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失业率逐渐下降,并在21世纪初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在过去几年中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表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得到了较好的调节。

中国自然失业率仍然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压力可能会加大。

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也可能对自然失业率产生影响,在新的产业革命背景下,部分传统行业的就业岗位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从而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

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对中国的自然失业率产生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可能导致中国的出口受阻,进而影响到国内的就业市场。

中国自然失业率的变化趋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未来的发展中,政府需要继续关注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变化,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来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以实现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就业增长。

1.1 自然失业率定义自然失业率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中由于生产技术水平、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人口结构等因素所决定的失业率。

失业率统计图综述

失业率统计图综述

一,GDP数据从图表上可以看出,中国历年来的GDP增长率在不断波动,特别是2008年经济危机,以至于由2007年的14.2%跌至2008年的9.6%,处于不稳定状态,经济复苏困难重重。

支出法:由图投资所占GDP的比例历年都比较重,近年不断上升,投资带动经济增长。

由图消费的比例逐年有所下降,虽然国家有加强投入拉动内需消费的资金帮助但是由于中国人本来所固有的消费观念,从消费影响经济还有望提高。

由图政府购买的比例比较稳定,稳定的政府购买可以更好的平衡国民生产总值,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贸易的比例变化比较大,可以看到近年来贸易比例不断上升,这说明中国已融入世界这个大家庭,但是如果对外贸易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加大一旦发生金融危机那么国家的经济就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收入法:由图可知政府收入比例在历年有所下降,但是政府的实际财政收入增加了不少,由下表可以看出,政府越来越富有。

但是丹从比例上看,可以说明,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越来越富有活力,政府干预减少了。

二,CPI 数据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一般市场经济国家认为CPI 增长率在2%~3%属于可接受范围内,有时候CPI的增长也代表着经济的增长。

由图表可以显示中国在大部分年份的增长是比较正常的。

三,失业率:九七年由泰国发起的亚洲金融风暴及零八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导致中国的失业率逐年上升,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按照近几年来国家人口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官方数据,即便在危机发生后的2008年和2009年,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也始终保持在5%以下。

但是,很多半官方和民间的研究机构根据自己调查的数据对中国失业率进行了估算,实际的调查结果远没有官方部门那么乐观。

例如,2008年12月16日中国社科院公布的《社会蓝皮书》称,中国城镇失业率约为9.4%,这一数字是保障部统计数字的两倍还要多。

失业率看来在中国始终是个谜。

中国失业率统计表发表年份统计对象数字全文快照来源文献全国范围也进一步上升到5. 4%万人,城镇失业率达到了5.3%,到1979年更是达到了568万人,失业率也进一步上升到5.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业率资料来源:国际劳工组织劳工统计数据库。

单位:% 国家和地区1990 1999 2000 女性女性女性中国① 2.5
3.1 3.1 中国香港1.3 1.3 6.2
4.9 4.9 4.1 中国澳门② 3.2
4.1 6.3 4.4 6.8 4.6 中国台湾省1.7 1.7 2.9 2.5 3.0 2.4 澳
大利亚 6.9| 7.2 7.0 6.8 6.4 6.2 加拿大8.1 8.1 7.6 7.3 6.8 6.7 丹麦⑧ 5.5 6.5 4.6 5.2 埃及⑨ 8.6⑩ 17.9⑩ 8.1 19.4 9.0 22.7 芬兰⑦ 3.1 2.7 10.1 10.7 9.7 10.6 法国11.7 13.6 10.0 11.9 德国8.8 9.2 7.9 8.3 希腊7.0②11.7② 11.7 17.9 11.1 16.7 伊朗12.6 4.5 日本2.1 2.2 4.7 4.5 4.7 4.5 韩国2.4 1.8 6.3 5.1 4.1 3.3 新加坡1.7 1.3 4.6 4.6 4.4 5.1 俄罗斯⒁ 12.6 12.3 9.8 9.4 瑞士3.1 3.5 2.7 3.1 泰国⒄ 2.2 2.4 3.0 3.0 2.4 2.3 英国⒀ 6.8 6.5 6.0 5.1 5.5 4.8 美国⒀ 5.6 5.5 4.2 4.3 4.0 4.1 越南2.3 2.4 2.3 2.1 注:①城镇登记失业率。

②14 岁及以上。

③16 至60 岁。

④10 岁及以上。

⑤城镇失业率。

⑥12 岁及以上。

⑦15 至74 岁。

⑧15 至66 岁。

⑨15 岁至64 岁。

⑩12 至64 岁。

⑾15 至69 岁。

⑿16 至74 岁。

⒀16 岁及以上。

⒁15 至72 岁。

⒂16 至65 岁。

⒃16 至64 岁。

⒄ 13 岁及以上。

⒅15 至70 岁。

失业率(续1)单位:% 国
家和地区2001 2002 2003 女性女性女性中国① 3.6 4.0 4.3 中国香港5.1 3.9 7.3 6.0 7.9 6.2 中国澳门② 6.4 4.4 6.3 4.5 6.0 4.7 澳大利亚6.9 6.6 6.4 6.2 6.0 6.2 加拿
大7.2 6.8 7.7 7.1 7.6 7.2 丹麦⑧ 4.8 5.3 4.7 5.1 5.5 6.2 埃及⑨ 9.2 22.6 10.2 23.9 11.0 芬兰⑦ 9.1 9.7 9.1 9.1 9.0 8.9 法国8.8 10.7 8.9 10.1 9.7 10.9 德国7.9 7.9 8.7 8.5 10.0 9.5 希腊10.2 15.4 9.6 14.6 伊朗12.4 4.0 12.3 4.1 日本5.0 4.7 5.4 5.1 5.3 4.9 韩国3.8 3.1 3.1 2.5 3.4 3.1 新加坡3.4 3.4 5.2 5.0 5.4 5.3 俄罗斯⒁ 8.9 8.5 瑞士2.5 3.5 2.9 3.1 4.1 4.5 泰国⒄ 2.6 2.5 1.8 1.6 1.5 1.4 英国⒀ 4.8 4.2 5.1 4.4 4.8 4.1 美国⒀ 4.8 4.7 5.8 5.6 6.0 5.7 越南2.8 3.2 2.1 2.3 2.3 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