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梅兰芳
24 梅兰芳_生字词学习

第二十四课梅兰芳会认字:幌拒沦拼音唾骚l%n hu2ng j& s`o tu7p9ng p3i y# t# ji6ng 湃逸澎窘剃会写字:拼音沦丑骚邀拒普饰蓄扰堤幽坝逸胁猾妄b3o l%n ch6u j& y`o p^s`o r2o sh# x& y4ud~b3 hu1 y# xi9 w3ng 爆l%n沦沦陷沉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上海沦陷。
hu2ng幌幌子日本侵略者打着“中日亲善”的幌子,想找梅兰芳到电台为他们播音。
j&拒拒绝抗拒梅兰芳以去香港演出为由拒绝了日本侵略者的邀请。
s`o骚骚扰骚动梅兰芳意识到,只要他留在上海一天,日本人对他的骚扰就一天不会停止。
tu7唾唾液唾手可得只要梅兰芳答应登台演戏,一切奢华的生活都唾手可得。
p9ng澎澎湃澎湖列岛他的内心就像是被挡在堤坝后的滚滚洪流,澎湃激荡。
p3i湃澎湃他的内心就像是被挡在堤坝后的滚滚洪流,澎湃激荡。
y#逸安逸一劳永逸只有用这个办法我们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普遍存在的浪费问题。
t#剃剃刀剃头你头发太长了,你得剃剃头了。
ji6ng窘窘迫窘困虽然生活日渐窘迫,但梅兰芳始终坚持着,等待着抗战胜利。
b3o左右结构爆发爆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火部l%n左右结构沦陷沉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上海沦陷。
氵部ch6u独体结构丑恶丑陋日本侵略者想利用梅兰芳的影响,美化自己的丑恶行径。
乙部j&左右结构拒绝抗拒梅兰芳以去香港演出为由拒绝了日本侵略者的邀请。
扌部y`o半包围结构邀请邀功在日军围攻香港期间,日本人仍然别有用心地邀请梅兰芳。
辶部p^上下结构普通普及看这场戏的大多数观众都是普通百姓。
日部s`o左右结构骚扰骚动梅兰芳意识到,只要他留在上海一天,日本人对他的骚扰就一天不会停止。
马部r2o左右结构骚扰扰乱梅兰芳意识到,只要他留在上海一天,日本人对他的骚扰就一天不会停止。
扌部sh#左右结构粉饰饰品梅兰芳不愿也不可能为侵略者粉饰太平。
23黄帝-24梅兰芳

2、多媒体课件。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在远古时代,有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为了天下安定,黄帝携炎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这场大战杀得天昏地暗,异常惨烈,最终黄帝胜利,成为天下的共主。作为中华儿女,作为炎黄子孙,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齐读课题——《黄帝》。
2、学生简要汇报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黄帝的资料。
3、检查生预习效果。
基础、暴虐、毅然、妄动、擒获、讨伐、缅怀
异常聪慧,敦厚能干、丰功伟绩
二、初读全文,感知内容
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试用小标题概括每个自然段的重要内容。
1)中华文明创始奠基
2)姓氏称号
3)大战蚩尤被称黄帝
4)壮大力量文化摇篮
2.板书课题,读题。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词画出来。
2.课件出示生字、词,小组互读生字、词,不会读的相互请教,再在小组内开火车读
3.小组内分段读课文,正音后自由读,把课文读通读顺。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梅兰芳的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生平中的一段动人事迹:抗战时,占领上海的日本侵略者想利用梅兰芳粉饰太平,梅兰芳得悉后愤然离开上海,避居香港。抗战八年,他蓄须明志,始终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2)读句理解,深刻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有关的句子,理解体会。
学生汇报出对句子的理解,教师抓住时机交代反衬的写法,并强调这种写法在今后习作中的运用。
(3)再读文本,体会人物。
学生自然体会出一个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掉祖国的尊严,民族气节比生命更重要。
教师引导学生读文10、11自然节深入理解。
梅兰芳个人资料

梅兰芳个人资料梅兰芳中文名称: 梅兰芳又名: 畹华性别: 男生卒年: 1894~1961国别: 中国生平简介梅兰芳是京剧演员,工旦,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长期寓居北京。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中,精心钻研,勇于革新,创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脚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深受国内广大群众的喜爱,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梅兰芳于1894年农历9月24日出生于梨园世家。
祖父梅巧玲(1842~1882),为京剧名旦,“同光十三绝”之一。
父梅竹芬(1874~1897)也是昆曲、京剧旦角演员。
母杨长玉(1876~1908),是著名武生杨隆寿之女。
伯父梅雨田(1865~1912),是与谭鑫培长期的著名琴师。
梅兰芳父母早亡,由伯父梅雨田抚养成人。
梅兰芳8岁开始学戏,9岁从名旦吴菱仙学唱青衣。
光绪三十年(1904)农历七月初七,10岁的梅兰芳第一次登台,在七夕应节戏《天河配》中串演昆曲《长生殿·鹊桥密誓》的织女。
1908年,搭喜连成班演出。
这时他一面继续就教于吴菱仙,一面又向名旦秦稚芬和丑角胡二庚学花旦戏,并刻苦昆曲,练武功和□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及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为日后的艺术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3年,梅兰芳首次应邀到上海演出,王凤卿为头牌(领衔),他为二牌,当时,王凤卿已是南北驰名的须生,而梅兰芳则是初出茅庐。
王凤卿热心提携后进,极力推荐梅兰芳主演大轴戏压台。
梅兰芳初次压台演出的剧目,为茹莱卿传授的《穆柯寨》,他出色地完成了穆桂英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受到上海观众的热烈赞赏。
在上海期间,他曾观摩上海以表现近代和当代题材为主的“新戏”,受到启发;他还参观了上海新式舞台的灯光、一些演员的化妆方法以及服装式样的设计。
这一切都对他的艺术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同年,他由上海返京以后,搭翊文社演戏,排出第一个时装新戏《孽海波澜》。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梅兰芳》同步练习(I)卷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梅兰芳》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题 (共17题;共70分)1. (4分)引号一般有以下几种作用:①表示引用;②表示特定的称谓或含有特殊意义的词语;③表示讽刺、否定或反语;④表示强调。
下面的引号起什么作用呢?请将正确的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横线上。
日本侵略者打着“中日亲善”的幌子。
________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________然而,“蓄须”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________梅兰芳以“我是个唱旦角的,年纪老了,扮相不好看了,噪子也坏了”为由拒绝登台,也合情合理。
________2. (4分)按拼音写汉字gējiǎn白________挑________āi pàn________伤________望3. (5分)把下列词语填入到相应的横线上。
崎岖清澈淅沥无际纯洁①眺望大海,我懂得了________。
②涉过小溪,我了解了________。
③走向山路,我明白了________。
④聆听雨声,我理解了________。
⑤俯视白云,我领悟了________。
4. (2分)读《雪儿》,回答问题①课文的题目“雪儿”指的是________A、小女孩B、一只受伤的信鸽C、天上的雪花②本文是以________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
A、“我”在家里的孤单寂寞B、“我”与信鸽从相伴到别离C、“我”为信鸽疗伤5. (5分)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①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②就这样年复一年,虽然不能登台演出,生活日渐窘迫,但梅兰芳始终坚持着,等待着抗战胜利。
6. (5分)我会说。
在菜场调查时发现,仍有一些卖菜者在热情地帮顾客用塑料袋装菜。
一位同学问:“不是禁送塑料袋了吗?”卖菜者指着旁边的摊位说:“大家都在送,我不送,你会买我的菜吗?”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样劝说这位卖菜的人?(注意简明、连贯、得体)7. (5分)修改病句。
语文S版五年级(上)《第24课 梅兰芳》同步练习卷 (2)

潦倒了,他到处借钱,借不到,想出一招来,我今天去问梅兰芳借,他这么道德高尚,
我跟他借钱大概能借着。但是他做好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准备被他骂一顿。到了梅兰
芳那里,他一五一十,把自己的处境讲一遍,梅兰芳知道这些情况以后,拿出两百块钱
来说:“您走吧。”记者没有想到,一个受过他侮辱的、受他欺负的人,
会这样慷
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他“不屑一顾”的是
奢华的生活,宁愿选择一
种
的生活,由此我们体会到他是一个
的中国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虽
然他热爱
,但他把
看得更重。
(3)“一向爱好整洁的梅兰芳,开始改变自己的形象:衣着变得极其随便,头发很长时
间才理一次,而以前每天都要刮掉的胡须,也开始出现在嘴边了。”梅兰芳衣着随意又留
第3页(共5页)
慨地对待他。他被梅兰芳的气度、胸怀感动,当场“扑通”跪下,说:“
”
梅兰芳平静地说:“没关系,你也要吃饭,没关系,去吧!”
这就是梅兰芳对待批评、受到批评时候的一种人生态度。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诽谤:
慷慨:
落魄潦倒:
无中生有:
(2)用“然”组两个词,分别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话合成一句话) (3)他一.方.面.坚持蓄须,一.方.面.甚至不惜自伤身体。(用带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4)一向总是爱好整洁的梅兰芳,开始改变自己的形象。(修改病句)
。
7.(3 分)品析语段。
(1)“著名画家丰子恺曾慨叹:‘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
这个句子用了
的修辞手法,“优伶”指
道日本人还能强.(qiáng qiǎng)
迫我
演戏吗? (3)面对梅兰芳,日本人着.(zhuó zháo)
梅兰芳简介

梅兰芳简介
梅兰芳(1907-2003),原名梅光,字叔芳,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艺术家、舞台表演艺术家、中国戏曲艺术家、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家、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华侨文化家、联合国和平大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使。
梅兰芳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文化艺术大使”称号,被誉为“中国戏曲之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艺术大使”称号,被誉为“中国文化大使”、“中国艺术大使”、“中国戏曲大使”。
他是中国文化界的重要代表,被誉为“中国文化大使”、“中国艺术大使”、“中国戏曲大使”。
梅兰芳是中国戏曲艺术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被誉为“中国戏曲之父”。
他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被誉为“中国文化大使”、“中国艺术大使”、“中国戏曲大使”。
梅兰芳被誉为“中国文化大使”,是中国文化界的杰出代表,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和守护者,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和发展者。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梅兰芳》导学案

课题:24、《梅兰芳》设计:星火小学吴娅梅课型:探究合作+赏析课课时: 2【导学目标】1、我能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这句话。
3、我会归纳梅兰芳与敌人斗争的具体事例,感受梅兰芳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自主预习】一、初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1、我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课文边在文中划出下列生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解析易错字。
爆.()发沦.()陷丑.()恶拒.()绝邀.()请普.()通骚.扰.()粉饰.()蓄.()须幽.()默堤坝..()威胁.()老奸巨猾.()一劳永逸.()痴心妄.()想2、我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文中圈出下列词语,并能用已掌握的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写在课本上。
)提心吊胆毫不犹豫老奸巨猾一劳永逸痴心妄想深思熟虑别有用心唾手可得斩钉截铁优伶粉饰困窘二、再读课文,我能理清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默读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通顺地写下来。
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抗战爆发后,为了拒绝为日本人登台演出,一向爱好整洁的他,开始,还请私人医生为他注射,这个视艺术为生命的艺术家在民族存亡关头,毫不犹豫地将让位于。
4、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试着给课文分段,并在书上做标记。
第一部分:()指出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历史背景;第二部分:()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登台演出;第三部分:梅兰芳始终没有答应日本人的要求,等待着抗战胜利。
【大家齐探究】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温馨提示:注意每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梅兰芳的表现。
)6、文中哪些事情写的比较详细,具体描写了哪些内容?【小组共探究】7、“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在文中用“”标出描写梅兰芳爱国主义精神的句子,说说梅兰芳是一个怎样的人?9、梅兰芳的哪些地方令你特别感动,谈谈自己的体会。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24课梅兰芳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24课梅兰芳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文是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通过讲述京剧表演大师的几件事,表现梅兰芳先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学情分析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让学生了解梅兰芳的爱国感情,并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以及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2012-10-918:40编辑
教学过程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1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梅兰芳
教学目标:
1.认读10个生字,学会本课1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戏曲吗?说一说你听过谁的戏曲?指
生说。
2.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梅兰芳照片),你认识他吗?生:
认识。
引出课题题并板书。
课后的“学习链接”对他有个
简单的介绍,请读一读。
(学生自读后,教师继续说)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讲述了他生平中一段令人感动的事迹。
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读课文时你给自己提点什么要求?
2.带着要求自由轻生的朗读课文。
3.检查生字词。
(1)小组内共同学习。
(2)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一边默读,一边思考:
(1)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注明每件事情发生的时间、
地点和梅兰芳的表现)
(2)文中哪件事写得比较详细,具体描绘了哪些内容?
(3)梅兰芳的表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在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交流,可先分
小组,然后在全班汇报。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新词。
2.继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词句、句子的含义。
2.让学生了解梅兰芳的爱国之情,并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
敬以及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梅兰芳其人以及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引导探究。
导语: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4课《梅兰芳》,感受他的爱国情怀,领略他令人感动的一幕幕往事。
(板书课题)
二、整体回顾,设境质疑。
1.回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梅兰芳五次拒演的具体内容。
教师板书。
)
2.交代任务:研读课文5—14自然节,感受梅兰芳在避港拒演、蓄须拒演、自伤身体这几件事中所体现出来的爱国情怀。
三、品读感悟,个性解读。
1.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教师出示“自学要求”。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勾画圈点、批注,加深自己的感悟。
2.汇报交流:
(1)学生研读之后就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
学生在汇报梅兰芳避港拒演中的表现时,首先让学生说出从哪件事可以感受到梅兰芳的爱国情怀,在结合具体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然后带着体会去读。
理解具体表现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唾手可得”“不屑一顾”,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
(2)抓住重点句子理解:“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
教师提问: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学生谈出自己的体会。
(3)句式练习,加深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梅兰芳还会遇到哪些困难?随着问题的提出教师出示句式练习。
他宁愿,宁愿
,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中国人应具备的民族气节。
(4)指名回答,齐读“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中国人应具备的民族气节。
”
学生顺势体会到“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
(5)学生汇报自己读出的感受。
学生将自己的感受朗读出来。
3.学习梅兰芳在蓄须拒演中爱国情怀的体现。
(1)图文结合,深入理解。
教师出示蓄须前后的图片,进行对比理解。
学生回报:“一旦他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了。
”教师提问:为什么蓄须之后梅兰芳就不能登台了?学生回答。
(2)读句理解,深刻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有关的句子,理解体会。
学生汇报出对句子的理解,教师抓住时机交代反衬的写法,并强调这种写法在今后习作中的运用。
(3)再读文本,体会人物。
学生自然体会出一个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掉祖国的尊严,民族气节比生命更重要。
教师引导学生读文10、11自然节深入理解。
教师引读课文11自然节,达到师生共鸣。
4.学习梅兰芳在自伤身体中爱国情怀的表现。
(1)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生默读13自然节找到重点词语“斩钉截铁”、“良苦用心”进行理解。
教师抓住“良苦用心”提出:他的良苦用心指的是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
(2)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师指导朗读(读出人物的斩钉截铁,读出人物的良苦用心)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名朗读。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节。
教师激情导语:是啊,凭着满腔的爱国情怀,凭着高尚的民族大义,梅兰芳承受着无尽的痛苦终于击碎了侵略者的痴心梦想,使国人不能不为之慨叹!
(1)学生齐读课文,谈自己的理解。
(2)教师讲解,
学生体会。
四、通读全文,整体感悟。
五、超越文本,拓展延伸。
为了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建议学生课后结合学习链接和资料做一份以梅兰芳为主题的手抄报。
六、情感升华,激情总结。
茫茫青史写春秋,为了民族大义,为了中华的尊严,一代大师挺直了脊梁,他高尚的情操照耀着万代千秋。
老师即兴做了一首小诗,就让我们以这首小诗来结束全课。
(齐读:一代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表衷肠。
拒演举债八年整,梅兰芬芳四海扬。
)板书设计:
拒绝播音
拒绝演出爱国情怀
24.梅兰芳避港拒演捍卫尊严
蓄须拒演
自伤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