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的简要介绍
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的介绍和特点

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的介绍和特点所谓“慕课”(MOOC),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
[1]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
通俗地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
这一大规模在线课程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
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
[2]多家专门提供慕课平台的供应商纷起竞争,Coursera、edX和Udacity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三巨头”,前两个均进入中国。
主要特点:1)、大规模的:不是个人发布的一两门课程:“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是指那些由参与者发布的课程,只有这些课程是大型的或者叫大规模的,它才是典型的的MOOC。
2)、开放课程:尊崇创用共享(CC)协议;只有当课程是开放的,它才可以成之为MOOC。
3)、网络课程:不是面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材料散布于互联网上。
人们上课地点不受局限。
无论你身在何处,都可以花最少的钱享受美国大学的一流课程,只需要一台电脑和网络联接即可。
MOOC 这个术语是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与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联合提出来的。
在由阿萨巴斯卡大学技术增强知识研究所副主任与国家研究委员会高级研究员设计和领导的一门在线课程中,为了响应的号召,Dave Cormier与Bryan Alexander提出了MOOC这个概念。
MOOC的简介

财富中心理财一部 · 陈俊杰
MOOC学院是果壳网旗下 的一个讨论MOOC(大型 开放式网络课程)课程的 学习社区。MOOC学院收 录了主流三大课程提供商 Coursera、Udacity、edX 的所有课程,并将大部分 课程的课程简介翻译成中 文。用户可以在MOOC学 院给上过的MOOC课程点 评打分,在学习的过程中 和同学讨论课程问题,记 录自己的上课笔记。
年轻
精英
男性
2
MOOC课程
免费
自由取得资源:不需有学校的学籍也
可以免费使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
自由
没有学生人数限制:许多传统课程师生比都
很小,但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是设计给广大群 众使用的,没有课程人数限制。
3
MOOC大明星
财务分析与决策
——肖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主任,副教授
这门课程用财务语言解构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从而帮助学习者理解
影响价值创造的各种因素,建立财务思维,并具备将其应用于商业决策
的能力。 我们将从认识财务报表开始,逐步了解财务信息的架构体系,讨论 财务数据与行业、战略定位与战略执行的关系,剖析企业的价值创造过 程,在此基础上,讨论如何运用财务数据进行商业决策。 课程介绍
4
知识的深度
深度
《模型思维》——如何 利用模型思考,并利用 他们使我们身边复杂的 世界充满意义。
MOOC学院
定位于讨论,点评和记录课程,
MOOC学院不直接收录课程内容,
只是专注于帮助学习者互相交流, 发现课程。
2
MOOC成员
哈佛大学
加州大学
斯坦福大学
耶鲁大学
沃顿商学院
普林斯顿大学
慕课

总结
慕课的概念 慕课的课程范围 慕课的主要特点 规模大,教学混合化,具有开放性,网络 化,可以进行互动,可以万人同时上一 堂课。
谢谢!
主要特点
1.大规模:它不是个人发布的一两门课程:“大规模网 络开放课程”(MOOC)是指那些由参与者发布的课程, 只有这些课程是大型的或者叫大规模的,它才是典型 的的MOOC。 2.开放课程:尊崇创用共享(CC)协议;只有当课程 是开放的,它才可以成之为MOOC。 3.网络课程:不是面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材料散布 于互联网上。人们上课地点不受局限。 4. 模式:课程视频被分割成小块,观看视频时,中途 会跳出一个小问题,答对课程才继续,想玩游戏一样 5. 互动:学生提交作业后,可在社区进行讨论,互评 作业
课程范围
慕课是以连通主义理论和网络化学习的长为高级人才。 课程的范围不仅覆盖了广泛的科技学科,比如 数学、统计、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 也包括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慕课课程并不 提供学分,也不算在本科或研究生学位里。通 常,参与慕课的学习是免费的。然而,如果学 习者试图获得某种认证的话,则一些大规模网 络开放课程可能收取一定学费。
慕课
传统的学习方式
认真的学习
老师精彩的讲课
考试准备中的同学
现在的学习方式
概念
慕课,简称“MOOC”,也称“MOOCs”, 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 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 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 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 发模式。通俗地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 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 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 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
MOOC简介

外语部
把大家的想法连接在一起以便获得更多知识的理
念来自于连接主义的理论。“学习发生于学习者 和学习社群连接并反馈入信息的过程中” (Kop & Hill, 2008, p. 2) 有一句古话“站在巨人的 肩膀上”学习会获得更显著的效果。
外语部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
MOOC是一种点对点的知识交换或是学习方法。这就意味 着它并不需要更多的协调者。但是如果由导师提供帮助指 导,以避免互动失焦,对于学习课程是非常实用的指导。 一个总的协调者就像是聚合课程的胶水,他要具备内容的 专业性和优秀的沟通技能。同时也需要精通社交媒体的运 作,从而从容的驾驭MOOC的发展。 通常MOOC需要持续几周的时间,每周会针对一个与课程 主题相关的特定的次主题。例如,很多MOOC每周会有不 同的,专业领域的导师来进行辅导,从而确保学员获得高 质量的学习内容。
外语部
MOOC可能面临的挑战
1. 学习者自己创造内容,可能会觉得茫然没有 头绪 2. 它要求学习者具备数位素养 3. 它要求学习者投入时间和精力 4. 它是有机的,这也就意味着课程具有自己的 运行轨迹 5. 学习者需要自我调节他们的学习
外语部
指导或不指导:MOOC的导师是这个方面的指导者
外语部
2.联结主义connectionism 联结主义亦称 “联结主义心理学”, 20世纪初美国 心理学家E .L.桑代克 (Edward Lee Thorndike 1874 —1949)在对动物实验研 究的基础 上提出的一种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认为情 境感觉和动作冲动反应之 间形成的联结是学习 的基础,也是心理行为的基本单位。
外语部
联结主义是统合了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和心理
慕课和微课,互联网教育的两种形式

慕课和微课,互联网教育的两种形式慕课,英文简称为MOOC,是英文直译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
第一个字母“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
这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在线教育方式,里面涵盖了一些重点学府的课程,比如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的课程,内容面也广,几乎各个专业都有,经济学、建筑、计算机等等都有课程。
微课(Microlecture),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
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
但是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
微课的特征有:1.主持人讲授性。
主持人可以出镜,可以画外音。
2.流媒体播放性。
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3.教学时间较短。
5-10分钟为宜,最少的1-2分钟,最长不宜超过20分钟。
4.教学内容较少。
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
5.资源容量较小。
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
6.精致教学设计。
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7.经典示范案例。
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
8.自主学习为主。
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
9.制作简便实用。
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以实用为宗旨。
10.配套相关材料。
微课需要配套相关的练习、资源及评价方法。
mooc介绍

• 1、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用计算机帮助或代 替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包括传递教学信息、传授 知识、训练技能,直接为学生服务。 • 2、计算机管理教学(CMI):以计算机为主要处 理手段所进行的教学管理活动,包括用计算机帮 助教师监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收集反 映学生学习的各种信息,提供帮助教学决策的信 息,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存储和管理教学材料、 教学计划与学生成绩,以及作业和考题的生成、 测试与评价等。
6
系统功能构成
学校管理 信息系统 教务管理 教学系统 学生管理 人事管理 图书管理 财产管理 财务管理 其它事务 管理
7
教育信息化标准-国内标准
• 2002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教育管理信 息化标准》(第一部分:学校管理信息标 准)。该标准分为四个部分:学校管理信 息标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信息标准、 信息交换标准、管理软件设计规范。
4
• 计算机辅助教育行政管理(CAEA):用计 算机辅助进行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工 作,它的使用对象是各级各类政府教育行 政部门中的管理人员、学校中的行政管理 人员。CAEA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全面提高 教育教学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5
• 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计算机和通 信网络为基础,对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管理 信息进行收集、存储、检索、加工和传输, 使其应用于教育管理领域的人机系统,该 系统能准确、及时的反映各项教育教学活 动的当前状态,能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 来,能从全局出发辅助管理人员开展教育 教学的管理工作。
11
教育信息化标准-国外标准
• 2、IEEE LTSC 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学习技术标准委员会(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s Committee, LTSC, )由IEEE计算机协会 标准活动委员会授权,负责研究和制定教育系统中与计算机相关的信 息技术标准。LTSC开发公认的技术标准,推荐优秀的实践范例,指 导软件的内容、工具和技术,并设计一些方法,为开发、维持和配合 那些由计算机执行的教育和培训的系统提供便利。LTSC发布的标准 覆盖范围比较全面,影响广泛,不少标准被SC36所接纳
慕课简介、学习模式及其特点

慕课简介、学习模式及其特点摘要:慕课(MOOC)是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的意思。
2008年,该概念有加拿大人提出,2012年倍《纽约时报》评为“慕课元年”,慕课开始风靡全世界。
向传统大学的教育模式和组织形态发出了革命性的挑战,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最大的教育革新”。
慕课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开放性和课程结构完整性。
关键词:慕课、历史、特点一、慕课简介(一)概念慕课,英文“MOOC”(又称“MOOCs”),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ce”的缩写,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的简称。
(二)历史2008年,加拿大的乔治?西门子(George Siemens)和斯蒂芬?唐斯(Stephen Downes)基于联通主义的学习理论模型,开设了《关联主义和关联的知识》。
该课程采用人机交互的学习模式,将课程设计者、学习资源、教学者、学习者和自发组建的学习共同体结合在一起。
后来,该国爱德华王子岛大学(University of Prince Edward Island)的戴夫?柯米尔(Dave Cormier)和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Technology in Liberal Education )的布赖恩?亚历山大(Bryan Alexander)共同提出了更为完整的“MOOC”概念。
将“大规模、开放、在线”作为这类课程的标志与核心理念。
2012年被《纽约时报》评为“慕课元年”。
多个慕课教育平台风起云涌,Coursera(目前规模最大)、edX(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出资组建)和Udacity (以计算机类课程为主)是其中最主要的三大平台。
这三大平台都已进驻中国。
(三)慕课在中国中国学习者学习慕课的热情非常高,Coursera平台的选课人数中,美国学习者之外的选课者中,中国学习者占了40%。
除了国外的慕课平台进驻中国外,国内的慕课平台也风起云涌。
如海峡两岸的五大交通大学(台湾交大、上海交大、北京交大、西安交大和西南交大)共同组建了Ewant慕课平台;北京慕课科技中心成立了慕课网,课程包含: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
初识MOOC(慕课)

27Focus聚焦中国电信业CHINA TELECOMMUNICATIONS TRADEAugust 8 2014 164慕课,简称“MOOC”,也称“MOOCs”,是新近涌现出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
所谓“慕课”,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 课程动辄上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
MOOC 虽然历史短暂,但是孕育和发展的历程却相当长。
它甚至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1962年,美国发明家和知识创新者 Douglas Engelbart 提出来一项研究计划,题目叫《增进人类智慧:斯坦福研究院的一个概念框架》,在这个研究计划中, Douglas Engelbart 强调了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增进智慧的协作工具来加以应用的可能性。
也正是在这个研究计划中,Engelbart 提倡个人计算机的广泛传播,并解释了如何将个人计算机与“互联的计算机网络”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大规模的、世界性的信息分享的效应。
自那时起,以伊万·伊里奇为代表的许多热衷计算机的认识和教育变革家发表了大量的学术期刊文章、白皮书和研究报告,在这些文献中,他们极力推进教育过程的开放,号召将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改革“破碎的教育系统”的手段应用于学习过程之中。
MOOC 作为术语,最早是在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与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联合提出来的。
在由阿萨巴斯卡大学技术增强知识研究所副主任与国家研究委员会高级研究员设计和领导的一门在线课程中,为了响应号召,Dave Cormier 与 Bryan Alexander 提出了MOOC 这个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OC的简要介绍
物理学院臧雨宸基本原理及应用
MOOC,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随着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
虽然大量公开免费线上教学课程是2000年之后才发展出来的概念,其理论基础深植于资讯时代之前,最远可追溯至1960年代。
1961年4月22日巴克敏斯特.富勒针对教育科技的工业化规模发表了一个演讲。
1962年,美国发明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向史丹福研究中心提出一个研究“扩大人类智力之概念纲领”,并在其中强调使用电脑辅助学习的可能性。
在此计划书里提倡电脑个人化、并解释使用个人电脑搭配电脑间的网络为何将造成巨大、扩及世界规模的交换资讯潮。
2007年8月大卫‧怀利教授创立了早期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或称为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原型,一个开放给全球有兴趣学习的人来参与的研究生课程。
在成为开放课程之前,这门课本来只有5 个研究生选修,后来变成有50 个来自8 个国家的学生选修。
2011年秋天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有重大突破:超过160000 人透过赛巴斯汀‧索恩新成立的知识实验室( 现称Udacity ) 参与索恩和彼得‧诺威格所开设的人工智能课程。
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
2013年2月,新加坡国立大学与美国公司Coursera合作,加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
新加坡国立大学是第一所与Coursera达成合作协议的新加坡大学,它2014年会先通过该公司平台推出量子物理学和古典音乐创作的课程。
总的看来,MOOC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工具资源多元化:MOOC课程整合多种社交网络工具和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学习工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
2、课程易于使用:突破传统课程时间、空间的限制,依托互联网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在家即可学到国内外著名高校
课程。
3、课程受众面广:突破传统课程人数限制,能够满足大规模课程学习者学习。
4、课程参与自主性:MOOC课程具有较高的入学率,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辍学率,这就需要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按时完成课程学习内容。
影响与对策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成功实现了一种高端的知识交换。
它可适用于专家培训,各学科间的交流学习以及特别教育的学习模式–任何学习类型的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传播。
而网络课堂可以给你带来很多益处。
让每个人都能免费获取来自名牌大学的资源,可以在任何地方、用任何设备进行学习,这便是MOOC的价值所在。
果壳网CEO、MOOC学院创始人姬十三认为,目前在MOOC上学习的大部分是那些学习很主动的人,他们会想办法看到这些视频、看英文字幕,但要是想让更多人进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努力。
上一次教育革命是发生在学徒制和学校教育中间的一个转折点,学徒制本身是一个个性化的教育,但学校教育,很难保证个性化。
现在美国很流行在家教育,中国也有一部分人退学,在家靠父母或用其他形式接受教育,这是多元化教育的一种方式。
而在互联网上,个性化教育也成为另外一种可能性。
通过智能算法、大数据的一些东西,使个性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得以实现,大方向是满足个性化需求。
目前看来,MOOC是不是最终的一个比较理想化的形式,很难保证,目前看来很受欢迎。
但我觉得纯线上教育是不够的,我一直说,翻转课堂才是王道。
MOOC
的到来重新定义了学校,重新定义了老师,甚至也重新定义了学生。
比方说,过去的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讲课。
但是现在
有别的老师在网上讲,线下的老师可能就要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师生间的沟通也变得更为重要。
有公平的受教育权,才会有健康的社会阶层流动。
有望改善教育不公现状
其实中国很多的不公平早在起跑点就已经发生,受限于学校的师资、软硬体资源有限,所以入学也有一定的名额限制,造就了各式各样超竞争的联考,让很多莘莘学子被迫以不健康的学习方式来竞争各大名校的窄门,大量的补习、长时间的下课辅导、被偏废的其它学术科、与不均衡的发展还有扼杀学生自动学习与创造力的空间。
这样的制度付出大量的社会成本、时间浪费、还有低估牺牲有潜力的各领域人才。
以笔者的观察,名校生与工作成就表现并无绝对的关系,真正重要的还是回归「态度」,如对学习有热情,能主动且坚持。
MOOC将大幅促进原本受高等教育的不平等权,让有意愿有热心的学生,能接触到全世界最好的老师与课程教材,回到公平的起跑点上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