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巴赫《意大利协奏曲》

合集下载

巴赫钢琴作品演奏艺术浅析

巴赫钢琴作品演奏艺术浅析

巴赫钢琴作品演奏艺术浅析
李玉春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
【年(卷),期】2010(0)21
【摘要】巴赫的音乐作品形式严谨,有很强的逻辑性、哲理性,表现出庄重富有内涵的乐思。

这使他的音乐作品在演奏上具有独特的风格,本文从演奏风格、力度、指触、指法、踏板几个方面分析其艺术特点。

【总页数】2页(P33-34)
【关键词】巴赫;钢琴;演奏风格
【作者】李玉春
【作者单位】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24.1
【相关文献】
1.如何演奏钢琴巴赫作品——以《巴赫意大利协奏曲》为例 [J], 刘苑
2.论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奏 [J], 金英
3.浅析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演奏特点 [J], 陈凯琪
4.浅论巴赫《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的演奏艺术兼论巴赫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J], 尹松
5.浅析巴洛克时期复调钢琴作品的演奏──以巴赫赋格曲为例 [J], 李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巴赫《意大利协奏曲》分析

巴赫《意大利协奏曲》分析

为 对 协 奏 曲 有 七 个 最 重 要 的 贡 献
三 乐 章 形 式 的 确 立
辉 煌 热 情 的 独 奏 部 的 引 入 表 达 浪 漫 的 演 出 . 主 体 风 格
传 统 保 持 着 牢 固 的 联 系 十 七 世 纪 的 德 国 管 风 琴 艺 术 .

黄河之声 Y L OW IE FT ON 0 9 聃 EL RV R O HES G 2 0 年6
文 /,晓莹
一 、
协 囊曲 的起 谭与 特性
与 标 记 十 分 清 晰 . 利 都 奈 罗 织 体 常 包 含 对 抗 而 不 是 与
Co …
协 同
一 t
词 来 源 于 拉 丁 文 最 初 的意 义 是 竞争
主 题 思 想 的 有 机 结 台 . 慢 板 乐 章 的 悲 剧 性 特 征 . 管 乐 器
在 作 曲 家 手 下 开 始 散 发 出 耀 眼 的 光 辉 这 一 时 期 主 錾 以 大 协 奏 曲 为 主 ~ 个 乐 器 组 与 整 个 乐 队 的 对 抗 。 科 霄 利 是 协奏 曲最重 要的先 驱之 一 到 了 同 为 意 太 利 人 的 维 瓦 尔 第 太 协 奏 曲 已 经 发 展 的 颇 为 完 善 维 瓦 尔 迪 被 总 结
于 1735 年 为 双 层 键 盘 的 太 件 奏 又
命 名 为 意 大 利 风 格 的 协 奏 曲 这
是 一 首 三 乐 章 形 式 的 协 奏 曲 不 同 于 寻 常 意 义 的 奏 曲 他 只 为 键 盘 乐 器 写 作 并 不 包 含 乐 队
乐 队 。 这 种 分 离 最 早 出 现 在 16 5年 斯 特 拉 代 拉 7
巴 洛 克 时 期 各 种 器 乐 体 裁 蓬 勃 发 展 协 奏 曲 更 是 其中 的伎佼 者 从 科雷 利 托 雷利到 维瓦 尔第 协奏 曲

巴赫《意大利协奏曲》风格与演奏探讨

巴赫《意大利协奏曲》风格与演奏探讨

巴赫《意大利协奏曲》风格与演奏探讨作者:郑爽来源:《当代音乐(上旬刊)》2016年第04期[摘要]巴赫是一位著作等身的伟大德国作曲家,《意大利协奏曲》无疑是作曲大师巴赫献给世界的“独特的绝作”。

《意大利协奏曲》作曲技巧的精湛和思想内涵的丰富都超越了前人,是作曲史上一次伟大的跳跃。

独奏协奏曲这一体裁使钢琴这一乐器化身为一座秘密花园,展现出了丰富的全奏音响和富于变化的独奏旋律之间的对比和对立感,创造出钢琴演奏巨大的生命力,使音乐充满了阳光的味道和活力,为世界音乐的进一步展开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关键词]巴赫;钢琴演奏;《意大利协奏曲》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4-0075-02巴赫:全名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是欧洲巴洛克时期的最后一位音乐大师,是“西方近代音乐之父”,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意大利协奏曲》创作于1735年,是一首为键盘乐器所创作的作品,这首音乐协奏曲带有明显的意大利音乐风格,充满了意大利趣味的协奏曲与法国序曲构成了一首跨地域性的作品,是巴洛克时期协奏曲创作的一大突破。

给热爱音乐的人带来了一片心灵的港湾,使其得以在此快乐地畅游。

在这个器乐协奏曲非常盛行的时代,巴赫在对意大利浓烈的兴趣驱使下,全方位地了解了千姿百态、意趣盎然的意大利音乐,各种新颖的音乐表现形式也给巴赫带来了独特的灵感。

在以前对这方面尝试的经验指导下,他把维瓦尔第的协奏曲进行了再创造,为其注入自己崭新的理解。

重新改变为管风琴或羽管键琴的音乐语言。

给人耳目一新的音乐感受。

《意大利协奏曲》充满了意大利趣味,那么我们要首先了解什么是“意大利趣味”,想了解一个音乐的风格形式就离不开创作者所处的时代。

巴洛克时代的人们经济富裕,文化繁荣昌盛,人们充满了活力和求知欲。

人们追求繁华,追求各种精美的修饰,华丽的风格。

意大利协奏曲

意大利协奏曲

意大利协奏曲
《意大利协奏曲》是古典音乐的珍宝,现在仍深受许多乐迷的喜爱。

它出现于18世纪末期的意大利,是一种以单簧管为主要乐器的
流派,具有活泼、热情、活跃的特点。

意大利协奏曲最初是由意大利音乐家所创作,但很快就被欧洲大多数国家和殖民地所采用。

它彰显了西洋音乐的活力和丰富性,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古典音乐经典中的佼佼者。

意大利协奏曲有许多特点,在单簧管和古典乐队中,它更加凸显出自己的特色。

它精致而细腻,声音丰满而婉转,令人回味无穷。

它表现了一种自由而热情的气氛,鼓励现场演奏者使用各种动态和变化,使曲调更加美妙。

意大利协奏曲聘请了许多优秀的作曲家,比如,多明戈罗兹、拉西亚尼和柴可夫斯基等,他们创作的协奏曲沉浸在激情的乐句和节奏的游弋中,表达出真情实意,给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协奏曲受到许多后世作曲家的影响,在他们的创作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比如,巴赫的《贝多芬协奏曲》受到意大利协奏曲的薰陶,他的作品也充满了自由而热情的情感,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使它们更加有趣、多样化,被许多乐迷所喜爱。

总之,意大利协奏曲是一部重要的古典音乐经典,它的精彩绝伦,迷人的旋律,活泼的节奏,以及充满热情的情感,使它很容易被听者所接受。

它不仅是一种音乐,更是一种精神,充满快乐,温暖,使观众们在音乐中享受放松、愉悦的感受,将带领他们进入宽阔的古典音
乐世界。

巴赫作品中装饰音与速度演奏探究——以《意大利协奏曲》的不同演奏版本为例

巴赫作品中装饰音与速度演奏探究——以《意大利协奏曲》的不同演奏版本为例

(二)速度 唯一正确的速度是不存在的,因为演奏者希望有一些 自由度。然而,选择速度需要很谨慎,从而使它属于风格 要求,并且艺术上也是合理的。 巴赫的作品中没有节拍器标注,毕竟当时节拍器还未 发明。巴洛克音乐的速度标记可划分为两类:Allegro和 Adagio。Allegro 包括所有快的速度,例如,allegro、allegro assai、allegro di molto、vivace、allegretto、presto、prestissimo 等,其主要特点是欢快而有活力的。而Adagio则涵盖cantabile、 arioso、 affetuoso、 andante、 andantino、 largo、 larghetto等表达柔和或忧郁的特点。这些速度标记的确对表 演者在演奏巴赫音乐选择恰当速度时非常有帮助。
装饰音在第二乐章是最为重要的音乐元素之一,它涉 及到更高程度的连奏和装饰效果,这些也使得音乐线条变 得很华丽。高声部有很多巴赫已写出的装饰音,而钢琴家 图雷克在中声部增加很多额外的装饰音,这可能是因为本 乐章由单一的线性动机贯穿始终,节奏很有规律,空间上 也相对静止。笔者认为,她附加的装饰音过多,而且,由 于需要用左手演奏,对演奏者的技术要求很高,但她的诠 释方式使音乐很有感染力、令人激动,同时也为我们打开 了思路。作为教师,需要让学生们了解这一奏法,讨论哪 种方法自己更喜欢、技术上也能够很好地驾驭。见谱例4:
特、希夫、古尔德、图雷克等著名巴赫权威演奏家的音频,对如何把握巴赫作品中的装饰音和速度产生更深刻的 认识和理解,从而对巴赫作品的演奏和教学有更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巴赫;演奏实践要素;演奏版本 [中图分类号]J624.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 (2021) 07-0022-03

浅析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的艺术价值

浅析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的艺术价值

浅析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的艺术价值作者:杨铭来源:《黄河之声》2020年第12期摘要:巴赫,巴洛克时期著名作曲家。

他擅长使用复调来诠释作品,创作了大量的高品质乐曲。

《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巴赫所创作的众多管弦乐作品中最为著名的,其中一共包含六首作品。

每一首作品的配器都不同,极其灵活。

这部作品完美的展现了巴赫高超的写作技巧,具有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勃兰登堡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作品分析等方面的论述,来探究其自身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协奏曲;作品分析;巴赫巴赫的名字在德语里是小溪的意思,但他在音乐创作和音乐文化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以及所产生的影响,就如同莱茵河那样气势磅礴、一泻千里。

巴赫的创作将复调音乐发展到了最崇高的境界,他对宗教信仰的歌颂与敬畏无时不刻地在他的音乐中所体现。

歌德曾这样评价过巴赫:“就如永恒的和谐自身的对话,就如同上帝创造世界之前,在心中的流动,我好像没有了耳、更没有了眼、没有了其他感官,而且我不需要用它们,内在自有一股律动,源源而出。

”巴赫的音乐往往带给人一种宁静、安逸的感觉,让人能够回归自己的灵魂深处,向人们展现了美好又单纯的心灵家园。

一、《勃兰登堡协奏曲》的刨作背景巴赫的创作体裁广泛,其创作主要分为三个时代,分别是魏玛时代、科滕时代以及莱比锡时代。

其中,科滕时代可以说是巴赫创作的高峰期,而《勃兰登堡协奏曲》也是在这个阶段所完成的。

巴赫于1717年来到科滕并担任宫廷乐长,应勃兰登堡侯爵之约,巴赫创作了一套6首题为《为几件乐器而写的协奏曲》曲集,后来被称为《勃兰登堡协奏曲》。

这部作品风格华丽、明朗且具有宫廷气息。

二、《勃兰登堡协奏曲》的音乐结构以及特点在《勃兰登堡协奏曲》这部作品中的六首协奏曲配器十分灵活多变,而且每一首都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

其中第一、二、五首是由一小组乐器和乐队协奏的大协奏曲,第四首是由小提琴和弦乐队外加两支长笛所组成的协奏曲,第三首和第六首没有划分独奏的乐器,只是为弦乐队创作的乐曲。

论意大利协奏风格对巴赫的影响

论意大利协奏风格对巴赫的影响

论意大利协奏风格对巴赫的影响
意大利协奏风格对巴赫在音乐创作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巴洛克时期,音乐已不再定型于宗教音乐,而是更多地用于表达情感和表现技巧。

意大利协奏曲中的轻快、欢快的节奏以及灵活的旋律结构深深地吸引了巴赫,他开始将这种风格融入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中。

以巴赫最著名的作品《巴赫夜曲》为例,这首作品就充分体现了意大利协奏风格的影响,其轻灵的旋律和动听的和声都源自于意大利协奏曲的风格。

意大利协奏风格对巴赫在演奏技巧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意大利协奏风格的音乐注重技巧和速度,对器乐演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这使得巴赫在演奏技巧上有了更多的探索和实践,使其演奏技巧更加丰富和精湛。

巴赫的《小提琴协奏曲》和《钢琴协奏曲》等作品便很好地展现了他在演奏技巧上的突破和创新。

意大利协奏风格也对巴赫在音乐结构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意大利协奏风格以其轻快的旋律和谐的和声在当时深受欢迎,这对巴赫的音乐创作结构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巴赫在创作时也广泛地使用了意大利协奏曲的音乐结构形式,例如复调对位法和对位法的运用,使得他的音乐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和谐美妙。

意大利协奏风格对巴赫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音乐创作、演奏技巧和音乐结构等各个方面。

巴赫对意大利协奏风格的领悟和借鉴,为他的音乐创作和演奏技巧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素材,使得他的音乐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富有活力。

意大利协奏风格的影响对巴赫的音乐创作和演奏技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使得他成为了巴洛克音乐时期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

协奏曲对话原则的“二元性”转“一元性”——谈巴赫《意大利协奏曲》

协奏曲对话原则的“二元性”转“一元性”——谈巴赫《意大利协奏曲》

HUANGZHONGDALV It钟大吕协奏曲对话原则的“二元性”转“一元性”----谈巴赫《意大利协奏曲》■资明伟广西艺术学院〔摘要〕协奏曲是经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威尼斯乐派“双重合唱”的形式演变至17世纪巴洛克时期形成的一种器乐演奏体裁。

这也就表明了协奏曲这一体裁具有对话原则的“协同合作、对抗竞争”的“二元性”特征。

巴洛克时期所产生的乐队协奏曲、大协奏曲和独奏协奏曲三种表现形式都具有"二元性”。

而巴赫所创作的《意大利协奏曲》作为巴洛克时期的键盘乐代表作品,将协奏曲体裁的特征融合在独奏键盘作品中形成了史无前例的"一元性”键盘协奏曲。

〔关键词〕协奏曲对话原则;“二元性”;“一元性”;巴赫;《意大利协奏曲》“二元性”的提出可追溯于协奏曲的“对话原贝!J”,“对话”一词源自约瑟夫•科尔曼所著的《协奏曲对话》(Concerto Conversations)书名。

对话一词也是对协奏曲的一种拟人话表述,指的是协奏曲作品中所包含的固有的音乐组织原则。

而“对话”这一词不仅仅是“独奏”与“协奏”所拥有的。

“独奏”(solo)—词无论从中文释义或英文释义上都解释为“单独一人演奏乐器”,而“重奏”组与“协奏”组之间也是存在于“二元性”。

巴洛克初期所出现的乐队协奏曲、大协奏曲演奏形式都是采用乐器组的对比竞奏或协同合作进行音乐的发展,而非单一乐器与乐队。

所以只要存在于“协同合作、对抗竞争”这个特征,那么协奏曲这一音乐体裁的表现形式都会具有对话原则。

虽然在当时“独奏”与“协奏”形式的独奏协奏曲已经存在,但并未像古典主义时期将协奏曲演奏形式确定为独奏协奏曲。

所以区分两者最好的表述应采用“主奏”与“协奏”最为适当。

对话原则的形成是根据协奏曲这一体裁的本身特性所产生。

协奏曲的产生源自于16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乐派“双重合唱”这一形式。

随着时间推移,协奏曲的表现形式发展也慢慢由人声转为纯器乐题材。

但无论如何发展,协奏曲的“对话”形式来展开音乐的方式是与生俱来的,而且也都贯穿协奏曲这一体裁发展的整个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涵。世俗民族性音乐风格与宗教式音乐感觉完美融合,使我发自 内心的深深的佩服巴赫。 (三)曲式之美 1.《意大利协奏曲》第一乐章分析 这一乐章是快板乐章,F大调,4/4拍,第一乐章是整首作品的 基本乐章,第一主题占据主要地位,情绪饱满激情,使用了对位手 法,之后所有的新主题之间只有对峙关系而没有鲜明的对比,这一 乐章采用的是三段体式,首尾相呼应,中段是派生的新材料,增强 了乐章活跃的情绪和气氛。 乐曲的主题自F大调起始,主调共出现了4次,情绪十分热情, 给人积极向上的感觉。主部与副部主体之间的对比,调性与情绪之 间的对比,构成了鲜明的协奏效果。 旋律分交由右手完成,左手为柱式伴奏织体,多为平行三、 四、五度。副主题由F大调转为C大调,主题第三次出现时有转为降B 大调。各段中的音乐通过插部的出现连接形成对比,主题音乐在不 断地变化反复。 2.《意大利协奏曲》第二乐章分析 这一乐章是抒情的歌唱的行板,3/4拍,模进的复调手法,采用 的是F大调的近关系小调d小调,在色彩上与第一、第三乐章的积极 向上形成了鲜明的情绪对比。第二乐章中,巴赫受意大利小提琴音 乐的影响,采用了主调性的描绘风格,整个乐章曲调悠长缠绵,仿 佛女高音在小提琴的和应及中提琴的拨衬下尽情抒发情怀,抒情高 歌,旋律优美流畅,娓娓动听地道来。而其中拨奏式的低音不断反 复出现的手法,可以追溯到13世纪的经文歌,给人一种遥远经典的 复古美。轻轻引入,将听者的思绪情绪从第一乐章的积极热情一点 点慢慢拉出,再渐渐带入悠扬缓慢的歌唱,引子后紧跟主题A。 第三乐章急板,4/4拍,在18世纪,急板并不指速度飞快,而是 意味着情感生机勃勃和欢乐的情绪贯穿本乐章 音乐的始终。 (四)演奏法 首先是通过掌握作品的曲式结构、描绘手法、复调手法等等理 论知识,来为实践打好基础,只有掌握这些理论上的情感讲解,我们 才能在上手的时候更好的把握作曲家的意图;接着就是要多加注意巴 赫最最明显的装饰音,不管装饰音的速度慢也好,快也好,都需要把 装饰的每一个音符都弹奏清晰,它们都是音乐构成的一部分;最后 我想说一下,触键的问题,在巴赫的年代,由于在羽管键琴上发声 是断断续续的,不可能连奏,所以在今天我们在现代钢琴上演奏巴 赫作品时可选择采用如断奏、半连奏、跳音等触键方式来弹奏,当 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需要结合作品演奏的实际要求来做。■
音乐 探索
浅析巴赫《意大利协奏曲》
万 洋
(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1)
摘 要: J.S Bach,巴赫,西方巴洛克音乐时期的巨匠,被誉为“西方音乐之父”,著作等身,终生命运与宗教表里相 依。而他的为双层大键琴所作的意大利风格的《意大利协奏曲》却在众多宗教性作品里独具世俗性与主调性的独特魅 力。本文将从该作品的写作背景、手法及曲式结构上进行简单个人分析。 关键词: 巴赫;协奏曲;《意大利协奏曲》 ; 曲式结构
一、Johann Sebastian Bach 约.塞.巴赫(1685-1750) J.S巴赫,18世纪初键盘音乐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他是西方音 乐史上承前启后的伟大音乐家,也是钢琴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巴赫的古钢琴作品代表作有为学生练习手指而作的《十五首 二声部创意曲集》和《十五首三声部创意曲集》, 《英国组曲》和 《法国组曲》, 《帕蒂塔》又称《德国组曲》(巴赫最成熟的作品之 一), 《平均律钢琴曲集》(被誉为“钢琴音乐的旧约圣经”是巴赫 古钢琴音乐中的最高杰作), 《d小调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 《赋格 的艺术》(巴赫最后的作品,是音乐家的“哲学著作”), 还有接下 来笔者要浅析的《意大利协奏曲》 。 二、协奏曲 协奏曲,这种独特的体裁最早在意大利形成,这一体裁有着无 限的张力与扩展力,最初是由当时流行的三重奏鸣曲作为基础改进 而来,最先出现的是大协奏曲,作曲家托列里用乐队里两组乐器来 分工担任“主奏部”与“协奏部”,以此来替代原来三重奏鸣曲三 声部中的两个高声部,增强了主奏与协奏两声部之间的强烈对比, 这大胆的一步真正变成了音乐史上的具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巴洛克时期的管弦协奏曲分为大协奏曲和独奏协奏曲,对独 奏协奏曲发展贡献最大的要数安东尼奥.卢奇奥.维瓦尔第(16781741) , 他创立了巴洛克式协奏曲的典范,后来的巴赫也深受这一风 格的影响。 维瓦尔第对独奏协奏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三个 月长得曲式结构:回旋式快板—歌唱性慢板—舞曲风格快板。这些 在巴赫的《意大利协奏曲》中均有体现。 三、《意大利协奏曲》 《意大利协奏曲》创作于1734年。意大利风格的大协奏曲是巴赫 最喜爱的体裁之一, 《意大利协奏曲》可以说是巴赫在协奏曲创作上 的登峰造极之作。这首协奏曲不是用乐队来伴奏的,而是在一架两层 键盘的羽管键琴上弹奏的。演奏者通过两层键盘和音栓,奏出力度强 弱的对比。巴赫本人标注的“forte”意即在第一层键盘上演奏,模 仿“乐队合奏”,而“piano”则是指在第二层键盘上模仿独奏乐器。 (一)主调风格之美 《意大利协奏曲》中我最喜欢的也是最柔美的要数庄板的第二乐 章,在第二乐章中采用了二部性的曲式结构,虽说再现部中主题发生 了较大的变化,但巴赫仍旧是通过使用大小调的近关系转调手法让我 很是清晰的感受到了主题一次次的回归,这样迂回曲折却又在两声不 中流畅衔接的十分自然,让我更加喜爱痴情巴赫的复调音乐作品。 (二)意大利风格之美 意大利风格的协奏最引人入胜的当属独奏与全奏之间强烈清晰 的对比,对比中又有细微的小突显,才能使得整个作品不单调,有
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