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水循环.docx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水循环.docx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水循环.docx

高三二轮复习:水循环

考纲: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考纲解读:

一、 水循环的类型、环节、意义

二、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利用

三、 河流径流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四、 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教学过程

一、水循环的类型、环节、意义

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三种水循环都包括的水循环的环节有哪些?

2、陆地上,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水循环类型有什么不同?

能力摄升?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下渗和地下径流的因素

水汽施 sWXXWWXX" ?\\\\\\\\\\\ fl k 藝腾[[蒸发俺水Q 地表径流 址下径流

水循环示意图 .XXXXXX \XXXXX 2 %xx \\\\\\\\\\\? wxxxxxxxxx xxwwxxxw

潞水

(2014全国卷1)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拾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

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牛产性绿水。

1?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2?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A.水田改旱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正向利用: 负面影响:

能力提升

分析城市化对水循环各个环节的影响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据此回答问题。

3.图示事物主要作用()

A.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B?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

C?河流、湖泊可以调蓄多雨和少雨期降水量

D?城市小区、拦水坝可增加下渗水量

4.建设城市绿地采用下凹式绿地和植草沟,主要作用是()

A.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

B.降低降水造成的水土流失

C.减轻土壤的盐渍化现象

D.加强生物和环境多样化

三、河流径流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读四条河流的径流量图,分析四图中哪些要素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

思考

1、 河流径流量大小的成因

2、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小的成因

(2014年四川高考)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 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图5是我国某地气温、 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

xso- 200" 1(" 01_i

汝背(D/s) 30(>|

l 2 $ d 5 6 T 8 9 10 11 12(月) 松花江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5 6 7 8 9 10 H 12(/1) C ■

O {3O.2OIOO T ")0 2 so- 200- I 2^456789 10 II 12 月中

5.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A.湖泊水

B.地下水C?冰雪融水 D.沼泽水四、河流的水文特征

1、明确河流水文和水系特征

2、分析河流含沙量大小、有无结冰期和凌汛形成的原因

(2015浙江高考)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题:水圈和水循环

水圈和水循环专题练习 一、单选题 水平衡是某个地区在某段时间内,水量收入与水量支出之差,等于储水变化量(收入大于支出为正值,收入小于支出为负值,收入等于支出为零)。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三峡库区水位基本不变,维持在低水位状态的时段在( ) A. 2~5月 B. 4~7月 C. 6~9月 D. 10~12月 2.三峡水库对鄱阳湖补水的时段在( ) A. 12月~次年4月 B. 4~7月 C. 7~10月 D. 10~12月 3.每年都要将三峡水库的库容腾空(水位由175米降至145米)的主要目的是( ) A. 增大水库调蓄洪水能力 B. 增大库区水面保障生物繁殖 C. 冲刷沉积于水库的淤泥 D. 确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 读“某区域小流域图”,回答问题。 4.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地区的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 该河西部地区的降水转变为地下水更充分 C. 图示时期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D. 图示时期河流处于枯水期 5.A处潜水自由水面离地表面可能是( ) A. 8米 B. 32米 C. 24米 D. 16米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完成问题。 6.一般情况下,河流R() A. 只有春汛 B. 只有夏汛 C. 只有秋汛 D. 春季和夏季各有一个汛期 7.城市P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能源基地是() A. 水电站 B. 油田 C. 天然气田 D. 煤矿 8.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主要优势是 () A. 单位面积产量高 B. 人均耕地面积大 C. 交通发达 D. 水热条件好 9.城市Q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 原料产地 B. 消费市场 C. 廉价劳动力 D. 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员 图1为长江流域H河部分河段示意图,图2为Q点河流水位和P点湖泊水位某年随季节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0.图示湖泊水补给河流水的主要季节是 (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1.7、8月河流与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B. 南水北调调水量大 C. 上游水库的调节 D. 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读图,回

高考地理 过程和原理示意图的判读

二、地理示意图的判读 图及其反映的地理事物运动变化规律概括如下: 趋势) 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3.地理事物分布模式示意图的判读 该类图利用某种模式反映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的必然联系 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模式图等。 ①概括地理因素分布的一般规律、 特点,掌握分布模式图的由来;②把规律落实到具体的地理位置。例如,读“世

雨,夏季炎热干燥,其典型分布地区有地中海沿岸、美国西海岸(旧金山、洛杉矶)、非洲南端的西海岸(开普敦)、澳大利亚的西海岸(珀斯)、南美洲的西海岸(圣地亚哥)等。 4.剖面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剖面图是地理示意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地理现象、规律和本质。剖面图主要有地形剖面图、地质剖面图、地租剖面图、土壤剖 面图、天气剖面图等,其中以地形剖面图最为常见。 地形剖面图判读的基本方法:①仔细读图例、比例尺(包括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剖面线的方向和经纬线位置、注记及图示说明;②根据剖面图上的地势起伏状况,读出沿剖面线各点的海拔、相对高度,分析海陆分布和地形分布特征;③确定剖面线所在的大洲、大洋、国家或地区位置;④将地形剖面图所显示的地势起伏状况、海拔、地貌类型及地形特征等与该地区的地形进行对照,判断地形区的名称;⑤最后根据该地形剖面图所示位置及地形等,判断其气候类型、 自然带类型等各种地理事象,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5.地理关联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地理关联示意图通常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 素联系起来。用关联图考查的地理知识与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如四季的产生、大气的热力作用、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与结果、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水 循环过程、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流动、人类活动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等。

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梳理

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梳理 地球上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陆地各种水体不仅自 身都有各自的运动系统和运动规律,而且它们之间又彼此密切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较大的循环运动系统,而这一循环系统又是全球水循环 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在地理环境中具有三种变化的特性,因此 在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中,水是最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同时水也是地球 上人类和一切生物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 可缺少的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为此,掌握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显得非常重要。 一、水循环的简要阐述(一)水循环概念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二)水循环分类(1)分类一:大循环和小循环。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 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 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这种海洋 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仅在局部地区(陆地或海洋)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环境中水的循环是大、小循环交织在一起的, 并在全球范围内和在地球上各个地区内不停地进行着。(2)分类二:海陆间 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见图)。二、水循环的列表分析水循环的基 本环节和作用意义(见下表)水循环类型发生领域基本环节作用意义海陆间 循环海洋与陆地之间蒸发、输送、凝结、降水、径流、下渗等使陆地水得到 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类型。联系四大圈层,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范围内进行,促使物质迁移,更新水资源,是一个永不间断

高考地理示意图和景观图分析型试题解题方法

高考地理示意图和景观图分析型试题解题方法 一、地理示意图 地理示意图是用简明而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某种地理事物的概念和结构,或说明内容较复杂的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运动过程、分布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建构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前瞻性特征。示意图具有将文字内容图形化、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内容简单化、静态内容动态化等功能,同时还具有重点突出、高度概括、清晰易懂的特点。 1.常见的地理示意图类别 (1)地理原理示意图 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常见的有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中工业布局示意图等。 常见地理原理示意图及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如下表所示: 解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 ①识别所表示的是何种因素的地理事物联系过程; ②注意根据图中箭头方向、线段的纵横关系等提取信息; ③弄清事物的形成或变化过程,判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2)地理过程示意图

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常见的有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等。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显示了岩浆、各类岩石等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揭示了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的关系。解读此类图主要是通过读图来阐释、分析、判断、评价地理事物的发展演化过程及规律,并运用其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 解读该类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 ①了解图意,进行图文转换,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等环节,从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②根据图中箭头指向、数据变化或曲线变化规律,提取和推断其变化趋势。 ③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掌握图示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 (3)地理关联示意图 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一种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或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关联示意图通常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素联系起来。它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构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特征。常见的有天体系统图、国家或区域经济部门结构图等。在地理关联示意图中,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较为复杂,许多同学遇到此类读图题不知从何入手。实践证明,关键环节法和代入尝试法是突破此类试题的有效方法。 关键环节法: ①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 ②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 ③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 ④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 ⑤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代入尝试法 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选择题,可以使用直接代入法尝试求解。 (4)地理模式示意图 指利用某种模式反映某种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的必然联系(空间分布规律)、地理事物发展变化(演变规律)和地理事物之间本质的必然联系(空间联系规律)等。运用这些模式示意图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某一地理事物和地理原理的分布规律。常见的有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模式图、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理清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等。读图时,掌握模式图内地理要素的地位作用以及元素之间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关系。 2.解读地理示意图的一般步骤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水循环原理应用试题专项训练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水循环原理应用试题专项训练 1.图甲中的D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湖面有周期性的涨落。图乙是湖区各月降水统计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运用水循环原理解释D湖泊为淡水湖的原因。 【答案】湖水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含盐度较低;湖区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有河流将湖水和盐分流出。 2.读图,(其中图乙为图甲中虚线方框区域)完成下列问题。 试比较A、B两湖的矿化度(水的矿化度通常以1升水中含有各种盐分的总克数来表示)高低;并用水循环原理说明原因。(4分) 【答案】A矿化度较B湖高(1分)。 理由:该区域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蒸发旺盛(1分)。B湖面积小,水分收入为F河淡水的注入(1分),水分支出为蒸发和径流流入进入A湖(1分),矿化度较低。(或者,A湖面积大,水分收入主要从B湖流入的湖水(1分),水分支出绝大部分为蒸发(1分),故矿化度较高。)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如图所示)。 材料二2013年1月,我国东北平原的三江湿地保护区被国际湿地局批准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加入世界保护区行列。 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三江湿地的成因。 【答案】降水较多;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广布,地下水位高,不利

于地表水下渗;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4.结合“黄河流域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以黄河流域为例,说明水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列举两例即可)【答案】中上游地区的流水侵蚀使黄河干流出现了许多峡谷;中游地区的流水侵蚀使黄土高原变得千沟万壑;下游地区的泥沙沉积,使黄河成为“地上河”;河口地区的泥沙沉积使黄河三角洲的面积不断扩大。(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5.(10分)玛纳斯绿洲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和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有“千泉”之称,人们以这里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它上接大河、下通灌区。下图为玛纳斯冲积扇及其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 (1)运用水循环原理简要说明冲积扇边缘“千泉”的形成过程。(6分) 【答案】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沿冲积扇向下流的同时(2分);大量渗入地下(2分);当地下水流到冲积扇边缘时,在地势较低处,就容易出露而成众多泉水(2分)。 6.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下图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问题。 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全国版)2020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考选择题专练四示意图和景观图分析型

专练四示意图和景观图分析型 (2019·湘赣十四校联考)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甲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堆积形成 B.风力侵蚀残留 C.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 D.流水沉积作用 2.图乙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是( ) A.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B.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C.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D.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答案 1.D 2.B 解析第1题,平顶山岩层成水平状说明该处肯定发生过沉积,依据材料,前期是流水沉积,后经过风力和流水侵蚀而形成雅丹地貌,故D正确。第2题,鲸背状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由于高速大风的长期吹蚀,导致迎风坡的岩石侵蚀比较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峭的地貌,背风坡侵蚀作用较弱,因此相对和缓,故选B。 (2019·岳阳质检)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部(约1°W~13°W,27°N~36°N),素有“清凉国度”之称,其南部地区,一群群山羊有的趴在树干上,有的站在树枝上,有滋有味地咀嚼着树叶,呈现一幕“羊上树”的奇景(见下图),这种景象已经持续有400年之久。该树叫阿甘树,是一种多刺的常青树,生长缓慢。据此完成3~4题。

3.根据材料,下列关于阿甘树习性或生长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系短小,需水量大 B.耐旱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4.摩洛哥南部出现“羊上树”奇观,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羊的生存需要 B.阿甘树树叶和果实营养价值高 C.发展旅游业训练而成 D.气候干旱,食物短缺 答案 3.B 4.C 解析第3题,“羊上树”现象出现在摩洛哥南部地区,根据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终年高温少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地表植被耐旱,B正确。第4题,阿甘树是一种多刺的常青树,根系发达,树叶和果实营养价值高,当地气候干旱,食物短缺,羊为了生存需要而上树,A、B、D不符合题意;“羊上树”景象已持续有400年之久,故不是发展旅游业训练而成,C正确。 (2019·南昌市项目模拟)住宅小区的造景,有人热衷于建设水景,如人造湖、人造溪流等,也有人喜欢旱溪景观。旱溪是人工仿照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营造出的不放水可步行的溪床。据此完成5~7题。 5.比起人造水景,旱溪的特点是( ) A.维护成本高B.设计成本高 C.水资源消耗大D.居民活动空间大 6.旱溪最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A.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突破11 原理图-高考地理之地理图表完全解读 (解析版)

地理示意图是用简明而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某种地理事物的概念和结构,或说明内容较复杂的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运动过程、分布规律和演变规律等。其类型多样,一般包括地理原理图、演变图、关联图、剖面图和分布模式图等。 每一幅地理示意图都有自己的“意”,即其所表达的具体的地理概念、原理、成因和规律等。地理示意图的常见判读步骤如下。 (1)读图示,明图意。通过读示意图的图名、图例、注记和已知的地理要素信息,判定示意图所表达的“意”。例如通过读图名可知上图之“意”为某季节澳大利亚大陆北部盛行风向和气压分布。 (2)抓关键,挖内涵。获取图中主要地理事象的信息,抓住关键信息,挖掘其内涵,揭示地理事象的本质和联系。判读地理原理示意图,要明确其包含了哪些地理事象,揭示了什么原理,地理事象与原理间有什么关联;判读地理过程示意图,需要抓住图中示意的环节,明确主要地理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判读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要关注主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例如,抓住图中澳大利亚大陆北部的西北季风和低气压,可以判定此时为南半球夏季。 (3)调知识,答问题。根据示意图揭示的地理事象的本质和联系,调动和运用所学基本原理、规律等进行分析、推理和归纳,得出相关问题的答案。例如,可通过迁移南亚西南季风成因的知识,分析图中澳大利亚大陆北部西北季风的成因,即赤道低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随之南移,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偏形成西北季风。

考向1热力环流原理示意图的判读 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平均气温与周围郊区(乡村)平均气温的差值,用来表示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下图为北京市城市热岛强度四季日变化的平均状况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北京市冬季城市热岛强度的曲线是 A.甲B.乙C.丙D.丁 2.下图为北京城区与郊区一线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示意图,与上图中4—7时和12—14时情况最接近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2017年1月28日是中国的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有关部门在对北京市中心区城市热岛强度进行观测时发现,春节假期的城市热岛强度为冬季最小。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寒潮突然降临B.产业大量转移C.市区人口减少D.气候突然变化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水循环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跟踪训练:水循环 一、选择题 读黄河某河段流域内潜水(是指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平的地下水)等水位线(单位:m)分布图。完成1—3题。 1.图中潜水流速空间变化的总体特点是 A.西南快,东北慢B.北部快,南部慢 C.中部快,两端慢D.东部快,西部慢 2.东营市附近地区地下水的大致流向是 A.东北流向西南B.西北流向东南 C.东南流向西北D.西南流向东北 3.图示黄河段初春季节 A.含沙量最大B.主要靠雨水补给 C.可能发生凌汛D.主要靠地下水补给 20世纪90年代以前,第聂伯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24%,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15%。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2%,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0%,但总径流量变化较小。下图为第聂伯河部分流域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

4.第聂伯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A.冰川融水补给B.雨水补给 C.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D.地下水补给 5.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分配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流域降水量增加B.全球气候变暖 C.农业灌溉面积减少D.大量修建水库 “泾渭分明”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诗经》中有“泾以渭浊”,故有人认为在春秋时代是“泾清渭浊”。唐诗中杜甫有“浊泾清渭何当分”(渭清泾浊)。历代至今,都有人实地考察,然而泾渭变迁,清浊难辨。但根据科学测定:泾河年均泥沙含量高达196公斤每立方米。在未纳入泾河之前,渭河年均泥沙含量只有27公斤每立方米,泾河的年均含沙量竟是渭河的7倍之多。读下图,完成6—8题。 6.某季节“泾浊渭清”,泾河的含沙量远大于渭河,该季节应是每年的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高三地理水循环练习题

水循环 1、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 A.太阳辐射 B.重力 C.大气运动 D.水的三相变化 6、陆地淡水的主体是: A.冰川 B.沼泽水 C.淡水湖泊水 D.河水 读下面“水循环示意图”,回答3~4题。 3.若图中数码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海洋水、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则数码①②③④依次表示 A.海洋水、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B.大气水、海洋水、地表水、地下水 C.海洋水、大气水、地下水、地表水 D.大气水、海洋水、地下水、地表水 4.若图中数码⑤⑥⑦⑧⑨分别表示降水、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五个环节,数码⑤⑥⑦⑧依次表示( ) A.降水、蒸发、地表径流、下渗 B.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下渗 C.降水、蒸发、下渗、地表径流D.蒸发、地表径流、降水、下渗 14.下列地理现象中,仅属于陆地内循环的是( ) A.黄河下游山东境内冬季和春季的凌汛 B.春季,松花江上的春汛 C.新疆地区的坎儿井引高山冰川积雪融水,灌溉农田 D.所有热带沙漠地区的河流 5、有关长江水参与水循环的特点,正确的是: A.只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B.只参与内陆循环 C.只参与海上内循环 D.既参与海陆间循环,又参与内陆循环。4.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 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的循环 5.有关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叙述,不正确是() A.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B.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C.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加剧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9、关于河流补给的正确叙述是: A.我国东部地区的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 B.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C.泉水是河流中游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水源 D.就世界范围而言,靠雨水补给的河流汛期都出现在夏季。 10、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最重要的补给形式和最稳定的补给水源分别是: A.雨水和地下水 B.雨水和湖水 C.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 D.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14、黄河下游的河床高出两岸的地面数米,河水与两侧潜水之间的补给关系是: A.潜水补给河水 B.河水补给潜水 C.河水和潜水互补 D.二者互不补给 读“某河相对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该河以雨水补给为主)”,回答8~9题。 8.该河流域内的气候类型不可能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C.地中海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9.该河可能位于下图中的()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7.“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吕氏春秋·圜道》)这段文字主要涉及() A.静态水资源的更新过程B.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环节

2020高考地理双一流冲刺专题型增分练:高考选择题专练4 示意图和景观图分析型

专练四示意图和景观图分析型 对应学生用书P153 (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下沉式温室大棚是温室内地面下沉一定深度的一种大棚。下图为某地一处下沉式温室大棚的景观设施。读图完成1~3题。 1.棚顶主要采用玻璃材质能够() A.增强太阳辐射B.减轻棚顶重量 C.提高光利用率D.加速积雪融化 解析玻璃材料有利于光射入,但无法增强太阳辐射;由于光线射入之后,被地面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难以透射出去,从而提高了光利用率。 答案 C 2.表土之下铺垫砂石,两边为砾石沟,反映了大棚内()

A.热量条件差B.土壤含水量大 C.昼夜温差小D.土壤透气性差 解析表土之下铺垫砂石,主要目的是增大孔隙,加强水分下渗,两边砾石沟方便排水,所以反映出大棚内土壤含水量大。 答案 B 3.该大棚设施在我国使用过程中,主要缺点是() A.光照不足B.热量易散失 C.水源不足D.土壤肥力低 解析该大棚设施采用下沉式,设施成本比普通大棚高,因此主要在我国北方纬度较高地区使用,由于作物种植区沉降于地面之下,加之我国北方在冬季太阳高度角小,因此会造成采光不足。 答案 A (2019·四川自贡一诊)在福建闵南传统建筑中“冷巷”有两种,一种是室内连接各房间的通道,此巷道长期不受太阳辐射,廊道与天井相连,空气流通顺畅,生活余热少,称为“室内冷巷”,(左图为室内冷巷平面图)。另一种是外墙与周围墙之间或相邻两屋之间狭窄的露天通道,此巷高而窄,受太阳照射的面积小,受晒时间短、通风顺畅,温度较低,称为“露天冷巷”(右图)。与冷巷接通的各房间,较冷空气就会进入,较热的空气就会被带出,从而达到通风效果,称为冷巷效应。据此完成4~5题。 4.从大气运动的角度推测,右图中室内冷巷在通风中起到动力作用的是()

(完整版)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1、水循环的类型 海陆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是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典型: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陆地内循环:发生在陆地和陆地上空,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 典型: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和海洋上空,降水量很大 典型:未登陆的台风 2、水循环的意义: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水体处于不断更 新的状态;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塑造了地表形态 3、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 3.1、蒸发因素:光照、气温、风速、湿度、水域表面积 3.2、影响水汽输送带的因素:风(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季风:主要是夏季风);距离海的远近;地形的阻挡 3.3、影响降水的因素:充足的水汽、强烈上升的大气运动以及凝结核会形成降水 3.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3.5、影响下渗的因素3.6、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考虑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大量地下水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4.1、正面的影响: ?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量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 ?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4.2、负向影响 ?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 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一、专题讲解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 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 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下图所示: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6.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

下图所示。 二、同步训练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 500~3 400 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 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1~2题。 1.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 A.地表蒸发B.植物截留和蒸腾 C.地下径流D.转化为固态水 2.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荒漠带

高考地理微专题系列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A.蒸发量增加B.地下径流量增加 C.降水量增加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 2.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①减少土壤侵蚀②补充地下水③增加下渗量 ④解决城市洪灾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B.④⑤C.③④D.②③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一个对比实验:①在两个底部装有纱窗的塑料槽A和B上,分别放置面积相同、厚度相当的带土草坪和小石块;②分别在草坪和小石块上模拟雨点下落,轻轻地洒上500ml的水。据此完成下题。 3.五分钟后比较收集到的两个塑料盆中的水量 A、透过草坪的多 B、透过小石块的多 C、两者一样多 D、没法比较 4.这实验模拟的是 A、水土流失 B、植被的生态作用 C、温室效应 D、水循环的下渗环节 5.2019年7、8月间,北京、南京等地连降暴雨引发积水,城市大范围被淹,和该实验有关的是 第1页/共8页

A、城市排放的热量过多带来的热岛效应 B、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 C、人类破坏生态导致的极端气候 D、城市的绿化面积过多引起了排水不畅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6.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A.a增强 B.b增强 C.c减弱D.d减弱 7.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 A.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B.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C.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8.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A.流量下降B.丰水期水位上升 C.流量会更加稳定D.流速减小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我国西北地区实施的“母亲水窖”工程,现已取得较好效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3.直接影响雨水的拦蓄和利用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D.降水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地理示意图的判读

技能四地理示意图的判读 类型一地理原理示意图的判读 [典题示例] 【典例1】(2017·全国卷Ⅰ,6~8)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我的答案】(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水循环。“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盐湖多年平均入湖水量与出湖水量(蒸发量)相差不大,则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相当;而材料中已知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故C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影响蒸发的因素。图中四处,唯有坡面海拔最高、坡度最大,降水后,绝大部分雨水快速转化为地表径流,流向其他地势较低处,而在坡面存储水量最少,故此处可供蒸发的水量最少,则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坡面,故A项正确。第(3)题,本题考查植被对水循环的影响。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会使流入湖泊的径流量减少,带入的营养物质也会减少,则C项错误;因入湖水量减少,则必然使盐湖面积缩小,故B项正确,A项错误,因为湖水盐度饱和,故盐度不会增加,D项错误。 答案(1)C(2)A(3)B [方法总结] 地理原理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原理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常见的有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中工业布局示意图等。解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如下: [培优演练]

高考地理复习地理示意图专项练

地理示意图专项练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 ) A.绿化带高度过低,不能发挥隔离车辆的作用 B.下凹式绿化带利于雨水收集,降低城市内涝发生频率 C.裸露地面铺设砂石易造成扬沙天气,并容易堵塞下水管道 D.绿化带面积过大,易发生城市内涝 2.“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最显著的影响是( ) ①调节地表径流②调节水汽输送③增加大气降水④增加下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少,水资源不足,绿化带树木、草地搭配合理,具有净化空气,隔离车辆的作用;下凹式绿化带利于雨水收集,减少内涝;道路绿化带地面铺设砂石,利于雨水的下渗;绿化带面积大,可以发挥绿化带涵养水源的作用,有效降低城市内涝发生频率。第2题,绿化带具有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收集雨水的作用。答案 1.B 2.B (2016·广州市调研)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风带为( ) A.东南信风带 B.中纬西风带 C.东北信风带 D.极地东风带 4.图中所示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盛行西南风,图中风带为中纬西风带。第4题,该地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 答案 3.B 4.C (2016·江西南昌模拟)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区2012~2016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量的变化。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①、②、③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为( ) A.荒地、耕地、林草地 B.荒地、林草地、耕地 C.林草地、荒地、耕地 D.林草地、耕地、荒地 6.据图可判断( ) A.该山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小 B.下渗量与植被覆盖率呈正相关 C.该山区植被以森林为主 D.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 解析第5题,图中显示①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③的年际变化小,说明③的植被覆盖率较大,应属于林草地,而①则属于荒地。第6题,一般而言,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越强,地表水越利于下渗为地下水。 答案 5.A 6.B (原创)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城市内涝、生态破坏、径流污染等诸多问题,为此正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水循环与水资源合理利用 (1)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水循环与水资源合理利用 一、单选题 雨水收集系统(下图),指雨水收集的整个过程。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灌溉农作物、补充地下水,还可用于景观环境、绿化、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冷却水补充、冲厕等非生活用水用途。据此完成1-2题。 1. 该系统主要干预的水循环环节是 A. 蒸发 B. 降水 C. 下渗 D. 径流 2.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 调节城市局地气候 B. 缓解城市用水紧张 C. 缩短径流汇聚时间 D. 及时回灌地下水 【答案】1. D 2. B 【解析】 1.根据材料,该系统是“雨水收集的整个过程”,减少了雨水到达地表后的流失,因此主要干预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D对;该系统对降水环节没有影响,B不对;对蒸发和下渗环节有间接影响,不是主要的,AC不对。故选D。 2.根据图示,收集到的雨水要经过过滤、消毒等供给用水点,因此该系统主要功能是缓解城市用水紧张,B对;回灌地下水是该系统所收集雨水的用途之一,D不对;根据材料,“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灌溉农作物、补充地下水,还可用于景观环境、绿化、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冷却水补充、冲厕等非生活用水用途”,因此调节局地气候和缩短径流汇聚时间不是其主要功能,AC不对。故选B。 在秘鲁南部沿海地区一个距海岸仅0.5千米的山坡上,有一张长12米、高4米的大网,下方有水槽可以把网上流下的水引向一个蓄水池。据此完成3-5题。 3. 当地居民利用此设施收集的水资源是 A. 积雪融水 B. 冰川融水 C. 雾气 D. 雨水

4. 此地该类水资源非常丰富,与其影响因素关系最小的是 A. 山地冰雪 B. 海风 C. 下垫面状况 D. 洋流 5. 下列地区可以借鉴此方法获取淡水资源的是 A. 我国西北地区 B. 非洲撒哈拉中部地区 C. 澳大利亚西海岸地区 D. 南美巴塔哥尼亚地区 【答案】3. C 4. A 5. C 【解析】 3.秘鲁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水资源短缺。沿岸有寒流经过,多大雾天气,雾气遇到网后,凝结成水滴。因此当地居民利用此设施收集的水资源是雾气,故C正确。网不能收集积雪融水、冰川融水、雨水,故A、B、D错误。 4.此地该类水资源来自于雾气的凝结。智利的大雾是辐射雾(由于地表辐射冷却作用使地面气层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称为辐射雾)。辐射雾形成需要一定条件:冷却降温、水汽充足、层结稳定、无风或风力微弱。受海风影响,智利大气较湿润;智利沿岸北部地区有寒流经过,形成稳定的逆温层,水汽难以向上输送,造成近地面附近水汽含量多;智利沿岸为沙漠,夜晚降温明显,受沿岸秘鲁寒流的影响,气温较低,利于水汽凝结。因此海风、下垫面状况、洋流利于智利大雾的形成。雾的形式与山地冰雪关系不大。 本题要求选择影响因素中关系最小的一项,故选A 。 5.可以借鉴此方法获取淡水资源条件是有寒流经过,位于西部沿海。 A、我国西北地区不临海,没有寒流影响,A错误; B、非洲撒哈拉地区只是沿海地区可能,不是整个地区,B错误; C、澳大利亚西海岸地区符合条件,C正确; D、南美巴塔哥尼亚地区位于大陆东岸,D错误。 故选C。 读某河相对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该河以雨水补给为主,回答6~7题。 6.该河流域内的气候类型不可能是( ) A.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2020届高考地理能力提升示意图专题测试题

2020年4月高三专题:示意图测试 (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树干液流是植物体内由于叶片失水,从而引起水分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叶片的过程,它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流路径中一个关键的链接,承接了庞大的地下根系所吸收、汇集的土壤水,决定了整个树冠的蒸腾量,可反映植物体内的水分传输状况。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云杉林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植物体内的树干液流形成的主要促动环节是 A.降水B.下渗 C.蒸发D.蒸腾 2.树干液流密度呈周期性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云层厚度B.土壤黏性 C.温度高低D.太阳辐射 2018年7月22日12时30分前后,某天气系统的中心在上海市崇明岛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0级,中心最低气压为982百帕(下图)。沿图中线路行进,于25日8时30分前后在内蒙古、辽宁、吉林三省区交界处附近消散。据此完成3~4题。

3.登陆时,该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冷锋B.热带气旋 C.锋面气旋D.暖锋 4.该天气系统能够持续北上,主要原因有 ①登陆后,大都靠近海岸线行进补充水汽②行进路线中,地形阻碍小③亚洲高压势力强,推动力大④登陆时,在该类天气系统中势力最强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每到夏收、秋收时节,农田里就会出现“狼烟四起”的现象,不少地方的村民在田间、地头随意焚烧农作物秸秆。秸秆作为循环经济的一种宝贵资源,加强其综合利用,既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又有直接的生态效益。下图为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村民在田间、地头随意焚烧秸杆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有 ①引起大气污染②造成资源浪费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A.①②B.①③

(完整版)(浙江)2020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水循环和洋流

水循环和洋流 1.“冬季到湖区看草原”是近年来鄱阳湖生态湿地兴起的旅游项目。从下列水循环环节分析,枯水期时鄱阳湖湖面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A.湖水蒸发较多B.生产用水截留量大 C.大气降水丰富D.地表径流汇入减少 答案:D 2.(2019·杭州检测)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这段文字所涉及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 A.①②④B.①⑤⑥ C.②③⑤D.③④⑥ 答案:B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下图是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 A.a减弱B.b增强 C.c减弱D.d增强 4.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 A.流量下降B.含沙量减小 C.流速减慢D.结冰期延长 解析:第3题,图中a为蒸发,b为地表径流,c为下渗,d为地下径流。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a 增强、b减弱、c增强、d增强,故D正确。第4题,植被浅沟是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其主要目的在于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河流流量会更加稳定且增加,河流流速丰水期减慢,枯水期加快,结冰期变化不大,含沙量减小,故B正确。 答案:3.D 4.B 下图为圈层间的主要水分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5~6 题。

5.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圈层分别为( ) A.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C.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D.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6.有关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来自地球内部能量 B.径流是海洋和陆地水分联系的唯一途径 C.降雪形成的冰川将成为岩石圈的组成部分 D.降水成为地表或地下径流,参与岩石圈的改造 答案:5.A 6.D (2019·浙江温岭选考模拟)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地区的大型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 A.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 B.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 C.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 D.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 8.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 ) A.地下水补给湖水B.跨流域调水 C.水库D.海陆间大循环 解析:第7题,受库区的调节作用,冬季库区气温比周围高,气流上升,降水增加;夏季库区气温比周围低,气流下沉,降水比周围要减少。第8题,海水淡化工厂补充了陆地上淡水资源的不足,其作用类似于海陆间大循环。 答案:7.C 8.D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在不断地运动中,下图示意自然界的各种物质运动。读图回答9~10题。 9.如果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甲处为陆地,则对水循环四个环节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 B.②是地表淡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来源 C.③的运动方向受下垫面影响最大 D.④可以是登陆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